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句子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19-05-12 22:27: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句子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句子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篇:浅谈句子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句子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一直是处于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地位,而在语法教学中句子则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可以这么说,语法教学如果缺少了句子的参与,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将无从展开。

关键词:句子,语法,教学原则,语用,交际

语法教学是对目的语的词组、句子以及话语的组织规律的教学,用以指导言语技能训练并培养正确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以上对语法教学的定义与作用的论述当中我们可以发现语法不光指组词的规则,还指造句的规则。既然也指造句的规则,那么语法教学就离不开句子,离开了句子语法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况且语法是一种很抽象的规则系统,抽象的东西本身就难以讲解和描述,而作为语法载体的句子则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所以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句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从几方面具体阐述其地位和作用。

一.贯穿于整个语法点的教学技巧之中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外汉语教师总结出很多语法教学的技巧。这些技巧包括:图示法、情景法、演绎法、归纳法、对比法(包括外部对比和内部对比)等等。这些技巧和方法无一例外都离不开句子。图示法中对图片的展现和解释离不开句子,情景法中对情景的描述和对话的展开同样少不了句子。归纳法指先呈现规则的若干例证,即先列出一系列的句子,然后让学习者从例证中概括出一般的结论。由此可见也离不开句子。归纳法与对比法则更不言而喻。

在语法教学的原则之中多强调语法教学要从句型入手,这是“结构主义—行为主义”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语言交际能力。而句型又是从大量地句子中总结出来的典型句式。由此可见,句子无处不在,它贯穿于整个语法点的教学技巧之中。

二.有助于学生对语法知识进行整体感知

语法知识既抽象又庞杂,尤其是汉语语法词形变化少,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语法意义,而虚词数量多,差别细微。句子成分

跟词类既对应又不对应。如果不借助句子来进行讲解,则很难使学生将这些很抽象的语法点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就比如讲形容词和副词,如果教师只是说形容词可做修饰语放在名词前面,也可做补语放在动词的后面,副词放在动词前,形容词后。这些抽象的东西学生无法从具体的例子中去感知和理解只能靠大脑的死记硬背或者自己已有的主观知识经验去任意加工,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如果教师给予相对应 1 的例子,学生则能从整体上感知这些形容词、副词的位子和前后语言点的特性。不但起到了深化理解的作用还能强化学生对语法点的识记。

再者心理学认为,被认知的事物一般以两种形式出现,即分散的个体形式和有机的整体形式,而后者更容易被学习者理解和记忆。打个比方,展示20个英文字母,每秒展示一个,让被测试者写下所展示的字母。然后再按同样的方法展示20个英文单词(所有组成单词的字母都来自刚展示的20个英文字母)。结果发现被测试者在后者的测试中所记忆的字母量远远大于前者。这是因为被测试者在对后者由字母组成的整体性单词的识记中尽可能地使自己的知识经验参与其中,从而起到了很好的记忆和理解效果。正好证明了以上观点,所以在语法教学中使用句子教学能使学习者从句子中对语法点进行整体感知,达到较好的理解和记忆效果。况且在语法教学中使用句子也可以提高旧知识的复现率,对旧知起到一定程度的强化作用。

三.利用句子所创造的情景效应

在词汇教学中我们提到词的教学应与句子教学相结合,在一定的语境中掌握词汇。其实这个原则在语法教学中也同样适用。有些句式的教学,如果没有语境或情景,学生很难理解这些句式所表达的确切含义以及在哪种情况下才使用。但如果把它们付诸于句子之中,让学生从上下文情景中来理解和记忆语法点,那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连”字句的教学,只用“强调”说来解释恐怕不是很奏效吧。如果举几个句子作为范例:“他的钱被抢了,皮鞋被抢了,连穿的衣服都被抢了;她家里很穷,没有冰箱,没有电视机,连吃的都没有。”这些句子一展示出来,其意义和用法也就一目了然了。

在语法的教学原则中我们还强调话语篇章教学,话语和篇章也是由多个句子构成的句群组成的,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句子教学。这就涉及到了语法教学利用一定的情景达到与语义、语用、功能相结合的原则了,当然这也是学习语法点应该达到的境界。由此可见语法教学中使用句子教学所起到的情景效应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四.适用于一些较特殊,较难语法点的讲解

对于一些较特殊,较难语法点的讲解,句子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一些语法点中同一位置不同近义词的讲解:“连连”和“一连”,这两个词有时候没区别,有时候有区别。但在什么时候有区别什么时候没区别则很给学生讲得很明白。如果举这样几个句子:“她连连喝了几杯水;她一连喝了几杯水。”这两个句子都可说且意思没有区别。再举两个句子:“她连连跪了两天两夜;她一连跪了两天两夜。”在这组句子当中前者是不可说的,后者可以。由以上两组句子当中我们可以发现“一连”可以修饰“V+时段词语”,而“连连”不行。也就是说“一连”可以表示某种行为或状况的持续,“连连”则2 不能。这样把几个句子作为教学的切入口对词义进行辨析,其区别也就自然明了了。还比如对“了”所表达的两种语法意义的区别:“他去上海了;他读了一本小说。”也可采用句子教学的方法进行辨义。

总之,作为承载一定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具备一定情景的最小交际用语句子无论是在词汇教学中还是在语法教学中,其作用和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

[1]徐子亮,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2]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导论.商务印书馆,2010.[3]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1 3

第二篇: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句子

一、句子概说

一个句子的组成:一定的结构成分、一定的结构方式、特定的句调、一定的意义。

二、句子的结构成分(句法成分)

(一)主语和谓语

语法学家对主语和谓语有三种不同的理解: 主语是对谓语动词而言。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主语指话题。

中国又爆炸了一颗原子弹。老王,我昨天还见到他。

1、作主语的成分

主语可分名词性词语和谓词性词语。名词、代词经常作主语。数词、数量词也能作主语。动词、形容词也能作主语。名词性、谓词性短语也能作主语。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爱语法。七等于五加二。

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骄傲是无知的产物。

教室里乱哄哄的。他去比较合适。吃得太饱不好。锻炼身体很重要。他们几个都累坏了。放光的不都是金子。我的男朋友很傻。去北京查资料很必要。注意:

昨天艺术家们有一场精彩的演出。

上海大剧院里艺术家们有一场精彩的演出。昨天上海大剧院里有一场精彩的演出。上海大剧院里昨天有一场精彩的演出

昨天有一场精彩的演出。

上海大剧院里有一场精彩的演出。

一般名词﹥处所名词﹥时间名词

2、作谓语的成分 动词、形容词可作谓语。名词也可作主语。

名词性、谓词性短语可作谓语。

我们开始吧。身体好。他呀,傻子。主席作工作报告。大家举手表决。我看完了。

同学们选他当代表。他的学问比我好。这件事情知道的人不多。

3、主语和谓语的意义类型(1)施事主语(2)受事主语(3)中性主语

我说。狼吃羊。报纸看完了。

叙述性谓语 描写性谓语 判断说明性谓语 狼吃羊 这件衣服好 知识就是力量

(二)动语(述语)和宾语

动语和宾语是共现共存的两个成分。

1、作动语的成分 动语由动词性词语构成。我想回家。学好外语。

讨论并通过了他的结婚问题。有没有烟。我不赞成派他去。

2、宾语的构成材料

宾语和主语相似,也分名词性宾语和谓词性宾语两种。景琦紧紧抱住她。我买洗面奶。买了五本。

这间客厅有六十多平方米。学习语法知识。我有哥哥和姐姐。挑选漂亮的。

喜欢笑。爱干净。学会了做饭。想快点下课。听说罗京来了。我们应该谦虚、谨慎。

3、宾语的意义类型 受事宾语 施事宾语 当事宾语

(三)定语

1、定语的构成材料

实词和短语大都可以做定语。妈妈的高跟鞋。她的化妆品。高高的个子。男同学都来了。买的书。潺潺的水声。他开车的技术很臭。三个孩子的母亲。

他不去的原因是他女朋友生病了。他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请他来的目的就是吃。出去买菜的人是我的妈妈。

2、定语和“的”

定语和中心语的组合,有的必须加“的”,有的不能加“的”,有的可加可不加“的”。(1)形容词做定语 单音节形容词 双音节形容词

(2)名词 动词做定语

名词 动词做定语,有时可以直接修饰中心语。孩子脾气 孩子的脾气 烤红薯 烤的红薯

(3)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做定语表示领属者,一般要加“的”。

(4)短语做定语 一般要加“的”。

非常新颖的设计/有抱负的青年/质量好的产品/对这本书的意见/荷叶上的水珠/一阵阵的歌声。

3、多层定语

我们 两位 三十年教龄 学校 语文 优秀 教师 的 有 的 1)表示领属关系的词语,即“谁的?”

2)表示时间、处所的词语,即“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3)指示代词或量词短语,表示“多少?” 4)动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表“怎样的?” 5)形容词性词语,即表示“什么样的?”

6)表质料、属性或范围的名词、动词,即表示“什么?”

(四)状语

1、状语的构成材料

副词、时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充当;介词短语、量词短语等也可以做状语。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慢走。努力学习。

他能来? 他昨天走了.向他学习。面对面谈。

他们非常热情地招待了我们。

2、状语和“地”

1、单音节副词、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一般不加“地”,双音节副词、形容词一般加不加“地”均可以。

2、代词、表示时间的名词、能愿动词、方位短语和介词短语做状语,都不加“地”字。状语的语义指向(1)语义指向动作

他草草地浏览了一下报纸上的文章.女儿滔滔不绝地向他讲述着自己的见闻.(2)语义指向动作者 四凤胆怯地望着大海.(3)语义指向句子中的宾语 老张给自己酽酽地沏了一壶茶 4 多层状语

大致的次序是条件、时间、处所、语气、范围、否定、程度、情态、对象。

(五)补语

1、补语的构成材料

补语可以由谓词性词语、数量短语和介词短语充当。洗干净 暖和极了 急得哭了 练了几遍 写于1980年

人们都知道自己生在何处,却不知道死在何方。放进去 退下来

2、补语的类型 结果补语 趋向补语 可能补语

程度补语 数量补语 处所、时间补语 情态补语(状态补语)

趋向补语

(1)跑回来 跳出来 爬上去

拿出来

表示实实在在的动作行为的趋向。

(2)看来 想来 看来

表示估计,含有从某一方面看的意思。(3)关上 戴上 吃上 买上 脱下 表示完成

(4)唱起来 说起来 恨起来

好起来 坚强起来

表示动作开始进行,并还在继续进行;状态开始发展,而且程度还在继续加深。

(5)唱下去 说下去 念下去 热下去 瘦下去 胖下去

表示动作已经进行,并将继续往下进行或者表示某种状态已经存在并将继续发展。

(六)中心语

定语中心语通常由名词性词语充当。新工人 木头桌子 塑料口袋 经济的振兴 智力的开发

状语中心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仔细研究 激动地说 现在已经晚春了。

补语中心语通常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也可以由短语充当。好极了 暖和极了 写清楚 吊死在一棵树上

(七)独立语

句子里的某个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没有结构关系,不互为句法成分,但又是句意所必需的成分,这就是独立语。

1、插入语

大哥到哪儿,就把母亲带到哪儿,或者说,母亲去哪儿,也在大哥的掌控之中。《扑克》

2、称呼语

我又有什么地方做错了,小姐!昌林哥,王翠嫂子,你们两位同意不?

3、感叹语

啊呀,天,他长得多帅啊!嗯,好的。

4、拟声语

咣,门被什么人一脚踢开了。

啪,啪,我正在读书的时候,隔壁传来了两声清脆的声音。

三、句子的结构方式

句子的结构方式和短语的结构方式是一致的。

四、特定的句调

句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1.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难道你不知道? 王小丫来了吗? 这个人,是他的男朋友?

2.降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等感情。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多饿啊!

老师,你快点下课吧。

3.平调。

(一),这种调子,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

4.曲调。全句语调弯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

四、句子的意义

1、句子的“语汇意义”

句子的“语汇意义”包括:句子中词语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句子中词语搭配产生的意义。

他正在洗衣服。我正在洗衣服。他正在买衣服。小白兔在洗衣服。石头正在洗衣服。

2、句子中成分的关系和句子的“关系”意义。

句子通常都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词语在组合时除了本身的要有一定的意义,词语意义要能够搭配,相互之间还总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这些结构关于所赋予句子的意义就是句子的“关系意义”。

主谓结构关系的意义是“陈述”。动宾结构关系赋予的意义是“涉及”。偏正结构关系赋予的意义是“修饰或限定”。并列结构关系赋予的意义是“平行”。(语法关系意义)他正在洗衣服。改良品种。语义关系意义 动词+名词

动作+施事(来客人了)动作+受事(洗衣服)动作+结果(盖房子)动作+处所(睡地板)

3、句子的语气意义

句子的语气意义主要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意义。

第三篇: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句子的分类

句子的分类

一、句子分类概说

(一)汉语句子类型的研究历史

有关汉语句子的研究,可以说它的起始时间差不多和汉语语法学的历史一样长。

黎锦熙 《新著国语文法》(1924)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1942)王力《中国现代语法》(1943)

20世纪80年代是句型研究的辉煌时期,可以说也是这一历史阶段所取得的最明显的成就之一。表现出来的总的状貌是,整个语法学界对句型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自觉状态。

史存直说:“人类说话总是一句一句说的,把一种语言的无数句子拿来做一番结构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句子虽然在意思上千差万别,可是它们的结构却只有为数不多的若干格式,这就是说用词造句有一定的规律,语言所以能起语言作用,正是靠这些规律,如果没有这些规律,把词杂乱无章地堆砌在一起,那就不成其为语言了。”

吕叔湘说:“怎么用有限的格式去说明繁简多方、变化五尽的语句,这应该是语法分析的最终目的,也应该是对于学习的人更有用的工作。”

胡裕树也说:“句子的结构分析的终极目的,是为了确定句型。”

邢福义的复句研究,李临定的单句句型的多类型研究,王还的“把”字句研究,宋玉柱的存现句研究,周小兵、崔希亮的“连”字句研究。

20世纪80年代句型研究主要特点:

1、建立了科学完备的句子类型系统

2、涉及的范围有相当的涵盖面,更有深度

20世纪90年代至今,就是利用三个平面的理论,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较全面的描写。

(二)句子分类概说

1、句类(句子的语气进行的分类)

2、句型(句子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分类)句式

1、句类

陈述句 祈使句 疑问句 感叹句

2、句型

(1)单句和复句

(2)单句可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复句可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

(3)主谓句可以分为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

二、句类

(一)陈述句

叙述或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叫陈述句。今天星期五。今天晴天。

(二)疑问句

具有疑问语调表示提问的句子。到点了吗?

路过的人心里不免会问,谁家的老婆这么俏呢?

(三)祈使句

要求对方做或不要做某事的句子 坐下!

快吃,别说话!

(四)感叹句

带有浓厚的感情的句子。太臭了!太不像话!票。

票!

票?

票!

(一)陈述句

1、陈述句的肯定与否定

2、陈述句的强调

我前天到书店买了一本爱情小说。是我前天到书店买了一本爱情小说。我是前天到书店买了一本爱情小说。我前天是到书店买了一本爱情小说。我前天到书店是买了一本爱情小说。

(二)疑问句

1、按照疑问信息的有无 有疑而问 半信半疑 无疑而问

娶小雨好呢还是娶若凡好? 你明天还来,对吧? 谁说我不原意嫁他?

2、按照结构形式对疑问句进行分类:

你了解有多少外国人学习汉语吗? 你去哪儿呀?

你将来是回家工作还是留在天津? 你到底是不是医生?

(三)祈使句

1、祈使句的表义类型(1)坐下!(2)快吃!(3)禁止吸烟!(4)别进来!(5)请你把书借我看一下!(6)请您让一下吧!(7)同学们休息一下吧!(8)你们两位不要吵了!(9)快走吧!(10)请你快点讲啊!(11)我们一起去钓鱼吧。

(12)下雨了,你就不要走了,在这儿住下吧!(13)你别忘了带雨伞!(14)你等着瞧吧!

(四)感叹句 瞧!两条小金鱼!小张太聪明了!

自食其力,凭良心干了一辈子事啊,我一事无成!七十多岁了,只落得卖花生米。

坐完车不给钱,你说是什么人!

三、句型

根据结构特点分出来的。

(一)主谓句

由主语、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叫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形容词谓语句 名词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

1、动词谓语句

动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敌人失败了。我的文章发表了。单位发给他二个月工资。小王渴坏了。

小张喜欢到食堂用餐。

2、形容词谓语句 形容词充当谓语的句子。外面冷清清的。孩子的小手胖乎乎的。朝鲜妇女很能干。天晴了。

兰花这种花,漂亮极了。

3、名词谓语句。

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今天星期五。鲁迅周树人。她大眼睛,红脸蛋。他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王军已经教授了。

4、主谓谓语句

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马,蹄可以贱霜雪,毛可以御风寒。

——《庄子》 凤姐儿嘴乖。狗儿名利心重。

——《红楼梦》 按照大主语和小主语的关系看,主谓谓语句大致可以分成五类:

(1)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小谓语的施事。这件事情大家都反对。一口饭他都不吃。那些水果我们已经吃完了 他这个人,衣服都没有洗过。他什么酒都尝过。

(2)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3)大主语和小主语有广义的领属关系。她眼睛很漂亮。

在这块土地上出生的农民,大都手脚粗大,前额饱满,眉骨隆起,鼻阔近于嘴,腰长过于腿,活脱脱的一群秦始皇兵马俑。

这部小说情节生动。十个苹果三个烂了。

(4)谓语里有复指大主语的复指成分。一个边防军人,他时刻准备着为边关奉献一切。小王,我昨天还看见过他。这孩子,我真没办法。

这个问题,我们有不同的看法。

(5)大主语是关涉性的,隐含着介词“对、对于、关于”等。

(二)非主谓句

不能分析出主语和谓语的句子。

1、动词性非主谓句

它不是省略了主语,而是不需要补出,或无法补出主语。它不需要特定的语言环境就能表达完整而明确的意思。出太阳了!下大雨了!着火了!

2、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通常由一个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形成。对!太好了!讨厌!太美了!

3、名词性非主谓句

由一个名词或定中短语形成。蛇!

北京的一家老式茶馆。一个深秋的下午。杏花,春雨,江南。车流。人群。红绿灯。

4、叹词句 喂!哇!哼!呸!

5、拟声词句 轰隆隆!哗哗!

四、特殊句式

(一)“把”字句

是指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臵的一种主动句。她把一大堆衣服洗干净了。服务员不小心把茶杯打破了。请你把那支笔给我。汽车把一棵小树撞到了。

战士们已经把打捞出来的战利品,全装在他们的小船上,准备转移。

1、“把”字句的语法意义

“把”字句表示对人或事物的处臵,“把”字后头的宾语就是被处臵的对象。所谓处臵,不能只理解为对人或事物的处理,甲对乙主动施加某种直接的影响,或甲的行为动作使乙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都可看作一种处臵。

李明把门轻轻关上。他把自行车骑走了。

小伙子一番话,把大娘乐得合不上嘴。

靠门外站的那个妇女,这会儿,她把门里那个往里挤了挤,也靠近门里来了。

2、“把”字句的特点

(1)“把”字句动词前后总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我们一定要把工作做好。你把那个包提着。

请你把那个人给大家介绍介绍。

(2)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臵性,就是动词对受事要有积极影响。

(3)“把”的宾语一般说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

我们明天不上课,我已经把这个消息告诉同学们了。刚才我把一个小孩撞倒了。把书拿来。

把个兴致勃勃的黄亚萍弄得败兴极了。

(4)“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臵于“把”字前。我把想桌子搬到后边去。我把照相机没带来。

3、为什么会出现“把”字句?

“把”字句 一般“主——述——宾”句式 我们一定要修好海河。我们一定要把海河修好。

“主——述——宾”句式,强调宾语“海河”,“把”字句强调动词及补语“好”。

4、“把”的宾语

我们把大豆拿去榨油,主要是为了榨取它所含有的脂肪。

(二)被字句

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

(1)那个奄奄一息的老婆婆被路人送到医院去了。(2)那位人事局的处长被我们请来作报告。

是指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臵的一种主动句。

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

那个奄奄一息的老婆婆被路人送到医院去了。路人把那个奄奄一息的老婆婆送到医院去了。那位人事局的处长被我们请来作报告。我们把那位人事局的处长请来作报告。

1、被字句的特点

(1)动词一般是有处臵性的,跟“把”字句里的动词差不多.动词后边多有补语或别的成分。敌人被我们消灭了。小鸡被黄鼠狼叼走了。

(2)主语所表示的受事必须是有定的。

(1)那个奄奄一息的老婆婆被路人送到医院去了。(2)那位人事局的处长被我们请来作报告。

一辆车被他骑走了。那辆车被他骑走了。

(3)能愿动词和表否定、时间等的副词只能臵于“被”字前。

自行车被别人没骑走。我被他没打着。

那个小女孩被自行车昨天撞了。

2、“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比较(1)二者语义上的区别 我打破了那只碗。我把那只碗打破了。那只碗被我打破了。

可以说“把”字句和“被”字句在语义上的不同只是角度侧重稍有差别。

(2)在结构特征方面,两种句式有更多相似的地方,差别只在于“被”字句在强制性要求方面要比“把”字句宽松一些。

能用在“把”字句里边的动词大都能用在“被”字句里边,然而能用在“被”字句里边的动词并不一定能用在“把”字句里边。

人们开始注意他了。他开始被人们注意了。人们开始把他注意了。他知道了这件事情。这件事情被他知道了。他把这件事情知道了。

(三)存现句

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的一种句型。客厅里坐着两位客人。桌子上放着不少西红柿。

1、存现句的分类(1)存在句(2)出现句(3)消失句(1)存在句

存在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什么人或物。可以分为动态存在句和静态存在句。桌子上放着几本书。草地上坐着几个人。远处是一片绿地。天空飞着一只小鸟。

(2)出现句和消失句(隐现句)

表示在什么地方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大河两岸飘来阵阵花香。身后出现了一位英俊的军官。女生宿舍门口开来了一辆宝马。邻居家死了一只猫。

2、存现句的结构方式

存现句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1942)算起,也有68年历史了。现在人们认识存现句的时候,多是将这种句子的句首名词、句中动词和句末词语分别概括为A、B、C三段,并将它们的特点一一进行描写。

桌子上放着几本书。A 处所词语 B 谓语动词 C 句末名词 A+B+C A+C 山下一片好风光。B+C 午后来了一批客人。

(四)连字句

汉语中的连字句是指包含“连……也∕都”结构的句子。他忙得连饭都没有吃。他笨得连话都说不好。

1、连字句基本的语法意义(1)隐含比较 他忙得连饭都没有吃。他笨得连话都说不好。

这姑娘连孩子都有了,怎么会没结婚呢。

他太累了,回家后连鞋都没有脱,就上床睡觉了。(2)引出极端情况

在连字句中,连后边引出的事物或行为,在说话人看来一般是没有想到的或按照一般常识情理不该如此。但这样的事物或行为竟然出现或发生了,由此可见其程度之高或出乎预料。

这姑娘连毒药都能喝。这姑娘连白开水都能喝。他连死都不怕。他连头疼都不怕。老王连老鼠肉都敢吃。老王连饭都敢吃。

2、连字句的结构方式 连+名词性词语 他连饭也没吃就走了。

连留学生都知道这个汉语语法知识点,中国老师当然知道。连+动词性词语 连打升级都不会。连看电视也没有兴趣。连+主谓短语

连他叫什么名字我也忘了问。连这篇文章有哪个例句他都记得。

连+量词短语

教室里连一个人都没有。他宿舍我连一次都没有去过。

3、连字句的研究

连字句是现代汉语研究中引人注目的一个话题,也是颇有争议的一个话题。连的词性:

80年代早期的权威观点把它看成介词,吕叔湘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和朱德熙的《语法讲义》。语气词、副词、助词、焦点标记。她连孩子都有了。连的功能:

《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是表示强调。有的认为是表示“比较”,表示“递进”,表示极端事例,标示对比焦点。老王连老鼠都敢吃。(五)兼语句

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就叫兼语句。

我请他来.1、兼语句的类型

使令式、爱恨式、选定式和有字式。

2、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 我请他来。我派你去。我知道他来。我希望你去。

1)停顿和加状语的地方不同。

兼语句不能在第一个动词后面停顿或加状语。我请他来。我派你去。我知道他来。我希望你去

(2)两者第一个动词的性质不同,支配的对象不同。我请他来。我派你去。我知道他来。我希望你去。

3、兼语句和双宾句的区别

大伙称老王老板。大伙称老王为老板。我们叫小陈经理。我们叫小陈为经理。

五、句式研究中的几点体会

(一)正确对待前人陈说

《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 甲乙两册 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复印报刊资料 一种是墨守成规 一种是大胆怀疑

另一种是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却又敢于大胆怀疑

(二)培养职业敏感性

搞语法研究的人应该时时注意观察语言现象,从别人习焉不察的地方找到问题,很可能会发现有意义的题目。宋玉柱 可逆句 主楼笼罩着晨雾。晨雾笼罩着主楼。一条板凳坐两个人。两个人坐一条板凳。大地覆盖着白雪。白雪覆盖着大地。墙头甩过几铲污泥。几铲污泥甩过墙头。

(三)坚持语义特征分析

朱德熙说过:“语法研究发展到今天,如果光注意形式而不注意意义,那只能是废话,如果光注意意义而不注意形式,那只能是胡扯。”

汉语语法分析,经过近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历了几个阶段,或者说出现了几种分析法。最初使用的是句子成分分析法,后来又是层次分析法,再后来又引进变换分析,接下来又加进去语义特征分析。死了三天了。等了三天了。学了三天了。

第四篇:浅谈对外汉语中的语法教学问题

浅谈对外汉语中的语法教学问题

姓 名 院系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 答辩日期 成绩(——副标题……)

对外汉语

论文题目:对外汉语教育中的语法教学问题分析

内容摘要:

作为对外汉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法教学一直都是教师和学生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对外汉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几种语法偏误,并且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来加以论证;论文最后从几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育 教学策略 语法偏误

Title:Research on Chinese Grammar Teaching Method Question

Summary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hinese grammar teaching method.The topic is supported by the discussion of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Chinese grammar system teaching method as a foreign language.In the end, author summarized all kinds of methods used in Chinese grammar teaching and pictured the Chinese grammar system.【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as a foreign language;grammar;system;strategies;methods

对外汉语教育中的语法教学问题分析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XXX

前言

顾名思义,对外国人所进行的汉语教学活动的总称就是对外汉语教学,教学对象是那些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所以他们都有惯性的思维方式,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各种语法错误的问题。因为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一般都是具有比较成熟的思想水平和完善的知识体系,他们在进行汉语学习的过程中,就会面临各种知识迁移和思维转换的难题,这就影响到他们学习汉语的效果。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语法教学的过程中进行,通过语法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语法偏误的类型,找出问题所在,帮助学生提高语法学习的效果,从而有助于他们的汉语交流的能力。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

(一)遗漏偏误

遗漏偏误指由于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或者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遗漏偏误常常出现在下列情况下:

1.某些意义上比较“虚”的成分比较容易被遗漏。这包括某些副词、连词,特别是复句或结构中某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

如:宁可„„,[也]

无论„„[都]

除了„„以外,[都]„„ 除了„„以外,[也](注:[ ]中的成分为被遗漏的部分)

以上这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之所以容易被遗漏,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意义比较“虚”。“besides、except”对应“除了„„以外,也„„”在使用那些英语时是没有与“也”相对应的成分。这些都构成了对外国人使用这些结构的干扰,而造成遗漏偏误。

2.需要重复的成分容易被遗漏。1)我看书[ ]了一整天。2)他有书,也[ ]报。3)李老师教文学,也[ ]历史。

第一句话在结构上需要重复动词;后两句因为“也”是副词,只能修饰动词和形容词。这里应该重复“有”和“教”。造成此类偏误的原因主要是母语负迁移。前两例是因为英语中没有汉语这样的形式而造成遗漏。第三例的偏误是学生把英语的“also”的用法套用在“也”上造成的。

3.附加成分,如词尾、结构助词等,容易被遗漏。1)他们打[得]很好。

2)他们看[的]木偶戏非常有意思。3)上星期日下午玛丽看[了]三个钟头小说。

造成这种遗漏偏误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这些附加成分都是学生母语中没有的。在他们还没有掌握的时候,往往采取初学外语的人经常采取的策略——简单化。再者,就例(1)来说,也有母语影响的问题。英语中,一般用状语表达汉语的状态补语(对外汉语教材中通常称作“程度补语”)的意思。学生实际上是把想好了的一个英语句子逐词翻译成汉语。

(二)误加偏误

比起遗漏偏误,误加偏误的情况比较单纯,多发生在这样一些语法形式上:在这些语法形式中:通常情况下可以使用某个成分,但当这些形式发生了某种变化时,又一定不能使用这个成分。这时,初学汉语的外国学生常常由于不了解这种条件的变化仍然使用这个成分,因而出现偏误。

[很] 1)她非常[很]高兴。2)你[很]非常好。

3)啊,你的房间多么[很]干净啊!

关于形容词谓语句有一条规则:在肯定形式中,谓语形容词前要用一个意义弱化的“很”,如果不用“很”,则句子有比较的意味。这一条规则也适用于形容词作状态补语的情况。但是,如果作谓语或状语的形容词前边受其他表示程度的状语修饰,就不能再用“很”;形容词谓语句后边带状态补语时,它前边的“很”也不能再出现。这些是由于目的语负迁移造成的。

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策略及方法

(一)提升教学方法的效果

首先,要做到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项目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词语的使用,包括各种词类的使用,尤其是副词、连词、助词等虚词的使用,也包括各种短语(如介宾短语)、结构等的使用。

“太”副词 当所叙述的事物在程度上过了头时,可用“太”修饰闻此以表现出说话人的不满意,句子的末尾常带“了”,结构式为“太+形/动+了”。

例句

【1】他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太懒了。

【2】这套房子前面有立交桥,来往的车很多,太吵了。

【3】你回答太简单了。

【4】我想去旅行,可他家都很忙,我一个人去太没意思。

制造情景让学生造句子:

【1】他走路是全班最慢的,每天上课都迟到。用“太”来说句子

他走路太慢了,每天都迟到。

【2】小明今天打扫房间,擦了地板,洗了很多衣服,觉得很累,很早就睡觉了。

【3】小明今天太累了,很早就睡觉了。

【4】他的衬衫上有墨汁和油污,不能再穿了。

【5】他的衬衫太脏了,不能穿了。

其次,在对外汉语语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讲授语法时,应遵守通俗性的原则。在专业术语的使用上,教师的语言应该通俗易懂。对外汉语教学的学习对象是不以汉语为母语的外国人,他们的汉语语言水平要求教师不能使用较多的复杂的专业术语。学习语法是为了学习语言,最终达到用汉语交流的目的,因此,教师不能把语言课上成语法专业课。语法的专业术语比较抽象,有一定的概括性,语法术语的使用最好与学生的母语语法体系中的含义基本一致,否则,与其下一个新的定义,不如改换术语名称,以免误导。语法规则的教授,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一些简单易懂的语法规则,教师可以直接讲授语法规则,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另外还可以利用列公式、利用或创造情景等等丰富语法教学的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后边应当有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或对象的词语,常用在表示目的的分句中。

例句【1】为了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他学了好几门外语。

【2】为了不让妈妈担心,她每个月给家里打两三次电话。

【3】为了参加这次比赛,他准备了很长时间。制造情景让学生造句

【1】有一个长跑比赛,小明很想参加,每天都练习长跑。用“为了”怎么造句呢?

为了参加长跑比赛,小明每天都联系长跑。

【2】有一本书很不好买,但是对于学习汉语很有帮助,丽丽特别想买到,她跑了好几家书店。

丽丽一天跑了很多家书店,就是为了买一本书。(可以延伸,就是为了买一本汉语辅导书)。

【3】她想买一条新裙子,但是钱不够,必须要晚上再多工作2小时。

【4】她为了一条新裙子,晚上要多工作2小时。

(二)注重语境的分析

很多老师都知道解释“了”破费周折,凡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也都觉得“了”的用法不好把握。尽管语法书和各家对“了”的语法意义及其用法说明或简或繁,都言之成理,但学生遇到的问题却是很难将这些规则一一对应到语境中去。句尾助词“了”表示“状态变化”或“新情况的出现”,是国内学者都认可的说法,李讷、屈承熹等海外学者则将句尾助词“了”称作已然体或叙述体标记。然而对于学习者而言,他们关心的是该怎么用“了”来还原“变化”或“新情况的出现”这些抽象的意义,什么时候在叙述一个事件时必须用上“了”。

经验告诉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一旦将“了”的用法跟“变化”、“叙述体”、“肯定语气”等概念纠缠在一起,是相当被动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设法跳出学生的追问,举出典型用例来说明,还要充分信任学生的体悟力。这里介绍笔者惯用的一个讲解句尾助词“了”的案例,并借此尝试从认知的角度解释一下“了”的功能。

我们问年龄时,“你多大?”和“你多大了?”的适用范围即询问对象可以没有区别,既可问孩子,也可问成人,当然,用“你多大了”问成人时可能会带有某种发觉对方有与年龄不符的言行而加以调侃讥讽的意味,但其形式不是不可接受的。但是如果我们问身高,“你多高?”和“你多高了?”适用范围却不相同:“你多高?”既可以问孩子,也可以问成人;而“你多高了?”,多一个“了”字,却只适用于还在成长的儿童,绝无可能用来询问成人。原因说出来当然很简单,年龄一直都在发展变化,身高的发展变化却是有阶段性的。这个例子因为可以非常确切地划分适用对象,因而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该怎么理解“了”所传递的“变化”的讯息。

其实作为一个语气助词,“了”关涉的是说话者看事物的态度和角度,如果我们承认一个事物有发生、发展和消亡,把它看作一个在时间轴上连续发展的事件,结合这样的背景再说明它在某一特定时刻的状况,那么我们就可以用“了”。如果我们只关注一个事物在某一特定时刻的情况而忽略它的历史和未来发展,那我们就不必使用“了”。刘勋宁称使用“了”时遵循“言有所为”的原则,即要有一个背景,Li&Thompson也指出“了”字句表示事态与特定状况的相关性,说的也都是同样的意思。但在给学生讲解时,为了好懂,我把它简单地概括为“讲故事”的原则,而非使用专业性很强的术语。

由于世界本身就是时空两轴的,所以很多时候,看世界的方式本来就是既可以动态也可以静止地,无所谓对错,但有些基本前提却会影响人们的态度,譬如对孩子和成人的身高的理解。二者比较,对孩子的身高,既可以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去看,也可以只关注当下而不管“前因后果”;对成人,除非特殊情况,人们不太可能意识到其身高的变化,所以也就不大可能从动态的角度来评价这件事。使用“了”反映出说话人以动态的眼光描画事物、陈述事件的态度,关于这点,也可以解释“太大”和“太大了”,“最好”和“最好了”两类结构的异同。一般都认可前者语气比后者生硬或者直率得多,并以此作为“了”表达特定语气的结语。但为什么给人这种感觉呢?我想可以这么解释,因为不用上“了”这么讲话的人没有向听话者暗示自己思考的过程。

句尾助词“了”本质上牵涉的是语气,是主观的难以量化的东西,但引发某种主观判断的客观线索,也不是不能寻找到。笔者觉得,寻找和揭示出这种线索,对于留学生理解和使用“了”一定是有帮助的。

(三)对重要语法类型的重视

如果说关于某些虚词,不一定是“了”,其用法要不要明确提出,在对外汉语教师那里还有争议的话,那么一些重要的格式,譬如“是„„的”,是学生肯定要学习的表达。“是„„的”句有几种类型,这里仅限于对过去发生事件的环境之强调一类。

学生对此格式如何使用的困惑,一是不容易搞清楚与用在陈述已经发生的事件中的“了”的区别。譬如“我上个月结婚了”和“我是上个月结的婚”,这两个句子,如果翻译成英文,可以是一样的,但在汉语中却承担不同的功能,其中到底有什么不同?二是老师们解释此类句式时惯用的“强调”究竟为何义?为什么要强调?总不能“辞不够,强调凑”吧。

对于学生的这两点困惑,目前的汉语教材中,《汉语口语速成》等的用例选择和英文释义已相当不错,笔者在讲解中又突出了一个情景交际的练习,即让学生互问个人出生信息:1)你是在哪儿出生的?2)你是什么时候出生的?然后,以半开玩笑的方式反问学生为什么这两个句子不能换成“你是在哪儿出生了”和“你是什么时候出生了”。学生结合教材的释义,就可以很自然地明白,在“是„„的”句中,听说双方关注的重点显然不是事件发生没发生这样的事实,而是事件发生时的时间、地点、方式等背景信息,因此,当说话人使用“是„„的”句时,就意味着某一事件存在与否这样的一个前提是不言而喻,无需解释的。我们问“你是什么时候出生的?”时,被问话的人就站在面前,他出生没出生这件事当然不需要再被考虑。而“你什么时候出生了?”这句话是不是就真的完全没有可能说呢?也不是,当一方不相信“我在某天出生”这个事实,有意抬杠时,就有可能急赤白脸地反问“你什么时候出生了?!”语言学家们所谓的“强调”,其实指的是一种语用价值,只有结合交际场景,才突显出来。

(四)重视重叠词的教学

重叠是汉语实词常见的语法手段,却是汉语学习者学习之后常常回避使用的语言形式。笔者不止一次听到留学生谈起对动词重叠的听觉感受,他们觉得“说说”“谢谢”“介绍介绍”,听上去都有加重语气即强调的意味,因为依照他们母语学习的语感,只有着重要说明的时候,才会重复某个词。而汉语教材中对此的说明恰恰是与他们的主观感受相反的,汉语教材通常将汉语里的动词重叠的作用零散地解释为减少减弱动作的量,常常表示尝试义,或表示客气,或传递一种轻松的口气。这种描述当然不能说是错误的,但是缺乏清晰的逻辑线索让学生改变他们依赖母语获得的主观感受,而这很可能是造成留学生对动词重叠的使用采取回避策略的原因。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教材现有的解释之外,揉进更易被学生理解和乐于接受的要素。

笔者就此常举的带有对比意味的例子有二:第一,“他打了我”和“他打了打我”,二者形式上区别只是一个字,但大异其趣,前者表达的恐怕是打得很严重,后者说的却是打得很轻、很亲热。这样的例子,会让学生对汉语里动词重叠是减少动作量这个核心观念记忆深刻;第二,“咱们散散步吧”和“咱们散步吧”,二者均可说,但“咱们结婚吧”和“咱们结结婚吧”,却是前者听着自然,后者听着别扭,其实是根本不能说。为什么同为动作行为,有的量减少与否(如“散步”),两种表达都可接受,而有的量减少与否(如“结婚”)却出问题?专家语法对此的解释往往比较复杂,认为这是两类不同的动作动词,但在面对留学生的汉语课堂上,引入过多的术语无疑给教学双方增添麻烦,笔者在教学中则还是站在判断语言形式成立与否,必须看其是否符合交际语用的基本立场,然后从礼貌原则入手来加以解释的。

我们知道,动词重叠最常见于表达建议和意愿的祈愿句中,不论建议对方还是自己有意做什么,都应礼貌得体,注重分寸,方能使交际进行下去。同为礼貌得体,“咱们散步吧”和“咱们散散步吧”,后者更客气,因为这时减少动作的量,是不给听说双方负担,散步是放松,不该紧张;但“结婚”可不一样,普世的价值观不会把结婚当儿戏,“咱们结婚吧”,真诚、庄重才显得体,假如这时说话者把“结婚”的量也减少的话,说成“咱俩结结婚?”,带着戏谑甚至轻薄,这不但不客气,反倒是大不敬了。

结语

现在外语教学,早已不再就教不教语法而争论,问题的焦点已经是怎么教规则,怎么透过语言实例,将枯燥的语法条目化为无形而神奇的益智内容和富于交际意义的活动,来加深学习者对所学语言的理解,启迪学生思考,促进他们对语言的掌握。即便是热衷掌握规则的成年人,学习外语时面对某个词语或结构,了解其使用规则从来也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是应用前的序曲。因此,如果教师花大量时间解释语法,指望学生长时间关注语言形式本身,又不能恰时引导他们学以致用,其实是违背对外汉语教学宗旨的。当然,展示语言的使用规则,教师的课堂用例设计和组织要富于交际性,得体恰当,这还只是保证语法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方面,而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课文以及练习的设计,其实也需要体现得体性的交际语用原则,也应追求内涵丰富的趣味。将汉语研究的新成果转化到教学实践中,甚至利用教学实践发现新的汉语事实、进行新角度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体系与方法问题[J].汉语学习,2002(2).[2]吴中伟.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中的主语和主题[J].汉语学习,2000(4).[3]李绍林.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要素和言语技能的关系[J].汉语学习,2011(1).[4]李 泉.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J].语言文字应用,2007(4)[5]孙德金.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应慎用语法化理论[J].语言文字应用,2011(4).[6]李宝贵.汉语语法的理据性与对外汉语教学[J].汉语学习,2004,(5).

第五篇:《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学大纲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对外汉语专业(适用型)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非学位课)课程学时:34学时(周2学时)课程编号:55762204 课程学分:2学分

一、课程说明

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课程体系由语言、文化、教学技能等课程构成,《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一门集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于一体的重要课程。通过课堂讲授、教学实践,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意义、基本理论、教学体系;学习和掌握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规律、方法和策略,并能够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规律和方法指导汉语语法的教学实践,具备较高的驾驭语法知识、解决语法问题和组织语法教学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上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将讲授、讨论、课堂教学演练与实地教学观摩相结合,注重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大纲适用于对外汉语专业(适用型)的特点,突出运用和实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用特征,轻理论、重实践,只介绍相关的基本理论,通过增加教学录像观摩、实际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观摩的次数以及使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的实际语法教学技能,成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上手者”。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概论(4学时)

主要讲授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概说;第二语言习得基本理论。教学内容涉及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的区别,教学语法的研究领域,几组二语习得术语、二语习得的心理过程以及中介语等内容。理论略讲,每次课为学生安排30分钟的教学录像观摩,为学生提供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实例和典范。

第二章 汉语语法教学的理据与方法(4学时)

主要讲授对外汉语教学的策略问题;语法的课堂教学技巧和方法。教学内容涉及如何依据汉语具象型特性确定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点与策略,展示语法点的技巧、解释语法点的技巧、练习语法点的技巧以及归纳语法点的技巧等。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教案写作(4学时)

主要讲授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教案写作的基本步骤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志愿者培训的教案模式为主,不同授课内容,教案具体形式略有不同。定期安排学生写教案,让学生熟练掌握此项基本教学技能。

第四章 量词及其短语教学(4学时)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主要讲授汉语量词的基本知识,学习者学习量词时的主要偏误类型,量词的认知性教学,动量词的教学等。其中量词的认知性教学、相近名量词的对比教学和动量词的教学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课前采用案例分析法,学生尝试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教师总结。第五章 副词、区别词及其短语教学(4学时)

主要讲授汉语副词基本知识,学习者习得汉语副词常见偏误类型,副词教学的知识要点,相近副词辨析;区别词的定义,学习者习得区别词的常见偏误类型,区别词的教学策略。其中相近副词辨析和区别词的教学策略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第六章 汉语虚词及其短语教学(4学时)

主要讲授介词及其短语教学以及汉语助词的教学。内容包括介词及其短语的基本知识,习得者的主要偏误类型,介词教学应侧重的方面,介词比较教学;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助词的主要偏误类型和教学策略。其中介词教学,介词比较,助词的教学策略是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第七章 汉语补语教学(4学时)

主要讲授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的教学。内容包括什么是结果补语,主要偏误类型,结果补语的教学要点,结果补语的主要操练模式;什么是趋向补语,主要偏误类型和主要问题,教学的重点、难点,具体教学技巧。其中结果补语的教学要点、主要操练模式、趋向补语的主要存在问题和具体教学技巧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第八章 汉语句式教学要点与策略(6学时)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主要讲授汉语“把”字句教学要点与策略;汉语“比”字句教学要点与策略。内容包括“把”字句的主要特征,主要偏误类型,“把”字句的教学要点和策略;汉语“比”字句概说,“比”字句教学要点与策略等。其中“把”字句的教学要点和策略、“比”字句教学要点与策略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除以上教学内容外,本门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常设置讨论题,课后适当留作业。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将安排3次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教学演练课,共6学时。平时除了完成作业,还建议学时到留学生课堂听课观摩,去发现语法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三、考核方式及要求

考核方式为考查,成绩实行五级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学生成绩由学生出勤、课堂讨论、作业和训练实践四部分构成。其中训练实践占总成绩的40%,其余三部分各占总成绩的20%,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卢福波主编,《汉语语法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主要参考书:

王还主编,《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年。

刘月华主编,《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年。

齐沪扬主编,《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各类期刊论文。

编写者:对外汉语教研室

人: 朱 红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教学大纲

执笔

下载浅谈句子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句子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短语

    短语 一、短语在语法单位中的重要性 朱德熙曾经指出,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和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 二、短语研究的角度 1、结构类 主要看它内部的结构类型。 2、功能类,凭借......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示例

    趣 可理解为趣味兴姑且理解为可提起你兴致的事物 兴趣即为 可以提起你兴致 对你有吸引力你喜欢、向往的事物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示例的交际原则 在教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课堂上,汉......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习题集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习题集 第十二节 有关偏正短语的问题 一、填充题 (一)用所给的词或短语,构成一个有偏正关系的体词性短语(注意要不要加“的”): 1、北京( )春天 2、非常关键( )......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16

    第十六节 比较句 一、“比”字句 (一)比较句和“比”字句 汉语里用来表示比较的方式,从大的方面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比较事物、性状的异同,一类是比较性质或程度的差别、高......

    浅谈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大全

    浅谈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在国际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汉语的魅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所接受,并且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也加......

    语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定稿]

    “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 苏丹洁 陆俭明 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 苏丹洁 (2010语块是构式和词项的中介———以现代汉语“V 起 NP 来”为例......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 语法教学是对目的语的词组、句子以及话语的组织规律的教学,用以指导言语技能训练并培养正确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不掌握目的语遣词造句的......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一、结合语法教学现状,说明问题 通过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现状的了解,我觉得在教学中大致存在以下问题:1、语法教学包罗了一些在交际中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