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消息,不断调控课堂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然而,在新课改下,教师为打破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满堂问”的模式。这种模式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模式,表面上是响应了新课改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没有抓住提问的锲机,或不懂提问的艺术,导致在课堂教学中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垂直与平行》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5个问题,分别是:
1、直线有什么特点?(填空的形式);
2、将黑板上的九组直线按一定的标准分成两类?
3、根据两条直线相交的角度的大小情况,我们再把相交的直线再分成两类?
4、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是互相平行的、哪些是互相垂直的?
5、砖匠师傅在做墙壁时为什么要用铅锤测量墙壁是否做直了?
下面我就以这堂课为例,谈一谈课堂提问应注意的几个技巧:
一、精心设计问题,保证各层次问题比例适当
根据布鲁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方法,课堂提问可分为回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应用性提问、分析性提问、综合性提问和评价性提问。在这六种提问中,其中前两类提问属于低认知水平的提问,后两类属于高认知水平的提问,这类提问不仅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还能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节课中,我设计的五格问题中,问题1 属于回忆性提问,让学生复习直线的特点,为后面的精心作铺垫。问题2和问题3属于分析型提问,让学生通过分类理解平行、垂直的概念以及平行与垂直的特征。问题4和问题属于综合性提问。问题5属于评价性提问。这些问题都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紧密相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上,从而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善于等待,将“追问”进行到底
好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会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思考。教师运用这种技能要有一定的判断力和灵活性,要关注学生们的反应。例如:在我提出问题2时,学生表现出积极思考的状态,这时我给学生留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动脑思考。当学生在面对第八组、第九组这两种直线关系时,无法判断,教师要继续追问、引导学生:我们知道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那么无限延伸是什么意思呢?通过这样的追问,学生大部分就可以把第八组、第九组这两组直线的情形归类于相交的类型中。由此可见,追问能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获得新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使学生在情感上感受成功的体验。
三、提问要注意分层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要上好一堂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来考虑,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堂课中,我总共设计了5个问题,充分地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度细化,易于学生学习。而在分类时,我采用重复的二分法,提出了问题2和问题3,从而使学生对平行和垂直的概念有了较感性的认识,从而化难为易,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同时学生也易于接受。
四、善于利用提问,关注全体学生
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课堂提问时也应关注成绩不好的学生,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这节课中,问题1和问题4可以很好的照顾到好、中、差各方面的学生,能让他们都能参与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以上是我在教育教学中的心得体会,总之,课堂提问是沟通接受、学生,联系教材的桥梁,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与反馈的主要渠道,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问题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情感的启动、知识的掌握、思维的发展、学习方法的改进等,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第二篇:谈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效率
谈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效率
一、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原因
(一)提高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效率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新课程改革重视减轻学生的负担,要用一学期的时间完成以前两学期的教学任务,这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挑战。
(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效率是学校客观实际的需求。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农村学校,现有生源在思想政治学科基础知识与技能方面缺乏,特别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面对这样的教学实际,要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加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正确的思想意识能指导我们更好的认识世界、学习知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人。践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深刻理解思想政治课程的价值意义,才能以科学的课程价值观引领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
(二)增加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教学要有价值,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要有效果,达成学习目标;有效率,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有魅力,吸引学生,力求使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达到最大值。以下两点不容忽视:一是给学生留足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二是加大学生的思维深度。
(三)课堂教学生活化
所谓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将社会生活,特别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 事例贯穿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每一环节之中,将学生从枯燥、抽象的思想政治课教材知识中解脱出来,向学生提供感受自然、社会的机会,使学生在对可亲可感的日常生活、在与现实世界的交流与对话中产生对未来生活的追求和热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四)充分利用课文探究活动,强化课堂训练。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一个互动的过程,也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常犯的一个错误是自以为自己讲解的很明白,学生一定能听的明白。但是由于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学生的接受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现在的课堂教学要充分让学习的“主体”学生能更好的接受新课程,我们不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普遍训练与针对性训练相结合,才能让全体学生都能有所得有获。
(五)要善于根据学生需要,把握教学广度、深度和难度。政治课原有的经济、政治、哲学三部分内容变为四部分。新课程下的政治课面临两项任务,一是普及经济、政治、哲学、文化常识。二是应对高考。
高中政治研修日志
(一)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认识到新课程的理念,从培养目标看,高中思想政治课着眼于“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新课程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分层次、分类别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选择的课程,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关注师生交往的生命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地探索外部世界,自觉地认识自我、追寻自我、提升自我,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体验生命的力量。从评价机制来看,高中政治新课程确立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评价观。
今年,我省正式实行新课程改革,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很多老师深感其所教学科难上,内容多,时间紧,教学任务都是在紧张中完成,有时还利用晚自习补课。现在我校学生综合素质差,上快了不利于学生消化知识,上慢了任务又完成不了,总体反映出现在的学生难教。
我的体会是政治课初中是开卷考,绝大多数学生只是等待翻书去抄,少了很多记忆和理解知识的环节,高中课堂上就连问个最简单的常识性知识都不清楚。到高中高考是闭卷考,就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和方法,但这谈何容易!更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我觉得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无论从教学方法上,还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上都应该深深反思,找出应对之策。
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如何实施?课程怎么上?课时要如何安排是我们最最关注的。旧教材《经济常识》分上下两册,供高一年一学年教学使用,而今压缩成必修模块1《经济生活》一册,需在一学期教完,而每周课时仍为2节。新教材虽经压缩但知识点没减反而有增,故普遍反映:“内容多而课时少,教不完。”
出于习惯,刚开始我们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表达的“粗线条”为由,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对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上,很少甚至不直接接触课 程标准,在教学中把新教材上已经删除的或已经降低难度要求的旧教材上的理论内容又重新放入新教材的教学中,以致走进了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的“怪圈”。经 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和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思考后,我们终于发现:事实上新课程教学只有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为根据、为根本要求,才能恰当地控制教学总 量,准确定位教学难度。
如何面对高中政治课改
1、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少而精、实用;反映时代的新思想、新论断。
2、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关注学生发展,尊重学生关切,适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构生活为基础、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三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学科知识为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觉悟服务。
3、改变教师为中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强调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教材边“教”本为“学”本,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强调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内化。
4、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单纯以课堂为中心的状况,强调实践环节,是课改的追求。要通过各种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进行理性思考;在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如何面对新课程的困惑
者旭 发布时间: 2011-3-31 22:42:51 面对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些困难,有些人害怕它,但和新课程的困难拼搏一番,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正如生命中的许多伤痛一样,其实伤痛并不像我们自己想象的那么严重。如果我们用心面对它,它是不会很痛的。觉得痛,那是因为自以为伤口在痛,害怕伤口的痛。
无论新课程改革的远方有多远,终将会被跋涉的双足所抵达。无需惧怕你在梦想面前;穷困得多么一无所有,只要时时在心头燃烧坚定的信念,时时在心中呵护梦想的种子,一往无前地走下去,你就会惊讶的发现;所谓新课程改革的“远方”,其实并不远。
教育教学本是一场奇异的旅行,遇见什么的困惑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应该珍惜着教育教学旅途上每一个与我们有缘的困惑,因为,那是可以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质量的源泉。既然选择了教育教学,既然面对新课程改革,便只顾风雨兼程,不要害怕前面有多大的困惑。面对教育教学,面对新课程的改革----祝福你---你会幸福的!
高中政治新课标学习心得
经过对“政治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深刻的体会到过去的教学大纲存在的种种问题.过去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太死,对政治的模式、知识点以及知识面都被一个框框僵化了,而且每节课所教的内容死板,必须在当节课完成。老师还必须将完成规定的知识范围,并不重视学生是否能接受、是否能理解,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听课,留给学生讨论、自己调研的空间极为有限。对学生的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采用纸笔考试,统一标准。这种评价方式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用这种方式培养出的人,是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在的新课标强调充分利用现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物体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从现实中发现深化理论知识。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在日常生活的接触中,积累经验,学习理论,升华认知。只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实践达到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未完成的可在课余时间继续.在教学上灵活机动,不必教死书,也不必死读书.对学生成绩及教学的评价也不必单一评价,不只限于笔试。
总得来说,政治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政治教学大纲相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突出的特点:
一、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确定政治课程的目的:
《政治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政治课程的目的是一素质教育为宗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经验思想,把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自信心、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放在政治教学的首要地位,把学生学习策略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学习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智能的培养,概括地说,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有三条:强调全面发展,强调培养能力,强调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的,设置课程内容与目标 《政治新课程标准》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促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形成,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改革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内容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笑嘻嘻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三、重视课程实施者的重要作用,对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以当代课程概念来看,教师不能仅是被动地执行课程标准,实施课程要求,还应当是课程设计的参与者,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对于实施课程标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具有较强的事业心、敬业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政治教育教学观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具有较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和较熟练的数学专业技能,学历达标,具有较强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注重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反思式”教学,重视教学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积极开发和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特别是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发展网络教学或远程教学。
三、体现素质教育精神,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我认为对学生政治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FS:PAGE]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政治的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形式和手段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在评价时应根据<<新标准>>的基本要求,学生的答需情况,确定合格的标准.同时,对学生中出现的独特的相法或结论给予激励性的评价。
习日志
(七)高中政治教师的自我改革与发展 发布者:刘述莲 发布时间: 2011-9-18 16:21:39
在课改中,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教师要改革自我、发展自我,而这种改革和发展直接对新教改的成功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鉴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可以说,离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任何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设想都难以变成现实,这是人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出的经验和教训。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在新教改中更应该不断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首先,改变观念是教师发展的关键。观念的革新,才意味着教学行为的变化。老师必须倡导课堂民主,积极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尊重学生的人格,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家庭、伙伴、社会、环境、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尽可能创设平等、宽松、公平、民主的环境氛围,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学生全面、健康、持续的发展打好基础。我们应该在传统教学和教育中的杜绝权威意识。打破教师权威的壁垒,开展民主教育,重塑教师形象。所以,教师就应该努力地发展自己,改变自己的观念。
其次,教师自身发展改革的原动力是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任何教育改革方案的贯彻实施最终都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由于教师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所发挥的支配作用,教师的素质因而成为决定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思想观念、对改革的理解和所持的态度、能力素质、创新精神等决定了教师在推行改革方案时,其行为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和选择性,这使得教育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能力素质。对新一轮基础教育政治课改,面对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农村高中政治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教学能力,必须努力实现自我发展,积极应对,才能使新课改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做到使教学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使自己由“教书型”向“专家型”、“学者型”、“复合型”、“学习型”人才过渡。
经济生活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发布者:刘述莲 发布时间: 2011-8-1 15:39:30
经济生活这与单元,是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它从生活实际出发,贴近生活,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做买卖需要付出成本,经济学上叫机会成本。你选择了这个,就意味着放弃了那些别的选择,被放弃的那些就是你的选择所付出的机会成本。
进行利弊的权衡,需要智慧,需要知识,需要能力。这些能力,在书本上找不到,书本上没有解决你的实际问题的现成答案。学生参与经济生活、提高选择能力,只能在实践中锻炼,即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教学内容的设计,就要给学生自主探究、辨析、选择提供方便,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
例如:教材注重培养学生使用现代信用工具的能力;比较不同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提高消费选择的能力;从不同角度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正确把握经济趋势的能力;掌握就业技能,提高选择职业的实际能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能力;根据经营企业的不同条件和要求,成就自己事业的能力;具体分析投资种类,善于考虑各种因素巧投资的能力;合理配置自己的有限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能力;关注国家的财政和税收,监督政府部门的能力;分析分配当中的问题,理解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能力;参与小康社会建设,为本地出谋划策的能力;了解外贸中的冲突,妥善应对反倾销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实际是通过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复杂事物会辩证思维,在多种可能的选择中,引导学生学会权衡利弊、果断作出正确选择。
学习日志
(五):让学生充分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布者:刘述莲 发布时间: 2011-8-1 16:19:17
充分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学生对于市场经济这一国家的基本情况是有所感受的,但这种感觉是表面的不系统的,老师要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分析让他们清楚而全面地了解认识自己国家的基本情况。
2、对于市场经济的理解学生在思维水平上有一定难度,他们的知识背景过于单薄,也需要布置他们去收集和了解一些相关情况。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视频、录像等,让学生有兴趣,再引出课题,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经济改革,了解我国十二大、十四大提出的经济原则,说明我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国家行列。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在保持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同时
能客观看待现实,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认同社会主旋律,保持高度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学习日志
(六)高中政治新课示的特点 发布者:刘述莲 发布时间: 2011-9-18 16:19:35
一、政治课程的目的是素质教育:
《政治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政治课程的目的是一素质教育为宗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经验思想,把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自信心、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放在政治教学的首要地位,把学生学习策略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学习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智能的培养,概括地说,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有三条:强调全面发展,强调培养能力,强调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设置课程内容与目标是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的
《政治新课程标准》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促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形成,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改革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内容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笑嘻嘻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三、重视教师的作用
以当代课程概念来看,教师不能仅是被动地执行课程标准,实施课程要求,还应当是课程设计的参与者,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对于实施课程标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具有较强的事业心、敬业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政治教育教学观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具有较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和较熟练的数学专业技能,学历达标,具有较强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注重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反思式”教学,重视教学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积极开发和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特别是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发展网络教学或远程教学。
新课改教师责无旁贷
发布者:贾海妮 发布时间: 2011-10-13 19:40:56 在新课程改革有序进行的过程中,作为主战场的教学改革,理应成为我们各位一线教育工作者施展才能的舞台。我们也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此次课改的重任,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思想有一个质的飞跃,以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发布者:贾海妮 发布时间: 2011-10-13 19:32:45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管理者和控制者,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处于教师的监控下,课堂教学是一种“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给我存”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庄严神圣、高高在上的权威角色使学生不敢与其平等对话。这种做法是师道尊严思想的产物。它使得以教为主,教学脱节,既压抑了学生思想,又助长了教师教育的惰性。这其中残留着封建残余思想,与新时代的发展格格不入。为此,我们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应对学生有太多的限制,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质疑,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发布者:贾海妮 发布时间: 2011-10-13 19:24:00 教学改革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发挥其主战场的作用。其任务应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所以,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学习方式转变因此被看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再次,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具有核心性的意义,它将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观念和行为问题。
第三篇: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东阿县大桥镇第三联办小学教师路吉山
在教学中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课堂疑问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那么应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我们必须清楚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因此,设计一堂课的提问时,应抓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弄清针对那些问题展开提问,这些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了明确的目的,提问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提问应确保知识的科学性
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和运用的方法及所提出的问题都应是科学的某些问题需考虑学生知识的局限性,应界定范围。如果提出了一些不准确,不科学的问题,就会干扰学生的思维,影响教学质量,甚至误人子弟,因此,教师在提问题时,应在科学性上下功夫真正做到严肃认真,符合客观实际,要避免出现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
三、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特别注意提问的启发性,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少问学生对或不对、是或不是。提问中,一个问题总是往往有多种提问形式,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选取启发性更强的提问方式。
四、课堂提问应注意渐进性
渐进性原则要求教学按学科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性进行,这也是认识规律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所提问题要符合本学科的逻辑系统,要掌握坡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五、课堂提问应和学生已有知识于自身经验相联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与一个人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以及能增进一个人新知识的问题,容易引起这个人的注意。中国古典小说每章回的结尾,常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将引起看的人爱不释手希望一章一章地看下去。这就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新问题,使读者渴望知道后事如何。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一点,要善于将新的问题从麽个侧面或某个角度跟学生以有知识经验相联系,这样更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求知的主动性,提高分析能力。
六、课堂提问应分层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情绪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好方法。在课堂提问中,如果所提问题起点比较低,基础好的学生可能不用思考,这将影响他们的提高。如果所提问题起点比较高,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无从下手,这回削弱他们学习的信心,影响他们的进步。因此,课堂提问应难易结合,形式多样,分层次面向全体学生。并且,较易的问题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情绪,增强学生的信心,较难的问题让基础较好的同学回答,鼓励他们从多角度,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思考,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还要恰到好处地创设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理想境界。这样可形成一个全体学生积极进取的良好的课堂氛围。
第四篇:新课改下高中历史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与推进,对课堂教学改革更加关注。扭转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构建高效课堂,让教师教得高效、让学生兴趣浓、动力强、参与积极性更高,主动思考、积极思维,这是新课改对各学科教学的要求。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只重教师教学地位、只重知识传递的状况,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独立思考,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互动教学。就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而言,教师要树立新观念,学习新思想,进行全面改革,这是摆在广大历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对此笔者主要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成功的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共同成长的活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将学生排除在教学之外,整个课堂教学是教师一个人自导自演的独角戏,而学生只是听众与看客,只是在欣赏教师自导自演的看似完美的剧目。教师与学生处于教学的对立面,师生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疏远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也会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排斥心理,而降低学习热情与教学参与度。要构建高效课堂教学,首先就需要转变这种对立的师生关系,对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建立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师赢得学生的信任、喜爱,这样学生才能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这样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才能表现出积极的学习行为,才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样的课堂才能是活泼而愉悦的。
1.尊重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要尊重学生,要将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学习体,是积极的教学参与者,是主动的知识构建者。尊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心理需求,切实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得整个教学活动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到教学过程都能切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参与动机。这样更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与教师的平等性,进而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
2.信任学生。学生是鲜活的个体,有着巨大的潜能等待我们去挖掘。“在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因此,我们要充分地理解学生、信任学生,不要急于将知识全部抛给学生,而是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使得自身的个性得以充分展现、潜能得以充分挖掘。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鼓励下,能够以更强的信心与勇气参与到教学中来,勇于面对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最终达到成功的彼岸,学有成效。
3.热爱学生。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更是一个情感沟通与心灵互动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没有情感的教学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使师生关系陷入合理化状态。我们要热爱学生,用爱与微笑来换取学生心理的放松与情感的愉悦,这样的教学就不会再只是枯燥干巴的知识互动,而是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微妙而神奇的情感互动。这样更能拉近师生距离,激起学生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
二、图说历史,增强历史教学的形象性与趣味性
历史学科记录的已发生的历史事件、人物等,其内容包罗万象,其承载历史信息的载体多种多样,如诗词、字画、史书等等。其中图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承载着文字所不能描述的信息。同时现代社会也是一个读图时代,图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枯燥的文字描述与讲解,要更加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发挥历史新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遵循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采用图说历史的全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形象性与趣味性,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片,以获取更多的历史信息。
1.利用课本插图。现行历史教材图文并茂,图片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科学有效地利用这些课本插图,让学生将插图与文字结合起来,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阅读动机,让学生获取更多直观信息,更利于学生的理解。
2.发挥现代媒体的功效。历史学科包罗万象,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教材受篇幅等限制,只是选取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历史文化,教师要响应新课标理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与具体教学内容相关的古画、历史遗迹、影视剧片段等展现给学生。为枯燥的文字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更深刻地感受历史。
例如,关于北宋经济的繁荣,教师只是让学生阅读教材,学生往往很难理解,而通过利用多媒体来展现课本插图并展现相关的影视剧片断,可以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北宋的繁荣。事实证明采用图说历史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作为历史学科教学,不能只是让学生简单地识记那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是要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历史,在了解历史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历史思辨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历史能力与整体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历史学科横向与纵向发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1.打破学科界限,加强学科联系。要打破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界限,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与结合,为学生设计更多的综合性题目,让学生学会以全面的眼光来进行审视,这样学生就不会只是将历史学科作为一门识记学科来进行简单的记忆,这正是当前历史教学的重要方向与目标。
2.深入挖掘,向历史学科纵深发展。就历史学科的纵向发展而言,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材、走出教室,走入鲜活的历史,走进生活,走入社会。加强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关联,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现实生活,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观察,来审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学会正确地看待历史,培养学生历史思辨能力。
构建高效课堂涉及的方面很多,教师要从师生关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方面着手进行,但无论如何改革,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成效,突出学科教学特色。教师要认真研究教育形势与新课改,坚持学生的长远发展与全面发展,加强实践与探索,以为学生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推进历史教学改革进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责编 金 东)
第五篇:如何在新课改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在新课标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耗时多、收效低、“吃力不讨好”的尴尬现象已是人所共知。同时,传统的课堂教学,既忽视作为个体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在能力,又忽视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首先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决定课堂效率的关键,教师必需加强业务的学习,不断的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跟上时代的发展。同时,教师要讲究职业道德,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并且,教师要具有先进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课堂质量观。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由高质量的课堂!只有教师思想观念的变革,才能产生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
二、其次加强充分的课前预习。
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能力更是势在必行。预习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出质疑。这样,使学生做到在课堂上的听课有目的性,带着问题来听课,提高听讲效果。
三、最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再好的老师,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也就根本不存在课堂效率。学生首先要做好听课的准备工作。上课前把要用的书、笔记本、练习本以及所需文具准备好,课桌上尽可能不要出现其它书本,这是为了避免课堂上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而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同时要做好心理准备,告诫自己要上课了,要认真,不能马虎,预习一下将要学习的新内容,对疑难点或弄不懂的地方作些标记,以便上课时重点解决。其次,学生要精力充沛、全神贯注地投入听课,始终保持高度注意力要有相当克制力。上课时不要被周围的事物影响,注意力、思维要始终放在老师要求的方面。具体地说就是不东张西望,不讲与上课无关的话,不做与上课无关的动作。当然为了避免疲劳,动脑还要动手,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以强化巩固理解。再者,学生要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学生要踊跃回答问题、参加讨论、积极主动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总之,在新课标的今天,我们都要有一个信念: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要效率。只有走“提高课堂效率”这条路,才能实现“课改”要求,才能响应“减负”的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