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热下的冷思考
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热下的冷思考
【摘要】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严峻挑战,更是新时期教学手段的一次飞跃。当我们从最初的惊奇、神秘和喜悦中走出,认真对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进行重新审视时,我深深感到多媒体技术在给教学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在教法和学法上带来更高的要求和更深层次的思考。
【关键词】多媒体 辅助 地理教学 思考
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已由传统的“教师—知识—学生”的三维空间转向“教师—信息技术—知识—学生”的四维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地理教学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媒体介入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地理教学“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挂图”的单调。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创造出形象生动、人机交互、及时反馈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模拟现实情境,自己构建地理问题模型,进行地理探究等实践。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地理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严峻挑战,更是新时期教学手段的一次飞跃。当我们从最初的惊奇、神秘和喜悦中走出,认真对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进行重新审视时,我深深感到多媒体技术在给教学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在教法和学法上带来更高的要求和更深层次的思考。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承载和传输工具的媒体,无论其形式如何变化,科技含量多高,在整个教学结构中始终处于辅助地位,如不尽快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去,构建新型教学结构,即使教学方法手段改进仍免不了“穿新鞋走老路”,不会有所突破。目前,许多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理解、设计和使用存在误区,对于多媒体功用的认识和使用,似乎也有走向过热甚至泛滥的趋势:不少教师把多媒体的优势无限放大,似乎没有多媒体教学就是一节失败的课;许多没有条件装备多媒体的学校教师,常常把“连多媒体都没有,怎么进行课改?!”的话挂在嘴边——这一切引起了我的若干思考。
思考一: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
教科书、粉笔、黑板、挂图、模型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多媒体的声像、动作的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下似乎一下黯然失色了,因而某些老师无论教学内容如何,都千方百计地青睐使用多媒体,对其他传统的媒体不屑一顾,甚至将很清楚的教学挂图、地理模型放在一边不用。每种教学手段都有其优势的一面,也存在不足之处,多媒体变抽象为具体,但它仍代替
不了老师的板书、语言和教态的变化传递给学生的知识信息和情感信息。
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好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分配,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我们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恰当地选择教学辅助媒体,使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形成整体。
思考二:重教学手段,轻教学目的
多媒体技术最突出的优势就是视听效果的完美结合,因此,有些教师在多媒体教学时,出现片面追求花哨的视听动画效果的情况,的确“看上去很美”。但却忽视学生的注意规律,导致学生的注意力的最终落点不在教学内容而在媒体上,过多的无意注意使学生无法专心于视听媒体所蕴涵的教学内容。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在欢笑和兴奋之后则略显得在知识点的把握上深度不够,三维教学目标得不到体现。
我们周围诸多多媒体教学充其量只是公开教学的展示品,为了一场公开课,往往需要动用集体的力量费尽心机苦战多日,方才磨出一个课件。如此的劳力费心在平时教学中当然不得不敬而远之了。多媒体的程序化也让某些地理课堂成为“放映厅”,作为“播映员”的教师必须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而作为“观看者”学生们思路也必须循着屏幕展示的思路。更令人担忧的是,授课教师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多媒体制作上,而忽略了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以及对学生的细致分析。
思考三:“完成式”教学与教学灵活性
现在,一些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时常出现这样的局面:课前精心准备课件,上课时完全按照课件既定程序进行,只需按动某一固定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学生也只能被电脑牵着鼻子走,而无法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学习内容和顺序。教师丝毫不敢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过程,即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挥他们的智慧,想出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提出一些质疑,教师还是想方设法把学生引导到电脑既定的程序上,对与课件一致的回答给予肯定,对与课件不一致的回答或回避或忽略。这种“完成式”连续型的教学方式只是教师主观性教学设计蓝图的表现,它忽略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学生,这与设计课件的初衷并不相符。这种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对话的“教学”是假教学,但我们在某些教学公开课、观摩课上却屡见不鲜。
新课程环境下的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是不是必备条件?传统的教学中,教学被定位为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师本位意识浓,教师无论如何要沿着既定的安排努力达到目标。
新课程呼唤建立新的课堂生态,与此相关的几个核心概念经常被提及,如“过程”“对话”“生成”等。但是,过多过滥地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与情感交流难以进行,课堂信息的反馈无暇顾及,生成性的教学资源无法利用,学生只能在特定的学习流程中完成特定的学习内容,被迫成为一种高技术条件下的学习机器。
思考四:重形式轻内容,追求容量轻视质量
我们知道多媒体源于媒体,且高于媒体,集多种媒体的功能于一身。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是放一段音乐或影片把多媒体当作单一媒体使用,难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巨大功能,与其它媒体在教学效果上相比也只是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提高。表面上看是运用了现代教学手段,实际上仍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多媒体只是起了一个花架子的作用。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此前提下,适当注意课件界面的美观与结构的新颖,使之与教学内容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这是完全有必要的。但有些老师花费大量时间,制作精美异常的课件,演示起来煞是好看,学生也心醉神迷,可课后仔细一想,却感觉除了课件制作得好、现代化教育手段运用娴熟外,学生真正接受到的东西却少得可怜,结果本末倒置。一味追求课堂教学容量,追求课堂教学密度,势必导致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轻视。还有些老师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需要,一律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际上成了节省板书和板画的投影仪,课堂表面精彩纷呈,效果却不佳,使教师和学生成为CAI系统的奴隶。
思考五:辨证认识辅助,确定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的辅助地位
多媒体技术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全过程,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可有效地解决教学内容繁多和课时严重不足的矛盾。由于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的兴起,导致出现了另一极端,即由过去的“人灌”变为了现代化的“机灌”。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决非替代教学,现代教育媒体功能的发挥离不开教师这一主导,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不能替代教师的作用。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时,不能“以机代人”或“以机代教”,忽视地理教学的个性。
注意把握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度”的问题。多媒体课件既要辅“教”更要辅“学”,有时需要用在辅助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时候,有时需要用在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受阻的时候,但它是辅助性的,不宜过度使用,更不应该把地理课演变为多媒体展示课,更不可用它代替教师组织教学。提倡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交流,注意利用教学过程中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自然推进学习的进程,重建有生命活力的课堂生态,让多媒体的使用在其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思考六:把多媒体当成掩饰自己缺陷与不足的手段
一位参加某次教学评选的老师说用多媒体的好处是不用担心自己写得字太难看,因为多媒体展示的板书太漂亮了。在类似的教学中,不少老师基本淘汰了粉笔,并美名其曰“无尘黑板”,从表面看似乎省心,效果却并不理想。边讲解边板书体现知识脉络的传统做法能及时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极其深刻的,同时设计巧妙的板书还可为课堂总结埋下伏笔。若随意将多种媒体形式不加选择地堆积在一起且不注意媒体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就会搞得课堂花哨、气氛活泼而效果不佳,同时由于各种媒体之间频繁的切换导致课堂宝贵时间的白白浪费。在多媒体进入课堂的初期,有种现象很普遍,就是从头到尾教师只在机械地点击鼠标而很少有语言表达,更不要说实质上的参与课堂了。
思考七:对师生情感交流的淡化与漠视
多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是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究、完成知识建构的认知工具。上课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求师生一起分享理解,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享、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但许多同学反映学习效果倒不如从前课堂好,因为这样的教学,学生缺少了最真实的交流和沟通,缺少了很多在课堂之中我们常见的相互启迪和相互感染,少了真实的情感,这些才是真正的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视听无法代替想象、朗读,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的文字可以缓缓的流进学生的心田,而不是从屏幕上刹那间射来冰冷的光!多媒体的运用使师生忙于应付眼花缭乱的课件画面,教师不得不把目光移向课件的顺利衔接上,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师生情感的交流,也扼杀了课堂的生动性。
思考八:有的多媒体课件华而不实,培训与评价机制亟待健全
不少教师希望多媒体课件能尽量精美,技术含量高一点,一个课件包含了大量的三维动画、复杂画面背景、繁多的按钮,并为此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制作。这样的课件对某一节课来说,可能是十分成功的,但不能每节课都这样做,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合用多媒体课件的,有些内容可以用传统教学法表达清楚的,就没有必要为了赶时髦硬性借助课件来辅助教学。地理课件的制作绝非一日之功,应具备扎实的计算机操作功底,还必须熟练掌握有关的课件制作软件,拥有大量制作课件的素材。喧宾夺主、华而不实的课件背离了我们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初衷,指导学生读书思考,必要的讲授点拨质疑,组织讨论和指导基础练习仍不失为课堂主要教学手段。
当前信息技术运用形式单一,教师大多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如编写教案、教学演示等,“教科书搬家”倾向很大,信息技术的量多、仿真、交互、实时等超文本特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这种低利用率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师观念更新的同时,更要注重信息技术管理的更新,以及课程标准、教师培训与评价机制的同步跟进,才能做到资源整合和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还需要一段漫长的努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强调,“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信息技术使教师获得解放,信息技术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记得第一次参加新课程改革培训时,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他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那么今天我们的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做到这点了吗?因此,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既不能盲目地为追求潮流而过多使用,也不能因传统的地理教学观念而拒之门外,我们应理性认识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形成优势互补,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让地理课堂教学进行得更精彩,让地理教学有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袁书琪主编.地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关文信,苏士成.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浅谈运用多媒体辅助初中地理教学
电教参评论文
浅谈运用多媒体辅助初中地理教学
慈利县苗市镇中学 曾维喜
内容摘要
多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地理教学中,它能将许多客观抽象、学生不易察觉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通过多彩的图、文、声、像及动画等形式,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在丰富的感性材料刺激下,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地理教学容量和增强教学效果。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体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合理适度地运用好多媒体,为地理教学锦上添花,也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关键词:激发兴趣;教学的直观性;教学容量和效果;
正文:
多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地理教学中,它能将许多客观抽象、学生不易察觉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通过多彩的图、文、声、像及动画等形式,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在丰富的感性材料刺激下,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也使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优化了地理教学的过程,提高了效率,增强了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电教参评论文
媒体课件,学生只能去寻找相关的地图册,而铁路干线图上并没有标明桂林、阳朔、北海的名称,有的学生就会感到茫然,不知如何下手。应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学习目的。
三、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增加地理教学容量和增强教学效果。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地理教学中涉及到的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分布图,河流分布图,剖面图,降水量分布图,景观图片等等很多图。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快速地展示所需用的地图,非常的方便快捷。如在学习《西亚》一节时,课件展示西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亚洲地理分区图、中东地形图、苏伊士运河图、土耳其海峡图、古代丝绸之路图、中东战争图片及西亚的景观图片等。利用多媒体按照教学程序适时地播放地图和图片,任意切换,提高了信息的传送速度和传送量,使学生对西亚的信息有了更多的感受,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在复习时,应用多媒体展示全图和局部图,有效地进行全图和局部图的比较,让学生进行图文转换及大量地理信息的再现,节约了时间,巩固了知识。
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体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合理适度地运用好多媒体,为地理教学锦上添花,也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第三篇: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成都市同安初级中学校
廖明芳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随着基础教育逐步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单纯靠传统的教师粉笔加黑板的“板上谈兵”的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学校教育正在探索、寻求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伴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一门新兴的技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就应运而生。
多媒体是将多种媒体——包括文本、图片、动画、视频、和声音组合成一个大包。它是互动的,用户通过选择和控制成为其中一员。多媒体计算机能制作高保真声音、三维图像、真实如照片的图片、电影片段和动画。它既是强有力的教学工具,又能提供重要的商业服务,在家庭娱乐中还带给你愉悦享受。
正确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生动形象,学生普遍感兴趣,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接受快,课堂效益好。正确使用多媒体,还能弥补实验的不足,增加学生的视觉体验;变抽象为直观,便于学生思考。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能实现资源共享,拓宽视野,缩小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差距。在物理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创设意境、突破难点、模拟实验和演示整合四个方面。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大行其道的环境下,我们要看到自己的实际情况:我们成都各周边区市县大部分初中学校为农村学校,农村初中学校的教育有着和城市初中学校不同的特点,给教育教学也带来了一些和城市学校的不同之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有着和城市学校不同的特点。
农村中学的特点
1、学校
我国教育的难点在农村,农村教育的难点在初中,农村初中学校信息闭塞,条件落后及学习资料有限等现状,农村初中学校办学条件较城市较差,包括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适应现代教学,近些年许多农村初级中学都配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修建了专门的多媒体教室,但在实际教学中,受多媒体设备数量少、会使用的教师不多等多种因素影响,却很少投入使用。如我校多媒体教室一个,29个班,平时作会议室,教师赛课、上研究课才用。
2、教师。
农村物理教师本身的素质参差不齐,技能、技巧、设计能力不太强,再加上新教材刚刚起步,广大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和经验不足,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相对较低,不善于进行实验教学,不善于进行创新,不善于设计实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和培养,教师仍然使用老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3、学生
虽然实施义务教育法20多年了,但农村初中学生家庭成员的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多数父母由于文化水平低,对孩子缺乏正确的辅导,造成学生基础较差、知识脱节,思维相对不是很活跃。这些学生和城市学生相比,上网的机会较少,见识不是很广,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较单一,许多城市学生认为是“生活常识”或者很容易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到的知识点,农村学生还觉得不可思议。但农村学生更加朴实,对新鲜事物容易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他们也更能接受新鲜事物。我们在教学中,如果抓住这些特点,合理利用,因材施教,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教学中包含大量实验内容,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往往很难保证这些实验的顺利完成。条件好一些的农村学校,演示实验设备器材基本齐全,能够开齐大部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则很难全部完成;条件差一些的农村学校,演示实验都不能得到保证,更不用说学生实验了。
教学中,遇到这些问题时,少数老师不得已只能讲实验,尽力把实验描述清楚;更为甚者,个别老师嫌做实验麻烦,加上有些实验现象不明显,便有“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说法。大部分有责任心的老师只能够通过一些土方法做实验,或者干脆“板上谈兵”。土方法做实验,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还带有一些干扰项;“板上谈兵”更是不合实际,对学生本来就相对较差的抽象思维能力是一种考验。
许多农村初中学校现有实验室不够,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共用一个实验室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实验教学中会相互干扰,影响教学效果;实验器材与新教材不配套,新教材探究实验大量增多,但学校的实验器材少无法开展探究实验,教师就只能选择性地做演示实验。
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针对农村中学实验能力不足,在物理教学上效果较差的实际,要推广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好高骛远,妄想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目前主要应将多媒体用于改进实验,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弥补一些土方法实验的缺陷,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用多媒体弥补实验的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动态、微观和宏观的无法做出来的实验
在这一方面,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一样,都存在没法做出这样的实验的问题。但城市学生见识相对较广,来自家庭、社会方面的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更多,有些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比较容易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只需要点到即可,但对许多农村学生,他们会觉得很难理解、不可思议。
如在讲解液体内部的压强这一部分内容时,要让学生理解液体中不同深度压强不同,由于学生没有感性认识,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尽管相关的实验可以做,我们的演示实验一般都是用一只在不同高度开孔的量筒,装上一定量的水,让学生看量筒底部的孔流出的水喷射得较远,量筒顶部的喷射得较近,由此可看出不同液柱高度产生的压强不同。但本实验中,量筒容量有限,实验过程很快结束,许多学生还没能看清楚,印象不深。而拓展到深水处的压强,举出潜水艇之类的例子,城市学生也许很容易理解,但对农村学生而言,对这些事物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名称上面,没有感性认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以前的教学中,一些优生也只是停留在可以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数据,而对其真实含义不甚了了。
在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之后,我结合这一实际,制作并使用了“液体内部压强”的课件,将不易观察的量筒实验用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让它长时间地停留在在投影画面上,结合理论给学生作细致讲解,当他们脑海里形成认识之后,再做这一演示实验,尽管实验过程很短,同学们都能一目了然地看清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原理,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利用视频片段“龙宫借宝”,对当中的浅海鱼类不能游往深海加以讲解,制作深海鱼类又到浅海的结果动画,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们对液体内部压强和深度有关的理解,同时通过液体内部压强对生物机体影响的认识,得到了关于压强的感性认识。课件中,还通过模拟我校不能做的帕斯卡桶实验,使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再如,将光的直线传播时,讲到了日月食。我们地处中纬度地区,加上成都平原阴雨天较多,即使遇上日月食现象,我们的学生也很难看见,没有感性认识;该物理现象又过于宏观,无法在实验室中向学生展示。教学中,我使用网上下载的日食动画,利用慢镜头,边讲解边演示,学生就更容易弄懂其中的知识点,探索到大自然中的奥妙,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些过于危险而没法在实验室完成的物理现象,也可以使用多媒体,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如高压电触电、核裂变核聚变的威力等,通过向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动画、视频,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学校条件不足无法开设的实验
由于农村学校实验设备相对简陋,有些学生实验甚至演示实验都无法开设。如果用一些土方法进行演示,往往效果不明显,有时甚至误导学生。对这样的实验,如果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较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浮力教学中,涉及的浮冰问题,对城市学校来说很容易做,而一些条件差的农村学校,做起来则有很大的困难,如果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制作相应的课件,就能变抽象为形象,结合分子运动的知识加以讲解,使枯燥的的课堂生动起来,易于学生接受。
教学中,我设计制作了“浮冰问题”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模拟实验,使学生对简单的浮冰问题和较复杂的“冰包物”浮冰问题都有了直观印象,结合对本实验的理论分析演示,使该问题在学生大脑里刻下深深的烙印,取得了单纯的黑板加粉笔教学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有些物理新知识点通过和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点对比,更容易接受并且印象更深刻,如教材在处理电流的形成时,将之和水流形成对比起来,非常生动和形象。而这一让学生很容易接受新知识的小实验,许多农村初级中学却没法完成,难点在加抽水机使两边容器有恒定的水压上。我只做了“电压”的多媒体课件,用动画将该实验形象地模拟出来,再配上相关的练习,教学中学生普遍感觉印象深刻。
合理利用多媒体虚拟实验室,也能弥补很多由于实验条件不足带来的困难。如:使用“中学电路虚拟实验室”,能完成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电学实验,加上适当讲解引导,很大程度上能解决由于设备问题带来的实验不能开设的教学难题。
3、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部分
物理知识在许多科学技术领域、日常生活中都能得到广泛的应用,了解这些情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所学知识点。但由于农村学校和学生条件有限,使学生们不能很好地了解这些应用,不能很直观地接受这些知识。
如在讲授“连通器”部分内容时,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过路涵洞、船闸等,但在许多农村,过路涵洞现在也极为少见,船闸更是无从谈起。城市学校、学生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都较好,他们可以通过实验、参观等方法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从而轻松地接受其中的物理知识点;对大部分像我区这样的内陆农村学生,连小船都很少见,更不用说船闸了。针对这一实际,我制作了简单的动画“船闸”,生动地演示了轮船通过船闸的过程和船闸的工作原理,通过课堂应用,所有学生都能轻松接受这部分知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不足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激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参与度。但凡事都有个“度”,多媒体辅助教学也不例外。在现实中,城市课堂上出现了大量错误的认识。农村初级中学由于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面起步较晚,大多数学校这方面的问题还不明显,但也要防微杜渐。现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不足简单列举如下:
1、盲目追求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忽略了它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的本质。
不少人认为要算得上现代教学,就一定要用课件来辅助教学。甚至在一些评优课中,有的评委还存在“没有电教手段就不予以考虑”的思想。还有的教师认为电脑演示实验,模拟的现象更精确,更直观生动,而且模拟实验的结果一定准确,学生由此得出的结论一定科学,可以避免学习过程中走弯路„„因此就可以不做或少做实验而用计算机来取代实验。物理学科最鲜明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室能做的实验,我认为就不宜再用多媒体的模拟来替代,否则就失去了学生自己参与实验去探究、去体会的机会。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认为,人们学习知识,一是通过自己直接经验获得,即注重过程而获得的经历;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这说明,如果学生能够自己直接动手,亲自体验,就不必用多媒体来模拟展示。
2、过分追求“短、平、快”,忽略学生思维所需要的时间停顿。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让板书时间、实验时间大大缩短,节省了时间必然会增大容量,信息延伸,有些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其连接的内容多、信息量大,在教学中却不一定是件好事。由于课堂容量大了,老师都会不自觉地增加内容,其实其中很多信息都游离在教学目标之外,成为脱离实际的无用信息,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这就使课堂教学成了变种的填鸭式教学,这是一种穿着漂亮外衣的高级的填鸭式教学。
为了避免学生在高亮度的大屏幕前,不知所云;避免由于容量大,节奏快,再加上没有给学生停顿思考时间,造成学生记忆中暂留的时间太短,刺激不够强烈,印象不够清晰,导致的教学效果不好,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要避免将教学内容全部由计算机包办代替,留给学生实验时间和消化知识的时间。
学好物理最关键的是“理解”二字,物理学习必须通过过程思维活动,来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实验证明,凡是需要展示过程的内容,能在教学中体现“思考过程”的教学活动才是最有效的。
3、过分追求材料的直观形象,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根据认识论中“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原理,在教学中应重视思维活动的“最近发展区”,以使学生能够达到“跳起来摘桃”的最佳学习心理。物理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情况,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恰当的直观材料,帮助学生顺利进行物理思维活动。但是,教学过程处理得过分直观,过分形象,过分信赖多媒体的展示功能,会降低学生的思维水平,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以致学生“长不大”失去了对其思维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说到底,多媒体技术仅仅是一种工具,而工具的本身是没有什么好坏之分的,关键在于使用者本人。譬如一把切菜的刀,他的本身是没有什么是与不是的,但是如果有人用它去切菜时就认为这是一把有用的刀,反之如果有人拿他去做违法之事,那么人们就会说这不是一把好刀。多媒体课件亦如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奋斗在教育工作岗位第一线的教师们,应该好好的思考,如何好好的利用好这把“刀”。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常用软件
常用的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软件主要是PowerPoint、Flash和Authorware。
PowerPoint是Microsoft Office家族的成员,有97、2000、XP、2003、2007等版本,利用它可以灵活地制作文字、图片、图表、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组合成电子文稿。该软件简单易用,无需用户有很深入的计算机知识和绘画基础,只需用PowerPoint提供的模板和向导性提示,就可制作一份精美的演示文稿。
Flash是Macromedia公司的产品,是伴随着网络动画的流行而流行起来的一种平面动画制作软件,该软件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学起来不用掌握太复杂的编程语言。利用Flash制作出来的动画容量小,通常1张软盘就能装下(尽管现在几乎没人用软盘了),并且使用矢量图,制作出来的动画任意放大都不会失真,在需要动画演示的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Authorware也是Macromedia公司的产品,它是一个可视化的多媒体集成环境,为设计者提供了一套符号化的设计图标为主要的设计对象,软件制作过程中复杂的逻辑关系可通过对各种图标进行直观的布局加以实现,设计者无需掌握复杂的程序设计语言既可通过设计图标的有机组合,轻松地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和动画集于一体,制作出有专业水平的多媒体课件。交互性强是该软件的一大特点。
学习和熟练使用这些软件需要一个过程,其实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有时根本不用使用复杂的制作软件,制作多复杂的教学课件,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在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更多的时候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之见识到平时见不到的物理知识的应用情况,增强他们对物理有用、学好物理的观念和信心。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很多时候教师们用不着制作多么高深、复杂的课件,只需要通过截取影视作品中的相关片断、互联网上寻找一些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给学生,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运动和静止”教学中讲到空中加油、同步卫星等的相对静止时,简单地展示一两份图片,就能让学生得到感性认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通过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另一方面还促进了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的转变,也促使教师通过各种媒介不断学习学科的相关知识、学习计算机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为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做好知识和技能的储备。
第四篇: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将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它对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现代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已经走进初中历史的课堂,并以其特有的优势改变了历史课任凭老师一张嘴、一枝笔、一幅挂图进行课堂教学的传统形象。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历史课堂的地位和作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当中的恰当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是历史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新知的动力。心理学研究也告诉我们,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可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而历史学科一直被学生认为是一门较为枯燥乏味的学科,在历史教学中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那么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
在教学中把收集到的大量教学资料(包括资料数据、声音、录像等)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在课堂有限的时空内,使学生增加接受知识的信息量,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的空间,为学生分析问题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学生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增强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了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掌握,也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给学生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使他们能直观地感知历史时间的演进、地域空间的变迁、历史人物的活动、重大事件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演变。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时运转,感性认识与理性有机结合,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如讲《甲午中日战争》内容,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上奋勇抗敌,壮烈烈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因此恰当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拓展了教与学的时空界限,有效地揭示了历史的变化发展过程,并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媒体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推动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推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历史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计算机走进历史课堂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首先,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图形、动画、发声等功能,能够增加历史教学内容及过程的趣味性,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走入过去的时光,重温历史事件。其次,计算机存储量大、准确性高、直观性强、处理速度快等特点,为历史教师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更先进、更有力的手段。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历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运用多媒体教学有许多优势,但同时,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首先,教师的教育思想落后,也就是说教师对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这种教育改革还没有彻底理解。其次,过分讲求形式,盲目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倾向。许多青年教师不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注重实效,认为运用多媒体手段就是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就越能显示教学水平,一味盲目使用,从而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为了上一节历史教学示范课,常常为一支粉笔,几张幻灯片就能解决的问题,也牵强地使用多媒体,而要花费几倍甚至于几十倍的精力去制作或请人制作多媒体课件,结果反而破坏了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效果无明显增强。
第三,没有从本质上突破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把板书制成多媒体教学框面,加上一些音像、声响等多媒体,只是让书本搬家,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而没有真正的实质内容。
第四,多媒体课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多媒体的运用并没有真正把它应有的优势发挥出来,没有体现它的发散式思维的培养和启发式教学的运用,还是线性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没有利用多媒体起到更大的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第五,历史教师计算机技术不娴熟。在制作课件交互性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都难以在课件教学中实现,更不用说人机交互了。
三、在历史课堂中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建议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地进行历史教育,而从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不可再现性的特点和较其他学科更为严重存在的“师讲生听”的状况看,如何实现多媒体技术为历史学科教学目标服务的功能及如何更好的运用,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转变观念,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变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整合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整合到历史学科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是转变不重视多媒体技术在人文学科中运用的思想或认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太麻烦、太难的畏难情绪。二是要转变已经把多媒体技术仅仅看作是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的看法,要看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社会变革的动因,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运用,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也就是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相联系的。
(二)学习先进教育理念
目前历史计算机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缺乏科学理论和先进理念作为理论基础。对中学历史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改进具有指导意义的有:
(1)三大传播理论。①“ 四大要素决定论 ”—— 贝罗认为,传播过程有四个大要素:信源、信息、通道、受者。传播的效果是由四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共同决定的。②“传授双向互动论”——施拉姆认为,传播过程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传者和受者都是传播的主体。受者不仅接受信息而且对信息做出积极的反应。③“传播五 W 论”——拉斯威尔认为:要描述什么叫做传播,可以概括成五 W : wh0,传播者是谁; What,传播内容说什么; Which Channel,传播的通道是么途径; TO whom,接受者是谁,即对谁说; With What Effect,传播达到什么效果。
(2)两种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与“建构主义”,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纽厄尔等,基本观点:①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形成,要通过学习者的主观作用来实现。新学习的知识必须附着在原有知识结构的“附着点”上。只有学习者将外来的刺激同化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才能发生有效的学习。②学习凭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尝试。③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过程,人脑好似电脑,应建立学习过程的计算机模型。认知理论认为新知识一定要以旧知识为附着或抛错点,认知的发展过程是同化、顺应、平衡。
这两种新教学理论要求历史教师开发教学课件时做到:①利用多媒体优势,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历史教学软件必须引导学生把已学的历史知识与将要学习的历史新知识建立起紧密地联系。对旧历史知识的整理科学越明晰,越有利于新知识附着,使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势充分发挥。②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特长,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既要符合青年学生求知欲强,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又要创设比较好的情境和情绪体验,引出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和调用功能,在课堂上展示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文字、画面、声音,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本以外的内容或本学生的前沿知识。这就对教师的素质进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专业知识,更要在信息技术运用上“采众家之长,成一家之言”,真正将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发挥到及至,达到“授人以渔”、“点石成金”的效果。③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参与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因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时有些教师往往增大教学容量,一味追求高、深、难,把学生视为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这在一定程度上失去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本来意义,甚至加重学生的负担。课堂教学采用计算机辅助手段,除了让学生广泛地获取历史知识,开阔视野外,更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其实,教师要把节约下来的时间还给学生,大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博采众议。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不仅要研究历史之“然”,而且要研究历史之“所以然”。如果课堂教学能让课本知识延伸,就能达到高层次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真正发挥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
(三)正确处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关系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要想取得应有的最佳效果,必须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来使用。针对教学中的具体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一般而言,像图表、地图、短小历史影片、历史图片等资料、内容,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工具来展现,这样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对于一些板书,一些启发式的提问,一些讨论,则不必样样都采用多媒体工具来设计。有些通过老师的口头表达,更容易与学生沟通,和学生产生共鸣。甚至有助于老师的课堂即兴发挥,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所以,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多媒体手段,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应从历史课的授课类型和历史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同时还要从初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初中生能保持精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而心理学又告诉我们如果长时间单一做某种活动,会使人感到疲劳。),科学地运用多媒体使多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另外注意适当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设计一些人机对话类型的讨论题、思考题,通过师生对话,学生讨论,多媒体展示,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也会感到有有张有弛精神也会非常饱满,也就不会出现冷场的现象了。总之,“教就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用什么先进的教学手段都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四)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讲授仍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的语言、教态、情感对初中生起着巨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无论多媒体技术怎样发展都不应该也不可能替代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教师表情以及身体、语言的提示,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因此,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不是老师撒手不管任凭计算机牵着学生走。我认为教师要时刻对课堂进行宏观调控,同时应该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强大的交互功能,高屋建瓴地创设一些情景引导自学、思考和分析,使教师能按自己的需要组织教学,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不是受课件的限制和左右,失去了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因此,如何用好多媒体关键在教师。任何时候都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工具,而不是为了使用工具而教学。可见,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仍起主导作用,学生仍起主体作用,媒体仍起中介作用。
(五)中学历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加大教育投资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革,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给每一位教师带来挑战,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对教学形式的需求也越来越新颖多样,这就需要每个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书本知识,还要有先进的教学技能。多媒体教学是当今每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作为一个历史教师,应自觉地加强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的学习与提高,随时关注它的发展动态而不至于落后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会作、会用,更要用好。另一方面的事实是,目前还有许多学校没有这方面的条件,利用多媒体从事教学还无法实现。即便是有条件的,也只是部分教师,偶而利用而已。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它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惟有国家或当地政府加大对这方面地教育投入。
总之,我们只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正视传统历史教学手段中的实用价值,二者相互结合,使它们互为所用、相辅相成,并在教学中自觉克服多媒体教学的消极方面,才能正确合理的使用它,最大限度的为提高历史教学效果服务,从而真正进入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教学时代
第五篇:多媒体应用对地理教学的辅助
多媒体技术对地理教学的辅助应用
1.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的应用逐渐普及,对于传统教学中教师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等直观的方式呈现,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不可否认,它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学手段的运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运用的过程中,有关应用技术、教学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局限性,故对于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是目前不容忽视的一面,同时也是充分体现多媒体技术教学和信息化教学在地理课程中价值的所在。
2.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局限性 2.1 多媒体设备仍是“摆设”,并未体现其价值
由于多媒体设备的普及尚未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四川地区而言,大部分学校的教学仍然是传统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教师只是针对某些课题使用课件,(例如:学校公开课,学区赛课等)。甚至有些教师碍于制作课件的麻烦,就疏于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而有的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无法满足每个教室都配备多媒体设备,只设有专门的多媒体教室,因此教师会因此放弃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得多媒体设备的空置,无法发挥其价值。2.2 课件单一,固化教学模式
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为资源共享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也为教师下载各种课程资源提供了方便,导致许多教师并没有亲自对教学内容进行仔细研究而是直接从网络上下载现成的课件,而网络上的课件多数千篇一律,不具有针对性。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测的情况。而目前的多媒体课件都是教师课前精心制作好的,只能适用于某一特定的教学情境,无法根据课堂的实际教学进行调整,从而导致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其进行加工而是直接照搬,使用于认知程度不尽相同的学生,不能达到应有的的教学效果。2.3 课程资源单一,缺乏新意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3]。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仅仅限于课件的制作,只通过课件来展示教学内容,往往显得单一。网络是一个广阔的平台,通过网络教师可以及时的获取教学所需的资源(例如:视频、新闻、气象资料、卫星云图等),而不是仅仅通过课件展示课本上的内容和原理。在目前这个信息时代,信息资源渠道众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注意信息的采集,并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搜集信息,培养通过外界信息的收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向学生植入“信息时代”的观念。做到充分地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用三维的目光来传授地理知识[4]。2.4 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利用课件进行教学,仅仅起到了展示教学内容的作用,而中学地理中有许多内容是学生需要直观的感受其变化的过程(例如:海陆变迁、地形地貌的变化等),那么教师可以利用相关软件(例如:Google Earth)展示研究对象随时间发生的变化,使知识直观化。教师往往只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进行认真的钻研创造出适宜相应学生并且新颖的课件,使教学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以提升自我业务能力。
2.5 教师往往专注于课件的演示而忽略了师生间的互动
一堂优秀的课堂教学,不仅得益于好的教学设计,同时也必然伴随着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以及自然、得体的肢体语言(教师的肢体语言包括身姿语、手势语、表情语、目光语等),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利于教师准确传递教学信息,并随着教学情景变化与学生的感情互动和共鸣,从而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的确,教师的言传身教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氛围和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在有些多媒体课中,师生间这些情感的交流被渐渐地忽略了。甚至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模仿电视台综艺类节目,将欢笑声、掌声都一起设计好。这不仅不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而且也违背了地理学习评价的基本理念。
针对地理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种种不足之处,我们必须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为我所用。并且在技术的运用上加以创新,体现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价值,从而改变多媒体教学目前存在的缺乏创新的关键问题。3.地理多媒体技术教学创新
3.1 利用Google Earth进行教学—多媒体资源的时势创新 Google Earth功能简介
Google Earth是一款Google公司开发的虚拟地球仪软件,2005年正式向全球推出。它把卫星照片、航空照相和GIS布置在一个地球的三维模型上。其使用了公共领域的图片、受许可的航空照相图片、KeyHole间谍卫星的图片和很多其他卫星所拍摄的城镇照片。甚至提供Google Maps所没有的图片。Google 地球6针对桌面推出了三种不同的版本:Google 地球、Google 地球专业版和 Google 地球企业版。飞往任何地方,查看卫星图像、3D 建筑、3D 树木、地形、街景视图、行星等。3.1.1 教学范例
曲流的发育—牛轭湖:此区域为湖北荆州地区长江中下游
素有“九曲回肠”之说,曲流发育较多,由此形成了独有的曲流形式——牛轭湖。
图1.荆江河段曲流遥感影像
思考
学生根据谷歌地球所在位置分析牛轭湖形成原因,并思考在什么样的河段最容易 形成牛轭湖。3.结语
总而言之,地理多媒体教学必须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并在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的同时进项不断地探究和创新。只有这样,多媒体技术才能真正服务于地理教学活动。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探索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