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自学考试(数学教育学+初等数论)考试大纲
高纲1069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2018
数学教育学
江苏教育学院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 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数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数学教育现象、揭示数学教育规律的课程。它是建立在数学和教育学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哲学、逻辑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和行为科学等成果于数学教育实践而形成的一门多学科交叉性的综合学科,是作为中小学数学教师必修的专业课程。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内容包括:数学的特点、方法与意义,数学课程概述,国内外数学课程改革、一般教学理论、数学教学模式、数学教学评价、数学教学原则、数学教学设计、数学知识的分类教学设计、备课与说课、数学教学的语言、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数学能力及其培养、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学习的基本理论等。
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掌握较深广的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他们分析、处理、组织中小学数学教材的能力和运用教法的初步能力;提高他们对中小学数学教育现状的认识,激发学生为发展我国基础教育而学习的责任心和积极性,直接为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中小学数学师资服务。
二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数学的特点、方法与意义
(一)课程内容
数学的对象和特点,数学的思想方法及作用。
(二)学习与考核要求
了解数学语言、数学方法、数学模型等概念的内涵,理解数学抽象性、严谨性等特点,明确公理化方法、随机思想方法的特点。
第二章
数学课程概述
(一)课程内容
数学课程的有关理论以及影响数学课程发展的因素,数学课程的现代发展和中学数学课程编排体系。
(二)学习与考核要求
了解大众数学的内涵和大众数学意义下的数学课程的特点,并能阐述对“问题解决”内涵的理解,注重问题解决的数学课程有哪些特点。
第三章
国外的数学课程改革
(一)课程内容
20世纪的数学教育改革运动概况,大规模的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研究以及面向新世纪的各国数学课程改革。
(二)学习与考核要求
了解20世纪的数学教育改革运动(贝利-克莱因运动、新数学运动、回到基础、问题解决等),领会这些运动对数学课程发展的意义,掌握国外的数学新课程对我国的数学课程改革有哪些借鉴作用。
第四章
国内数学课程改革
(一)课程内容
我国数学教学改革的历史轨迹,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简介,以及新课程特点剖析。
(二)学习与考核要求
了解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社会背景,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的现代教学理念,并能结合具体实例说明教学中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教学中较好地实现两者的平衡。
第五章
一般教学理论概述
(一)课程内容
教学与教学理论,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当代教学理论流派。
(二)学习与考核要求
掌握教学和教学理论的内涵,了解夸美纽斯、杜威等人的数学思想,领会奥苏伯尔、布鲁纳教学论思想及其对当代教学改革的启示。
第六章
数学教学模式
(一)课程内容
数学教学模式的含义、结构和分类,数学教学的常规模式及其变革。
(二)学习与考核要求
熟练掌握中国的常规数学教学模式,并能结合具体例子说明这个模式的操作过程,这个教学模式的优点与不足;实践中探索出哪些数学教学模式,能结合具体实例说明这些教学模式的特点;针对一个具体案例(或者教学环节)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说明相应的理由。
第七章
数学教学评价
(一)课程内容
数学教学评价的内涵、功能、类型和发展趋势,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和数学学习评价。
(二)学习与考核要求
掌握各类数学教学评价方式(相对评价、绝对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了解数学教学评价的类型、功能,并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说明如何评价一堂数学课。
第八章
数学教学原则
(一)课程内容
数学教学原则的特性,一般数学教学原则。
(二)学习与考核要求
掌握各种数学教学原则(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结合、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培养数学“双基”与策略创造性相结合,精讲多练与自主建构相结合等),并明确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这些数学教学原则。
第九章
数学教学设计
(一)课程内容
学生的特征和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
(二)学习与考核要求
了解教学设计时,如何对学生、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掌握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有哪些,如何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数学新授课的基本结构,能根据中学数学某一内容,写出教学设计方案。
第十章
数学知识的分类教学设计
(一)课程内容
数学概念、数学命题和数学问题及其教学。
(二)学习与考核要求
了解属概念,概念的内涵、外延,概念的定义、形成和获得,逆命题和偏逆命题。掌握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数学公式的特性,并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说明如何进行概念、公式、定理和问题的教学。
第十一章
备课与说课
(一)课程内容
备课、教案的编写和说课。
(二)学习与考核要求
了解学期备课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掌握如何进行单元备课教学内容的分析,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说明数学课的课题引入有几种方式。能选择一节课的内容,撰写说课稿、教案。
第十二章
数学教学的语言
(一)课程内容
数学语言、口头语言、板书语言和体态语言。
(二)学习与考核要求
掌握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特征,领会数学课堂教学口头语言的基本要求,知道课堂提问有哪几种类型,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提问,以及在使用体态语言时应注意些什么。
第十三章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
(一)课程内容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功能特性、基本模式,数学CAI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二)学习与考核要求 了解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有哪些功能特性,掌握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基本模式,并能就中小学数学的某一内容,制作一款数学CAI课件。
第十四章
数学能力及其培养
(一)课程内容
能力及数学能力,数学能力结构(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及其培养。
(二)学习与考核要求
了解数学运算的特性,空间想象能力的结构。领会如何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引导中小学生作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
第十五章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
(一)课程内容
数学思想方法,中学数学中的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化归、类比与归纳、方程、函数等)。
(二)学习与考核要求
了解学习与研究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明确化归、方程论和算法的构成要素,能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
第十六章
数学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课程内容
数学学习的基本认识、基本心理分析。
(二)学习与考核要求
了解数学学习的三种基本理论,明确数学学习的特点,理解有意义学习、迁移的实质与条件。
三 有关说明
(一)教材
自学教材:涂荣豹、季素月编著:《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为了了解现行课程标准中一些具体内容及其要求的变化,建议参阅《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全日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综合性强,自学者在自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明确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悉课程的基本要求,使以后的学习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学习时,应结合本课程大纲,认真阅读教材,熟悉各章节具体内容,做到胸中有理论。3.本课程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课程,学习者应关注本课程的理论运用,在当前课程变革的背景下,更需要熟悉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能结合课程改革实际和有关理论,对具体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指导教学实践,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和教材为依据,关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实际,结合具体教学实例,分析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引导,在问题的讨论思考中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案例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现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改革的认同,提高学生参与数学课程改革实践的实施能力。
(四)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题难度结构要合理,记忆、理解、综合性试题比例大致为3:5:2。
3.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题型(见附件题型示例)。
4.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附录:题型举例
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在逻辑学上,划分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B.在逻辑学上,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C.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反变关系。D.两个概念的关系不是矛盾关系,就是属种关系。填空题
2.定义就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而划分是明确概念 外延 的逻辑方法。简答题
3.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参考答案: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对于相关概念的内涵越为丰富,则外延越小。例如,矩形的内涵比平行四边形丰富,它是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因而其外延就相对小些。根据所举例子的正误判分。论述题
4.什么是“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你在教学中是如何贯彻“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结合”这一教学原则的?
参考答案:“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数学教学对象往往是抽象的,而抽象的数学对象往往有着大量具体的原型,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抽象性和具体性相结合。
贯彻“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结合”教学原则,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阐述:数学的抽象性必须以具体性为基础,具体性必须以抽象性为归宿,因此,教学中,可以从具体的例子出发,抽象出本质特征或者内部联系,概括到同类事物中去,再运用于实际,也就是说要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教学过程;从具体到抽象可以采取多样的方式,如应用直观教具、应用生活实例、结合学生经验、应用数形结合、应用特殊化方法等。具体解答时要求结合实例分析说明。案例分析
5.下面左图是一个三年级学生数学测试卷上一道题的解答和批阅情况,右图是这个学生的订正情况。显然,这个学生的订正得到了老师的认可。请谈谈你对这个案例的一些想法?
参考答案: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阐述:什么是所谓的简便,是否有公认的简便方法,学习简便方法的价值是什么,小孩是否应该追求“简便”,如果要学生进行简便计算,如何给学生比较清晰的交待,使得学生少些揣摩题意等。判分时,结合整个论述的条理性与观点的明确性、独特性等进行判分.高纲1303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201
3初等数论
江苏教育学院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第一章 整数的可除性
一、自学要求
(一)掌握整除的基本概念,会使用带余数除法和辗转相除法。
(二)掌握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本理论,会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三)掌握质数的性质和算术基本定理,会用筛选法求不超过给定正整数的质数。
(四)掌握数论函数[x]的概念,会求 N!的标准分解式。
二、考试内容
(一)整除性,带余数除法,辗转相除法。
(二)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质数及其性质,算术基本定理,筛选法。
(三)数论函数[x],N!的标准分解式。
第二章 不定方程
一、自学要求
(一)掌握二元一次不定方程有解的充要条件,熟练掌握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解法。
(二)了解多元一次不定方程有解的充要条件,掌握三元一次不定方程的解法。
(三)了解勾股数,掌握不定方程 x + y = z的正整数解的表示方法。
二、考试内容
(一)二元一次不定方程。
(二)多元一次不定方程,三元一次不定方程。
(三)勾股数,不定方程 x + y = z。
222
第三章 同余
一、自学要求
(一)掌握同余的定义,理解并熟练掌握同余与整除的关系、同余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算术中的应用。
(二)掌握剩余类与完全剩余系的定义和性质结构。
(三)掌握欧拉函数与简化剩余系。
(四)熟练掌握欧拉定理和费马定理的推导及其对循环小数的应用。
二、考试内容
(一)同余的定义,同余的基本性质,同余的应用。
(二)剩余系,完全剩余系。
(三)欧拉函数,简化剩余系。
(四)欧拉定理,费马定理,循环小数。
第四章 同余式
一、自学要求
(一)掌握同余式及其解的定义,掌握一次同余式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熟练掌握一次同余式的解法。
(二)掌握孙子定理的推导,能熟练利用孙子定理解一次同余式组。
(三)了解高次同余式的解数,掌握质数模的高次同余式的解法。
二、考试内容
(一)一次同余式的概念及解法。
(二)孙子定理,一次同余式组。
(三)高次同余式,质数模的高次同余式。
第五章 二次同余式与平方剩余
一、自学要求
(一)掌握平方剩余和平方非剩余的定义,熟练掌握欧拉判别法,掌握单质数模同余式的平方剩余和平方非剩余。
(二)掌握勒让德符号的定义,理解掌握勒让德符号的性质及推导,熟练掌握几个基本勒让德符号的值,熟练掌握二次反转定律。
(三)掌握雅可比符号的定义和性质,理解雅可比符号与勒让德符号的关系,熟练掌握雅可比符号的计算。
(四)了解合数模二次同余式有解的条件及解的个数。
二、考试内容
(一)二次同余式,平方剩余,平方非剩余,欧拉判别法,单质数模二次同余式。
(二)勒让德符号,二次反转定律。
(三)雅可比符号,合数模二次同余式。
第六章 原根和指标
一、自学要求
(一)掌握指数和原根的概念,掌握指数的基本性质。
(二)掌握模存在原根的充要条件,会求最小正原根。
(三)掌握指标和指标组的概念、性质,会构造模的指标组表。
二、考试内容
(一)指数的概念,指数的基本性质。
(二)模存在原根的重要条件,最小正原根。
(三)指标和指标组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第七章 连分数
一、自学要求
(一)掌握连分数的概念,熟练掌握渐近分数的概念和计算。
(二)了解简单连分数和实数的关系,会把实数表成简单连分数。
(三)了解循环连分数的概念及计算。
二、考试内容
(一)连分数,简单连分数,渐近分数的概念与计算。
(二)无限简单连分数,循环连分数的概念。
第八章
代数数和超越数
一、自学要求
(一)掌握代数数和代数整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代数数或者代数整数。
(二)了解幺数、相伴和质代数整数的概念,会进行质代数整数的分解。
二、考试内容
(一)代数数和代数整数的概念和判定。
(二)幺数,相伴,质代数整数,质代数整数的分解。
第九章
数论函数和质数分布
一、自学要求
(一)掌握可乘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会判定数论函数是否为可乘函数,掌握默比乌斯函数的定义,掌握除数函数的定义和计算。
(二)了解质数的分布情况。
二、考试内容
(一)可乘函数的定义和性质,默比乌斯函数的定义。
(二)整数的因数和的计算,除数函数的计算。
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
《初等数论》(第三版),闵嗣鹤、严士健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参考教材:
《初等数论》,洪修仁编著,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
第二篇:应用数学课件自学考试大纲
应用数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01042
使用教材:《微积分》(第三版)赵树嫄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 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
本大纲供应用数学课程使用。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第一章 函数 第一节 集合
了解:集合的概念、集合的关系和运算。
第二节 实数集
掌握:区间、邻域的概念。
第三节 函数关系
掌握: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域、表达式及函数值。
第四节 分段函数
掌握:掌握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的概念以及分段函数的图像的做法
第五节 建立函数关系的例题
了解:函数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六节 函数的几种简单的性质
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和周期性,会判断所给函数的类别。
第七节 反函数与复合函数
掌握:函数yf(x)与其反函数yf1(x)之间的关系(定义域、值域、图象),以及单调函数的反函数。函数的四则运算与复合。重点掌握:复合函数的复合过程。
第八节 初等函数
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简单性质及其图象。
第二章 极限与连续
第一节 数列的极限
了解:极限的概念(对极限定义中“ε-N”、“ε-δ”、“ε-M”的描述不作要求),能根据极限概念了解函数的变化趋势。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重点掌握:函数在一点处的左极限与右极限,以及函数在一点处极限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
第三节 变量的极限
了解:变量极限的定义、有界变量的定义。
第四节 无穷大量与无穷小量
掌握: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
重点掌握:无穷小量的性质、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会进行无穷小量阶的比较(高阶、低阶、同阶和等价)。
第五节 极限的运算法则
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第六节 两个重要的极限
重点掌握: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第七节 利用等价无穷小量代换求极限
重点掌握:利用等价无穷小量做代换的方法。
第八节 函数的连续性
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与极限存在之间的关系、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掌握:函数在一点连续与间断的概念、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区间上连续性,并会利用函数连续性求极限。
重点掌握:判断简单函数(含分段函数)在一点处连续的方法、求函数的间断点及确定其类型。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第一节 引出导数概念的例题
了解:导数概念的两个例题。第二节 导数的概念
了解: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会用定义求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重点掌握: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第三节 导数的基本公式与运算法则
掌握:隐函数的求导法与对数求导法、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的求法。重点掌握:导数的基本公式、四则运算法则及复合函数的求导方法。
第四节 高阶导数 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函数的二阶导数。
第五节 微分
了解:微分的概念、可微与可导的关系,函数的微分。掌握:微分运算法则。
第四章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第一节 中值定理
了解: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知道它们的条件、结论)。
第二节 洛必达法则
0重点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0”、“”“0·∞”、“∞-∞”、“1∞”、“00和“∞0”型未定式的极限方法。
第三节 函数的增减性
重点掌握:利用导数判定函数的单调性及求函数的单调增、减区间的方法,会利用函数的增减性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第四节 函数的极值
掌握:函数极值的概念。
第五节 最大值与最小值,极值的应用问题 重点掌握:求函数的极值、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方法,以及简单的应用问题。
第六节 曲线的凹向与拐点
重点掌握:判定曲线的凹凸性的条件,并会求曲线的拐点。
第七节 函数图形的作法 了解:函数图形的作法、曲线渐近线的求法。
第五章 不定积分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
掌握: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及其关系。
第二节 不定积分的性质
重点掌握:不定积分的性质。
第三节 基本积分公式
重点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
第四节 换元积分法
掌握:第二换元法(仅限三角代换与简单的根式代换)。重点掌握:不定积分第一换元法。
第五节 分部积分法
掌握:分部积分公式,利用分部积分法计算积分。
第六节 综合杂例
掌握:常见类型的不定积分分部积分法。重点掌握:简单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第六章 定积分
第一节 引出定积分概念的例题
了解:定积分概念的两个例题。
第二节 定积分的定义
了解:可积的条件。
重点掌握:定积分的概念与几何意义。
第三节 定积分的基本性质
重点掌握:定积分的基本性质。
第四节 微积分基本定理
掌握:对变上限定积分求导的方法、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第五节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重点掌握:定积分的积分换元法。
第六节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掌握: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第七节 定积分的应用
重点掌握:直角坐标系下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以及平面图形绕坐标轴旋转所生成旋转体的体积。
第八节 广义积分与函数
了解:无穷区间广义积分的概念,并会进行计算。
第七章 无穷级数
第一节 无穷级数的概念
了解:级数收敛、发散的概念。
第二节 无穷级数的基本性质
了解:级数的基本性质。重点掌握: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
第三节 正项级数
掌握:正项级数的比值判别法和比较判别法。
第四节 任意项级数,绝对收敛
了解: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会使用莱布尼茨判别法。
11掌握:几何级数ar、调和级数与p级数p的敛散性。
n0n1nn1nn 第五节 幂级数
了解:幂级数的概念、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的基本性质(和、差、逐项求导与逐项积分)。
重点掌握:求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不要求讨论端点)的方法。
第六节 泰勒公式与泰勒级数
了解:泰勒公式以及泰勒展开的两种余项(拉格朗日型余项和麦克劳林余项)。
第七节 某些初等函数的幂函数展开式
重点掌握:一些简单的初等函数展开为x的幂级数。
第八章 多元函数
第一节 空间解析几何简介
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两点距离公式及曲面方程的表示。
第二节 多元函数的概念
了解:多元函数的定义、定义域和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第三节 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
掌握: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定义。二元函数间断点的定义。
第四节 偏导数与全微分
掌握:二元函数全微分的求法。
重点掌握:二元函数一阶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概念,二元函数的一阶、二阶偏导数的求法。
第五节 复合函数的微分法与隐函数的微分法 了解:复合函数与隐函数的偏导数求法。
第六节 二元函数的极值
了解:二元函数极值的定义,以及极值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掌握:条件极值的拉格朗日乘数法。
第七节 二重积分
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 掌握:二重积分的性质。
重点掌握:直角坐标系下的二重积分计算方法。
试题举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极限limsinx
x05x5
【
】(D)5
(A)0
(B)1
(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设函数f(ex)e3x2,则f(x)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第三篇: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
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
[来源:()| 作者:()| 时间:2010-10-24 | 浏览: 3296 人次 ]
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版本)
第一章 教育和教育学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考点: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的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考点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
考点: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 前制度化教育 到 制度化教育 再到 非制度化教育 的过程。
a。前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
b。制度化教育
选择: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从17-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近代学校系统。
名词解释:
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机构,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考点: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 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中国近代系统的学制产生于 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制。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二战以后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注视与小学教育的制度。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的过程
1.古代社会
a。古代中国:在奴隶社会初期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到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由六门课组成。礼、乐、射、御、书、数。
b。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儒家经典,被浓缩为《四书》《五经》。
考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书经》《诗经》《易经》《礼记》《春秋》
考点:古希腊的两大教育体系: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 法比较灵活。
古代斯巴达式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强悍的军人,强调军式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2.文艺复兴
3.近代教育
考点:机械化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并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物质基础。
4.20世纪以后的教育
考点:二战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群民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多元化 e。教育的现 代化(简答)
2教育学的发展 考点: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填空)
一、历史上的教育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考点: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于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集中 在论语中。(选择,填空)
考点:孔子主张“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有教无类”“克己复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战过后期,《学记》系统的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 教育思想遗产。《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设计了从基 层到中央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学记》主张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学不足邋 等”,即循序渐进。
(二)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
考点:苏格拉底问答法:第一步成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
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一)教育学的建立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梅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
法国的卢梭对自然性的强调到了使之与现代文明对立的程度,他的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的作品《爱米尔》(1762),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
(二)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考点:规范教学的建立通常是以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1835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教育学讲授提纲》,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贡献在于 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在教学上形成了教师中 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的特点,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杜威作为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他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在做中学”。他强调儿童在教育中 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针对赫尔巴特的三中心提出新的三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考点: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 凯洛夫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教育学》,在我国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章 小学教育 第一节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
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
二、义务教育
1、概念: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2.义务教育的意义
第一 义务教育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第二 义务教育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 第三 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立时间是1986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发展基础教育 第二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第三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1、普及性
2、基础性
3、强制性 第二节 小学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依据
1、定义:小学教育目的是指人民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2、小学教育目的的作用
小学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 具有激励作用 具有评价作用
3、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
A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B 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C 人们的教育理想
4、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5、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素质教育的理论要点): A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B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C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1个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概念:个人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一是心里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内发论者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代表任务:孟子、威尔逊、格塞尔
2.外铄论(考点)
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考点)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
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社会生活条件、教育及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遗传的概念: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做遗传素质。
2.遗传素质的意义:(作用)
a。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b。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c。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d.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
(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三)环境及作用 1.环境的概念: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2.环境对人的作用:
a.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b.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
(四)学校教育及作用
学校在为什么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其主导作用 其原因如下: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五)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既不能超越它所遗存的社会条件,去发挥它的作用,也不能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去任意决定人的发展。第三节小学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
一、童年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童年期儿童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1.观察 2.注意 3.记忆 4.思维 5.情感 6.自我意识
(二)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 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 3.学习兴趣与习惯
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
(三)小学教育的特殊任务 1.小学教育的总任务 2.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
**为什么说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第四章 学生与老师 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辨析)1.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 2.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 1.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体现了儿童的身份和法律地位,体现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原则;无歧视原则。
2.少年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学生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我国有关法律中规定的未成年学生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人身权、受教育权。对于学校和教师,其职责是: 1.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2.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3.学校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共同做好校舍维护和防护工作,不得使未成年的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和生命健康的校舍中及教学设施中进行学习和活动
4.对侵犯学生各项人身权的行为应积极予以劝阻、制止或即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教师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1.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2.教师职业的特点:(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示范者角色
(4)。管理者角色
(5)。父母与朋友角色
(6)。研究者角色
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1.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条件。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教师广泛的文化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三、教师的人格特征
第一 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 第二 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去精神 第三 心胸开朗,兼容并包 3 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师生关系:
1.师生在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2.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第六章 课程 1 课程概述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选择、填空)课程概念又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综合及进程安排 狭义:特指某一门学科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二、课程的分类
1.根据课程任务,可以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作,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
2.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问答题:学校课程以及开发形式:
所谓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 发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其目的在于尽可能的满足各社区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学校课程的开发可分为新编、改编、选择和单项活动设计等。
三、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提供的可能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能接受性 4.课程理论 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课程目标是知道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
二、课程目标的依据
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 2.教学大纲一般由一下几个部分组成:说明部分 本文部分 其他 3.教科书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正确使用教科书应该做到: 第一.认真钻研和深刻理解教科书中各章节目之间的联系
第二.透彻理解教科书中每个章节的内容,把重点和难点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信息 第三.教学中充分利用教科书,帮助学生理解领会
第四.由于最新的科学成果尚未在教科书中及时得到反映,教师在授课时灵活引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为学生能理解的有关学科的新知识
第五.能结合本地区的需要,适当补充本名族,本地区乡土教材 第六.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当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好教科书
第四节 我国小学课程
1.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普及性 基础性 发展性 2.我国小学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 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 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
第七章 教学(上)1 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一、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的统一活动。
二、教学的意义
三、教学的任务(简答)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如何认识教学过程的实质: 1.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4.有领导的认识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简介)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辨析:教学中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与人类时间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得方式不尽相同,教学中往往将直接经验典型化,简约化,主要方式是实验、演示、教学录像,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社会调查、设置模拟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等。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简述: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3.掌握知识与发提高思想相结合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为什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A.教师在教学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C.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三、教学过程的结构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第八章
教学(下)1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
概念: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学记》中总结“教学相长”,“启发诱导”,“藏息相辅”“预”,“时”,“孙”,“摩”,“长善救失”都属于教学原则的范围。2.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及运用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进行案例分析)
二、教学方法
1.概述: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a。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b。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c。学生特点 d。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e。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2.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谈话法
第九章教学工作的基本程
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
一、备课
备课的要求: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写好三种计划: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单元计划 课时计划
一个完整的课时计划,一般包括以下项目: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题目、教学目的、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备注。
二、上课
1.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1)课的类型:单一课 综合课
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课的结构: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考点)2.一堂好课的标准:(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5)气氛热烈
三、作业检查与批改
四、课外辅导
五、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学业的检查与评定俗称测验或考试,是以测验的形式定量的评定,学生个人的能力得到了结果。学生学业评价的方式: A考查 B考试 C 考查与考试的结果 3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未为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程固定的班级,根据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班级授课制是随着大机器生产的发展而出现的。
××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梅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背景设立的京师同文馆。直到现在班级授课制仍然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2.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a。是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 b.有利于大面积的培养人才 c。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 d。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班级授课制也有它的缺点: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离;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因材施教。教学策略
一、什么是教学策略 1.对教学策略的理解
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就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的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2.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a。综合性 b。可操作性 c。灵活性
二、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
可按教学策略的构成因素区分 a。内容型 b。形式型 c。方法型 d。综合型 第九章 德育 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
一、德育的概念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总称。
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二、德育的意义(简答)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三、德育目标
四、德育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 a。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b。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c。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辅导。
2德育过程
1.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进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2.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德育过程是教育过程,品德形成过程是发展过程。
二、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 1.德育过程的结构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要素组成的。2.德育过程的矛盾 德育过程的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三、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
1.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a。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b。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填空)教育者应把组织活动和交往看做德育过程的基础。a。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简答)b。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
c。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
d。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按照学生品德发展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的,因而能更加有效地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
3.德育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互动,反复且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儿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一、德育原则:
概念: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2.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e。因材施教原则
二、德育的途径
我国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等。
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三、德育的方法
概念: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总和。2.我国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简答、填空、选择)
a。说服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法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
××使用说服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目的性 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
××使用陶冶法要注意以下要求:创设良好的情境;与启发说服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e。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第九章 班级管理 1 班级管理的意义
班级概念: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二、班级管理
概念: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管理资源是指: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
2.班级管理的功能:(简答)a。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b。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c。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1.常规管理
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2.平行管理 马卡连柯
是指班主任级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民主管理
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
4.目标管理 德鲁克
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
3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性。2.班级管理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二、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班集体的形成
一、班集体的教育价值 1.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d。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融的氛围 2.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a。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b。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c。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权威的;民主的;放任的
二、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方法
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怎么协调:
a。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
b。协调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
c。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
培养和组织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中心环节
第四篇:2010教育学自学考试试题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学
(一)试题
课程代码:004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是()A.《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C.《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D.《教育漫话》
2.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梅伊曼 C.杜威
B.拉伊 D.狄尔泰
3.我国唐朝官学体系中的“二馆六学”,其突出的教育特征是()A.宗教性 C.普及性
B.生产性 D.等级性
4.我国首次颁布“六三三”学制是在()A.1902年 C.1911年
B.1903年 D.1922年
5.“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一观点属于()A.环境决定论 C.主体论
B.遗传决定论 D.辐和论
6.我国对教师实行的职业许可制度是()A.教师资格制度 C.教师培训制度
B.教师任用制度 D.教师考核制度
7.“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种观点属于()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C.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浙00429# 教育学
(一)试卷 8.体育活动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这表明了体育具有()A.社会功能 C.教育功能
B.娱乐功能 D.健体功能
9.以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其典型表现形式是()A.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 D.分科课程
10.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或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复式教学 C.分层教学
1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 C.上课
B.作业布置和批改 D.课外辅导 B.小组合作学习D.小班教学
12.直线式班级组织结构的图式通常是()A.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班长 C.教导主任—班主任—班长—组长
B.副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班长 D.班主任—班长—组长—学生
13.咨询者用各种方式鼓励来访学生充分表达对引起情绪困扰的事件的感觉,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情感 C.训练行为
B.改变认知 D.磨炼意志
14.直接影响测验区分度的测验指标是()A.实用性 C.可信度
B.有效性 D.难度
15.职业教育法在我国教育法体系中属于()A.教育法 C.教育行政法规
B.部门教育法 D.教育行政规章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6.教育 17.教育方针 18.课程计划
浙00429# 教育学
(一)试卷 19.教学手段 20.学生申诉制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21.简述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22.简述学校公益性的主要特点。23.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24.简述中小学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25题为必答题,26题和27题任选一题,两题均答者,以前一题计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
25.联系实际阐述我国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26.联系实际阐述智育的功能。
27.联系实际论述在教学实践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28.向前小学最近对本校评选“三好学生”的制度进行了改革,把“评选制”改为“申报制”。所谓“评选制”,就是学校事先按照班级学生人数5%或10%的比例确定“三好学生”的人选名额,然后下达给各班。各班再按指标推选出符合条件的“三好学生”,上报学校接受表彰。这种“评选制”很容易产生这样的弊端:当选的“三好学生”总是集中在少数几位学业成绩拔尖的学生身上,而其余学生任凭如何努力,获评的机会总是很少。因此,很容易使许多学生产生这样的认识:“我努力了也没有机会”。
现在推行的“申报制”则力图改变这种状况,并使学生能从小树立“只要努力了,目标就能实现”的观念。其做法是:开学初,学校颁发“三好学生”的各项目标要求;期末,学生自己对照要求,检视自己的表现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的就申报,没有指标名额的限制。只要达到了,同学们认可,老师也认可,就可上报学校接受表彰。
这种制度实施后受到了全校学生的热烈欢迎。
请运用“学生主体性”与“教育评价功能”的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浙00429# 教育学
(一)试卷
第五篇:《现代人格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现代人格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华东师范大学编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标的要求
现代人格心理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基本必修课程。
人格心理学是从整体上探讨人的心理活动的一门心理学基础学科,其主要内容是人格研究的基本问题、精神分析人格理论、人格特质论、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人本主义人格理论、认知学派人格理论、人格的发展以及人格评估等几个方面。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使攻读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自学者认识到人格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中的性质、意义、地位和作用;学习和理解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重点把握各种理论流派的核心理论观点和相关的实证研究进展;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掌握人格评估的基本方法;使他们具有综合运用所学人格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Ⅱ.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第一章 绪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人格的定义、特征和含义,了解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概况,以及学习和研究人格心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人格的概念
(一)人格的多种定义
人格的总和式定义、整合式定义、层次性定义、适应性定义、区别性定义以及当代大百科全书、心理学词典和主要教科书中的人格定义。
(二)人格的基本特征
人格的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
(三)人格的三种主要含义
最广义的、广义的和狭义的人格含义。第二节 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
(一)中国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
人性论、人格类型、理想人格、人格评估、中国古代的人格学说和现代中国的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
(二)西方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 人性论、人格结构理论、气质理论和当前动态。
(三)前苏联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
人格形成理论、人格结构、气质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人格心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
(一)人格的定义
(二)人格的基本特征
(三)人格的主要含义
(四)中国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
(五)西方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
(六)前苏联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
四、考核要求
(一)人格的定义
1、识记:当代心理学词典中人格的定义
2、领会:各种人格定义的优点与不足
(二)人格的基本特征
1、识记:人格的四个基本特征
2、领会:人格的四个基本特征的含义
(三)人格的主要含义
1、领会:人格的三种主要含义
(四)中国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
1、识记:中国古代的人格思想和现代的人格研究概况
(五)西方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
1、识记:人格结构理论、气质理论及当前动态
2、领会:各理论的主要观点
(六)前苏联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
1、识记:人格形成理论、高级活动类型学说
2、领会:各个理论和学说的主要观点 第二章 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精神分析学派的各个人格理论,识记各个理论的基本概念,领会各个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点,了解古典精神分析学派和新精神分析学派人格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
(一)人格动力 生的本能、死的本能
(二)人格结构
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
(三)人格发展
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第二节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一)追求优越 追求优越的含义和内容。
(二)自卑及其补偿 自卑感和补偿作用。
(三)生活风格 生活风格的含义及种类。
(四)社会兴趣 社会兴趣的四种类型。
(五)创造性自我 创造性自我的含义。
(六)出生顺序
长子、次子、幼子和独生子的人格特点。第三节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一)人格结构
意识、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自性。
(二)人格发展阶段 童年、青年、中年和老年。
(三)人格类型
一般态度类型可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机能类型包括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组合的八种人格类型是:外向思维型、外向情感型、外向感觉型、外向直觉型、内向思维型、内向情感型、内向感觉型和内向直觉型。
(四)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第四节 艾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
(一)自我概念 自我、自我同一性
(二)人生周期中的人格发展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 3.主动对内疚 4.勤奋对自卑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亲密对孤独 7.繁殖对停滞 8.自我整合对绝望 第五节 霍妮的基本焦虑说
(一)基本焦虑
基本焦虑的含义及相关概念。
(二)控制基本焦虑的策略
(三)神经症人格类型 依从型、反抗型、逃避型。
(四)女性心理学
子宫嫉妒;男女人格差异的原因。第六节 弗罗姆的社会人格论
(一)人格概念 社会性格和个人性格。
(二)积极自由和逃避自由 积极自由、逃避自由。
(三)人格类型
生产倾向型和非生产倾向型。
三、考核知识点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
(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三)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四)艾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
(五)霍妮的基本焦虑说
(六)弗罗姆的社会人格论
四、考核要求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
1、识记:(1)人格动力: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2)人格结构: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3)人格发展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2、领会: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基本观点。
3、应用: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去分析心理现象。
(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1、识记:(1)生活风格的概念;(2)创造性自我的概念。
2、领会:(1)追求优越的含义;(2)自卑及其补偿的含义;(3)社会兴趣的含义。
3、应用:用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分析个体心理现象。
(三)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1、识记:(1)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的概念;(2)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自性的名称;(3)八种人格类型的名称。
2、领会:(1)集体潜意识的含义;(2)人格类型理论的基本观点。
3、应用:可以使用根据荣格的分类而编制的测验。
(四)艾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
1、识记:(1)自我与自我同一性的概念;(2)人格发展八个阶段及危机的名称。
2、领会:(1)自我与弗氏自我的区别与联系;(2)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的基本观点。
(五)霍妮的基本焦虑说
1、识记:(1)基本焦虑的概念;(2)神经症人格类型。
2、领会:(1)基本焦虑与神经症的关系;(2)女性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六)弗罗姆的社会人格论
1、识记:(1)社会人格的概念;(2)人格类型。
2、领会:(1)社会人格论的基本观点;(2)积极自由和逃避自由的含义。第三章 人格的特质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识记各个人格特质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解各个人格特质理论的基本观点,掌握人格测验量表的使用方法,正确评价人格特质理论的贡献与不足。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
(一)人格概念 奥尔波特的人格定义。
(二)人格特质
特质的概念、特点和种类。
(三)机能自主
机能自主的含义,理想动机理论的四个要求。
(四)统我
统我的含义及其发展的八个阶段
(五)健康人格 健康人格的特征
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
(一)特质概念
卡特尔的特质概念,16PF。
(二)人格结构
独特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形成特质,能力特质、气质特质和动力特质。
(三)人格发展
P=f(S,P);人格特质的发展。第三节 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
(一)人格结构 智力、性格和气质。
(二)人格层次
类型、特质、习惯性反应和特殊性反应。
(三)人格维度
外内向、神经质和精神质;EPQ。第四节 吉尔福特的特质心理学
(一)人格和人格特质
吉尔福特的人格和人格特质概念。
(二)人格的阶层式结构 基倾、基本特质和类型。
(三)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操作、内容和产物。第五节 五因素模型
(一)五因素模型概述
产生背景,五个因素:E/A/C/O/N.(二)五因素模型的证据
跨文化的一致性,等级评定的一致性,稳定性的研究,临床诊断,遗传学和进化论的研究。
(三)五因素模型研究的进展
大七人格理论、大六人格理论; NEO—PI五因素调查表和BFQ大五问卷。
(四)五因素模型的应用 第六节 相关研究:情绪模式
(一)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
(二)情绪强度
(三)情绪表达
三、考核知识点
(一)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
(二)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
(三)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
(四)吉尔福特的特质心理学
(五)五因素模型
(六)相关研究:情绪模式
四、考核要求
(一)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
1、识记:(1)人格的概念;(2)特质的概念和种类;(3)健康人格的特征。
2、领会:(1)特质的含义和特点;(2)机能自主和统我的含义。
(二)卡特尔的特质心理学
1、识记:(1)各种特质的名称。
2、领会:(1)特质的含义;(2)各种特质之间的关系;(3)人格特质的发展。
3、应用:学会使用16PF。
(三)艾森克的特质心理学
1、识记:(1)人格层次的名称;(2)三个人格维度。
2、领会:(1)人格结构的各个方面;(2)人格层次之间的关系;(3)三各人格维度的含义。
3、应用:能准确使用EPQ。
(四)吉尔福特的特质心理学
1、识记:(1)三种特质的名称;(2)智力的三个维度。
2、领会:(1)人格和人格特质的含义;(2)各种特质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3)智力三个维度的含义。
3、应用:能用智力结构模型解释创造性。
(五)五因素模型
1、识记:(1)五因素的名称。
2、领会:(1)各个因素的含义;(2)五因素模型的证据。
3、应用:会用五因素调查表和BFQ大五问卷。第四章 行为主义和社会认知论的人格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论各个人格理论的基本观点,识记并理解这些人格理论的基本概念,了解这些人格理论的主要区别,掌握相应的人格改变和治疗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论
(一)操作条件反射与人格
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强化,消退,自然恢复,类化,分化。
(二)代币奖励 代币强化
第二节 多拉德和米勒的刺激--反应理论
(一)学习的四个要素 驱力、线索、反应、强化。
(二)冲突
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和双重趋避式冲突。第三节 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行为预测理论
行为濳势、预期、强化值,控制源量表。
(二)行为改变
第四节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
(一)观察学习
(二)自我调节
(三)自我效能
(四)目标和行动
(五)交互决定论
三、考核知识点
(一)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论
(二)多拉德和米勒的刺激--反应理论
(三)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
(四)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
四、考核要求
(一)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论
1、识记:强化、强化物、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概念。
2、领会:(1)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2)强化、强化物的含义;(3)强化的安排原理;(4)消退、自然恢复、类化、分化等现象。
3、应用:能使用代币强化、系统脱敏、厌恶疗法、消退等方法。
(二)多拉德和米勒的刺激--反应理论
1、识记:学习的四个要素。
2、领会:(1)学习的四个要素的含义;(2)四种冲突的含义。
(三)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
1、识记:行为濳势、预期、强化值的名称。
2、领会:行为预测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及行为濳势、预期、强化值的含义。
3、应用:能正确使用控制源量表。
(四)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
1、识记:(1)观察学习的概念;(2)替代强化的概念;(3)自我调节的概念。(4)自我效能感的概念;(5)观察学习的四阶段模型。
2、领会:(1)观察学习的含义及特点;(2)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含义;(3)自我与目标的含义及关系;(4)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3、应用:能正确使用自我效能感疗法。第五章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人本主义各个人格理论的基本观点,识记、理解这些人格理论的基本概念,学会把患者中心疗法应用于人格障碍的治疗实践中。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一)需要与动机
基本需要,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似本能需要。
(二)自我实现者
自我实现者的积极特征和消极特征。
(三)高峰体验
第二节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一)自我概念、理想自我及其测量 自我的概念、特征及种类。
(二)自我实现倾向 自我实现的特点。
(三)机能健全者 机能健全者的特征。
(四)心理治疗和人格改变
心理治疗方法,交朋友小组,治疗气氛,人格改变过程及治疗结果。
(五)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第三节 相关研究:需要和动机研究的进展
(一)内在动机
(二)需要的层次性研究
(三)需要的个体发展研究
(四)交往需要
(五)亲密需要
(六)成就需要
三、考核知识点
(一)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二)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三)罗洛?梅的存在分析理论
四、考核要求
(一)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1、识记:(1)需要的七个层次;(2)自我实现者的特征。
2、领会:(1)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2)高峰体验的含义和作用。
(二)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1、识记:(1)自我概念;(2)机能健全者的特征;(3)罗杰斯心理治疗的名称。
2、领会:(1)自我的内涵;(2)自我实现的特点;(3)人格改变的过程。
3、应用:能运用患者中心疗法。
(三)相关研究:需要和动机研究的进展
1、识记:(1)内在动机概念、交往需要概念、亲密需要、成就需要;
2、领会: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阿特金森的成就需要;成就动机的归因理论。
3、应用: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第六章 认知主义人格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认知学派各个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并识记这些人格理论的基本概念,正确使用身体顺应测验和棒框测验,把固定角色疗法运用于实践。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威特金的认知方式理论
(一)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场独立性,场依存性,身体顺应测验、棒框测验。
(二)分析型和整体型 分析型、整体型。
第二节 凯利的个人构念理论
(一)个人构念和构念系统 个人构念的概念、种类和构念系统。
(二)角色构念库测验 角色构念库测验过程。
(三)假设和推理
(四)心理治疗 固定角色疗法。
第三节 米歇尔的人格理论
(一)人格结构
编码,预期与信念,情感,目标和价值观,能力和自我调节计划。
(二)原型与图式
原型的概念,图式的概念和功能。
(三)自我图式和可能自我
自我图式的概念,可能自我的含义及功能 第四节 相关研究:认知方式研究的进展
(一)高自我监控---低自我监控
(二)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三、考核知识点
(一)威特金的认知方式理论
(二)凯利的个人构念理论
(三)米歇尔的认知人格理论
四、考核要求
(一)威特金的认知方式理论
1、识记:(1)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名称;(2)分析型和整体型的名称。
2、领会:(1)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含义;(2)分析型和整体型的含义。
3、应用:能正确使用身体顺应测验和棒框测验。
(二)凯利的个人构念理论
1、识记:个人构念的概念。
2、领会:(1)个人构念和构念系统的含义;(2)角色构念库测验过程。
3、应用:能使用固定角色疗法。
(三)米歇尔的人格理论
1、识记:(1)人格结构的五部分内容;(2)原型与图式的概念;(3)自我图式和可能自我的概念。
2、领会:(1)人格结构的五部分内容;(2)原型与图式的含义和功能;(3)自我图式和可能自我的含义及功能。
(四)相关研究:认知方式研究的进展
1、领会(1)高自我监控---低自我监控;(2)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第七章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一)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遗传机理、人格与遗传的关系,了解人格特征与遗传,智力与遗传、性格、气质与遗传这些因素在人格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遗传机理
(一)遗传
(二)基因 第二节 人格与遗传
(一)人格特征与遗传
(二)智力与遗传
(三)性格、气质与遗传
三、考核知识点
(一)影响人格发展的生物学因素
(二)人格与遗传的关系
四、考核要求
(一)影响人格发展的遗传因素
1、识记:(1)遗传的概念;(2)遗传基因。
2、领会:(1)遗传对人格的影响;(2)人格特征与遗传;(3)智力与遗传;(4)性格、气质与遗传。第八章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二)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影响人格发展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了解这些因素在人格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理解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学会分析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胎内环境
(二)地理环境 第二节 社会环境
(一)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水平
(二)贫乏环境与丰富环境
1、格塞尔的研究;
2、米尔沃基的研究;
3、伊萨贝莉个案研究
(三)教育
1、家庭;
2、学校;
(四)社会实践
(五)主观因素
(六)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三、考核知识点
(一)影响人格发展的自然环境因素
(二)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
四、考核要求
(一)影响人格发展的自然环境因素
1、识记:(1)胎内环境;(2)地理环境。
2、领会:(1)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影响;(2)生理成熟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
(二)影响人格发展的环境因素
1、识记:各个环境因素。
2、领会:(1)自然环境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2)家庭、学校和社会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
(三)影响人格发展的主观因素
1、识记:主观因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
2、领会:(1)主观能动性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2)实践活动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第九章 人格评估
(一)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人格评估的发展概况,了解人格评估的概念、人格评估的方法,对观察法的概念和指标要理解,掌握自然实验法的实际运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人格评估的发展
(一)人格评估的概念
(二)奥尔波特的研究
(三)人格研究的三种传统 第二节 观察法
(一)观察法的概念
(二)观察法指标 第三节 自然实验法
(一)梅和哈特肖恩的品德测验
(二)阿格法诺夫的“拾火柴”实验
(三)谢列布列亚科娃的自信心实验
三、考核知识点
(一)人格量表
(二)投射测验
四、考核要求
(一)人格评估
1、识记:人格评估的概念、观察法的概念、自然实验法的概念
2、领会:(1)奥尔波特的研究;(2)人格研究的三种传统。
(二)观察法
1、观察法的概念
2、观察法的指标
(三)自然实验法
1、领会:梅和哈特肖恩的品德测验;阿格法诺夫的“拾火柴”实验;谢列布列亚科娃的自信心实验。
3、应用:能把梅和哈特肖恩的品德测验;阿格法诺夫的“拾火柴”实验;谢列布列亚科娃的自信心实验运用于实践。第十章 人格评估
(二)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人格量表的作用和种类,掌握一些常用的人格测验技术,学会在实践中运用这些人格测量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人格量表
(一)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
(二)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
(三)16种人格因素问卷
(四)艾森克人格问卷
(五)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
(六)中国少年非智力个性心理特征问卷
(七)中国学生性格量表
(八)中学生个性测验
(九)YG性格量表
(十)内向—外向测验
(十一)瑟斯顿气质量表
(十二)吉尔福特—齐默尔曼气质调查表
(十三)气质类型量表
(十四)五态性格测验量表
(十五)罗萨诺夫气质问卷(十六)斯特里劳气质调查表(十七)安非莫夫检查表(十八)中学生学习兴趣调查表(十九)爱德华个人爱好量表(二十)斯特朗—坎贝尔职业兴趣问卷(二十一)库德职业兴趣调查表(二十二)EAS气质问卷 第二节 投射测验
(一)投射技术的特点
1、测验材料无结构;
2、测验目的隐蔽;
3、解释具有整体性。
(二)投射技术的种类
1、联想测验;
2、构想测验;
3、填补测验;
4、排选测验;
5、表达测验
(三)罗夏墨渍测验
(四)主题统觉测验 TAT、儿童统觉测验
(五)其它投射测验
词语联想测验、完成句子测验、绘画测验、逆境对话测验、团体人格投射测验
三、考核知识点
(一)人格量表
(二)投射测验
四、考核要求
(一)人格量表
1、识记:各个人格量表的名称、结构和使用范围。
2、领会:(1)各量表所测的因素;(2)各量表的结果解释。
3、应用:在实践中能正确使用常用的人格量表。
(二)投射测验
1、识记:各投射测验的材料、测试方法。
2、领会:(1)各投射测验的记分方法;(2)各投射测验的结果解释。
3、应用:能把投射测验运用于实践。Ⅲ.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现对有关问题作出说明,并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为使考核内容具体化和考核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明确考核目标,能使自学者进一步明确考核内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使社会助学者能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分层进行辅导;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本大纲的考核目标,按识记、领会和应用三个层次规定所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的涵义是:
识记:能了解有关的名词、概念和知识的涵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原理、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二、关于自学教材
现代人格心理学课程自学考试指定使用的教材是《现代人格心理学》,叶奕乾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2008年7月第五次印刷。
三、自学方法指导
1、认真阅读与转眼大纲与教材。自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学习《现代人格心理学》教材的相关章节,全面系统地掌握教材所阐述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自学者应深入学习各章的内容,掌握基本原理,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内涵。同时,要注意各章之间的相互关联,掌握现代人格心理学学科体系。
2、系统学习和重点深入相结合。自学者应在全面系统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对重点章节进行深入学习,掌握对学习人格心理学具有关键意义的重要原理和概念,以更好地把握本课程的全部内容。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人格心理学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把课程内容学习同分析实际的人格现象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自学者应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自学时间。
四、对社会助学者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明确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要求,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把握指定教材的基本内容,对自学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体现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者将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者对人格心理学的认识水平。
3、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本课程的理论性强,内容广泛;自学考试命题的题型多样、覆盖面广。社会助学者应根据这门课程和考试命题的特点,指导自学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在全而辅导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章节和重点问题,把重点问题和一般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成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本大纲的第一章到第八章的内容,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2、试卷对能力层次的要求应结构合理。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30%,领会30%,应用40%。
3、要合理安伴试卷的难度结构。试题的难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等。每份试卷中,四种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以2:3:3:2为宜。试题的准易度与能力层次不同,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可有难易度不同的试题。
4、本课程考试试卷的题型,一般有: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等。
5、本课程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题量应以中等水平的自学者的规定时间内答完全部试题为度。
6、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7、考试使用工具:钢笔或圆珠笔。Ⅳ.考试题型
一、名次解释 潜意识 特质
二、单项选择题
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中最高的监督和惩罚系统是 A、自我 B、本我 C、超我 D、统我
三、简答题
简述奥尔波特关于健康人格的特征。
四、论述题
试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五、案例分析题
李静,男,16岁,某中学高一学生。该生兴趣广泛,上课发言积极,思维、言语、动作敏捷,活泼好动,善于交际,喜欢接受新事物,但印象不深。老师批评时他嬉皮笑脸,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请分析该生的气质类型,假如你是他的老师,应如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