第一篇:赴俄罗斯考察报告
赴俄罗斯考察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煤矿建设现代化的步伐也在加快。近几年来,矿用防爆电器产品在样式、规格上得到许多扩充。中国加入WTO十年来是挑战更是机遇,当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波兰等国家将产品向国内输入的趋势越加明显之时,国内一些优秀的企业也逐渐把目光对准了海外市场,开始向俄罗斯、乌克兰、越南等国出口自己的产品。这对于国内的检测中心也是一个机遇,不少检测机构为了提升自己的检测水平,拓展业务量也都将自己的发展目标放到了国际市场。我中心电气防爆检验站虽然承担了大量的进口产品的技术审查和相关产品的检验工作,但与欧洲的ATEX、英国的SIRA、美国的UL、俄罗斯的CCVE等安全认证组织的直接交流甚少,与同行业检验机构相比在这方面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检验技术和业务量的提高只能靠自身的发展来解决,在巩固现有国内和进口产品安标检验任务的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推合作”的方式探索取得IECEx体系认可的检验实验室(ExTL)资格,开展国际检验实验室的互认工作,建立与欧洲、俄罗斯的技术交流与标准讨论,跟踪IEC 60079国际标准的修订工作,是保证后期发展的重要技术条件。建立国际间的技术与标准交流是我中心电气防爆检验站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今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2012年4月22日-28日,陈同宝副院长率测试中心代表团赴俄罗斯,对俄罗斯CCVE防爆机构、俄罗斯sercons质量认证公司、俄罗斯矿山工程机械市场进行了考察和学习,并参加了2012年俄罗斯国际矿山机械展,对俄罗斯防爆电器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
一 俄罗斯CCVE防爆机构考察
目前按照IECEx体系的规则,各成员国有义务承认IECEx认证证书。由于许多国家的防爆标准与IEC标准之间还存在“标准差异”,目前中国仅仅向IECEx体系申请了Ⅱ类防爆电气设备的国际认证认可。电气防爆检验站承担的进口产品的技术审查和相关产品的检验工作就经常遇到校对德国、英国、波兰等国家的IECEx颁发的防爆合格证书和图纸的工作,图纸审查审查过程中就标准差异问题经常是通过送审企业的代理商才能进行。开展国际权威防爆检验机构互相认可对现在的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俄罗斯CCVE防爆机构是俄罗斯防爆安全技术专业检验机构,也是俄罗斯和独联体唯一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Ex方案认证中心接受的检验机构成员。CCVE拥有一支优秀的防爆安全专家队伍和俄罗斯一流的科研试验检测设备。该中心的工作人员以17名专家为中心组成爆炸性环境质量体系设备安全合格认证机构。其中10名专家通过了俄罗斯工业安全资格考试,1名专家是欧洲质量组织成员,2名专家是认证标准与用于爆炸性环境设备的国际体系审核员。自1997年以来NANIO《CCVE》代表参加了403技术委员会的活动。2004年10月NANIO《CCVE》作为防爆认证机构(ExCB)和Ex测试实验室(ExTL),接受了IECEx计划。基于这一资格NANIO《CCVE》有权颁发证书的和测试报告中已经承认的国家参与该计划,并接收测试报告和质量评估报告以及其他的ExCBs和ExTLs所颁发的国家级证书。
本次考察访问中,我方考察团应俄罗斯矿山防爆设备认证中心主任维达利·绍尼采夫和技术专家谢尔盖·扎哈罗夫邀请参观了NANIO CCVE的各个试验室,并与各试验室技术负责人员在某些技术问题上进行了交流。之后的会谈中,双方商讨了具体情况下的合作流程,并就各自国家标准与IEC标准之间的差异问题进行了交流。同时双方还表示要将合作领域拓展,希望在实验设备研发以及新课题研究领域能开展合作。
双方,对于合作事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洽谈并达成一致意见,共同签署了相互认可实验结果的合作协议。在“爆炸性环境电气设备、可燃粉尘环境电气设备、通用危险生产设施设备、电气装置、电机、变压器、电源转换器、低压电器”等领域开展合作,并做好国际实验室之间比对,能力验证的计划工作。
二、俄罗斯防爆电器产品发展状况调研
4月23日代表团一行对俄罗斯防爆电器产品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走访了()等防爆电器产品企业。俄罗斯防爆电器根据电气设备使用部门的不同,遵守相应的规程规定,这些规程有:由原苏联电力系统维护技术总局与动力和电气化部下设的国家工业动力工程和动力监督检查委员会批准的《电气装置安装规程》;由俄罗斯国家矿山技术监督局批准的《煤矿安全规程》;由俄罗斯动力和燃料部下设的国家工业动力工程和动力监督检查委员会批准的《用户电气装置维护规程》和原苏联动力和电气化部批准的《用户电气装置维护安全技术规程》;《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安全规程》以及其他一些规范性文件。
1991年年底,苏联宣告解体。苏联解体后,许多科学仪器工厂都倒闭了,众多加盟共和国中只有很少的国家保留了煤炭矿山科学仪器制造业。目前独联体国家中只有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这三个国家的煤炭矿山科学仪器制造能力尚可,但是其制造规模远远达不到苏联时期的水平。
现阶段,俄罗斯克服了苏联解体给煤炭矿山科学仪器制造业带来的危机,使本国的煤炭矿山科学仪器制造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俄罗斯对煤炭矿山科学仪器的需求量也在增加。近几年俄罗斯的市场容量从19亿美元增加到近30亿美元,今后几年每年还将以30%的速度增长。
目前,俄罗斯煤炭矿用防爆设备市场突出的特点是依赖于进口,国内的产量及生产技术满足不了俄罗斯国内对矿用防爆设备需求的增长。矿用防爆设备不足是俄罗斯面临的主要问题,所以旨在实施增加本国煤炭矿山科学仪器产量的国家规划。但依照俄罗斯目前的现状,防爆电器生产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和工艺、加工设备相对比较薄弱,产品质量不稳定,仍需大量进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专家预测,俄罗斯煤炭矿山科学仪器市场到2012年末,流转资金将会增长两倍。进口科学仪器的开支将会增长到3000亿卢布。
三、参加2012年俄罗斯国际矿山机械展及矿山工程机械市场考察
4月25日代表团于莫斯科 CROCUS展馆参加了参加2012年俄罗斯国际矿山机械展。俄罗斯国际矿业机械展于1995年在莫斯科首次举办,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5届,并继续再次加入工程机械项目主题。俄罗斯矿产开发与加工领域的重要人士出席每届盛会。今年有来自世界各地30个国家的近300多家企业参加,包括小松、SANDVIK、ATLAS COPCO、CETCO等国际知名公司。此外,展场还特设挪威展区、加拿大展区和德国展区,并于2009年首次设立中国展区。俄罗斯国际矿业及工程机械展会为矿产开发商提供了一个了解矿产领域新兴技术,设备及服务的绝佳机会。参展专业观众人数达到13000人次。
俄罗斯市场对性能优良的矿山设备需求迫切。目前俄罗斯政府和矿业界正在通过开展各种工作来稳定矿业的发展。俄罗斯自然物产丰富,煤矿储量居世界第二,地广人稀,人口密度较低,重工业落后,轻工业不足,出口量的80%来自矿产能源等。俄罗斯在2011年12月15日-17日举行的WTO部长级会议上,正式批准其WTO成员国身份,届时俄罗斯的市场准入和投资环境等都将发生明显的变化,同时俄罗斯入世给扩大和深化中俄经贸合作将带来新的机遇。在展会上也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中国企业,新型的铲运机、扒渣装岩机、牙轮钻机争相亮相。
四、俄罗斯SERCONS质量认证公司考察
4月27日代表团对俄罗斯SERCONS质量认证公司进行考察学习。俄罗斯SERCONS认证中心成立于1996年,位于莫斯科市杰尔别涅弗斯卡雅大街20号。由俄罗斯国家标准局指定,该机构同样是欧洲贸易联合会(ABE)成员之一,是法国工业贸易局Club France 以及德国工业贸易局、意大利工业贸易局和奥地利工业贸易局独家合作伙伴。是目前俄罗斯联邦唯一集技术服务,技术支持,标准检测及证书颁发于一体的认证机构。认证中心包括俄罗斯认证发证及工业安全监督机构AKADEMMASH(机构编号:РОСС RU.0001.11АИ50),覆盖全国各地的检测实验室以及技术服务中心,能对大部分产品进行俄罗斯标准技术服务,检测及发证,包括GSOT-R证书(GOST R Certification俄罗斯国家标准体系认证)、ISO 9001认证证书、防爆设备认证、乌克兰国家标准体系认证、哈萨克斯坦国家标准体系认证等十多种证书。
SERCONS认证中心自成立以来,凭借自身雄厚的技术力量及集团优势,成功为上万家俄罗斯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并颁发相应的认证证书。目前已经成为俄罗斯最大的产品认证和工业安全检测,以及产品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运用问题咨询的一流公司,并在意大利,德国,土耳其,捷克,波兰,芬兰、韩国和瑞士设有自己的办事处。
俄罗斯联邦政府需要确保为保证领土内的环境及人身安全,进口的产品都是符合要求的,2000年10月1日俄罗斯海关发布了一个指令,某些进口产品和设备必须有GOST证书。在俄罗斯,只认可GOST-R,欧洲的ISO9000证书是无效的。如果要扩展俄罗斯进出口防爆电器的检测业务,成为SERCONS的检测机构也是今后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五、总结
在结束对俄罗斯考察之后,国内外一些企业慕名纷沓而至,澳大利亚Mine Site Technologies(中国)公司与我们中心签下检验协议,其向俄罗斯出口的矿用防爆电器将在我们中心检验;上海天地科技也将出口俄罗斯的MG250/600-WD1采煤机申请到我们中心检验。
可以说此次与CCVE防爆机构签订相互认可实验结果的合作协议,是我中心近年来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一部分,为拓展检验业务范围,开拓国际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为我国防爆电气产品出口到俄罗斯及俄罗斯防爆电气产品进口到我国提供了检验认证的便利,同时为提高检验收入和检验业务创造了条件。双方将在科学检验的基础上,为我国防爆电气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权威的产品质量依据,促进我国的防爆电气产品质量与国际接轨。同时,也为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合格评定提供信服的检测数据,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矿用防爆电器电气安全管理工作。
此次考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圆满完成预期任务。中俄贸易大有作为的新时代已经悄然来临,一步抢先才能步步领先。当国际上越来越多的防爆电器企业把目光瞄准俄罗斯市场时,我们中心也要抓住机遇开展国际试验室间的互认并逐步取得IECex认证资格,开拓国际检验业务。通过此次访问考察,双方加深了了解,并一致希望拓展双方的合作领域。考察团也对俄罗斯认证体系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于帮助中国企业进入俄罗斯市场有重要意义。中俄双方在防爆电气设备检验技术领域的交流能够互取所长,这对于今后防爆站创建国际一流试验室大有裨益。此行也标志着煤科院检测中心的国际化合作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第二篇:赴俄罗斯和匈牙利农业机械化考察报告(精)
赴俄罗斯和匈牙利农业机械化考察报告
应俄罗斯亚洲太平洋合作中心(Hnkohkoba E.H先生和匈牙利圣伊斯特万大学(Dr.Jozsef Molnar先生的邀请,以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站长丁翔文为团长的农业部农业机械化考察团一行6人,于2007年9月17日—9月27日对俄罗斯和匈牙利的农业及农业机械化进行了为期10天的专题考察。在俄匈两国考察期间,考察团先后参观了位于俄罗斯罗斯托夫州的阿戈勒里斯丁克公司及玉米机械化生产现场、位于俄罗斯圣彼德堡市的亚洲太平洋合作中心、位于匈牙利布达佩斯市的马扎尔农业博物馆,位于匈牙利布达佩斯市郊区的药用植物研究所和沙波卡格曼私营农场、位于哥多洛市的圣伊斯特万大学,并与俄匈两国农业、农机方面的官员和科研、教学、管理、服务人员进行了交流座谈,从而了解到许多具体的情况和成功的经验。
一、俄罗斯的农业机械化情况
俄罗斯地处东欧和北亚。国土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45亿,其中农业人口约500万。农业用地占国土总面积的30%左右,耕地面积约1.3亿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玉米、水稻和豆类等,畜牧业主要有养牛、养羊、养猪业等。俄罗斯地域广大,耕地平坦,非常适合于机械化作业。在前苏联时期的20世纪50年代,俄罗斯就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苏联解体后,随着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变和农业经营制度的相应变化,俄罗斯大量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急剧减少,本来是强化了农业生产发展对农业机械化的依赖程度。但是,相当一度时期,俄罗斯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降低,农业机械销售量大幅度下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所有制改革的影响,各种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积累和投资能力严重不足,他们希望购买价格较低,且质量和性能较高的农机产品,而本国的农机产品虽然价格低,但质量和性能也较低,欧盟和美国的产品质量和性能很好,但价格太高难以承受;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量私有和合作农场增加,这些经营主体的经营能力不足,土地规模偏小,更多的倾向于对中小型农业机械的需求,而且在需求种类和规格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而当时大型农业机械设备在俄罗斯的农机企业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很难满足变化幅度巨大的需求。
为了稳定和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扩大农业机械的使用范围,联邦政府相继出台许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支持和鼓励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例如:政府每年公布农业机械采购目录,同时成立专门的经营实体,国家提供无息贷款,对列入目录的产品,由这些实体统一购买,然后采取两种形式推广应用:一是实行分期付款卖给农民和农场主,缓解他们资金短缺的压力;二是实行租赁经营,帮助无力购机的农民和农场主能够使用农业机械进行生产。政府积极完善土地使用管理制度,实行土地质量等级的奖惩制度,探索土地的租用和拍卖机制,引导发展规模化的大型农场。政府还对进口国外农机产品给予减免关税照顾,对农民和农场购买农机作业用油可凭信用证赊购,对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格收购等。最近,联邦政府又出台推进农业发展的民族振兴工程计划,对引进推广动、植物新品种、农业新技术和新机具,发展生物能源产业提供资金支持。这些政策有力地推进了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此外,一些州(区政府还出台一些特别的措施,如建立国外独资、合资经营的大
型农场试点,鼓励外国居民承包本地的土地,发展蔬菜生产等。据俄方介绍,离圣彼得堡不远的诺夫哥罗德州和普斯科夫州就有不少的中国人从事蔬菜生产。
二、匈牙利的农业机械化情况
匈牙利位于欧洲中部的喀尔巴阡山盆地的中部,全国国土面积9.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012万,其中农村人口约300多万。全国地势北部为丘陵、南部为平原,平原约占国土面积的60%,低丘陵地和山地约占40%。匈牙利耕地平坦,气候适宜,农业条件十分优越。农业用地500多万公顷,主要农作物及其播种面积大体上为:小麦120万公顷、玉米120万公顷、向日葵50万公顷、大麦40 万公顷、甜菜30万公顷。
匈牙利自1992年政治体制改革后,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解决私有化后土地分割使得农业生产规模变小(每户约十几到近百公顷,不便于机械化作业和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农业规模化和机械化的发展。比如,为了实现土地的合理流转,实行土地转养老金的制度,特别是对老年人给予
更多的优惠,还实行相邻土地优先购买的原则,向经营者提供收购土地的分期贷款等。为了提高农场的机械化装备水平,对购买重要的农业机械或其它生产资料的,国家实行25%—30%的补贴。这样,就使农场的土地经营规模得以扩大,农业机械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得到提升。目前各类农业生产组织(含农场和农业联合体,普遍使用农业机械从事农业生产,农业机械的配套动力以大型机械居多,大多在30千瓦—400千瓦,这些机械的自动化程度较高,有的甚至还采用了GPS技术, 可以将作业过程中的主要数据直接传送到控制中心。
匈牙利主要农作物的大部分生产环节早已实现了机械化。如玉米的耕种和收割都已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玉米联合收获机械以大型机械居多,一般自动化程度都比较高,安全性能较好,不过价格较贵。匈牙利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其前提条件是玉米种植制度实现标准化,并采用精密播种机播种。玉米种植制度与中东欧地区各国是统一的,行距70厘米—75厘米,株距20厘米—25厘米,密度60000—70000株/公顷,每公顷玉米产量一般为6吨—8吨,最高为10吨—12吨,最低为4吨—5吨。统一的种植规范,为玉米的机械化收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匈牙利使用的玉米收获机均以自走式机型为主,多数是在谷物收获机基础上换装玉米割台,并相应调整脱粒装置的工作间隙,同时完成摘穗、脱粒、茎秆处理等作业工序。所用机型除匈牙利本国生产的外,德国克拉斯公司、美国约翰迪尔公司、意大利纽荷兰公司、英国福格森公司的机型也比较受欢迎。玉米收获作业的时间,决定于玉米子粒的水分含量,一般在24%左右时收获,可获得比较理想的作业质量。匈牙利的其它作物收获,如小麦、向日葵、土豆、甜菜、胡萝卜等,也均使用了联合收获机械。
三、值得学习借鉴的农业机械化典型(一俄罗斯罗斯托夫州的农机服务组织
罗斯托夫州阿戈勒里斯丁克公司是一个专门从事社会公益性农业机械销售、租赁、修理等服务的综合服务公司。这个公司是俄罗斯南部地区最大的一家,总
部设在罗斯托夫市区,在罗斯托夫州设10多个网点,代理销售全俄罗斯各地生产的各种农业机械,也从事农业机械的租赁、修理和农业机械的进出口业务。公司负
责人告诉我们,他们与国内国外许多农机制造企业建立有业务联系,还有专门的人员从事农机现场培训和售后服务。在罗斯托夫近郊的一个农机服务点,我们看到了可供购买和租赁的多种型号的拖拉机,以及与之配套的铧式犁、折叠耙、弹齿耙、碎土机、松土机、播种机、喷药机、谷物联合收获机、青贮收获机等,应有尽有。我们还看到,可供租赁的收获机械和拖拉机,经过维修、保养、喷漆后,整齐的存放在那里,等待用户的选择。
(二匈牙利布达佩斯市附近的家庭机械化农场
居住在布达佩斯附近的多纳波哥丹克(DUNABOGDANK镇的沙波·卡勒曼(SZABO KALMAN先生,年龄大约在50岁左右,与儿子共同经营170公顷土地,种植玉米、小麦、油菜、向日葵四种作物,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在他自己的机械停放场,我们看到他有4台大型拖拉机,其中俄罗斯产1台,白俄罗斯产1台,意大利产2台,配套作业农具有机引犁2台,折叠耙1台,播种机2台,喷药机1台,挂车3台,还有自走式谷物联合收获机1台,农用汽车1辆,挖掘机1台,装载机1台,叉车1台,吊车1台。使用这些机械,除了完成自己经营土地上的作业外,还利用空余时间给别人搞些农田作业服务,也做货物运输和工程施工的活儿。据沙波·卡勒曼介绍,他的农场和机械设备都是改革以来才发展起来的。匈牙利政府重视扶持农业,除每年按每公顷土地24000福林(折合人民币1000元给予资金补助外,对购买农业机械也提供补助资金。他说,现有的一部分农业机械就是在政府的补贴资金引导下购买的,今年想再申请政府补贴资金购买1台联合收割机,把现有的1台旧的E517型联合收割机淘汰掉,但因自己的农场规模小,还没有申请到补贴资金。他对中国的农业机械很感兴趣,而且知道价格比较便宜,技术性能和质量也不错,很想感受一下中国的农业机械。如果中国的农业机械来匈牙利展出或试验,他愿意把自己农场的土地提供出来进行现场试验。
(三匈牙利圣伊斯特万大学的机械工程学院
圣伊斯特万大学(SZENT ISTVAN UNIVERSITY是匈牙利的一所公立大学,简称SZIU,于2000年由4所历史悠久的大学联合组建。现有6个学院3个校区,在校
学生1.5万人,教师700人,有40个学士和硕士专业,10个博士专业领域。农业和环境、机械工程、经济和社会3所学院坐落在哥多洛市的主校区,这里是原农业科技大学所在地,距离布达佩斯30公里。在布达佩斯和其它地方的2个校区还有畜牧兽医学院、建筑学院和师范学院。该校与全世界42个国家的90 个学术机构和大学建立了学术与科研方面的友好合作关系。机械工程学院的重点专业有机械工程、农业和食品加工机械工程、机电一体化等,拥有良好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设施,讲授的课程有较宽的范围,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接受外国留学生培养,曾为匈牙利农业机械领域培养了许多的科技骨干,在匈牙利是很有影响的。该院与隶属匈牙利农业部的农业工程研究所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有密切的合作,经常组织教师到农业生产一线指导生产,传授和普及农机知识,帮助农民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研究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学术问题,组织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学院办有英文学术期刊《HUNGARIAN AGRICULTURUAL ENGINIEERING(匈牙利农业工程》和匈牙利文科技普及期刊《MEZOGAZDASAGI TECHNIKA(农业技术装备》,每年有大量农业工程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科普文章发表。
(四匈牙利的农业和农机博物馆
匈牙利虽然国家不大,但是博物馆很多,很注意历史文物的保护和科技成果的传承,称其为博物馆的王国一点也不过分。代表团重点考察了位于布达佩斯城市公园的马扎尔农业博物馆和位于哥多洛市的圣伊斯特万大学农业工具和农业机械博物馆。布达佩斯的马扎尔农业博物馆设在一座古建筑内,展厅面积约5000多平方米,通过实物、标本、模型、图片、文字等形式,完整地展示了匈牙利马扎尔人远古时期的游牧、迁移、定居、生产、生活发展过程,古代狩猎、捕捞、种植、养殖、加工工具演化发展过程,以及现代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所用各种工具、设施和机械设备的发明成果。圣伊斯特万大学农业工具和机械发展博物馆的突出特点是比较多的保存和陈列了古代工具、传统农具、国产和国外进口动力机械、农业机械的实物和样机。这里收藏着大量不同时代的各种动力机械和拖拉机,还有许多百年以上 的以蒸汽、风力等为动力的农用机器不仅保养维护完好,而且还可以运转演示,有不少的机器是全世界仅有的,堪称世界农机发展历史的实物宝库。
四、收获、体会和建议
(一建立国家扶持农业机械化的有效机制。为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俄罗斯和匈牙利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支持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许多做法对制定完善我国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农民购买农机先按价格的10%付款,以后用5-10年或更长的时间来支付余款等;对农民或农场购买农业机械,或提供资金补贴,或提供无息贷款;农民购买新的农业机械可直接利用机具折价来担保;国家责成农机租赁公司采购农机,实行租赁经营,帮助无力购机的农民和农场主能够使用农业机械进行生产;积极推进土地的规模化经营,鼓励土地的合理流转,为发展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
(二重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培训工作。俄匈两国都有专门从事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普及工作的组织,工作形式多样,注重实际效果。国家鼓励农机推广组织、农机生产厂商、社会中介机构、农机经销企业、试验农场等举办形式多样的农机展会,展会有各种机械的演示活动。由试验农场举办的展会,还将种植业、养殖业各个生产环节的操作技术加以讲解和演示。匈牙利农业部门负责农机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的网络体系很健全,每个基层机构负责5—10个农业社区,及时为社区内的农户和农场提供技术培训、业务咨询和信息服务,还要帮助农民申请国家补贴。另外,政府还注重发挥农业大学的技术指导作用,对全国5所农业大学划定了各自的服务区域,他们根据农业生产需要,经常举办技术交流会和培训会,内容丰富,有声有色,深受农业企业和农户的欢迎,对推动新技术新机具的应用很有好处。
(三注重通过农艺改革推动玉米收获机械化。俄罗斯和匈牙利主要农作物的生产环节早已实现了机械化,如玉米的耕种和收割都已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中东欧地区,玉米种植制度是完全统一的,行距70—75厘米,密度的变化仅仅通过调整株距实现,这就为玉米的机械化收获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玉米收获作业的时间,是按照玉米子粒的水分含量确定,一般在24%左右时收
获。这样做,不仅大大地方便了玉米收获机设计,而且方便了机械化收获作业,提高了机械化作业的效率。而且两国使用的玉米收获机均以自走式机型为主,多数是在谷物收获机基础上换装玉米割台,同时完成摘穗、脱粒、茎秆处理等作业工序。我国耕地经营分散,玉米种植制度多样,既有平作、又有垄作,既有春播、又有夏播,不仅行距相差很多,而且还有宽窄行播种,实现机械化收割作业的难度大,也造成玉米收获机设计制造选型的很多困难。我们认为,一定要走农艺与农机相互结合的道路,从规范玉米种植行距做起,科学稳步地推进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
(四扩大中俄中匈在农机领域的合作。目前,俄罗斯和匈牙利的经济已见起色,政治体制和社会秩序趋于稳定,农业机械市场日益活跃。由于种种原因,本国的农机工业尚未复苏,西方发达国家的产品和资本也未大举进入。这种现状为中国农机工业进军俄匈市场提供了良好机遇。然而,由于中国与俄匈之间的农业经营体制不同,经营规模和种植制度差异较大,客观上也给中国农机的进入造成一定的限制条件。比如,俄匈两国土地规模大,农机产品需求主要以大型机械为主。但是从另一方面讲,中国与俄匈两国的农机产品之间也存在很大的互补性,中国产品在品种、规格、价格上仍具有非常突出的竞争优势。当然,俄匈两国不少的农机产品技术和推广应用模式也值得我们学习引进。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匈牙利地处中西欧的结合部位,又是刚刚加入欧盟的新成员国,通过匈牙利作为平台,我们可以进军欧盟市场。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考察团
考察团成员:丁翔文(团长、范学民、李吉、张培增、潘一兵、徐晓明报告执笔:张培增
第三篇:俄罗斯消费合作社考察报告
俄罗斯消费合作社考察报告
俄罗斯消费合作社考察报告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赴俄罗斯考察团
[来源: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社更新时间:2008-5-21 ]
编者按:应俄罗斯消费合作社中央联盟的邀请,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于培顺同志率领考察团一行5人,于2006年6月中旬对俄罗斯消费合作社进行了考察。考察期间,俄罗斯消费合作社中央联盟主席伊马科夫会见了考察团一行,介绍了俄罗斯消费合作社的发展状况,双方就两国合作社的友好合作等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考察团还分别访问了摩尔曼斯克市消费合作社和列宁格勒州消费合作社,考察了帕烈烈、比尔麦斯克等消费合作社商店以及俄罗斯消费合作社中央联盟所属的莫斯科合作社大学,并与有关人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座谈、交流。俄罗斯与我国的经济改革有相似之处,都是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俄罗斯消费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对我们而言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俄罗斯消费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一)历史沿革
消费合作社是俄罗斯发展最早和比较成熟的合作社,是俄罗斯合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831年沙皇时期,在赤塔州出现了第一个消费合作社,其历史比1844年英国成立的罗虚戴尔公平先锋社还要悠久。
十月革命前,消费合作社在俄国城乡已经相当发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社员达到1100万人左右。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对消费合作社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1918年苏维埃政府公布了一系列法令,在法令中把消费合作社视为统一分配网络的组成部分。城乡消费合作社成了战时苏维埃政权直接组织全国产品分配的机构。
1930年,苏共开始搞集体农庄运动。到1932年基本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几千万户小农联合成了20多万个集体农庄,但在商品流通方面继续扩大国营商业和消费合作社。1935年9月取消城市的消费合作社网络,将它并入国营零售商业网络,把消费合作社活动集中于为农村居民服务。到30年代末,在农业生产中,合作经济已基本上转化为集体经济,但在流通领域合作社则占很大比重。
总体来说,在前苏联时期,除受二战影响发展有所停滞外,消费合作社一直是迅猛发展,在苏联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消费合作社的社员达到了6000多万人,服务的居民达到全体居民的3/4,在社会商品零售额中消费合作社所占比重高达30%。
苏联解体后,在大规模的私有化进程中,合作经济受到巨大的冲击。但事实很快证明,农村地区实际上离不开合作社。特别是那些人口稀少的地区,私有企业不愿进去,如果没有合作社,农民的生活会非常困难,甚至有可能出现社会问题,因此政府不得不在农村保留合作社,并于1992年颁布了新的《消费合作社法》。除了11个州已经实行了私有化外,在其余的78
个州全部保留了合作社建制,合作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二)发展现状
同前苏联时期的辉煌历史相比,目前的俄罗斯消费合作社比较困难,处于发展低谷。2005年消费合作社商品零售额140亿卢布,占全社会比重远低于前苏联时期,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较小。
俄罗斯消费合作社是由公民、法人为了满足自身对商品和服务的需要自愿结合而成的组织,不属于政府机构。消费合作社分为三级组织体系,即中央合作社联盟、州合作社以及地区合作社,下辖3500个合作社组织,共有700万户社员,服务对象达3000多万户,拥有10万个综合服务中心,8万个合作社商店,约有40万名工作人员,其中80%为女性。1991年之前,上级社要负责下级社资金和商品的供应。现在,各级社之间相对独立,中央社负责在本系统内贯彻政府意图,以及州社之间的联络,信息交流,为州社提供发展信息和规划建议;州社主要负责协调法律、贸易方面的事务,以及产品开发、质量监督控制。中央社和州社不开办企业和商店,自身不直接从事经营活动。各级联社的资金来源主要靠下级社缴纳会费,上级社不参与下级社的利润分红,但是如果上级社为下级社在业务开展方面提供帮助并获得成功,可以分享一部分利润。另外,合作社还可以享受到政府给予的适当补助。
创建消费合作社所需的资金,来源于合作社成员所缴入社费和股金。居民只需要交纳100卢布(约合人民币30元)的入社费,承诺遵守合作社章程,就可以成为消费合作社的社员。社员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交纳股金,社员年底按股金参与分红,分红也可以转为增股。由于自1991年以来,大部分合作社处于亏损状态,没有真正实施过分红,直到近几年,有些合作社渐渐有了盈利,才有了分红。合作社经营收入归全体社员所有,其分配和使用根据社员的意愿来决定,旨在促进合作社的发展和改善社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
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社员具有平等的权利。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社员代表大会,日常事务决策由各级合作社的理事会承担,理事会的构成由社员选举产生。各级联社的理事会由下级社的理事会成员选举产生。合作社的日常经营活动是由理事会聘请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来具体组织实施,合作社向雇佣的工作人员支付薪酬。合作社还为员工提供教育培训、带薪假期等福利,员工退休后,由政府提供全部退休金,合作社不再承担任何费用,但是对长期在合作社工作的老员工,合作社还提供一定数量的额外补助,奖励其对合作社作出的贡献。
俄罗斯消费合作社的业务活动包括贸易、采购、工业生产、运输、基本建设、农副业等。业务活动主要还是集中在农村,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服务。除提供居民所需的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外,服务范围还涉及到药店、餐厅、理发、图书馆、教育培训、就业、建筑、修理、幼儿园、殡葬、宗教服务等。普京总统在上台后提出了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四个提案,分别为教育、医疗、住房、农业经济。这四方面的工作都与消费合作社密切相关,近年来消费合作社在这些方面也取得了积极成果。
在帕烈烈、比尔麦斯克消费合作社商店考察时,我们看到,商店布置整齐、干净,货物齐全,多为居民日常生活用品,店面虽然不大,但由于管理得当,收益还比较可观。商店负责人介绍说,合作社商店主要为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居民服务,其出售价格与国营商业相比较为灵活,尽量以合理的价格提供商品,受到低收入居民的欢迎,对于合作社社员还可以赊销商品,有助于失业和贫困家庭进行合理预算。2005年,因为消费合作社在帮助居民就业方面做出的突
出贡献,俄罗斯消费合作社中央联盟主席伊马科夫受到了普京总统的接见和表彰。由于消费合作社的影响力,伊马科夫还当选为全俄合作化推进协会(俄罗斯12个合作社组织组成的联盟)主席。
启示和建议
俄罗斯消费合作社同我国供销合作社相比,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俄罗斯的消费合作社逐渐被国家所控制,与政府组织几乎没有什么不同,承担着生产、生活资料的计划、分配、调拨任务,服务对象和活动范围主要在农村,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服务。在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俄罗斯消费合作社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合作社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出现了网点萎缩、基础设施落后、经营亏损等问题。
虽然目前俄罗斯消费合作社发展还不景气,实力也没有我国供销合作社强,但是它的一些做法和特点,对于我国供销合作社的发展仍然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牢固树立为农服务理念
在前苏联时期,苏共就重视和鼓励消费合作社向农村延伸,要求合作社要占领农村市场,为农村居民服务。目前,为农服务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他们认为合作社是穷人的事业,合作社的宗旨就是为社员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改善生活。合作社除了提供生产、生活资料外,其设立的综合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几乎涵盖了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俄罗斯消费合作社中央联盟主席伊马科夫所说:“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做到什么”。但是,俄罗斯消费合作社的综合服务中心并不一味追求大而全,也不强求一致,而是因地制宜地设立。不同的村庄居民生活水平不一样,居民人数多少不一样,所需要的服务也不一样。比如在儿童娱乐方面,大的村庄就建立幼儿园,小的村庄仅仅提供托儿服务。由于选点和规划针对性强,因此综合服务中心利用率很高,经营也不错。偏远地区居民所需的生活物资,平时要依靠飞机运送。私有企业不愿为偏远地区居民服务,合作社则将为偏远地区居民服务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到了冬天,消费合作社就成为当地居民与内陆沟通交流的唯一渠道。俄罗斯消费合作社深受贫困家庭、低收入者、失业者、老人和妇女的欢迎,他们是利用合作社最多的群体,真正体现了合作社是弱者的联合。
同俄罗斯消费合作社一样,我国供销合作社的根在农村,基础是农业,主体是农民。供销社必须始终坚持办成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的目标不动摇,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不动摇,真正和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努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必须重视城市合作社发展
前苏联消费合作社服务对象和活动范围主要在农村,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改革,消费合作社开始由农村向城市发展,扩大供应,增强实力。一些州和区的消费合作社开始进入所在的城镇,一些加盟共和国的消费合作社甚至跨区域把商店开到了莫斯科,全国各级消费合作社进入城镇开商店的达到1万多个。农村消费合作社进入城镇后,不仅扩大了消费合作社的业务,增加了盈利,同时也丰富了市场,方便了居民,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功。但自1991年以来,合作社受到大的城市商业集团和众多私营企业竞争的冲击,加上高税赋、高利息以及卢布贬
值等因素,城市合作社商店开始出现亏损、倒闭、变卖现象。目前,俄罗斯消费合作社在城市范围很少涉足,把精力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在考察中,他们多次提到,在城市里经营环境很复杂,私营企业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他们不太看好。但是在农村地区,消费合作社开展业务也面临着另外的问题。在农村地区,由于居民收入低下,市场需求不旺,消费合作社开展业务很困难,特别是贫困地区,合作社发展很艰难。目前,在农村有3万个合作社商店处于亏本状态,只能艰难维持。如何摆脱困境,思路尚不清晰。
在这方面,我国供销合作社显然要走在俄罗斯消费合作社前面。在坚持为农服务宗旨的前提下,统筹农村供销社、城市供销社发展,两条腿走路。当然,这也有特殊背景。俄罗斯消费合作社重点放在日用消费品的供应上,而很少参与农产品的收购推销,而我国供销合作社既承担着工业品下乡的任务,也承担着农副产品进城的任务。我国供销合作社独有的综合合作模式,更有利于为“三农”服务。做好城市供销合作社工作,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城市资源,扩大业务范围,增强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可以对农村供销合作社进行强有力的支持,更好地提高为农服务的整体水平。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供销合作社工作,发挥城市供销合作社的龙头带动作用,为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贡献。
(三)依法立社,依法治社
早在1919年3月,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就颁布了《关于消费公社的法令草案》。该法令详细规定了消费合作社的组织原则、职能和运行规则,以及消费合作社成员的行为规范。1921 年3月在《关于消费公社的法令草案》的基础上,修改制定了《消费合作社法》。1991年苏联解体后,为了适应新体制的需要,俄罗斯联邦在很短的时间内制定了新的民法典。《俄罗斯联邦民法典》在第四章(法人)第五节(非商业组织)第116条,专门对消费合作社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并强调消费合作社的法律地位以及消费合作社社员的权利和义务由消费合作社法依照本法典规定。1992年俄罗斯杜马通过了新的《消费合作社法》,之后又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了数次修改。新的《消费合作社法》详细规定了作为合作社的必须具备的资格条件及注册、注销、经营等行为规范,提出了促进合作社发展的支持和保护措施,并予以制度化。
俄罗斯重视合作社立法,用法律来规范合作社行为,维护合作社合法权益,对于我国合作社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我国供销合作社几分几合,曲折发展,权益受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缺乏法律保护。近年来,供销合作社一直致力于推动合作社立法进程,最近,《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获得全国人大通过,作为我国的第一部合作社法,对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该法主要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面比较窄。因此,还应进一步推动《供销合作社法》或者综合性的合作社法出台,从而把我国合作社纳入依法治社的轨道,促进合作事业的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四)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俄罗斯各级政府比较重视和支持消费合作社的发展。他们意识到合作社类似于公共事业,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应该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联邦政府每年都与合作社签署协议,规定政府部门提供什么帮助,消费合作社提供什么服务。政府除了给予税费优惠外,还负责帮助合作社开拓经营服务领域,协调有关关系解决合作社遇到的困难。政府不得干预合作社的具体事务,但是合作社一旦出现违规行为,如不履行义务或不遵守法律,将依法给予处罚直至注销。政府还定期收集合作社的意见,提交国家杜马讨论,以便及时修订消费合作社法。
州政府还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独有的支持政策。如列宁格勒州政府对消费合作社给予全面支持,包括对合作社修建商店可以获得政府贷款,并享受5-10%的利息优惠;可以以优惠的价格租用农业机械;合作社把食品运送到农村,如果运输距离超过11公里,州政府可以补贴一定的运输费用。摩尔曼斯克市也规定,合作社向偏远地区提供服务时,政府将提供一些补助。
长期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一直重视供销合作事业的发展。近些年国家对供销社行政经费、解决历史挂账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许多地方政府对供销社也有一些具体支持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供销社的改革和发展。但是,同供销社承担的为农服务的重任相比,扶持力度还不大,扶持政策还不够系统,也没有形成制度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条件下,还应进一步加强对供销社的扶持和指导,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抓手。
(五)重视合作社教育
俄罗斯消费合作社中央联盟拥有3所大学、3所学院以及70多个中等技校,一些学校(院)在全国各地还设有多个分校,可开展初级、中等、高等教育,年培训人员达到16万人之多。我们考察的俄罗斯合作社大学,是一所全日制大学,在俄罗斯是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它在全国18个城市设有分校,在校生近4万人,可以开展从本科生到博士后各个层次的学历教育。学校也为世界的合作社事业培养了大批的合作社人才,近30年来,俄罗斯合作社大学为72个国家培养了数万名学员。随着中俄关系的日益密切,学校还在远东分校开设了汉语专业。
长期以来,俄罗斯合作社大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培训体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拥有娴熟的技能。学校的模拟教学很有特色,如我们在学校参观的21世纪合作社商店模拟试点。商店里面提供包括药店、缝纫、修理、照相等140多种服务,对学生而言,这个商店就是一个实验室,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各种服务技能,毕业后不需要进行专门培训,就可以直接就业。学校除对在校学生开展教育外,还开设一些培训课程,对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如服务员、会计、工程师等提供在职教育,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技能。学校每年还派出教师、学生,深入农村对农民开展科技培训,推广合作社理念。学校培养了大批热爱合作社事业、坚持合作社理念、有较深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的职工队伍。
近年来,我国供销社系统积极推行“人才兴社”战略工程,加强了对系统干部职工的培训力度,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但是,目前的培训还仅局限于联社管理人员,没有对直接从事合作社经营的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特别是由于供销社系统所属的大学和中专逐步下放到地方管理,一些特色专业也逐渐消亡,这对合作社事业而言是一种损失。借鉴俄罗斯消费合作社教育培训经验,我们应进一步加强供销社系统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六)重视合作社宣传
俄罗斯消费合作社非常重视宣传工作。消费合作社中央联盟办有《俄罗斯合作社》一报一刊,定期送给政府部门参阅。在伊马科夫主席会见代表团时,报刊主编瓦力利先生也在座。在消费合作社中央联盟办公楼院内,排列着宣传长廊,通过文字描述、数据分析和图片展示,便
于参观者加深对消费合作社的了解。在合作社办公楼、学校、商店、服务中心,合作社的标识到处可见。2006年6月,中央联盟还组织了消费合作社成立175周年隆重纪念活动,并在全俄召开了广播会议,共有12万人收听,会议全面总结了消费合作社取得的成就,并讨论了将来的发展目标。这次纪念活动,不仅在全俄范围宣传了消费合作社,也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广大合作社社员。
近年来,我国供销社也越来越重视宣传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社会各界对供销社仍然了解不够,知之不多。各级供销社要进一步强化宣传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和宣传途径,做好对上对下对外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供销社工作,为供销社的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七)中俄合作社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中俄边境接壤,地理位置特殊,发展贸易比较方便。近年来,中俄贸易继续保持良好发展趋势,贸易额持续快速增长,2005年,中国对俄出口132.1亿美元,同比增长45.2%。就贸易总额而言,中国是俄罗斯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俄罗斯是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中俄双方经贸合作潜力巨大。
据俄罗斯消费合作社中央联盟主席伊马科夫介绍,目前在俄罗斯,尤其是远东地区,市场上到处都是中国的商品,“如果没有中国商品,不知道如何生存下去。”可是,通过合作社渠道进入俄罗斯的商品几乎没有。摩尔曼斯克市消费合作社的安德?道里主席也提到,该地区合作社商店里出售的商品约有20%是来自中国,特别是一些小型电器、玩具、瓷器、纪念品很受当地居民欢迎,但是这些商品都是从莫斯科中间商那里进货,价格很高。他们对与中国供应商建立固定联系很感兴趣,希望直接从中国厂商采购商品。考察团建议他们先摸清情况,列出需求清单,以便开展进一步的合作。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供销合作社同世界各国合作社的交往也日益密切,类似的经贸合作需求会越来越多,而目前我们同世界合作社之间在经贸合作方面缺乏固定联系的渠道。为此,迫切需要搭建一个国际合作社之间的经贸合作平台。应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或者公司,从事国际合作社间的经贸合作,负责收集国内外合作社的商品供求信息,抓住商机,具体组织实施,促成经贸合作,为“三农”开拓广阔的国际市场。深入开展和扩大我国供销社同各国合作社之间的经贸合作,是供销社亟需培植壮大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亟需拓展的为农服务的广阔领域。
(考察团成员:于培顺李殿平张望舒石社章滕华勇)
第四篇:俄罗斯建筑市场考察报告
俄罗斯建筑市场考察报告
一,俄罗斯建筑市场的基本情况
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腾飞往往始于建筑业,俄罗斯也不例外。随着俄经济连续五年持续增长,俄建筑业也日见兴旺,成为最有活力的经济部门之一。这为我国建筑和建材企业进一步开拓俄罗斯建筑市场提供了绝好的机遇。
目前,俄罗斯建筑市场的基本特点是:工业、交通等基础设施和住宅的需求量大;大多数建材企业和建筑企业资金短缺,生产设备陈旧,小企业居多,劳动力不足,竞争能力不强,急需投资;俄罗斯本国建材产品产量少、质量差,满足不了国内建筑市场的需求。随着俄罗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其建筑业也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这为中俄在建筑行业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1.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国力恢复,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交通网建设、市政建设、港口建设、石油化工项目和天然气工程项目建设等在包括西伯利亚、远东在内的全俄各地区逐步展开。
例如,俄罗斯目前正在建设世界上最长的长达1万公里的莫斯科一符拉迪沃斯托克公路。由于普京总统的亲自过问,这条把远东同国家西部连接起来的国家级公路建设速度明显加快。2004年2月26日,普京飞到哈巴罗夫斯克,为这条国家级公路的赤塔至哈巴罗夫斯克区段(阿穆尔公路)通车剪彩。欧洲建设和开发银行为这条1345英里长的州际公路提供了2.39亿美元贷款。据俄有关方面透露,俄罗斯今后需要建设总长达150万公里的公路,铁路建设也将展开。据俄交通部长称,将在2010年前把贝阿铁路修至萨哈共和国首都雅库次克,俄罗斯交通部将为这段800公里铁路建设投资。计划近期在俄远东实施的大型项目还有:开发契涅亚多金属矿和埃里金石煤矿,以及铺设连接朝鲜半岛的铁路等等。
有资料显示,今后十年中,西伯利亚和远东沿海地区将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仅在2002年开始实施的远东纲要中,就列出了588个计划在2010年之前建设的项目。
2.住宅建设持续升温
由于经济衰退而长期萧条的俄罗斯住宅建筑业,随着经济增长迅速复苏并日渐火爆。随着收入持续增长,居民对住房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和越来越迫切。从2000年起俄罗斯建筑市场即出现了升温的趋势:当年完成工程承包合同营业额5303亿卢布(约合189亿美元),115907座建筑竣工投入使用,其中住宅楼110532栋。2001年完成工业建筑12万平方米,民宅使用面积10余万平方米,此外还改建、扩建了一大批房屋和相关基础设施。2002年,俄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约5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2%;当年完成承包合同金额约28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3%;交付使用的住宅面积3380万平方米。2003年俄建筑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统计显示,2003年1-9月俄包括建筑业在内的五大基础经济部门的产值同比增长5.7%。据2004年初时的资料显示,近两年来,俄全国工业建筑和商用房建筑竣工面积分别达到1.3亿平方米和9000万平方米,几乎相当于前十余年建筑面积的总和。
巨大的需求推动房产价格一路飙升。早在2001年,俄罗斯房地产商联合会的专家们就坚定地提出了房屋价格将持续上涨的预测。实践证明他们的预测是准确的。近年来俄罗斯房地产价格翻番上涨。2003年,莫斯科市住宅平均价格达到1147美元/平方米。2004年5月份莫斯科市住宅价格上涨幅度达到3.8%,平均价格达到1738美元/平方米,而计划价格将达到1700美元/平方米。2004年,圣彼得堡市的房屋价格上涨幅度将达到35%,增长速度将超过莫斯科的最高水平。俄罗斯工业与能源部制定的俄罗斯2004年第4季度不动产市场平均价格为11170卢布/平方米。其中莫斯科市不动产市场平均价格为全俄最高,达到17500卢布/平方米;卡拉恰耶沃一切尔克斯共和国的不动产市场平均价格最低,为6710卢布/平方米。
与我省毗邻的远东地区的情况也相类似。对华边境贸易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使位于中俄边境地区的房屋价格一路攀升。据报道,2003年的前十个月,在远东地区人口最多的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二手房每平方米的价格涨至657美元,较年初增长了24.9%。而具有一定购买力的需求者更看好新建的住房。2003年10月符拉迪沃斯托市新住宅平均价格已达到:市中心地区的1居室为2.67万美元,2居室为3.67万美元,3居室为4.96万美元;近郊的相应价格也分别达到2.03万美元、2.78万美元和3.51万美元。据2003年底统计,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哈巴罗夫斯克市、雅库次克市和米尔内市的某些楼盘的价格已接近莫斯科的高档楼盘价格水平。
2004年在后贝加尔铁路沿线建筑房屋的总投资额将达到3亿卢布。现在60%的资金已经投入使用。目前该地区的新房的平均价格已达到15000卢布/平方米。据专家估计,在2004年,阿穆尔州的住房价格将平均上涨21%。
巨大的买方市场使房地产开发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房地产开发已成为俄罗斯经济中最有活力和获利最快的部门之一。据俄罗斯工业与能源部公布的数字,2004年上半年,俄罗斯二手房的平均价格为14000卢布/平方米,新住宅的平均价格为16000卢布/平方米,而每平方米的建筑成本价大约为8000卢布,从中可见房地产开发业获利不菲。远东著名经济学家米纳基尔教授2004年8月在与笔者座谈时披露,目前远东房地产建筑开发商的赢利率远超过50%,有的甚至达到100%。这无疑对中国企业开拓俄罗斯建筑市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3.建筑材料进口势头旺盛
俄罗斯建筑市场的火爆扩大了对建筑、装修材料的需求量。然而俄罗斯建材工业经历了十余年的经济危机之后,已落在世界先进生产水平之后。目前俄罗斯仍在生产中国已经淘汰多年的建筑材料。虽然大宗建材如钢材、木材、水泥价格较低,但由于产量供不应求,每年仍需进口。如2002年俄罗斯进口的水泥占其国内需求量的60%。至于其他建筑材料,特别是高档和新型建筑、装修材料则需要大量进口。据报道,近几年来,俄罗斯建筑市场使用的主要建筑、装修材料进口比重约为:吊顶及屋面材料为91%,天然瓦为90%,金属瓦为75%,保温材料为70%,水暖器材为67%,胶合板为60%,门窗材料为55%,油漆、涂料为48%,防水材料为32%,清漆为27%。石材、塑钢门窗、卫生洁具、建筑五金、水表、气表、电表等器材的进口比例也相当高。目前,俄罗斯所需的上述建筑材料主要从英国、德国、美国、意大利、芬兰、瑞典、丹麦等国进口,虽然其质量上乘,但价格较高。相比之下,我国的建筑、装修材料在价格上具有明显的竞争力。近年来,中国建材行业蓬勃发展,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深受俄罗斯人的欢迎,因此对俄有巨大的出口潜力。中国建材的最大特点是质优价廉,在价格上一般要比欧洲同类产品便宜一半左右。如中国的大理石在色调上和意大利大理石相仿,且尺寸适用、形状多样,而价格却比意大利同类产品便宜得多。俄罗斯建筑业重视使用科技含量高和合乎环保要求的材料,而中国建材在这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许多工艺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如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最新研制的高性能低热硅酸盐水泥(高贝利特水泥)在生产工艺上就具有节能、环保、节约资源等特点,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国家抽检结果表明,中国与德国合资生产的地板不褪色,耐磨系数达到欧洲标准,因此广受欢迎。目前,俄罗斯建筑商和居民普遍喜欢中国生产的建筑、装修材料,其中有吊顶材料、石材、隔板、门窗型材及配件、建筑涂料、墙体装饰材料、地面材料、灯具、装修用五金配件以及厨房、卫生间、浴室及健身房设备等。在2004年9月14日至17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的国际建筑材料博览会上,中国建材已占有一席之地。远离欧俄经济中心的远东地区所需的建筑、装修材料绝大部分需要从周边国家进口。近年来,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建材需求,该地区经销商和建筑企业经常组团到中国来采购建材。如与我省一江之隔的犹太自治州在修建犹太教堂和其他犹太公共设施时,曾多次派专人来我省选购高档石材和其他建筑、装修材料。许多俄罗斯建筑商和企业家积极寻找中方贸易伙伴和合作生产的伙伴。2004年10月,远东地区的萨哈共和国派出由官员和大型建筑企业代表组成的代表团到中国参加广交会。代表团对中国生产的高质量和低价格的建筑材料产生极大兴趣,表示今后将大规模使用中国的建筑、装修材料。2004年秋,由黑龙江省万阳经贸有限公司与俄罗斯乌苏里中心股份公司合作建立的中俄建筑装饰材料大市场在乌苏里斯克市开业。该市场包括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及卫生洁具、五金配件、家具与办公用具等五个专卖区,总面积达6600平方米,中国业户达100多家。该市场配有铁路专用线及仓库,并为中国企业提供食宿、代办签证和进出口通关手续、汇款等全方位服务,从而为中国企业对俄出口建筑、装修材料搭建了方便的平台,将促进我国在俄罗斯建筑、装修材料市场上扩大销售份额。预计中国向该大市场的年过货额可达10亿元。可以看到,中国建材正逐渐在俄市场上赢得信誉,出口前景相当看好。
4.对国外的建筑工程承包需求增长
众所周知,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必将增加对建筑工程承包的需求。根据2001年的统计数字,俄罗斯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8.7%,建筑工程承包的合同数量增加了9.9%,这一指标大大高于GDP的增幅。俄罗斯原来曾是一个建筑业大国。上个世纪80年代,每年新建住宅面积约8000万平方米。然而长期的经济危机使建筑业遭受重创,人员严重流失。面对当前需求旺盛的建筑市场,俄罗斯本国的建筑商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例如地处极北地区的堪察加州原来有很好的建筑部门,有大量建筑专家和技术人员。然而经济危机时期,许多人因企业极不景气而不得不改行做其他工作。该州经济好转后,建筑人员供不应求,因此州政府希望通过开展对外工程承包来振兴本州的建筑业,把流失的工程技术人员重新拉回到建筑领域。目前该州对与我省开展建筑合作表现出极高热情。2004年秋,该州州长马什科夫采夫与前来访问的黑龙江省商贸代表团就建设住宅和其他建筑项目签订了总价值超过1000万美元的协议,并研究了吸引和利用本地区建筑人才的可能性。他对记者表示,堪察加州真诚希望中国投资者在这里投资。在俄罗斯许多地区都有与该州相似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联邦政府鼓励吸引外国建筑企业入驻俄罗斯建筑市场。据俄联邦建筑、住房及民用设施委员会统计,目前外国承包商在俄境内承包工程的范围很广,包括住宅小区开发,承包商业、服务业、医疗部门的房舍建设以及食品加工、轻工业等生产领域的厂房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2004年3月,莫斯科市政府规定在建设大型工程项目时要公开进行国际工程承包招标。各国,特别是欧洲国家的建筑承包商对日趋扩大的俄罗斯建筑市场趋之若鹜,纷纷前来承包建筑工程项目。
虽然中国建筑企业目前在俄建筑工程承包市场中所占份额还很小,但已显现出明显的比较优势和较强的竞争力。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建筑企业在俄罗斯从事房地产建筑开发的优势在于:第一,俄罗斯的大宗建材如钢材、木材、水泥的价格较低。而中国的多种建筑及装饰材料质量好、价格低,且深受俄罗斯人欢迎。如果中国建筑企业能搭配使用两国的建筑、装修材料,发挥双方建筑材料在质量、产品的科技含量及价格等方面的各自优势,那么在俄罗斯经营建筑业的材料成本可比在国内低12.6%;第二,俄罗斯的水电价格仅相当于中国的20%,而且俄罗斯的城建业多以旧城区改造为主,城市建设配套费及相关成本要比我国低得多;第三,我国建筑业的工作效率比俄罗斯高出许多,我方施工队仅需六个月即可建成一栋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七层住宅楼,而俄罗斯的工程公司则需一至三年才能完成,因此在管理费用、人工费用上,我方将比俄罗斯低2/3以上,开发成本仅在人工费用上就会比俄罗斯公司节省20%以上。根据我省在俄从事建筑施工企业的经验,住宅楼的开发成本(除土地费用外)每平方米在110美元左右,同等条件下,俄罗斯公司的开发成本一般在每平方米300美元左右。正在阿穆尔州从事房地产建筑开发的黑河华富集团公司总经理何文安对此深有体会。他指出:“中国建筑商具有高效率和低成本的强大优势。中国公司承建同等面积的建筑设施,可比俄罗斯公司节省30%的成本。”正因为如此,中国企业在俄罗斯迅速兴起的建筑市场上受到俄罗斯地方政府和居民的好评。2003年12月28日,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第一副市长切列米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满意地指出,中国建筑公司在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建筑市场上诚信经营,建成了许多现代化、高质量、价格合理的住宅楼。他因此指出,俄罗斯远东地区需要中国劳动力。实践表明,俄罗斯房地产业比中国起步晚,今后一段时间内还将是低风险、高收益的行业。
第五篇:俄罗斯、捷克医疗保险考察报告
俄罗斯、捷克医疗保险考察报告
一、俄罗斯医疗保险基本情况
(一)背景情况苏联时期实行的是全民免费医疗保健制度,医疗费用完全由国家统包,个人不负担医疗费用,经费由国家预算全额拨付。尽管那时的医生人数和病床拥有量均占世界前位,但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医疗费用严重匮乏,致使医疗机构基础条件差,医疗设备落后,医护人员缺乏工作热情,责任心不强,药品和医疗器材浪费严重。
普通百姓到医院就诊要长时间排队等候,有疗效的高质量药品不足或根本没有。
(二)改革情况
现行俄罗斯医疗保障制度以法定医疗保险为主,私人医疗保险为辅。其主要法律依据是1991年6月颁布的《俄罗斯联邦公民医疗保险法》和1996年国家杜马通过的居民强制性医疗保险法。设立基金:根据《俄罗斯联邦公民医疗保险法》,设立强制医疗保险基金,其目的是保证俄罗斯公民享有同等的医疗和药品帮助的条件,保障公民享受免费医疗帮助。基金分为两类:
1、联邦强制医疗保险基金。其主要作用是以对地区基金拨付补助的形式,对俄罗斯各地区强制医疗保险纲要拨款的条件进行平衡。在近几年联邦基金的支出中,85%左右都是用于对地区基金的补助。
2、地区强制医疗保险基金。其主要作用是从财力上保证各地区医疗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转。交纳办法:
1、以雇主身份出现的各类缴款人,每月交纳一次,即在领取发放工资时交纳;
2、各类从事经营活动的公民,根据交纳个人所得税的期限,并按计算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基数交纳;
3、农户、农场、北方少数民族的家族公社,每年交纳一次;
4、按合同雇用其他公民的自然人,每月5日前交纳上个月的缴款;
5、政权执行机关在每月的25日之前,按不少于有关预算中规定用于该项目的季度资金总额的1/3,拨付用于无工作居民的强制医疗保险的缴款。
6、残疾人、退休者创建的企业和组织或残疾人、退休者人数超过50%的企业和组织可免缴强制医疗保险金。医疗待遇:俄罗斯在总体上继承了前苏联的免费医疗保健政策,其医疗保险服务范围涵盖了绝大多数常见病的基本药品、诊疗和住院费用。每个参保人在本地区公立医疗机构看病时,只需出示医疗保险卡或告诉其卡号,除个人自付部分药费外,其他医疗费由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结算。此外,政府还鼓励高收入阶层加入自愿性的补充医疗保险,享受强制医疗保险之外更好的药品和诊疗服务,价格随行就市。
(三)实施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社会问题,特别是使老年人、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社会低收入群体有了基本医疗保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矛盾,与预期目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一是资金不足,其预算中有近15亿美元的缺口。一方面,雇主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少缴保险费,通过“红包”来发工资,降低缴费基数;地方财政往往因为没钱不缴或少缴医疗保险费,据俄联邦统计委员会资料显示,国家预算为非就业居民缴纳的强制医疗保险费只占企业缴费的31%,而其人口数量却是就业人口的108%。另一方面,由于管理机制和诸多流程上存在缺陷,无论承保人、医疗机构,还是医生都没有更有效率地利用资金的动力,浪费现象、基金被挪用问题时有发生。
二是多头管理,缺乏整体性和规范性。如在国家医疗保健管理机关和强制医疗保险基金会之间,没有明确划分职能和授权,在医疗保险基金会和保险公司之间以及联邦基金会和地方基金会之间的关系也没有理顺,各自为政、互相扯皮的现象屡见不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改革效果不明显,医疗服务质量和普及程度没有改善。医院看病仍需排队。医院的诊断设备和医疗设备不足。医疗保险系统向病人提供的免费药品逐年减少。如果病人需要作大手术,或进行昂贵的长期治疗,就不能指望强制医疗保险了。
二、捷克医疗保险基本情况1991年以前,也是实行福利模式的全民医疗保健制度。这种体制耗费国家大量预算资金,在转型后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难以继续维持。在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参与下,开始构建新的医疗保障体系。由于先前已经实现了全民免费医疗,因此,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成为涉及面最广、难度最大的改革。
1991年捷克通过医疗保险法,从1993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将原由国家全额拨付医疗经费改为由个人、单位和国家三方面共同承担。全民医疗保险分为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两种。每个公民必须参加强制性医疗保险,筹资比例为工资收入的13.5%。其中,雇主缴费为9%,雇员为4.5%。领取养老金者、未成年子女、大中小学生、军人、失业者等,由国家支付医疗保险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捷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提高个人门诊医药费负担比例,对otc药品及牙科费用等不予报销。控制医疗机构的总量及床位总数,减少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数量,以降低服务成本。降低政府对医疗机构的补贴,逐步实现不再给保险公司、医疗机构资助等。
与此同时,为了保障参保人员的权益,2004年规定每个公民每年需交纳2000克朗(约87美元)作为医疗福利基金,在生病时可以享受有关药品费、处方费、门诊费及住院费用等各项医疗开支的政府补贴。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和社会救济人员可以申请该基金的返还。
根据国家医疗保险法,捷克现有9家医疗保险公司具体经办医疗保险业务,其中最大的一家参保人数占60%。保险公司与专科医院、社区医院和私人诊所签定协议,按有关规定支付医疗费用。支付标准由政府、保险公司、医疗机构、参保人员等各方代表共同商定。2004年加入欧盟后,又成立了国外医疗保险中心,按照欧盟有关法律,代表9家医疗保险公司负责其参保人在欧盟其他国家发生的医疗费用赔付,同时,开展相关业务咨询。
三、两国医疗保险制度对我们的启示
俄罗斯、捷克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有关相同的背景和相拟的政策措施,都在艰难地履行着全民医疗保健的历史承诺。研究和借鉴这些转轨国家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在下一步的完善城镇医疗保障制度中少走弯路。
(一)低水平起步,逐步建立健全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医疗保障制度
(二)以渐进方式,加快实现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
医疗保障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益。从根本上说,国家强制性医疗保险应惠及所有社会成员,虽然实施起来需要一个过程,但时间不能太长。俄罗斯、捷克先后于1991年通过强制性医疗保险法,并在随后的几年内就实行了全民医疗保险。只要是本国公民,必须参加医疗保险,既使是外国公民,只要在当地工作或学习、按规定交纳医疗保险费后,都能享受到一样的医疗保险待遇。东欧剧变后,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在最艰难的时候,两国之所以能够保持社会的相对稳定,全民医疗保险不能不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也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的,适应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首先从城镇职工公费、劳保医疗起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制度适用范围从国有单位扩大到了非公经济组织,从正规就业人员扩大到了灵活就业人员,从城镇从业人员扩大到了农民工,较好地保障了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要,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从总体来说,覆盖面还比较窄,在制度覆盖范围内还有不少困难企业职工及退休人员因为缺乏缴费能力难以参加医疗保险;在制度覆盖范围外,还有相当多的城镇非就业人口没有制度安排。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任重而道远。下一步,我们要坚定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不动摇,抓紧研究完善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积极探索符合民意、适合社会各类人群的医疗保障方式,争取早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
(三)明确政府责任,抓紧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财政支持机制
建立和实施医疗保障制度,促进人民身体健康是绝大多数国家的社会经济目标之一,虽然扮演的角色不同,发挥的作用不同,但各级政府都在不同程度地承担着相应的责任。俄罗斯、捷克两国政府在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老年人、残疾人、失业人员、学生、儿童等,通过财政预算拨款,由政府帮助其缴费参保,保障了这些人员医疗保障权益的落实,促进了社会安定。目前,在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中,也非常需要建立积极的财政支持机制。特别是对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及退休人员,政府应当承担历史责任,帮助解决参保资金,将这部分人员纳入医疗保险统一管理;对社会低保人员、老年人、学生儿童等缺乏缴费能力的人群,国家应当建立财政支持机制,积极引导或帮助其参保,使他们也能分享社会发展成果,促进身心健康,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四)加快立法,促进医疗保障事业健康发展
俄罗斯、捷克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都是立法先行,有力地保障了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强制实施。我国自1998年发布《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至今已经8个年头了,在制度安排上,有些规定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在工作推动中,也缺乏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加快立法进程,对经过实践证明符合我国国情以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医疗保险制度基本框架、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应当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建立有效的医疗保险监督与协调机制,通过相关法律体系的支撑,确保医疗保险制度的强制实行,依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保障权益。
考察团团长:曹霞
成员:潘忠弟
易洪深
吕兴元
叶齐招
沈焕根
秦晓薇
范样改
王保明
贺湘原
二00六年七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