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立足生本课堂 激发自主潜能
立足生本课堂 激发自主潜能
让师生焕发生命活力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并进行得如火如荼,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和思考。在此基础上,学校纷纷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积极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进高效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学生发展与教师成长共赢。广元市昭化区昭化初级中学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办学条件与城里学校相比较,相去甚远,生源基础相对薄弱。2015年,学校新任领导班子组建后,认识到必须改革,才能改变,才能求生存、谋发展。学校抓住这一契机,从2015年开始,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义无反顾地开始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逐渐走上了一条“模仿借鉴——自主创新——形成特色”的教改之路。内引外联 自主创新
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在吸取了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清落实措施和杜郎口的“三三六”课堂模式,昭中也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式围坐,训练学生“爬黑板”,但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的昭中人感觉运用起来并不得心应手,于是更多的老师意识到要想突破,改变目前的困境就必须要探索具有特色的、适合昭中的课堂模式和管理模式。就这样昭中开始了自己的关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试验——自主学习试验。自主学习试验研究是根据新课程理念,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实验。昭中的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先自学教材,再讲解交流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校将课堂分成三种课型:自学课、展示课、反馈课,并创新设计了自学清单,教师的集体备课主要从设计各个课时的自学清单为主,自学清单的内容以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考点为主。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校师生在自学清单的基础上,将之完善修改为问题清单,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问题设计,以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再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就比原来只让学生自学好多了。有了问题清单以后,为了解决教学时间不够的问题,昭中又将自学、展示、反馈的三种课型融为一节课的三个环节,这便是后来的DJP课堂教学模式的导学、讲解、评价三个核心要素的来源。
学案雏形初现。2016年4月初,昭中邀请了区部分学科教研员来校,对自主学习实验进行考察研究。他们跟踪课堂,调查访问学生,以研究的态度真诚地参与实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昭中人重新审视课堂,调整课堂结构,修改问题清单。之后进一步把问题清单细化,变成一个详细的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这个方案就是学案的雏形。
DJP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在此之后,学校通过实验老师与教研员和专家一起备课、上课、交流讨论等活动,并根据情况不断调整。实施一个月后,昭中学子的学习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学校还根据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调整了课堂教学的方式,加大了对学生的培训和指导以及对学生评价的研究,逐步形成了“学习小组长培训方案”和《自主学习小组评价手册》。从此,昭中的实验研究又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研究后,内江师范学院的王新民教授、区特级教师王富英、区数学教研员谭竹等老师对该实验课题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和总结提炼,把这种具有昭中教学特色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命名为“导学讲评式教学”(简称为“DJP教学”)。自主合作 特色兴校
DJP教学是指学生在学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独立阅读教材、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与组内同伴进行交流、面向全班讲解以及师生对其讲解进行评析的过程,获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学科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感悟、学科活动经验的积累,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会评价的教与学活动。
DJP教学的核心要素是“导学”、“讲解”和“评价”。DJP教学的理念可概括为“三先三后三促进”。三先三后三促进是指:先学后教,以教促学;先思后启,以启促思;先讲后评,以评促化。DJP教学模式有以下五个环节:示案导学—交流讨论—精讲评析—练习巩固—反思拓展。DJP教学是在学生利用学案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交流、合作、讲解评析而获得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它促使学生与他人,与社会的不断交往、交流,对自我不断地认识、评价和调节,从而使主体的品质得以不断地发展。
学案的编写与运用。DJP课堂教学是在以学案导学为载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在编写学案时,学校教师在教研员的引领下,通过拟定学科的三维目标、课时分配、任务分配,定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编写出学案。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反复思考推敲学案的编写,它也为教师的集体备课提供了一个平台,从而使老师们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上得以转变,实现了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讲授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多元融合的教学方式。
小组的组建与评价。昭中的学习小组采用的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方式,各班级在班主任引领下,结合各学科老师的意见,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一般是四到六人为一组进行围坐式小组合作学习。由小组同学共同搞好小组建设,包括组名、小组精神、组歌、宣传口号和组规,再在组内选出学习小组组长和各科的学科小组长。
在DJP教学中,评价是其核心要素之一和重要环节。昭中的评价分为课堂评价、常规评价和综合评价三个板块。DJP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评价就是学生和教师对师生讲解的内容进行评价分析,以肯定成绩、纠正错误、比较鉴别,建构意义。通过评析使学生消除疑难,纠正错误,生成知识的内部表征,促进知识的内化,从而达到“以评促化”的目的。同时学校还结合学生的一日常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课后表现、参加社团活动、各类竞赛等的表现综合于一体进行评价,以此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所有的评价最终以分数的形式由记录员负责进行记录、统计,然后将记录、统计结果在班级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评比栏”中公示。总评分数统计后从高到低进行排列,评出优秀学习小组、达标学习小组、争达标学习小组,然后对优秀学习小组实施奖励进行肯定。
学生自主管理与培训。在DJP教学的课堂上,昭中主要采取了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校不仅培养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讲解的学习能力,而且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上,昭中人也花了不少的心思和精力,勇敢地进行了尝试和探究。根据学校师生的实际情况,昭中大力倡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管理,积极构建了具有十中特色的自主管理体系,逐步提高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形成了良好的“自主合作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各个班级配合学校工作,积极探索学生的自主管理,建立了学生执行校长、校学生会、年级学生会、班委干部、学习小组长、学科小组长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并不断完善了各个管理岗位的职责,健全了学生会的职能,形成了浓厚的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的氛围,每学年昭中都会评选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自主管理之星,这些学生也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实践中形成了他们自己的、具有昭中特色的管理理念。活力绽放 生命精彩
几年来,在课堂教学改革这条不平凡的征途上,昭中人洒下一路艰辛一路汗水,收获一路花香一路阳光。通过DJP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师的角色实现了重构,教学方式得以转变,培养了教师的学习意识和科研意识,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教育科研水平的提升;学生得以从传统教学方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学习方式得以改变,增强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逐步培养起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育品牌愈加闪亮。短短两年多,以DJP教学为载体的课改试验和学生的自主管理实验,使十中的校风、学风和教学成绩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拒绝模式化,但并不拒绝模式。DJP教学模式的提出、实践、探索、研究,可以帮助广大师生从整体上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有利于动态地把握课堂教学。它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充分彰显了“以生为本”的信念和追求。环环相扣,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完整而有层次,科学而有梯度;人人受益,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和平台,鼓励学生的个性体验和互动感悟,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真正实现了教师有效教学、学生高效学习。昭化中学的DJP教学模式实践启示着广大教育同仁:改革固然艰辛,但只要有了科学的引领、坚定的信念、智慧的经营和辛劳的付出,所有美好的愿景都将化为现实,教育的真、善、美将带给每一个生命成长的希望与力量!
第二篇:立足生本课堂 提高教学效益
生本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第一中学
王蒲玲
生本理念下的以生为本的教学已经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主体,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要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增加历史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情感体验。
1、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高中历史教学要想让学生自己多学,让教师少教,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就必须在多个层面上扩大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要授生以渔,而不是授生以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确定了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并且指导学生的学法,让学生在课外能够进入历史知识的学习筹备中,在课堂上教师要真正将课程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只要个人能力许可,允许学生加深、加快拓宽知识面。如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人民版的基础上,可以选修高中历史人教版,一旦学习成为了学生自己的需求,学生学习的满足感也会油然而生。
2、合作交流,强化学习能力。教师要在学生竞争的氛围中强化高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的交流,并深化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形成高雅、向上、宽厚的人格的同时,在知识层面上更多地进行合作交流。如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引导学生按照不同的历史能力将学生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不但在课程形成合作学习氛围,而且在课下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将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中来,也要将在学习中的收获和心得参与到小组学习的经验交流中,让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研讨氛围。
3、加强课外研究性学习。高中生虽然课业非常紧张,但是依旧有很多同学对各种课外活动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教师要结合本班学生的特色,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获得快乐、素质,并取得最后的优异成绩。如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生本教育模式,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目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完成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总之,在生本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要想以生为本,教师首先就要摸清本班同学的历史能力,选取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多媒体教学等有益的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能够在合作交流中得到历史能力的提升。
高中生已经具有了较强的思维能力。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仅凭教师填鸭式的教学,难免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在情感上远离历史课堂。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其中,让学生能够在历史知识的建构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乐于参加其中,并最终提高历史综合素质。
第三篇:立足生本教育
立足生本教育 构建语文教学的灵动课堂
岁去弦吐箭,感觉时间过得真是很快,一个学期又要接近尾声了,回头看看自己这个学期深深浅浅的串串脚印,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的理念。
本学期,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生本教育和课堂教学创新的教育理念,一直贯穿于理论学习的始终。尤其是关于生本教育的理念,学习了郭思乐教授的文章,学习了《人民教育》生本教育专刊,从网上学习各地在实行生本教育的过程中,老师们的心得体会感悟困惑,观看牛主任从广东带回来的生本课堂教学视频。脑海里逐渐建构起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三维目标的理念、转变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理念等。我认为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就要从掌握这些理念开始。实施生本教育最重要的是学习生本教育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这些理论学习,使我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生本教育,必须从改变自己开始。
二、注重积累引导,加强方法指导,夯实基础。
学期伊始,重在学法指导,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努力落实基础知识的巩固掌握,面向全体学生,降低起点和难度,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培养,努力让学生有个好的开始。教学上充分利用学案导学,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注重课本学习,从积累入手,夯实基础。语文学习,积累很重要。学期初就坚定抓落实,夯实基础,强化语文积累。倡导学生建立积累本、练笔本、练字本。文言文重点积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文言文每学完一课,现代文学完一单元,就做一次20多分钟的巩固练习。通过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经常性的查缺补漏,及时复习及时巩固。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坚持引导不放松。譬如课堂合作、探究的习惯,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习惯,认真书写、卷面干净整洁的习惯等。让学生懂得一个好的习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三、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努力 构建语文教学的灵动课堂 10月份,在牛主任的倡导下,高一年级尝试生本教学。一开始,比较茫然,不知从何处入手。为此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观看了一些生本教育的课堂实录,开始尝试新的教法。把“生本教育”理念纳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1、以先进理念重塑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其中重要的一条是语文教育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要开展学生的自主研究性学习。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完全也就成为一句空话。有人说,一切的教学行为,如果缺少思考学生,并且不把学生作为第一思考对象,那么这样的教学行为就会偏离教学的正常轨道,甚至是南辕北辙。因此,生本式的语文教学必须强调学生本体这一重要的理念基点。
2、以高度的信任引领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生本教育”认为,学生具有学习的天性,有很大的学习潜能,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性完全交给学生,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能量是巨大的。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生本教育”的本质就是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作为教育价值的基本原则。教学要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做到这一点,不是有人误认为的老师不备课了,而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学生所提问题可能会涉及很多方面的,老师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就很难实现课堂的效果。有些“生本课”上,老师要求像个脱口秀的主持人,广博、深厚的知识与灵活的应变能力,化解了一个个出乎意料的问题,点拨得是恰到好处,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灵活的应变与因势利导的能力,来化解一个个随机生成的难题。所以,教学真正实现了相长。
3、以教学创新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创新是教学不断发展的动力,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并且把“发现、创新”列入课程目标的最高等级,要求“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所以,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如课前五分钟演讲、组间辩论赛、读书心得交流、“我”推荐的文章交流等,利用多媒体观看各种与教学有关的视频,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在进行辩论赛时,让全班同学做准备,每组推荐出一名最佳辩手,有八个组组成正反方,让九组主持当评委,实现所有同学参与的目标。从发动到组织辩论赛,完全让学生组织。并且给优胜组买了奖品,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4、精心设计前置性作业,引领学生探索质疑。
前置性作业是一堂课的精华所在。利用前置性作业,引领学生自己先学,然后将自己学习的成果拿到小组内部进行交流。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交流,最后再由学生进行总结。目的是让他们在课前去自主的学习,去收集相对应的知识,提前去感知课本知识。
应该说,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学生还是有很大的潜力的,课堂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热情后,还是能实现课堂的灵动的。
四、教学的困惑和疑虑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学生存在大量的知识缺陷,他们在实际的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中,往往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意思这样的肤浅层次,而很难达到课文的深层意蕴,更不要去奢望他们提出来一些视角新颖的、有价值的问题了。每当这时,就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两难选择:讲,还是不讲?若讲,对一些正在思考且马上就要接近胜利终点的爱动脑子的学生来说,似乎有一点强行剥夺他们思考权利和成功喜悦的嫌疑,显然有悖于生本课堂的精神。而对另一部分不爱动脑子的学生来说,正好满足了他们的“不劳而获”的懒惰心理,可谓害处多多;不讲吧,眼睁睁的看着孩子们在成功的花园围墙外乱撞而不得其入门要领,心中总是于心不忍,尤其是宝贵的时间也随着学生们的叽叽喳喳而悄悄流走,教学任务眼看无法完成,又不由得让人心生焦虑和郁闷。
而且班级之间也不平衡,有的班进行的好,有的班推进的难。主要表现在多数科都进行生本,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前置作业,无论浅易难,总是有部分不愿意去完成。所以不得不经常利用课堂时间来完成前置性作业,教学进度只好慢下来。采用分组座位后,学生讨论方便了,但闲话的机会也更多了。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生本教学有怨言,认为课堂上变闹了,老师讲述的内容便少了,心里接受不过来。个别学生选择沉默,课堂不参与讨论。小组发言时,其他组不能完全静下来听。前置作业布置容易但完成难,教师难以跟进。
虽然有困惑,有难度,但我对生本教学充满了信心,也许困难解决之时,就是我们真正达到的生本教学创新目标的关键时机。虽然任重道远,但我想只要坚持,就一定有收获。
第四篇: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教学竞赛听课体会及反思
鲍峡镇中心小学 余宏
通过这次生本课堂教学竞赛展示活动,我深深懂得了生本课堂的理念,掌握了导学练案的教学流程。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广阔舞台,令各家可一展风采。同时也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的良好契机。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1、在这些优质课中,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通过小组学习,学生拼角、折角得到验证。又如,《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放手让学生讲解具体思路,小组汇报后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例如《植树问题》中收集鲍峡小学小树林、舞台、鲍峡一桥、五指四空等等,这些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3、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参赛的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小游戏等活动导入新课,有的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例如: 阮秀丽老师上的《图形的拼组》,阮老师导入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有哪些图形?出示课题围绕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美丽图案过渡到下一个例题,教学评价也是用三角形。自始至终围绕三角形展开教学。
5、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6、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每一节课都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更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总之,数学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教学可采用“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反思:教学改革就是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先进经验。
2、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时一定要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授课能力,多听同任教师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好成绩。
第五篇:学本和生本课堂
使我初步了解“学本式课堂”是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所进行的一种教学改革;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要体现学为中心的特点,要建构“先学后导、互助展评”的基本模式。这一模式强调“当堂自学”“学然后导”、“活动展评”、“同伴助学”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细细研读感觉是否这与我们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不谋而合,与我校教育思想异曲同工。
一、深刻领会“学本课堂”的本质内涵
1.“学本课堂”是指以学生本体、学习本位、学科本色、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核心的课堂,其本质是教学生学,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打造“学本课堂”是“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的愿景与目标。推进“学本课堂”建设要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新型教学观为指导,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基于学、展示学、交流学、深化学的“学堂”。
二、牢固树立“学本课堂”的新型教学观
1.转变传统的、落后的课堂教学观。要努力变当前“满堂讲、满堂灌、满堂问、满堂播放”的课堂为在教师帮助下“让学生做学习主人”的课堂;变单
一、单向、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课堂为多元、多向、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为主的课堂;变“教为中心,以教定学”的传统课堂教学观为“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新型课堂教学观。
2.确立“学本课堂”的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以学为本,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学促学;还教于学,共同成长”的课堂变革目标。
3.落实“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新型教学观。
三、明确构建“学本课堂”的基本要求
1.在组织教学设计和练习设计等环节前,教师要明确以下四方面内容:(1)关于“为什么学”:在教学时,教师应思考“为什么学习这一课题(或课文)?”就这一课题而言,教师要明白“本课题在单元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本课题在知识和技能以及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是什么”,要清楚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方面的目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有清晰的文体意识。(2)关于“学什么”:从本课题的一般学习内容及所特有的学习内容去考虑。教师必须明晰学生学习的重点、关键点是什么以及学习的难点、疑点在哪里。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在教学中要有整体观,要懂得取舍。(3)关于“怎样学”:这是一个思考教学策略问题。总体来说,学生在前,教师在后。教师要先考虑学的程序,上课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关注学生思维方法的有效引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整合课外的扩容学习方式。(4)关于“学得怎么样”: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评价,如对本课题的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掌握?疑点、难点问题是否得到适当破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和能力是否有所长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目标是否得到落实?学生学完本课题后,能否较好地回顾其重点知识和技能,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一、理论框架
“学本” 即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着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并以此为根本展开教学活动。
“学本”模式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远景,立足于课堂教学,具有不同层次的目标。“学本”首先是以学生的知识掌握为本。“学本”还要更关注于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学习能力的形成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也是”学本”目标之一。最后,“学本”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追求真善美内心。
二、流程结构
“学本”课堂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的教学流程。
“学本”课堂教学模式呈现了充分信任学生,依赖学生的理念,要帮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高效愉快的掌握新知。模式的流程主要有以下几部分构成:
学前尝试
这是前置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先学”的表现形式之一。教师可结合教材例子,提出一些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看书、查问、操作等各种方式,对新知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认知。并对布置的任务完成情况与完成方法进行激励性评价。
基础积累
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是活力与高效课堂的基础。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是“学本”课堂模式的主体,是“ 先学后教,先生后师”的具体呈现。学习新知不同于以往以教师新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主体是学生,方式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质疑释疑等,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严格遵行先学后教,先生后师的原则,要充分让学生展示学习中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策略。要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思维发生碰撞,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教学生,学生与学生争辩,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发现、检验、运用知识,实现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增强学会新知“我能行”的信念。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进行好组织工作,把握好学生学习的节奏,进行适当的引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巩固提升
这是“学本”课堂高效的保证。知识由简单的认识到内化为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必须有一个技能练习的过程,“绝知此事要躬行”。巩固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分层提升的过程,是对知识化为能力中不断有新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因为不断成功过关而信心倍增的过程。巩固过程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不断认可,不断反思,不断质疑,不断清晰的过程。巩固过程也是一个知识与生活交汇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学有所有,学以致用的过程,是学生感受世界与人生哲理的过程。巩固中要实现先练后评,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与反思机会。
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程序”。四突出:
1、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2、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
3、突出合作: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三转变:
1、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
2、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3、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四个基本流序:
前置性学习---小组交流---班级汇报---总结巩固(延伸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