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实施与创新教学的运用
贵州省瓮安第四中学
皮绿会
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实现语文素质化教育首要的就是敢于创新教学。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创新教学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
一、提高教师素质 增强创新源泉 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1、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2、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作为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
二、改进教学方法 渗透创新教学
初中语文课素质化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渗透创新教学,运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编,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
三、改变教学观念 果敢大胆创新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要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激发学生创新。
面对我们的初中生目前的学习状况,我不禁有些后怕,他们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来说吧,面对一篇文章总得先分清层次脉络,然后才理解赏析。一篇文章也是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不要在他们发言的第一次就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并且阅读一篇课文,你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以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创造性地进行阅读指导与作文训练。在课文中适时地对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可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让学生做,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但课内阅读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课外阅读和学生自主阅读,只有大量地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起到增长见识的作用,因此要对课外阅读进行艺术的指导、有创造性地指导:(1)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这是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标志,可一期一订,中途有必要修改,使其常新,保证切实可行。(2)指导学生获得基本阅读方法。教给他们默读深思、朗诵吟咏、背诵记忆、精读提炼、速读猎取等方法,以达到开卷有益的效果。(3)指导学生形成基本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必须从内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内容反复深化,并适时使用工具书。(4)阅读后要及时写出体会、心得。(5)要指导学生适时检查阅读情况,用以上方法达到创新阅读并得到良好效果的目的。
作文只有“读书万卷”,才能“行万里路”,有了材料,才能“下笔如有神”,作文重在积累材料。在作文训练中,我认为应当这样:(1)提前明确协作任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材料。(2)写作时间不必局限于两节课,可适当推后。(3)可改一周一篇为两周一篇,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4)为保证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就要加强检查力度,增加交流次数,提高评析质量。另外,还可借办黑板报、手办小报、向社报投稿等方法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提高写作层次。
四、改进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基础教育的创新,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第二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关键是要有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势必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本人对师德、为人师表、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等几方面谈点粗浅体会,望同仁们共勉。
一、师德及为人师表
只有人格、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教师要真正为人师表。在加强师德建设中,重视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在教师中树立“乐教、敬业、爱生”观念。学习宣传校内外优秀教师事迹,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坚持正面教育与加强管理相结合。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要转变教育思想,提倡人本思想。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只有人格、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要努力创造文明氛围,使师生关系融洽。
二、教师要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破除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确保基础理论的前提下,不断调整和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增加内容的实效性与操作实践性。由于我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是采用应试教育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多数学生只会死读书,读死书,会应试,但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较差。作为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不仅要具备现代教学理念,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开放式、研究式的教学新模式,通过教学研究,进行研究性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研究性的学习,将教师的研究性教学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知识构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达到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三、更新教师的知识观
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性质、价值和规范等根本看法。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更新自己的知识观。过去课程理论强调知识是第一位的,强调完整的学科体系,体现在教学中,就是侧重知识的训练。在教师看来,课堂教学就是传授知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能力,要教给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在新课程理念下都属于知识范畴。
四、教师个人能力
教师能力包括教师的言语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教育机智等内容。
(一)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或施加影响的最经常、最重要的形式。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教育才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教师都应该自觉地注重自己的语言能力的训练,以使自己的语言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准确通俗。主要表现在遣词造句上。
第二,逻辑性强。主要表现在教师运用判断去推理和论证时,必须符合逻辑规律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应以口头语言为主,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替使用。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同时使用,即要借助表情、姿态、手势等非语言手段来加强自己语言的表现力。教师在讲课时,要一面讲授,一面仔细地听着自己的讲授,同时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并根据自我的监听和听众的反应,随时对自己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进行调节。
(二)组织管理能力。教师的对象是一个班级集体,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组织管理是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它是使教育影响发生作用的组织保证,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综合性能力。除了表现为对教学工作的组织之外,很重要的是表现在对良好班集体的组织建设上。教师必须善于计划和安排,要有周详的布置和检查,并形成完好的秩序和制度,营造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认真地去实现教师的指导。要充分运用学生集体的力量去推动各项工作,尽量避免“单枪匹马作战”。实践证明,通过小组以及生生之间的帮助去解决某些棘手的问题,往往比教师亲自处理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新的、意外的情况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决定合理的处理方式付诸行动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教师善于观察、熟悉情况、敏捷果断和富于经验的产物,是教师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智慧水平的结晶,它集中表现了教师的教育才能,是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一个教师可能具有丰富的知识和一定的教育本领,但是如果他没有迅速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本领的能力,在突然出现某种新的问题或意外的情况面前,他就很可能束手无策,难于应付。教育机智要求教师在瞬息之间,能正确地估计情势、掌握大量的“情报”,并估计自己行动的环境。在选择行为措施时,要注意到教师自己和学生之间已经形成的关系的性质,还要估计对学生集体可能产生的教育影响。教育机智要求教师十分重视自己的行为后果,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进一步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简洁.高校教师素质与素质教育.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1).[2]张忍发.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与角色定位.中国成人教育,2007,(20).[3]汪俊仙.谈教师素质与素质教育.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1).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初中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也应落实素质教育。语文学科这个基础教育的基础,既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工具和媒介,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本民族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为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回复它那里去。”显而易见,初中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意义重大,它落实素质教育情况如何,不仅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自身质量产生影响,而且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摆在每一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试以自己对素质教育理论学习心得及结合多年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谈一谈对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树立素质教育思想。
作为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这样一来的观念:人人应当学习语文,人人应该学好语文。因为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在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所以我们既不能把语文教学单纯地为升学服务,大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妨碍学生的全面提高和全面发展,也不能单纯地为培养少数几个“尖子”,让大部分学生成为陪读者,而应把语文教学的主要精力,投入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全体学生都能学,都会学,让每个学生都具备基本的语文素质。
这种“一切为了学生学好语文”与“为了一切学生学好语文”的素质教育观念的树立至关重要,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制订好能为全体学生接受的教学目标。
要使每个学生都喜欢语文,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的可接受性。要使学生学得会,能掌握,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明确学习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有层次性,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和提高。现行浙江版初中语文教材这方面做得较好,教学目标制定就鲜明地体验了上述思想。如第三册写作训练课《松鼠》一文的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 掌握“缨、兽、窝、杏、榛、栗、舵、杈、苔等9个字。了解文艺性说明与平实性说明的区别。能力训练 注意积累和运用下列词语:驯良、机警、乖巧、敏捷、狭窄。通过实践,初步抓住特点说明事物。
思想感情教育 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这样教与学目的性明确,可操作性强,贴近学生实际,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基本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当然,教师还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目标作适当、灵活调整,降低或提高要求。如在听说训练课文《芦花荡》这一课,其中目标之一要求学生听两遍课文,能复述课文大意,这对几个智商较差的学生目标显得过高,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把目标调整为听三次复述课文或改为复述一件事。这样,降低了目标要求,使稍差学生能接受所学的内容,也能达到教学目的。要求
2、要重视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在实施素质教育时,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及时了解教学效果,通过效果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的动态过程。教师了解、收集教学效果的信息,可用个别谈话、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单元测试等方法。这样能做到”顾两头,促中间“,使基础好的学生保持稳步上升,基础差的学生能有明显的提高,使全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有所进步。
3、不断改进教法和学法。
一方面,教无定法,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最好办法是设法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如可采用设疑激趣”法,因为“"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例如在教《长妈妈与〈山海经〉》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两个问题:其一:本文所写的主要人物是放长妈妈,给题目添一个副标题:一个——的长妈妈,要求用一个能表现长妈妈的品质词语填空,并说说根据。“此疑一出,激起千尺浪,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他们仔细看课文,认真思考,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有说”热爱科学“的;有说”脚踏实地“的……并引用课文内容,说得头头是道、又跟邮局,学生发言踊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稍加点拨,就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尝试。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例如要培养学生养成以下良好语文学习习惯:
1、读书的习惯。通过三个要求培养,一是不动笔墨不看书,指导学生勾画、批注。二是讲效率,包括翻书、拿笔、阅读、书写等。三是作摘录。
2、做笔记习惯。第一步老师教,新学的知识,反复探讨的问题,教师小结的总问题、板书、自己不懂的问题要做笔记。第二步教师导,在应该记的时候,老师给以提示……。
二、应注重语文教学法的德育功能。
思想道德素质是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点要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道德逐渐成型的关键时期,利用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教学活动、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所有学科课堂进行德育教育和渗透至关重要。不言而喻,初中语文的教学是其中主要的阵地和渠道。所以强化德育功能,为提高人的素质服务,这是语文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给初中语文教学法带来的又一个思考。德育教育内容丰富,现仅就如何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问题试作论述。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应贯穿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初中语文教师要利用语文学科本身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中学语文科教学大纲规定,中小学开设语文课目的就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会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们应该教育学生:一个人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就是热爱祖国的表现,是维护民族尊严、民族酌情的表现。也应使学生明白:我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甲骨文算起,三千多年一直保持统一、稳步演变,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我国的语言文字使用广,占人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语言文字就直接受到汉语文的影响;汉语又是世界上最发达最优美的语言之一,汉字的音、形、义相结合的优越性为世界所公认,是联合国的五种语言之一等等。通过语文教学渗透这些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利用语文教材内容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如果说语言是祖国的声音的话,那么祖国的形象则是以河山的面貌出现,热爱祖国就是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祖国河山在初中语文所选教材的作者的刻画下显得景色绮丽,风采诱人,美不胜收:范仲淹笔下的春和景明的”洞庭湖“,烟波浩淼,岸芷汀兰,让人心旷神怡;刘鹗摄下的澄明如镜的”大明湖“,湖光山色,芦花摇曳,使人叹赏不绝;老舍描绘的鲜花遍地的”五月的青岛“,鸟语花香,眼明神爽,令人陶醉其中;宗璞勾勒的绿意逼人的”西子湖“,山色空蒙,水光潋滟,叫人留连忘返……一幅幅烙上”中国心“的画卷印入学生的脑海,影响他们,使他们成为热爱祖国的人。
(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学习祖国的英雄人物。
我国从黄帝算起,已有近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来自古典名著,它们真正地记载了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史实:如《活板》中记载的”活字印刷术“为我国宋代毕升首创,它对世界文化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石拱桥》中”长虹卧波“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石拱桥,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口技》中那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的口技表演,表现了我国人民的精湛的表演艺术……至于在语文教材中比比皆是的古典文学艺术中那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更是让人一唱三叹,荡气回肠,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情操的熏陶。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还涌现了大批的民族英雄、爱国志士、伟大人物,我们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善于用英雄之魂塑造学生的灵魂,发扬榜样的无穷力量,鞭策学生走上爱国主义道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处理国事,尽心尽责,报国之心何等忠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国之心何等诚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面对诱降,视死如归,爱国之心何等壮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远渡重洋,寻找真理,救国之心何等崇高……语文教师就是要通过教学主这些英雄人物深入学生的心中,教育学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随时准备报效祖国。
三、加强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就是要教育人正确看待自己,协调自己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国家乃至自然的关系,正确理解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并不断追求个人道德和精神上的完善。语文作为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语文教材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论语》使学生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为学》让学生领悟”天下无难事,只要肯为之“的哲理;《种一片太阳花》令学生了解”个人只有融入集体,事业才能长盛不衰“的含义;《散步》叫学生晓谕”扶老携幼,勇担人生责任“的内涵……语文教师应通过语文教材去启迪学生感悟人类的价值观念,去体会人类的美好情操,使学生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四、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自觉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心理活动的一种高级形式。一般认为,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教学法要落实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素质,也就是发展他们的思维力。思维的种类很多,结合语文教学法的特点,语文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其一,想象思维能力,也叫想象能力,想象力。它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纵观古今,众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创造和认识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极大地丰富了精神世界。所以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在语文教学法中是一项重要内容,语教材中多彩多姿的语言材料对培养学生不为旧的和现成结论所约束的开拓性的丰富想象是大有可为的。语文教师可采用多种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方法,象扩想、补想、续想、联想、反想、拟想、推想等。如续想,我们可以利用有些课文的结尾,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写作,在学完《皇帝的新装》课文后,教师用皇帝游行回来后故事情节如何发展作为想象 力训练的材料,指导学生进行续想,竟发现学生能想象出多达几十种不同结尾,着实让人赞叹。
其二是创造性思维,它是对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我们初中语教学也应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为他们思维的发展、素质发展打下结实的基础。创造性思维主要包括发散思维、变向思维、逆向思维、异向思维、新向思维等,下面仅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作之初步的探讨:
关于发散思维。它是一种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沿着不同方向去寻求事物的多样性的能力。要求人们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寻找多种方法,不拘泥于常识,善于求”异“,善于求”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内容很多,试举两例:如用作文题象《”0“的联想》、《”?“的联想》、《习惯》等,让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多角度去写作;如用十几种乃至几十种方法对同一人物进行外貌描写等。
关于逆向思维。要求以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这思维能力培养要求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同样可以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象用《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勤能补拙与勤未必能补拙》等题开展辩论赛、议论文写作训练等。当学生思维一旦冲破习惯范围,超越常规束缚时,创造性思维也就得到初步培养。
五、强化语文的社会功能,增强语文的应用意识。
叶老曾说过,学语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会运用语文这一生活与工作都不可缺少的工具。所以说,一个人的语文素质的优劣不看他语文知识掌握的多少,也不看他考试分数的高低,应主要看他运用语文素质去处理现实生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习新的知识的能力如何。前些年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紧紧围绕着中考指挥棒转,这上点往往受到忽略:重阅读,轻听说;重语文知识掌握,轻语文能力培养;重”大作文“,轻”应用文“。导致的恶果是有的学生考试能得高分,但写不成文章(指运用语言生吞活剥、套话多、学生腔重等),讲不好话,缺乏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落实素质教育,人们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在中考中也加大了出语文应用题力度,把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引入中考,不能不说是对初中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成功尝试。当然在平时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注意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此外,初中语文教学法应树立”大语文"观念,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使语文教学法走向社会,以期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
李锦海
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初中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也应落实素质教育。语文学科这个基础教育的基础,既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工具和媒介,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本民族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为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回复它那里去。”显而易见,初中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意义重大,它落实素质教育情况如何,不仅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自身质量产生影响,而且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摆在每一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试以自己对素质教育理论学习心得及结合多年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谈一谈对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树立素质教育思想。
作为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这样一来的观念:人人应当学习语文,人人应该学好语文。因为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在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所以我们既不能把语文教学单纯地为升学服务,大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妨碍学生的全面提高和全面发展,也不能单纯地为培养少数几个“尖子”,让大部分学生成为陪读者,而应把语文教学的主要精力,投入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全体学生都能学,都会学,让每个学生都具备基本的语文素质。
这种“一切为了学生学好语文”与“为了一切学生学好语文”的素质教育观念的树立至关重要,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制订好能为全体学生接受的教学目标。
要使每个学生都喜欢语文,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的可接受性。要使学生学得会,能掌握,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明确学习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有层次性,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和提高。现行浙江版初中语文教材这方面做得较好,教学目标制定就鲜明地体验了上述思想。如第三册写作训练课《松鼠》一文的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 掌握“缨、兽、窝、杏、榛、栗、舵、杈、苔等9个字。了解文艺性说明与平实性说明的区别。能力训练 注意积累和运用下列词语:驯良、机警、乖巧、敏捷、狭窄。通过实践,初步抓住特点说明事物。思想感情教育 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这样教与学目的性明确,可操作性强,贴近学生实际,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基本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当然,教师还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目标作适当、灵活调整,降低或提高要求。如在听说训练课文《芦花荡》这一课,其中目标之一要求学生听两遍课文,能复述课文大意,这对几个智商较差的学生目标显得过高,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把目标调整为听三次复述课文或改为复述一件事。这样,降低了目标要求,使稍差学生能接受所学的内容,也能达到教学目的。要求
2、要重视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在实施素质教育时,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及时了解教学效果,通过效果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的动态过程。教师了解、收集教学效果的信息,可用个别谈话、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单元测试等方法。这样能做到”顾两头,促中间“,使基础好的学生保持稳步上升,基础差的学生能有明显的提高,使全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有所进步。
3、不断改进教法和学法。
一方面,教无定法,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最好办法是设法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如可采用设疑激趣”法,因为“"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例如在教《长妈妈与〈山海经〉》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两个问题:其一:本文所写的主要人物是放长妈妈,给题目添一个副标题:一个——的长妈妈,要求用一个能表现长妈妈的品质词语填空,并说说根据。“此疑一出,激起千尺浪,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他们仔细看课文,认真思考,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有说”热爱科学“的;有说”脚踏实地“的……并引用课文内容,说得头头是道、又跟邮局,学生发言踊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稍加点拨,就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尝试。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例如要培养学生养成以下良好语文学习习惯:
1、读书的习惯。通过三个要求培养,一是不动笔墨不看书,指导学生勾画、批注。二是讲效率,包括翻书、拿笔、阅读、书写等。三是作摘录。
2、做笔记习惯。第一步老师教,新学的知识,反复探讨的问题,教师小结的总问题、板书、自己不懂的问题要做笔记。第二步教师导,在应该记的时候,老师给以提示……。
二、应注重语文教学法的德育功能。
思想道德素质是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点要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道德逐渐成型的关键时期,利用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教学活动、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所有学科课堂进行德育教育和渗透至关重要。不言而喻,初中语文的教学是其中主要的阵地和渠道。所以强化德育功能,为提高人的素质服务,这是语文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给初中语文教学法带来的又一个思考。德育教育内容丰富,现仅就如何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问题试作论述。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应贯穿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初中语文教师要利用语文学科本身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中学语文科教学大纲规定,中小学开设语文课目的就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会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们应该教育学生:一个人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就是热爱祖国的表现,是维护民族尊严、民族酌情的表现。也应使学生明白:我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甲骨文算起,三千多年一直保持统一、稳步演变,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我国的语言文字使用广,占人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语言文字就直接受到汉语文的影响;汉语又是世界上最发达最优美的语言之一,汉字的音、形、义相结合的优越性为世界所公认,是联合国的五种语言之一等等。通过语文
教学渗透这些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利用语文教材内容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如果说语言是祖国的声音的话,那么祖国的形象则是以河山的面貌出现,热爱祖国就是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祖国河山在初中语文所选教材的作者的刻画下显得景色绮丽,风采诱人,美不胜收:范仲淹笔下的春和景明的”洞庭湖“,烟波浩淼,岸芷汀兰,让人心旷神怡;刘鹗摄下的澄明如镜的”大明湖“,湖光山色,芦花摇曳,使人叹赏不绝;老舍描绘的鲜花遍地的”五月的青岛“,鸟语花香,眼明神爽,令人陶醉其中;宗璞勾勒的绿意逼人的”西子湖“,山色空蒙,水光潋滟,叫人留连忘返……一幅幅烙上”中国心“的画卷印入学生的脑海,影响他们,使他们成为热爱祖国的人。
(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学习祖国的英雄人物。
我国从黄帝算起,已有近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来自古典名著,它们真正地记载了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史实:如《活板》中记载的”活字印刷术“为我国宋代毕升首创,它对世界文化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石拱桥》中”长虹卧波“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石拱桥,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口技》中那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的口技表演,表现了我国人民的精湛的表演艺术……至于在语文教材中比比皆是的古典文学艺术中那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更是让人一唱三叹,荡气回肠,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情操的熏陶。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还涌现了大批的民族英雄、爱国志士、伟大人物,我们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善于用英雄之魂塑造学生的灵魂,发扬榜样的无穷力量,鞭策学生走上爱国主义道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处理国事,尽心尽责,报国之心何等忠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国之心何等诚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面对诱降,视死如归,爱国之心何等壮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远渡重洋,寻找真理,救国之心何等崇高……语文教师就是要通过教学主这些英雄人物深入学生的心中,教育学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随时准备报效祖国。
三、加强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就是要教育人正确看待自己,协调自己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国家乃至自然的关系,正确理解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并不断追求个人道德和精神上的完善。语文作为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语文教材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论语》使学生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为学》让学生领悟”天下无难事,只要肯为之“的哲理;《种一片太阳花》令学生了解”个人只有融入集体,事业才能长盛不衰“的含义;《散步》叫学生晓谕”扶老携幼,勇担人生责任“的内涵……语文教师应通过语文教材去启迪学生感悟人类的价值观念,去体会人类的美好情操,使学生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四、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自觉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心理活动的一种高级形式。一般认为,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教学法要落实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素质,也就是发展他们的思维力。思维的种类很多,结合语
文教学法的特点,语文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其一,想象思维能力,也叫想象能力,想象力。它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纵观古今,众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创造和认识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极大地丰富了精神世界。所以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在语文教学法中是一项重要内容,语教材中多彩多姿的语言材料对培养学生不为旧的和现成结论所约束的开拓性的丰富想象是大有可为的。语文教师可采用多种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方法,象扩想、补想、续想、联想、反想、拟想、推想等。如续想,我们可以利用有些课文的结尾,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写作,在学完《皇帝的新装》课文后,教师用皇帝游行回来后故事情节如何发展作为想象 力训练的材料,指导学生进行续想,竟发现学生能想象出多达几十种不同结尾,着实让人赞叹。
其二是创造性思维,它是对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我们初中语教学也应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为他们思维的发展、素质发展打下结实的基础。创造性思维主要包括发散思维、变向思维、逆向思维、异向思维、新向思维等,下面仅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作之初步的探讨:
关于发散思维。它是一种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沿着不同方向去寻求事物的多样性的能力。要求人们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寻找多种方法,不拘泥于常识,善于求”异“,善于求”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内容很多,试举两例:如用作文题象《”0“的联想》、《”?“的联想》、《习惯》等,让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多角度去写作;如用十几种乃至几十种方法对同一人物进行外貌描写等。
关于逆向思维。要求以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这思维能力培养要求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同样可以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象用《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勤能补拙与勤未必能补拙》等题开展辩论赛、议论文写作训练等。当学生思维一旦冲破习惯范围,超越常规束缚时,创造性思维也就得到初步培养。
五、强化语文的社会功能,增强语文的应用意识。
叶老曾说过,学语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会运用语文这一生活与工作都不可缺少的工具。所以说,一个人的语文素质的优劣不看他语文知识掌握的多少,也不看他考试分数的高低,应主要看他运用语文素质去处理现实生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习新的知识的能力如何。前些年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紧紧围绕着中考指挥棒转,这上点往往受到忽略:重阅读,轻听说;重语文知识掌握,轻语文能力培养;重”大作文“,轻”应用文“。导致的恶果是有的学生考试能得高分,但写不成文章(指运用语言生吞活剥、套话多、学生腔重等),讲不好话,缺乏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落实素质教育,人们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在中考中也加大了出语文应用题力度,把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引入中考,不能不说是对初中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成功尝试。当然在平时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注意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此外,初中语文教学法应树立”大语文"观念,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使语文教学法走向社会,以期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素质教育之我见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分校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素质教育之我见
摘要: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初中语文教学是其最主要的基础学科之一。要使初中语文教学真正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务必要制订科学的教学目标,重教法和学法改革,重效果,重良好品德的塑就,重视人文教育,改善思维品质,强化应用意识,使学生的能力水平、精神品质、道德素质等方面实现实质性的发展,真正能在知识经济浪潮和空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这是当前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深刻思考、明确认识且积极践行的课题。
关键词:革新观念,关注品德,拓展视野,改善思维,强化应用。
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初中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也应落实素质教育。语文学科这个基础教育的基础,既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工具和媒介,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本民族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为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且通过它并回复到它那里去。显而易见,初中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意义重大,素质教育的落实情况如何,不仅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自身质量产生影响,而且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摆在每一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试以自己对素质教育理论学习心得结合多年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谈一谈对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的几点感悟:
感悟之一:必须树立素质教育思想
作为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这样一种观念:人人应当学习语文,人人应该学好语文。因为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在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所以我们既不能把语文教学异化为单纯地为升学服务,大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妨碍学生的全面提高和全面发展,也不能单纯地为培养少数几个尖子,让大部分学生成为陪读者,而应把语文教学的主要精力,投入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全体学生都能学,都会学,让每个学生都具备基本的语文素质。
这种一切为了学生学好语文与为了一切学生学好语文的素质教育观念的树立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分校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
至关重要,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要能为全体学生接受
要使每个学生都喜欢语文,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的可接受性。要使学生学得会,能掌握,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明确学习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有层次性,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和提高。现行浙江版初中语文教材这方面做得较好,教学目标制定就鲜明地体验了上述思想。如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分校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
动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最好办法是设法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如可采用设疑激趣法,因为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例如笔者在教《宇宙里有些什么》一课时,设计了两个问题:其一: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相会一次要用多少年?。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给出一个答案。此疑一出,激起千尺浪,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他们仔细看课文,认真思考,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有说两三天的;有说五六年的„„并引用课文内容作为证据,说得头头是道、有根有据,学生发言踊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稍加点拨,就顺利完成了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分校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
(一)要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中学语文科教学大纲规定,中小学开设语文课的目的之一就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会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们应该教育学生:一个人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就是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尊严的表现。还要使学生明白:我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甲骨文算起,三千多年一直保持统一、稳步演变,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我国的语言文字使用广,占人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语言文字就直接受到汉语的影响;汉语又是世界上最发达最优美的语言之一,汉字的音、形、义相结合的优越性为世界所公认,是联合国的五种语言之一等等。通过语文教学渗透这些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要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
如果说语言是祖国的声音的话,那么祖国的形象则是锦绣河山,热爱祖国也要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祖国河山在教材作者的刻画下显得景色绮丽,风采诱人,美不胜收:范仲淹笔下的春和景明的洞庭湖,烟波浩淼,岸芷汀兰,让人心旷神怡;刘鹗摄下的澄明如镜的大明湖,湖光山色,芦花摇曳,使人叹赏不绝;老舍描绘的鲜花遍地的五月的青岛,鸟语花香,眼明神爽,令人陶醉其中;宗璞勾勒的绿意逼人的西子湖,山色空蒙,水光潋滟,叫人留连忘返„„一幅幅烙上中国心的画卷印入学生的脑海,影响他们,使他们成为热爱祖国的人。
(三)要热爱祖国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学习祖国的英雄人物
我国从黄帝算起,已有近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来自古典名著,它们真正地记载了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史实:如《活板》中记载的活字印刷术为我国宋代毕升首创,它对世界文化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石拱桥》中长虹卧波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石拱桥,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口技》中那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的口技表演,表现了我国人民的精湛的表演艺术„„至于在语文教材中比比皆是的古典文学艺术中那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更是让人一唱三叹,荡气回肠,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情操的熏陶。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分校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还涌现了大批的民族英雄、爱国志士、伟大人物,我们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善于用英雄之魂塑造学生的灵魂,发扬榜样的无穷力量,鞭策学生走上爱国主义道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处理国事,尽心尽责,报国之心何等忠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国之心何等诚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面对诱降,视死如归,爱国之心何等壮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远渡重洋,寻找真理,救国之心何等崇高„„语文教师就是要通过教学使这些英雄形象深入学生的心中,教育学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随时准备报效祖国。
感悟之三:人文教育要得到加强
人文教育就是要教育人正确看待自己,协调自己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国家乃至自然的关系,正确理解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并不断追求个人道德和精神上的完善。语文作为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语文教材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论语》使学生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为学》让学生领悟天下无难事,只要肯为之的哲理;《种一片太阳花》令学生了解个人只有融入集体,事业才能长盛不衰的含义;《散步》叫学生晓谕扶老携幼,勇担人生责任的内涵„„语文教师应通过语文教材去启迪学生感悟人类的价值观念,去体会人类的美好情操,使学生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感悟之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自觉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心理活动的一种高级形式。一般认为,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教学法要落实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素质,也就是发展他们的思维力。思维的种类很多,结合语文教学法的特点,语文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其一,想象思维能力,也叫想象能力,想象力。它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纵观古今,众多的人们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创造和认识没有直接感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分校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
知过的事物,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所以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在语文教学法中是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材中多彩多姿的语言材料对培养学生不为旧的和现成结论所约束的开拓性的丰富想象是大有可为的。语文教师可采用多种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方法,如扩想、补想、续想、联想、反想、拟想、推想等。如续想,我们可以利用有些课文的结尾,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写作,在学完《窗》一文后,教师用卑劣的病人看到光秃秃的墙后故事情节如何发展作为训练,指导学生进行续想,竟发现学生能想象出多达几十种不同结尾,着实让人赞叹。
其二是创造性思维,它是对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我们初中语教学也应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为他们思维的发展、素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性思维主要包括发散思维、变向思维、逆向思维、异向思维、新向思维等,下面仅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作之初步的探讨:
关于发散思维。它是一种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沿着不同方向去寻求事物的多样性的能力。要求人们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寻找多种方法,不拘泥于常识,善于求异,善于求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内容很多,试举两例:如用作文题象《0的联想》、《?的联想》、《习惯》等,让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多角度去写作;如用十几种乃至几十种方法对同一人物进行外貌描写等。
关于逆向思维。要求以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这种思维能力培养要求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同样可以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象用《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勤能补拙与勤未必能补拙》等题开展辩论赛、议论文写作训练等。当学生思维一旦冲破习惯范围,超越常规束缚时,创造性思维也就得到初步培养。
感悟之五:强化语文的社会功能,增强语文的应用意识
学语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会运用语文这一生活与工作都不可缺少的工具。所以说,一个人的语文素质的优劣不看他语文知识掌握的多少,也不看他考试分数的高低,应主要看他运用语文素质去处理现实生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习新的知识的能力如何。前些年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紧紧围绕着中考指挥棒转,这一点往往被忽略:重阅读,轻听说;重语文知识掌握,轻语文能力培养;重大作文,轻应用文。导致的恶果是有的学生考试能得高分,但写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分校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
不成文章(指运用语言生吞活剥、套话多、学生腔重等),讲不好话,缺乏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落实素质教育,人们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在中考中也加大了出语文应用题力度,把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引入中考,不能不说是对初中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成功尝试。当然在平时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注意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此外,初中语文教学法应树立大语文观念,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使语文教学法走向社会,以期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陆有铨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的组织与推进》 叶子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江泽民 人民出版社
[4]《教师教色与学生行为》 余文森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吴刚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