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埔军校游后感
黄埔军校游后感
2015年5月23日,在学校机电系分团委的组织下,我们这些入党积极分子怀着新奇的心情来到了广州黄埔区长洲岛上,去参观那充满历史气息的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校名为“陆军军官学校”,创办于1924年5月,至今已走过了九十一个春秋了。本着“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的宗旨,黄埔军校不仅为国民党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才将,还培养了大量战功显赫、名威中外、影响深远的中共名将。对于当时装备落后、物资短缺、人才缺乏的中国来说,黄埔军校的建立就显得意义非凡了。它为我们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从黄埔军校走出来的每一个学生都在战线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如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了伟大胜利,无一不与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将领有关的。他们不仅为战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也为后人树立了精忠爱国、艰苦奋斗的好榜样。通过这次活动,不仅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近代史的英雄伟迹,也让我意识到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的重要性,它是培养人才、促进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途径。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它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假若一个国家不重视教育事业的重要性,那么这个国家的发展将成为不可能。在现今这个科技发达知识型社会,如何更好地发展教育已成为一个国家社会是否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了。只有重视教育,社会才会进步,只有发展教育,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富强,才能够立足于变幻莫测的国际环境。
因此,每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我国也在着力地发展教育,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这将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宏伟目标的关键,也是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如今,我们接受教育的机会比以前多了,学习的内容也比以前的更丰富和科学了,这是无数革命先辈流血牺牲所奋斗得来的,所以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将来能够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理想,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刻苦学习并努力掌握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要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做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努力置身于国家和民族事业的建设,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出谋划策。
李水伟
2015年5月25日
第二篇:参观黄埔军校后感
参观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诞生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见证,在中国现代史和军事史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军校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积极开展革命宣传,支援工农运动,进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北伐战争,成为国民政府的支柱。在当时是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齐名的世界著名军校之一。
走近军校大门,首先看到的是“陆军军官学校”的醒目牌匾,大门两边各有一个士兵岗亭,给参观者一种军旅特有的庄重与威严.校门口左右两面围墙上用毛笔书写了国父孙中山先生对革命目标尚未实现,在病床上弥留之际,给满目疮痍的国家和饱受苦难的同胞留下 了最后的遗言,给中华民族寄予最激越也最沉重的声音:“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们就可以想象,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所肩负的特殊使命.步入校门,一个侯等间的两侧墙上题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它真实地表达了军校师生投军报国的心愿,时刻告诫军人能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为物质诱惑而堕落。校本部建筑面积不是很大,但建筑别具一格,是两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即三条主要通道,四排房舍。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且相互对称。四排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漆上油棕色的走廊明亮雅致。
我们参观黄埔军校,是为了学习”黄埔精神”,“黄埔精神”是在孙中山先生的期望和军校师生在大革命斗争之中形成的。“黄埔精神”的内涵实质,即是“亲爱精诚,英勇向前,血洒中华”。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的军人是“党军”,这支军队区别于以往任何一支军阀部队,是一支有政治抱负的军队,“都担负着救国救民的责任”,“革命军是救国救民的军队”。军校师生具有的“黄埔精神”不仅在大革命年代发挥了巨大的积极的作用,直到今天仍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继承和发扬“黄埔精神”,就是为了国家民族的振兴,国共两党再次精诚团结,亲密合作,朝着谋求祖国统一的道路英勇向前,决不后退。
这一次的参观活动,就是给我上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课,加强了对党的历史的认识,深刻了解到如今安定社会来之不易。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我们要怀揣一颗爱国报国之心,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加入党,为党和国家的繁荣安定奉献.
第三篇:参观黄埔军校后感
黄埔军校诞生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见证,在中国现代史和军事史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一。
走近军校大门,首先看到的是“陆军军官学校”的醒目牌匾,大门两边各有一个士兵岗亭,给参观者一种军旅特有的庄重与威严.校门口左右两面围墙上用毛笔书写了国父孙中山先生对革命目标尚未实现,在病床上弥留之际,给满目疮痍的国家和饱受苦难的同胞留下 了最后的遗言,给中华民族寄予最激越也最沉重的声音:“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们就可以想象,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所肩负的特殊使命.步入校门,一个侯等间的两侧墙上题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它真实地表达了军校师生投军报国的心愿,时刻告诫军人能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为物质诱惑而堕落。校本部建筑面积不是很大,但建筑别具一格,是两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即三条主要通道,四排房舍。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且相互对称。四排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漆上油棕色的走廊明亮雅致。
我们参观黄埔军校,是为了学习”黄埔精神”,“黄埔精神”是在孙中山先生的期望和军校师生在大革命斗争之中形成的。“黄埔精神”的内涵实质,即是“亲爱精诚,英勇向前,血洒中华”。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的军人是“党军”,这支军队区别于以往任何一支军阀部队,是一支有政治抱负的军队,“都担负着救国救民的责任”,“革命军是救国救民的军队”。军校师生具有的“黄埔精神”不仅在大革命年代发挥了巨大
4月12号下午,伴着暖和的阳光,在党支部的组织下,我们踏上了前往黄埔军校的旅途,参观黄埔军校旧址,重温黄埔军校历史,学习黄埔军校精神。
下午2点我们到达黄埔军校,一下车,走近黄埔军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陆军军官学校的牌匾高挂在欧陆式的白色大门上,虽并不华丽,但却简单中透着庄严。驻足军校门口,“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对联让我们肃然起敬。静立门口的士兵亭,更是有一种庄严之情在大家心中油然而生。来到黄埔军校,不仅能领略军校的风采和建筑艺术,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其辉煌的历史,感受浓厚的英雄气息。沿着院落正中的红砖小路缓步前行,左右两边的展厅会依次讲述着黄埔军校的史迹、黄埔群英的故事,描绘着北伐战争中黄埔军人的飒爽英姿和铮铮傲骨。
当参观展览厅和官兵宿舍时,我们都感触良多。展览厅展出的主要是图片和革命前辈留下的物品,包括手稿、衣物等。看着前辈们艰苦的生活条件,我们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烈士在物质非常缺乏的情况下,仍能坚持把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和信念。图片记载了真实的历史,物品留下了不朽的精神,点点滴滴都撼动着后来人的灵魂。老师要我们思考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想就是那些军人心中怀揣同一个信念,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官兵们的宿舍,整齐有序,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了军人的优良作风。想到军校门内的对联:“文能武能能文能武武可文可可武可文”,让我们感受到了黄埔军校的官兵的好学与文韬武略
黄埔军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军校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积极开展革命宣传,支援工农运动,进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北伐战争,成为国民政府的支柱。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整个黄埔军校旧址。在这里我只想讲一讲黄埔军校大门历史。黄埔军校大门风格非常朴实,中央上方横匾上“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是谭延闿所书。校门于1965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重新修建。在二门门口挂着一副对联:“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二门右侧墙壁上,挂着蒋中正手书的“亲爱精诚”校训。军校大门彩楼两旁原挂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额为“革命者来”。孙中山逝世后改为总理遗嘱中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次活动让我们的党性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加强了我们对党的认识,也使我们对党更加的忠诚。与此同时也给我们上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课。我们要做的就是怀揣一颗爱国,感恩报国之心,努力学习,将来好好报效祖国。、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军校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积极开展革命宣传,支援工农运动,进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北伐战争,成为国民政府的支柱。在当时是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齐名的世界著名军校之一。
走进黄埔军校的校门,感觉就像是回顾历史。还记得孙中山先生的在黄埔军校第一次开学典礼的致辞:“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救国救民的事业。”这不仅激励着在坐的黄埔军校学生,树立打倒列强,消灭军阀志向,还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还激励着我们大学生,要怀揣一颗爱国,感恩报国之心,坚强,努力地,为祖国贡献力量。
参观了黄埔群英馆,让我感受到黄埔军校的伟大。他们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作出卓越的贡献和伟大的牺牲。我们较为熟识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有:杜聿明、胡宗南、张灵甫、郑洞国、宋希濂和毛人凤等;共产党高级将领有:左权、陈赓、徐向前、林彪、蒋先云和聂荣臻等。北伐战争取得伟大的胜利和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离不开黄埔军校学生的英勇作战争和英明的战术
在黄埔军校校本部的墙上,孙中山先生的遗嘱“革命尚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是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深刻地回味。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业尚未完成,仍须努力;祖国尚未统一,仍须努力;国家尚未富强,仍须努力。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要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以伟大的革命先辈们作为自己的楷模,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培养自己成为一位现代的新型有用人才,实现祖国统一和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黄埔军校之行已经结束,但这一次的参观活动,就是给我们上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课,加强了对党的认识。在这个和平的年代,不需要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不必舍弃自己珍贵的生命,我们要做的就是怀揣一颗爱国报国之心,努力学习,将来好好报效祖国。
第四篇:思想汇报-游黄埔军校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2015年1月23日,我司党支部组织全体员工到黄埔军校进行参观学习。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黄埔军校旧址-黄埔长洲,在党支部的带领下走进黄埔军校,当看到校门上方挂着白底黑字的“陆军军官学校”牌匾,还有大门两侧白墙上写着孙中山先生著名的革命话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简单朴素中透着庄严的校门,我仿佛能穿过层层时间的阻碍看到当年的学员在校门前宣誓革命的肃穆情景。走进大门,踏入这个四合院形式的校区,我们在首层参观《黄埔军校史迹展》、《黄埔群英》等展示了黄埔军校创办历史及众多学员的英雄事迹的展览厅,学习到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苏联政府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的,同时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第一次精诚合作的产物。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黄埔军校的学员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同窗学习同校共事,并肩作战同仇敌忾,虽然他们因政治信仰的不同而分道扬镳,最后兵戎相见决战沙场,他们的个人传奇经历更是演绎了我党近现代史上一个个悲喜的画面。在充分了解到黄埔军校的历史及众多英雄事迹后,我们继续走到二楼参观当年学员的生活居所,通过历史实物的展览进一步了解当年军校学员的生活环境。简陋的多人起居室就只有几十张平板木床和几个统一摆放洗刷用品的木架,严肃朴素的教学堂更是只有几十张桌子跟椅子,没有华丽的装饰更没有多余的物品,这里的一切都让人感受到当年黄埔军校生活条件之艰苦,而恰恰是在这设施简陋,条件艰苦的学校里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军事人才。反观我们现在生活条件的优渥,不得不使我再三反思,究竟是怎么的一种信念支撑着他们百折不屈地艰辛前行,哪怕鲜血流尽也要舍生忘死地奋战不息。就如校门两侧的白墙黑字所写“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提醒我们时刻坚定自己的信念不动摇。
虽然这次的参观的时间不长,但是让我学习到很多,而 通过这次参观使我深切明白到,原来我们常说的“为革命事业而奋斗”不单单只是一句口号,其背后所深藏的是一种为国家为民族的崛起而奋斗的精神,是一种不怕艰辛也要排除万难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奋斗的信念。虽然我没能经历到革命先辈当年的艰苦环境,但以后我将以这种“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的精神为指导,督促自己锲而不舍地努力学习,坚定为实现党的崇高理想共产主义而奋斗。
2015年2月29日
第五篇:参观黄埔军校后感
参观黄埔军校后感
2011年7月7日,我们建筑工程系系组织学生代表参观黄埔军校,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参观后,黄埔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心中,感触良多。黄埔军校是世界闻名的军事学校,培养了许许多多的英勇善战的革命先驱者,为北伐战争和反帝反封建孕育希望,为了缅怀革命的先行者,更全面理解黄埔精神,弘扬中华民族革命精神。
一进黄埔军校的大门,就有一个导游小姐为我们介绍黄埔军校的历史,不说不知道原来我高中的历史真的学得很差劲。在黄埔军校校本部的墙上,孙中山先生的遗嘱“革命尚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是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深刻地回味。
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业尚未完成,仍须努力;祖国尚未统一,仍须努力;国家尚未富强,仍须努力。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要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以伟大的革命先辈们作为自己的楷模,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培养自己成为一位现代的新型有用人才,实现祖国统一和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
虽然黄埔军校之行已经结束,我们同学们已返回学校,但黄埔精神在我的脑海中回荡。在我的成长的旅途中,绝不会忘记这次有意义的参观。因为我懂得了在生活中,要善于规划属于自己人生,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虽然生活有时不能选择,但是可以选择的是面对生活的态度。在工作中,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应该寻求自己的职业发展。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善于发现、总结问
题,才能不断提高。用孙中山的遗训时刻鞭策自己,结合公司的大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时俱进,站在实践的前沿在大胆的探索中继承和发展,为中煤地瑞丰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