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媒体教学在美术鉴赏课中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在美术鉴赏课中的优势
美术是视觉艺术、是美的展现,而美术课堂教学,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美术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帮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有着积极的作用。美术教学不仅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合理的课堂结构安排,更需要不断更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和提高教学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21世纪以来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技术,以其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反馈及时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凌乱知识条理化;使虚幻的美术形象具体化;使课堂容量扩大化。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给美术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高尔基说:“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美术鉴赏对于开阔人的视野,扩大知识领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使人们形象地接触到个人生活经历远远不能涉及的广阔领域和生动丰富的知识,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达到这种效果。综合课堂实例,利用多媒体教学有以下优点:
一、引情激趣,营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氛围,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音乐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美术教学的传统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教,学生学”,并以传授知识、经验为主。传统的美术教学虽已注重动手操作和欣赏评论,但美术课的教学方式几乎没有大的改观。艺术教育必须坚持培养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导向,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融入美术课堂教学,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潜在的学习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传统的教法是以教师按照教材上很有限的作品讲解、照本宣科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而多媒体则可以把大量的作品图片、文字、音乐和视频结合起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和欣赏,这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可以直观完美地完成欣赏课的教学任务。美术教材中有诗情画意的中国画,也有浪漫古典的西洋画;有独具特色的中外建筑,也有令人感叹的中外雕塑。美术情感所表现的多姿态的美,对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挖掘教材的内在美,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调动学生欣赏美术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学生在美术中感受美的个性心理受到情绪的影响,而情绪受到心境的制约。因此,美术教学中必须营造一种学生易于接受、学生感兴趣的环境气氛。学生对美的感受是由美的声音和美的作品对大脑的直接印象所造成的。所以,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同时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唤起学生的美感
学生的兴趣集中并偏向于媒体音乐、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电影、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美术教育又是对艺术作品的认识、接纳的过程。中学美术课中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接纳艺术作品的载体,适当的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营造与美术主题相匹配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唤起学生的美感。如:我在讲《中国古代山水画》一课时,通过电教媒体播放古筝曲子《高山流水》,随着优美的音乐旋律,屏幕上出示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山水画,学生被声像为一体、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中国画陶醉着,感染着„„有的学生闭着双眼尽情的发挥想象,有的学生随着乐曲哼唱,有的学生两眼注视画面,聚精会神的倾听。在这里,音乐美加上画面美展现了中国山水画深邃的意境美,使美术如一股暖流缓缓流入学生们的心田,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性、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又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们对美的感受。同时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学效果,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运用电教媒体增强学生对美的体验
美术欣赏课是学生通过视觉来接受知识信息的。它强调以容纳古今中外的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于一体,包含有丰富的美术知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及美的感受力和理解力,但时间一长,就会造成视觉疲劳。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用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优化了欣赏课的教学结构,使学生在直观、具体、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中,学会了更多的美术知识。当欣赏一些作品时,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讲解感到枯燥、单调,使得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媒体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美术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学生在欣赏优秀作品和美妙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而且也扩展了学生的想象和思维空间。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我巧妙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取得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高中生,他们对知识的需求空间很大,媒体教学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欣赏活动中,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四、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多元化文化的渗透
美术的多元化不仅在于它的表现形式、创作手法,它本身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背景,许多文化都渗透于美术中。就拿建筑来说吧,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由于地域分布、建筑功能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艺术风格,近现代建筑因为时代的进步、审美时尚的变迁,建筑风格向着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在教学中教师用语言、图片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也达不到目的,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可以把所需要的资料做成课件,让学生去感受、去体会,这样既真实又自然,学生不仅学会了体会作品的美感,同时也了解了建筑的精神内涵。学生的知识面也得到了相应的扩展,而美术也真正是作为一种文化让学生接受。如我上《中国民间美术》一课时,把民间美术作品、各地方风俗、服装饮食等做成课件,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地域风俗,通过多媒体使美术情感与艺术形象完美的结合了起来。有了对美术的理解,再结合生活中的素材,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创作就自然明白了。
当然,多媒体有其局限性,但实践充分证明,运用多媒体技术后,文字、图像、颜色、音频、视频、动画集于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一个知识点时,既可以看到文字,又可以听到音乐,还可以观看视频„„利用强大的交互功能,很快地将教学内容多角度、多侧面,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和思维处理功能,使之获得更多的信息,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第二篇: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反思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反思
高中阶段美术欣赏课,其目的在于通过欣赏教学,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加上美术欣赏课不是高考科目,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均有轻视的倾向,所以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这就更需有我们精心研究提高教学。
新课改形势下,高中美术欣赏课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层出不穷,同一堂欣赏课,不同的老师,由于教学观念、审美观念、知识修养、学生状况的差异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年的摸索,我学习并总结了能够促进教学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原则: 1.要分析学科特点,采用合适教法
要把握学科特征,但一方面要防止过分强调美术学科的特征。如上课大量使用美术专业名词、专业术语,或直接套用教材句章,将学生本来以为生动有趣,轻松愉快的美术欣赏课,上成深奥难懂的“学术研究课”。另一方面就是要防止一味迎合学生兴趣,将美术课上成历史课或政治课而失去学科特征。对美术的“边角余料”过多阐述,没有回到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上来,忽视了《大纲》中规定的美术欣赏的目的。要把握学科特征,教师还要准确把握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注重美术与其它学科,特别是子门艺术学科内在联系的研究,从大文化的角度了解美术与其它学科的共性。要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形
成的知识经验切入,跟随老师设计的思路,潜移默化地进入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中来,顺理成章,逐渐深入。
2.基础知识学习和作品欣赏并重
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品欣赏重在感受美,基础知识重在研究为什么美。如果说欣赏是一把锁的话,基础知识便是一把开锁的钥匙。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仅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来评判美术作品,就是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不能并重基础知识和作品欣赏的表现。“象”和“不象”对于再现性作品来说,尚有可言,而对于表现性作品,特别是十九世纪以后的意象性作品和抽象性作品而言,就难以入座了。艺术作品的创作远不只是为了象形,艺术家寄托在作品中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因此,若不通过美术基础知识,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而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去评述它,美术欣赏是难以收到好效果的。
3.要具体欣赏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美术作品的欣赏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既向学生传授了审美知识,又给学生作出了审美示范,所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应具体到内容和形式上。但在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中,我们常会听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评述方法,其实,并不是什么“不可言传”而是“不会言传”,原因是缺乏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具体感受。生活中如此尚有可原,但作为美术欣赏教学,万不可以此为搪塞之词。应该说,只要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有具体的意会,都可言传,只是意会不清或语言贫乏,才会出现“不可言传”的现象。解决的办法,唯有
教师自身苦下功夫,提高自身专业、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到“能意会,可言传”,语言准确而言简意赅,风趣幽默而具有感染力。
4.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实现师生互动
美术作品包含有多层次的信息,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不象做数、理、化试题,只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一定程度上讲,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作品的再创造,是建立在欣赏者认识水平上的和作品的信息交流。所以,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教师应尊重、保护、鼓励学生的任何见解,甚至是相反的见解,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源自内心的观点、感受,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发表真正属于自己的主张,结论正确与否并不关键,关键的是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过程。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要实现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键是要营造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参与欣赏的热情,而实际上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观,或多或少的都可以对美术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需要教师去搭建一种平等、自由、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敢说、想说、积极参与。
5.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一提到现代课堂教学、我们自然会想到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但是,现代教育技术也并不是简单地只是关于媒体使用的学问。而是包括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传统的授受式美术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现出来,现代教育技术确实给美术欣赏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种融声音、图象、文字、动画、信息于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
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有许多教学的重点、难点迎刃而解。但它却不是万能的,它要与教学内容和方法巧妙的融合运用,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只要老师认真钻研,运用合理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学生一定受益非浅,无论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提高。
第三篇: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反思
美术鉴赏教学反思
武屯中学
张院
本学期开学已经一月,美术教学已经进行了两课,高中美术欣赏课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层出不穷,同一堂欣赏课,不同的老师,由于教学观念、审美观念、知识修养、学生状况的差异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年的摸索,我学习并总结了能够促进教学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原则:
1.要分析学科特点,采用合适教法
要把握学科特征,但一方面要防止过分强调美术学科的特征。如上课大量使用美术专业名词、专业术语,或直接套用教材句章,将学生本来以为生动有趣,轻松愉快的美术欣赏课,上成深奥难懂的“学术研究课”。另一方面就是要防止一味迎合学生兴趣,将美术课上成历史课或政治课而失去学科特征。对美术的“边角余料”过多阐述,没有回到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上来,忽视了《大纲》中规定的美术欣赏的目的。要把握学科特征,教师还要准确把握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注重美术与其它学科,特别是子门艺术学科内在联系的研究,从大文化的角度了解美术与其它学科的共性。要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切入,跟随老师设计的思路,潜移默化地进入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中来,顺理成章,逐渐深入。
2.基础知识学习和作品欣赏并重
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品欣赏重在感受美,基础知识重在研究为什么美。如果说欣赏是一把锁的话,基础知识便是一把开锁的钥匙。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仅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来评判美术作品,就是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不能并重基础知识和作品欣赏的表现。“象”和“不象”对于再现性作品来说,尚有可言,而对于表现性作品,特别是十九世纪以后的意象性作品和抽象性作品而言,就难以入座了。艺术作品的创作远不只是为了象形,艺术家寄托在作品中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因此,若不通过美术基础知识,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而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去评述它,美术欣赏是难以收到好效果的。
3.要具体欣赏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美术作品的欣赏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既向学生传授了审美知识,又给学生作出了审美示范,所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应具体到内容和形式上。但在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中,我们常会听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评述方法,其实,并不是什么“不可言传”而是“不会言传”,原因是缺乏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具体感受。生活中如此尚有可原,但作为美术欣赏教学,万不可以此为搪塞之词。应该说,只要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有具体的意会,都可言传,只是意会不清或语言贫乏,才会出现“不可言传”的现象。解决的办法,唯有教师自身苦下功夫,提高自身专业、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到“能意会,可言传”,语言准确而言简意赅,风趣幽默而具有感染力。4.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一提到现代课堂教学、我们自然会想到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但是,现代教育技术也并不是简单地只是关于媒体使用的学问。而是包括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传统的授受式美术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现出来,现代教育技术确实给美术欣赏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种融声音、图象、文字、动画、信息于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有许多教学的重点、难点迎刃而解。但它却不是万能的,它要与教学内容和方法巧妙的融合运用,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总之,在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只要老师认真钻研,运用合理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学生一定受益非浅,无论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提高。
第四篇: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开阔学习的视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是21世纪推进语文教学现代化所必须充分利用的、十分重要的教学工具手段。顺应时代要求,先进教学手段的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越来越明显。它以新颖的形式,强大的功能,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能够轻轻松松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主动学习并运用这一现代科技的教学手段,勇于钻研实践,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近一年来,我带学生到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上课四十多次,收到良好效果。
一、化静为动,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比较有限,多媒体在此则表现了高度的优越性。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轻松,兴趣成了最好的老师。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完全克服了这一缺陷,能够出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像可以像动画一样播放,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这样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我搜集资料制作课件《望天门山》。如果学生直接阅读,学生很难理解“天门”的形象、“开”和“回”是怎样与山水联系在一起等问题。我依据诗的内容设计出这样的情景图:两高座山犹如巨大的石门,两山夹缝中滔滔江水急流回旋,冲破山的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飘荡而来……运用物象直观,由文到图,由静到动,让学生理解“门、”“开”、“回”等关键词语的意义,把学生的思维带到山青水碧,红日白帆的意境中,从而恰当地理解了全诗的意境。这样,既能疑窦,又启蒙味,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没有这物象创设的教学情境,学生理解“门”、“开”、“回”的意境就要费课时费力气了。学生在动画的刺激下,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 感染学生
尽快让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是正确理解一篇课文的关键,传统教学中通过精心准备导语或范读课文力求达到这一目的。现代教育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到了美,就能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事实证明此种做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如在教学《黄河颂》时,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走进影院看黄河”,用《黄河颂》MTV片引领学生走进黄河,震撼人心的歌曲和激流澎湃的黄河水流深深感染学生。我用多媒体介绍背景资料,学生了解了作者光未然“英勇抗战赞黄河”。我给学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我用背景音乐和一系列画面作背景让学生进入情境朗读,学生读得声情并茂。反复朗读后,我用图像配合文字展示了精心设计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开动思维说黄河”,学生热烈讨论,并相互质疑、回答,从各个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解除疑团问黄河”这一教学环节,学生由课内到课外,从古到今,从黄河的历史、文化、生态变化各个角度发问,学生积极思维,合作探究,在一定深度和广度上了解了黄河,甚至还提出了课堂上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更激发了他们课外探究黄河、关注黄河的欲望。拓展训练中,我播放了影片《保卫黄河》,让学生在抗日的炮火硝烟中受感染,培养了爱国主义的情感和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我让学生给影片《保卫黄河》歌词写朗诵词,加深了对《黄河颂》的理解,又培养他们赞颂黄河的写作能力。课外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生唱《黄河大合唱》,进一步培养他们爱黄河爱祖国情感。我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黄河当今生态环境的变化,激发了他们爱黄河、保护生态环境、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春》时,有的老师配了一段《春之声圆舞曲》,乐曲悠扬动听,很快就将听课的老师和学生带入春天诗意盎然的意境中,春草、春花、春风、春雨,随着这一串串音符扑面而来,对春的喜爱和赞美已蕴在心底。再如讲授余光中先生的《纸船》时,我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学生一片深蓝的大海,一只白色的小船在波浪中摇曳,屏幕的右下角,一只红烛发着微弱而执着的光,鲜明的颜色、动态的设计立即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对祖国深沉的爱已通过画面深深打动了学生。这样,在美的意境中,对文章的理解,从字面到内涵,层层深入,既把语句理解透了,又体会了所要表达的主题,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得到语感和美感的双重训练。
二、变难为易,提高学习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例如在七年级语文上册《春》的教学中,我用PowerPoint制作了这样的课件:在一阵悦耳的笛声中,课题从不同的角度飘入背景为一片桃花的屏幕中,清屏后随之出现作者的头像与简介。随着头像与文字的逐渐隐去,屏幕上出现五幅小画,分别对应课文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五幅小画可做按钮使用,用鼠标选择需要播放的段落,也可用键盘上的数字键1、2、3、4、5来选择。每段都可重复播放多次。每段的播放形式为屏幕左上方出现该段主题,如春草图,主题下方开一小窗口,在此窗口可出现连续的图像、视频、动画等。整个屏幕的右边,在一个矩形框中映现该段文字,文字的范读贯穿始终。在使用时可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课件中的配乐朗诵,然后再让学生跟读。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寓教于乐,培养审美情趣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着丰富美学信息的学习情境中去,让学生在这里耳濡目染,主动探索美,发现美,感受美。学生课外阅读《敕勒歌》时,开始学生觉得这首诗平白如话,没什么意思。于是我做了这样的一个课件:一开始,在屏幕上出现一些静止的画面,分别对应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学生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这时,我启发学生: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都是什么颜色?哪些景物是这幅草原画面的主体形象?它们各占多大的比例?你认为在这些图画中还应加点什么?顿时,学生们活跃起来,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来描述他们“看”到的草原景象:在无垠的蓝天下有一片辽阔碧绿的草原,在和风吹拂下,丰茂的草木俯垂摇曳,绿波此起彼伏,正在吃草的白色羊群时隐时现。而那草原与蓝天之间镶着的紫色远山,又勾勒出了天高地广的恢宏气象。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与同学们想象一致的有关草原景色的录像,使他们真正看到了雄浑豪放的北国草原,从而共同感受到了诗的美。教师随后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牛羊是这幅草原图画的主体形象,是绿色锦缎上托出的明珠,是画中的诗。美妙的是,作者不是把这个主体形象死板地画在那里,也不是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而是直到末了才时隐时现:风吹草低,现出了牛羊。言外之意,风吹草起,又隐没了牛羊。那么,草原深处还有多少牛羊,还有多少美的事物,那放牧牛羊的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是天真活泼的姑娘,还是踏着牧歌归去的小伙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倘佯神游于这个广阔的审美空间,尽情地领略这首诗的神韵妙境,充分地品味这“诗中有画”的美景。
三、增大容量 长课短讲
传统的授课一节课紧紧巴巴,一篇课文至少要两节课才能完成,长一些的深一些的甚至要讲一个星期。多媒体在此则显示了其优越性,它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再写,轻轻一点即可完成,问题也无需重复两遍三遍,已经摆在大屏幕上了,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如此下来时间节约不少,课的容量自然加大,长课短讲成为可能。教学传统篇目《社戏》,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我制作的FLASH动画片,学生津津有味的看“电视”,热火朝天的谈感受,江南的小桥流水、月下行船、水乡社戏、夜航偷豆等历历在目,那淳朴的乡情、建可爱的伙伴、那带着露珠的罗汉豆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自然突飞猛进,结果往常三节课讲完的内容两节课甚至一节课就完成了。这时的多媒体就像是在学生和课文间架起的一条快速道、一座立交桥。
(四)资源共享 齐头并进
好的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在同一年级交流,甚至我还和外地的同行老师交流课件、试卷、教学心得等,使学生都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并且节约 了备课时间。我在《中学语文教学网》、《中小学教育网》等都注册成会员,共享资源,上课资源丰富。我制作了个人语文教学主页:www.xiexiebang.com和www.xiexiebang.com,和网上教师朋友和学生共享我的资源,也收集了大量网友和外地学生的教学、学习资料,建立了我的个人资料库,有力地促进了我语文教学,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实践证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第五篇: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
格尔木市第十一中学:杨庆春
***
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趋广泛.多媒体进入化课堂可以把师生带入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合理有效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加深理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很大的助益.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效率
学习兴趣
课堂容量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重点、难点,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出、突破;一些演示实验的现象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初中学生还没办法理解的内容使的教学往往变得枯燥乏味;教学反馈不够及时和全面。而通过多媒体可以很好克服传统教学中的这些不足。就以上这些问题谈谈多媒体教学在现代化化学教学中的几点优势
一.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最大限度地、生动形象地、以声、形、视听等手段,形象逼真地进行模拟,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还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上课以讲述为主,有些内容无法描述的情况。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了课堂容量,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在化学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微观世界的知识,很难在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对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想象力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所以利用传统的挂图、模型和演示实验进行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多媒体可以将微观世界的立体方位动态的表现出来.如:1.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中,在解释质量守恒的实质时,用电解水的模型挂图解释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学生也能理解但是挂图太死板不够形象,对学生的影响力不够大。如果通过flash动画动态模拟出电解水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的原因----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不发生改变即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2.第九单元《溶液》的学习中,在解释溶液的形成时我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滴两滴品红试液,品红开始扩散,这样学生通过演示实验比较直观的看到品红的扩散,但是不够形象,学生的记忆度也达不到一定的深度,如果通过flash动画功能动态的模拟出品红扩散的过程,学生不仅可以形象地看到品红分子向水分子中扩散的全过程,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深度。3.对于一些较复杂、有危险、要求高、时间长的实验,不适合课堂演示,则可拍成录像,或制作动画于课堂播放。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将化学中的很多微观知识宏观化,形象化,而且可以利用它灵活多变的特点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最终到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所谓兴趣,是指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当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心情愉快地去学,而且一学就懂。由于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不同,能力不同,掌握知识程度不同,思维方式不同,造成在掌握和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上存在着差异。班级课堂教学中对每个学生来说,教学内容、难度和步调大致相同,这在某些方面会抑制优秀学生的发展,在另一方面会使其他学生感到不适应,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而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态为动态,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能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教材内容和板书的缺陷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较好地实现个别化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化学课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相关的分支进行学习,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由性.例如,在学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知识是用动态动画模拟实验开始先点燃酒精灯再通入一氧化碳时玻璃管炸裂,有的学生会问为什么会这样?因该如何操作?他们就会自主的不同层次的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处于一种真实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学习,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大课堂容量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文字、图片、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有效的体现,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接受教学信息,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同时多媒体教学还能加快教学速度,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思考,同时也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这样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来增加教学信息和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运用电脑多媒体网络辅助化学教学,可充分发挥其信息容量大、省时省力的优势,这也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例如:在中学化学复习阶段,即化学知识分块复习阶段,对物质的分类、化学方程式的总结、计算题的讲解,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大剂量的巩固训练活动。若全用板书进行,不仅会减低复习的速度,而且会浪费很多时间.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事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来辅助复习教学,则不但能解决以上问题还能增大化学教学容量,加大训练密度,同时也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开拓学生视野,极大地提高了化学课的复习效率。可见多媒体教学具有速度快知识信息量多而不乱,广二不泛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让教师获取更多的教学信息,让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 “教师的嘴和粉笔”为主,但这种教学方式单一,知识量有限,使得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主要来自教师的口中。但使用多媒体教学则不同,它是采用计算机及大屏幕投影仪的教学设备,将讲授内容以投影方式显示在大屏幕上,文字清晰整洁,能够增强学生视觉的美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将讲课的内容板书写在黑板上,板书的结构安排不一定合理,学生有时会看不清楚黑板上写板书的内容,从而影响视觉效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的文字内容都是经过严格的精简组织起来的,比较容易做到概念准确,立体精当,图表规整,具有很好的可视性,而且在课堂上操作起来简单、快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板书和图形的绘制,不容易做到标准、清晰,并且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使用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听课,不许分散精力去做笔记,可在课后利用复制的课件进行整理和复习,从而节省时间,加强对所讲内容的理解。多媒体教学可以形象生动地以最大限度的调动有用资源,如视、读、听、写的功能大大增强,充分给予学生较大的想象空间;利用化学实验图像加以解释和引导,既培养了学生对学习化学的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补充了教材中没有的阅读材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五.多媒体教学能使化学课堂内外紧密联系
化学是一门密切联系实际的学科,学习化学离不开生活,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依赖于化学元素及其所组成的万千化合物和无数制剂、材料。而在化学教学中会有许多物质,现象和化工生产过程,是我们没办法在实验中演示,也不可能在生活中接触到,这样就不能让学生真正的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利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看到用头发丝粗细的绳子吊起三吨重的小汽车,用鸟笼在鱼缸中养鸟的奇观;还可以欣赏液态的氮,氧,光彩夺目的钻石(金刚石);可以看到固态二氧化碳制造烟雾缭绕的效果;可以亲眼看到生铁的冶炼设备;可以在频目上参观污水处理厂;可以看到酸雨对大理石雕像的侵蚀可以看到白色污染的恐怖….…在课堂上播放这些图片和录像,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贴近生活,犹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告诉学生保护环境必须从我们自己做起,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综上所述,多媒体作为一个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其优越性是突出的,而化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在其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是提高中学化学实效性的一项关键的工作,教师应该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师生的实际、潜心研究,精心设计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学目标,促进素质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
1、《教你轻松学上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郭祥群.发挥现代教学媒体优势,追求教学的最优化多媒体教学的时间与体会[J].大学化学,2002,3、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