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化初中学困生课题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2 22:5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转化初中学困生课题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转化初中学困生课题结题报告》。

第一篇:如何转化初中学困生课题结题报告

如何转化初中学困生 课题结题报告

山东省沂水县诸葛一中

刘磊常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我们农村中学,不可避免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延伸,这些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困难。各年级中“学困生”的人数明显增长,学困生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从近两年的调查表明,有15%左右的学生在学习上跟不上教学进程,表现为学习效率低,学习不得要领,厌学情绪严重,学习成绩相当差,达不到教学要求。学困生的大量存在不仅影响这一群体学生自身的成长,而且给教师增加了工作难度,学困生问题已成为学校大面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因素,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的历史时期。这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又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人而宜的教育,既要有统一性,又要有针对性,能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地更好地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我们的初中教学过程中,如何转化好学习困难学生一直是教师面临的难题,也是教师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之一。学困生教育转化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学困生的教育转化研究工作一直以来多以个案呈现,就其形成的原因和教学策略也存在不同的看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去研究。“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实行“公平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成就巨大。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逐步得到巩固和落实,义务教育进入到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的新阶段。教育公平已成为社会公平的基石,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使义务教育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学困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当前新课程改革成就颇丰,学困生的存在,依然是困扰教师教学的重要方面。“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应当积极思考的,因而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显得更为迫切。所谓“学困生”,通常指那些在学习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个性不同、习惯不一。这一概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其相对性,“学困生”是相对优等生而言的;二是其发展性。“学困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教育教学措施得力,他们是可以转化并不断进步的。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当代教育者必须更加关心“学困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成长,我们有义务关注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呵护学困生心灵,使学困生能愉快地学习课程,学好课程,并由学困生转化为合格生甚至优秀生。如果忽视“学困生”的教育与研究,推卸学校的责任,无异向社会输送了一批不合格的产品,必将阻碍社会的进步。

我们针对在实施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相结合,提出“帮助初中生学困生树立信心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申请,旨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解决学困生问题的途径,寻求初中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育质量提升的措施;对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都有积极意义。

1.解决好学习困难学生学习问题,大面积提高学困生的学业成绩,全面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这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实行“公平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

2.探索适合农村初中学困生辅导策略和方法。

3、培养和锻炼一批有责任心、有能力、能胜任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高扬素质教育的大旗,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更新教育观念,坚定帮扶学困生的意志;

营造人人爱学生、个个教学生,整体育学生的良好风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为主的教育原则。

5、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性。

6、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树立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三、课题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1、根据现实条件,从多方面探寻学困生产生的原因。(1)从非学校教育因素方面考察;(2)从学校教育的因素方面考察;(3)从社会环境因素方面考察;

2、本项研究主要从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入手,调查形成学困生的不同原因,了解学困生的行为特征,个性及心理特征,了解学困生形成的个性心理原因,探寻其个性心理特征和形成其个性心理的规律,并逐步总结提炼对农村初中学困生开展个性心理辅导的策略。

3、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为我们提供了有利条件。

4、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要面向全体,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5、现在市教研室的三五X教学策略,提倡关注差异,注重学困生。

四、课题实施的原则及方法

1、原则:

(1)坚持以爱换爱的原则。一般说来,学困生与教师之间都有一堵无形的墙,这就要求教师用爱心来拆除,用爱心来换取学生对老师的爱,促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喜欢听他的课,积极回答他提出的问题,努力完成他布置的作业。

(2)坚持坚持以学生为主、增强学习信心的原则。可以说自卑感在每个初中学困生身上都普遍存在,在教学中要遵循分类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其自信心。(3)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由于学困生存在着个别差异,教师针对每个学困生各自的薄弱环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措施。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初中学困生的转化提高是一个过程,学困生的进步,往往进步缓慢或有反复现象,教师要多鼓励,少训斥,激发其积极性,增强其上进心。

2、方法(1).问卷测试、调查法:通过测试了解“学困生”发展情况,检验转化成果;追踪调查“学困生”的家庭状况、行为、能力、心理、表现等发展状况;

(2)资料和文献法:收集、检索国内国际相关理论成果,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基础。(3)调查研究法:追踪调查“学困生”的心理、行为、能力表现、成绩等发展状况,为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4)个案分析法:把转化模式中的对子“教师+学困生”“优生+学困生”形成个案,逐一分析,找出前后差距,总结经验。

(5)行动研究法:全体参研教师、参验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提高学业成绩,逐步转化。

(6)经验总结法:实验探索、提炼成果、理论创新、推广成果

(7)观察法:观察“学困生”上课参与教学活动情况,了解其发展状态(8)测试法:通过小测验了解“学困生”发展情况,检验转化成果。

本实验以自然实验法为主,同时综合使用观察法、调查法、行为分析研究法等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一般学习较为持久、认真,即使是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和内容,他也可以对它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坚持学习。所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

2、加强思想教育

许多学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所以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如果认为从主科学习中树立自信心比较困难,可以从副科入手。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平均每周谈话一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3.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

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因此他们的转变也只能是逐步进行的,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学由易到难,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师生活动交替进行,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学生进步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即刻纠正。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加强关注程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对他们进行正面引导和必要的辅导。5.培养学习习惯

(1)课前准备

每天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或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上课之前要求他们把教材读一遍,把问题找出来,把教师预留知识点、重点、难点找出来,并通过自己的归纳把它总结出来。起初可以放宽要求,只要完成其中的部分内容,循序渐进逐步完成。(2)上课环节

首先要告诉他们应该精神饱满进课堂,把所有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都抛在一边,认真听讲,做到边听边想边记,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3)练习环节

课堂练习要认真对待,如果不会可以请小组成员帮助解决,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但绝不能不会就算了,当然难一点的题可以放过。课后练习也就是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按时完成,时间观念强,不拖拉、最好要独立完成,绝不能抄作业。6.鼓励学生帮助

通过鼓励组内优秀生的方法,来帮助学困生。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总是比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短,所以应该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条件来帮助学困生,让优秀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帮助这些学生。同时可以从这些同学中间了解学困生的各种情况。

7、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依此进行分层,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帮扶小组,确立学习目标,在班级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以前老师补课,留课的陋习,把问题交给学生去独立解决,老师起指导作用;其次,依据学生的能力,对各层次的学生分别有不同的完成目标,由易而难,逐层推进。

8、加强个别辅导,提高个别辅导的质量

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要能照顾到这些学生,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对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老师帮助补缺。为了补缺补差,我们要利用空堂课、自习课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补课。作业要做到区别对待。还应积极开展同桌教学,伙伴教学,合作教学,以优带差,帮助他们一起进步。

9、实行“低、小、多、快”的教法改革

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把教学的步子放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分层推进。

10、通过内化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困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从 “要我学”变为 “我要学”。通过不断的加强训练,老师帮助学生获取一个个小成功,使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11、学困生考评奖励措施

根据每月单元测试的成绩,对这些学困生的成绩的高低按顺序进行排列,然后与上一次成绩进行比较,提高位次的按比例分出一二三等奖,没有进步的不予评价。有进步的学生,进

行表彰,颁发“进步奖”,以示鼓励。

12、树立正确的学困生观

首先教师要正确看待学困生,学困生并不是什么都很差的学生,学困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学生,学困生也有他们一片施展才华的天空,差学困生也得需要成功人士所拥有的一切,为此教师不要岐视差生,与学困生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正确评价差生,公平对等差生,要把机会留给差生,让他们感到老师正期盼他的进步。

13、用爱心温暖差生

爱,可以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爱的效应”在学困生身上尤为明显。经常与差生谈心,用爱心温暖差生,用心灵的温暖去医治他们心灵的创伤,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他们精神的污染,使他们感到老师时时刻刻关心着他,从而使他们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勇于与困难挑战,对学习语文充满着热情。

14、深入了解,对症下药

要转化学困生,需要对他们进行深入了解,针对不同学困生的情况,解除他们的疙瘩。尽量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来帮他们耐心辅导,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提高他们的成绩。

15、捕捉亮点,正面教育

要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学困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创设情境,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合理利用“闪光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多表扬,少批评做好教育转化工作。要善于克服以点代面,正确评价,消除偏见。

16、抓准时机,因材施教

A、对待学困生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提高自我认识,促使自我反省,实行自我控制,使其内心深处认错,做到心悦诚服,乐意改正。

B、给学困生提出适当的目标,结合其实际情况,根据可接受性和发展性原则,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使之做到“跳一跳能把桃子摘下来”。发现进步及时表扬,使其享受成功感,促使他们积极向上。

C、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做好转化工作。契机恰当,教育时感情融洽,学生才能敞开心扉,鼓励学困生大胆创新,多提宝贵意见和独立见解,这样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17、加强家访,促使转化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求得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密切配合。与家长经常联系家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同家长共同商议教育方法,及时了解学困生学习情况,以便与家长共同教育好学生。

18、持之以恒,勤抓不懈

转化学困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其始终维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六、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内容和措施

课题研究全面开展阶段的总体时间安排为一年,即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具体分为3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1月至3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建研究人员,建立健全制度。

2、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学习有关文献资料。通过学习和讨论掌握“五个有效”的相关理论,深刻领会课题研究内涵和精神实质,统一思想认识,理清研究思路;

3、组织问卷调查,分析调查材料,找准学困生。

4、确立课题分工,做好宣传发动。

5、建立合理的平价策略。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4月至2011年11月)

1、学困生的确定: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困生档案。通过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依据平时表现,通过对学生本人、家长、任课教师的访谈,综合分析,找出学困生的成因,对学困生的发展

状况进行及时地反馈,积累资料,积极做出调整,控制研究效果。

2、教师对学困生增加感情投资,用爱心哺育差生,而耐心教育学困生。

3、双向选择,“一帮一,一对红”,安排特殊座位,以优带差,给学困生指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4、抓学困生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进步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

5、采取倾斜政策,对学困生给以“偏爱和厚爱”。理解、尊重、宽容,善待学困生,作业实行“一抄、二读、三背”

6、抓学困生特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7、定期做好家访,及进了解后进行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的转化。

8、“学困生转化”工作中,要全面渗透激励教育,多鼓励、多表扬,少批 评、少指责。

9、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10、重视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转变学困生的思想,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困生的兴趣。

11、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善于总结“学困生转化”的典型经验。

12、帮助学困生做好预习工作,“笨鸟先飞”。

13、督促学困生课后复习,对学困生的作业面批最好。

14、争取学困生家长的配合,实行家校联合。

15、学生要及时进行总结;找出自己进步了多少,今后努力的目标。第三阶段:总结验收和结题阶段(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

1、收集并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进行分类、存档,为总结做好准备。

2、分析研究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撰写结题报告。

3、学生写出个人总结。

4、召开教师总结实验课题,撰写论文,上报结题。

5、课题组写出总结论论文,展示研究成果。

6、如果验收合格,积极推广课题成果。

七、研究成果

1、课题组的教师思想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真正了落实“以人为本”新课程理念。

2、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正确认识学生,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3、我们要与学生多谈心、多交流、多勾通,多站在未成年人的角度想一想,本着理解的原则,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4、要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在非智力结构中,兴趣是一个最活跃,最现实的构成要素,对人的个性发展和事业的成就有着深远的影响。

5、教师要尊重学困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赞赏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微小的进步,是转化的关键。寻找和发现并肯定他们的每一个优点,及时表扬其在学习中的每一个微小进步,与他们谈心,成为知心朋友,让他们从自己的优点、兴趣、„„ 通过谈心、家访等方式,积极发掘后进生的闪光点,给他们以自信,促进后进生的转变,我们深知博爱是基础,平等是关健,激励是成功。

6、消除了学困生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培养了积极的自我意识。学困生心理素质差,自尊心脆弱,自卑感强,经不起老师、同学、家长等方面的冷落和剌激,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经过扎实有效的活动的开展,学生逐渐从心理上克

服了个人的学习畏难情绪,基本上能按教师的要求,逐步有效地对化学科的学习有了兴趣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这种积极情感积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增强学习进取心、竞争力。

7、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索模式;教学内容从易到难,降低坡度,起点低,复习回顾多,重点处放慢速度,及时释疑;教法上适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测评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类推进,因材施教。这样会使学生采取积极进取态度,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改变对原有的厌学态度,学习成绩提高会很快,进一步使学困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8、加强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构建新的高效教学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思维训练、探究性活动训练,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达到以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尽可能地让学困生掌握较多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9、端正了学生人才观、教学质量观,教师家长形成合力。

初中教学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其教学质量观是培养高素质、创造力强、和谐发展的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家长必须把握好对学困生的期望值,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学困生学习信心不足或不稳定。教师和家长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主动锻炼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赞许和信任,都将会内化为学困生的自信心,一旦成功或进步,会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就会更加自信,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10、采取了多种方法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在课堂上我们继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继续采用生教生、师教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家庭辅导等帮扶方法,使学困生能学会,在课后,我们也抓紧一切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

11、优化了课堂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课堂上体现三个优先:优先回答问题、优先板演、优先批改作业。作业布置上适当降低难度,减少作业量,使其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达到最基本的要求。指导“学困生”将平时练习、考试中出现的错题汇集到错题本上,加强巩固,并针对易错点,设计二次过关试卷。

12、改变了评价方式,对学困生适时鼓励评价。

除了在课堂上寻找时机,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及时予以肯定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在练习批改时,采用一些富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强的语言评价他们,并给他们一定的奖励。每次测试后继续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点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等,通过对他们给予关注、帮助,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八、存在问题

1.教师思想仍滞后,不能与课题研究相适应。认为课题研究是表面形式的东西,与具体教学教育工作无多大关系的观念仍在部分老师的心里存在,缺乏耐心,方法简单随意。

2.理论学习不够,教师研究工作缺少理论支撑,对学生的一些心理特点在理论上掌握不够。课题研究工作中由于考虑教师的时间有限,理论学习以个人分散学习为主。这使得次项工作失去了监管,显得随意,其作用大打折扣。

3.对学困生跟踪不到位,没有对学困生各阶段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查分析,对比,失去对课题研究的成效分析的一些重要参数。

4.在研究过程中,学困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不够科学,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5.有急功近利思想,研究不够深入,对课题研究的长期性认识不足。

6、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具体怎样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学困生转困工作是一项实践周期长,涉及因素多,工作难度大的教育教学改革,许多实践我们还停留在表面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提高,今后我们会发挥学科特点,加大实践力度,继续进行探索,从根本上转化学困生。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九、下一步课题研究工作打算

1.加强理论学习,彻底转变教师观点。

2.完善学困生跟踪服务。对学困生转化情况及时进行分析,认真反思前期研究情况,分析各阶段学困生情况,做好学困生转化个案分析。3.做好经验总结和交流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形成研究成果,并进行及时的交流推广。

4、进一步分析学困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篇:如何转化初中学困生课题结题报告

《如何转化初中学困生》课题结题报告

宝力农场九年一贯制学校

《如何转化初中学困生》课题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我校毗邻宝力中学和七家中学等我县名校,我校优质生流失比较严重,留下来的学生主要以学困生为主,这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延伸,这些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困难。表现为学习效率低,学习不得要领,厌学情绪严重,学习成绩相当差,达不到教学要求。学困生问题成为制约我们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因素。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校依托实际情况开展了“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去探讨、去研究如何转化学困生。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我们针对在实施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相结合,提出 “以德育拓智,以信心促智、以艺体增智。”研究为抓手,旨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解决学困生问题的途径,寻求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提升的措施;同时促进教师改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并能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确定不同的培养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寻求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提升的措施;达到“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品质,使之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课题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1、本项研究主要从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入手,从德育提升动力,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信心,从艺体展示亮点等方面进行探寻和实践策略,符合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和形成其个性心理的规律。

2、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为我们提供了有利条件。

3、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要面向全体,提倡关注差异,注重学困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四、课题实施的原则及方法

1、原则:

(1)坚持以爱换爱的原则。一般说来,学困生与教师之间都有一堵无形的墙,这就要求教师用爱心来拆除,用爱心来换取学生对老师的爱,促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喜欢听他的课,积极回答他提出的问题,努力完成他布置的作业。

(2)坚持以学生为主、增强学习信心的原则。可以说自卑感在每个初中学困生身上都普遍存在,在教学中要遵循分类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其自信心。

(3)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由于学困生存在着个别差异,教师针对每个学困生各自的薄弱环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措施。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初中学困生的转化提高是一个过程,学困生的进步,往往进步缓慢或有反复现象,教师要多鼓励,少训斥,激发其积极性,增强其上进心。(5)坚持重视家庭教育因素作用,重视社会、学校、家庭和谐共育。

2、方法(1).问卷测试、调查法:通过测试了解“学困生”发展情况,检验转化成果;追踪调查“学困生”的家庭状况、行为、能力、心理、表现等发展状况;

(2)资料和文献法:收集、检索国内国际相关理论成果,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基础。(3)个案分析法:把转化模式中的对子“教师+学困生”“优生+学困生” 观察“学困生”上课参与教学活动情况,了解其发展状态形成个案,逐一分析,找出前后差距,总结经验。(4)行动研究法:全体参研教师、参验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提高学业成绩,逐步转化。

(5)经验总结法:实验探索、提炼成果、理论创新、推广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改变意识,和谐的师生关系。

强化领导是教师的服务员,教师是学生的服务员,学生是家长和学校的服务员意识,校领导利用教师座谈会和教研会等机会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守其师、信其道。研究改善师生关系,创立新的师生关系;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准则教育学生,特别要热爱每个学困生,有信心、恒心和爱心,让后进生感到老师没有歧视他们,进而帮助后进生分析他们的心理品质,向他们说明差距主要不在智力,而关键是他们缺乏对自己的信心与对未来的希望,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平均每周谈话一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让学困生自己有进步的信心和动力。

2、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拓宽德育途径,深化学生养成教育。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实现德育工作生活化、特色化。着力优化了德育内容,做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更新教育理念,加大养成教育力度,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通过内化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困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从 “要我学”变为 “我要学”。通过不断的加强训练,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坚韧的意志、自觉的精神。突出了德育工作实效性,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达到以德拓智。

3、教师潜心研究教学策略,结合学情处理教材,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实效。在课堂上进行分层分层教育、差异化教学转化。课堂上进行信心转化的研究;课堂上进行反馈转化的研究;课堂上进行培养兴趣的转化研究;课堂上进行培养能力的转化研究;课堂上进行学法指导转化的研究,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铺设阶梯,降低难度,分解难点,实行“低、小、多、快”的教法改革。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把教学的步子放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分层推进。注意教学问题梯度设计、密度设计、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设计。照顾“学困生”。进行课内练习时,更多地提问“学困生”,辅导“学困生”。特别是在“学困生”完成练习遇到困难,迫切希望有人帮助时,教师主动及时地给予辅导。在他们产生错误前帮助扫除障碍,实践表明:坚持课堂巩固才能有效地防止“学困生”知识的日益落后,重建“学困生”学习的信心,稳步提高他们的成绩。教师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科学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

4、提倡采用多元化课堂评价方式,搭建学生展示发现的平台,发展完善学生的人格

5、优化校园文化、优化校园文体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每学期展开校园读书活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品质和兴趣;每学期展开文体演出,做到以体促智,以艺增智。

6、做好培优辅差工作,补缺补差。采用教师辅导和学生辅导两种方式:学校制定补差制度,教师课前早进,课后晚走及午休时间,晚上通过QQ白板在线视频等方式为学生义务辅导,及时清除知识和思维障碍,帮组学生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习习惯养成。班主任积极探索开展同桌教学,伙伴教学,合作教学,以优带差。根据学习情况和住址确定学习小组,互帮互助,发挥优等生示范作用,以优带差,帮助他们一起进步。

7、突出班主任的教育转化作用,利用好班会和课后时间了解学生,温暖学生,激励学生。做到正面教育,树立人生生观;深入了解,对症下药;捕捉亮点,正面教育;抓准时机,因材施教。

8、家校结合是转化“学困生”的最佳途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缺乏家庭教育配合的学校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甚至有可能是失败的教育。如果教师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忽略了学生家长的作用,就有可能失败。为此我们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⑴、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及工作的连续性,周密制定好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做到有序实施,务求实效。

⑵、按计划认真实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由教学校长亲自组织家长教育座谈会,客观分析学生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

⑶、开展咨询服务,对家长提出的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给予较好的解决或号召大家共同研讨,提高研究水平。

⑷、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在家长中广泛征集家庭教育经验心得,并在家长会中交流。

⑸、充分利用“家长微信平台”充分调动社会教育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架起学校、家庭之间实时、快捷、有效沟通的桥梁,更及时更深入更全面更顺畅交流,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和谐共育的局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9、持之以恒,勤抓不懈

转化学困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学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其始终维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六、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内容和措施

课题研究全面开展阶段的总体时间安排为一年,即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具体分为3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4---2015.7)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建研究人员,建立健全制度。

2、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学习有关文献资料。通过学习和讨论掌握“五个有效”的相关理论,深刻领会课题研究内涵和精神实质,统一思想认识,理清研究思路;

3、组织问卷调查,分析调查材料,找准学困生。

4、确立课题分工,做好宣传发动。

5、建立合理的评价策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9---2015.11)(l)选准试验班级,确定调查范围和内容,了解调查试验班的情况,指导试验班学生分组认真配合调查。

(2)课题组成员研究工作分工,制定课题研究具体实施办法。

(3)从家庭和学校教育方面及社会背景入手,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教育对策;

(4)题组研究教师两个月举行一次研讨与交流及成果汇总,课题组进行综合研讨和评估,并及时调整整理补充完善,反馈信息,调控进程。

(5)收集积累资料,整理研究成果,书写论文阶段性工作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12---2016.3)

1、收集并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进行分类、存档,为总结做好准备。

2、分析研究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撰写结题报告。

3、学生写出个人总结。

4、召开教师总结实验课题,撰写论文,上报结题。

5、课题组写出总结论论文,展示研究成果。

6、如果验收合格,积极推广课题成果。

七、研究成果

1、课题组的教师思想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真正了落实“以人为本”新课程理念。

2、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正确认识学生,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3、我们要与学生多谈心、多交流、多勾通,多站在未成年人的角度想一想,本着理解的原则,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4、要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在非智力结构中,兴趣是一个最活跃,最现实的构成要素,对人的个性发展和事业的成就有着深远的影响。

5、教师要尊重学困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赞赏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微小的进步,是转化的关键。寻找和发现并肯定他们的每一个优点,及时表扬其在学习中的每一个微小进步,与他们谈心,成为知心朋友,让他们从自己的优点、兴趣、„„ 通过谈心、家访等方式,积极发掘后进生的闪光点,给他们以自信,促进后进生的转变,我们深知博爱是基础,平等是关健,激励是成功。

6、消除了学困生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培养了积极的自我意识。学困生心理素质差,自尊心脆弱,自卑感强,经不起老师、同学、家长等方面的冷落和剌激,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经过扎实有效的活动的开展,学生逐渐从心理上克服了个人的学习畏难情绪,基本上能按教师的要求,逐步有效地对化学科的学习有了兴趣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这种积极情感积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增强学习进取心、竞争力。

7、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索模式;教学内容从易到难,降低坡度,起点低,复习回顾多,重点处放慢速度,及时释疑;教法上适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测评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类推进,因材施教。这样会使学生采取积极进取态度,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改变对原有的厌学态度,学习成绩提高会很快,进一步使学困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8、加强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构建新的高效教学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思维训练、探究性活动训练,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达到以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尽可能地让学困生掌握较多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9、端正了学生人才观、教学质量观,教师家长形成合力。

初中教学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其教学质量观是培养高素质、创造力强、和谐发展的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家长必须把握好对学困生的期望值,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学困生学习信心不足或不稳定。教师和家长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主动锻炼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赞许和信任,都将会内化为学困生的自信心,一旦成功或进步,会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就会更加自信,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10、采取了多种方法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在课堂上我们继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继续采用生教生、师教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家庭辅导等帮扶方法,使学困生能学会,在课后,我们也抓紧一切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

11、优化了课堂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课堂上体现三个优先:优先回答问题、优先板演、优先批改作业。作业布置上适当降低难度,减少作业量,使其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达到最基本的要求。指导“学困生”将平时练习、考试中出现的错题汇集到错题本上,加强巩固,并针对易错点,设计二次过关试卷。

12、改变了评价方式,对学困生适时鼓励评价。

除了在课堂上寻找时机,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及时予以肯定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在练习批改时,采用一些富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强的语言评价他们,并给他们一定的奖

励。每次测试后继续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点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等,通过对他们给予关注、帮助,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八、存在问题

1.教师思想仍滞后,不能与课题研究相适应。认为课题研究是表面形式的东西,与具体教学教育工作无多大关系的观念仍在部分老师的心里存在,缺乏耐心,方法简单随意。2.理论学习不够,教师研究工作缺少理论支撑,对学生的一些心理特点在理论上掌握不够。课题研究工作中由于考虑教师的时间有限,理论学习以个人分散学习为主。这使得次项工作失去了监管,显得随意,其作用大打折扣。

3.对学困生跟踪不到位,没有对学困生各阶段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查分析,对比,失去对课题研究的成效分析的一些重要参数。

4.在研究过程中,学困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不够科学,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5.有急功近利思想,研究不够深入,对课题研究的长期性认识不足。

6、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具体怎样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学困生转困工作是一项实践周期长,涉及因素多,工作难度大的教育教学改革,许多实践我们还停留在表面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提高,今后我们会发挥学科特点,加大实践力度,继续进行探索,从根本上转化学困生。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九、下一步课题研究工作打算

1.加强理论学习,彻底转变教师观点。

2.完善学困生跟踪服务。对学困生转化情况及时进行分析,认真反思前期研究情况,分析各阶段学困生情况,做好学困生转化个案分析。

3.做好经验总结和交流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形成研究成果,并进行及时的交流推广。

4、进一步分析学困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篇:如何转化初中学困生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状况与对策的研究课题组

研究报告

七里海镇中学

刘建松

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状况与对策的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相关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我们农村中学,不可避免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延伸,这些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困难。各年级中“学困生”的人数明显增长,学困生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从近两年的调查表明,有20%左右的学生在学习上跟不上教学进程,表现为学习效率低,学习不得要领,厌学情绪严重,学习成绩相当差,达不到教学要求。学困生的大量存在不仅影响这一群体学生自身的成长,而且给教师增加了工作难度,学困生问题已成为学校大面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因素,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的历史时期。这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又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人而宜的教育,既要有统一性,又要有针对性,能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地更好地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我们的初中教学过程中,如何转化好学习困难学生一直是教师面临的难题,也是教师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之一。学困生教育转化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学困生的教育转化研究工作一直以来多以个案呈现,就其形成的原因和教学策略也存在不同的看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去研究。“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实行“公平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成就巨大。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逐步得到巩固和落实,义务教育进入到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的新阶段。教育公平已成为社会公平的基石,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使义务教育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学困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当前新课程改革成就颇丰,学困生的存在,依然是困扰教师教学的重要方面。“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应当积极思考的,因而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显得更为迫切。

所谓“学困生”,通常指那些在学习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个性不同、习惯不一。这一概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其相对性,“学困生”是相对优等生而言的;二是其发展性。“学困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教育教学措施得力,他们是可以转化并不断进步的。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当代教育者必须更加关心“学困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成长,我们有义务关注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呵护学困生心灵,使学困生能愉快地学习课程,学好课程,并由学困生转化为合格生甚至优秀生。如果忽视“学困生”的教育与研究,推卸学校的责任,无异向社会输送了一批不合格的产品,必将阻碍社会的进步。

我们针对在实施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相结合,提出“帮助初中生学困生树立信心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申请,旨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解决学困生问题的途径,寻求初中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育质量提升的措施;对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都有积极意义。

1.解决好学习困难学生学习问题,大面积提高学困生的学业成绩,全面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这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实行“公平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

2.探索适合农村初中学困生辅导策略和方法。

3、培养和锻炼一批有责任心、有能力、能胜任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高扬素质教育的大旗,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更新教育观念,坚定帮扶学困生的意志;营造人人爱学生、个个教学生,整体育学生的良好风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为主的教育原则。

5、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性。

6、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树立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三、课题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1、根据现实条件,从多方面探寻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从非学校教育因素方面考察;

(2)从学校教育的因素方面考察;

(3)从社会环境因素方面考察;

2、本项研究主要从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入手,调查形成学困生的不同原因,了解学困生的行为特征,个性及心理特征,了解学困生形成的个性心理原因,探寻其个性心理特征和形成其个性心理的规律,并逐步总结提炼对农村初中学困生开展个性心理辅导的策略。

3、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为我们提供了有利条件。

4、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要面向全体,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四、课题实施的原则及方法

1、原则:

(1)坚持以爱换爱的原则。一般说来,学困生与教师之间都有一堵无形的墙,这就要求教师用爱心来拆除,用爱心来换取学生对老师的爱,促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喜欢听他的课,积极回答他提出的问题,努力完成他布置的作业。

(2)坚持坚持以学生为主、增强学习信心的原则。可以说自卑感在每个初中学困生身上都普遍存在,在教学中要遵循分类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其自信心。

(3)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由于学困生存在着个别差异,教师针对每个学困生各自的薄弱环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措施。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初中学困生的转化提高是一个过程,学困生的进步,往往进步缓慢或有反复现象,教师要多鼓励,少训斥,激发其积极性,增强其上进心。

2、方法

(1).问卷测试、调查法:通过测试了解“学困生”发展情况,检验转化成果;追踪调查“学困生”的家庭状况、行为、能力、心理、表现等发展状况;

(2)资料和文献法:收集、检索国内国际相关理论成果,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基础。

(3)调查研究法:追踪调查“学困生”的心理、行为、能力表现、成绩等发展状况,为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4)个案分析法:把转化模式中的对子“教师+学困生”“优生+学困生”形成个案,逐一分析,找出前后差距,总结经验。

(5)行动研究法:全体参研教师、参验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提高学业成绩,逐步转化。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一般学习较为持久、认真,即使是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和内容,他也可以对它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坚持学习。所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

2、加强思想教育

许多学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所以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如果认为从主科学习中树立自信心比较困难,可以从副科入手。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平均每周谈话一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

3.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

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因此他们的转变也只能是逐步进行的,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学由易到难,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师生活动交替进行,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学生进步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即刻纠正。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

不同的教学方法。

4.培养学习习惯

(1)课前准备

每天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或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上课之前要求他们把教材读一遍,把问题找出来,把教师预留知识点、重点、难点找出来,并通过自己的归纳把它总结出来。起初可以放宽要求,只要完成其中的部分内容,循序渐进逐步完成。

(2)上课环节

首先要告诉他们应该精神饱满进课堂,把所有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都抛在一边,认真听讲,做到边听边想边记,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

(3)练习环节

课堂练习要认真对待,如果不会可以请小组成员帮助解决,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但绝不能不会就算了,当然难一点的题可以放过。课后练习也就是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按时完成,时间观念强,不拖拉、最好要独立完成,绝不能抄作业。

5.鼓励互帮互助

通过鼓励组内优秀生的方法,来帮助学困生。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总是比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短,所以应该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条件来帮助学困生,让优秀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帮助这些学生。同时可以从这些同学中间了解学困生的各种情况。

6、加强个别辅导,提高个别辅导的质量

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要能照顾到这些学生,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对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老师帮助补缺。为了补缺补差,我们要利用空堂课、自习课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补课。作业要做到区别对待。还应积极开展同桌教学,伙伴教学,合作教学,以优带差,帮助他们一起进步。

7、树立正确的学困生观

首先教师要正确看待学困生,学困生并不是什么都很差的学生,学困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学生,学困生也有他们一片施展才华的天空,差学困生也得需要成功人士所拥有的一切,为此教师不要岐视差生,与学困生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正确评价差生,公平对等差生,要把机会留给差生,让他们感到老师正期盼他的进步。

8、用爱心温暖差生

爱,可以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爱的效应”在学困生身上尤为明显。经常与差生谈心,用爱心温暖差生,用心灵的温暖去医治他们心灵的创伤,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他们精神的污染,使他们感到老师时时刻刻关心着他,从而使他们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勇于与困难挑战,对学习语文充满着热情。

9、捕捉亮点,正面教育

要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学困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创设情境,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合理利用“闪光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多表扬,少批评做好教育转化工作。要善于克服以点代面,正确评价,消除偏见。

10、抓准时机,因材施教

对待学困生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提高自我认识,促使自我反省,实行自我控制,使其内心深处认错,做到心悦诚服,乐意改正。给学困生提出适当的目标,结合其实际情况,根据可接受性和发展性原则,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使之做到“跳一跳能把桃子摘下来”。发现进步及时表扬,使其享受成功感,促使他们积极向上。

11、加强家访,促使转化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求得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密切配合。与家长经常联系家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同家长共同商议教育方法,及时了解学困生学习情况,以便与家长共同教育好学生。

六、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内容和措施

课题研究全面开展阶段的总体时间安排为一学年,即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具体分为3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建研究人员。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撰写本课题的开题报告。

3、组织问卷调查,分析调查材料,找准学困生。

4、确立课题分工,做好宣传发动。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

1、学困生的确定,通过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依据平时表现,通过对学生本人、家长、任课教师的访谈,综合分析,找出学困生的成因,对学困生的发展状况进行及时地反馈,积累资料,积极做出调整,控制研究效果。

2、教师对学困生增加感情投资,用爱心哺育差生,而耐心教育学困生。

3、抓学困生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进步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

4、定期做好家访,及进了解后进行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的转化。

5、“学困生转化”工作中,要全面渗透激励教育,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

6、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7、重视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转变学困生的思想,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困生的兴趣。

8、帮助学困生做好预习工作,“笨鸟先飞”。督促学困生课后复习,对学困生的作业面批最好。

9、争取学困生家长的配合,实行家校联合。

10、学生要及时进行总结;找出自己进步了多少,今后努力的目标。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和结题阶段

(2014年5月至2014年7月)

1、分析研究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撰写结题报告。

2、撰写论文,展示研究成果,上交相关材料,上报结题。

3、如果验收合格,积极推广课题成果。

七、研究成果

1、研究本课题的教师思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转变,真正了落实“以人为本”新课程理念。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通过课题的分析和研究,我们总结教师应该懂得尊重学困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赞赏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微小的进步,是转化的关键。消除了学困生心理障碍,培养了积极的自我意识。

3、转化学困生的重点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教学内容从易到难,降低坡度,及时释疑;教法上适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测评分层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类推进,因材施教。

4、学生在课研中愉快学习,通过课题的研究,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们对英语也有了很大的兴趣,由不爱上英语课到盼着上英语课,由不爱写英语作业到高质量完成作业,由不爱背单词到主动要求老师考单词。现在我的班里,到处可以听到学生们用英语的招呼声,洋溢着浓厚的英语氛围。在轻松愉快中提升了学习能力和英语素质。与此同时,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大大有所转变,这为学生将来的全面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5、加强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构建新的高效教学课堂,提高学习效率。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尽可能地让学困生掌

握较多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通过课研,家长对英语有了正确的意识。家长更多关注了孩子们的英语学习,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家长的重视增强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信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存在问题

1.理论学习不够,教师研究工作缺少理论支撑,对学生的一些心理特点在理论上掌握不够。

2.对学困生跟踪不到位,没有对学困生各阶段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查分析。

3.有急功近利思想,研究不够深入,对课题研究的长期性认识不足。

4.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具体怎样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学困生转困工作是一项实践周期长,涉及因素多,工作难度大的教育教学改革,许多实践我们还停留在表面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提高,今后我们会发挥学科特点,加大实践力度,继续进行探索,从根本上转化学困生。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九、下一步课题研究工作打算

1.加强理论学习,彻底转变教师观点。

2.完善学困生跟踪服务,对学困生转化情况及时进行分析,认真反思前期研究情况。

3.做好经验总结和交流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形成研究成果,并进行及时的交流推广。

4、进一步分析学困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篇:小学学困生转化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心的国民教育,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人。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中生和优生的层面上出不了成绩,也不叫素质教育。所以我们更应该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农村小学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如果教师忽视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就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学困生由于成绩较差,他们过多得到的是失败的苦涩,很少尝试到成功的喜悦。面对教师的漠然置之,家长的批评责骂,同学的冷嘲热讽,常处于被遗忘的角落。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厌恶,对实现自我价值失去信心。由此可见,转化学困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体会成功,与培养中、优学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唤醒学困生进取的意识,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涉及的“学困生”是指由于各自不同原因表现为学习上难以达到教学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目标有一定差距的学生。而这类学生在学业上的困难是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条件下可得到转化,他们属于“学业不良者”的一部分。

2、本课题的研究一是要帮助“学困生”诱发学习需要,培养学习动机,重新唤起和稳定其学习兴趣,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要让教师掌握帮助“学困生”脱困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做好“学困生”脱困工作。

3、转化学困生的对策研究: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要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须先弄清学困生“困”的原因和差距所在,而后方可“对症”下药。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套适合本年级实际情况乃至于一般小学让学困生爱学数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尊重和关爱可以唤醒、激励每一个学生。只要得法,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通过教师的不懈努力让每个学困生爱学数学,使他们由“厌学”到“学有所获”到“乐学”,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从而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学困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二)弄清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不喜欢学数学。

(2)学生基础差,跟不上班。

(3)学校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适当、不合理。

(4)不完整、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以及不良的学校周边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培养学困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欲望 2.创设条件,促其参与,为“学困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3.加强“学困生”意志的培养,保持学习的愿望持久性 4.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座位的排列尽量让中、差生创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课后“小老师”的作用。

5.利用家长,让家长协助教师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

6.发掘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我校五年级的学生

2、方法 :运用观察法、谈话法、教学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对比法、跟踪调查法、榜样示范法等方法进行实验和研究。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010年3月—2010年7月,其进程如下:

1、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4月)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系统学习;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对学困生进行调查,并作出分析。

2、实施阶段:(2010年4月——2010年6月)实施研究方案,(1)分析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和心理,针对后进生的现状和成因,设计研究措施

(2)进行培养学困生学数学兴趣的培养尝试。

(3)建立课题博客,认真阅读书籍,及时上传读书笔记。

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方案,召开两次学困生的座会,对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科学、客观的验证。

3、结题阶段:(2010年6月——2010年7月)检测研究成效,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在观察、调查、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论证,完成个案分析、材料整理,并总结、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七、研究成果 : 通过这一年的小课题研究,我了解到学困生厌学的原因,充分调动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向学困生撒下更多的爱,增强了学数学的信心,能感受到学会数学的乐趣,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有了学数学的热情,能自觉、主动的学数学。现在我就“如何让学困生‘厌学’转化为‘爱学’数学谈谈我的做法和获得的经验。

通过观察、询问、调查、我觉得造成学生对数学“厌学”的原因既有内在因素又有外在因素。

(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坚持学习,作业照抄,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

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

4.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数学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身上。

(二)外部原因

1.学习基础差,跟不上班。

2.教材的原因。数学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再加上学科增多,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从而影响数学课的学习。

3.社会和家庭的原因。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由于游戏厅、网吧、大量的不良影视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

4.突发事件的影响。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突发事件,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可能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及时从思想上解决,会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通过研究了解数学学困生的类型、特点,可以对症下药,让学困生爱学数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为学生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就能点燃学生渴求知识的火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知识,在丰富的学习环境中

体验成功的愉快,引导学生走上爱学的道路,以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培养数学学困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心帮助数学学困生。

3、向学困生撒下更多的爱,用爱心缩短距离。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它更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一个人来到人世间,首先得到的是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怀。爱,使他们健康发育成长。入学后,他们有三分之一多的时间在学校里度过,老师自然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的人物,这种现实就会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把爱的希望寄托在老师的身上。这时,如果爱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师生之间心与心的距离就会缩短,学生对老师就会产生一种依恋感,就会相应地把读书看作是一种乐事。因而教师应用爱心拉近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不应该因为他是数学差生而贬低、排斥他,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对他这类数学学困生是有用的。要辩证的看待所谓的“学困生”,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同其他的同学一样都能沐浴师爱得阳光。在教育中我力求对学困生奉献一片爱心、给他们多一点尊重、多一点宽容、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欣赏,让他们在和谐的环境中爱学数学。

4、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数学老师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5、在教育教学上时时想到学困生,具体做法是:

①教师备课要想到学困生,要备学困生的转化情况,要明确学困生理解教材的难点是什么,学困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教师备课保证教学质量和转化后进生同时并进。

②教师上课要想到学困生,一是课堂提问教师要把较难较大较深的问题分解成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学困生也有回答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二是操作时要想到后进生,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贵在参与,不准再将他们搁置起来,置之不理。三控制学困生课堂违纪的问题。

③布置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要让学困生“吃小灶”。一是从数量上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他们的作业可减半,对特别学困生甚至可以用课堂笔记来替代作业的办法;二是从难易程度上来照顾,学困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不做。

④批改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后进生的作业要优先批改,要当面批改,要精批细改,不能简单地打“√”或“×”了事,不但要在错误处打上记号,还要帮助后进生找出原因,加以改正。上评讲课时,要想到学困生,对于学困生哪怕是只有点滴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群体效应的力量,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帮助学困生尽快赶上来。6.发掘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

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不管原因何在,都需要老师多对之进行表扬和鼓励,使之能够明白学习的乐趣所在。孙洪魁并不是不能学习好,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一种信念,一种好好学习的信念。要突显其学习能力较强的长处,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赞许中,克服做作业比较拖沓、懒散这个毛病。

7、正确评价学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能因学生某方面的不足,就歧视学生,甚至认为他已经“无可救药”。“用用多把尺子”评价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的爱。“爱能够融化一切坚冰!”

八、存在的问题和实践启示

虽然研究学困生取得一定成绩,但研究的对策仅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中去研究比较单薄。学困生的出现并不单是教学内部造成的。因为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影响的因素较复杂,既有学生自己的知识、技能基础,智力与能力结构;非智力因素水平,学习心理准备状态及身体状况等内因,也有教育和环境的外因。学困生的出现是由学校、社会、家庭综合教育失误造成的,农村家长不太重视教育,大多都外出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抚养,他们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转化学困生不能只是老师孤军奋战,要老师、家长共同努力。

九、结束语

通过理论和个人的深入研究,转变“数学学困生”,使他们由“厌学”到“学有所获”到“乐学”,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向学困生撒下更多的爱,要有恒心,付出真心,做到耐心,促使他们有所进步,有所提高,有所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的爱,使学困生爱学数学。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第五篇:小学学困生转化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小学学困生转化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心的国民教育,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人。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中生和优生的层面上出不了成绩,也不叫素质教育。所以我们更应该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农村小学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如果教师忽视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就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学困生由于成绩较差,他们过多得到的是失败的苦涩,很少尝试到成功的喜悦。面对教师的漠然置之,家长的批评责骂,同学的冷嘲热讽,常处于被遗忘的角落。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厌恶,对实现自我价值失去信心。由此可见,转化学困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体会成功,与培养中、优学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唤醒学困生进取的意识,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涉及的“学困生”是指由于各自不同原因表现为学习上难以达到教学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目标有一定差距的学生。而这类学生在学业上的困难是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条件下可得到转化,他们属于“学业不良者”的一部分。

2、本课题的研究一是要帮助“学困生”诱发学习需要,培养学习动机,重新唤起和稳定其学习兴趣,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要让教师掌握帮助“学困生”脱困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做好“学困生”脱困工作。

3、转化学困生的对策研究: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要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须先弄清学困生“困”的原因和差距所在,而后方可“对症”下药。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套适合本年级实际情况乃至于一般小学让学困生爱学数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尊重和关爱可以唤醒、激励每一个学生。只要得法,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通过教师的不懈努力让每个学困生爱学数学,使他们由“厌学”到“学有所获”到“乐学”,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从而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学困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二)弄清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不喜欢学数学。(2)学生基础差,跟不上班。

(3)学校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适当、不合理。

(4)不完整、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以及不良的学校周边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培养学困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欲望 2.创设条件,促其参与,为“学困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3.加强“学困生”意志的培养,保持学习的愿望持久性

4.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座位的排列尽量让中、差生创设一个 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课后“小老师”的作用。5.利用家长,让家长协助教师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

6.发掘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我校五年级的学生

2、方法 :运用观察法、谈话法、教学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对比法、跟踪调查法、榜样示范法等方法进行实验和研究。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010年3月—2010年7月,其进程如下:

1、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4月)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系统学习;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对学困生进行调查,并作出分析。

2、实施阶段:(2010年4月——2010年6月)实施研究方案,(1)分析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和心理,针对后进生的现状和成因,设计研究措施(2)进行培养学困生学数学兴趣的培养尝试。

(3)建立课题博客,认真阅读书籍,及时上传读书笔记。

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方案,召开两次学困生的座会,对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科学、客观的验证。

3、结题阶段:(2010年6月——2010年7月)检测研究成效,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在观察、调查、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论证,完成个案分析、材料整理,并总结、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七、研究成果 : 通过这一年的小课题研究,我了解到学困生厌学的原因,充分调动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向学困生撒下更多的爱,增强了学数学的信心,能感受到学会数学的乐趣,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有了学数学的热情,能自觉、主动的学数学。现在我就“如何让学困生‘厌学’转化为‘爱学’数学谈谈我的做法和获得的经验。通过观察、询问、调查、我觉得造成学生对数学“厌学”的原因既有内在因素又有外在因素。

(一)内部原因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坚持学习,作业照抄,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4.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数学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身上。

(二)外部原因

1.学习基础差,跟不上班。

2.教材的原因。数学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再加上学科增多,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从而影响数学课的学习。3.社会和家庭的原因。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由于游戏厅、网吧、大量的不良影视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4.突发事件的影响。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突发事件,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可能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及时从思想上解决,会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通过研究了解数学学困生的类型、特点,可以对症下药,让学困生爱学数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为学生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就能点燃学生渴求知识的火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知识,在丰富的学习环境中体验成功的愉快,引导学生走上爱学的道路,以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培养数学学困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心帮助数学学困生。

3、向学困生撒下更多的爱,用爱心缩短距离。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它更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一个人来到人世间,首先得到的是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怀。爱,使他们健康发育成长。入学后,他们有三分之一多的时间在学校里度过,老师自然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的人物,这种现实就会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把爱的希望寄托在老师的身上。这时,如果爱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师生之间心与心的距离就会缩短,学生对老师就会产生一种依恋感,就会相应地把读书看作是一种乐事。因而教师应用爱心拉近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不应该因为他是数学差生而贬低、排斥他,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对他这类数学学困生是有用的。要辩证的看待所谓的“学困生”,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同其他的同学一样都能沐浴师爱得阳光。在教育中我力求对学困生奉献一片爱心、给他们多一点尊重、多一点宽容、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欣赏,让他们在和谐的环境中爱学数学。

4、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数学老师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5、在教育教学上时时想到学困生,具体做法是:

①教师备课要想到学困生,要备学困生的转化情况,要明确学困生理解教材的难点是什么,学困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教师备课保证教学质量和转化后进生同时并进。

②教师上课要想到学困生,一是课堂提问教师要把较难较大较深的问题分解成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学困生也有回答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二是操作时要想到后进生,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贵在参与,不准再将他们搁置起来,置之不理。三控制学困生课堂违纪的问题。篇二:《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武关驿镇中心小学 严保英

一、课题的提出:

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心的国民教育,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人。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中生和优生的层面上出不了成绩,也不叫素质教育。所以我们更应该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农村小学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如果教师忽视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就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学困生由于成绩较差,他们过多得到的是失败的苦涩,很少尝试到成功的喜悦。面对教师的漠然置之,家长的批评责骂,同学的冷嘲热讽,常处于被遗忘的角落。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厌恶,对实现自我价值失去信心。由此可见,转化学困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体会成功,与培养中、优学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唤醒学困生进取的意识,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2、本课题的研究一是要帮助“学困生”诱发学习需要,培养学习动机,重新唤起和稳定其学习兴趣,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要让教师掌握帮助“学困生”脱困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做好“学困生”脱困工作。

3、转化学困生的对策研究: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要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需先弄清学困生“困”的原因和差距所在,而后方可“对症”下药。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套适合本年级实际情况乃至于一般小学让学困生爱学数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尊重和关爱可以唤醒、激励每一个学生。只要得法,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通过教师的不懈努力让每个学困生爱学数学,使他们由“厌学”到“学有所获”到“乐学”,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从而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学困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二)弄清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不喜欢学数学。(2)学生基础差,跟不上班。

(3)学校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适当、不合理。

(4)不完整、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以及不良的学校周边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学困生”的转化策略:1.培养学困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欲望 2.创设条件,促其参与,为“学困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3.加强“学困生”意志的培养,保持学习的愿望持久性

4.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座位的排列尽量让中、差生创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课后“小老师”的作用。

5.利用家长,让家长协助教师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6.发掘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我校三年级的学生

2、方法 :运用观察法、谈话法、教学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对比法、跟踪调查法、榜样示范法等方法进行实验和研究。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013年9月—2014年7月,其进程如下:

1、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系统学习;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对学困生进行调查,并作出分析。

2、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6月)实施研究方案,(1)分析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和心理,针对后进生的现状和成因,设计研究措施(2)进行培养学困生学数学兴趣的培养尝试。

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方案,召开两次学困生的座谈会,对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科学、客观的验证。

3、结题阶段:(2014年6月——2014年7月)检测研究成效,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在观察、调查、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论证,完成个案分析、材料整理,并总结、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七、研究成果 : 通过这一年的小课题研究,我了解到学困生厌学的原因,充分调动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向学困生撒下更多的爱,增强了学数学的信心,能感受到学会数学的乐趣,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有了学数学的热情,能自觉、主动的学数学。现在我就“如何让学困生‘厌学’转化为‘爱学’数学谈谈我的做法和获得的经验。通过观察、询问、调查、我觉得造成学生对数学“厌学”的原因既有内在因素又有外在因素。

(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坚持学习,作业照抄,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4.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数学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身上。

(二)外部原因

1.学习基础差,跟不上班。2.教材的原因。数学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再加上学科增多,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从而影响数学课的学习。

3.社会和家庭的原因。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由于社会不良因素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

4.突发事件的影响。如父母离异、生病、外出打工等突发事件,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可能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及时从思想上解决,会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通过研究了解数学学困生的类型、特点,可以对症下药,让学困生爱学数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为学生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就能点燃学生渴求知识的火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知识,在丰富的学习环境中体验成功的愉快,引导学生走上爱学的道路,以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培养数学学困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心帮助数学学困生。

3、向学困生撒下更多的爱,用爱心缩短距离。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它更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一个人来到人世间,首先得到的是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怀。爱,使他们健康发育成长。入学后,他们有三分之一多的时间在学校里度过,老师自然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的人物,这种现实就会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把爱的希望寄托在老师的身上。这时,如果爱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师生之间心与心的距离就会缩短,学生对老师就会产生一种依恋感,就会相应地把读书看作是一种乐事。因而教师应用爱心拉近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不应该因为他是数学差篇三:学困生转化工作研究结题报告 “学困生转化工作”课题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教师要把这项工作当作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应时刻关注学困生的转化,这样,才能在转化学困生方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困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两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在班上虽然人数不多,却是班上的消极因素,若不及时做好转化工作,就会影响整个班级的班风。有些学困生也常常是家庭的主要负担。所以,能不能做好学困生的工作,不只是关系到一个学生的前途,还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班级的荣辱和社会的风气。课题组成立以来,根据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从调查入手,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跟踪调查等多种方式,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心理负担、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并进行了细致的跟踪教育,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许多教师、班主任不仅有效提高对学生指导、教育能力,同时提升了处理和学生关系的能力,有效的降低了职业风险,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益,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选定“学困生转化工作”做研究的课题,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决定的,这个课题已结题,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学困生 转化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学生:一般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体质等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或医疗措施给予补救或矫治的学生。原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把成长困难学生称为“难教儿童”。苏霍姆林斯基把成长困难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种种原因而在智力发展上有偏差的儿童,他们不愿意学习,且学习成绩不良,另一类是道德修养上有问题的儿童,这是一个“学坏了的孩子,令人讨厌的孩子,不讲道德误人歧途的孩子”。小学学习困难学生转化问题的研究是指通过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寻找学生成为学习困难学生发展过程,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认真系统的教育转化,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取得进步,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智力得到正常开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研究的内容:

1、学困生问题的调查和反思

2、学困生的特点、分类和成因

3、学困生行为、学习习惯的研究对策

4、学困生课堂教学的研究对策,在教育教学中开展师生情感的研究对策

5、学困生教育管理及教育评价的研究对策

6、学困生心理辅导及家庭教育的研究对策

研究方法:在课题研究中,采用调查法、分析比较法、谈话法、观察法、实验法、情感排障、教学渗透等方法。以行动研究、个案研究为主,辅之以文献研究。

三、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0年9月——12月)申报课题.1、提出课题,成立中心课题组。

2、开展学困生成因的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积极撰写研究计划。

3、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课题研究知识和有关理论知识,积极参加课题培训。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1月)开题报告全面启动课题研究。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12月)全面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以便于开展今后的各项工作。

四、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个性差异

众所周知,儿童的智力因素是有差异的,智力因素体现在个性上所展现出来的素质、能力也不同。例如,有的儿童在音乐上有天赋,有的儿童在语言上有天赋,有的儿童动手能力强等等。入学时将这些不同能力的孩子集中接受同一种方式的学习,可想而知,有的儿童就显落后。所以,常听见家长这样说:我这孩子什么都行,就学习不行。这就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

2、望子成龙心切,过分溺爱 作为老师,大凡都见过这样两种不同类型的家长:一是望子成龙心切,一是对孩子过于溺爱。其实家长的这两种态度都会阻碍孩子的发展。我们就接触过不少这样的家长,他们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作业完成了不行,还要另加作业,限制孩子玩的时间或根本不给他时间玩。时间一长,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感、恐惧感。不知家长想过没有,从心理、生理的角度讲,玩的过程也有助于孩子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的形成和培养,也不是无益的。适度的玩、适度的看书、学习,相得益彰,如果小孩子就对学习产生厌恶感,势必影响他今后的终身学习。还有儿童的逆反心理,你越是叫我学我越不学,对学习逐渐形成厌恶——恐惧——不想学——不学这样一种结果。同这件情况相反的是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也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如今是独生子女时代,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有呼必应,不想写作业了,家长代笔,不想上课了,谎称生病告假,这样做一方面助长了孩子的惰性,另一方面使在校学习的知识没有得到很好的衔接和巩固,渐渐地,孩子学习就跟不上,接受新知也感到吃力。

3、学校的分数歧视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学业成绩达到基本标准就算合格。可是现在不少学校、老师为了争名次,对学生的要求十分苛刻,分数歧视现象较普遍。殊不知:以分数为标准,将学生划分为“好、中、差”三等,分数低的学生就是:“差生”,这样武断的定论过早地摧毁了孩子的自信心;以分数为标准,将分数低的学生长期臵于不利的学习空间和“存在消失”的氛围之中。说通俗点,就是将分数低的学生放在教室的后面或旁边臵之不理,上课也从不提问题。不顾及他们的听课效果。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一直笼罩在失败的阴影之中,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损伤了他们的健全人格,扼杀了他们的创新精神;以分数为标准,武断地说:“你不行”。小学生天真无邪,他们崇拜老师,非常在乎老师的评价,往往老师一个欣赏的语言和延伸能够让他们振奋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有不少学校推出了赏识教育,这很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可有的老师以分数为标准,经常表扬那些成绩考得好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被作为参照物提出来加以批评,甚至说出:“你不行”,这样的评价,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对学校、对老师产生了恐惧感。

4、社会上的种种不良诱惑

如今是开放时代,是市场经济时代,电影、电视、图书、杂志五花八门,诸多的“少儿不宜”已渐渐溶入他们幼小的心灵。加之网络游戏的出现,更加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在城市、县城、学校周边,电脑网吧随处可见,大人、小孩长驱直入,虽然国家明文禁止16以下少儿不得随便进入网吧,可又有几家网吧照章执行?那种网上游戏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模拟世界。一旦某个孩子玩上瘾是很难丢开了,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个孩子,小学阶段是个很优秀的学生,

下载如何转化初中学困生课题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转化初中学困生课题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镇头中学宋雪琴 一、课题的界定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困生过多已成为制约农村初中数学整体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瓶颈,如果学......

    《学困生心理分析及转化对策》课题结题报告

    《学困生心理分析及转化对策》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在班级授课制的同时,尽可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使每一位学......

    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镇头中学 宋雪琴 一、课题的界定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困生过多......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5篇)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天童小学 孙春夫一、课题的提出: 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

    学困生结题报告

    学困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 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新课程改革引起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人的发展是核心问题。学......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结题总结 内容摘要: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碰到一些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却不是很好的学生,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如何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跟上大部队......

    小组合作与学困生转化结题报告

    篇一:课堂小组合作中的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 课堂小组合作中的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面坡中心学校四年组 杨雪一、课题背景及立项 1、课题名称:课堂小组合作中的学困......

    初中物理课题结题报告

    《构建“初中物理生命课堂”模式探新》 结题报告 《构建“初中物理生命课堂”模式探新》 结 题 报 告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生命教育是一个新开拓的研究领域.已成为2l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