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聚焦“自主少教多学”,推进课堂教学深度变革(讨论版)
聚焦“自主少教多学”,推进课堂教学深度变革
黄陵中学‚自主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型(讨论稿)
一、‚自主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型构建的背景
我校探索课堂教学模型变革的总体思路是: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逐渐消化吸收,不断整合创新,最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型,绝不机械照搬。我校‚自主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型构建的背景,基于以下两点:
一是对接我校课堂教学模型的探索成果。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型变革,从行政式杜绝满堂灌的‚20+20‛模型起步,步入到追求‚双二十有效‛的探索积淀,最后深化到‚少教多学‛高效攻坚,为我们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模型变革提供了基础和经验。
二是借鉴兄弟学校自主课堂的先进经验。
在此基础上整合、升华,从而构想进一步构建具有黄中特色的‚自主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型。
二、‚自主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型构建解读
1、基本概念:
‚自主少教多学‛。即在秉持‚少教多学‛理念的前提下,进一步着力彰显师生的‚自主‛意识,教师可以自主的选择‚自己少教、优教‛的指导方式,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自己多学、优学‛的学习方式,师生共同创造性的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型。这里的‚自主‛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教学的观念上,要凸显‚自主学习‛意识。从学的方面来讲,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最 优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学习应当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导完成。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担当学习的责任,才能自觉地进入学习角色,自主参与,自主求助,自主发展。从教的方面来讲,基础教育其核心任务是为学习者的后续发展打基础,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作准备,所以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比学会什么更具有基础性、工具性的价值和意义,它对学生的后续学习、终身学习影响更大,因此,作为教师要确立教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二是在课堂教与学方式的选用方面,师生拥有‚自主选择权‛。师生可在遵循学校课堂教学模型变革框架建议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特征、教学风格、学生实际自主创新活用,形成我的模式我的课,以避免机械套用,‚千课一面‛。
‚学生自主多学、优学‛。即在秉持‚学习归根结底是由学生自主主导完成‛理念的引领下,学生为了自身发展,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自主选择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自主监控自身的学习过程、自主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进一步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达到建立在具有内在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学习评价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在学的过程中感悟乐学和创学魅力,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教师自主少教、优教‛。即在秉持‚教师立足于主导作用‛理念的前提下,在课堂导学模型的选用方面教师要拥有自主权,教师可自主创新活用已有的教学范式,形成具有自身风格的我的模式我的课,以避免机械套用,‚千课一面‛。灵活地针对所带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的风格特征启发性地教、针对性 2 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真正做到‚少教、优教‛,从而为学生提供拥有更多话语权、研读权、探究权、提问权的‚多学、优学‛。
2、基本目标:
进一步将‚少教‛与‚多学‛上升到‚自主优教‛与‚自主优学‛的目标任务。‚自主优学‛,即:进一步把学生从被压抑、被束缚、被控制的状态里解放出来,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寻求知识中体验进步的喜悦,在讨论理解知识时体味学习的乐趣,在得到教师的指点肯定赞扬时去获得成功的快乐,产生愉快心情,焕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欲望,多学和深学,达到倾听、阅读、交流、思考、实践等生命发展所必需的基本能力素养全面提升;‚自主优教‛,即:让教师真正回归到教学指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激励、引领与点拨‛的作用,用具有教师自主风格的导学方式,协助学生自主优学。
3、基本要求建议:
(1)模型构建说明。学校出台‚自主少教多学‛高效课堂攻坚策略的思想、框架、模型要素建议,但不限定死具体操作中的‚程序步骤‛,留有一定的空间让教师根据自身风格、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实际灵活自主的进行要素组合、调整,避免‚程式化‛的形式主义机械刻板;学科和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不同目标、不同情况将这些模型要素选择性地加以组合,组成多种具有灵活性,富于弹性张力的学科课型或模式,分级部、分学科地开展课堂教学,以达到形成接地气、凸显自主性的‚我的模式我的课‛为最终理念。(2)模型构建框架。
课堂模型,其实就是课堂教学结构形态的抽象描述。在这里具 3 体的‚模型‛指的是:‚要素提炼‛和‚要素组合‛,即先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提炼,然后根据课堂教学的不同目标、不同情况将这些要素选择性地加以组合,组成多种课型,具有灵活性,富于弹性张力。
基本要素提炼:课堂模型至少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理解迁移、应用评价三个方面提炼基本要素。
一是教学目标聚焦行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对教学有‚指挥棒‛作用,指导和支配整个教学活动。为此,上课伊始教师要展示和解读学习目标(展示在黑板的固定位臵或教学课件上),让学生上课伊始就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导学作用,明明白白的学。同时,课堂学习目标的制定要聚焦学生实际行为变化,从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水平要求给予明确的设定,以起到导测作用。这一基本要素简称‚行为目标‛(相当于学习目标)。
二是理解迁移讲究还原。通过多种方式的还原,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学会应用。
第一种还原是还原知识产生的背景、情境,简称‚还原背景‛(相当于铺垫引入)基本要素。一是还原新知学习与生活情景关系,让新知的学习根植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为学生自主学习激情。可通过设臵生活性的学习情景问题,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亢奋学习精神状态,带着求知欲和表现欲进课堂,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二是还原新知学习与原有学科认知结构关系,激活旧知,为学生自主学习进行知识铺垫。通过设臵知识性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以此作为联想对象,开展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能‚同 4 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
第二种还原是还原学生对知识原型多样性、复杂性的感性认知,简称‚还原认知‛(相当于自主探究)基本要素。学生可借助教材、学案、问题单、教辅资料等资源,开展自主(或课外、或课内)或合作等探究学习活动,以初步感知新知的原生价值。具体可通过选择二元结构实施。一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学生已经能够自主阅读教材和自主思考的时候,可先让学生自主先学初步认知,然后根据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深化认知教学。二是先教后学或边教边学——以教导学。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处于依靠教师的阶段),可通过先教后学或边教边学认知教学内容,但是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学的着力点在于学会自主学习、独立学习。
应当注意的是:教师可根据不同层次的班级、不同的教学内容,整节课选择一种结构,也可根据一节课中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结构。
第三种还原是还原思维过程,也就是思维可视化,简称‚还原思维‛(相当于展示交流)基本要素。即将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推导或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直观呈现,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使教学内容从原生价值上升到教学价值,达到用教材教会思维。具体实施时可将重点、难点、情境整合在一起,形成2——3个较大的主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展示;问题要有思维价值,不能以‚题‛代‚问题‛。
另外,还原思维时要注重‚议‛。‚议‛的基础是学生讨论,核心是讨论成果的展示,难点是教师的精评。通过‚议‛暴露学生 5 的‚多元解读‛、‚相异构想‛和‚闪光点‛,促进学生理解迁移新知。
三是应用评价注重反馈。
第一种反馈是根据教材的‚学点‛、‚测点‛设臵达标训练题进行反馈,简称‚达标反馈‛(相当于应用练习)基本要素。通过达标训练,反馈仍然存在的问题,对未达成的目标问题进行精讲点评与规范指导,促其二次达成。
第二种反馈是从整体视角、多维视角、动态视角建构认知体系,简称‚建构反馈‛(相当于归纳拓展)基本要素。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容易陷入零散、单
一、僵化,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建构的视角拓展升华。整体视角:将学到的新知纳入到原认知结构体系中,整体认知,构建知识结构图、思想方法结构图等;多维视角:从多维角度来拓展不同的说法、不同的解法;动态视角:以运用动态变化的方式将时间、空间的变化引入,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方法看待事物的习惯。
如上分析,以下因素可以作为基本要素:行为目标、还原背景、还原认知、还原思维、达标反馈、建构反馈,这些要素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之中,教师还可以提炼新的要素。
要素的重新组合:选择上述其中的要素加以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课堂模型的初级指标架构。组合当然有其基本原则,第一,行为目标、还原思维作为基本要素、基本原则,以确保每堂课始终以学生为本、聚焦学生行为。第二,根据客观需要(教学内容、学生)选择基本要素搭配,搭配方式灵活,基本要素组合的先后顺序也可以灵活多变,不搞机械僵硬的程式化教条,凸显自主性。
组合方式举例(仅供参考):
A:还原背景+行为目标+还原认知+还原思维+达标反馈+建构反馈(先教后学或边教边学可参考)
B:行为目标+还原认知+还原思维+达标反馈+建构反馈(先教后学或边教边学可参考)
C:还原背景+行为目标+还原思维+达标反馈+建构反馈(先学后教可参考)
D:还原思维+行为目标+建构反馈+达标反馈(先学后教可参考)……
教师要做的,就是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究最佳组合方式,什么内容的学习用什么方式组合最佳?什么程度的学生用什么方式组合最佳?
二〇一五年元月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少教多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少教多学”
孙艳杰
内容摘要:新课程的实施,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而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完善起来的传统的教学常规,又无法规范语文教学各个层面的操作问题。如何规范完善教师的教学行为,以达到学科教学的均衡与和谐,正是当前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程的实施,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而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不到位,有的即使认识到位了,实践也不能很快地跟进。深入语文课堂,我们仍会感觉到如今的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与新课程“貌合神离”的现象,还存在一些有悖新课改精神的封闭、僵化的现象:教师提问多,学生质疑少;内容理解多,语言揣摩少;教辅用书多,工具用书少;表演作秀多,务实创新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与新课改不相吻合的诸多问题,折射出教师们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习惯的陈旧与落伍,需要改变。课程改革的前提是教师观念的提升。那么,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如何用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何处理好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呢?
一、“用教材教”的多一些,“教教材”的少一些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一种形式,它提供的是文化的素材、教学的范例、对话的话题。作为素材和范例,它是引导学生进行认知,促进思维发展,实现意义建构的载体。作为话题,它是师生进行对话和交往,实现情感沟通和人格建构的中介。因此,教学不是如何教教材,而是如何用教材教,如何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创造性的使用。从教学论角度讲,“教教材”旨在把教材(课文)当成教学内容,把理解和掌握教材当成教学目标;“用教材教”旨在把教材(课文)当成生成教学内容的例子和凭借。拓展、延伸、超越、创新教材才是教学的终极目的。
反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却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徘徊、滞留在教教材的层面,不能也不会运用教材这个范例来进行教学。主要存在以下现象:一是教师教育思想、教学理念错误。这其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原本就不知道教材中的课文仅是个凭借、载体,旨在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学得知识,习得技能,让学生“课内得法,课外受益”。另一种情况是教师错误认为用教材教就是要对文本进行“拓展”,对教材进行“迁移”。于是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快将课文的教学结束,然后补充一些课外资料进行读写(说)结合。这种淡化文本、游离文本的“拓展”、“迁移”注定只能成为空中楼阁,至于文本的意蕴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更是无从谈起。二是教师虽然从思想上、理念上知道不能拘囿于教材范畴死教教材,但限于自身能力,不知怎样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辩证地处理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之间的关系,充分运用教材这个例子,把它教好、教到点子上。对例子的拓展、延伸和超越、批判要基于例子,不能盲目为了追赶所谓的潮流,那样只会本末倒置。
二、灵活发挥多一些,预设布控少一些
成功的语文教学课堂绝不是“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的死水一潭,而是犹如驰骋千军万马的战场,瞬息万变,既不可预设,也无法布控。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有足够的“教育机智”,能像电视台的优秀节目主持人那样,沉稳从容,临乱不慌,灵活应对各种“意外”情况。而不是预先设计一套严格的操作方案,精心布设一个个思维圈套和知识陷阱,让学生顺从地往里面钻与跳,万一出现几个“出格”的,便千方百计地进行循循善诱,请君入瓮。课堂是个流动变化的动态系统,教学方案只是一个框架而已,无论怎样优秀的教师,皆不可能精确地计算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究竟会有那些“节外生枝”出现,可见随机应变非常之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把握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他十分赞赏教师在课堂上牢牢把握动态生成的情况,使教学直接诉诸儿童的理智和心灵的人。他说:“这种境界只能是教师具备深刻的知识的结果。他的知识要如此深刻,以至处于他的注意中心的并不是教材内容,而是儿童们的脑力劳动。”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真诚地倾听学生课堂上的声音,尤其是谈见解、说感悟、答问题的声音;要善于察言观色,仔细观察学生课堂上的言谈举止,尤其是心灵之窗——眼睛所闪现的意味;要通过倾听与观察,及时敏锐地捕捉学生奇异的思维、闪光的思维、独特的思维,恰到好处地引发、催生、助长,引其爆发,促其撞击,使其迸射火花,做到“让预设与生成激情共舞”。
三、读的次数少一些,读的指导多一些
张田若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们也时常在语文课堂上看到师生“读”的分量很重,很足,“读”的形式也非常之多:朗读、默读、范读、自由读、比赛读、表演读、轻声读、小组读、个体读、齐读„„但认真审视课堂上繁华热闹的多种多样的“读”,我们会发现课堂实践也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学生读的次数虽然很多,但老师对于读的指导却非常之少。如果说“读”这一课堂教学设计环节是教法的体现,那么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则很难觅得踪迹。难道学生们读得都非常正确、流利、有感情,恰到好处,不需要老师的指导吗?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其实,语文课的读也有技巧,这种技巧的指导是一种渗透。比如:音调的问题,速度的问题等。阅读课堂上,教师要担当好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深入学习各种读的技巧,适时教给学生读的要领,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会各种类型的读,给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如:圈点阅读、质疑阅读、精读、浏览等,不同的学习目标可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教师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可以抓住课文中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形象生动的句子;修辞手法用得贴切、精妙的句子;对话、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句子;蕴含丰富、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句子;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的句子等等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
四、教师讲析少一些,学生练笔多一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的智慧在指尖上。“动脑又动手,才会有创造。”课堂上理应让学生手脑并用,听说读写并举。语文教学是母语的教学,母语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习语文,重要的是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大量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如果课堂上只让学生一味地读、说,那么学生的情绪将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一堂缺少凝神静思的课堂何来智慧的碰撞?
我们要克服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顽症,重视结合阅读教学进行课堂小练笔。课堂练笔是一种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或预设或随机进行的写作训练。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型的语言训练方式,它最大的特点是不只停留在纯客观的知识层面上,它必须同时拥有心灵的感受和理性的解读,形成认知、情感和训练内容的对接状态。因此,能否把握时机,顺势而练,便是课堂练笔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
语文教材中,练笔点处处可见,只要我们敏锐地捕捉住这样的语言实践资源,并巧妙地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笔尖就会跳起顺畅的芭蕾,令人赏心悦目,令人心旷神怡,而我们的语文课堂也会越来越精彩!
多和少,从来都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新课程也特别需要辩证思维,在新课改进行中,我们要把握课改理念的“神”与教学实践的“形”之间的和谐统一。“多”是由“少”积累起来的,没有“少”就没有“多”。如果我们能运用辩证思维,从哲学的高度来看课改,我们不必因为害怕走弯路而驻足不前。让我们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潜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热心参与教研,真心热爱语文,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改革我们的语文教学,努力改造我们的语文课堂,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的殿堂。
第三篇:把握工作要点推进职业教育深度变革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把握工作要点推进职业教育深度变革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年第02期
近日,《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点》出台,各级各类教育、各省市的教育工作要点也相继下达,这是教育发展的风向标。我省职业教育只有理顺思路,把握方向,才能在管理体制、办学机制和教学质量上做足功夫,培养出结构合理、技能扎实、素质过硬的实用型人才,更加适应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在2013年工作要点中提出要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全面推进建设现代职教体系。制订中高职教育衔接计划。研究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沟通的制度。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制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印发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修订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国家级重点学校持续发展和动态调整机制。印发首批中职专业教学标准。修订高职专业目录,发布高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制订部分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推进课程体系建设。规范职业教育教材管理。印发并实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规划(2013-2015年)。印发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研究制订职业院校管理水平评估方案。继续开展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话活动,加强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继续推进国家示范高职、中职学校建设,继续实施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加强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继续开展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
广东省教育厅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激发教育体制机制活力”中提到,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启动新一轮以优化布局和提升层次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战略性结构调整,扩大招生规模,着力拓宽高职—应用性本科培养渠道。推动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资源整合、高端发展。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总结推广职业教育改革试点经验。开展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试点。
这些工作要点,明确了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也将促进我省职业教育的深度变革,我省职教工作者应从文件到实践,从政策到措施,从理念到操作,深刻领悟,准确把握,真正革新观念、厘清方向、创新方法、打造特色,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第四篇:聚焦课堂教学 推进校本教研新发展
武安市初中物理有效课堂
教学研讨会交流材料
聚焦课堂教学 推进校本教研新发展
---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汇报材料
午汲镇中学
2010年11月1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全市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研讨会在我校举行,在此,我代表午汲镇中学全体师生向莅临我校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学校简介
下面,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就我校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研究情况作具体汇报:
一、立足课改校本经验,促进校本教学模式新发展
2008年11月我校承办武安市初中“构建高效课堂”现场会,展示了我校校本“三五四”课堂教学模式即:“三”是指三大流程:即预习指导--课堂导学--四清巩固。“五”是指课堂“自主体验、五环导学”的五大环节:即巧设引题--指导自学--合作探究--成果交流--巩固提升。“四”是指四清巩固:即堂清--日清--周清--月清。我校校本模式的构建和实施使我校教师教、学生学的能力和积极性均有了较大提高,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课改之路不过刚刚开始,我们没有理由满足于现状,为此,我们在课改实践中
不断进行探索改进:如通过进一步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探讨,对我们的教学模式的载体---教学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学案增加符合新课标要求和我省中考走向习题,增大学生巩固提升的训练量,促使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提升;教案要求教师对学情进行更加全面、详细的分析,尽可能对课堂进行预设,为教师个性化补充和课后反思提供更充足的空间等。经过修改后的教学案在教学中可以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二、强化教研管理,扎实推进校本教研发展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课堂教学工作领导
学校成立了以我为组长,教务处主任为副组长,各学科教研组长为组员的学科教研活动领导小组,坚持科研兴教,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第一要务,确保教学教研活动深入、有序、高效开展。
(二)构建学校教研网络,打造学科教研共同体
我校组建了以教研处为主导,以年级组、学科教研组为主体,全体教师为组员的校本科研网络,努力加强各学科教研队伍建设,为培养学科教学骨干创设有利条件。充分发挥我校已获评全市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称号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教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办学战略,在积累校本教改经验的同时,学习全市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着力构建“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行动研究为方
法”的校本教研新机制,打造以学科教研组为核心的各学科教研共同体,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科学、高效、有创造性。
(三)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引领学校教改教研方向
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同时,我们也在开展教科研理论研究。学校要求教师根据本校学生学情、针对自身教学现状进行研讨和反思,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作为课题来研究,开展“科研课题研讨课”,真正在教学中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努力营造人人有课题,个个都研究的良好科研氛围。我们边研究边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再把研究的成果运用到教学实际中,以教研促科研,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走出我校课题研究的特色之路,在人人参与课题的研究中,在参加科研课题成果汇报活动中,展示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
目前,我校承担的邯郸市级“十一五”青年专项课题“提高农村初中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学策略研究”已于2010年6月顺利结题,这为我校朝着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向研究提供了经验。作为河北省县域基础教育改革武安市课改实验区二级项目“农村初中实施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教学策略研究”的实验研究学校,我校以此为契机,正在掀起新一轮的教科研热潮,力求在课改路上实现更新的发展、更大的突破。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激发教师校本教研活力
根据我校自身的发展特点和教师的发展需要,我们认真制定了校本教研实施方案,并采用教师课改论坛、专题研讨、案例分
析等多样化的校本教研形式,营造教师研修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组织了新课改理念下的说课比赛、各教研组课改汇报课活动,积极开展优秀教学设计、自制教具、优秀论文、优秀教学反思等多种形式的竞赛评选活动,实践新课程说、讲、议教学研讨要求,推动我校教学改革的进程。学校还积极开展名师观摩课活动,牵动教师主动教研的心弦;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推动全校教师投身到新课改活动中来,促进教师更好更快的成长;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交流、个案交流,在协商研讨中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促进了学科间的相互借鉴与学习。通过课堂教学展示、交流互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从整体上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历经三年的课程改革,我们一同走过了迷茫与困惑,饱尝了探索的艰辛,也体味到了收获的喜悦,它带给我们许多思考与感悟。我们深信,本次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研讨会的召开,必将为我们的教学改革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我们应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更敏锐、更智慧的视角,分析成功与失败,在总结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让我们坚定信念,沿着课改之路坚持不懈的走下去,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谢谢大家!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少教多学新
阿荣旗向阳峪小学
内容摘要
新课程的实施,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而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完善起来的传统的教学常规,又无法规范语文教学各个层面的操作问题。如何规范完善教师的教学行为,以达到学科教学的均衡与和谐,正是当前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少教多学
阿荣旗向阳峪小学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put forward many new challen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eaching, and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long established tradition teaching routine, and not regulate the oper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at all levels.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behavior of teachers, in order to achieve balanced and harmonious teaching, it is the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s in front of each education workers Keywords: teach less, learn more
阿荣旗向阳峪小学
引言: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针对以上特点,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用最短的教学时间,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用最短的时间要达到我们最想要的效果呢?我认为就是“少教多学”就是用少的时间去教,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学。提高课堂效率。
阿荣旗向阳峪小学
1,“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是什么? 1.1少教——把语文的最重要的核心教给学生
1.1.1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不仅是小学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好的学习方法一方面需要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的要求,教师应该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变监督学习为自觉学习,从而实现“教会-学会-会学”的转化。
1.1.2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信心、耐心、恒心。要关爱每一个学生,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起点,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他们都有自我表现,自我成功的机会,都能获得知识、能力、和自信心。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予以肯定,尤其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用教师的满腔热忱,营造出祥和的心理环境,消除他们学习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置身于教师的期望之中,在无卑无怯、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中抬起头来学习。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说明,如果一个学生具有较高水平的学习动机那么他就能够将更多的精力和更多的资源投入学习之中。当一个学生以一种积极的态度进行数学学习时,那么他的学习一定是主动的、高效的,同时也是愉悦的。我班就有这样一名学困生,他叫军,男生,来自单亲家庭,跟父 4
阿荣旗向阳峪小学
亲一起生活,父亲是一名长途汽车司机,平日里很忙,无时间辅导他的功课,所以他经常拖欠作业,语文基础很薄弱,听写10个词语,最多只能对两个到三个,上课也不专心。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他听写,谈心。课堂上尽可能多的提问他,表扬他。让他担任语文小组长。就这样一天天的坚持,军对语文课越来越感兴趣,作业也及时上交,通过多种方式激发他的学习内动力。1.2,“多学”,并不是多读书、多背教材,教师要通过“少教”将学生的学习变成发自内心的活动,将学生引向积极学习、深度学习、独立学习的境界。
2,“少教多学”之“多学”具有三个内涵: 2.1是“ 积极学习”
即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探究观念、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内容,使学习变成发自内心的活动。
2.2是“深度学习”
即学习者积极地探究、反思和创造,而不是反复记忆,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的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
2.3 是“独立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3,灵活发挥多一些,预设布控少一些
阿荣旗向阳峪小学
成功的语文教学课堂绝不是“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的死水一潭,而是犹如驰骋千军万马的战场,瞬息万变,既不可预设,也无法布控。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有足够的“教育机智”,能像电视台的优秀节目主持人那样,沉稳从容,临乱不慌,灵活应对各种“意外”情况。而不是预先设计一套严格的操作方案,精心布设一个个思维圈套和知识陷阱,让学生顺从地往里面钻与跳,万一出现几个“出格”的,便千方百计地进行循循善诱,请君入瓮。课堂是个流动变化的动态系统,教学方案只是一个框架而已,无论怎样优秀的教师,皆不可能精确地计算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究竟会有那些“节外生枝”出现,可见随机应变非常之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把握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他十分赞赏教师在课堂上牢牢把握动态生成的情况,使教学直接诉诸儿童的理智和心灵的人。他说:“这种境界只能是教师具备深刻的知识的结果。他的知识要如此深刻,以至处于他的注意中心的并不是教材内容,而是儿童们的脑力劳动。”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真诚地倾听学生课堂上的声音,尤其是谈见解、说感悟、答问题的声音;要善于察言观色,仔细观察学生课堂上的言谈举止,尤其是心灵之窗——眼睛所闪现的意味;要通过倾听与观察,及时敏锐地捕捉学生奇异的思维、闪光的思维、独特的思维,恰到好处地引发、催生、助长,引其爆发,促其撞击,使其迸射火花,做到“让预设与生成激情共舞”。
阿荣旗向阳峪小学
4,读的数少一些,读的指导多一些
张田若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们也时常在语文课堂上看到师生“读”的分量很重,很足,“读”的形式也非常之多:朗读、默读、范读、自由读、比赛读、表演读、轻声读、小组读、个体读、齐读„„但认真审视课堂上繁华热闹的多种多样的“读”,我们会发现课堂实践也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学生读的次数虽然很多,但老师对于读的指导却非常之少。如果说“读”这一课堂教学设计环节是教法的体现,那么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则很难觅得踪迹。难道学生们读得都非常正确、流利、有感情,恰到好处,不需要老师的指导吗?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其实,语文课的读也有技巧,这种技巧的指导是一种渗透。比如:音调的问题,速度的问题等。阅读课堂上,教师要担当好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深入学习各种读的技巧,适时教给学生读的要领,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会各种类型的读,给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如:圈点阅读、质疑阅读、精读、浏览等,不同的学习目标可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教师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可以抓住课文中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形象生动的句子;修辞手法用得贴切、精妙的句子;对话、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句子;蕴含丰富、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句子;对表现中
阿荣旗向阳峪小学
心思想作用较大的句子等等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
5,教师讲析少一些,学生练笔多一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的智慧在指尖上。“动脑又动手,才会有创造。”课堂上理应让学生手脑并用,听说读写并举。语文教学是母语的教学,母语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习语文,重要的是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大量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如果课堂上只让学生一味地读、说,那么学生的情绪将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一堂缺少凝神静思的课堂何来智慧的碰撞?
我们要克服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顽症,重视结合阅读教学进行课堂小练笔。课堂练笔是一种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或预设或随机进行的写作训练。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型的语言训练方式,它最大的特点是不只停留在纯客观的知识层面上,它必须同时拥有心灵的感受和理性的解读,形成认知、情感和训练内容的对接状态。因此,能否把握时机,顺势而练,便是课堂练笔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
阿荣旗向阳峪小学
结束语
语文教材中,练笔点处处可见,只要我们敏锐地捕捉住这样的语言实践资源,并巧妙地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笔尖就会跳起顺畅的芭蕾,令人赏心悦目,令人心旷神怡,而我们的语文课堂也会越来越精彩!
多和少,从来都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新课程也特别需要辩证思维,在新课改进行中,我们要把握课改理念的“神”与教学实践的“形”之间的和谐统一。“多”是由“少”积累起来的,没有“少”就没有“多”。如果我们能运用辩证思维,从哲学的高度来看课改,我们不必因为害怕走弯路而驻足不前。让我们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潜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热心参与教研,真心热爱语文,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改革我们的语文教学,努力改造我们的语文课堂,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的殿堂。
阿荣旗向阳峪小学
参考文献
本论文参考小学语文教学“少教多学”相关资料文献,本校的相关资源及网络共享资源。
阿荣旗向阳峪小学
致谢
本论文在撰写过程及排版过程中,校领导、孙鹏老师与孙艳老师给予了很大帮助。再此表示感谢。也非常感谢给我提供资料与线索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