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时间:2019-05-13 03:0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第一篇:论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论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摘要:新课改的推进不但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还要有先进的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技术,具有很大的优势。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历史教学内容更具生活性和时代性;可以提高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关键词:生活性

史论结合 主体性

多媒体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当今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教学活动整体进步的意义更加重要,多媒体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 Technology)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而多媒体教学,是指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超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形成合理教学结构的过程。作为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历史教学中同样具有很大优势,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谈一谈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历史教学内容更具生活性和时代性。历史新课改的理念之一是“在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从这一理念可以看出它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讲“过去的史”,还要与学生生活、社会现实相联系,这实质就体现了历史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和时代性。传统教学中单凭教师一张嘴、一只粉笔是很难实现这一要求,而多媒体教学相对与传统教学而言,教学内容的传输速度快,在教学中就可以补充相关的信息、资料、图片等,增加课堂容量,丰富教学内容。“学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而历史是过去的事情,仅让学生明白过去的史实,死记硬背,学生学起来毫无兴趣、枯燥无味,也与当前课改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运用多媒体的优势,收集、展示与教学内容相符且贴近学生生活、社会热点的材料、信息,从而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的习惯与能力。例如:在讲高中历史必修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课,学习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时,课本仅仅用一小段话进行简单概括且一点都没涉及到消极影响。从简单的几句话学生很难体会到她的巨大作用,同时没提到消极影响,这与我们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不符。针对这种情况,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把1978-2011年全国GDP及其增速图、1978-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图、韶关市曲江区1980-2012年的GDP及其增速图、1978年与2012年韶关市曲江区交通路线变化图、现今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城区的高楼、大超市图等让学生感受改革带来的成就;出示“吊白块、苏丹红、防腐剂的添加、毒奶粉、地沟油、毒银翘片等图片或资料让学生讨论改革带来弊端,通过以上材料的展示和讨论,使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所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既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时空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现实的习惯与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考意旨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关注考生的知识积累转向关注考生的学习能力,即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注重四项能力考查:历史阅读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历史思辩能力。这四项能力如何考查?从这几年各地的高考试题看主要是以材料为切入口进行考查,就是历史大纲所强调的“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从以上可以看出“材料第一,史论结合”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原则,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进行材料式教学或学习,收集整理一些文献摘录、历史故事、历史报刊、图表数据、历史地图、诗歌、影视作品等不同的历史材料,培养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史论结合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高中历史必修1《开创外交新局面》中的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一目时,为了能使学生全面掌握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提高史论结合的能力,我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再补充一些典型有说服的材料:

材料一: 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讲话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材料三: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中苏边境地区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

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老师出示的史料进行分析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找出了多个原因,并且深刻认识到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美两国国家利益的共同要求,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提高了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和分析历史事件的理论和方法。

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高中历史材料式教学法得以很好的进行,它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以课本为唯一的依托纲本,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历史学科要求的“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科素养能力,顺应了新课改高考的要求。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是人的各种自主性活动的总和,学习者通过与活动对象的相互作用而实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在传统考试模式下考试是注重考知识的积累,导致老师满堂灌,很难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给教学模 式的改变,是学生成为主体有了可能。多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使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例如在讲高中历史必修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课时,本课内容丰富,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在课前收集古代到现今的交通工具的发展,导入时叫学生自主展示他们的课前预习成果。从学生提供的信息(古代是“南方舟楫,北方马车”,而现在,人们出行方便,自行车、摩托车是最基本的代步工具;飞机、火车都可以乘坐,私家车越来越多)导入新课。然后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一系列由易到难的问题让学生分组探究:1.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公路交通在民国时期发展缓慢,而到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迅速的原因各是什么?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3.为了解决交通运输堵塞,你有哪些好办法?

在学生主体探究、教师的指导、点拨及大量图片资料的播放过程中,通过第1题(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发生了哪些变化?)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第1题的第2问(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发生了变化的原因)和第2题(公路交通在民国时期发展缓慢,而到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迅速的原因各是什么?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的探究,培养了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比、概括的能力。通过第3题(为了解决交通运输堵塞,你有哪些好办法?)的探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所以我认为,多媒体技术对学生学习方法以及独立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交互性、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进行教学,能突破时间、空间、抽象的限制,能丰富历史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和时代性,能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多媒体教学优化设计》(李学农主编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武汉化工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彭军)

第二篇: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教育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它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再现性和运动变化的可控性、模拟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它契合了初中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能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就表明,要学生对自己讲述的历史感兴趣,就得想办法刺激学生的感官乃至心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就能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随着多媒体设备进入教育领域,并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不仅给学生带来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数字化信息,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技术的优越。笔者结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比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过程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一个重点,而战争的尾声——日本无条件投降更是学生关注的热点。然而,让学生了解日本投降的全过程,仅仅让他们侧耳倾听教师精彩的讲述显然是不够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督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画面:日本广岛、长崎上空卷起的蘑菇云,苏联红军进入东北的壮观,以及毛泽东向中国人民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号召和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长梅津美治郎在东京湾“密苏里”号上垂头丧气签字的神态……这样学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对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段历史刻骨铭心。

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

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

运用多媒体技术,陶冶学生情操,加强思想教育

初中学生正处于过渡时期,人生观、世界观在逐步形成和确立。历史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历史教师应该充分依据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创设良好的德育情境,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

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课堂以教师为主、多媒体为辅

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历史教学不是教师撒手不管,任凭计算机牵着学生走,教师应该时刻对课堂进行宏观调控,同时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创设一些情境引导学生自学、思考和分析。在课堂中教师应居于主导地位,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的语言、教态、情感对学生起着巨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

用。例如讲“鸦片战争”时,教师如果只作为操作者,只管放自己的图片和视频,不加以任何分析和讲解,到最后连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学生都不能说得清,这样多媒体的运用就失去意义。

多媒体的运用不应拘于形式,而应注重内容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动、思维活跃是他们最突出的特点。正因为如此,学生很容易被一些新异的东西所吸引,他们的思维活动、注意力如果难以集中,最终就必然导致教学活动的失败。因此,教师在设计、使用课件时应简化艺术效果,突出教学内容和重点。例如,在讲述“三国鼎立”一节时,计算机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演示,清楚地展示了赤壁之战、官渡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这些历史事件,色彩绚丽的画面让学生眼花缭乱,再加上没有适当的提问、讨论等形式的交流,结果台上热热闹闹,台下冷冷清清,把一堂历史课变成观赏课,违背了教学宗旨。

自主学习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的情境,在教师的引导、启发和激励下,让学生主动自主地探究,注重给学生思考的内容、机会和方法,有意识地鼓励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4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内容较多,按传统教学方式来讲授难以完成。多媒体课堂教学不仅提供了教学的新思路,而且使知识信息传递快,又可以有效调控教学。所以,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可以节省授课时间,而且学生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比较,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查阅资料以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将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带入课堂供学生查阅。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存储量大、调用方便的优点,解决了这一难点,达到多媒体软件的不可取代性的教学要求与效果。

多媒体的使用要理智,注重实效性

运用多媒体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率,而有些教师一味盲目使用,忽视传统教学手段,对于那些传统教学手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牵强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不明显。有的教师喜欢把图片、影视或文本简单地转换为计算机演示,而由于受技术因素的影响,图像的大小和清晰度往往受到限制。与其花那么大的精力去把它们制作成计算机课件,还不如直接使用投影仪、录像机或挂图来得方便。

因此,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应因时制宜、因材制宜地确定教学方法,灵活机动地处理好多种教学手段。这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推动历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都大有好处。

第三篇:利用多媒体在历史中教学

利用多媒体在历史中教学

内容摘要: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把文字、图片、影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合并处理组成一个交互性、集成性、可观性、教学形式多样性、虚拟性等特点于一体的一种现代教学辅助手段。我们应该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交互性强等特点,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创设多媒体教学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运用多媒体信息量大、直观等特点,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对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课堂效率,扩大信息量,更好完成教学任务。让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出它的优势,以便最大化地实现历史学科教学目标。

关键词:多媒体 历史教学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有两个基本的目的,第一是为高考服务,这是最直接或最现实目的。历史在文科高考中占100分,直接关系到文科学生是能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的问题;第二是历史学科课程目标所规定的“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①也就是说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既要训练能力,也要了解和运用史学方法,更要体验与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不可能回避高考这一现实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历史学科的课程目标。如何完成这些目的和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创新、完善教学方法,更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它的辅助作用,让历史教学效果最优化。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把文字、图片、影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合并处理组成一个交互性、集成性、可观性、教学形式多样性、虚拟性等特点于一体的一种现代教学辅助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历史教学,给传统的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是历史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要求教师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多地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正如原教育部长陈至立提出的“要把现代教育技术当作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②

一、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教育理论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之一,自然以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为指导。现代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其中直接的是视听教育理论和教育传播理论。

学生的学习首先是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根据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表明:(1)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这说明人类获取信息主要来自视听;(2)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的内容20%,自己看到和听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占70%,这就是说,如果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信息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多媒体教学是在计算机网络实现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将影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及文字等各种多媒体信息,以及将实时控制动态地引入到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因此,多媒体提供给学生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感觉的综合刺激。既然视听是学生获取信息和保持信息的主要途径,教师就应该将教学有关的信息尽可能地以视听方式展现给学生。而实现这一切在网络环境下是多么轻而易举的事。以历史为例,网络上大量的影视作品,文史图片,只要稍为剪辑就可直接运用到教学中。如在《北伐战争》一课中,可剪辑电影《大浪淘沙》片断,《蒋家王朝的覆灭》一课中,可剪辑《渡江侦察记》中攻占南京片断等。

教育传播学理论中有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多媒体是优化教学的手段,媒体与学生的交流是双向互动的过程,而非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多媒体网络平台在这方面有突出的优点,后文将作更详细的论述。

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尚需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最重要也是最先进的首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它是在吸取了多种学习理论,尤其是维果茨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其基本观点是:(1)知识不仅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2)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强调教学中多向社会性和相互作用对学生学习建构的重要作用,主张教师——学生,学生——学生之间进行丰富的、多向的交流,讨论或合作性地解决问题,提倡合作学习和相互学习;(3)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网络教学尤为重要。因为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实质就是创造一种学习情境,利用网络这个巨大的资源库,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

二、如何优化多媒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交互性强等特点,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历史是人类过去的实践活动,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重演。这个特点使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掌握和巩固增加了难度,也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特别是一些不易说明,头绪较多的历史知识点,仅仅依靠传统教学方法是很难具体形象地加以描绘,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困难。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供形象化的教学信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能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屏幕显示的内容可以随意重复和迅速更换,可以表现事物的动态变化,还可以随画面变化产生相应的声音,使某些抽象的、难以表现的教学过程得以实现。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做到视听并用,从而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学习,可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大课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大量教学信息进行优化处理。还可通过课件向学生提供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自然、人文等资料,扩充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比如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我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途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大多能讲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比如在教“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的相关内容时,“遵义会议”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及理解其历史意义“遵义会议是我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通过录像,可以看到红军虽然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被动挨打、土气低落,几乎全军覆没的背景;遵义会议后红军采用主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一前一后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遵义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并加深了对遵义会议的时间及内容的记忆。

再比如在讲授“西安事变”内容时,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各派的态度是学生难以弄懂的难点,可播放电影《西安事变》中的五个片断:(1)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2)宋美龄及蒋介石的顾问端纳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斡旋;(3)何应钦兵围西安,轰炸渭南、华县;(4)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去西安调停;(5)张学良送蒋介石到南京。进而提问学生:张、杨既然实行“兵谏”,但为什么不处决蒋?宋美龄和何应钦同属国民党人,为什么宋庆龄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何应钦则要用武力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是中国共产党最凶恶的敌人,为什么共产党还要派代表团去西安调停,也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学生联系五个电影片断,经过思考,就很容易回答上述问题,弄清了国内各派别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及目的,从而解决了难点问题。

2.创设多媒体教学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历史教学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同时通过师生感情的双向交流,创设情境,来激发培养学生的高尚的思想道德及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高中学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青年过渡,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历史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大纲基本的历史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历史教师应该充分依据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德育情景、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比如在讲“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

多媒体教学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图文并茂,而且声画同步,视听结合,再加上教师抑扬顿挫的旁白,使学生在正确理解文本的同时,激发了对真善美的爱,对假恶丑的恨,思想感情受到极大的感染和熏陶,有利于很好地发挥历史教学的育人作用。

在讲述《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时,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最早的测报地震的仪器,对人类文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只有课文和插图,学生很难理解地动仪为什么能够测知地震的方向及地点?而通过录像剪辑,通过近景、特写镜头,把局部放大,将其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具体而又形象地演示出来,学生看得明白,听得懂,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的祖先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就能发明如此精确,灵敏的仪器,真是了不起!由此了解到欧洲的同类发明要比我国迟一千多年,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样,既传授了历史知识,又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运用多媒体信息量大、直观等特点,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对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课堂效率,扩大信息量,更好完成教学任务。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观察、认识历史事物的变化过程和内在联系,有效地处理好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由于它们容量大、节奏快,还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收到简而不漏、活而不乱的效果。在讲述“中日甲午战争”时,我不仅分析战争原因、性质、过程和影响,还用投影片对《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的内容对照分析比较,使学生自然得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并加强了认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必修1第9单元第27课《世界之交的世界格局》,主要讲述两极格局解体以及对世界局势的产生的影响,美国因想极力构建单极世界而不惜采取单边主义以及国际恐怖主义等都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威胁,学生对于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制止战争和反恐的问题很难得出结论,因此,我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提供了如下两则材料,让学生提炼其中的观点,这样,既达到了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又能让学生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综上所述,在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应对新课程的有效途径。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开启学生智慧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手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这是授之以渔的教学方式,正如《走进新课程》一书中所说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追求的。作为新时代的历史教师,应发挥出自己的才情,和学生一同融入这个具有生命活力的同构体,引领学生亲历学习过程,走向“学生、教师、文本,平等对话;过程、情境、情智,立体展示”的历史教学新境界。让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出它的优势,以便最大化地实现历史学科教学目标。

利用多媒体在历史中教学

历史与文化学院 学号:2011161010 姓名:孙鲁鲁

第四篇: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应用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宕昌县实验中学 付占桃)

论文关键词:现代多媒体技术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摘要]自从多媒体介入教学之后,为历史教学开创了新天地。当然计算机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在历史教学中要“恰到好处”地应用,千万不能滥用。

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所有的历史都不能重演,不能再直接体验。历史学习只能通过保存下来的文字材料、考古文物、音像资料等来间接了解过去的人类历史。历史学科的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大量资料,尽可能形象地、直观地、真实地将遥远的过去移于现在,再现出来。但是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课本中的文字内容大大减少,而要求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却大大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育教学方法,而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的特点就是集文字、图像、视频、声音为一体,向学生传递丰富的信息,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提高了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打破时空界限,突破了课堂狭小天地,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面卷。让历史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已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能够主动地学习。

比如我在讲授《六王毕四海一》一课中,我制作一幅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割据称雄的动态地图,七国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表示,通过变色的方式动态模拟秦陆续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配上雄壮的背景音乐,很好地解决了用语言和挂图难以解决的大规模统一战争的问题。然后再插入一张秦始皇的画像,形象地展现了“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神韵和气势。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老师再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秦国为什么能够统一天下?统一的意义何在?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学史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改变课堂,扩大学生的视野

历史的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是历史学科的一个最显著和最根本的特点,教师无法通过实验去重现,更无法使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但历史又是具体、生动、形象的。不管教师具有多么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都不可能使学生的脑海中产生真实的历史表象。要在课堂教学中仅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是不可能实现大容量信息传播的,也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记忆和消化。因此教师利用多媒体存储量大,容纳教学信息多,执行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呈现大量的形声材料.使学生在相同时间内接受比传统课堂教学多得多的教学信息。故而,利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拓展学生视野。如在教《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时,精心制作了题为《归来吧,浪迹天涯的游子》的课件。开始时通过播放台湾歌手费翔演唱的《故乡的云》渲染了一种浓浓的情感氛围;结束时又由幻灯打出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一诗,让同学们带着感情集体朗诵,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中间通过一幅幅画面重点讲述了香港的变迁及台湾的历史与现状。自始至终,学生情绪激昂,课堂气氛活跃。由此,同学们对“三项条约”、邓小平在香港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一国两制”的由来与含义,台湾与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条件与主要障碍及两岸关系将如何发展等问题,学生都有了深刻的印象。这样就加大了课堂教学密度,增加了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时空限制,提供丰富逼真的视觉表象

历史是人类社会已消失了的过去.因此,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的特点,而这种“过去性”往往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种隔膜感和距离感。多媒体在课堂上的应用,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化远为近,真实、形象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为学生提供丰富逼真的视觉表象.把学生带到当时当地的情景中.增强历史的真实感,更便于深刻理解历史知识。例如:我在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让学生仅听教师的精彩讲述是不够的.正如教育家布鲁纳所说:“语言描述的再直观都是抽象的,”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我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大多能讲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为学生提供多感官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缩短时空距离,加大信息容量。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思考及剖析历史,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原历史,传递情感,加强思想教育

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拓宽教育渠道,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帮助青少年形成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就应充分依据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德育情景、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以达到深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如讲《鸦片战争》内容时,适时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如在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时,在课件中加入介绍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人先进事迹的影片片段,并在看完影片片段后设问“我们应向这些英雄模范人物学习什么?”典型感人的片段剪辑,虽然只有很短的时间,却能引起感情上的广泛共鸣,不仅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课,而且总结出的向英雄人物学习的内容、要点,培养了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如:讲南京大屠杀时有一教育要点,即让学生认识日军侵华罪行并牢记这一国耻,在这一教学环节,我利用了计算机的幻灯片功能,展示了一组图片,配以悲愤的解说.低沉的音乐,一幅幅惨绝人寰的画面.一张张日军耀武扬威的嘴脸.短短几分钟,学生个个疾首蹙额,义愤填膺。他们的心灵被撞击,被刺痛,纷纷表示恨透了日本鬼子,真切领悟到落后必定挨打的道理。通过多媒体不仅把爱国主义情感潜移默化地传导给学生.更加强了思想教育。

总之,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教学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知识容量扩大,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知识掌握更加牢固,甚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延伸到了课外,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下自觉地预习课文,但前提是,我们应充分发挥其优越性,妥善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并充分体现素质教育与创新教学的现代教育改革新理念,让多媒体这种现代先进教学辅助手段更好地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

第五篇: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开阔学习的视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是21世纪推进语文教学现代化所必须充分利用的、十分重要的教学工具手段。顺应时代要求,先进教学手段的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越来越明显。它以新颖的形式,强大的功能,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能够轻轻松松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主动学习并运用这一现代科技的教学手段,勇于钻研实践,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近一年来,我带学生到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上课四十多次,收到良好效果。

一、化静为动,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比较有限,多媒体在此则表现了高度的优越性。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轻松,兴趣成了最好的老师。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完全克服了这一缺陷,能够出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像可以像动画一样播放,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这样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我搜集资料制作课件《望天门山》。如果学生直接阅读,学生很难理解“天门”的形象、“开”和“回”是怎样与山水联系在一起等问题。我依据诗的内容设计出这样的情景图:两高座山犹如巨大的石门,两山夹缝中滔滔江水急流回旋,冲破山的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飘荡而来……运用物象直观,由文到图,由静到动,让学生理解“门、”“开”、“回”等关键词语的意义,把学生的思维带到山青水碧,红日白帆的意境中,从而恰当地理解了全诗的意境。这样,既能疑窦,又启蒙味,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没有这物象创设的教学情境,学生理解“门”、“开”、“回”的意境就要费课时费力气了。学生在动画的刺激下,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 感染学生

尽快让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是正确理解一篇课文的关键,传统教学中通过精心准备导语或范读课文力求达到这一目的。现代教育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到了美,就能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事实证明此种做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如在教学《黄河颂》时,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走进影院看黄河”,用《黄河颂》MTV片引领学生走进黄河,震撼人心的歌曲和激流澎湃的黄河水流深深感染学生。我用多媒体介绍背景资料,学生了解了作者光未然“英勇抗战赞黄河”。我给学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我用背景音乐和一系列画面作背景让学生进入情境朗读,学生读得声情并茂。反复朗读后,我用图像配合文字展示了精心设计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开动思维说黄河”,学生热烈讨论,并相互质疑、回答,从各个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解除疑团问黄河”这一教学环节,学生由课内到课外,从古到今,从黄河的历史、文化、生态变化各个角度发问,学生积极思维,合作探究,在一定深度和广度上了解了黄河,甚至还提出了课堂上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更激发了他们课外探究黄河、关注黄河的欲望。拓展训练中,我播放了影片《保卫黄河》,让学生在抗日的炮火硝烟中受感染,培养了爱国主义的情感和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我让学生给影片《保卫黄河》歌词写朗诵词,加深了对《黄河颂》的理解,又培养他们赞颂黄河的写作能力。课外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生唱《黄河大合唱》,进一步培养他们爱黄河爱祖国情感。我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黄河当今生态环境的变化,激发了他们爱黄河、保护生态环境、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春》时,有的老师配了一段《春之声圆舞曲》,乐曲悠扬动听,很快就将听课的老师和学生带入春天诗意盎然的意境中,春草、春花、春风、春雨,随着这一串串音符扑面而来,对春的喜爱和赞美已蕴在心底。再如讲授余光中先生的《纸船》时,我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学生一片深蓝的大海,一只白色的小船在波浪中摇曳,屏幕的右下角,一只红烛发着微弱而执着的光,鲜明的颜色、动态的设计立即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对祖国深沉的爱已通过画面深深打动了学生。这样,在美的意境中,对文章的理解,从字面到内涵,层层深入,既把语句理解透了,又体会了所要表达的主题,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得到语感和美感的双重训练。

二、变难为易,提高学习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例如在七年级语文上册《春》的教学中,我用PowerPoint制作了这样的课件:在一阵悦耳的笛声中,课题从不同的角度飘入背景为一片桃花的屏幕中,清屏后随之出现作者的头像与简介。随着头像与文字的逐渐隐去,屏幕上出现五幅小画,分别对应课文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五幅小画可做按钮使用,用鼠标选择需要播放的段落,也可用键盘上的数字键1、2、3、4、5来选择。每段都可重复播放多次。每段的播放形式为屏幕左上方出现该段主题,如春草图,主题下方开一小窗口,在此窗口可出现连续的图像、视频、动画等。整个屏幕的右边,在一个矩形框中映现该段文字,文字的范读贯穿始终。在使用时可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课件中的配乐朗诵,然后再让学生跟读。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寓教于乐,培养审美情趣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着丰富美学信息的学习情境中去,让学生在这里耳濡目染,主动探索美,发现美,感受美。学生课外阅读《敕勒歌》时,开始学生觉得这首诗平白如话,没什么意思。于是我做了这样的一个课件:一开始,在屏幕上出现一些静止的画面,分别对应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学生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这时,我启发学生: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都是什么颜色?哪些景物是这幅草原画面的主体形象?它们各占多大的比例?你认为在这些图画中还应加点什么?顿时,学生们活跃起来,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来描述他们“看”到的草原景象:在无垠的蓝天下有一片辽阔碧绿的草原,在和风吹拂下,丰茂的草木俯垂摇曳,绿波此起彼伏,正在吃草的白色羊群时隐时现。而那草原与蓝天之间镶着的紫色远山,又勾勒出了天高地广的恢宏气象。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与同学们想象一致的有关草原景色的录像,使他们真正看到了雄浑豪放的北国草原,从而共同感受到了诗的美。教师随后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牛羊是这幅草原图画的主体形象,是绿色锦缎上托出的明珠,是画中的诗。美妙的是,作者不是把这个主体形象死板地画在那里,也不是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而是直到末了才时隐时现:风吹草低,现出了牛羊。言外之意,风吹草起,又隐没了牛羊。那么,草原深处还有多少牛羊,还有多少美的事物,那放牧牛羊的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是天真活泼的姑娘,还是踏着牧歌归去的小伙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倘佯神游于这个广阔的审美空间,尽情地领略这首诗的神韵妙境,充分地品味这“诗中有画”的美景。

三、增大容量 长课短讲

传统的授课一节课紧紧巴巴,一篇课文至少要两节课才能完成,长一些的深一些的甚至要讲一个星期。多媒体在此则显示了其优越性,它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再写,轻轻一点即可完成,问题也无需重复两遍三遍,已经摆在大屏幕上了,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如此下来时间节约不少,课的容量自然加大,长课短讲成为可能。教学传统篇目《社戏》,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我制作的FLASH动画片,学生津津有味的看“电视”,热火朝天的谈感受,江南的小桥流水、月下行船、水乡社戏、夜航偷豆等历历在目,那淳朴的乡情、建可爱的伙伴、那带着露珠的罗汉豆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自然突飞猛进,结果往常三节课讲完的内容两节课甚至一节课就完成了。这时的多媒体就像是在学生和课文间架起的一条快速道、一座立交桥。

(四)资源共享 齐头并进

好的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在同一年级交流,甚至我还和外地的同行老师交流课件、试卷、教学心得等,使学生都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并且节约 了备课时间。我在《中学语文教学网》、《中小学教育网》等都注册成会员,共享资源,上课资源丰富。我制作了个人语文教学主页:www.xiexiebang.com和www.xiexiebang.com,和网上教师朋友和学生共享我的资源,也收集了大量网友和外地学生的教学、学习资料,建立了我的个人资料库,有力地促进了我语文教学,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实践证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下载论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 格尔木市第十一中学:杨庆春*** 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趋广泛.多媒体进入化课堂可以把师生带入一......

    多媒体在古诗教学中的优势

    浅谈多媒体在古诗词中的优势 内容摘要:多媒体课件是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图文声像并茂,所以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感官的......

    浅谈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尽显优势 湖南冷水滩仁湾中学 莫华英 摘要:多少年来,在传统的"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单一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内容的施授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既......

    多媒体教学优势

    多媒体教学优势 自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

    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唐河一高 李静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课堂多媒体教学逐渐走向普及化,本文通过对课堂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实践考察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多媒......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素质教育下历史教学对学生独立性、创造性、自主性的培养 会昌县站塘初中李胜冬 我国的现代教育正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黑板—教科书......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上虞中学杭黎方 多媒体教育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从多方位......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设多媒体教学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