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搞好生物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搞好生物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如何加强和改进生物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实验教学不仅能授以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形成。因此,我们要在实验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和改进。
一、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抓好常规实验。教师常做实验,本身就是对讲述式教学方法的改变,亲眼所见的实验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活的影像,终身不忘。另外,教师常做实验,对学生是一种身教。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改变教育中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毛病。例如,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你有什么办法判断这个污点是在物镜上还是在目镜上?学生感到难度很大,于是我让他们做了个实验:先在目镜上制造一个污点,让学生转动目镜观察,发现视野处的污点跟着移动;擦去目镜上的污点,在物镜上制造污点。让学生转动目镜观察,发现视野中的污点没有跟着移动。学生清楚的看到了整个过程的变化情况,这样做形象、直观效果显著。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遇到问题时用实验来验证的学习方法。
2、务求有创新。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创新学习的能力也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培养训练的结果。学生的创新学习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教师在做实验时应力求有新变化,演示实验多取身边的材料代替课本上的材料,;例如,学种子的结构时用花生代替大豆,学生边学边吃边消化。观察青蛙的结构,用蟾蜍代替青蛙,既不怕青蛙跑了,又让学生消除了平时对蟾蜍的害怕心理。在研究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做出反应时,用草履虫做实验。虽然草履虫的结构很简单,但是它对外界的有利刺激和有害刺激能够做出反应。用甲乙两块载玻片,分别在载玻片的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并使两滴培养液连通。当在两块载玻片右侧培养液的边缘分别放一小粒食盐和一滴肉汁时,分析可能出现的现象以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现象是草履虫背离食盐的方向移动;草履虫向肉汁的方向移动。原因是:食盐对草履虫来说是不利的刺激,所以在有盐粒的一侧的草履虫要逃离,游到没有盐粒的培养液中;肉汁对草履虫来说是有利的刺激,所以在没有肉汁一侧的草履虫会游到有肉汁的培养液中去。结论是: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能够 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当然实验的改变也可以是过程的改变和实验条件的改变。总之,变则新,新则吸引学生,并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活跃的思维才能产生灵感的火花。
3、实验包含着丰富的技能训练。这里的技能不单纯指操作技能,更需要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技能,因此要特别强调如控制变量,设计对照,量的检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表示方法,以及书写实验报告等技能,教材中除了各个实验活动和探究活动外,还专门设置了技能训练的栏目,也旨在强化科学方法和技能训练。也可以说和过去实验的要求重在验证有显著的差别。如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时安排了技能训练:观察兔和猫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吗?要求提出你所发现的问题,与同学交流,讨论谁提出的问题更有探究的价值。学生回答:兔子的眼睛长在两侧,猫的眼睛长在正前面。继续提问:眼睛的位置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关系吗?回答:有。兔子双眼长在两侧视觉的范围大些,便于发现周围的敌害,及时逃避敌害。猫捕食老鼠,它的双眼长在前方利于捕食它们的形态与生活方式有关。经过技能训练学生的认识更深刻了。
二、实验教学应围绕新课程理念进行。
1、实验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新课程标准提出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在实验教学中也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成为学习的主人,提倡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知识的构建过程。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除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外,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实验教学中,既要体现知识能力目标,还应体现情感目标,决不能将学生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目标。
2、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教材的实验教学充分强调过程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在实验教学中引入“实验设计‘。设计实验的过程就是在重视训练常规思维的同时,更重视培养创新思维,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能从新的观点,新的角度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即善于多解,求异、求新,富有灵活性、创造性。学生在这种实验创新探究的过程中,表现最活跃,学习积极性高涨。科学素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让学生走进实验室,为科学探究创造条件。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重要资源,但是不仅限于教师使用。新课程着力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实现这种转变,仅靠一本教科书或者是课堂上的实验活动是不够的,还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当前,随着我国中小学“两基”的落实,实验室的设备大为改善,然而以前的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实验室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以实验的活动为手段,自己设计实验,选择器材,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总结规律,得出结论。允许学生到实验室补做或复习尚未熟练的实验内容。在开齐课本实验的前提下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家庭小实验和课外实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现象,并查阅资料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课实验不受教材限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活动。允许部分有余力的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以满足求知欲,并进一步发展实验探究能力,从而提高科学素养。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运用实验来加以解决培养实验能力。为此,应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资源的效益。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要围绕问题进行解决,依靠已有的知识。对问题可能的答案进行猜测,提出假设。然后依据假设,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如在学习茎的内部结构后,学生针对在给植物周围的土壤浇水施肥时,土壤中的肥料是怎样运送到植物全身的?叶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又是怎样到达根的?茎起的什么作用等等问题进行了大胆的探究创新:
一、提出假设---由筛管向上运输;或由木质导管向上运输。第二、设计实验——模仿课本上的实验,并有所创新。第三,实验验证——观察并记录结果。第四、结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输导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向上输导的,其动力是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这样学生始终以小科学家的身份作为探究活动的主体,自主的进行探究。
总之,生物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好实验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进行,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第二篇:搞好生物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搞好生物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如何加强和改进生物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实验教学不仅能授以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形成。因此,我们要在实验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和改进。
一、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抓好常规实验。教师常做实验,本身就是对讲述式教学方法的改变,亲眼所见的实验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活的影像,终身不忘。另外,教师常做实验,对学生是一种身教。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改变教育中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毛病。例如,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你有什么办法判断这个污点是在物镜上还是在目镜上?学生感到难度很大,于是我让他们做了个实验:先在目镜上制造一个污点,让学生转动目镜观察,发现视野处的污点跟着移动;擦去目镜上的污点,在物镜上制造污点。让学生转动目镜观察,发现视野中的污点没有跟着移动。学生清楚的看到了整个过程的变化情况,这样做形象、直观效果显著。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遇到问题时用实验来验证的学习方法。
2、务求有创新。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创新学习的能力也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培养训练的结果。学生的创新学习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教师在做实验时应力求有新变化,演示实验多取身边的材料代替课本上的材料,;例如,学种子的结构时用花生代替大豆,学生边学边吃边消化。观察青蛙的结构,用蟾蜍代替青蛙,既不怕青蛙跑了,又让学生消除了平时对蟾蜍的害怕心理。在研究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做出反应时,用草履虫做实验。虽然草履虫的结构很简单,但是它对外界的有利刺激和有害刺激能够做出反应。用甲乙两块载玻片,分别在载玻片的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并使两滴培养液连通。当在两块载玻片右侧培养液的边缘分别放一小粒食盐和一滴肉汁时,分析可能出现的现象以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现象是草履虫背离食盐的方向移动;草履虫向肉汁的方向移动。原因是:食盐对草履虫来说是不利的刺激,所以在有盐粒的一侧的草履虫要逃离,游到没有盐粒的培养液中;肉汁对草履虫来说是有利的刺激,所以在没有肉汁一侧的草履虫会游到有肉汁的培养液中去。结论是: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能够 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当然实验的改变也可以是过程的改变和实验条件的改变。总之,变则新,新则吸引学生,并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活跃的思维才能产生灵感的火花。
3、实验包含着丰富的技能训练。这里的技能不单纯指操作技能,更需要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技能,因此要特别强调如控制变量,设计对照,量的检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表示方法,以及书写实验报告等技能,教材中除了各个实验活动和探究活动外,还专门设置了技能训练的栏目,也旨在强化科学方法和技能训练。也可以说和过去实验的要求重在验证有显著的差别。如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时安排了技能训练:观察兔和猫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吗?要求提出你所发现的问题,与同学交流,讨论谁提出的问题更有探究的价值。学生回答:兔子的眼睛长在两侧,猫的眼睛长在正前面。继续提问:眼睛的位置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关系吗?回答:有。兔子双眼长在两侧视觉的范围大些,便于发现周围的敌害,及时逃避敌害。猫捕食老鼠,它的双眼长在前方利于捕食它们的形态与生活方式有关。经过技能训练学生的认识更深刻了。
二、实验教学应围绕新课程理念进行。
1、实验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新课程标准提出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在实验教学中也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成为学习的主人,提倡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知识的构建过程。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除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外,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实验教学中,既要体现知识能力目标,还应体现情感目标,决不能将学生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目标。
2、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教材的实验教学充分强调过程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在实验教学中引入“实验设计‘。设计实验的过程就是在重视训练常规思维的同时,更重视培养创新思维,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能从新的观点,新的角度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即善于多解,求异、求新,富有灵活性、创造性。学生在这种实验创新探究的过程中,表现最活跃,学习积极性高涨。科学素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让学生走进实验室,为科学探究创造条件。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重要资源,但是不仅限于教师使用。新课程着力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实现这种转变,仅靠一本教科书或者是课堂上的实验活动是不够的,还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当前,随着我国中小学“两基”的落实,实验室的设备大为改善,然而以前的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实验室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以实验的活动为手段,自己设计实验,选择器材,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总结规律,得出结论。允许学生到实验室补做或复习尚未熟练的实验内容。在开齐课本实验的前提下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家庭小实验和课外实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现象,并查阅资料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课实验不受教材限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活动。允许部分有余力的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以满足求知欲,并进一步发展实验探究能力,从而提高科学素养。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运用实验来加以解决培养实验能力。为此,应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资源的效益。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要围绕问题进行解决,依靠已有的知识。对问题可能的答案进行猜测,提出假设。然后依据假设,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如在学习茎的内部结构后,学生针对在给植物周围的土壤浇水施肥时,土壤中的肥料是怎样运送到植物全身的?叶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又是怎样到达根的?茎起的什么作用等等问题进行了大胆的探究创新:
一、提出假设---由筛管向上运输;或由木质导管向上运输。第二、设计实验——模仿课本上的实验,并有所创新。第三,实验验证——观察并记录结果。第四、结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输导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向上输导的,其动力是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这样学生始终以小科学家的身份作为探究活动的主体,自主的进行探究。
总之,生物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好实验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进行,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搞好生物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白万霞
第三篇:搞好实验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搞好实验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创造性学习能力。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能正确的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开学以来,我对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深深体会到,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搞好实验教学。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从其教学组织形式来说,可分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边学边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三种类型。下面我就谈实验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演示实验教学,就是教师利用实验器材仪表向学生做表演示范实验或创设必要的条件,将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等再现出来。我把演示实验分为两大类处理,一类是教师演示,另一类是用多媒体演示。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仅有的器材能演示尽量的演示,学生能完成的实验,教师只做一些指导性的工作,让生大胆的去尝试。对于有些有危险性的操作可以由教师进行演示,如热机原理。对于不能操作的实验效果不明显的,对有危险性、有毒的一些实验,如扩散现象二氧化碳和空气混合的演示实验,一般采用多媒体演示,利用多媒体动画、图片或图象可以将抽象变为形象,效果不明显变为明显,变微观为直观,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实验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保证学生的安全。
二、边学边实验的教学 边学边实验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让全班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边学边实验,时间可长可短,灵活机动,与学习新课紧密结合,不一定需要正规的实验室,也不需要写正规的实验报告,教学效果一般都很好。例如:惯性实验、摩擦生热、压力作用的效果,在做惯性实验时,在一张纸上放一支粉笔,用力拉纸来观察粉笔运动情况或拍打衣服上的灰尘等;在学习摩擦生热时,学生可以搓自己的双手来感悟等,用学生身边的简单的器材通过活动体验、亲自感受、体会知识,感悟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这种动手,动脑实验能极大地鼓舞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能够大大的提高课堂效果。
三、分组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并对需要探究的内容进行由学生为主的探究操作。
根据课标要求的内容,对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分组实验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并提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班级学生按4人、6人或8人小组进行,在实验前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实验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将所需与内容相关的器材准备以通知单的形式上交给管理员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实验当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当中所发生的现象进行观察,对所产生的疑惑进行引导分析归纳,并及时深入到各实验小组进行巡察指导,对于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更正,对于所取得成果给予表扬鼓励。在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操作的一般要求,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写出实验报告单,对重要的结论或内容进行分析整理。例如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过程中,先引导学生设计电路图,然后再选择实验器材,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在连接的过程中强调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例如关于开关的问题、电流表选择量程的问题、灯泡的选择、电流表的接法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提前给学生做出及时的强调。这一系列的内容完成后可以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将测得的数据填入设计好的表格,再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相关的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对于出现的问题要求小组交流错误的原因,并进行评估更正,得出正确的结论。
通过分组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探究过程,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知识提升能力的过程。
总之,物理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归纳总结和应用创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我们物理教师要真心实意地重视物理实验教学,转变实验教学观念,增强教改意识,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提高课堂效率,迎接新挑战。
第四篇:提高课堂效益论文[范文模版]
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是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减轻教师教学压力,如减少作业批改工作量的一个有效方法。那么,如何才能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使学生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呢?下面借他山之石(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陈静老师的讲座和季老师的课堂)谈谈提高课堂效益的方法。
一、操作要“想想做做”
学具操作是一种定向的心智活动,其方向决定于教学目标,其过程和结果要有利于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在学生动手操作前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做,要想想做做,想了再做。
如让学生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两组对边相等且平行”,通过制作平行四边形验证,在选材上可以大做文章,如果给每组相同的四根小棒摆出平行四边形,这是单纯的操作。如果在几个小组中故意设障碍。一组给出两根小棒相同,另两根小棒长短相差很大,一组给出两根小棒相同,另两跟小棒长度相差不多,其余小组的四根小棒都能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当学生摆好后,可以问:“摆成了吗?”大多数学生答案是肯定的,摆不成平行四边形的小组就会提出“我们摆不出来”,追问:“你们怎么没摆成呢?”生:“两根小棒的长度不一样。”可见要拼出平行四边形对边要相等。再拿出一组拼出的似是而非的平行四边形,当学生出现争论时可以让学生验证,采用用尺量的方法进一步验证对边相等。
操作问题的设计、编制与探究要求的拟定、提出,既要有挑战性,能够唤起学生操作热情和探究欲望;又要有适切性,能使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有所获,亦即我们常说的“跳一跳,够得着”。
二、习题要“精打细算”
练习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中将“想想做做”第3题中的“说说得数是几十多”调至第2题,第2题的题目如下:
23+36= 25+62= 26+42=
28+36= 25+69= 26+44=
在这样的对比题中让学生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更能突出不进位加与进位加的区别,体会进位加得数的十位上总比两个加数十位上数相加的和多1,多出来的1就是个位上进上来的1。
如何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质量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但能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飞起来,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三、课堂要让位学生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韩立福博士将我们传统的课堂形象地称之为“老师推着学生走的课堂”,多年习惯固化成了“上课就是听讲”,学生成为被动的、听众型的“懒”学生。新课改则是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发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由“懒”变“勤”,整堂课老师少讲,学生多学。
在我们低年级的课堂上逐步形成了让“小老师”成主角,带动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可以让学生领读、争论、竞赛等等,方式很多,要达到的效果就是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解决,把要点教给学生去归纳总结,方法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琢磨,还可以让学生大胆的猜想,有疑问也可以让学生互相解答,还可以保留和认可一些有分歧的意见,只在学生的思维出现说不清,道不明或者无法准确表达时,老师才适当的点拨启发和引导,就算有时候一堂课没有按照我们原来设计的来完成,或者说预先设定的任务没有完成,但是只要学生在这堂课收获了方法,激发了探索的兴趣,为以后的主动学习打下了基础,就体现了课堂效益最本质的要求。
第五篇:提高课堂效益演讲稿
在座的领导、老师下午好!
各位同仁,也许你是风华正茂、怀揣美好理想、刚走上教育教学岗位的年轻教师;也许你是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也许你是德高望众、学识渊博的老教师。不管你、我各属于哪个执教年龄,我们共同从事着“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共同耕耘在教育教学这块肥沃而又荆棘丛生的特殊土地上,共同面对着“如何提高课堂效益”的严峻挑战。
21世纪,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成为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础。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100万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是制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发展综合国力的关键。由此可见,要提高课堂效益,必须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一个合格的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热爱学生、善待他人、勤于学习、刻苦钻研、沉稳平和、乐观豁达。因此,在今后履行教师的职责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强化个人修养,使自身的师德素养更加完善。
众所周知,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建立在教学双方高度认同的基础上的。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必须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怠。一方面,关心学生,了解学生,亲近学生,主动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构建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做好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课前认真备课,仔细推敲教学方法,搞好教学设计;课上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程序,因才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课后认真反思,及时查缺补漏。如此一来,逐渐形成课堂教学的良性循环。
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为什么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的教学时间,却不能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为了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请您不妨按我说的方法做一做,希望您有所受益。
学高为师,身正示范。做为一名新世纪的人民教师,立足本职、提高教学效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让我们并肩携手,共同努力,去迎接珲春教育硕果累累的金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