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

时间:2019-05-12 22:3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

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初中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也应落实素质教育。语文学科这个基础教育的基础,既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工具和媒介,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本民族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为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回复它那里去。”显而易见,初中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意义重大,它落实素质教育情况如何,不仅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自身质量产生影响,而且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摆在每一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试以自己对素质教育理论学习心得及结合多年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谈一谈对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树立素质教育思想。

作为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这样一来的观念:人人应当学习语文,人人应该学好语文。因为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在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所以我们既不能把语文教学单纯地为升学服务,大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妨碍学生的全面提高和全面发展,也不能单纯地为培养少数几个“尖子”,让大部分学生成为陪读者,而应把语文教学的主要精力,投入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全体学生都能学,都会学,让每个学生都具备基本的语文素质。

这种“一切为了学生学好语文”与“为了一切学生学好语文”的素质教育观念的树立至关重要,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制订好能为全体学生接受的教学目标。

要使每个学生都喜欢语文,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的可接受性。要使学生学得会,能掌握,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明确学习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有层次性,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和提高。现行浙江版初中语文教材这方面做得较好,教学目标制定就鲜明地体验了上述思想。如第三册写作训练课《松鼠》一文的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 掌握“缨、兽、窝、杏、榛、栗、舵、杈、苔等9个字。了解文艺性说明与平实性说明的区别。能力训练 注意积累和运用下列词语:驯良、机警、乖巧、敏捷、狭窄。通过实践,初步抓住特点说明事物。

思想感情教育 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这样教与学目的性明确,可操作性强,贴近学生实际,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基本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当然,教师还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目标作适当、灵活调整,降低或提高要求。如在听说训练课文《芦花荡》这一课,其中目标之一要求学生听两遍课文,能复述课文大意,这对几个智商较差的学生目标显得过高,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把目标调整为听三次复述课文或改为复述一件事。这样,降低了目标要求,使稍差学生能接受所学的内容,也能达到教学目的。要求

2、要重视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在实施素质教育时,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及时了解教学效果,通过效果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的动态过程。教师了解、收集教学效果的信息,可用个别谈话、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单元测试等方法。这样能做到”顾两头,促中间“,使基础好的学生保持稳步上升,基础差的学生能有明显的提高,使全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有所进步。

3、不断改进教法和学法。

一方面,教无定法,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最好办法是设法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如可采用设疑激趣”法,因为“"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例如在教《长妈妈与〈山海经〉》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两个问题:其一:本文所写的主要人物是放长妈妈,给题目添一个副标题:一个——的长妈妈,要求用一个能表现长妈妈的品质词语填空,并说说根据。“此疑一出,激起千尺浪,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他们仔细看课文,认真思考,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有说”热爱科学“的;有说”脚踏实地“的……并引用课文内容,说得头头是道、又跟邮局,学生发言踊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稍加点拨,就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尝试。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例如要培养学生养成以下良好语文学习习惯:

1、读书的习惯。通过三个要求培养,一是不动笔墨不看书,指导学生勾画、批注。二是讲效率,包括翻书、拿笔、阅读、书写等。三是作摘录。

2、做笔记习惯。第一步老师教,新学的知识,反复探讨的问题,教师小结的总问题、板书、自己不懂的问题要做笔记。第二步教师导,在应该记的时候,老师给以提示……。

二、应注重语文教学法的德育功能。

思想道德素质是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点要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道德逐渐成型的关键时期,利用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教学活动、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所有学科课堂进行德育教育和渗透至关重要。不言而喻,初中语文的教学是其中主要的阵地和渠道。所以强化德育功能,为提高人的素质服务,这是语文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给初中语文教学法带来的又一个思考。德育教育内容丰富,现仅就如何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问题试作论述。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应贯穿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初中语文教师要利用语文学科本身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中学语文科教学大纲规定,中小学开设语文课目的就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会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们应该教育学生:一个人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就是热爱祖国的表现,是维护民族尊严、民族酌情的表现。也应使学生明白:我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甲骨文算起,三千多年一直保持统一、稳步演变,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我国的语言文字使用广,占人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语言文字就直接受到汉语文的影响;汉语又是世界上最发达最优美的语言之一,汉字的音、形、义相结合的优越性为世界所公认,是联合国的五种语言之一等等。通过语文教学渗透这些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利用语文教材内容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如果说语言是祖国的声音的话,那么祖国的形象则是以河山的面貌出现,热爱祖国就是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祖国河山在初中语文所选教材的作者的刻画下显得景色绮丽,风采诱人,美不胜收:范仲淹笔下的春和景明的”洞庭湖“,烟波浩淼,岸芷汀兰,让人心旷神怡;刘鹗摄下的澄明如镜的”大明湖“,湖光山色,芦花摇曳,使人叹赏不绝;老舍描绘的鲜花遍地的”五月的青岛“,鸟语花香,眼明神爽,令人陶醉其中;宗璞勾勒的绿意逼人的”西子湖“,山色空蒙,水光潋滟,叫人留连忘返……一幅幅烙上”中国心“的画卷印入学生的脑海,影响他们,使他们成为热爱祖国的人。

(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学习祖国的英雄人物。

我国从黄帝算起,已有近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来自古典名著,它们真正地记载了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史实:如《活板》中记载的”活字印刷术“为我国宋代毕升首创,它对世界文化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石拱桥》中”长虹卧波“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石拱桥,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口技》中那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的口技表演,表现了我国人民的精湛的表演艺术……至于在语文教材中比比皆是的古典文学艺术中那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更是让人一唱三叹,荡气回肠,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情操的熏陶。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还涌现了大批的民族英雄、爱国志士、伟大人物,我们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善于用英雄之魂塑造学生的灵魂,发扬榜样的无穷力量,鞭策学生走上爱国主义道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处理国事,尽心尽责,报国之心何等忠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国之心何等诚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面对诱降,视死如归,爱国之心何等壮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远渡重洋,寻找真理,救国之心何等崇高……语文教师就是要通过教学主这些英雄人物深入学生的心中,教育学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随时准备报效祖国。

三、加强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就是要教育人正确看待自己,协调自己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国家乃至自然的关系,正确理解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并不断追求个人道德和精神上的完善。语文作为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语文教材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论语》使学生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为学》让学生领悟”天下无难事,只要肯为之“的哲理;《种一片太阳花》令学生了解”个人只有融入集体,事业才能长盛不衰“的含义;《散步》叫学生晓谕”扶老携幼,勇担人生责任“的内涵……语文教师应通过语文教材去启迪学生感悟人类的价值观念,去体会人类的美好情操,使学生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四、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自觉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心理活动的一种高级形式。一般认为,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教学法要落实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素质,也就是发展他们的思维力。思维的种类很多,结合语文教学法的特点,语文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其一,想象思维能力,也叫想象能力,想象力。它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纵观古今,众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创造和认识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极大地丰富了精神世界。所以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在语文教学法中是一项重要内容,语教材中多彩多姿的语言材料对培养学生不为旧的和现成结论所约束的开拓性的丰富想象是大有可为的。语文教师可采用多种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方法,象扩想、补想、续想、联想、反想、拟想、推想等。如续想,我们可以利用有些课文的结尾,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写作,在学完《皇帝的新装》课文后,教师用皇帝游行回来后故事情节如何发展作为想象 力训练的材料,指导学生进行续想,竟发现学生能想象出多达几十种不同结尾,着实让人赞叹。

其二是创造性思维,它是对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我们初中语教学也应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为他们思维的发展、素质发展打下结实的基础。创造性思维主要包括发散思维、变向思维、逆向思维、异向思维、新向思维等,下面仅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作之初步的探讨:

关于发散思维。它是一种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沿着不同方向去寻求事物的多样性的能力。要求人们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寻找多种方法,不拘泥于常识,善于求”异“,善于求”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内容很多,试举两例:如用作文题象《”0“的联想》、《”?“的联想》、《习惯》等,让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多角度去写作;如用十几种乃至几十种方法对同一人物进行外貌描写等。

关于逆向思维。要求以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这思维能力培养要求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同样可以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象用《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勤能补拙与勤未必能补拙》等题开展辩论赛、议论文写作训练等。当学生思维一旦冲破习惯范围,超越常规束缚时,创造性思维也就得到初步培养。

五、强化语文的社会功能,增强语文的应用意识。

叶老曾说过,学语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会运用语文这一生活与工作都不可缺少的工具。所以说,一个人的语文素质的优劣不看他语文知识掌握的多少,也不看他考试分数的高低,应主要看他运用语文素质去处理现实生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习新的知识的能力如何。前些年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紧紧围绕着中考指挥棒转,这上点往往受到忽略:重阅读,轻听说;重语文知识掌握,轻语文能力培养;重”大作文“,轻”应用文“。导致的恶果是有的学生考试能得高分,但写不成文章(指运用语言生吞活剥、套话多、学生腔重等),讲不好话,缺乏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落实素质教育,人们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在中考中也加大了出语文应用题力度,把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引入中考,不能不说是对初中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成功尝试。当然在平时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注意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此外,初中语文教学法应树立”大语文"观念,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使语文教学法走向社会,以期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

李锦海

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初中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也应落实素质教育。语文学科这个基础教育的基础,既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工具和媒介,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本民族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为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回复它那里去。”显而易见,初中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意义重大,它落实素质教育情况如何,不仅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自身质量产生影响,而且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摆在每一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试以自己对素质教育理论学习心得及结合多年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谈一谈对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树立素质教育思想。

作为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这样一来的观念:人人应当学习语文,人人应该学好语文。因为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在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所以我们既不能把语文教学单纯地为升学服务,大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妨碍学生的全面提高和全面发展,也不能单纯地为培养少数几个“尖子”,让大部分学生成为陪读者,而应把语文教学的主要精力,投入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全体学生都能学,都会学,让每个学生都具备基本的语文素质。

这种“一切为了学生学好语文”与“为了一切学生学好语文”的素质教育观念的树立至关重要,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制订好能为全体学生接受的教学目标。

要使每个学生都喜欢语文,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的可接受性。要使学生学得会,能掌握,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明确学习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有层次性,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和提高。现行浙江版初中语文教材这方面做得较好,教学目标制定就鲜明地体验了上述思想。如第三册写作训练课《松鼠》一文的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 掌握“缨、兽、窝、杏、榛、栗、舵、杈、苔等9个字。了解文艺性说明与平实性说明的区别。能力训练 注意积累和运用下列词语:驯良、机警、乖巧、敏捷、狭窄。通过实践,初步抓住特点说明事物。思想感情教育 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这样教与学目的性明确,可操作性强,贴近学生实际,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基本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当然,教师还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目标作适当、灵活调整,降低或提高要求。如在听说训练课文《芦花荡》这一课,其中目标之一要求学生听两遍课文,能复述课文大意,这对几个智商较差的学生目标显得过高,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把目标调整为听三次复述课文或改为复述一件事。这样,降低了目标要求,使稍差学生能接受所学的内容,也能达到教学目的。要求

2、要重视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在实施素质教育时,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及时了解教学效果,通过效果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的动态过程。教师了解、收集教学效果的信息,可用个别谈话、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单元测试等方法。这样能做到”顾两头,促中间“,使基础好的学生保持稳步上升,基础差的学生能有明显的提高,使全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有所进步。

3、不断改进教法和学法。

一方面,教无定法,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最好办法是设法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如可采用设疑激趣”法,因为“"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例如在教《长妈妈与〈山海经〉》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两个问题:其一:本文所写的主要人物是放长妈妈,给题目添一个副标题:一个——的长妈妈,要求用一个能表现长妈妈的品质词语填空,并说说根据。“此疑一出,激起千尺浪,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他们仔细看课文,认真思考,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有说”热爱科学“的;有说”脚踏实地“的……并引用课文内容,说得头头是道、又跟邮局,学生发言踊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稍加点拨,就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尝试。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例如要培养学生养成以下良好语文学习习惯:

1、读书的习惯。通过三个要求培养,一是不动笔墨不看书,指导学生勾画、批注。二是讲效率,包括翻书、拿笔、阅读、书写等。三是作摘录。

2、做笔记习惯。第一步老师教,新学的知识,反复探讨的问题,教师小结的总问题、板书、自己不懂的问题要做笔记。第二步教师导,在应该记的时候,老师给以提示……。

二、应注重语文教学法的德育功能。

思想道德素质是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点要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道德逐渐成型的关键时期,利用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教学活动、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所有学科课堂进行德育教育和渗透至关重要。不言而喻,初中语文的教学是其中主要的阵地和渠道。所以强化德育功能,为提高人的素质服务,这是语文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给初中语文教学法带来的又一个思考。德育教育内容丰富,现仅就如何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问题试作论述。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应贯穿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初中语文教师要利用语文学科本身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中学语文科教学大纲规定,中小学开设语文课目的就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会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们应该教育学生:一个人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就是热爱祖国的表现,是维护民族尊严、民族酌情的表现。也应使学生明白:我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甲骨文算起,三千多年一直保持统一、稳步演变,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我国的语言文字使用广,占人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语言文字就直接受到汉语文的影响;汉语又是世界上最发达最优美的语言之一,汉字的音、形、义相结合的优越性为世界所公认,是联合国的五种语言之一等等。通过语文

教学渗透这些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利用语文教材内容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如果说语言是祖国的声音的话,那么祖国的形象则是以河山的面貌出现,热爱祖国就是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祖国河山在初中语文所选教材的作者的刻画下显得景色绮丽,风采诱人,美不胜收:范仲淹笔下的春和景明的”洞庭湖“,烟波浩淼,岸芷汀兰,让人心旷神怡;刘鹗摄下的澄明如镜的”大明湖“,湖光山色,芦花摇曳,使人叹赏不绝;老舍描绘的鲜花遍地的”五月的青岛“,鸟语花香,眼明神爽,令人陶醉其中;宗璞勾勒的绿意逼人的”西子湖“,山色空蒙,水光潋滟,叫人留连忘返……一幅幅烙上”中国心“的画卷印入学生的脑海,影响他们,使他们成为热爱祖国的人。

(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学习祖国的英雄人物。

我国从黄帝算起,已有近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来自古典名著,它们真正地记载了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史实:如《活板》中记载的”活字印刷术“为我国宋代毕升首创,它对世界文化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石拱桥》中”长虹卧波“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石拱桥,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口技》中那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的口技表演,表现了我国人民的精湛的表演艺术……至于在语文教材中比比皆是的古典文学艺术中那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更是让人一唱三叹,荡气回肠,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情操的熏陶。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还涌现了大批的民族英雄、爱国志士、伟大人物,我们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善于用英雄之魂塑造学生的灵魂,发扬榜样的无穷力量,鞭策学生走上爱国主义道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处理国事,尽心尽责,报国之心何等忠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国之心何等诚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面对诱降,视死如归,爱国之心何等壮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远渡重洋,寻找真理,救国之心何等崇高……语文教师就是要通过教学主这些英雄人物深入学生的心中,教育学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随时准备报效祖国。

三、加强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就是要教育人正确看待自己,协调自己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国家乃至自然的关系,正确理解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并不断追求个人道德和精神上的完善。语文作为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语文教材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论语》使学生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为学》让学生领悟”天下无难事,只要肯为之“的哲理;《种一片太阳花》令学生了解”个人只有融入集体,事业才能长盛不衰“的含义;《散步》叫学生晓谕”扶老携幼,勇担人生责任“的内涵……语文教师应通过语文教材去启迪学生感悟人类的价值观念,去体会人类的美好情操,使学生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四、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自觉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心理活动的一种高级形式。一般认为,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教学法要落实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素质,也就是发展他们的思维力。思维的种类很多,结合语

文教学法的特点,语文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其一,想象思维能力,也叫想象能力,想象力。它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纵观古今,众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创造和认识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极大地丰富了精神世界。所以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在语文教学法中是一项重要内容,语教材中多彩多姿的语言材料对培养学生不为旧的和现成结论所约束的开拓性的丰富想象是大有可为的。语文教师可采用多种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方法,象扩想、补想、续想、联想、反想、拟想、推想等。如续想,我们可以利用有些课文的结尾,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写作,在学完《皇帝的新装》课文后,教师用皇帝游行回来后故事情节如何发展作为想象 力训练的材料,指导学生进行续想,竟发现学生能想象出多达几十种不同结尾,着实让人赞叹。

其二是创造性思维,它是对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我们初中语教学也应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为他们思维的发展、素质发展打下结实的基础。创造性思维主要包括发散思维、变向思维、逆向思维、异向思维、新向思维等,下面仅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作之初步的探讨:

关于发散思维。它是一种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沿着不同方向去寻求事物的多样性的能力。要求人们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寻找多种方法,不拘泥于常识,善于求”异“,善于求”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内容很多,试举两例:如用作文题象《”0“的联想》、《”?“的联想》、《习惯》等,让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多角度去写作;如用十几种乃至几十种方法对同一人物进行外貌描写等。

关于逆向思维。要求以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这思维能力培养要求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同样可以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象用《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勤能补拙与勤未必能补拙》等题开展辩论赛、议论文写作训练等。当学生思维一旦冲破习惯范围,超越常规束缚时,创造性思维也就得到初步培养。

五、强化语文的社会功能,增强语文的应用意识。

叶老曾说过,学语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会运用语文这一生活与工作都不可缺少的工具。所以说,一个人的语文素质的优劣不看他语文知识掌握的多少,也不看他考试分数的高低,应主要看他运用语文素质去处理现实生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习新的知识的能力如何。前些年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紧紧围绕着中考指挥棒转,这上点往往受到忽略:重阅读,轻听说;重语文知识掌握,轻语文能力培养;重”大作文“,轻”应用文“。导致的恶果是有的学生考试能得高分,但写不成文章(指运用语言生吞活剥、套话多、学生腔重等),讲不好话,缺乏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落实素质教育,人们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在中考中也加大了出语文应用题力度,把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引入中考,不能不说是对初中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成功尝试。当然在平时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注意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此外,初中语文教学法应树立”大语文"观念,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使语文教学法走向社会,以期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第三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关键是要有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势必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本人对师德、为人师表、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等几方面谈点粗浅体会,望同仁们共勉。

一、师德及为人师表

只有人格、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教师要真正为人师表。在加强师德建设中,重视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在教师中树立“乐教、敬业、爱生”观念。学习宣传校内外优秀教师事迹,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坚持正面教育与加强管理相结合。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要转变教育思想,提倡人本思想。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只有人格、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要努力创造文明氛围,使师生关系融洽。

二、教师要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破除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确保基础理论的前提下,不断调整和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增加内容的实效性与操作实践性。由于我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是采用应试教育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多数学生只会死读书,读死书,会应试,但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较差。作为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不仅要具备现代教学理念,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开放式、研究式的教学新模式,通过教学研究,进行研究性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研究性的学习,将教师的研究性教学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知识构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达到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三、更新教师的知识观

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性质、价值和规范等根本看法。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更新自己的知识观。过去课程理论强调知识是第一位的,强调完整的学科体系,体现在教学中,就是侧重知识的训练。在教师看来,课堂教学就是传授知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能力,要教给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在新课程理念下都属于知识范畴。

四、教师个人能力

教师能力包括教师的言语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教育机智等内容。

(一)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或施加影响的最经常、最重要的形式。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教育才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教师都应该自觉地注重自己的语言能力的训练,以使自己的语言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准确通俗。主要表现在遣词造句上。

第二,逻辑性强。主要表现在教师运用判断去推理和论证时,必须符合逻辑规律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应以口头语言为主,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替使用。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同时使用,即要借助表情、姿态、手势等非语言手段来加强自己语言的表现力。教师在讲课时,要一面讲授,一面仔细地听着自己的讲授,同时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并根据自我的监听和听众的反应,随时对自己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进行调节。

(二)组织管理能力。教师的对象是一个班级集体,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组织管理是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它是使教育影响发生作用的组织保证,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综合性能力。除了表现为对教学工作的组织之外,很重要的是表现在对良好班集体的组织建设上。教师必须善于计划和安排,要有周详的布置和检查,并形成完好的秩序和制度,营造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认真地去实现教师的指导。要充分运用学生集体的力量去推动各项工作,尽量避免“单枪匹马作战”。实践证明,通过小组以及生生之间的帮助去解决某些棘手的问题,往往比教师亲自处理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新的、意外的情况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决定合理的处理方式付诸行动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教师善于观察、熟悉情况、敏捷果断和富于经验的产物,是教师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智慧水平的结晶,它集中表现了教师的教育才能,是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一个教师可能具有丰富的知识和一定的教育本领,但是如果他没有迅速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本领的能力,在突然出现某种新的问题或意外的情况面前,他就很可能束手无策,难于应付。教育机智要求教师在瞬息之间,能正确地估计情势、掌握大量的“情报”,并估计自己行动的环境。在选择行为措施时,要注意到教师自己和学生之间已经形成的关系的性质,还要估计对学生集体可能产生的教育影响。教育机智要求教师十分重视自己的行为后果,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进一步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简洁.高校教师素质与素质教育.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1).[2]张忍发.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与角色定位.中国成人教育,2007,(20).[3]汪俊仙.谈教师素质与素质教育.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1).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素质教育之我见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分校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素质教育之我见

摘要: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初中语文教学是其最主要的基础学科之一。要使初中语文教学真正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务必要制订科学的教学目标,重教法和学法改革,重效果,重良好品德的塑就,重视人文教育,改善思维品质,强化应用意识,使学生的能力水平、精神品质、道德素质等方面实现实质性的发展,真正能在知识经济浪潮和空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这是当前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深刻思考、明确认识且积极践行的课题。

关键词:革新观念,关注品德,拓展视野,改善思维,强化应用。

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初中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也应落实素质教育。语文学科这个基础教育的基础,既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工具和媒介,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本民族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为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且通过它并回复到它那里去。显而易见,初中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意义重大,素质教育的落实情况如何,不仅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自身质量产生影响,而且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摆在每一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试以自己对素质教育理论学习心得结合多年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谈一谈对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的几点感悟:

感悟之一:必须树立素质教育思想

作为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这样一种观念:人人应当学习语文,人人应该学好语文。因为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在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所以我们既不能把语文教学异化为单纯地为升学服务,大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妨碍学生的全面提高和全面发展,也不能单纯地为培养少数几个尖子,让大部分学生成为陪读者,而应把语文教学的主要精力,投入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全体学生都能学,都会学,让每个学生都具备基本的语文素质。

这种一切为了学生学好语文与为了一切学生学好语文的素质教育观念的树立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分校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

至关重要,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要能为全体学生接受

要使每个学生都喜欢语文,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的可接受性。要使学生学得会,能掌握,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明确学习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有层次性,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和提高。现行浙江版初中语文教材这方面做得较好,教学目标制定就鲜明地体验了上述思想。如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分校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

动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最好办法是设法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如可采用设疑激趣法,因为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例如笔者在教《宇宙里有些什么》一课时,设计了两个问题:其一: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相会一次要用多少年?。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给出一个答案。此疑一出,激起千尺浪,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他们仔细看课文,认真思考,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有说两三天的;有说五六年的„„并引用课文内容作为证据,说得头头是道、有根有据,学生发言踊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稍加点拨,就顺利完成了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分校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

(一)要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中学语文科教学大纲规定,中小学开设语文课的目的之一就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会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们应该教育学生:一个人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就是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尊严的表现。还要使学生明白:我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甲骨文算起,三千多年一直保持统一、稳步演变,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我国的语言文字使用广,占人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语言文字就直接受到汉语的影响;汉语又是世界上最发达最优美的语言之一,汉字的音、形、义相结合的优越性为世界所公认,是联合国的五种语言之一等等。通过语文教学渗透这些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要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

如果说语言是祖国的声音的话,那么祖国的形象则是锦绣河山,热爱祖国也要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祖国河山在教材作者的刻画下显得景色绮丽,风采诱人,美不胜收:范仲淹笔下的春和景明的洞庭湖,烟波浩淼,岸芷汀兰,让人心旷神怡;刘鹗摄下的澄明如镜的大明湖,湖光山色,芦花摇曳,使人叹赏不绝;老舍描绘的鲜花遍地的五月的青岛,鸟语花香,眼明神爽,令人陶醉其中;宗璞勾勒的绿意逼人的西子湖,山色空蒙,水光潋滟,叫人留连忘返„„一幅幅烙上中国心的画卷印入学生的脑海,影响他们,使他们成为热爱祖国的人。

(三)要热爱祖国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学习祖国的英雄人物

我国从黄帝算起,已有近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来自古典名著,它们真正地记载了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史实:如《活板》中记载的活字印刷术为我国宋代毕升首创,它对世界文化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石拱桥》中长虹卧波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石拱桥,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口技》中那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的口技表演,表现了我国人民的精湛的表演艺术„„至于在语文教材中比比皆是的古典文学艺术中那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更是让人一唱三叹,荡气回肠,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情操的熏陶。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分校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还涌现了大批的民族英雄、爱国志士、伟大人物,我们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善于用英雄之魂塑造学生的灵魂,发扬榜样的无穷力量,鞭策学生走上爱国主义道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处理国事,尽心尽责,报国之心何等忠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国之心何等诚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面对诱降,视死如归,爱国之心何等壮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远渡重洋,寻找真理,救国之心何等崇高„„语文教师就是要通过教学使这些英雄形象深入学生的心中,教育学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随时准备报效祖国。

感悟之三:人文教育要得到加强

人文教育就是要教育人正确看待自己,协调自己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国家乃至自然的关系,正确理解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并不断追求个人道德和精神上的完善。语文作为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语文教材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论语》使学生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为学》让学生领悟天下无难事,只要肯为之的哲理;《种一片太阳花》令学生了解个人只有融入集体,事业才能长盛不衰的含义;《散步》叫学生晓谕扶老携幼,勇担人生责任的内涵„„语文教师应通过语文教材去启迪学生感悟人类的价值观念,去体会人类的美好情操,使学生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感悟之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自觉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心理活动的一种高级形式。一般认为,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教学法要落实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素质,也就是发展他们的思维力。思维的种类很多,结合语文教学法的特点,语文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其一,想象思维能力,也叫想象能力,想象力。它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纵观古今,众多的人们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创造和认识没有直接感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分校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

知过的事物,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所以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在语文教学法中是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材中多彩多姿的语言材料对培养学生不为旧的和现成结论所约束的开拓性的丰富想象是大有可为的。语文教师可采用多种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方法,如扩想、补想、续想、联想、反想、拟想、推想等。如续想,我们可以利用有些课文的结尾,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写作,在学完《窗》一文后,教师用卑劣的病人看到光秃秃的墙后故事情节如何发展作为训练,指导学生进行续想,竟发现学生能想象出多达几十种不同结尾,着实让人赞叹。

其二是创造性思维,它是对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我们初中语教学也应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为他们思维的发展、素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性思维主要包括发散思维、变向思维、逆向思维、异向思维、新向思维等,下面仅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作之初步的探讨:

关于发散思维。它是一种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沿着不同方向去寻求事物的多样性的能力。要求人们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寻找多种方法,不拘泥于常识,善于求异,善于求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内容很多,试举两例:如用作文题象《0的联想》、《?的联想》、《习惯》等,让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多角度去写作;如用十几种乃至几十种方法对同一人物进行外貌描写等。

关于逆向思维。要求以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这种思维能力培养要求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同样可以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象用《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勤能补拙与勤未必能补拙》等题开展辩论赛、议论文写作训练等。当学生思维一旦冲破习惯范围,超越常规束缚时,创造性思维也就得到初步培养。

感悟之五:强化语文的社会功能,增强语文的应用意识

学语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会运用语文这一生活与工作都不可缺少的工具。所以说,一个人的语文素质的优劣不看他语文知识掌握的多少,也不看他考试分数的高低,应主要看他运用语文素质去处理现实生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习新的知识的能力如何。前些年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紧紧围绕着中考指挥棒转,这一点往往被忽略:重阅读,轻听说;重语文知识掌握,轻语文能力培养;重大作文,轻应用文。导致的恶果是有的学生考试能得高分,但写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分校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

不成文章(指运用语言生吞活剥、套话多、学生腔重等),讲不好话,缺乏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落实素质教育,人们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在中考中也加大了出语文应用题力度,把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引入中考,不能不说是对初中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成功尝试。当然在平时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注意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此外,初中语文教学法应树立大语文观念,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使语文教学法走向社会,以期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陆有铨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的组织与推进》 叶子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江泽民 人民出版社

[4]《教师教色与学生行为》 余文森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吴刚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当前的初中学生特别聪明、懂事、也特别调皮好动,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该如何抓住机遇、锐意改革,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瓶颈,让素质教育再上台阶呢?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历,谈一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素质教育;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380-01

语文课本该是最生动最富感情最吸引人的学科之一,而初中学生求知欲强、情感丰富,理应酷爱语文课才对,可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某些初中语文教师爱将活生生的课文当作死尸,非细细解剖并将五脏六腑掏出来展览不可,这实在令人反感。其实,课堂课堂,上课的天堂,绝非打坐的禅房。初中语文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学生实践,学校的设备,设计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知识。

1.面向全体学生,促成共同提高

任何一个班的学生的语文水平都是参差不齐的,要使整体得到提高,就得人人都有进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面向全体,热爱尊重每一位学生,不歧视、不排斥任何一名后进生,以“为了一切学生”为纲,以满腔的热情、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教学技艺为网来组织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纳教材于胸中,更要纳学生于胸中。特别是对初中学生心理个性的了解研究要深要透,然后根据教材和学生选择适当的教法。早在两千年前,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理论,即是面向全体的一个有力佐证。现在,我们依然可以根据这种思想采用“分项分层推进”的方法,使集体中的个体也都得到发展。

一般根据学生现有的实际语文水平,分听说读写等方面将学生分成A、B、C三层(各层人数不限,只要达到相应层次的水平即为该层成员),建立一个分层推进的评价系统,依据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和效果,随时调整层次人数,定期进行量化。这样,及时激励了后进生,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促进中等生,使他们感到压力;鞭策优等生,令其精益求精,树立远大理想,大大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表明,只要教师真正去爱每一位学生,并鼓励帮助他们(每一位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那么在校园就决没有不可雕的朽木了。

2.注重培养听说读写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所提的全面发展,即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和谐的发展,而语文中的全面发展,人们认为是听读说写能力的综合发展。笔者认为语文素质中也包括演(指围绕课文内容组织的表演)。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与素质教育所提的全面发展究竟有何关联呢?只要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梁启超先生说:“欲新一国之国民,必新国民之精神,欲新国民之精神,必新国民之语言。”可见,语文在国民素质中的重要作用。这是由语文所特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的。

具体地说,语文首先是智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语文在德育、美育中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通过文学作品和文字形体对学生进行艺术审美教育,阅读能力强也为学习劳动技术提供了条件等。这就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具体体现。

3.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大语文”真正“大”起来

当前,一些教师还停留在释词、析句、分段、归纳大意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色等呆板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上,以为中考考的就是这些,就得这样教,只注重了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只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和社会性,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将语文越教越死,以至走向一个死胡同。

创新其实并非很难和高不可攀。我国教育界老前辈刘佛年说:“只要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设计、新做法、新方法就称得上创新。”在教学中,应明确告诉同学们:“语文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更好或各有千秋,没有唯一不可变更的答案,只有不好,没有错误”(主要针对主观题而言)。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科学的良好氛围,鼓励学生多提出质疑,发表不同看法,最终找出最好、最有创意的答案。在这种前提下,教师可进行相同的训练,如学过《愚公移山》后可问:“愚公真的很愚吗?”“愚公难道不愚吗?”“一搬家就可以解决'出入之迂'的困境了吗?”等等,或者就某处敏感问题或焦点问题举行答记者问、辩论会等形式,让学生各抒己见,课堂上就自然有热烈的讨论,论文中观点新颖,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4.改教本为学本,变讲堂为练堂

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素质教育必须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知识的激活与内化,离不开主体的实践。因此,语文素质教育在教材建设上,必须改“教本”为“学本”;在课堂教学的操作模式上,必须变“讲堂”为“练堂”。

4.1让“讲读课”名不符实。这是教材处理的一种策略,许多同行认为“讲读课”就应当大讲特讲,就要慢咽细嚼,其实没有必要讲得太多。因为教材中大部分文章的新信息量(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中没有)不超过20%,一般均在10%左右。既然如此,就应当充分利用学生旧有信息量,设计适量的新颖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操作,在实践中“温故而知新”,实现知识的顺利迁移,然后稍加点拨和讲解,学生会学得活泼,学得有效。必要时,教师才帮助做些归纳和总结之类的工作。

4.2让“自读课”名符其实。许多同行出于良好的愿望,把自读课也作讲读课处理,有的甚至每一课用2课时去精讲多练,笔者认为此法不当。新信息量大大低于讲读课,所以笔者的做法是结合学生语文实际,根据单元要求,或组一套思考题,让学生当堂作答,或提出几个问题,供学生读读议议,一堂课解决问题。这种处理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自学能力,还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让“自读课”名符其实,是语文素质教育处理教材的又一种策略。

4.3让“讲师”成“导师”。语文教材的人文色彩重,文化信息量丰富,很多地方只须欣赏、鉴赏就可以消化、吸收、内化,并不一定要练。笔者认为,语文素质教育,教师应当实现由“讲师”到“导师”的角色变换。导师的作用,是我导你学,你不懂我点拨,我示范你练习,有时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导师”只宜引导,指导,相机授予,相机点拨,不能包办代替。应当让学习主体多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总之,语文教师要能将素质教育思想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首先苦练基本功,切实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能力,认真准备,精心设计,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为他们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提供舞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下载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教学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模式浅析★

    初中语文教学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模式浅析 摘 要:初中语文是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知识综合全面提升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突出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养成素质教育的......

    学校落实素质教育情况汇报

    实施素质教育情况汇报 二○一一年三月 一.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1.转变观念、端正思想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于2008年提出了“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

    浅析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实施与创新教学的运用

    贵州省瓮安第四中学 皮绿会 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为了避免学生片面地、孤立地、绝对地看问题,语文教学要配合政治课教学,教学生学会辩......

    在英语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

    在英语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 初中阶段英语学科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块阵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充分落实素质教育是我们的责任。英语教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听、说......

    山东省推进素质教育落实[五篇模版]

    山东省推进素质教育落实《规范》需要明确的若干具体问题 一是调整作息时间。各地要按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施行)》要求,抓紧调整作息时间。原则上作息时间要以县......

    学校落实“素质教育”情况汇报(大全5篇)

    学校落实“素质教育”情况汇报 为了顺利完成“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模式创新初探论文(5篇)

    摘要:语文是一门应用广泛,接近生活,内容丰富的学科,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 、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