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悟语文教学的春天——浅谈构建语文新课堂
师德征文
领悟语文教学的春天——浅谈构建语文新课堂
李展森
沙坡小学
师德征文
较慢,接受能力相对来讲较差,他们虽然也常常努力,但成绩并没有进步;另一部分则是学习习惯极差,心思不放在学习上,尤其到了六年级,他们常瞒着家长和老师去游戏机室或网吧泡„„这类学生,语、数、外三科学得都很不理想,考试常常不及格,包括语文考试。他们的思想似乎进入了“我不是学习的料儿”的误区,以致成绩越来越差,连背诵一段课文,听写词语的学习任务也不容易完成。有些这样的男同学上课还常常不守纪律,惹老师生气,纵然老师想帮他们补差补缺,他们也不太乐意,因为,他们对语文学习已经丧失了兴趣和信心。
二、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发现,粗心是造成小学生语文学习低效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
1、作业错别字多。不是多一笔,就是少一笔。
2、朗读时漏字、添字、错字多。经常按自己家乡口语的思维方式进行朗读。
3、考试漏题,审题不清。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探索实践,并在分析学生语文学习粗心的心理成因的基础上,采取了相应的教育对策,收效甚好。小学生的粗心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心理原因造成的:
(一)感知比较粗略、孤立
由于小学生在一年级入学时,感知事物的特征不够精细,比较笼统,对音节和词语的感知过程又是孤立的,对学习抽象的拼音文字缺乏相应的感性材料,因此在学习中,易发生混淆的现象。比如“b”和“d",学生经常写错方向。
(二)注意的集中性与方向性影响
在小学生知觉的过程中,其水平的高低受到注意的制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持久、易分散,注意力所顾及的面不宽,因此,几乎在同一时间内,要完成信息的输入、编码、输出,知觉、思维、肌肉操作等一系列活动同时进行,自然会经常顾此失彼。一般如果题目出现两个以上的要求,大部分学生就会只做前一个,而忘了后面的。
师德征文
力,已经影响了正常的语文教学。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分析试卷课,我兴致勃勃地请一个那次作文写得蛮好的男同学上台朗读他的作文,这本身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儿,可他坚决不肯上台,问他为什么,他还气冲冲地回答:“不为什么!”我当时真给那个学生弄得很没面子,窝了一肚子的火,最终我还是忍住了,同意了那个学生的要求。课后找他谈心,他说他虽然作文得了高分,但基础分扣得太多了,因此,总分没达到90分,也不知为什么,看到这个成绩,不由得就想发火„„这种莫名其妙的火使得师生相处也不太融洽了,同学间的口角也变多了,试想想,这样的心境,怎能让人带着欣赏的感情去学习祖国灿烂的语言文字呢?
四、对策点滴
1、激发学生改掉粗心毛病的动机,培养严谨的生活态度和习惯。
对于粗心,不少孩子和家长都不以为然,认为是小毛病,以后注意就可以轻松改正。出现粗心的学生并没有改掉这种屯病的强烈动机,而做任何事情没有动机,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因此,我们要坚定学生改掉粗心毛病的决心,首先要提高他们对粗心危害的认识,要告知学生:不能认为粗心是小毛病而原谅自己,它体现着你在某些方面的弱势。当学生有了改错的动机时,教师就要与家长联系,从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养成严谨的生活态度和习性,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做好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因为,生活作风和学风是可以互相影响的。
2、培养学生整体精确的感知,指导学生区别异同的方法。
要把小学生在语文学习时孤立的感知培养成整体的感知,就必须重视词语、句子、诗词的积累。如每节课都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背诵成语、谚语、歇后语、格言、古诗词、优美的句子等,学生积累多了,就不会用家乡口语的表达方式朗读,不会丢三落四,规范的语言就会脱口而出。要把学生笼统的感知培养成精确的感知,如集中识字法。其基本的方法有形声字归类、基本字带字和形近字归类
师德征文
作业和考试审题时,培养学生对关键性词语进行圈点并用数字标出要求的习惯,有利于防止定势思维的干扰。可用以下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在学生连续做了近义词作业后突然改做反义词;布置固定作业写在固定本上一个月后突然改换本子;在学生抄写生字词两遍的作业做了一段时间后,突然改成抄写三遍;教师上课时突然会在某些细节上故意犯一个小错误。当改变出现时,教师并不特意提醒学生,但会在事后奖励注意这些微小差别、敢于指出教师错误的学生。
4、适当开展一些语文课外活动
曾拜读过一位名校校长的教育教学论文,他的一个观点颇得我心:小学生应该倡导愉快学习,中学生应该倡导刻苦学习,高中生则应倡导拼搏学习。是啊,目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实际年龄很多不足六周岁,而只要他们一踏进小学的大门,繁重的学习负担就会一股脑
儿地压到他们稚嫩的肩上、心上,使他们过早地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天真与梦想,小学六年读下来,很多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已是荡然无存,有的还因为学习的劳累有了这样或那样心理方面的疾病。最终能减轻孩子们过重学业负担的恐怕还应该是教育主管部门。但就目前而言,我们每位老师都应该有这种意识,如果毕业班语文老师能够时刻关注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认真研究分析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切切实实多为学生健全的身心着想,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真真正正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也就真的落到了实处。
第二篇:浅谈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陆春玉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更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博大丰赡,多少年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直实行的是教师先写出教案,头头是道地讲给学生听;学生则是记笔记,背答案,必然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耗时多、效益低。如何构建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呢?这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从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会预习。具体包括:会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会借助教材、工具书以及联系实际自学生字词,会将感觉精彩或有疑问的词句标注在书上。
(2)会提问。一是质疑,对不理解、不了解的词句质疑,对老师、同学的观点质疑;二是以提出问题的形式,可以围绕课题、围绕课文内容、围绕中心、围绕课后作业等展开提问,以疑促思促学。(3)会讨论。从自主学习的策略来看,这是指学生参与讨论的能力。具体包括:会积极主动地发言,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观点,会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4)会学法。如怎样记生字、怎样背书,怎样概括文章大意,怎样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具体的学习方法是很多的,教师不仅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也可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要尊重学生自己摸索、形成的一些学习方法.(5)会反思。会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学习上尚存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尊重学生,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果说,一个老师的课堂教学,使他的学生学得快,学到的知识多;使他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成绩;使他的学生乐于学习语文这门学科,情感上也愿意于亲近这位老师。那么,就可以说他的语文课堂教学是非常有效的。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对一个老师来说,他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教师运用这种审美化、情感化了的语言去讲课,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比如:在学习《月光曲》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了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欣赏着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海面上慢慢升起的情景。再引导学生:多么美丽、迷人的月光哪!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置身于此情此景中的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快打开书读读课文吧!孩子们怀着好奇心,也带着好胜心,兴趣盎然的读起课文来,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举起来。有谈哥哥的感受的,有谈妹妹感受的,有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的„„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们的求知欲、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这样,学生又怎能不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呢?
三、师生互动,充分享受和谐快乐课堂
师生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要老师发挥好组织者和引导者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致,充分享受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这一过程。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动口说一说,读一读,遇到不懂的问题动手划一划,动脑想一想,或者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这样,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课堂才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在学习过程中,尽量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有不懂的问题,在组内交流探讨。由于学生相互启发,互相补充,互相纠正,在相同时间里,发言、动口的机会多了,讨论的问题更有个性化,更完整了,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自主,就是主体主动地进行学习,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让学生个性化地学习。如教学《詹天佑》时可引导学生画“两端”凿井法,画打直井再向两端凿进的办法,和画“人”字形线路,可以更深刻领悟詹天佑杰出的智慧和才能。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课文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巧设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率
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如何设计提问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选准时机,巧设疑难。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忘怀?不,永远不会.”让学生体会哪句话表现出志愿军战士对朝鲜老妈妈深深的敬意和难以舍得离别之情?哪句话表现出朝鲜妈妈对志愿军战士慈母般的爱? 哪句话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老妈妈的关心体贴? 哪句话表现出朝鲜妈妈对志愿战士的依依惜别之情? 哪句话表现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永不忘怀的深情厚谊?通过角色体验,教师有机渗透思想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
五、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小学语文课是堂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老师要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一堂高效的课不仅仅是以情感人,情景育人的教学过程,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尾,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起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给学生一种“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绝非一日之功,我们是在不断地摸索和积累中,希望能走出一条活且实,快且优的教学之路。
第三篇: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想在篇课文里解决许许多多问题,只要是教师备课时钻研到的东西,就想全部教给学生,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更不管学生需要不需要,认为讲得越多,学生学得越好;讲得越细,学生理解得越深。其结果是,有些课文学生自己看倒好懂,老师讲了以后,觉得课文变深,反而不好懂。究其原因,不就是教者不分轻重,不分主次,把一篇完整的课文弄得支离破碎。其次,教师总把自己当做教师,总把自己摆在比学生强的位置上,让学生仰视自己,如果学生完全在仰视老师,一直在仰视老师,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感究竟从哪里找到?
所以,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我觉得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一要会处理教材,二要会扮演角色。
一处理教材巧设计,设计问题小广大。
语文课程是个整体,如果教哪儿就钻研哪儿,本身就是狭隘,教一课,就要把这一课置于本单元中、本教材中、所有教材(初中六册以至高中五个模块)中来定位。明确本课在本单元、本教材、所有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所承担的任务,那么,设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预定教学策略则水到渠成。至于如何决定讲解内容的取舍与详略,一要看与突破的重点有无关联,二要看学生的反应与兴趣是否明显。凡突出文章主线的词句段落就着重讲解,关系不大的就略讲,那些脱离教材但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东西以活跃气氛为目的,点到为此,努力做到突出重点。在具体问题的设置上,设计的要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一要诀不仅指问题设计的涵盖性要广但切入要小,也指问题的兴趣度要大,思考度要广。二扮演角色明定位,主导课堂不杂冗
每上一堂课,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个“数”就是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注意紧扣目标要求,摒弃一切烦琐的讲解,给学生以主动学习的机会,要胸中有书,目中有人,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作用。
所以课堂中,教师的目的要非常明确,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引导、点拨、启发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放手让学生实践。学生有了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劲头,热爱学习、乐于学习的情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教材中所选的都是人文性很强的名作,可以说语文教材每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那么,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中的那些内蕴深厚、感人的情怀,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所以语文教师应该要是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综合性、多样性日益凸现。如果不及时调整和转换教师的角色,实现高效课堂、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这些都是一句空话。正如专家所说,高效课堂中的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应是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应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促进者、合作者,还应是教学关系的协调者,教学流程的实施者,学生思维的开发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评价者。总之,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处理好教材与扮演好角色极为重要。在新课标的大旗下,我们语文教师在全方位处理好教材的同时,绝不能迷失自我。重塑自身的素质,定准自身角色,而要鼓足勇气去探索,充满理性去思考,真正去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第四篇:浅谈如何构建农村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农村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天津 宁河 林瑞来
(QQ:2330652543 邮箱:***@163.com)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和完善,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这是一线教师最为头痛的事,尤其是农村教师,因为他们所面对的学生知识面窄、见识少,课外知识几乎没有。教师教学时需要教的东西实在太多,再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弄得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消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消弱了语文的魅力。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的保障。那么,如何构建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在总结经验、学习别人优点的基础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明确目标,适当引导
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必须先吃透教材,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弄清课文的重点,把握教材的主旨,然后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分析材料、领悟材料。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课堂,适当加以引导。教师要起到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但这并不等于放任学生,而是要求教师精心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职责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了。新型课堂要求教师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即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交流、讨论、思辨。比如学习一篇课文应给让学生明白从哪些角度去欣赏,选材有什么特点,构思是否精巧,语言有什么风格,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等等。让学生反复品味自己从课文中去感知,而不是把教师的观点强加个学生。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形成一种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高,积极性就高,课堂效率自然会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而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里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会水到渠成。
三、创设宽松的学习气氛围。
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平时留心观察,注意字词积累
针对错别字普遍存在的现象,让学生平时留心观察,注意字词积累。每周安排一节活动课进行交流。如:我发现汽车修理店门前写着“按挡风玻璃”,就在本周的活动课上布置作业:“按挡风玻璃何需用手”并将这几个字写在黑板上,同时向学生说明这里面有错别字,是哪个字错了?为什么错?等到下周活动课时进行交流。到了下周活动课同学交流:“按挡风玻璃” 本意是安装挡风玻璃。而“按”没有安装的意思。因此,应将“按”改为“安”。这时学生又说出自己的发现:试卷上的“密封线”不对,应为“弥封线”。为什么试卷上的“密封线”不对,应为“弥封线”呢?将这个问题布置给学生课下讨论。等到下周活动课时交流。这样坚持下去,学生字汇量会大增,也将会为消灭错别字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减少了课堂上讲解字词要用去的大量时间,使得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去探讨更有价值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教师要精心储备各种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当上述活动出现学生找不到合适素材,陷入困境时,教师要及时拿出准备好的材料供学生讨论、积累。有一次,上述活动出现学生没有素材了,我说:“前几天,我看电视剧的字幕表中打出‘师付由某某饰’的字样,你们看如此‘师付’能出高徒吗?”并在黑板上写出“师付” 两个字。我刚写完,学生们就忙活起来,翻字典、查字义,同组交流,忙得不亦乐乎。过了几分钟,学生汇报:《现代汉语字典》只有“师傅” 和“师父 ” 两个词。“师父”有两种解释,其中一种解释同“师傅”。“师傅”解释为:⑴ 工、商、戏剧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⑵ 对有技艺的人的尊称。如:老师傅、木匠师傅。再翻到《现代汉语词典》342页,“傅”有“负责教导或传授技艺的人”之意。能组成“师傅”一词。再查“付”有四个义项:⑴交给⑵给(钱)⑶姓氏⑷ 同“副”。把“师”和“付” 组在一起,用上述四个义项,都不能表达“工、商、戏剧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对有技艺的人的尊称”之意。因此“师傅”的“傅”不能写成“付”。这样的“师付”不能出高徒。经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语言文字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不管是街头标语、广告,还是报纸书刊,甚至电视中的字幕,学生都留心观察。前几天,两会召开,新闻中写出:共商国是,就有同学迫不及待地告诉我“国是”的“是”用错了。我问他:“为什么呢?明天我听你的理由。”到了第二天这个同学说:“回到家,我翻开《现代汉语词典》的确有‘国是’一词,是国家大计意义,但我拿不准是不是用错了。”我急忙解释:“代表委员开会研究的是国家大计,因此,应该用‘共商国是’这个词语。”学生恍然大悟。
经过如此训练,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不但积累了大量词汇,而且对字词所适用场合有了更好的了解,对学生习作也会大有好处,也使得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去探讨更有价值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六、针对农村校的特点,该精则精,该简则简。比如:课本谈到的农村所特有的事物,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让学生亲自观察、体验,写好观察日记就可以了,不必去精讲;而涉及到农村以外学生不熟悉且比较抽象的内容,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去完成。
七、建立小组合组学习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已被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我们可以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解决不了的问题,然后再把解决不了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再拿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模式,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八、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所以,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程度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在备课时要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所选问题数量和质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和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和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以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3.设计问题要有一定的艺术和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回答问题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要善于变通,可以与学生展开讨论,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4.设计的问题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又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质疑辨析。
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九、课堂练习巩固拓展。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着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农村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第五篇:试论语文教学有效课堂构建(范文)
试论语文教学有效课堂构建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新坍小学 杨义艳 江苏 盐城 224323 摘要:本文针对语文教学有效课堂的构建问题,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1、强化媒体运用,激发学习兴趣;
2、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文本资源;
3、课外拓展延伸,培养学习能力;
4、强化教学评价,促进成功体验。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有效课堂
在课程改革迅猛发展的今天,有效教学已成为一个时尚的、共同的话题。所谓“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那么,在今前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呢?
1、强化媒体运用,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实践表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由于具有直观性、能动性、交互性等特点,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能够充分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需要提醒的是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教学媒体应做到“因材选媒”,突出其实用性,淡化其“装饰”效应。多媒体的运用应能完全契合课文的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如此才能促使学生掌握知识,从而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如,一位老师教学《找秋天》一文时,通过运用媒体逐个出示关于秋天的美丽画面:忽而金黄的稻浪,忽而火红的苹果, 忽而黄澄澄的甜梨„„引得同学们不住地惊叹:“啊!秋天的景色真美啊!”在如此情境中,教者再带领学生“找秋天”,学习效果十分明显。
2、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文本资源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教者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最为重要的策略。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在深化教材钻研的基础上,把握文本资源的开发,从而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最为高效的快速路径。
2.1强化导入语设计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实践表明,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强化导入语的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铺设有效之路。例: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20年后的„„》时,首先向学生“诉生活之苦”,“诉家务之累”,梦想家里能安装一部“电子保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话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碰到过什么问题,想要些什么来帮你解决呢?”问题一出,引发学生热烈讨论。有的说要一支“电子纠错笔”,可以帮自己纠正错别字;有的说想要一本“电子感应字典”,只要说出自己不会写的字,它马上能告诉你„„见讨论已充分,教者再转入正题:“同学们今天所想的,也许20年后都能出现。今天我们要写的作文就是《20年后的„„》,让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到20年后的世界里去把你想要的东西拿过来吧!”
2.2找准阅读教学突破口
教学实践表明,在平时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者如能在教材的钻研中,找准阅读教学突破口,设计一些统领性的问题,将有助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反之,知识教学的分散性必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碍于课堂质量的发展。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中,正是由于他们未能找准阅读教学的“切入点”与“突破口”,从而导致了一系列“恶性的连锁反应”的发生。如,课堂教学目标定的不合理、问题设计不够整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不理想等等。例:《鸟岛》一文的主要教学目标为(1)了解我国青海湖鸟岛的特点;(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喜爱鸟类、喜爱鸟岛的情感,进而激发他们自觉地爱鸟、护鸟。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笔者采取以下举措,进行文本教学的“突破”:通过与学生共同分析鸟岛的特点,要让学生感受到不仅是鸟儿喜欢这个岛,就连自己也喜欢这个小岛了,由此再自然过渡到岛上的鸟儿,此时学生爱鸟的情愫已经生成,护鸟教育水到渠成。再如,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文时,可将该课的突破口确定为“蝴蝶谷里的迷人景象。”教者可以此统领问题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索,鼓励其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3、课外拓展延伸,培养学习能力
3.1广泛阅读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读好文本教材之外,教者还应要求学生放下课本,走进阅览室、图书馆,把古今中外的好书变成自己的阅读内容,鼓励学生从大量的课外读物中汲取更为丰富的知识营养,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自觉创新的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教者应注重指导,如学习《但愿人长久》以后,可让学生背诵苏轼的《水调歌头》;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后,可推荐阅读《古希腊神话》。
3.2开展活动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可配合语文课本及课外阅读内容,在校内、班内举办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比赛等,还可让学生自己创办文学社、办黑板报等,锻炼学生的能力。再如,学习完《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后,可布置搜集徐悲鸿的有关资料, 给家长讲一讲徐悲鸿的故事等。
4、强化教学评价,促进成功体验
教学实践表明,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适时适当的激励,能使每个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 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习有动力、有兴趣,并能做到持之以恒,我们应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原则,强化新课程下的教学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的成功体验。如,笔者在学生的作业评价中,除以语言评价外,还常为“优秀”作业发“积分卡”。一段时间后学生可凭积分兑换奖品。
总之,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是值得每位教师不断探究的课题。每一位教师应“有效教学”作为每个课堂的一贯的目标和永恒追求。参考文献:
[1] 白建华;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J];山西教育; 2001年06期 [2] 陈宏武;实施开放教学 促进个性放飞 [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4年09期
[3] 杰里布罗非; 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4年07期
[4] 荣建青;开放教学要做到“能放会收” [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 [C] [5] 乔丰年;平实有效—— 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J];安徽教育;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