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
格尔木市第十一中学:杨庆春
***
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趋广泛.多媒体进入化课堂可以把师生带入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合理有效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加深理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很大的助益.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效率
学习兴趣
课堂容量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重点、难点,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出、突破;一些演示实验的现象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初中学生还没办法理解的内容使的教学往往变得枯燥乏味;教学反馈不够及时和全面。而通过多媒体可以很好克服传统教学中的这些不足。就以上这些问题谈谈多媒体教学在现代化化学教学中的几点优势
一.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最大限度地、生动形象地、以声、形、视听等手段,形象逼真地进行模拟,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还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上课以讲述为主,有些内容无法描述的情况。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了课堂容量,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在化学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微观世界的知识,很难在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对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想象力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所以利用传统的挂图、模型和演示实验进行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多媒体可以将微观世界的立体方位动态的表现出来.如:1.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中,在解释质量守恒的实质时,用电解水的模型挂图解释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学生也能理解但是挂图太死板不够形象,对学生的影响力不够大。如果通过flash动画动态模拟出电解水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的原因----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不发生改变即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2.第九单元《溶液》的学习中,在解释溶液的形成时我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滴两滴品红试液,品红开始扩散,这样学生通过演示实验比较直观的看到品红的扩散,但是不够形象,学生的记忆度也达不到一定的深度,如果通过flash动画功能动态的模拟出品红扩散的过程,学生不仅可以形象地看到品红分子向水分子中扩散的全过程,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深度。3.对于一些较复杂、有危险、要求高、时间长的实验,不适合课堂演示,则可拍成录像,或制作动画于课堂播放。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将化学中的很多微观知识宏观化,形象化,而且可以利用它灵活多变的特点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最终到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所谓兴趣,是指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当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心情愉快地去学,而且一学就懂。由于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不同,能力不同,掌握知识程度不同,思维方式不同,造成在掌握和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上存在着差异。班级课堂教学中对每个学生来说,教学内容、难度和步调大致相同,这在某些方面会抑制优秀学生的发展,在另一方面会使其他学生感到不适应,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而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态为动态,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能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教材内容和板书的缺陷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较好地实现个别化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化学课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相关的分支进行学习,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由性.例如,在学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知识是用动态动画模拟实验开始先点燃酒精灯再通入一氧化碳时玻璃管炸裂,有的学生会问为什么会这样?因该如何操作?他们就会自主的不同层次的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处于一种真实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学习,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大课堂容量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文字、图片、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有效的体现,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接受教学信息,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同时多媒体教学还能加快教学速度,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思考,同时也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这样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来增加教学信息和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运用电脑多媒体网络辅助化学教学,可充分发挥其信息容量大、省时省力的优势,这也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例如:在中学化学复习阶段,即化学知识分块复习阶段,对物质的分类、化学方程式的总结、计算题的讲解,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大剂量的巩固训练活动。若全用板书进行,不仅会减低复习的速度,而且会浪费很多时间.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事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来辅助复习教学,则不但能解决以上问题还能增大化学教学容量,加大训练密度,同时也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开拓学生视野,极大地提高了化学课的复习效率。可见多媒体教学具有速度快知识信息量多而不乱,广二不泛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让教师获取更多的教学信息,让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 “教师的嘴和粉笔”为主,但这种教学方式单一,知识量有限,使得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主要来自教师的口中。但使用多媒体教学则不同,它是采用计算机及大屏幕投影仪的教学设备,将讲授内容以投影方式显示在大屏幕上,文字清晰整洁,能够增强学生视觉的美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将讲课的内容板书写在黑板上,板书的结构安排不一定合理,学生有时会看不清楚黑板上写板书的内容,从而影响视觉效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的文字内容都是经过严格的精简组织起来的,比较容易做到概念准确,立体精当,图表规整,具有很好的可视性,而且在课堂上操作起来简单、快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板书和图形的绘制,不容易做到标准、清晰,并且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使用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听课,不许分散精力去做笔记,可在课后利用复制的课件进行整理和复习,从而节省时间,加强对所讲内容的理解。多媒体教学可以形象生动地以最大限度的调动有用资源,如视、读、听、写的功能大大增强,充分给予学生较大的想象空间;利用化学实验图像加以解释和引导,既培养了学生对学习化学的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补充了教材中没有的阅读材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五.多媒体教学能使化学课堂内外紧密联系
化学是一门密切联系实际的学科,学习化学离不开生活,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依赖于化学元素及其所组成的万千化合物和无数制剂、材料。而在化学教学中会有许多物质,现象和化工生产过程,是我们没办法在实验中演示,也不可能在生活中接触到,这样就不能让学生真正的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利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看到用头发丝粗细的绳子吊起三吨重的小汽车,用鸟笼在鱼缸中养鸟的奇观;还可以欣赏液态的氮,氧,光彩夺目的钻石(金刚石);可以看到固态二氧化碳制造烟雾缭绕的效果;可以亲眼看到生铁的冶炼设备;可以在频目上参观污水处理厂;可以看到酸雨对大理石雕像的侵蚀可以看到白色污染的恐怖….…在课堂上播放这些图片和录像,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贴近生活,犹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告诉学生保护环境必须从我们自己做起,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综上所述,多媒体作为一个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其优越性是突出的,而化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在其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是提高中学化学实效性的一项关键的工作,教师应该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师生的实际、潜心研究,精心设计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学目标,促进素质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
1、《教你轻松学上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郭祥群.发挥现代教学媒体优势,追求教学的最优化多媒体教学的时间与体会[J].大学化学,2002,3、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二篇: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创造优化的教学情境
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兴趣的培养,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直观、有启迪性的演示,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感悟,体验,内化为内心深处的需要倾向,会逐渐激发出学习兴趣,会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经过这样良性循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力会大大加强。在化学教学中,主要从科学史实、化学家的贡献、小故事、图片以及剪辑影片、动画等方面出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适时播放,丰富了表达方式,同时让教师从大量的重复劳动或危险操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学生的心理,真正做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避免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倾向,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灵活使用课件,使化学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
多媒体课件在物质微观结构的展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的演示方面的直观性为我们在教学中架起了微观和宏观的桥梁,对于学生微观想象力的培养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多媒体课件用图形、图像、动画、文字和声音等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特别是可以把从文字材料获得的概念转化成直观的形象,把难于想象的微观世界宏观化,通过直观的视觉来帮助学生理解,大大降低了难度,使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使教学难点顺利突破。如有机化学中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其命名的教学,因学生初学,概念生疏头绪多,又缺乏空间结构意识和空间想象力,黑板上的平面板书无论如何也难以唤起学生的共鸣,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利用多媒体可以从容不迫地把一种烷烃的结构进行多种不同的展示:比例模型、球棍模型,变换角度旋转,对比与复原,关键部位放大,正误对照剖析等,逼真的主体画面,清晰的比较鉴别,精练的规律归纳,将牢牢地吸引住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适时运用课件,模拟化学实验教学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通过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和研究,可以得出化学反应的结论,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然而,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存在着一些不易克服的矛盾:反应装置规模小而教室范围大,多数学生观察现象模糊;许多化学变化瞬间即逝,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应当着重观察的重点上,感官刺激强度不足。一些实验危险性较强,不宜在课堂上演示;工业生产装置规模大,根本无法在课堂内演示。这些在传统化学教学中带有普遍性的难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解决。
错误的实验操作引发危险后果。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中,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移去酒精灯。此操作一旦失误,轻则使仪器炸裂,重则会引起爆炸,造成事故。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实验过程后,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正确操作的重要性,提高实验成功率,而且通过反复演示,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水平和能力。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把难以演示的实验形象化,通过直观的视觉来帮助学生理解,同样,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从而使教学难点顺利突破。
第三篇: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开阔学习的视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是21世纪推进语文教学现代化所必须充分利用的、十分重要的教学工具手段。顺应时代要求,先进教学手段的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越来越明显。它以新颖的形式,强大的功能,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能够轻轻松松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主动学习并运用这一现代科技的教学手段,勇于钻研实践,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近一年来,我带学生到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上课四十多次,收到良好效果。
一、化静为动,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比较有限,多媒体在此则表现了高度的优越性。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轻松,兴趣成了最好的老师。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完全克服了这一缺陷,能够出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像可以像动画一样播放,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这样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我搜集资料制作课件《望天门山》。如果学生直接阅读,学生很难理解“天门”的形象、“开”和“回”是怎样与山水联系在一起等问题。我依据诗的内容设计出这样的情景图:两高座山犹如巨大的石门,两山夹缝中滔滔江水急流回旋,冲破山的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飘荡而来……运用物象直观,由文到图,由静到动,让学生理解“门、”“开”、“回”等关键词语的意义,把学生的思维带到山青水碧,红日白帆的意境中,从而恰当地理解了全诗的意境。这样,既能疑窦,又启蒙味,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没有这物象创设的教学情境,学生理解“门”、“开”、“回”的意境就要费课时费力气了。学生在动画的刺激下,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 感染学生
尽快让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是正确理解一篇课文的关键,传统教学中通过精心准备导语或范读课文力求达到这一目的。现代教育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到了美,就能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事实证明此种做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如在教学《黄河颂》时,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走进影院看黄河”,用《黄河颂》MTV片引领学生走进黄河,震撼人心的歌曲和激流澎湃的黄河水流深深感染学生。我用多媒体介绍背景资料,学生了解了作者光未然“英勇抗战赞黄河”。我给学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我用背景音乐和一系列画面作背景让学生进入情境朗读,学生读得声情并茂。反复朗读后,我用图像配合文字展示了精心设计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开动思维说黄河”,学生热烈讨论,并相互质疑、回答,从各个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解除疑团问黄河”这一教学环节,学生由课内到课外,从古到今,从黄河的历史、文化、生态变化各个角度发问,学生积极思维,合作探究,在一定深度和广度上了解了黄河,甚至还提出了课堂上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更激发了他们课外探究黄河、关注黄河的欲望。拓展训练中,我播放了影片《保卫黄河》,让学生在抗日的炮火硝烟中受感染,培养了爱国主义的情感和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我让学生给影片《保卫黄河》歌词写朗诵词,加深了对《黄河颂》的理解,又培养他们赞颂黄河的写作能力。课外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生唱《黄河大合唱》,进一步培养他们爱黄河爱祖国情感。我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黄河当今生态环境的变化,激发了他们爱黄河、保护生态环境、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春》时,有的老师配了一段《春之声圆舞曲》,乐曲悠扬动听,很快就将听课的老师和学生带入春天诗意盎然的意境中,春草、春花、春风、春雨,随着这一串串音符扑面而来,对春的喜爱和赞美已蕴在心底。再如讲授余光中先生的《纸船》时,我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学生一片深蓝的大海,一只白色的小船在波浪中摇曳,屏幕的右下角,一只红烛发着微弱而执着的光,鲜明的颜色、动态的设计立即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对祖国深沉的爱已通过画面深深打动了学生。这样,在美的意境中,对文章的理解,从字面到内涵,层层深入,既把语句理解透了,又体会了所要表达的主题,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得到语感和美感的双重训练。
二、变难为易,提高学习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例如在七年级语文上册《春》的教学中,我用PowerPoint制作了这样的课件:在一阵悦耳的笛声中,课题从不同的角度飘入背景为一片桃花的屏幕中,清屏后随之出现作者的头像与简介。随着头像与文字的逐渐隐去,屏幕上出现五幅小画,分别对应课文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五幅小画可做按钮使用,用鼠标选择需要播放的段落,也可用键盘上的数字键1、2、3、4、5来选择。每段都可重复播放多次。每段的播放形式为屏幕左上方出现该段主题,如春草图,主题下方开一小窗口,在此窗口可出现连续的图像、视频、动画等。整个屏幕的右边,在一个矩形框中映现该段文字,文字的范读贯穿始终。在使用时可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课件中的配乐朗诵,然后再让学生跟读。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寓教于乐,培养审美情趣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着丰富美学信息的学习情境中去,让学生在这里耳濡目染,主动探索美,发现美,感受美。学生课外阅读《敕勒歌》时,开始学生觉得这首诗平白如话,没什么意思。于是我做了这样的一个课件:一开始,在屏幕上出现一些静止的画面,分别对应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学生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这时,我启发学生: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都是什么颜色?哪些景物是这幅草原画面的主体形象?它们各占多大的比例?你认为在这些图画中还应加点什么?顿时,学生们活跃起来,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来描述他们“看”到的草原景象:在无垠的蓝天下有一片辽阔碧绿的草原,在和风吹拂下,丰茂的草木俯垂摇曳,绿波此起彼伏,正在吃草的白色羊群时隐时现。而那草原与蓝天之间镶着的紫色远山,又勾勒出了天高地广的恢宏气象。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与同学们想象一致的有关草原景色的录像,使他们真正看到了雄浑豪放的北国草原,从而共同感受到了诗的美。教师随后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牛羊是这幅草原图画的主体形象,是绿色锦缎上托出的明珠,是画中的诗。美妙的是,作者不是把这个主体形象死板地画在那里,也不是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而是直到末了才时隐时现:风吹草低,现出了牛羊。言外之意,风吹草起,又隐没了牛羊。那么,草原深处还有多少牛羊,还有多少美的事物,那放牧牛羊的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是天真活泼的姑娘,还是踏着牧歌归去的小伙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倘佯神游于这个广阔的审美空间,尽情地领略这首诗的神韵妙境,充分地品味这“诗中有画”的美景。
三、增大容量 长课短讲
传统的授课一节课紧紧巴巴,一篇课文至少要两节课才能完成,长一些的深一些的甚至要讲一个星期。多媒体在此则显示了其优越性,它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再写,轻轻一点即可完成,问题也无需重复两遍三遍,已经摆在大屏幕上了,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如此下来时间节约不少,课的容量自然加大,长课短讲成为可能。教学传统篇目《社戏》,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我制作的FLASH动画片,学生津津有味的看“电视”,热火朝天的谈感受,江南的小桥流水、月下行船、水乡社戏、夜航偷豆等历历在目,那淳朴的乡情、建可爱的伙伴、那带着露珠的罗汉豆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自然突飞猛进,结果往常三节课讲完的内容两节课甚至一节课就完成了。这时的多媒体就像是在学生和课文间架起的一条快速道、一座立交桥。
(四)资源共享 齐头并进
好的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在同一年级交流,甚至我还和外地的同行老师交流课件、试卷、教学心得等,使学生都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并且节约 了备课时间。我在《中学语文教学网》、《中小学教育网》等都注册成会员,共享资源,上课资源丰富。我制作了个人语文教学主页:www.xiexiebang.com和www.xiexiebang.com,和网上教师朋友和学生共享我的资源,也收集了大量网友和外地学生的教学、学习资料,建立了我的个人资料库,有力地促进了我语文教学,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实践证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第四篇:多媒体在古诗教学中的优势
浅谈多媒体在古诗词中的优势
内容摘要:多媒体课件是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图文声像并茂,所以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借助多媒体的优势,优化教学,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中去,无疑是挖掘诗歌意境、体味诗歌情感的一种有效途径。从而引导学生走进诗词的意境,更好地完成诗词的审美教育,同时也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关键词:多媒体 古诗词 教学 优势
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从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听课造成的废劳和紧张。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中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多媒体以其特有的感染力,通过文字、图画、声音、动画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多感官刺激,能够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去想象、联想、感知诗中的描绘的画面。教师也要通过音乐伴奏、赏读诗句,表情朗读等电教手段引发想象,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生活经历的储备,启发学生想象,从而优化语文教学课堂。
一、多媒体播放的音乐让学生走进诗歌意境
优美的音乐可以淘冶人的性情,激发人的情感,使人产生联想。在教古诗词时,根据诗词的内容、情感,配上符合感情基调的音乐教学生朗读,能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美的愉悦。古诗词是十分讲究音韵的文体,诗歌与音乐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渊源,为了让学生真正领悟古诗词的情韵,增强古诗词的教学效果,可以借助音乐把他们带到诗词所创设的意境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例如,我在上北朝民歌《敕勒歌》时,为了使学生领悟到这首民歌的大意,领悟到大草原的美好风光,我一边播放《草原牧歌》改编的轻音乐,在银幕上投放绿草如茵,牛羊满地的草原风光幻灯片,一边让学生和着音乐充满感情地朗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在学生对诗歌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配乐录音朗诵,一边想象大草原的奇
丽风光,然后,把诗中描写的景物和自己的想象结合起来,绘制一幅“草原风光图”,下课后,学生们纷纷交来了自己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想象各异,情境有别,但都能基本反映诗歌的意义。实践证明,运用音乐来感受诗中意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多媒体可以展现诗词画面让学生感悟意境
别林斯基说:“诗歌不能容忍无形态的,光秃秃的抽象概念。必须使思想渗透体现在生动而美妙的形象中。”这正是中国历代诗人、词人所追的艺术境界。一首首好诗、好词创造了我国古诗词一个重要特色,就是“诗中有画”,即使是很富有哲理的诗,也是思想包盈于形象之中,智慧闪烁于形象之上,我们不妨以此特色设置教学情景,师生亲自动手,用丰富的色形,优美的线条、整合的画面,将无形的诗词形象变幻成有形的视觉形象,在愉快的情境中,在活跃的课堂气氛里,领悟文字的内涵,体会意境的高妙。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在开讲时,可先以亲切柔和的语调描述银幕上的画面:“有一个如画的地方,一抹斜阳将余挥播撒在清澈的湖面上,湖中藕花盛开,绿叶如盖;湖面小舟飘荡,鸥鹭飞翔;湖边垂柳倒映,亭台静卧;有一个年轻、快乐的女子,和她的伙伴们在此嬉戏玩耍,举杯畅谈„„轻缓、动情的导语,可将学生带进诗的意境,使他们仿佛看到了摇曳多姿的绿荷,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莲香,听到了欢快划动的桨声。
三、多媒体可激发学生用心体会诗情
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了声、光、电、影等多种高科技手段,能够将静止、抽象文字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载体,将老师难以表达的意象、意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体会和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以诗人自己为代表的一代青年,诗人通过选取平凡而有特征的意象,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和祖国的血肉联系,真挚、委婉地抒发了对祖**亲的拳拳深情,如何让学生深入体会中华儿女对祖**亲不可遏止的爱成为教学中的难点。文中由“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特殊情感历程,可借助名家配乐朗诵体会,四组表达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的意象群,可用一系列相关画面展现。授课时,由《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曲导入,同时打出课题《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让学生很快进入作品的氛围当中。在讲课过程中,将四组意象群的画面依次再现于屏幕:“贫穷、落后的祖**亲的形象,就像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和淤滩上的驳船;希望渺茫的祖国,就像飞天袖间的花朵;从苦难中奋起的祖国,犹如雪被下古莲的胚芽、雪白的起跑线和正在喷薄的黎明;和我不可分割的祖国„„,随着画面的展开同时播放配乐诗朗诵,呈现电视诗歌的效果。学生听得到、看得到,触景生情,感受到女诗人对祖国的爱,感受到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对祖**亲的爱。有了这种感情基础,教师再略加点拨,学生就能化难为简了。
四、多媒体可让学生更好理解诗歌的背景
优美的诗词,与作者所处时代、生活经历、文化底蕴密切相关,作为当代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障碍。教师采用多媒体手段提供有关时代背景的音像资料,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彼时彼地的历史状况、社会动态,既为教学传递信息、铺垫知识;又使学生更好地贴近作者、理解作者。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可采用多媒体先播放“安史之乱”的史实音像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历史,形象地感知唐朝天宝年间,玄宗骄奢,不理政事;奸臣当道,权倾天下的社会现实。亲眼看到安禄山起兵反唐,潼关失陷,尸横遍野,长安混乱,百姓逃散,田园荒芜的凄惨景象,之后,教师可补充描述道:“乱世之中的诗人,一路西行,颠沛辗转,来到成都,一时无处栖身,只好求助亲友在成都的浣花溪边搭起一座茅屋,暂避风雨。不想,到了八月间,一场秋风,无情地卷走了屋顶上的茅草,接着一场大雨,瓢泼如注,诗人彻夜难眠,凄苦之中,感慨万分,写下了这篇不朽之作。”设置这样的背景情境,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距离,帮助学生产生与诗人思想感情相契合的心理情绪,为学好此诗开了个好头。
参考文献:
1、刘恩博,浅谈多媒体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11期.3
第五篇:浅谈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尽显优势
湖南冷水滩仁湾中学 莫华英
摘要:多少年来,在传统的“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单一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内容的施授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既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也落后于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教学的新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使生物教学视听化、形声化,深受学生的欢迎。可见,教学媒体是一种知识载体,它既是教师的辅助工具,又是学生的认知工具。
关键词:多媒体 生物教学 应用
正文:多媒体的应用在生物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科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科学地分析和理解一些生命现象的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多媒体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在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才能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下面谈几点我的肤浅之见。
一、多媒体教学创设环境,提高兴趣。
多媒体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直观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能把学生的非注意力因素集中起来,能使学生从听觉、视觉上去领略语言文字描绘“美”的情景,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才喜欢学习生物学科。例如:在讲八年级上册《动物行为的主要
类型》时,我用视频分别播放了蛇、狮子、鮟鱇鱼的取食行为;狗、狮、狼、鸟儿的领域行为;猴子、雄盘羊的攻击行为等。学生看到这有趣的视频,顿时兴趣高涨,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
二、加强直观,优化教学过程
生物学中有很多的知识比较抽象,难于理解,比如,过去在讲“生态与环境”时,有许多概念都是很抽象的,如“演替”这一概念,讲得不外乎是强调演替的定义,从文字到文字,显得空洞泛味,死记硬背,学生往往是一知半解。而通过多媒体教学,可把长满树木的森林,加以外界的影响,变成光秃秃的石头山;而荒山秃林亦可以通过多媒体作用,重演植树造林的工程,使之变成青山绿水的仙境。这样教学,不用死记死背,学生很容易理解这一概念的内容。通过直观、生动而形象化再现有关内容,学生兴趣浓、记忆快、效果好。
三、多媒体教学再现情景,突破知识的重点难点。
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不仅能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开花与结果”一课时,同学位对传粉与受精很迷糊,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化解了难点,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知识,教学效果很好。
四.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介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一节时,一般按教学要求需要安排两节课,这部分教学内容丰富,知识点多,覆盖面大,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影响到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技术应用使得生态系统的结构清晰地各个部分展示出来,如生态系统的成分,通过图片介绍使学生很快就了解各种成分在生态系统的位置、作用以及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电影片断再现菜地生态系统中:菜→虫→青蛙→蛇→鹰这一食物链。这样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课堂密度更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密度的增加,使得课堂教学使用时间有了余地,使学生在课堂中就能完成有关作业。而且如多媒体配合网络技术,通过人机对话,既可以检查教
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的情况,使教学内容即时得到检验和反馈,避免重复、无效的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
五、合理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固然重要,但也不能滥用于教学中。课件的使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画面不可繁杂,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初中生好奇心强,周围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影响他们的注意力,而我们上课则要求学生把有限的注意力尽可能多的倾注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对课件也就提出 了一些特别是的要求。所以,在制作课件时,尤其要注意,课件最主要的目的是突出 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所以为了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要删除一切没有必要的东西,诸如按钮的声音,或一个漂亮的按钮,要知道它们只能是起到最基本的连接、烘托作用而不能让其太多的夺彩。2.要突出课件的重点,发挥其直观简洁的作用。
强调课件的画面要简洁,其实也是从重点要突出的角度而言的。要更好的说明问题,最好就是一段时间里屏幕上只有教师想要的东西,而且将其放在屏幕的主要位置,既大又清晰,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学生看得明白也记得清楚。课件是为上课服务 的,上课要求重点突出,课件本身也就更应该重点突出了。
生物教学越接近大自然,越接近生物,就越能说明问题.要使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法优化组合,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各自的局限性,力争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对传统教学媒体进行灵活的,恰当的,巧妙的改造,并完善,发展,通过优化求得效益,使我们的教学,教研,教改工作实实在在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只要我们能够摆正学生---教师---多媒体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恰当使用多媒体,就会让课堂教学进行的精彩,就会使课堂教学达到愉快,大容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所以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力求做到时间上有宽度,内容上有深度,活动上有广度,效果上有信度.切忌该
用而不用,不该用而滥用.在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和实践,合理设计和开发,使之与其它手段有机结合,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参考书目: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 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
《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