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引领中职发展思路5篇

时间:2019-05-12 22:0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职引领中职发展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职引领中职发展思路》。

第一篇:高职引领中职发展思路

高职引领中职发展思路

教育部即将出台的《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行动计划(2012-2015)》(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是引领“十二五”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结合文件精神和学院实际,现将贯彻<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行动计划>的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希望各牵头领导和责任部门结合文件精神和工作实际,认真抓好推进和落实。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中央和江西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守高等职业教育阵地,以质量建设为核心,以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战略,同心同德,凝心聚力,努力建设全国一流林职院。

二、组织领导

成立“贯彻《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其他副职领导和院长助理为副组长,相关责任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三、目标任务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计划 主要任务:

1、密切关注国家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探讨学校相关工作如何切入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2、密切关注国家关于高职学校建设标准的编制工作,对学校的校园建设如何与标准对接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3、在现有基础上对如何加强学校职业教育科研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4、探讨如何完善学校科研激励机制,对如何推进科研工作与学校重大工作、重大项目相结合、如何把开展教育科研的情况纳入教师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如何加大对职业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表彰和奖励力度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教务处 责任人:

协助单位:科研处、各系部 完成时间:2015年年底前

(二)中高职协调发展推进计划 主要任务:

1、密切关注国家根据“十个衔接”的要求,分年度每年确定一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专业的工作进度,争取学校能够率先列入计划;

2、密切关注国家高职招生制度改革进程和初中起点五年制职业教育贯通培养试点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争取到2015年学院的高职生源的40%来自中职,高职毕业生升本比例达到20%以上;

3、密切关注校企合作培养企业在职职工改革试点工作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努力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

4、密切关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学士学位制度试点工作,争取学校列入试点;

5、密切跟踪国家中高职协调发展试点地区和任务,确定学校相关工作目标,争取试点项目。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招生办 责任人:

协助单位:教务处、就业办、各系部 完成时间:2015年1月底前

(三)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提升计划 主要任务:

1、密切关注国家1000个重点专业建设,探索如何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何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如何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如何完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机制,以争取国家重点专业建设;

2、密切跟踪2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学校建设,争取学校2015年以前列入建设计划;

3、探索建立高职学校董事会或理事会,形成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4、密切跟进1000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和2000个省级、行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每年确定一批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工作进度,争取学校能够率先列入计划;

5、积极争取与国际行业领先企业共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教务处 责任人:

协助单位:各系部

完成时间:2015年1月底前

6、密切跟进100个国家示范性技术应用与服务中心建设,力争我校列入建设规划;

7、积极与区域产业园区、科技园区、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与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成果产业化合作,将教师的技术研发服务能力、技术创新成果、成果产业化作为年度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教学名师评选的重要指标,年均技术服务收入要超过200万元。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教务处 责任人:

协助单位:各系部、科研处 完成时间:2015年1月底前

(四)教产对接体制机制创新计划 主要任务:

1、研究制定校企合作条例,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2、每年举办一次技能大赛;

3、密切跟踪国家100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标准、进度,我校力争列入建设规划;

4、改革学校招生制度,实行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推动职业 4 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通,我校力争列入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

5、密切跟进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即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建设,要把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作为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就业办 责任人:

协助单位:教务处、招生办、各系部 完成时间:2015年1月底前

(五)教师队伍“双师”能力提升计划 主要任务:

1、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用(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和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2、推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要在优秀企事业单位建立专业教师实践基地,要在学校中建立名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完善老中青三代结合的青年教师培训机制;

3、要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至少达到30%,力争达到40%;

4、要把企业中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技术人员纳入兼职教师管理范畴,建立企业实习指导人员补贴制度;

5、密切跟踪5万名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和15万名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计划,让更多教师参与培训;

6、着力引进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等领军人才,每年开展一次校内教学名师评选表彰工作。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人事处 责任人:

协助单位:教务处、各系部 完成时间:2015年1月底前

(六)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应用能力提高计划 主要任务:

1、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标准,系统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

2、对“十一五”期间建设的原国家精品课程进行结构优化,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将课程资源由服务教师转变为服务全体师生和社会学习者;

3、密切关注2013-2015年国家50个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布局立项和10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优选建设工作,积极申报立项;

4、以网络传输、数字通信、视频压缩技术为依托,将企业现场传送到教室,模拟真实生产过程,在模拟中演练,解决学生实习岗位不足的问题,提高实习实训效果。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教务处 责任人:

协助单位:、各系部 完成时间:2015年1月底前

5、密切跟踪高等职业教育现代信息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以标准化校园网为基础,2015年全面建成数字校园,使分散的资源实现集成共享。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宣传部 责任人:

协助单位:各系部、图书馆、财务处 完成时间:2015年1月底前

(七)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计划 主要任务:

1、提高非全日制成人学历继续教育比重,2015年非全日制成人学历继续教育规模达到全日制在校生的30%以上;

2、密切跟踪2013-2015年国家遴选100个职业培训与社区教育基地建设工作,要积极争取列入建设计划;

3、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共建文化体系建设所需技能人才基地,推动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养成相融合,实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工厂文化进课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使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

四、工作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落实责任。

十个行动计划是“十二五”学院实施“超越、引领”战略的重中之重,实现学院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关键。各牵头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部署,扎实推进。对有交叉和重叠的工作,要从大局出发,本着有利于工作推进的原则,注重相互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项计划的牵头领导要对牵头的工作负全责,真正做到牵头有力,指导协调到位,监督落实到位。相关部门负责人是组织推进落实的主要责任人,要认真开展工作,对工作落实的进度、效率和质量负具体责任。

二要强化措施,全力推进。

各牵头领导及责任部门,要对《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研究,丰富工作内容,具体化为项目,形成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确保按照既定的工作标准和时限顺利完成。要依照职责分工,强化跟踪问效,不等不靠,强力推进,增强时效观念,以只争朝夕的态度推进工作落实。

三要加强督查,严格考核。

学院考核部门要将《行动计划》任务的落实纳入绩效考核和年度工作考核,将目标完成情况作为部门及主要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考核部门还要加强对《行动计划》实施过程的监管,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了解和掌握《行动计划》的执行动态,重点监测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提出对策建议,提高实施效益,确保工作质量。

第二篇:浅议高职教育改革拓展高职发展思路

浅议高职教育改革拓展高职发展思路

论文 关键词:高职 教育 ;就业导向; 发展 思路

论文摘要:介绍了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指出应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高职教育发展思路。

随着我国企事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普通的技工办学已经不能适应市场 经济 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方向。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出现招生难、生源差、投资少、效益低、管理难度大等诸多问题,高职教育面临市场、资金、环境、政策等多重压力和挑战。

(1)就业形势严峻。截至2004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3%,其中研究生就业率达到93%,本科生为84%,高职(专科)生仅为61%。2005年高校毕业生中,高职生占到近一半的比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生源竞争激烈,扰乱正常办学秩序。部分高职院校生源不足。统计表明,2003年我国高职招生计划数大于报名数,有的高职院校报到率仅为30%,一些高职院校为争取生源,不断降低录取标准,招生政策和原则早已形同虚设,甚至采取不正当竞争行为,扰乱正常办学秩序。

(3)发展定位不明确,没有形成办学特色。一些高职院校对自身定位不清,教学成了专科教育的翻版、本科教育的压缩,偏离了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和专业特色,从而造成了办学难的被动局面。

(4)投入严重不足,实训基地建没滞后。目前,高职院校多开设硬件投入很少的文科专业,专业设置不能满足社会与产业发展的需求,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造成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育改革

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高职院校数量、在校生数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其规模已占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扭转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过多强调学科性的倾向,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灵活设置和调整专业方向,对不符合市场、社会和个人需求的专业要予以撤销。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 规律 和特点,借鉴国外成功的职业教育经验,运用 现代 教育理念,改进理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针对高职教育生源多样化的趋势,研究制定适应不同生源实际状况的培养方案,或在同一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考虑不同生源的实际需要,充分适应地域、行业或产业结构长期变化和发展的趋势,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育改革。3 高职教育的发展思路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的精神,进一步促进高等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高职教育今后的发展思路是:

(1)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订单式培养是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在大学内短期设置相关专业,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用人单位的新型人才培养方式。这种量身定做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用人单位招不来人的难题,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主攻方向。

订单式教育一方面准确把握市场脉搏,依据市场办教学,围绕市场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另一方面,从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制定与修改、教学实施、实习实训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 企业 和用人单位的作用,根据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培养人才,把这些企业确定为学生的实训基地,结合教学开展实践技能的培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办学”“双元合作”,促使产学研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稳定而可靠的人才供需“桥梁”。

(2)大力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最早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是在《国家教委关于高等职业学校没置问题的几点意见》(下称《意见》)中。《意见》的第一条对于师资状况有一项规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本专业非教师职称系列的或‘双师型’专任教师2人。”至此,“双师型”教师作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被正式提出。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我国高等职业 教育 逐步 发展 起来,但其师资队伍建设存在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均、分布不匀的问题,教师缺乏专业实践锻炼和专业实践能力的问题表现得相当严重。当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明显的制度缺失,职业教育学术化、培训基地学校化倾向明显。对此,应对教师个体的要求转向为教师群体的要求,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高职院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必须大力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制度,形成“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和机制,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质量评价考核制度,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健康发展。

(3)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行“双证书”制度,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际操作技能,兼有学历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学生,是当前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培养模式创新的集中体现。

“双证书”制度是为在新的形势下,使学生形成 科学 的知识观和价值观的导向性开发机制,高职院校必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就要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具有独立从事某种职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双证书”是实用型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体现和证明,特别是技术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直接从事某种职业岗位的凭证。因此,实行“双证书”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

(4)大力推进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引导学生自主创业。紧密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的,以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资源建设管理和学籍管理为重点,开展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一套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式教育既定目标和要求相适应的、比较完备和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制度措施。学校应积极开设“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双专业”以及系列实用课程等,允许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自主选择学习,以灵活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职业技术人才。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学校应开设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实际锻炼的平台,并在管理制度等方面创造条件,促进他们成功创业。

(5)积极试行高等职业教育两年制学制改革,加快高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对高职教育进行两年制学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实习实训等方面的改革。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要为国家培养急需的高技能型人才,高职学制三年培养周期长,不容易把握人才市场的需求。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压缩高职学制,符合我国 经济 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能更好、更灵活地适应市场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第三篇:浅谈高职院校办学思路[范文模版]

浅谈高职院校办学思路

艺术设计系王颖2008-7-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成为传统高校教育中一匹异军突起的黑马,学科定位如同企业的产品结构一样,唯有挖掘在资源优势,努力特显自身特色,在办学定位上突出多样化和个性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进展顺利,高等职业学校面向并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的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财经类院校更加突出。但是财经类职业院校在办学实践中还存在着目标、模式、学科等方面的同构化倾向。笔者认为,高职财经院校在发展定位上必须成分考虑院校类型、层次、学科、特色、功能、区域、规模等因素,尽量避免办学指导思想和学科的同构化,在办学定位上实现多样化和个性化。

一、高职院校自我定位的理念

学校的正确定位关系到学校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发展格局,是学校今后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在规模扩大、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以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正确的定位为前提。在办学定位上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办学类型定位。

高等院校办学类型定位即是确认自己的“身份”,明确其社会地位和在社会上受尊重的程度。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社会对人才规格需求的差异性和教育部提出的关于高等学校类型结构的分类,按照高等教育机构的功能,要认清形势,把高职院校的办学类型定位为应用型高职学院。

2.办学功能定位。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教育分类标准,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相对应,高职教育办学功能应定位在: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培训三位一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快培养出大批适应现代加工制造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等学校功能的定位必须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必须研

究社会需求,按照市场人才供需机制来培养人才。

3.办学特色定位.

创出办学特色,有利于高职院校树立独特而良好的公众形象,取得“人无我有”、“舍我其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有利于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自己的脚跟,求得生存与发展。高职院校要加大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以多种方式融人社会,塑造自己的社会形象,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把社会关注与学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走多途径办学的模式。

二、高职院校治校的理念

学校的治理和管理作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制度能够管理人,制度也能塑造人,使人不自觉地适应制度,往往在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无形的文化,文化通过制度载体得以表现,文化管理高:厂制度管理,制度管理是文化管理的底线。在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必须遵循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文化管理相结合,即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

1.以德治校

“以德治校”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加强高职院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环境,坚持不懈地对师生员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努力形成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规范,并把基本道德观念的要求融于学校的各项管理当中,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2.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的本质是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中体现法治精神,并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实现管理和服务的统一。实施依法治校必须从管理体制、个体管理行为等各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要注意法与国家政策、法与学校规章制度的有机统一。学校的管理者。必须确立依法治校的办学思路和治校方略,把学校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必须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管理体制。

3.民主理校

民主理校,就是要求学校管理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这样就能理顺关系,消除内耗,增强学校的活力与凝聚力;要推行校务公开、政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形成合力,这样才能“同心同德”。民主理校有利于调动和保护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干群关系,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

4.质量强校.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体,也是提升学校层次、扩大学校影响的途径。高职院校要在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要从多方面来衡量质量,而不能从招生规模、校舍面积、师资力量等单项指标来衡量质量。高职院校要提高质量必须把握三条:一是明确的定位和目标,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制定各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二是满足和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毕业生的就业率、毕业生为社会所做贡献来衡量;三是有自己的特色,在某些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

三、高职院校治学的理念

高职院校应该塑造什么样的治学理念,既独树一帜,又与时俱进,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治学理念是高等教育基本组成部分,既可以反映整个学校的办学风貌,也可以反映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办学特色。高职院校治学理念的塑造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

1.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急需的既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知识,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能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等技术型、应用型、桥梁型人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职业和岗位发展需求合理调整人才培养方向。要强化市场意识,把遵循教育规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结合起来.找到它们的最佳结合点。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场经济的供求规律,要了解市场上人才需求状况,建立与市场相结合的办学体系,与行业、与企业、与社会紧密结合,按照社会的行业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

2.注重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应根据市场行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来设计教学,做到教与学的统一,教学内容必须多样化,不问学科、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同时,要凸显能力为本的思想和理念,必须在教育活动中紧紧围绕基础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这一中心来开展各项教学工作,要重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3、加强校企合作.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注重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任务。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在教学上更要以职业需要为基础,以技能培养为主线,在专业及课程设置上,坚持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主,采取灵活的办学方式,强调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坚持走校企合作的路子,力争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发挥自身优势,按照企业的需求,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四、高职院校育人的理念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是以学生为本,把社会所要求的、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放在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既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是关键,承担着管理者、传授者、代理人的角色。学生是主体,“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把教学活动的本质看成是“学生的发展过程”,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2.坚持个性发展理念.

学生是学校的产品。衡量学校是否有特色,归根到底要看培养出的学生是否有特色。这种特色应该体现为独特性、自主性、创造性与和谐性的统一。共性培养只是学校教育的一方面,个性培养才是创新教育的关键。个体的差异是绝对的,每个个体在认知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每个人都有创造欲望,人人都有创新能力,每个人都希望表现出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意义。高职院校走上良性为学生潜能发展的轨道,应该从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创造教学相长的氛围和环境,使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出教师和学

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让双方都能有所收获。

3.“完人”的教育思想.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综合素质一定要强。这里素质包括很多方面,但是它的核心是职业技能。这个能力不仅仅表现在智力方面对知识的学习和适用及对新思想、新技术创新发明的能力,它更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积极改造自己、改造环境的应变能力,即树立“完人”——全面发展的“全新的人”的思想。“完人”的培养目标应包括四个内容:一是“品德”,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居于首要位置,主要包括自然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二是“知识”,即学生对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的深刻理解,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力、独到的见解和对未来的预见;三是“才能”,是“完人”培养的核心,它并不仅是一般的专门能力;更是一种综合智能,职业技能;四是“体质”,即健全的体魄、健康的心理。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定位问题,实际上是我们能够有效的是学生从书本的字里行间探知存在于生活之中的完整,有机和生动的事物本质和规律。这其中真正意义上的人的认识活动是十分重要的,缺失了这一重要过程,势必使课程越来越庞大和不堪重负。

高职院校今后如何做到设立课程,大作功夫,即教少学多,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的精简,从而腾出时间和精力来让学生大量的进行实践活动。总之,当今高校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高职院校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对校外是一面旗帜,对校内是一种信仰;对历史是一个总结,对来来是一个展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院校的生存和持续发展。理念是先导,要把理念真正转化为学校持续发展的物质力量,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追求。

第四篇:加强党的建设引领“双高计划”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加强党的建设引领“双高计划”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标志着中国高职教育进入“双高时代”。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引领“双高计划”学校更高质量发展,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其本质是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高的办学水平、更高的培养质量解决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点项目,“双高计划”对标普通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旨在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高职学校和专业,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12月正式公布第一轮建设单位名单,56所高职院校(包括112个专业群)入选高水平学校建设,141所高职院校入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XX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创办于2004年,坐落在国家火炬高新区,构建了以“院(学院)园(园区)融合”为核心内涵的“XX模式”。学校(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群)成功入选首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为推进“双高计划”建设,学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宗旨,坚持“院园融合”发展路径,以党的建设引领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以“八个聚焦,八个提升”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政治建设,突出主体责任,提升政治领导力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学校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双高计划”建设的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一是坚持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在广东高职院校中较早制定并落实《XX职业技术学院章程》,厘清了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的职责和权限,保证了党委对“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权,为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供了操作性依据。二是坚持党委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定政策、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有效破解了高新区办学的系列瓶颈性问题。三是发挥学校党委总揽协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专业(群)建设、校企合作建设等工作的全过程,牢牢掌握党组织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保证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为中国职业教育贡献了“XX模式”。

二、聚焦思想建设,抓好理论学习,提升思想引领力

围绕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这一主线,学深悟透、用好用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论断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一是班子带头学,把握重大战略机遇。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作为党委会“第一议题”和领导班子成员“必修课”。牢牢把握住了“国家骨干、国家优质、双高计划”的三大发展机遇,成为中国高职“大满贯”院校之一。二是干部深入学,培育“院园融合”特色。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党组织“三会一课”、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等,组织全校干部深入开展十九大以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双高计划”建设、“职教本科”探索的办学实践,打造了“院园融合”发展的鲜明特色。三是师生全员学,推进“三全育人”全面开展。落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建设体系,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主旋律、意识形态主导权、思想文化主阵地、思政课堂主渠道的重要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三、聚焦组织建设,筑牢战斗堡垒,提升组织凝聚力

学校党委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引领“双高计划”建设、打造办学特色的重要抓手,提升了组织凝聚力。一是筑牢党委核心堡垒,引领院园体制融合。学校党委牵头,争取区党工委和管委会支持,成立了学校新型董事会,整合园区乃至全市支柱产业资源,为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决策和咨询,推进了园区和学校在治理体制上的融合。二是筑牢党(总支)基层堡垒,引领院园资源融合。以二级学院党(总)支部为堡垒,推行兼职教师“政府津贴”制度,壮大兼职教师队伍;与园区企业共建工业技改研发室,推动转型升级;联合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实现产教协同育人。三是筑牢“双带头人”骨干堡垒,引领院园体系融合。党(总)支书记既是政治带头人,又是专业带头人,目前学校“双带头人”已达到100%。以“双带头人”为骨干,推进园区产业体系与学校专业体系高度匹配。已将园区1015项新技术、227个新岗位标准融入专业与课程建设。四是筑牢师生党员先锋堡垒,引领院园行动融合。疫情期间,超过100名师生党员志愿者奔赴园区抗疫一线;派出党员专家技术团队为园区抗疫物资生产企业装配调试口罩机,并与企业联合研制新型智能口罩机出口国外,为世界抗疫作出了贡献。在2020年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中,学生团队获得“2金6银11铜”的好成绩,奖牌总数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一名。青年党员教师梁东孝7年如一日坚守扶贫一线,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

四、聚焦作风建设,切实担当作为,提升队伍战斗力

学校党委结合作风建设年相关要求,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扣教书育人核心,坚持以师生为中心,切实改进职能部门工作作风,提升指导和服务意识,建设服务型行政职能部门。一是大兴学习之风。通过组织暑期干部培训班、各类专题培训班,引导教职工认真做好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职业教育理论学习、经济与产业知识学习及其他知识学习,不断提高教职工职业素养、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二是强化服务意识。学校党委要求职能部门转变思想观念、更新发展理念,紧抓作风建设这个关键点,检视不足、抓好整改、强化担当、提高效能。管理人员要讲风格、讲团结、讲奉献,要有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良好周到的服务工作,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三是加强调查研究。学校党委要求领导干部深入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一线,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和关系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广泛听取意见。专业老师和教学团队基于产业发展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要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带着思考到企业调研。学工队伍经常性深入学生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五、聚焦廉政建设,做好清廉表率,提升党员公信力

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确保学校政治生态清明、干事创业氛围良好。一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刻领会中央深化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落实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严格队伍管理,维护好学校上下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二是党员干部严以律己做表率,着力提升公信力。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始终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保持清醒坚定,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六、聚焦制度建设,抓好规范管理,提升任务执行力

学校党委把制度和激励机制建设作为推进“双高计划”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是规范制度制定流程。重要制度必须由教代会审议通过,再由党委会决定公布。二是全面梳理现有制度。结合学校实际和发展需要,对现有200多项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列出清单,认真做好“废、改、立”工作。三是提高制度的执行力。通过制度宣传,规范流程,建立健全问题反馈和整改机制,切实提升制度执行力,保证学校的各项政策都能得到贯彻落实。

七、聚焦“双高”建设,抓好改革创新,提升全员创新力

围绕“双高计划 ”建设的10项任务,直面制约学校“双高计划”建设的突出矛盾,大刀阔斧推进改革创新。一是成立学校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围绕“为何改、改什么、怎么改”做好顶层设计,以更大的魄力和勇气深化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聚焦优势,突出特色,按高质量的标准和要求重塑学校新一轮发展的新格局。二是实施“深海探珠”计划,推进“三教”改革。要求专任特别是党员专任教师,带着问题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的“深海”,探取教学、教材、教师“三教”改革的“珍珠”。2020年,学校教师参加广东省高职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教师教学大赛分别获得“1金1银7铜”和“1金4银3铜”的历史最好成绩。三是创新内部治理,鼓励干事创业。重点推进绩效改革、职称评审改革、学术评价改革、教职工职业发展改革。认真做好教辅、行政、党务等序列教职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努力打通他们的职称与职级晋升通道,鼓励广大教职工干事创业。四是实施“破墙”行动,延伸“院园融合”触角。坚持开门办学、开明办学,在原有产业学院的基础上,以特色专业镇的支柱产业、新兴产业为依托,对接XX参与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建设智能家居、灯饰光源和西湾现代服务产业学院,将“院园融合”的触角延伸到XX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带。

八、聚焦文化建设,强化价值认同,提升发展整合力

加强学校党委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创新校园文化品牌,用“火大”精神引领师生共同的价值观。一是凝练“火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总结办学16年来的精神财富,在理工专业中倡导“匠心”育人,在商贸专业中渗透“诚信”教育,培育火炬职院独特的大学精神,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二是加强“院”“园”在文化层面的融合。汇聚园区产业文化,整合优秀传统文化、香山地域文化、本土红色文化等资源,让校园文化融入更多的XX元素;挖掘校友文化资源,打造校友创业文化“一条街”、“示范区”。三是优化校园环境。花大力气对植被景观、楼宇雕塑、道路、厕所、食堂等进行改造和美化。四是加强学校荣誉制度建设。通过抗疫志愿者表彰大会、开展“感动火大人物”评选等活动,深入挖掘、热情讴歌学校在“双高计划”建设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师生。五是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重要作用。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专业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持续推动形成崇尚科学、崇尚学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第五篇:文化引领发展

文化引领发展

——豫煤一队“河南煤田”文化建设纪实

“十一五”期间,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一队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0年全队实现社会地质及多种经营收入与2006年相比增长了3678.85万元,在职职工年人均收入与2006年相比增长了24293元。

探求该队快速发展背后的奥秘,除了拥有科学的管理体系、精良的技术设备、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等重要因素外,具有高度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堪称支撑起该队发展的基石,并成为该队拓展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强大引擎。

文化铸魂 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根须之于大树,精神之于人体,犹如文化之于企业。文化是一个单位的‘生长素’,有了文化,就能人显精神、牌显价值。一个单位没有自己的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

经过30多年的积累,该队形成了独具行业特色的河南煤田文化理念。2006年,按照省局安排,该队利用3年时间,全面推广“河南煤田”文化理念,并为每位职工发放了文化手册和培训教材。于是,“献身勘探、奉献光热”,“河南煤田、诚信永远”等理念开始在干部职工心中落地开花。

文化建设,理念灌输是基础。为了使这些理念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成为每位职工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成为不断开拓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该队大力进行宣传灌输,培育职工对河南煤田文化理念的认同感。制定出台了文化建设工作方案,召开动员大会,确立了文化建设的工作目标、内容和推进步骤。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以来,共组织各类企业文化培训32场次,发放各类企业文化培训教材1057本(套),观看录像讲座近30余次。同时,加大物质形态文化建设力度,印制了具有局标识的办公用品,在队部大院、办公楼、基层施工钻机,粘贴、悬挂了河南煤田文化理念和标识等。此外,以开展各类活动为载体,组织广大职工参加了省局组织的企业文化知识问卷调查、企业文化知识竞赛、“河南煤田”杯演讲比赛、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巡回展等活动,使企业文化理念入心、入脑。

先进的文化理念已经融入河南煤田一队人的血液,进一步引领和推进了全队的各项工作,辐射到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为全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文化聚力 发挥人才聚集效应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河南煤田”文化建设的根基。我队紧紧围绕“人人优秀,知人善用”的人才理念,加强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全面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引导职工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人人都有专长,人人都是栋梁。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类人才的聚集效应,提高人才的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给广大职工提供更多的“精神食量”,该队每年都为各部门、科室订阅了相关业务报刊、杂志等,又筹资开设了职工书屋、电子阅览室等。针对基层钻机职工看书难问题,为一线配置了流动图书箱,为各类人才的学习、成才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学习上,鼓励他们学习新技术、新理论和新知识,鼓励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并给予学费报销、物质奖励等,把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全队上下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2004年至今,全队先后有66名职工提交了继续深造的申请,已有48名职工取得了大专以上文凭。为了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2003年,队上实行了工程专业技术骨干评选活动,2007年结合实际又出台了工程专业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评选办法,进一步丰富了评选内容和方式。结合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工作实际,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形式,有计划的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和职业道德。同时,队上还不定期的召开技术研讨会,全队技术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在这种氛围的浸染下,职工们自觉自愿学习,努力掌握新知识、提高新技能的热情空前高涨,从而实现了单位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有机结合,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文化强体 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在“河南煤田”文化建设过程中,该队将文化的触角延伸到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通过建章立制,在全队形成用制度管理、按规矩办事的良好风气。

据不完全统计,仅2009年一年,该队修订和制定的规章制度就达41项,有章可循、井然有序已成为一队管理工作的一大特色。在安全生产方面,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办法》;在质量管理方面,出台了《地质勘查质量管理办法》;在经营管理方面,出台了《合同管理办法》、《工伤管理办法》、《钻机“三公开”管理办法》;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出台了《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评选及管理办法》。等等。并将队上的规章制度进行了汇编成册,发放了中层干部手中。

为确保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我队畅通言路,大力提倡民主管理。职工代表大会是职工实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凡涉及全队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诸如单位发展的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都须经职代会审议;积极推行二级单位(实体)职代会制度和钻机“三公开”办法,让职工充分享有知情权、监督权„„利用宣传栏、简报、网站等载体,对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及时公开。坚持机关干部下基层制度、领导干部谈心制度及队级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等,开设了队长、书记、廉政三个信箱,征集职工群众意见和建议。

民主渠道的畅通,使各级领导干部与职工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并极大地鼓舞了职工参与单位生产经营的热情,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更强了,工作积极性更高了,单位内部环境更和谐了。

文化树形 打造优秀企业品牌

品牌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企业形象靠品牌来树立,品牌靠企业形象来提升。优秀的品牌,须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支撑。

打造品牌工程、品牌项目,一直是该队班子“河南煤田”文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结合地勘单位的实际,队班子提出了“承揽一方市场,结交一方朋友、树立一个品牌”的发展理

念,通过项目施工,树立品牌,拓展市场。该队在大口径瓦斯抽放孔市场、西北煤勘市场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涌现出了1405、1203等一批模范钻机、红旗钻机,中国煤炭工业第九届石圪节精神奖获得者宋佩德、河南省煤炭系统劳动模范曾献荣、河南省地质工作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张保忠、河南省煤炭行业模范班组长张新忠等先进典型,扩大了“河南煤田”在省内外的知名度。

酒香也怕巷子深。一个品牌要在社会心中扎根,还必须依靠宣传。近几年来,该队班子把宣传报道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修改完善了通讯报道管理办法,实行对外宣传双稿酬制度,提高了基层通讯员写稿、投稿的积极性。借助网络的传播范围广、信息传播迅速及时的特点,建立了队博客和队网站。同时以建队35周年为契机,举办了文艺晚会、建队35周年辉煌成果展,印制了《岁月如歌》宣传画册。积极参加地方政府组织的各项活动,扩大了河南煤田一队在社会上的认知度和知名度。

在加大宣传,树立单位形象的同时,该队还在精心打造着自身的社会形象,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在每年开展的向灾区、困难群众等捐款捐物活动中,干部职工从来都是慷慨解囊。2008年以来,全队干部职工捐款总额达69479.3元。仅2008年,全队干部职工就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群众捐款53841元。此外,还积极开展了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工作,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开展了文明交通志愿者活动,倡导文明交通,做文明市民。等等

单位形象的优化,给“河南煤田”品牌注入了旺盛的生命力,市场因之而稳固,美誉度因之而日盛,竞争力因之而愈强。

文化凝心 全心全意为职工谋利益

每天的清早和傍晚,办公楼前的灯光篮球场内总会飘出悠扬的音乐,一群人伴着音乐跳起欢快的健身操,或者舞太极剑、打太极拳。如今,这项群众健身活动已成为一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多年来,该队坚持把“河南煤田”文化建设与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改善职工待遇等紧密结合,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队先后出资建起了职工活动室,添置了乒乓球桌、健身器材等设备。建立了职工图书室,购买了各种各样的图书。每年的“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组织职工开展知识竞赛、扑克、拔河、钓鱼等活动。队职工家属自发成立了门球队、太极拳队等组织,积极参加驻地组织的各项活动、比赛,在驻地小有名气。2010年,队老年太极拳队代表新郑市参加了郑州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保杯”太极拳(剑)团体赛,代表省局参加了河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成人组(省直机关)太极拳比赛。

2009年,恰逢建国60周年,又是建队35周年,该队举办了规模宏大的文艺晚会,充分展示了职工积极向上精神风貌,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目的。2010年,组织职工参加了驻地组织的文明单位风采展示活动,通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表演等形式,展示了职工风采。昂扬向上、多姿多彩的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彰显了“河南煤田”文化的底蕴与个性,促进了职工的身心健康,营造出和谐、宽松、团结、向上的文化氛围,也将“河南煤田”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宣扬、灌输、传播开来。

单位发展离不开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队班子全心全意为职工谋福利,实实在在为职工办实事、好事。从开展困难职工慰问,到每年组织职工体检,凡是职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有要求的,队班子都尽力考虑到并努力做到。每逢过年过节,队领导都去看望慰问老专家、老领导、老职工和困难职工,送上全队职工的关心和祝福。职工生病住院,部门领导前去探望慰问。职工或家属病逝,工会等各级组织及时给予关怀和帮助。

善待职工,提高了职工身为河南煤田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单位发展步伐更快了。近年来,该队各项经济指标年年攀升,职工人均收入逐年递增,大家在点点滴滴的奉献中,体会着事业的成就感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

生动的“河南煤田”文化建设,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为一队基业长青、快速成长提供了强劲动力。该队先后获得河南省省级文明单位、全国煤炭系统文明单位、河南省地质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下载高职引领中职发展思路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职引领中职发展思路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引领发展

    创新引领发展 ——榆林市运管处稽查支队发展纪实 段高贵 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创新,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榆林市运管处稽查支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执法模式,......

    诚信为本引领发展

    网站新闻:规范财务引领发展 湖北红八号集团召开2013年财务工作会议 2013年3月11日,湖北红八号集团2013年财务工作会议在红八号大酒店三楼会议室召开。红八号集团总经理李方科......

    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思路探讨论文

    一、广东省旅游业转型升级新的趋势及动向(一)旅游产业形态转型广东省推行旅游产业园的建设,推动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在政府和企业的协作下,将旅游资源充分进行整合并加以有序的开......

    高职《外贸单证》教学改革思路

    论《外贸单证》课程教学改革 ---以西安欧亚学院为例 马义玲1 肖翔 2(1、 西安欧亚学院 陕西西安710065;2、西安陆军学院陕西西安710108 ) 【摘要】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外贸单......

    中职学校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1

    中职学校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以保定理工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姚江宁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

    放射科发展思路

    本科建设和发展思路 科室建设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硬件建设。二则是无形的软件建设。制定一个好的管理模式和流程对医院综合发展非常重要。1问题 1.1 学科带头人方面科主任在......

    发展思路和目标

    三、“十二五”渔业发展原则、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和谐发展 建立健全渔(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切实保护渔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促进渔民增收......

    税务局发展思路

    税务局发展思路、工作目标和措施 今后五年我局工作的总体目标:一是实现税收收入与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翻番”,即:提高全市国税收入占GDP比重,提高全省国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