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班主任

时间:2019-05-12 22:2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做最好的班主任》。

第一篇:做最好的班主任

学习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心得体会

近日,利用闲暇时间阅读了当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感触特别深,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爱心智慧的结晶,读后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来为班级管理刻画了崇高的教育理念,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一、学习的总体印象——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

《做最好的班主任》全书共六辑,从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素养、育人之道、走出教育误区、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以学生为主体、“优生”的培养、学生思想改造工程、学生青春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等十个方面全方位阐释了李镇西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李镇西用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的语言将理性的思考倾注于一个一个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中,这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发人深省、撼人心魄、催人泪下。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还是实习教师的李镇西对于育人的困惑,可以看到初为人师、血气方刚的年轻李镇西与学生对打时的豪气以及过后的思考,可以看到李镇西在带着一届又一届“未来班”学生时的跌跌撞撞以及在教育学生过程中那种思想的撞击与灵魂深处的迷茫。阅读中有好多次根据李镇西的说法以及做法,对比一下自己的行为以及日常所思所得,觉得李镇西的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他没有很多高深的理论而是将自己日常的所做所想所思所得用笔录的方式记载下来,透过每一个个案例分析和每一个反思我可以感受到李镇西现在真正做了一个教育者应该做到的爱教育、爱学生。

在这本书中的序中,有一段话对我的感触很深。“教育不能没有 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教育还需要智慧。我觉得做好一个好的班主任真的需要智慧。对学生的爱是基础,而智慧是来自于实践中的不断反思,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中提升的。

“做最好的班主任!”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师!”这是李镇西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25年的从教学生涯中这么做的。“谁都渴望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但受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等制约,真正成为艺术家、文学家、企业家的,只是少数。‘人比人,气死人’,因为你比的人,处于人类文明的金字塔尖,当然越比越觉得自己无能。但是,请别忘了,虽然也许你永远成不了‘家’,但通过努力,你却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你。”这些话是李镇西写给学生的,也是他写给他自己的。“既然只能当老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怎么才能高高兴兴呢?我就多想孩子们可爱的地方,尽量把课上好,尽量和他们一起玩,这样孩子们也越来越爱我了。我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的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

二、班主任的幸福-——享受职业,赢得尊严,学生爱戴,同行敬佩,家庭幸福,衣食无忧,超越自己。

法国作家曾用诗一般的语言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诗人的心灵!”如果我们拥有了 如此宽阔无垠的胸襟与自由舒展的心灵,那么我们就是幸福的!

三、学会沟通,找到打开心灵的那把钥匙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诱导和启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直接决定着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这里的关键是师生情感的互动。但师生如何互动,首要的必要条件就是师生要进行沟通,只有通过沟通,才能把心门打开。

真正的沟通,要像李老师一样,俯下身子融入到学生中去,通过书信、电话、聊天、家访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所想,了解学生所需,为以后的突发情况做好铺垫。不要等待事情发生以后,才去“沟通”。事前要沟通,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样即使有了突发事情,也能做到得心应手,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走进学生心灵。

能否走进学生的心灵,是班级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李镇西经常强调说,不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不是真教育。要走进学生心灵,班主任就要走进学生生活,尽可能多地和学生生活在一起,了解他们发展的需求、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温暖他们的心。李镇西善待学生的求助,真诚地和他们做朋友。李镇西善于化解学生的抵触情绪,经常和学生进行“非功利谈心”,巧妙地把自己的教育意愿转化为集体舆论。李镇西还指导学生上网,艺术地处理学生“早恋”问题,以真诚赢得学生的心,从而走进学生心灵。李镇西与学生心心相印、心心相通,为了解学生打开了通道,为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在这一点上我始终走不进学生的心灵,这可能是由于我不善于交往的原因,我与学 生除了学习上的事情之外从不探讨其他的事情,从李镇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中我才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以后我将加以改正。对学生的爱,并不一定需要什么催人泪下的“爱的奉献”,平平淡淡才是真。其实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李老师的话使我明白,只要我们真心爱学生,从日常教育教学中,把爱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们平常的言行去感动学生,那么,我们就算成功了。所以让我们真正做到爱学生吧!有人说:没有从事过教育的人生,是遗憾的;没有当过班主任的教育生涯,是不完美的。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完美,我会继续坚持自己的理想,学习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

第二篇:做最好的班主任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书摘抄及笔记来源: 郑刚的日志

《做最好的班主任》:

P11:在未来班,我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勤奋学习、关心集体、参与改革,为了让教育充满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的浪漫色彩,我们为未来班制作了班徽、绘制了班旗,还创作了班歌。

为了报答童心,我立志成为创造型、学者型的教育工作者,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为丰富和发展中国教育理论做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P12:用童心报答童心,这就是我现身教育的原动力。如果有人认为我的教育境界不够高的话,那么,我想借用杰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来强调我的教育信念:“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孩子的爱。”(《我把心灵献给孩子》)不过,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我还想冒昧地替导师把这段话补上一句:“以及孩子对我的爱。”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写道:“每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如果这个世界显示在你的面前,如果你感觉到每个儿童都有个性,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

P13:“发展”首先意味着“自我发展”,即“自我培养”——我从来都认为,任何一个领域的人才首先是自我培养而不是别人培养的;从根本上说,只有自己才能够培养自己。

“你不要知识不停地奔跑,还应当适当停下来沉思——通过写作,整理、反思、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正是这种“反刍生活”式的写作,使我对自己的教育得失有了比较清醒地认识,对教育的本质以及教育科学规律有了相对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对我每一天的工作有了一种持续不断的动力和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融真挚的教育情感、生动的教育故事和深刻的教育思考于一体,语言平易,娓娓道来,但又不乏文学魅力。

P15:教育研究,之所以与一般的自然科学研究不同,在于它更多关注的不是因果,不是规律,不是物性,而是价值,是精神,是人性。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不是精确的而是模糊的。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不是人与物的关系,而是人与人的关系——准确的说,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已经融为一个整体。

小组撰写小组史册,班级撰写班级史册,建构独具特色的小组文化和精神内核。

小组册:将个人的成长纳入小组、班级和年级的大的背景下,个人成长了,小组自然也就发展了。年级、班级、小组都为个人的成长提供条件,在这样的环境中个性在不妨碍他人的条件下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彼此欣赏、互相帮助。

小组册:组员风采、愿景展示(个人愿景、小组愿景、小组为实现班级愿景做出的贡献)、班级册:教师团队风采、主题班会(文字记录及相片)、班级活动 小组史册集合构成班级史册,班级史册集合构成年级史册。

P17:这里所说的班级史册,是全班学生共同撰写、编印的反映班集体三年来各方面情况的“班级风采录”。班主任组织、指导学生编撰这样的班级史册,是很有意义的。

(1)围绕编撰班级史册,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更加热爱、关心班级,把班集体建设得更加美好。

(2)通过编撰班级史册,可以强化、巩固学生已经形成的集体情感与集体观念。(3)学生拥有一本班级史册,使拥有了一份丰厚的精神财富。毕业之际,学生领取毕业证书的同时,又得到一本凝结着自己心血的班级史册,其心情之激动是无法形容的,因为这无疑是把集体生活与集体精神永远留在了身边。对学生来说,这是一座标志自己健康成长的里程碑,是一枚体现自己纯真品格的人生纪念章,是一段珍贵的回忆,是一份炽热的情感,是一串闪光的脚印,是一颗晶莹的童心……

(4)班主任拥有一本班级史册,是拥有了一份对全班学生进行教育的生动教材和总结自己教育经验的素材。每一个学生只有一次中学生活,但班主任却要和不同学生经历一次又一次的中学生活。

(5)小组史册、班级史册的编撰也能加强学校与家长社会的联系和沟通,及时将学生的情况反馈给家长,让家长通过建构学生愿景等方式参与到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来。

P22:新教育实验要改变的是师生的行走方式与精神状态,而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与精神状态,必须首先认定许多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可能是不幸福的、割裂的。教育要在日常的教育琐事中寻找幸福。

不合理的教育制度会制约教师在教育行为中的幸福感,但绝不能仅仅将教师的不幸福根源于制度的压迫。制度是个中性词,无论在哪个国家,哪种社会制度下,制度与自由永远都是对立的。这种制度不仅仅包括政治制度,也包括课程制度等等。在中国的语境下,制度发生了异化和扭曲,对教师造成了伤害。教师的不幸福感也源于学生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会发现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校园暴力层出不穷,恋爱现象严重,厌学普遍化,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时候,很难再依靠传统的权威去维持必要的纪律。这也说明,学生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了。教育的市场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家长与学生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发言权,也让许多教师难以应付。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寻求幸福感与安全感,教师很容易拒绝变化,变得平庸。因此,许多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是以重复性为特征的。

当一个教师只停留在抱怨阶段。而不采取任何措施时,抱怨的意义就变了。新课改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教师的素质。P27:远离学生不是在物理距离上原理学生,而是指班主任和学生的心灵距离在拉大。本来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但因为感情的隔膜,学生在我们面前成了物,是分数,是试卷,是学习和考试的机器!

拒绝变化,指的是一切都喜欢按经验办事,总希望以不变应万变,或者希望学生适应自己,而不是自己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学生,学生的变化折射的是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不愿跟上时代的变化的老师,面对未有的教育难题,很容易束手无策。

P28:教师幸福的源自于:享受职业、赢得尊严、学生爱戴、同行敬佩、家庭幸福、超越自己。

只有把职业当做享受的人,才能心甘情愿地废寝忘食,坚持不懈。

不要仅仅把教育事业当成谋生的饭碗,还应作为事业来追求。因为作为人,特别是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我们当然不能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还应有一个更高层面的追求,那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那就是自身的光荣感。

要赢得学生处的爱戴,就必须寻找一切机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学生当中。刻服厌倦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地和孩子在一起,不但在行动上和他们交往,而且在情感上和他们交融,不断被孩子感染和感动,就会有幸福感产生。

苏霍姆林斯基:“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够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欢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

要将每个孩子都看成是好孩子,将来都能成为好人。教育者必须有这样大的胸怀。教师实行联产责任承包制:每个教师负责3到5名左右的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将这作为自己科研的课题,去读书,去研究,去攻关。这同时也能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谊,拉近学生与老师的心灵距离,让学生更加喜欢老师,让教师的工作更加有意义。这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在学生内部也实施联产责任承包制:每个成绩好点的学生负责学习后进的学生,学科间互助,语文你弱我强,我帮你,数学我弱你强,你帮我。最终形成“我为集体,集体为我”的氛围。

如果每个学生都热爱集体,那么学生违反校纪校规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甚至消失。让每一个孩子在集体中感受到爱和关注,切身感受自己是集体的主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将集体发展强大。让每一个孩子像爱家一样爱集体,像给自己家做事一样为集体做事。自己的学习不仅仅是对家庭和自己负责,更是为小组、班级、年级和学校的责任和义务。学校的每一个人,学生、老师乃至是清洁工都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协作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不仅仅学到知识,学会学习,更能够学会与他人协作,共同进步。班级统计每个孩子的生日,在孩子过生日时小组和班级准备精心的礼物。全班唱生日歌祝福。统计每个教师的生日,在每个教师生日时,班级同样送上礼物和祝福。

每一次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班级(年级)准备节目,老师准备一些节目,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庆祝节日。增进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

P30:班主任一定要胸襟开阔,不要斤斤计较,同行之间要互相欣赏互相敬佩,只有生活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我们才会幸福。

学校领导者要努力在学校营造这样的氛围,年级要努力在年级,备课组要在备课组内营造这样的氛围。班主任要在班级内部营造学生间彼此欣赏,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氛围。这样的氛围有利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也会为每个孩子的终身成长奠定基础。学生与学生不是敌人是对手,是竞争者更是互助者。

P31:我每带一个班,都会给自己提出不复制上个班,而要提出一个新的目标,这个目标对我来说也就是新的研究课题。……每三年一个周期我都在超越自己,同时也在挑战自己,更觉得所有难题都是我的研究课题。

同样是面对后进生,换一种科研的眼光去打量,感觉大不一样。

P32:班主任的责任似乎无限大,因为他什么都要管而且必须管好;同时班主任的权力似乎又无限小,因为无论是谁都可随时给班主任下达任务,是一个忙忙碌碌的办事员。如此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班主任哪有精力去关注学生的心灵?因此,“解放班主任”的首要条件是科学规划班主任的权力与责任。我们认为班主任最基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班级的常规管理,他的权力与责任也只在这个范围之内。

年级成立学生代表委员会,由各班选出的学生代表组成,负责年级的纪律、卫生、安全、学习等等各方面的工作。

各学科长在一起,探讨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及时向各自班上的学生及任课教师反馈。提高学习成绩。

P33:现在对班主任片面化评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简单而庸俗的“量化”。二是“以智论德”。三是提倡并鼓励班主任当“保姆”。

“解放班主任”,不仅仅是学校领导的事。对于每位班主任来说,更应主动在思想上,行动上“自我解放”。思想上的“自我解放”,就是要勇于更新教育观念;行动上的“自我解放”,就是应善于改革教育方法。

更新教育观念,要求班主任用教育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明确自己的使命是引领人格,而非管制学生;自己的身份是学生思想的领路人,而非学生集体的独裁者。在此基础上,班主任的理念应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变事务应付为教育科研。二是变个人权威为集体意志。三是边孤军奋战为师生合作。所谓“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与能力”,首先就是班主任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与管理的机会,而不是“手把手地教”,当每一个学生都以主人的姿态与班主任协力建设班集体时,班主任会感到累吗?

改革教育方法,目的在于使班主任摆脱繁多杂事的缠绕。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大胆放手民主管理。前面已说,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学生思想教育与班级常规管理,因此班主任大可不必面面俱到,遇阻代庖。要分清哪些工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事,哪些则只需自己当参谋、出主意,明确之后,该减则减,该丢则丢。另外,即使对属于班主任分内之责的班级常规管理及各种班级事务,班主任也不应该一手包办,而应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班级,处理班级事务。所谓“民主管理”,绝不仅仅是依靠几个班干部,而是要要引导学生制定出班级规范,以制度的形式来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与义务,同时每一个人(包括班主任)都受到班集体的监督,一句话,变以“人”(班主任)治为以法(班级规范)治班,是学生真正成为集体的主人。

“解放班主任”的意义在于,使班主任由体力型的勤杂工成为科研型的教育者。因此,班主任获得“解放”之后,肩上的责任不是更轻了,而是更重了,但同以前不同的是,班主任真正还原成了“学生心灵的关怀者”:他可以有充裕的时间找学生谈心,深入学生心灵,研究学生思想,把学生思想工作做得更细更好;他可以有充沛的精力结合一个班的教育实践,思考、探索教育改革,进行教育实验;他可以看书学习,进修提高,不断吸取新知识,充实自己;也可以撰写论文甚至著书立说,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自己的理论贡献……当然,随着班主任的“解放”,学生能力的锻炼与提高,学校职能部门工作的强化,也是不言而喻的。由此可见,“解放班主任”不但应该而且势在必行!

P40:班主任主动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监督、制约之中,这是我们每一位有事业心的教育者理应具备的现代意识。更何况,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具有独立人格、平等观念、民主素质的主人,这才能适应将来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跻身世界强盛民族之林的需要。如果我们的学生连向老师说“不”的勇气都没有,这不仅是我们教育的悲哀,更是未来中国的悲哀!P40: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他们对学生的精神关怀更全面更细致更持久。20多年的班主任实践告诉我,优秀的版主任,应该具备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童心使我们能够和孩子融为一体,爱心能使我们能够“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语),而责任心则能使我们站在人生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于儿童的未来与社会的未来培养出“追求真理的真人”(陶行知语)。同时,班主任还应该是“专家”、“思想家”和“心理学家”——这里,我之所以将这三个称谓都加上引号,是想表明并强调,也许我们的班主任一辈子都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专家、思想家和心理学家,但这不妨碍我们给自己的事业定一个终身努力的奋斗目标:专家,能够使我们在学科教学或其他专业技能上(而不仅仅是单纯的道德上)征服学生的心,并给他们积极的影响;思想家,能够让我们随时反思自己的工作,并以鲜活的思想点燃学生思考的火炬;心理学家,能够使我们不知不觉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同时,让学生不知不觉向我们打开心灵的大门。

P42: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情感保持和谐一致,甚至某种意义上尽可能让自己局域儿童般的情感,儿童般的兴趣,儿童般的思维,儿童般的纯真。……用孩子的眼镜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区热爱。P44: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对假恶丑的毫不妥协,火热的激情,正直的情怀,永远是教育者的人格力量。

P45:我常常对一些年轻的班主任说,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爱学生,其实有一个很简洁的办法。就是问问自己:我是不是依恋学生?或者说我是不是常常在周末或节假日情不自禁地思念学生?千万别小看这种思念,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孩子的依恋之情——这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

P46:在重新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时,先生有一段话特别震撼我的心灵:“要想完成乡村教育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新的深处。” P51:杰出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句话:“高度熟练、真才实学、有本领、有技术、手艺高超、实事求是、不辞劳苦——真彩是最吸引孩子们的东西。”

P52: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或者说是中文的感悟能力是李老师一直坚持的原则。P54:“思考”成了决定班主任工作境界高下的重要因素。

P54:帕斯卡尔有一段著名的话:“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我始终认为,真正的教师(首先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思想触觉十分灵敏的人: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独立思考,保持个性,应该使每一个教育者坚定的人生信念。教育者充满理想主义的激情的人文情怀和独具个性的思想之光,理所当然地应该贯穿于教育的每个环节和整个过程。

对班主任而言,这里所说的思考首先是指对自己的思考,即把自己当做研究对象,揣摩、琢磨、体验、品味着自己已经和教育水乳交融的日常生活;同时,思考也包括关注、研究、咀嚼、审视别人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如果这种思考带有检讨解剖、质疑的意味,它变成了我所理解的反思,而这种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正是任何一个教师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精神素养和职业品质。

在从教(同时担任班主任)20多年的过程中,我的反思主要包括: 对教育实验的反思。对教育行为的反思。对教育现象的反思。对教育理论的反思。

P56:善于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这是任何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乃至教育家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前提是我们能够诚实地对待自己的事业,严肃地对待自己每一天的工作,唯有这种真诚和严肃,能够让我们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失误——为了我们心爱的事业和学生,我们勇于解剖自己和否定自己,因为这能够使我们更加成熟,使我们的教育走向成功。泰戈尔有这样一句诗:“真理之川从错误之渠中流过。”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次错误,对所有具备真诚反思精神的教育者来说,都是一个进步的台阶,我们沿着错误的台阶一步一步走向事业成功的高峰。

所谓反思错误,通俗地说,就是犯了错误之后不要轻易地原谅自己,而是拷问自己的心灵:我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这样的错误是出于一时的感情冲动,还是有着必然的思想根源?这样的错误事先能不能够避免?这样的错误是否收到了我期望达到的“教育效果”?如果达到了某种“教育效果”,那我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如果没有达到,那么这次错误所造成的表面后果和潜在的危机有哪些?这样的错误蕴含怎样的教育遗憾、教育缺陷乃至教育悲剧?这样的错误可能会在我的学生心灵中造成怎样的伤害?这样的错误包含了哪些可以理解的善良意图?这样的错误掩盖着哪些不可原谅的自私和可怕的个人动机?是否真正从此次错误中汲取了教训,并从中获得了新的教育启迪?

任何教育者,包括任课教师、班主任乃至家长,都不可能去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孩子自己解决出现问题的技巧或方法。教会孩子自身或与他人的协作中共同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自身能力的提高,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P61: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已经认识到,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个“自主”的过程——换句话说,学生的成长是教师无法代替的。因此,所谓“教育”,就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这里的“服务”,首先是心灵的服务——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许多困惑需要请教生活阅历比他们丰富得多的长者,并获得有效的辅导;他们有许多意想不到的苦闷,需要有人倾听;他们也有许多成长的快乐需要更多的人分享……

P68:幸福不仅仅是一种美好的物质生活,更是一种愉悦的精神体验。而且,这种愉悦的精神体验有时仅仅来自一声普通的问候或一个细小的行为。

P69:给学生一个做主人的机会:几乎没接一个班,第一天除了我给他们见面礼之外,我还要让他们给我见面礼,这份见面礼也是一封信。

我的做法是,让每一个学生拿出一张纸:“现在,请没人给李老师写一封短信,写三个方面的内容:1.你以前遇到过最好的老师是谁?它最突出的优点是什么?你希望李老师向他学习什么?2.你希望以后我们班级是什么样的集体?为达到这个目标,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3.你愿意担任班干部吗?你有何特长或者爱好?你可以在哪些方面为集体出力?”

要他们回答第一个问题,是因为我要提醒他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老师,永远不要忘记!在进入高一年级校的第一天,应该回望一下过去,想想以前老师对自己的教育之恩;同时,我的确想让学生给我提供一些教育榜样,并从中得到更多的教育智慧。给学生提出的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我用意是让学生明白:这个班不仅仅是李老师的,而更我的!我有责任为她奉献力量。学生们在调查表上认真地谈看法、谈建议。给我写信的过程吗,就是集体责任感在血红色呢过头脑中初步形成的过程。为我进一步管理、建设班集体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P76:我召集临时班委会开了一个会,我强调了工原则:“第一,感染意识。也就是以自己各方面的良好行为去感染带动同学们。第二,服务意识。要随时想到,班委就是服务,而不是管人。第三,独立意识,也同时体现出工作的创造性,要想方设法使我们班的工作与其他班不一样,要在工作中体现我们的智慧。”

P78:排座位的原则:不影响他人,不影响自己;有利于学习,有利于团结。……以后每周换一次座位,让每一同学都能在教室里的每一个地方坐一周。

P79:主题班会应该是班级“活动”而不是“会议。这种活动不仅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而且形式活泼,全员参与。特别要说到是,主题班会的“主题应该来自学生,或者至少应该是学生关心的话题。

邀请科任老师参加如何提高学生各学科成绩的主题班会。尽量将主题班会与学生的学科学习结合起来,与学生的终身发展相统一。

要实现新课改的美好愿景,教师必须先动起来,要有紧迫感,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主题班会的设计和召开要有创造性有个性,针对不同类别的班举行不同类型的班会,尽量发挥学生和班主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在年级选学生代表观察班会或上课。并对观察情况进行打分。

第一次班会可以设计为“我心中的班集体”,让学生畅谈班级愿景,并对如何实现愿景每个人谈自己应该做出的贡献。P83:

二、我的教育思想:

爱心,民主,为共和国培养现代公民。好学生的标准:善良,正直,机智,有文化。做人第一,文化素养是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让人们因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随时为他人着想,比如迟到就给别人带来不便)“我和他们不一样!”(随时想到自己的使命)

语文教育:多读多写多背;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课堂与学生互动。作文面批,少些评语。

四、给家长的建议

1.应该意识到,家长也是教育者。

2.别只看孩子的成绩,更要看孩子的为人。在人格上成为孩子的榜样,同时又和孩子一道成长。

3.周末回家让孩子做家务。4.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钱。

5.多与学校沟通:周记本应该签署意见。P84:第一次组织活动至少应该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活动内容一定要要符合实际,特别是要淡化教育痕迹,凸显趣味性。我不是反对教育性,只是说要淡化“教育痕迹”。第二,活动要全员参与,不要搞成少数几个学生的表演。第三,活动最好能够有利于展示每个学生的个性。第四,活动最好让学生来设计,可以开展活动之前,在班上进行一次《我设计的活动方案》征文。第五,第一次活动的时间最好放在开学第一周的周末。

P88:在读《陶行知文集》时,我对他的写于1919年“五四”时期的《学生自治之问题研究》疑问特别感兴趣。他写道:“这篇所讨论的学生自治,有三个要点:第一,学生指全校的同学,有团体的意思;第二,自治指自己管理自己,有自己立法执法习法的意思;第三,学生自治与别的自治稍有不同,因为学生还在求学求学时代,就有一种练习自治的意思。把这三点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下一个定义:„学生自治是学生团结起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

陶行知还具体谈到学生自治的四点好处:“第一,学生自治可以为修身伦理的实验……在自治上,他们可以养成几种主要习惯:对于公共幸福,可以养成主动的兴味;对于公共事业,可以养成担负的能力;对于公共是非,可以养成明了的判断。……第二,学生自治能适应学生之需要。我们办学人所定的规则,所办的事体,不免有与学生隔膜的。有时候,我们为学生做的事体越多,越是害学生。因为为人,随便怎样精细周密总不如人之自为。……这就是说,有的时候学生自己共同的所立的法,比学校所立的更加近情,更加易行,而这种法律的力量,大都发现于犯法之后,这是很有限的。至于自己共同所立之法就不然,从始至终,心目中都有他在,平日一举一动,都为大家自立的法律所影响。所以自己所立之法,大于他人所立之法;大家共同所立之法的力量,大于一人独断的法。第三,学生自治能辅助风纪之进步。……按照有旧的方法,学生有过失,都责成少数教职员监察纠正,其弊端有两种:第一种是少数教职员的时候,就规规矩矩,不在的时候就肆行无忌;第二种是学生们以为既有教职员负责,我们何必多事,纵然看见同学为非,也只好严守中立。……我们要想大家守法,就必须使个人的行为,对于大家负责。换句话说,就是要共同自治。第四,学生自治能促进学生经验之发展。……我们德育上的发展,全靠遇了困难问题的时候,有自己解决的机会。所以遇了一个问题,自己能够想法解决他,就长进了一层判断的经验。问题解决得越多,则经验越丰富。若是别人代我解决问题,纵然暂时结束,经验却也被旁人拿去了。所以在保育主义之下,只能产生缺乏经验的学生;若想经验丰富,必须自负解决问题的责任。”

传统教育学在班级管理中更多的强调班主任的个人权威,其合理性至今不可否认,任何一个集体都离不开一定的权威,而教师在班集体中的主导作用更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呼唤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这也颇有见地,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而“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离开了学生的自我教育,真正的班集体是很难形成的。由此可见,对于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来说,教师的个人权威与学生的自我教育都是必不可缺少的。二者不应该互相分离,而必须有机融合于一个统一体,这个统一体便是班规。班规——教师的个人权威,通过班规便不再仅仅是教师气质、才华等个性对学生的吸引,而已转化成集体意志;学生的自我教育,通过班规也不再仅仅是学生要求上进的自觉性,而已转化成参与班级管理的义务和权利。这样通过一定的“制度”(班规),班集体所有成员都成了管理者,又都同时是被管理者,班级管理便由“人治”走向了“法治”。而且,班级“法治”管理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治理班级本身,从我们长远的教育目的来看,它是让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收到真正的民主启蒙教育。正如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所说:“在民主生活中学民主。专制生活中可以培养奴才和奴隶,但不能培养人民做主人。民主生活并非杂乱得没有纪律,人民只可以在民主的自觉纪律中学习做主人翁。”

P91:我们班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都平等的,包括李老师和王老师都是这个集体中平等的一员!我和你们不是父子关系,而是朋友关系。我们一起建设班集体,共同追求我们的理想。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家长是一家之主,他的话是至高无上的,如果我是家长,那这个班的一切都由我说了算,我岂不成了皇帝!

你们说我是家长,这里面影藏着一个观念,认为这个班都靠李老师。不,我要说,总统是靠不住的。李老师也靠不住。同学们千万不要把这个班的兴衰寄托于一个人身上,无论这个人是李老师还是王老师。我们要把希望寄托于制度,也就是我们即将制定的班规。如果一定要说这个班有家长的话,那么这个家长应该是体现我们集体意志的制度,就是班规。我们不服从于任何人,只服从班规;班规制约着每一个人,包括李老师。

传统模式中成长起来的学生,会形成这样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即认为班级的主人不是自己而是各位授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会在下意识中放纵自己的行为,期望得到老师的“管”。你的在这样的学生眼里,只有“管”学生的老师才是负责任的。与此相矛盾的是,学生又崇尚自由,张扬个性,会感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对自己的种种“桎梏”,渴望自我在无拘无束的天空中翱翔。处于这样一个阶段的学生对于各种道理是十分清楚的,由于青春期孩子特有的叛逆心理,对家长和教师的言行有自己独到的观察和认识,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会让家长和老师感到十分难“管”。

同时,懒惰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心智尚未健全的学生更有自我放纵的潜意识,因此就需要外在的约束,这个约束最主要的就是制度的约束。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既有自我教育,又有外在约束,他律和自律的统一,这才是完整的教育。或者说,从“他律”最后达到“自律”——也就是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最高境界。班规是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的一种形式。

教育还包括行为的养成,而这“养成”就包含了行为的训练,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要有规矩。其实,好的制度应该是让遵守制度的人感觉不到制度的存在,而同时又使不守规矩的人又处处感到制度的约束。……无论我们多么信任人,要知道,从理论上说,人人都会犯错误的,那么,根据这一点,我们制定出规章制度就是为了防止大家犯错误或少犯错误。中国13亿人,犯罪分子只占极少数极少数,但为了这极少数人,我们不得不提出制定出面对全体中国人的法律。这能说是对所有中国人的不信任吗?因此,我认为,制度是必须的,班规是必需的。

民主上有两个原则:行动上,少数服从多数;精神上,多数尊重少数。民主的不足是效率不如专制高。

班规的制定有三个原则:第一,广泛性。班规应该尽可能穷尽我们同学们和老师发生的任何危机现象。

第二,可行性。我们的班规制定出来后,要能够落实而不能够是一纸空文。班规的条文是对行为的约束,而不是对道德的提倡。班规只管行为。此外,班规的可行性还体现在所作出的规定要有弹性,不能太绝对,如果没有一点弹性最后是很难实行的。举个例子,我们可以规定按时交作业,但总有一些时候因为特殊原因——生病呀,或者忘记带作业本呀,有同学可能不能按时交,那么,我们可以这样制定:“每期缺作业或不按时交作业不得超过一次”,也可以规定“两次”,但同时要写明,“缺作业必须向老师做出说明”,这样富有弹性并不是降低要求或迁就不交作业的同学,而是让班规更加符合实际,从而能够真正实施。”可行性还体现在制定出的制度必须要有“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但惩罚不等同于体罚。我们的惩罚措施能不能既有精神的,也有行动。前者比如如果谁犯了错误,就让他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给大家带来一些愉悦,以表达他的歉意;后者比如如果谁做清洁卫生不认真,可以规定他必须重新做!这样的“惩罚”是理所当然的。可行性还体现在,班规制定出来后,由班干部负责执行,还必须由把全班学生监督,全班定期一周或一个月或半学期举行民主评议,评议每一条班规的执行情况,特别是评议执行者和监督者的表现。我们的制度要把每一个人——包括班主任——都置于监督之中!

年级规定或是班规要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规的补充,或者具体化!

第三条原则是制约性,即同学之间和师生间相互制约。也就是说,这个班规不只是班干部和老师拿来管同学的,而应该约束每一个人!特别强调的是,这个班规必须有对班主任的制约。让学生根据三个原则思考班规内容,利用一周时间思考并制定草稿。而后班干部将每一个同学制定的班规进行整理综合,提出一份草案。大家再来修改。最后,我们将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班规进行表决。如果通过了,就执行;如果没有通过,我们进行修改或重新制定。在一个集体中,总统是靠不住的,班主任也是靠不住的,唯有集体的智慧和意志,以及体现这智慧和意志的制度,也就是班规,才能保证我们班逐步成为一个优秀的集体。在这样的集体中,老师(班主任)和学生一起成长。

制定班规,是着眼于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的唤醒与能力培养;不仅仅让学生遵规守纪,更着眼我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不仅仅达到民主管理的结果,而更着眼与民主教育——把班规制定的过程变成对学生进行明珠精神启蒙和民主实践训练的过程。

第三篇:做最好的班主任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书心得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才始终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师读书当然不仅是为了学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暑假期间读了李镇西老师写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感受颇深。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26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教育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位的阐述了他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家长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理念和实践。从这本书中让我深深体会到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非常重要而且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热爱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待班上的后进生,更要给他们多一些的爱。要经常找他们谈心,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地给予表扬,督促他们不断前进。

2、给学生以尊重。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3、做学生的朋友,走进孩子内心

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我就让学生写《老师我想对你说》,把平时不敢当面跟老师说的话通过写的形式告诉老师,让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想法,使得学生更能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平易近人。

小学生尽管年龄小,但他们也是感觉敏锐、有独立想法的个体。教师的为人、责任心和爱心、学识和教学能力水平、对学生的态度等,都会在平日的言行举止中传达给学生。教师付出的爱心和奉献,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4、让学生当主人。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

5、改变自己。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让他们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

总之,看了这本书,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不断地提醒自己,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更多的关爱。

安昌镇吉生小学黄豫虹

第四篇:做最好的班主任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书心得

朝阳学校 刘志远

暑假期间读了李镇西老师写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感受颇深。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26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教育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位的阐述了他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家长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理念和实践。从这本书中让我深深体会到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非常重要而且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热爱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待班上的后进生,更要给他们多一些的爱。要经常找他们谈心,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地给予表扬,督促他们不断前进。

2、给学生以尊重。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3、做学生的朋友,走进孩子内心

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我就让学生写《老师我想对你说》,把平时不敢当面跟老师说的话通过写的形式告诉老师,让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想法,使得学生更能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平易近人。

小学生尽管年龄小,但他们也是感觉敏锐、有独立想法的个体。教师的为人、责任心和爱心、学识和教学能力水平、对学生的态度等,都会在平日的言行举止中传达给学生。教师付出的爱心和奉献,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4、让学生当主人。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

5、改变自己。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让他们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

总之,看了这本书,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不断地提醒自己,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更多的关爱。

第五篇:做最好的班主任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寒假期间,我利用空闲时间读了李镇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介绍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写得很实在,读着他的文章,感觉就像是看着一集集《李镇西的故事》连续剧一样,书中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故事感人至深。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做一名人民教师,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浮躁与平庸。

李镇西先生说: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和“机智”。教师要善待学生,才能使学生善良之心逐渐占据主要位置。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积极影响学生,让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优秀生。二是要正视优秀生的错误,不要认为犯错是差生的专利,优秀生一犯错老师就觉得不可饶恕,要记着他们也是普通的孩子,不是学生中的圣人。三是对优秀生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因为成绩优秀而一味纵容。但又不能打击积极性,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的期待和尊重。李镇西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镇西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从今以后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 看待,用“学生的情感” 体验,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个性鲜明,独立意识强,而在自制力、韧性和果断性等方面则比较欠缺,家长、老师们普遍认为对现在的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对学生的影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在学生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组织者,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但是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敢于创新,只有找准工作的着力点,才能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进而凝聚集体智慧,发挥群体力量,把班级管理工作做深、做实、做好。我在深入学习了李镇西老师写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以为,我认为班级管理应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突出一个“爱”字。爱事业、爱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人们把教师职业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把教师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人们心目中是品德高尚、公正无私、知识渊博、为人师表的形象。因此作为教师理应把“爱”字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始终,让爱的光辉播洒到每名学生身上,让他们体会到爱的力量。陶行知先生说过: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对教师高尚人格的真实写照。作为班主任爱应该是一种博爱:首先他要热爱本职工作,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要甘于清贫,坚守寂寞,对教育事业有一种执著的追求,把从事教育作为一项自己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而不是谋求生存的职业来对待;其次要热爱学校和学生。只有拥有一颗爱心,才会有爱的付出,才会收获爱的果实。一个好的班主任只有

对自己任教的学校充满感情,爱护每名学生,才能在学生心底培植真善美的种子,让爱的甘甜滋润每名学生的心田,为学生终身受益打下坚实的基础。好老师的一言一行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一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二、立足一个“公”字。公平、公正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古人说过“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吏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平、公正、公开,是现代社会一项重要行为准则。“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公生明,廉生威”,当今社会急剧变化,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只有勤了解、勤发现、勤协调,才能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防治矛盾激化,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在做各种决策时,要事先与学生座谈,全面、认真、细致了解情况,平等交流;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在班级工作中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不要让学生感觉到厚此薄彼,对于他们来说,每个人在班级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在老师心目中分量是一样的,不存在谁好谁坏问题;在班干部任用、优秀学生评选等问题上,班主任更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民主、公开、平等、择优,树立起班主任的权威,切不可搞“暗箱操作”、“一言堂”、任人为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切实行使起主人翁的权利。应该说,在班主任的眼中,不应该有男生女生、优生差生的区别,他们只是一块块未饰雕琢的璞玉,等待我们去开发。

三、坚持一个“严”字。严格、严肃是作好班主任工作的保障。俗话说:“严师出高徒”,让每名学生享有爱并不等于说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这种溺爱只能把学生引入认识和行动的误区。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肃纪律对于班级管理十分重要、十分必要。现在许多班主任工作线条太粗、尺度不均,主要原因在于班级管理制度的缺失或者有令不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主任首先要严而有“法”,制定出一套科学、广泛、合理、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这是推动班级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前提;其次要严格执法,制度制定后,如果不严格执行,或中途夭折,或流于形式,自然不会收到实际效果;第三要执“法”有度,班主任要正确处理好严与爱的关系、管理与引导的关系、教育与疏导的关系,使学生既能理解老师的爱,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又能自觉接受老师的严,从而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班级集体意识和行动中来,进而发挥团队精神,增强班级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从李镇西老师的教学中,感觉最大的是:他不仅仅是在教书,而更多是在育人,教会本领。他多年如一日认真负责地对待学生,不管优生差生,真不容易。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都能把自己的体会记录下来,传播出去。当初也不是想着要出书什么的,只是一种习惯,一种责任,现在看来却是无价之宝了,是一份上佳的教育记录。

在读李镇西老师的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简直是如数家珍,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那也是随手拈来。我想,李老师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自然地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正是他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平等之心”和“责任之心”特别是“拜小孩为老师”和“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这是何等博大的胸襟和深沉的睿智。他的这种做法给老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创造。创造性的基础是个性,个性的基础是人性。教师要有个性,教育要有人性。人性与个性当然不等于创造性,但没有人性和个性,就绝对没有创造性。像李镇西

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与爱戴。做最好的班主任,做孩子们最爱的班主任!

下载做最好的班主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做最好的班主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做最好的班主任

    做一名身心轻盈的班主任 南 京 五 中刘 苏平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做......

    做最好的班主任

    做最好的班主任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人物,在教育战线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班主任的学识、人品,直接决定着教育对象的成败。作为班主任,我们不得不谨言慎行,但要做一......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源城区城南小学俞凯雯 最近,我认真拜读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书中的观点深深吸引了我,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具备“三心”,即童心、爱心......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凤台小学宗世红 身为一名教师,对李镇西老师闻名已久,李老师是一位才华横溢、热情洋溢、激情满溢的班主任,《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记叙了他独到的......

    心得:做最好的班主任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书心得 新城机关小学 谢碧冰 暑假期间,我拜读了李镇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介绍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本......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教育需要爱,教育还需要智慧。这句话是写在《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序言中的一句话,教育智慧的产生离不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本书是李镇西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记述自己的......

    做最好的班主任[大全5篇]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崂山区汉河小学 祁丽娜 利用闲暇时间拜读了李镇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上面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介绍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中有的故......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书笔记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书笔记 攀枝花经旅游学校陈晓红 最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感受颇多,全书全方位地诠释了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该书中讲的班主任应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