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立足课堂,倡导自主探究
立足课堂,倡导自主探究
学校:赖源中小 作者:李泽民
2009-12-29
立足课堂,倡导自主探究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一直在围绕着“应试”打转,与“素质教育”主旨越来越远。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的知识探究无从谈起。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调查组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义务教育目前的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却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却很少让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却很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教材上的解题知识和技能,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仍是主阵地。因此,立足课堂,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应当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充分留给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探究学习是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以学生主体的主动学习为出发点,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开放知识和问题的探究过程,精心构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导教策略;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交流想法成为学习的主要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凭借以往的学习经验,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发现、分组讨论、分组操作实验,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合作者,课堂是学生探究和相互交流的阵地。
例如学习《圆柱的体积》时,就不能够只是简单的通过演示,推导出书本上的结论,而是应该放手让学生分组操作、拼摆、讨论、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如下情况:有的学生可能把变形后的近视长方体竖着放,得出“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有的学生可能把变形后的近视长方体横着放,得出“圆柱的体积等于侧面积的一半乘底面半径”;也可能有个别学生把分割后的圆柱体侧放,得出“圆柱的体积等于长方形剖面(高乘半径)乘底面周长的一半”。这就是体现了学生独立探索、独立思维的过程,反映出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又如,在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的教学中,课堂由问题“他们起跑线的位置相同吗”质疑,到“为什么起跑线位置会不同”,再到“各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向差多少米”。我们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自主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动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全放手给学生自由探索,有利于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把学习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断获得数学经验,体验着学习成功的快乐,发展着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刻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天地。
2、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勇于探索
美国的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问题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出发点,是学生思维的发动机。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有利于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数学知识的教学,通常是以问题形式呈现,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过程,为此教学者首先必须让学生自主感知数学问题的存在,从而明确所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学生对数学问题有了真正的感知,才能产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 思维的积极性,逐步养成问题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自主感知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我们的做法是把学生引入恰当的问题情境中去,使学生产生一种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先组织学生观看动画“自行车比赛”,而其中选手的车轮形状各不相同,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车轴为什么要安装在圆的最中心?圆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用途?
又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设计了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问题指向不在公式本身,而在于发现公式的思考方法上。小学生往往只关心结果,不注意思考方法和过程,即使事先预习也是容易忽视的。这个问题能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探究的方法上,而重视对探究方法的思考正是我们数学教学应该加强的。实际上,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就置身于问题情境中,兴趣盎然地投入探究活动之中。
3、重视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科学探究的方法是创新能力的必要基础,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老师创造性地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问题,尽量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展过程,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发现活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让学生参与作业设计,《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课堂教学结尾前,我给学生提了这样一个要求:请你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为同学们设计一道作业。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纷纷回答,如:(1)请你测量出篮球场的长与宽,并计算出它的面积。(2)量出数学课本封面的长与宽,并算出它的面积。(3)如果一块木板的面积是60平方分米,那么它的长和宽可能是多少„„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设计作业,我们会发现他们设计能力远远超过教师甚至教科书。我们认为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不仅要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还应让他们参与教学设计的全过程。
又如在教学《认识分数》中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色表示出正方形纸的1/4。并指名学生代表小组上台交流。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为什么折的方法不一样,每一份的形状也不一样,却都能用同一个分数1/4来表示?这样通过设置动手活动,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然后探索、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探索新知,始终给学生以创造发挥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新知识。
新课程要求教师注重知识的生成,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出发,提供大量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与反思等过程,进而在增加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是探究教学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在课堂上要多让学生动手、动脑,让他们亲身获得数学的感性认识。从而在课堂上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第二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什么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和机械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努力使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首先要求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是盲目地学习,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以小组或团队的方式组合起来,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适时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同传统的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更加注重问题的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二、为什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规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教育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在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传统的教学以师传生受为基本模式,以知识的传承与知识的获得为主要内容,以记忆的保存为中心,以间接知识为主,学生是被动学习。不可否认,讲授法有其自身的优点,如传授知识的系统性、示范性、高效性,但讲授的教学方式缺乏民主思想,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学方式上,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往往采用一本大纲、一套教材、一本教参,传达一种观念,通过一次考试,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这违反了语文和教学的规律,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语文作为人文学科教学的求异性、互动性、多元性、开放性、创造性的特点。教学程序上,讲授过程不免呆板: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朗读课文—正音释词—划分段落—分析课文—归纳中心—总结特点。如此教学带来的必然后果就是满堂灌,其弊端显露无疑:课堂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确立,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提高。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弥补讲授法的不足,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要彻底抛弃讲授法,讲授法一直沿用至今有着其他教学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和生命力。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能力,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
三、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时,一些教师忽略了教材的地位,注重表面形式,过分淡化教师的作用。在组织合作学习时,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存在着放任自流、缺乏控制的现象:老师布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老师站在一角估计时间差不多了就开始请学生发言。这样使学生参与度不平衡,学生之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小组合作形式化。在组织探究性学习时,很多老师提前布置好问题让学生提前查阅,在课堂上汇报自己所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发言,结果花费了很多时间。这种查阅资料的本质不是探究。新课标指出,引导探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这种形式热闹的“资料回放”根本达不到探究的目的。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自学、小组讨论和查资料,教师在课堂上应发挥引导启发的作用。在合作学习中,“小组讨论”是被老师普遍采用的形式,这种形式也应受到注意。小组学习时,学生的思路很容易受到组内其他成员的影响,使一些同学放弃一些创造性的观点而造成人云亦云的情况;由于组内成员层次有别,那些反应稍快的同学总是较先提出自己的看法,稍迟钝的同学只能听完“恍然大悟”,这就使一些写生丧失了思考和研究问题的机会。
四、合理化建议
概括地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做到:
首先,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和学生观。语文知识是人文性的不应该被僵化,学生是具有内在价值的独立存在,是不应当被人塑造和控制的。
其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求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能够控制课堂局面,走下讲台深入课堂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运用恰当的语文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有必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就应该采用。“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适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只追求热闹的形式。
再次,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渴求解答的欲望,还可以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信心,大胆质疑大胆探索。“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同时激发竞争意识。课堂讨论之前先要求独立思考,不准发言,将各自的疑惑或观点作简要记录之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话可说。教师也可以在课前布置任务,学生准备之后带到课堂上交流,这要求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
除此之外,培养教师和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一方面规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另一方面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生平等对话”就是师生在交流中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师传生
受,所以老师必须要有基本的教学能力和探索精神。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可以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后提出疑问,以书面的形式上交,从中选取一些有讨论价值和启发功能的问题进行讨论。当学生不易从文本中发现问题时,教师应指出文章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做引导和提示。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将定论式的陈述性材料转换成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具体做法是将定论型的知识按其逻辑关系分成一系列的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串联起来,使学生在逐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掌握方法。
总之,课程改革在教学上的变化,不在于知识点的增减或教学形式的更换,而在于教育理念、培养要求和教学定位的变化,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在目前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被程式化的倾向,这样的形式变化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意义不大。教师只有真正从理念上得到转变,才能带动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
第三篇:初中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模式探究
初中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模式探究
摘要:传统的英语教学主要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往往出现教师在上面讲得激情四射,学生则在下面听得昏昏入睡。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阻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当今的英语课堂是大班教学,教师的精力无法顾及全班同学的学习。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有效地弥补了这一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英语教学的过程,是使学生初步具备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策略和方法。由此,中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就是在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所用的方法论,在此模式的指导下,有利于学生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角色从接受者转变为分析者,探究者,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意境中提高英语综合水平。关键词:初中英语 自主学习合作
英语教育作为一门在初中阶段重要的学科,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初中阶段是学好英语的重要时期,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是值得大家探讨的一个问题.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由于受大气候的影响,教师中重视学生解答英语题目的能力,长期使用“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很少有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斐斯泰洛齐认为:“人们只靠本能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却不受其他的指引,则将使人类从动物的恶性特征中解放出来的进程变得极为迟缓.”这就意味着在英语教学中,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从旁指导的新颖教学活动,最终顺利并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阵地,是教与学双向活动的过程。因此,构建适合学生学情的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促进教学有效,高效地发展。自主合作课堂模式主要五大步骤:展示目标、提出问题; 学生自学、小组合作; 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巩固练习,组内互助; 课堂总结,知识拓展。
一、展示目标,提出问题
教师可利用课前准备时间展示教学目标,话语简洁明了地揭示目标,让学生对自主学习的任务以及目标有个初步的印象,有利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更快更准地掌握所学内容并帮助组内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
“问题”就是学生下一步进行自主合作的指向标和方向盘,其设计以及编写的原则是“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能力化”。也就是说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把本节课的目标细化,深化,层层递进,从而使学生学习能力逐步得到提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科学的导入方法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去探索,精神振奋去猎取,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导入的方法主要有:复习导入法、实物和图画导入法、设问导入法、简笔画导入法、情景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自由交谈导入法等。例如: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Section A 第一课时 : 导入可以采取根据录音圈出所说动词的图片,录音读到“cut up the bananas” 学生圈出表示”cut up”的图片。这样导入本节课重点单词,结合读音以及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接下来教师就可围绕掌握几个做奶昔的动词的目标提出第一个自学任务,小组合作完成。每完成一个自学任务,教师就应自然,环环紧扣的方式引出每一个自学任务,力求做到提出的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逐步掌握新知,巩固新知。
二、学生自学,小组合作
学生自学前,教师要根据学情提出自学要求和方法,要求学生围绕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组内互助合作学习。教师提出学习方法前必须明确学情,了解小组内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了解小组内学生组织能力的差异性,以致于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合作交流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催化剂。英语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进行有效学习。我们以小组讨论为例进行分析。小组讨论是指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各方面因素,把若干名学生组合在一起,为达到同一学习目标,通过相互合作,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组织形式。我们班有42人,一共分成六个大组,每组学生学习基础都有A层、B层、C层,这样可以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在每个组中,按照自愿的原则,学生又建立每两个人的互学组。这种既合作有竞争的关系,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动机,增大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组内成员可以进行分层学习,由A 层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自学要求对组内成员的自学任务进行细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如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Section A 第一课时,学生根据教师提出“学习香蕉奶昔的制作方法”的问题展开小组活动。A 层水平的学生可以和B层的水平学生进行口头交流讨论,罗列出每个步骤。C层水平的学生可以把A层和B层学生所讨论出来的每个步骤画出来,一来加深大家对香蕉奶昔制作步骤的印象,二来C层学生间接地,非常自然地掌握了制作步骤。讨论结束后,由每个小组的英语学习组长写个讨论总结。这次小组讨论既创造学习自主学习的机会,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学生受益匪浅,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三 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展示就是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对学案里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后,在课堂上把所学知识通过操作和言语呈现出来。交流就是师生、生生通过点评、争论、点拨和解释对知识的规律、方法进行总结和概括,共同解决所有知识点。“展示交流”,就是搭建一个能展示学生自我探究成果的平台,通过交流达到认知,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人,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和主动性,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高效课堂多元化的展示交流能让平凡的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追问、辩论、竞争探究的高潮一浪胜过一浪。展示交流的方式有:
1、头脑风暴:在老师的引导下组际间挑战性的互问互答,深度探讨;如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Section A 第一课时,学生在小组合作练习过对话“How much „do we need? 和How many„do we need”的句型后,老师可以让小组成员生生互问,再让组组互问,最后还可以让层次较高的学生进行拓展训练,采取学生点名互问。快节奏大容量的现场问答激活每个孩子的思维兴奋点,知识信息得到最大化的反馈和交流。
2、现场辩论:在老师的组织下,对一些拿不准答案的问题,让自愿答疑的学生一对一的辩论,让组与组的代表辩论;在这个过程中,唤醒了孩子们的问题意识,激发了他们探索的热情和展示自我的勇气。
3、综合演绎: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角色朗读或改编课本剧,或用其他的艺术形式展示出来;根据课文内容,把原文改编成课本剧,做好角色分工,落实好独白旁白,组织好舞台说明,准备好相关道具,将课文搬到舞台上,用表演的形式演绎课文内容。四 巩固练习,组内互助
这一环节就是知识的消化、理解和运用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步骤的教学活动,是对学生掌握运用基础知识,培养互助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应科学编制学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能力水平、心理特征和学法特点设计出检测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学习方案。学案可由学习目标、诊断补偿、学习导航、知识小结和当堂达标测试组成。在完成练习题的时候应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教师在巡堂的过程中把具有代表性的题目的问题记录下来。学生独立完成后,组员相互核对答案,组员之间要优势互补、共同解决疑难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教师再把记录下来的具备代表性的题目展示在黑板上,让小组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讨论总结并派出代表向全班答疑。五 课堂总结,知识拓展
好的总结,可以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智慧的效果,能使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得到升华和总结,也能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拓展新的道路。课堂总结不只是简单地复述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总结拓展的形式,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提升的质量。总结拓展要有目标性、引导性、针对性,要简练易懂。总结的方式可以是由学生完成之后教师点拨,也可以是由教师引领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系列以及一定的结构框架,促进学生知识内化、达到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深化理解的效果。但总结时不能对课堂的收获做狭隘的理解,除了总结对知识的掌握外,还应包括情感、价值观的认识与提升。参考文献
李彩平;新课程下指导初中英语自主学习的策略探讨;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年07期
曾尽;初中英语自主学习的培养;陕西教育(教学版);2009年11期 刘丹丹;初中英语生态课堂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6期
钱春香;对初中英语课堂问题引导教学之探析;文理导航(下旬);2012年02期
田若飞;英语小组学习组织方法浅探;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第四篇:历史课堂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逐步被大家欣赏并被广泛推广。因为这种新型课堂模式体现了新课标下以教师主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教育教学新理念,通过三维目标的达成和落实,实现教学相长、高效课堂的目的。
在课堂实践中,特别是在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方面,我们做了积极尝试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如何来评价秦始皇。作为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1、定要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
2、一定以客观史实为依据。然后,教师便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去收集资料,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再进行小组展示。实践中我们惊奇地发现,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大大激发出来,合作探究的精神瞬时迸发,哪怕是以前最不努力的同学为了本小组的荣誉,为了得到在师生面前展示自我的机会,也会拼命去搜集资料,参与讨论,积极发言。而教师的适时引导,适当点评也恰当的融入到学生们中间,真正体现并达到新的教育理念的预期效果。
所以,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更加坚定了上好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决心和信心。我们相信,只有教师坚持新教育理念,备课周详,上课认真,全面落实教学目标,一定能够促进学生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第五篇:让自主、合作、探究,走进课堂
让自主、合作、探究,走进卓越课堂
一 自主学习,引导发现
主动性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中最重要的特征。它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离不开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教师要从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
1.还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
“教材无非是个凭借”,教学中在达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的内容。如教学《四个太阳》时,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哪个季节的太阳,就读哪段,由于学习内容都是自己感兴趣的,所以,学生学得兴致勃勃,发言也闪耀着智慧的灵气。
2.还学生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
在落实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地选择学习方法,并不断进行优化,使学习活动卓有成效。如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有的学生喜欢猜字谜识字;有的学生喜欢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识字;还有的同学利用同音字来识字等,在识字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绝不千篇一律,厚此薄彼。
3.还学生选择理解的权利
在阅读教学中,因不同阅历、不同个性的孩子对课文内容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和观点,不轻易否定,因为人人都有选择理解的权利。例如学完《司马光》这课后,我问:“你想对司马光说点什么?”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司马光是个爱动脑的孩子,机智勇敢。但也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用石头砸水缸非常危险,有可能把水缸里小朋友的头砸破。此话一出,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我肯定了他独特的理解后,便顺势引导他们说说还有什么救人的方法。当学生理解文章不唯书、不唯师时,他们的个体感受才能得到尊重,他们的独特理解才能得以继续发展。
二 合作学习,引导共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合作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分工、协调和互补,让学生初步学会沟通、合作的技巧,如倾听、接纳、欣赏等,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经常
被采用的形式,那怎样才能使合作学习变得有趣?从而达到对课文深刻而全面理解的目的。
1.把握时机、结合实际开展合作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盲目滥用。合作学习必须根据需要进行。就一堂课而言,也有许多环节可引入合作学习:“导入时合作激趣”、“新授中启发心智”、“小结中评价提高”。为了不趋于形式,使合作学习收到实效,“合作时间”的安排也是很关键的。
2.建立和谐、民主、共同合作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师观: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理解学生的异想天开,甚至无理的想法和做法;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欣赏和赞美学生的一切努力;宽容学生的幼稚,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真诚的指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
3.培训学生合作学习技能,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训练。只有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时,才能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实践,人人都有一定的合作能力。这在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提高了合作的参与度与合作效率。
4.合理分组,提高合作学习时效
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故学习小组也应该灵活组合,这更有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培养其学习能力。例如,学完课文之后,组织全班学生召开小小交流会,其中具体的内容有两点:(1)学了这篇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或者懂得了什么?(2)用课文中学过的好词好句说话。具体的程序有三点:(1)对选择的问题思考两分钟;(2)在小组内寻找伙伴自由交流;(3)推荐代表上台交流。这个小小的交流会,学生收获极大。教师为他们创设了开放的言语交际环境。在开放的环境中,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仅巩固了知识,促进了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趣味性。
三 探究学习,引导发展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在操作上不讲究科学的方法,探究随意性大,只注意了发散思维的训练,而不注意内容整合以及优化,远离教学内容、天马行空。要怎样改变这种无度开放的探究,让探究学习的方式更有趣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动机。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经历过的教学过程来探究知识。(3)通过合作探究,激活发散思维,展开想象,以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自护探究的创造性。(4)要给予学生明确具体的探究目标,教给切实可行的探究方法,提供充裕足够的探究时间,让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学习。
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变被动消极接受为主动的积极探究,在学生的活动设计上,教师要敢于放手,允许学生大胆探究质疑,自由讨论,获得新知。比如在学完《乌鸦喝水》一课之后,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多数学生认为乌鸦聪明、爱动脑筋。但是有的小组在肯定其他小组看法的同时,却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他们认为乌鸦的办法很慢,虽然能喝到水,但是耽误了很多时间。听到孩子的回答后,我马上让同学们接着讨论,如果你是那只乌鸦你会用什么办法喝水?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着,他们的想象就像装上了风火轮一样,越转越快,越飞越远。
语文学习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文本多样化的解读,集中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确立,有助于学习方式的激趣。作为一名教师,要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到学习目标整体化、学习过程个性化、学习评价多元化、学习方式趣味化的目的,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