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让学生读出感悟课题研究中期汇报材料
认清阅读目标,推进阅读教学实效
高良中心学校“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读出感悟、读出层次、读出味道”
课题研究实施中期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今天我就我们课题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读出感悟、读出层次、读出味道》的研究情况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有这样明确的陈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从字词句段篇,从内容到形式,从整体到部分都进行了肢离破碎的繁锁分析仍普遍存在。这造成读书的乐趣、读书的享受、读书的美感等读书的本意被一扫而光。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读出感悟、读出层次、读出味道”阅读教学模式,本着还给阅读自由,尊重个性,不求强解,读书就是记忆,就是感悟,就是积累的思想,批判地继承古代读书的优良传统指导阅读教学,似可矫治当前阅读教学的弊病,提高我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农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体验式的阅读习惯。
2、掌握正确的阅读学习方法,熟练地运用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提供轻松愉快语文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表达意识和实践能力。
4、让学生在阅读中,用眼看,用脑思,用心悟,内化心理素质,外化行为,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创新学习,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5、教师从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激励学生有效地运用体验式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6、学生的阅读个性得到发展,阅读能力昨到提高。
7、形成具有低段特色的阅读教学方法操作框架。
8、积累提炼可供参考的教学资料。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低年级:(1-3年级)1 通过课题研究,结合我校学生阅读现状,寻求让学生在朗读或借助图画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学习积累词语的方法,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并学会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等课外书。
(二)中年级:(4-5年级)
通过课题研究,结合我校学生阅读现状,寻求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合作交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体会表达效果;在大量阅读中提高感悟和理解能力,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三)高年级:(6年级)
通过课题研究,结合我校学生阅读现状,寻求让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能体会词句含义、感情色彩及表达效果;揣摩文章叙述层次,领悟表达课文中的味道;学习探究性阅读。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
1、要加强朗读的训练。要加强朗读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朗读的训练,要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贯穿于各个学段之中。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训练学生的朗读,要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作为训练的重点,课上要舍得花时间,要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教师朗读示范、领着学生读等形式。最终要让学生把语文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最好是能读出感情。
2、要落实字词的教学。语文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认字学词,积累语言。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识字教学相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枯燥的,如果不采用一定的方法,那么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第一学段的识定量1600——1800个就只会成为一句空话。
3、要进行拓展练习。运用创造性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动脑思考,思维得到发展,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体现了语文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原则
1、遵循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原则。人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尊重其主体的地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体系;强调学习者的自我指导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2、遵循儿童心理学理论原则。从儿童心理的水平或状态出发,创造条件,使学习和内容适合于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在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上引起新的学习需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健康地、尽可能地向前发展。
3、形象性原则。低年级学生喜欢形象生动的阅读材料,所采用的方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引发他们的兴趣。
4、启发性原则。一种靠外部命令维持的学习是不会持久的,在阅读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5、实践性原则。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主要在于学生个人去体验。通过实践,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6、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得到发展。
7、激趣原则。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学生被动地学习往往收效甚微,只有他们意识到“我要学”,这样才能学好。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发掘,充分肯定学生在某一智能上有自己的优势,那么,学生就会乐于学习。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只要去用心发现,给学生信心,这样,每一个学生都会体会到阅读带来的乐趣。
8、多样化原则。新课标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互相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而多元智能理论则强调,每一种智能的发展实际上都有其独特的轨迹,每个个体身上,智能的结构组合也不尽相同;而且,现代教育的课堂也趋向于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教师“将面对着背景更加复杂、互动风格更加多样化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做到多元化,阅读教学也不例外。
9、人人成功原则。既然是平等地看待学生,那么评价学生的标准就不能是某一个“点”(如某个知识点学得如何)、一条“直线”(如达到某个分数线没有)或一个“平面”(如期中或期末考查成绩如何),它应该是过程的、立体的、多元的,应该把“不求人人优秀,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追求的境界,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爱读、会读,最终导致所有学生无一例外地取得进步。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以《语文新课标》为指导,抓住体验的个体性﹑亲历性﹑情感性﹑创造性等特征,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分析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时使用此方法。
2、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与规律的东西。
3、教育调查法:在课题实践中,通过开展不同阶段的问卷调查,在对比中进一步确定课题的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4、经验总结经验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认真做到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对课题研究做总结﹑验证﹑提炼,概括并不断地回溯研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5、问卷调查法:通过不具名的问卷调查,课题研究小组成员进行了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了解学生对我校教师阅读教学的一些看法,以及学生心灵深处的想法,便于帮助我们在今后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对症下药,做到“事半功倍”。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措施及步骤 本课题从县教科所审批之日起,到2010年12月结束。研究采用“整体设计、分步实施、不断调节、逐步深入”的实施策略。整个研究工作按课题研究准备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阶段。在每一阶段结束前检测实施效果,在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下一轮实施研究的改进措施,朝着课题目标滚动发展,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课题准备阶段
2009年1月至2009年5月为课题准备阶段,本阶段主要完成如下工作:
1、成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读出感悟、读出层次、读出味道”课题研究组。
组 长:李三红(中心学校校长)副组长:田文良 张佐萍
组 员:柏云斌 浦智江 柯加宏 杨飞雁 念旭辉 张莲翠 张炳强 杨江南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为课题研究实施阶段,本阶段主要完成如下工作: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进行人员分工,落实课题研究实施职责,责任到人,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2、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3、组织语文教师(特别是一个年级多个班)集体备课,探究新的教学方法。
4、组织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学习课改精神,做好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
5、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定期检查和交流。
6、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问卷调查等)、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及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
7、注意深入学校,走进课堂,做好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工作,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和研究策略。
8、组织教师撰写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心得体会、论文、教学案例等。
9、及时收集使用新课改实验教科书的反馈意见,并总结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三)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阶段
2010年10月进入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阶段,本阶段主要完成如下工作:
1、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写出课题论文,汇编论文集,优秀教案集,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审评。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研究成果
1、学生的阅读习惯得到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通过一系列的模仿,多次的重复,有意识的甚至是带有强制性的练习,以及与坏的学习习惯作斗争等学习过程和训练过 程而逐步形成的。在研究中,我们通过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个体进行阅读,他们养成了每天进行朗读的习惯。学生每天有确定的时间放开声音进行朗读,读课堂里学的课文,读课外的诗歌、读故事等。从《学生阅读现状调查表》前测中,看出学生每天在家读书时间很少,后测则表明学生能在家独自阅读、与家人合作阅读,比例从20%达到80%。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课题研究之前,学生认为阅读的内容都懂了,似懂非懂,也当懂。学生没有质疑的习惯。通过强化阅读训练,从问题开始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了学习效率。
2、学生阅读量增加、阅读面扩大。研究材料证明:学生对学习有良好的成绩,就会体验着一种愉快的情感,反之就会体验一种痛苦的情感,从而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在阅读新法的运用下,教师用形象的语言、富有趣味的朗读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他们体验到了阅读的乐趣。他们从最初的看童话书、连环画开始,借助拼音,寻找描写英雄人物、有惊险意味的读物,他们会上网查询资料,与同伴搜索更有吸引力的材料,与家长探讨较深的阅读内容。学生的阅读面扩大了,视野开拓了。调查表明,学生涉略的书籍已经超过达到中年级学生的水平。随着阅读面的扩大,学生阅读数量也增加了。课外阅读方面,从最初最多的30多分钟,到现在能间断地达到两个钟头,并且他们会简要地摘记其中的句子、段落,丰富自己的词汇。阅读面的扩大、阅读量的增加,直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延续了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质量。
3、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在一年多的研究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老师的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他们会对读物的性质、价值、精确性和真实性等方面作出个人的判断和评价。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评价,这说明了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进行了思考、分析,再提炼。在语言体验、看图想象、信息处理等方法的运用时,学生发表了超文本的新思想,获得新的思维,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发展了起来。同时这些方法的运用,注重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学习,学生学会了怎样观察,怎样思考,怎样记忆,怎样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学生的阅读个性得到了发展,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本课题重点立足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而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相对漫长而缓慢形成的过程,因此,仅依靠这几年的课题研究实施是难以最终实现的。但在课题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具体表现在:
A、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学习能力明显增强。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推动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摆脱了对教师的依赖,在课堂上能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参与课本分析,敢于提出自己不同观点、结论;甚至与老师同学的观点展开讨论或争论,学生课外知识的阅读量明显增多。
B、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的学习兴趣大增,学习成绩明显提高。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明显感到许多学生喜欢上语文阅读课,喜欢与老师交朋友,自主探究地学习、研 究。当然,我们的研究对学生长期能力的培养还有距离。在本课题研究结束后,我们将进一步针对本课题实施中的一些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使学生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人”。趁着新课程实施的东风,让我们的教育再创新的辉煌!
C、提高了学生的读写水平。我校开展课外阅读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坚持多读多背,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水平。学生在多读多背中积累了大量的佳句、名篇,慢慢领略到写作方法,从读中学会写。
D、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部分学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中外名著也略知一二,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转变。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由最初的模糊转为清晰,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认识由最初的茫然转为理解,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抵触转为积极实践。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也有了发展。本课题的研究是实践层面上的科学课的教学策略的研究,无论是最初的理论研究,还是后来的行动研究,都为教师提供了学习的场所。课题组教师在各级各类的论文竞赛中频频获奖,其中与课题相关的论文获省级一等奖7篇,二等奖19篇,三等奖22篇;县级优秀奖1篇;在云南省《学生新报》上发表一篇;在师宗县教育局主办的《论文选萃》上发表一篇。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在学生自提问题时,虽然老师想出了明确的要求,但由于学生在知识、认识、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他们提出的问题也有差异,有的问题与要求或教师设想的问题总有距离,教师不要随便扼杀他们的创造欲,使他们的创新意识、自主意识就此夭折,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很不利。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分类处理,共性和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朗读解决,个别问题可以课后个别解决。语文阅读教学探究虽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是,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从而达到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并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一目标,仍任重而道远,原因在于。
2、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意个体差异。学生自提问题、解决问题时,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意个别差异,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的实践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而不能随意制止学生的回答,轻易否定学生的回答,或者硬拉着学生“跟我走”。如果这样做,只能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受阻,使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成为泡影。
3、民族文化差异,我校地处高良壮苗瑶族乡,民族文化致使其与汉文化有一定的冲突,造成学生接受迟缓
4、家庭文化素养差,这是农村小学所存在的普遍问题,家长式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但是在农村小学中,大部分家长并未受过高等教育,思想守旧,既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亦不配合学校的工作。
5、学校硬件欠缺限制了丰富多彩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
6、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与传统教育思想的转化存在衔接问题。
7、我乡点多面广,研究成果很难在全乡全面开展实施。小学阅读教学需要开放的课堂,需要教师注重课外的延伸,这一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目前的语文教师队伍中,语文素养普遍不高,特别是中老年教师。因此,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策略很难在面上很好地推广
九、课题研究的推进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课题研究
我们认为搞教育科研必须要有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必须掌握必要的科研方法。因此,要组织教师再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围绕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发动课题组成员广阅群书,为此课题的研究做好结题准备。
(二)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阅读教学的策略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离开了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我们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牢牢扎根在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课题组成员在日常的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围绕研究目标和研究重点进行实践探索,继续研究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途径、手段和策略
(三)总结、反思、推广
现代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勇于实践,还要求教师成为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角色。在课题研究中,能否自觉积极地进行反思总结,其重要性更是不可低估。阅读教学对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正按计划积极、稳妥地进行,通过前一阶段工作,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特别是增强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丰富学校内涵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断努力,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但由于经验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改正。
高良中心学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读出感悟、读出层次、读出味道”课题研究组
二0一0年九月十六日
第二篇:课题研究中期汇报
课题研究《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专家:
你们好!
我是彭镇中学的英语教师魏国翠,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我深知近几年的中考加大了对阅读能力的考察,阅读理解题呈增多趋势,知识面在不断扩大,灵活度也在逐年变化。同时《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要求也提高了。
通过我们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到我校许多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普遍低下,考试中阅读题失分现象很严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① 大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师交给的阅读任务,不会自觉阅读一些课外资料,来扩大知识面。②学生没有正确的阅读技巧,在阅读文章时,总是逐字逐句、反反复复地阅读,只重视获取细节信息,而忽视了阅读技能的培养。③ 教师阅读训练方法简单。④ 许多学生碰到阅读文段时,产生了畏惧心理,怕读,不想读,一遇到有难点的词、词组就放弃了继续阅读。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我校课题组将“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作为一项课题研究,希望通过对这个课题的深入研究,努力寻找到更切实可行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并有助于我校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改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最终实现我校英语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一. 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有效的科学阅读方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阅读课堂上的调控能力,探索阅读课上的有效教学模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提高英语阅读效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进展
第一阶段(2013.10---2013.12)对七 八年级英语阅读的状况做调查与分析,通过调查学生,教师找出教学中遇到和要解决的问题, 选择研究方向,组建课题组,开展相关的调查,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14.1----2014.10)研究实施阶段
① 改进课堂的授课方式,使学生提高阅读的兴趣。② 向学生传授精读,泛读、跳读的阅读方法。③ 定期选取阅读文章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
④ 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讨会,及时总结研究情况,并针对所取得成果及存在的问题继续研究。
第三阶段(2010.11---2014.12)研究总结阶段 ① 课题组举行课题研究结题,总结和研究工作成果 ② 整理资料,分析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到目前为止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已经完成。第三阶段总结和研究工作成果正在展开中。
三、主要收获及阶段性成果
1.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已经能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如:快速浏览、跳读、细读等,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有了明显 的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的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观。
2.初步探索出了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阅读前主要目的是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中除了帮助学生理解所要阅读的内容外,更主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 阅读习惯。阅读后的活动主要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读后活动一般可以包括:复述课文 ;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角色扮演;讨论;续尾;写摘要等。
在阅读课上,我坚持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与方法,激发了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还巩固和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增强了语感,使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得以提升。
3,本阶段形成研究成果论文三 篇,心得体会一篇。教学反思两篇。
四、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向学生传授了阅读技巧,但是学生的词汇量有限,猜词能力比较差,阅读速度达不到满意的状态,2,学生铺捉信息的能力,判断能力及分析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
3,学生对有故事情节的文章感兴趣,而对科普类的文章感到头疼。
五、下阶段研究的设想与建议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2.继续进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再次组织英语阅读公开课,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3.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写教学叙事。4.再召开2次研讨会,进行深度的研究和探讨
第三篇:课题研究中期汇报材料精选
课题研究中期汇报材料精选
一、前期工作总结
自从我组申报了课题以后,全组同志积极参与,分工协作,结合语文教学,结合我校课改实际做了大量工作,陈组长负责组织安排,罗长梅老师负责资料收集整理,课堂实录。熊小瑜老师资料上传,万婧、邓良峰老师分别做了教师、学生的调查问卷,何辉同志对课堂环节深入探讨。
新的教学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一切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还给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我们认为这次选择的课题,符合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符合我校教师语文教学的需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我们在调查学生、老师的基础上,弄清了学情为我们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依据。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细化预习,检查,展示、检测环节。结合我校的“两部四段”教学模式的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每位同志精心准备了一节教学设计、一篇教学心得。我们及时把所感、所悟形成论文。万婧同志的《浅谈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熊小瑜同志的《使用导学案好处多》等论文在我校课改活动日进行了交流,并被编辑成论文集。
二、存在问题和疑问。
1、协调好学生作业量的问题。各位教师按自己要求布置作业,习惯于让学生大量做练习,占用了大量时间。学生预习不能够充分开展。预习任务不具体,内容单一,大多停留在字词,看一遍课文上,在台阶式布置预习任务上,缺乏精巧设计,循序渐进,长时间下去,让学生感到乏味。
2、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倾向。分组、合理分工、控制合作时间和次数、在有效调控好合作的过程,处理好“放”和“收”的关系、预设和生成关系。
3、探究目标偏移,不能为了探究学习,认为地将简单的知识复杂化,学生的探究偏离了教学目标。(2)探究设问空泛,探究问题单刀直入,直指探究内容,给学生明确的探究方向。(3)探究组织放任,教师不能在布置探究任务后,不在搭理学生,对学生探究过程,探究方法及如何引导学生克服困难指导不够。(4)探究步骤固化,用“按图索骥”式的探究,把指向性非常强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实际上完全是在越殂代疱,把学生思维禁锢在教师预设的通道里。
三、后期设想和打算。
“两步四段大循环”教学模式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客观要求。我校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实情推出了“两步四段大循环”教学模式。学习过程是预习加上课两步。上课环节四段“检查——展示——点评——检测”。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教师逐渐角色逐渐成为生活素材的提供者、规律的提炼者,纠偏的提醒着,正确价值导向的提议者。学生学得轻松了教师也真正获得
了“解放”。《课题研究中期汇报材料精选》
第四篇:课题研究中期汇报材料
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性教学研究》子课题
中 期 汇报材料
课题负责人: 闫平旺
所在单位: 凉城县第三小学
填报日期: 2014年11月
课题名称: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
让研究成果作用于广大学生
——中期汇报材料
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第三小学课题组
一年来,我课题组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始终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育人”的方针,发扬科学、积极、求实、创新精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开拓创新,课题研究正常开展,教学研究蔚然成风。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目标、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研究,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学习与实践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
一、对前期主要工作的回顾
1、建立、健全学校课题研究的管理制度
课题的正常与有效开展离不开课题的管理。正式实施时,学校建立了课题的组织、管理制度。由校长直接领导,课题具体组织安排各项任务。
为细化研究工作,围绕课题,我们建立了语文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课题负责人具体负责。教研组又设立了行动研究小组,由行动小组组长具体负责,使课题研究工作层层负责、有效落实。
对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课题负责人闫平旺负责此课题的方案设计、管理实施、协调运作、主持研究并撰写有关论文;组员张文礼负责实施六年级,并积累资料,做阶段性总结;组员温照光负责五年级,并积累收集资料,做阶段性总结;组员王俊英负责四年级,并积累收集资料,做阶段性总结。
2、把课题研究的实施内容列入常规教学
每学期初,课题组与担任实验的教师围绕专题共同拟定实验计划,集思广益,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制度是研究正常、高效开展的保障。因此,我们建立了包括理论学习、讲公开课、听课、评课、研讨等一系列制度,使课题研究成为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课题组老师结合课题研究内容,按学期研究计划,有序开展。从理论学习、讲公开课、参加研究活动、撰写论文这些工作中,对实验教师进行期末考核,激励教师的科研热情。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汇报活动,及时调整、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每次的研讨会上,请实验教师介绍研究体会,并共同探讨老师们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使大家边学习,边探究,边提高。
3、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课题研究开展以来,课题组通过专门的业务刊物或网络收集理论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采取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认真阅读并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并将此列入学期末的课题组考核内容。另外,课题组还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研究学习心得撰写为论文和案例,作为研究成果。
4、明确研究思路
课题组成员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在交流中进一步明晰了课题研究的思路、重点。是指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为落脚点,扎根课堂,开展课堂教学中操作活动的实践和研究。将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一些细小的案例、思考等进行整合,反复研讨,结合理论知识,加以提炼,从而生成操作的策略。这些生成的策略再回过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提炼、再指导,如此形成一个不断重复、不断提高、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
5、及时提炼,加以推广
课题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实践层面,最终要形成有效操作的策略,从而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平,放大研究的实际价值。经过近一年的的研究,我们总结探索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并将这一研究成果将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推广。
二、前期主要研究成果
(一)培训与学习,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我们进行课题研究不企求在理论上有什么突破,主要追求的是将最新、最前沿的理论加以消化和运用。通过校本培训、教研活动、课题研讨活动,我们系统地学习了有关教学法理论以及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有关理论。通过学习和实践探索,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有几位教师的论文发表在省级教育杂志。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和操作能力都有了质的提高,同时带动了学校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完善了学校的现有教育设施。
信息化设施的配备是保证实验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自开展研究以来,学校十分重视教育现代化设施的投入。完善了计算机室,多媒体综合教室,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必备的工具。这些现代化的设施给课题研究提供了物质平台,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三)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除经常注意向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外,更重要的是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幻灯、投影的特点之一就是具体形象、生动直观,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生动、明晰的视觉形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知道,小学生由于受时空、生活经验以及认知水平的限制,与一些久远的人、事、景物存在一定距离,由此产生隔膜感,而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能再现现实情境,凝千时为片刻,汇万物于一体,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创设出声像并茂,情趣盎然的教学氛围,以形成强烈的学习欲望与学习动机。
(四)促进语文能力综合效应
多种媒体的综合效应,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语言信息的加工、汲取,可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其吸纳和输出语言信息的质量,从而有效增强其语文修养。这种综合效应,可创造语文学习的最佳情景,可增进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使课堂教学声形并茂,情趣盎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极大增加文化底蕴的厚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中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制作相应的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好多老师能根据教法、学法,并注意视听与读写相结合。尤其能充分发挥多媒体交互性、结构化的特点和音频视频功能,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交替使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感知对象,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加快教学节奏,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五)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探索,进行了总结。探索出一些新的语文教学模式: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研究人员经过实践,在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方面探索出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模式,这些语文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并在全校得以推广、运用。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则如下表所示: 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出示目标→自学指导(自学内容、方法、要求)→相关内容出示(师生互动交流)→扩展延伸
学生:进入情境、明白目标→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互动交流→提高自己
借助课件充分感知教材;借助录像激发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益。实践中我们巧妙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呈现学习内容,指导学习方向,让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等多种器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听觉能力、视觉能力、注意力、联想力等得到强化。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基本流程则如下表所示:
激发兴趣 →指导方法→演播场景→当堂作文→展示修改→及时讲评→完善作文;
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激发习作兴趣;巧妙演播具体场景,创设特定情境;投影展示作文修改过程,提高讲评效益;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会批改。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模式如下表所示:
“激趣导入→情境导说→小组互说→代表发言→师生点评” 以上的教学实例让我们看到,现代信息技术步入语文课堂教学,它对传统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强大冲击,又看到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种种优势。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仅有利于操作,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做到读写结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语言、文字、图像、动画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动手、动脑,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阅读,使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全力投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真正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三、存在的问题:
1、理论水平欠缺,理念更新不足。尽管一年来阅读了一些专业书籍,但深感自己理论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上,理念的更新不够到位。
2、部分成员课题研究的主动性不足,研究不够深入,教学工作相当的繁重,疏于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3、针对本课题的研究缺少与外界交流,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的适时、经常性的指导,碰到困难时,问题解决不够及时。
四、下阶段研究计划:
下阶段,按照研究方案,具体落实研究任务,进行相关具体研究。继续做好原始资料的积累和提炼分析工作,重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思考,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策略,撰写实验研究报告。组织结题鉴定。具体工作为:
1.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科学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更多形式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学习、研究活动。
2.积极创设有利时机,鼓励教师外出听课,听讲座,参加各级专业技能培训和比赛,丰富教师学习活动氛围,促使教师专业水平和素养内涵的有利提升。
3.利用学校各种学习研究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并进行探讨与交流;鼓励教师收集相关学习资料,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使大家在自学与互动中不断感悟与提升。我们课题组的工作是踏踏实实的,我们的课题组活动是积极而多彩的。我们的科研实验立足于课堂教学又作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在取得的成效使学生们受益,使领导和家长们满意。
课题组的工作既严肃又活泼,既充满困难又充满了希望。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我们课题组成员团结一致,争取把课题的研究工作做得更系统更扎实,让研究成果作用于广大的学生,在学生的提高和发展中绽放光芒。
第五篇:15课题研究中期汇报
课题研究中期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课题组选择小组合作有效课堂策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口,基本立足于以下思考:
1、学生的主体发展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体现。
素质教育思想有三个要义,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活动主体的明显标志。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只有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得到体现,课堂中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调动学生主体发展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要求。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心理可分为两大系列,即智力因素系列与非智力因素系列。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这两个方面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过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研究认为,“90%的学生的能力倾向差异只不过是学习速度的差异,而不是智力差异”,而学习速度的差异大多是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差别所致。因此,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动力系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入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又要强调学生的智力因素,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自主地获取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两大系统水乳交融,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3、学生发展的主体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在课堂。但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应试教育和旧教材的影响,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以教材为中心,按照大纲所列的知识点进行着机械呆板的“填鸭式”教学,管教不管学、以教代学、以讲代练等现象依然很普通,习惯依靠外力的逼、压、灌来提高教学质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久而久之,往往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奴隶,知识的接纳器,对课堂的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不仅课堂效率低,学生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发展也很缓慢。因此我们说,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4、学生主体发展是减负的重要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学习可分为“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两类。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学习者往往缺乏学习的兴趣、意义、效率和效果,他们只有学习的压力、学习的苦恼,他们视学习为包袱,视学校为“监牢”,视考试为“刑场”。他们不仅有认知方面的重负,更有精神方面的枷锁,不仅有体力透支,更有心力憔悴。而学生在主动学习状态下所产生的学习效率则截然不同。面对同样的“学习量”,主动学习者的学习时间短,学习质量高,精神面貌也好。故而,我们认为“减负”就其实质而言,涵盖着两个层面:一是减轻学生知识学习特别是书本知识学习的重负,如减少学生课后机械性作业的时间等;二是减缓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抑,变消极、被动地学习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变苦学为乐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国内外专家主要有以下的论述:
1、教师角色的变化: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2、学生角色的变化:知识机械接受者;知识机械、意义接受者;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意义接受和发现者)。
3、教学内容的变化:知识到知识、能力到知识、能力、情感。
4、教学方式的变化:(1)知识结构的变化由三部分组成:教科书及教参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2)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
1、结构化、封闭式结构
非结构、开放式;
2、教科书知识、教师个人知识的比例相对(逐步)减少,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比例较大。
(3)课堂常规经验的变化:
1、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听、练、背;
2、通过相互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从认识的不平衡,引导完成解决问题,监测
学生反思。
5、教学的不确定性:
(1)教学目标与结果不确定性:如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的多元取向。
(2)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较大的余地。(3)教学方法的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性,教学过程可支配因素增多。
6、教学评价:
教师:以学生成绩为依据进行评价变以每个学生的是否发展为依据进行评价
学生:单一的终结性(成绩)评价变多元结合评价(评价的社会、家庭、学校的结合;过程和结果的结合;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的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结合等)
三、研究目标
(一)教师发展目标
1、让教师提高素质,发展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2、让教师更新观念,发展为课程的建议者和开发者。
3、让教师转变角色,发展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二)学生发展目标
1、转变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和学习兴趣。
2、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三)教学模式发展目标
1、通过教学,实现课程的创生与开发。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2、让教学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视探究、选择、创造,重视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正确世界观的逐步形成。
4、建立评价项目多元、评价方式多样、重视教学过程、促进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课题着眼于教师的发展,特别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2、全面性原则: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本课题研究既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重视学生三个维度的全面发展。
3、综合性原则:在各学科中综合开展课题的研究,强调学科间融合、课内外沟通、校内外联系,引导学生综合地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4、体验性原则: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
5、实践性原则: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开展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有目的地为儿童创建实践的最根本途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发现、认识、理解和发展。
五、阶段性成果
经过一年来的课题研究、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探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素质得到了提高,教学成绩也显著提高。由于在课堂教学中,改进了课堂结构,采用了新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兴趣大增,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课题组成员所任班级学科成绩均名列学区前茅,得到了联校的表彰。
六、关于本课题研究存在问题的反思
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常常感到“现实”和“理想”之间的距离还很大,有时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从更实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应试教育”、“普遍追求成绩”的阴影时时笼罩在我们的心头,甚至束缚着我们的大胆探索和实践,诸如如何处理好学生能力和成绩分数的关系,如何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知识、能力、素质的“度”的问题,“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涉及的面很广大,研究的切入口、重点放在哪里更恰当。
由于部分教师存在着认识问题,所以在进行教学研究时表现出课题意识比较淡薄:(1)备课缺乏落实课题的目标。(2)部分教师带题授课的意识不强。(3)部分课题组依据课题的理念分析、总结规律不够。但我们坚信,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是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的,我们的研究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以上是我们对于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也正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重点提高与改进的地方。我们相信,在学科专家、课题研究专家的指导下,在联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教育局领导的帮助下,通过我们全体教师的努力,我们的课题研究会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