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时间:2019-05-12 22:1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在新课改要求中提出,教师应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其中数学科目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因此更应加强数学科目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完善,促使学生数学知识水平不断提升。本文旨在对小组合作这一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探析。【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小组合作 前言

小组合作是指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知识学习,以使各小组学生之间相互督促、相互学习和相互促进,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教学方法[1-2]。通过以下几点对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增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甚至使课堂教学效果下降。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方法,首先需要教师对学生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中的主体地位加以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进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首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通常分为4~6个一组,之后列出如12×13、24×25、36×48等两位数乘法算式,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这些算式的运算规律和运算方法,通过翻课本、查询资料等方法进行讨论和分析,并算出所有算式的正确结果。在这期间,教师不加以指导和纠正,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最后,教师再对学生们给出的答案进行错误纠正和指导,以使学生意识到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存在的错误,并进行有效的改正和完善。如此,不仅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可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2.扩展教学方法增强小组合作教学方法效果

在新时代背景下,单

一、刻板的教学方法已难以满足现代化的教学要求,不仅使教学质量降低,还使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不断退却。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中,若形式、方法过于单一和传统,也会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对此,教师应积极探索更多的小组合作教学方法,不断扩展课堂教学手段,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有效教学,促使其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将教学模式设置为课前、课中和

[3]课后三个部分。在课前,要求学生以自由组合小组的形式对次日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预习,提示学生可通过观察生活中各种图形面积或是查找资料等方法,来对图形面积大小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在课中,则应要求学生推选出一名代表对小组内的探索结果进行汇报,并且要求其他学生对此进行点评;之后提出相关的问题,如:水族馆需要安装一面宽1米、长2米的玻璃,问:如果玻璃每平米需要12元,那么安装这面玻璃费用使多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此进行探讨,同时要求学生将本小组课前探究内容与此进行对比,从中找出异同点。最后,教师再对学生的比较情况进行总结,以使学生明确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并使其深入掌握图形面积知识内容。在课后,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对这一知识内容进行扩展和巩固,从而使学生印象更为深刻。3.科学分组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

分组的合理性会对合作学习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到差生、中等生与优等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以及学生个体性格特征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使每个小组内包含性格互补、能力互补的学生,每组分为3~6名学生,并且推选出一名组长,使其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合作与讨论;而其他成员则承担汇报员、记录员、操作员等职务,从而使每个小组成员各尽其责,相互敦促与促进,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图形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首先给各个小组发放不同大小的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纸片,要求学生通过三角板、直尺等工具研究这些图形的特点,并评出最佳合作学习小组。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要求每个小组的优等生帮助差生与中等生学习,要求开朗的学生帮助内向学生学习,使组内不同能力、不同性格的学生均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交流与辩论等。最后,由每个小组汇报员对本小组的讨论交流结果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分,从而选出最佳合作小组进行嘉奖。通过科学分组和奖励机制,可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学生效率不断提升。结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研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多有效的小组合作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参考文献】

[1]字绍祥.微探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J].速读(上旬),2015(11):101.[2]刘成春.以小组合作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03):

[4]102.[3]程从碧.基于小组合作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9):275.[4]辛鸿坡.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探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06):413.

第二篇:小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小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如何小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构建小组,划分职责心理

构建小组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例如,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性别、学习强项等进行混合编组。可以随机地分派学生进组,或使学生进入你所希望的小组。在小学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大,学生积极性一般较高,过分强调差异性反倒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因此,教师要在实践中采取按座位分配的方法把全班学生编成多个四人小组。这样学生之间的距离较近,有利于进行充分的交流。在划分职责时,要求小组成员自己推选出本组的组长、记录员、操作员和汇报员。角色一旦确定,一段时间内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就承担自己相应的任务。一般一个月左右对小组成员的任务进行一次调整。这样做可以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完成整个学习任务的一个具体职责,对所要完成的任务能积极参与;还可以让每个学生体验不同的职责特点,从而更加理解别人的工作,使合作更易进行,也更利于发现并发挥学生的特长。

二、讲清评价标准

教师必须对学生讲清你所希望的具体行为,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出现你所期待的行为。因为我的学生现在是在低年级,所以我在小组合作之初就告诉学生,特别希望他们在小组活动时能够轮流发言,让每一个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当有人发表见解时,其他成员应该认真地倾听;如果对别人的看法有不同意见,应该等别人说完自己的意见之后再提出;为了避免影响其他小组的活动,小组内交流时应该尽量压低声音;提醒学生,如果小组成员在完成自己的职责时有困难,应该热情地去帮助他。通过具体的实践我发现,学生确实能够按照教师的希望尽量去做,小组成员之间还形成了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气氛。同时我也发现,我的要求讲得越具体、越细致,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就越容易出现我所希望的行为。比如,在要求轻声细语时,应该建议每个小组设立一名“噪声控制员”,监督自己小组的活动。但是我发现学生大多不了解怎样才算是小声说话,于是我告诉他们“应该让自己说话的声音小到只有自己小组的成员能听见为止”。学生有了具体的标准,知道怎样控制自己发出的声音,讨论效果就好多了。

三、创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依存的教学结构

要保证学生在小组合作教学中主体性的发挥,必须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是一个“荣辱与共”的集体,只有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小组的学习任务。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这种认识。(1)经常地随机点出一个小组成员进行口头回答,这样做可以避免有的学生“滥竽充数”,不积极参与思考。(2)实行共同奖励,当某个小组所有成员的成绩超出某个预定的百分数,每个成员都可以得到奖励分数,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激励小组中优秀成员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3)用小组成员

中最优秀的成绩代表小组的成绩。因为自己的成绩可以代表整个小组,学生会产生莫大的荣誉感,从而努力争取优秀。(4)小组成员之间分享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得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同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习的效果会达到更佳的状态。

四、讲究教师参与的艺术,通过评价完善小组功能

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并不是一个旁观者,而应该是一名积极的参与者,但这种参与要讲究艺术。在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我会在小组之间巡视,及时了解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学习任务和教材内容,如果发现有的小组遇到困难,立刻对他们需要知道的事情进行讲述;在合作方式上给他们一些建议,例如,发现有的小组在进行实验活动时,常常因为互相等待而浪费时间,就提醒他们在记录员记录本次实验结果时,操作员就可以同时进行下一次操作,而无需等到记录员完成记录之后再进行下一次操作。除此之外,还要常常“充满了好奇心”去参加他们的活动。例如,在学习“猜测”一课时,学生要通过从装有不同颜色乒乓球的袋子里多次摸球、记录颜色,最终推测出袋子里有哪些颜色的乒乓球。有一个小组得出结论后,觉得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有些“无所事事”。于是我十分“疑惑”地说:“真的是这样吗?赶快让我看看!”在我证实了他们的推测之后,我由衷地发出了赞叹:“你们怎么这么厉害?你们是怎么知道结果的?”学生探究规律的积极性在我的赞美声中被调动起来,又一次投入到小组讨论中去。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取得更好的效果,对于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情况应该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小学小组合作的评价是由教师来完成的,采取的形式有“摘星星”“插红旗”等等。在学生渐渐熟悉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下,我也偶尔会引导学生模仿我的方式对其他同学的答案或表现进行评价。例如,在计算教学中,我会把某一个小组完成的练习放到大屏幕上,请其他各组的同学进行评价。由于我曾经做过类似的评价,所以学生都能够模仿进行,诸如某个数字写得不够规范、画线没有使用直尺、进位点的位置不够准确等问题,学生都会提到。在发现别人问题的同时,自己良好的书写习惯也得到了强化。更多的时候,学生会由衷地赞美别人的作业:“他写得可真好!”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赞扬,却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别人长处的好习惯,受到赞美的学生也会大受鼓舞。

随着小组合作学习的进一步深化,评价工作应该更多地交给学生来完成,尤其要加强小组成员的自我评价。可以请小组成员分析当天小组活动完成的情况怎么样,例如“举出本组今天在合作过程中做得不错的几件事、明天合作中要改进的一件事”,然后在全班进行综合讲评。这样做在初期虽然会花费一些时间,但是长期坚持,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一定会大大增强。

第三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

关键词

合作学习交流 评价 自主探索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做法及思考: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二年级的学生才6、7岁左右,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或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

例如:我在教学一册的《比一比》时,创设了一个”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情境;在教学《9加几》时,创设了运动会上给运动员送饮料的生活情境;在教学《乘加、乘减》时,创设了”小熊掰玉米“的故事情境„„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总之,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

2.明确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第二册《统计》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明天下午第二节课是体育锻炼课,老师想安排一些你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到底安排哪些运动项目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与统计一下吧!孩子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

3.合作、探究

这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研究新知识,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主要环节。教学时,教师行间巡视,给与必要的指导与点拨,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主动探究,相互讨论分析,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相互帮助,尤其是为学困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堂时间机会,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能力。

例如:在学习”量长度“时,我让孩子们分组测量,于是孩子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4.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在倾听了学生的交流、汇报后,我也要给各小组的合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并用小五星或小红旗以示奖励。

记得我在教学第三册《乘加、乘减》时,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一个四人小组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4人一起大步走上讲台,按他们自己的分工,四个学生都有事做,即一个说题意,一个说确定算法的依据,一个板书算式,最后一个向大家征求意见”请问同学们还有什么意见吗?“这时,只见台下举起了一双双小手,这个说:”还有一种算法:12-1=11,你们怎么没发现呢?“那个问:”都学习了乘法了,你们为什么还要用加法算呢?“还有的问:”为什么你们的算式和第三小组的不一样呢?“"你们能再解释一下4 × 3-1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等等。面对这每一个问题,台上的小组均派出代表作了认真的回答和补充。我抓住时机,对这个小组的交流进行了简短的评价,并在这个小组的组号后面贴上了一个红红的五星,在其它组的掌声里,这个小组的成员带着自信、带着微笑回到了座位。当时,我真的为二年级的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高昂的合作热情和超常的合作能力所折服,我意识到:孩子们在合作中成长了!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问题,也是理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讨、去研究。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几条比较重要的策略。

1.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例如: 我在让孩子分小组学习“认识钟表”时,小组内有“教师”,有“学生”,有“记录”,还有“裁判”,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又如:在开展数学活动课“小小商店”时,孩子们相约带来了玩具、书、文具等物品,教室里开张了近十个小商店,有经理、营业员、收银员、、顾客„„教室里热火朝天但秩序井然。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如果不分组,如果不分角色,全班一起做这样的游戏,局面真不可想象。

2.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像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3.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出指导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4.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万能的,它还应与其它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我在教学《9加几》时,当“还有多少盒饮料?”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举起了一双双小手,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说:“孩子们,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像这样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非常必要!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用的时间还不够长,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一直困绕着我们,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出现优生独霸课堂的现象,学生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再如班额过大的班级,怎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新课程标准》

第四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观阵希望小学 田仁云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三大有效学习方式。而其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这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它能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而被广大教师乐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问题,也是理论问题,对我们长期工作在农村小学教学一线的教师们来说显得尤为高深,更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去探索、去研究。而不是照搬照套理论文章。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做法及思考。欢迎领导专家和广大教师同行们批评指正。

1、科学合作小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我校有些教师为了辅导学困生的方便,按成绩好坏把优生编在一组,而把学困生单独集中编在一组,这样做非常不利于开展合作学习。

2、合理评价学习效果。

也许是受当前传统的教学评价的影响,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象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我们走出分数教育名次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3、有效地指导学习活动。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4、各种学习方式有机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万能的,它还应与其它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例如:我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当“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举起了一双双小手,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说:“孩子们,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把各位数加起来、观察个位上的数的特征、„„象这样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非常必要。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但是这种有着优秀学习品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指导和长期的熏陶,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用的时间还不够长,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一直困扰着我们,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出现优生独霸课堂的现象,学生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再如班额过大的班级,怎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农村学生不善表达、不会倾听别人的发言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全体体教师教研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2013.7

第五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在近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弥补个人思维狭小、单一的缺陷,培养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增强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以供交流。

一、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科学分组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差异,另外,还可以考虑到家庭经济、社会背景、性格、脾气等差异,采用异质分组,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总之,合作学习的分组技术不同于以往的能力分组,兴趣分组,这些都是同质分组。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纯粹的交友小组或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协同共事的团队。

合理分工,小组成员应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比如:领导者、激励者、读题者、协调者、报告者、操作者,而且应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相互依赖,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比如,学生在讨论前,一定要有独立思考,否则就容易出现“搭便车”的情况。再如,学生常常以“我”而不是“我们”进行表达,这实际上与学生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有关,人际交往技能同认知技能、动作技能一样,应该在小学的教学中得到系统的训练,让学生在合作中会学习,在学习中会合作,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目标。

二、把握时机,有效合作

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为此,教师要合理选择时机,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认知学习任务,只需要个人独立自学或开展全班教学即可。面临较复杂的,综合的学习任务,可以采取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实现方法多样化。要避免“将所有的鸡蛋放入合作学习之篮”。

1、合作学习重难点。

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重点往往就是难点问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合作,因此,教师应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三内角和”时,让学生理解三角形三内角和的计算公式是整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难点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后,引出新的问题:“任意三角形三个内角和该怎样计算?”然后我设计了一个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纸板三角形,然后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把它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平角,转化后的平角与原来的三角形三个内角有什么关系?学生先自己操作,然后小组内交流,刚开始时,大多数的学生都觉得无从入手,但由于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这样,学生就会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的解题思路也就会逐渐明朗起来,从而推导出“三角形三内角和等于180度”

2、合作操作、探索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规律性的知识更需要学生通过操作才能发现其奥妙,如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探讨、四则运算计算法则的归纳或者是某些解题规律的归纳。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让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没有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独立学习时,往往会碰到既相似又模糊的问题,自己又决定不下来,希望从他人的交流中得到启发,得到验证,此时安排合作,对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充分挖掘集体智慧,在集思广益中,实现真正的把握和理解。

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先让学生复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推导的过程、原理,然后让同学们把准备的“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开始小组合作,动手拼图,找出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再通过小组的讨论,总结、归纳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由各小组汇报活动的结果和原理。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3、讨论分歧、统一认识

现在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于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理性分析欠缺,思维深刻性不够。此时教师如果对有争论价值的疑点适时下放到小组中,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

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比较》一课时,我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由于单位的的量不一样,那么几分之几的量不一样的算理”,于是在新课后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小明看了一本书的1/3,小丽看了另一本书1/2,那么小丽一定比小明看的页数多吗?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已经分成两个阵营,有的举“√”,有的“×”,我并没有马上发表意见,而是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合作商量后再发表意见。正反两方同学分组进行讨论,讨论过后,各队推选出代表进行阐述:正方代表随手拿起一本数学书说:小明看了这本书的1/3,小丽也看了这本书的1/2,你说小丽看的页数是不是一定比小明看的多?反方代表也点头表示同意。正方当然不让:“既然同意,那你们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只见反方同学顺手拿起两本书,然后说:小明看的这本书的1/3,而小丽看了是另外一本书的1/2,那你现在也能说小丽看的页数就一定比小明看的多吗?然后经过紧张的辩论,结果是正方由底气不足到服气地站到了反方的队伍里,大家也统一的认识,对所学的知识更加理解。可见,意见不一时,组织小组合作,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竞争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地基础。

三、共同参与,适时引导

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时,很多教师仍然在讲台上等待,或者做自己的事,比如准备下一环节的教具,板书等,那么,是不是教师真的不应该介入合作学习的进程呢?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我认为:同教师的引导、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活动中,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过程的把握,除此之外,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小组合作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对小组任务不清楚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内容及操作程序。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或让这组学生的位置互相移进一点,如果小组讨论接下来声音小多了,教师应及时返回表扬。小组活动出现了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虽然小组出现问题的原因和方式都不相同,但老师如果事先在准备阶段做出问题预测,并采取一些相应措施,也能避免临时的手忙脚乱。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任务,如果是真正完成了任务,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备用活动,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或可以自由活动,前提是不能影响他人。小组活动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除此外,还可能出现别的情况,比如:学生不愿参加小组活动经常缺席等等,教师要有耐心和爱心,经常鼓励和帮助这些学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被人尊重的滋味,慢慢引导他们加入小组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作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虽不是万能的钥匙,但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的培养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教者的我们必须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寻求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

下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_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 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本文针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

    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与交流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吴红英 随着课改的深入,当我们走进用新理念打造的课堂,就会体验到教师的角色正悄悄地转变着;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正悄然改变着每位教师的教......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 秀城实验小学 谢丽娟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方。具有合作精神是现代化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对......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最终定稿]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云南普洱镇沅者东中心小学 周槿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近几年小组合作学习在班级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与传统......

    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摘要:“合作学习”已走进当今课堂。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5篇模版]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