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校长王胜今在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会议上所作的工作

时间:2019-05-12 22:0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副校长王胜今在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会议上所作的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副校长王胜今在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会议上所作的工作》。

第一篇:副校长王胜今在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会议上所作的工作

附件三:

大力推动理论创新,不断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

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做出新的贡献

王胜今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贯彻落实教育部2006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五”期间哲学社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规划“十一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实现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数量显著增长和质量大幅提升,进一步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

下面,我向大会做工作报告。“报告”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十五”期间,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总结;第二部分,“十一五”期间,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

一、“十五”期间,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总结

在学校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重视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和政策措施,积极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和《吉林大学进一步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行动计划》,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创新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有力地促进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突出成就:基础研究进一步巩固,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明显加强,交叉学科、跨学科研究取得一定 进展,涌现了一批优秀科研人才,取得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精品学术成果。“十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局面,为“十一五”时期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措施

五年来,我们抓住哲学社会科学良好的发展机遇,扎实有效地推动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健康发展。主要措施有:

第一,完善政策支持。2003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教育部下发的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适时出台了《吉林大学进一步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行动纲领和指导方针,受到广大教师的热烈欢迎,也受到教育部的高度重视。2004年以来,随着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改革和校内津贴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教师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了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有力地推动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第二,加强机构建设。“十五”期间对全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进行了调查摸底和调整,先后确定了8个“部属校管”研究机构;对5个实体研究机构和16个非实体研究机构进行了重新认定。2004年社会科学处对实体研究机构和非实体研究机构进行了初步检查和评估,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哲学社会科学实体研究机构科研工作的意见》,加强了对哲学社会科学各类研究机构的指导和管理。

第三,加强队伍建设。按照学校“行动计划”的要求,启动了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遴选工作;设立“三支队伍”调查项目,并在此 基础上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和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改革,优化了队伍结构,提高了队伍质量;推荐7位教授当选首届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选派部分文科骨干教师参加国家和吉林省举办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组织了两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候选人的申报、评审和推荐工作;推荐了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候选人;推荐了“吉林省高级专家”和“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候选人;设立校内项目,扶持青年科研骨干力量成长。第四,加强基地建设。高度重视和支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行动计划”中专门提出了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2004年学校还对《吉林大学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若干规定》进行了修订,为基地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学术环境和保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第五,拓展学术交流。从2001年起,创新性地举办了“人文社会科学名家讲座”系列活动,成为我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品牌;通过采取举办国际性和全国性学术会议、资助教师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举办名家讲座、创办青年教师论坛、组团赴境外国外开展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和措施,有效推动了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交流活动广泛而深入的开展。

第六,加强刊物建设。我校共有7个文科刊物入选教育部南京大学社会科学评价中心的CSSCI索引刊物;2003年,《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成功入选教育部名刊建设工程,扩大了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影响,提高了学术地位。第七,改进管理服务。2002年,建立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季报制度,增强了科研成果管理的规范性和时效性;2003年,制定并印发了《吉林大学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若干规定》等10个科研管理规定和办法,进一步加强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同年,为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改版了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网,健全和优化了网络功能,使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网真正成为了科研信息的集散地和科研管理平台;自2003年起,不定期编印《人文社科动态》,及时、全面地宣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受到教育部有关部门及兄弟院校的好评;另外,我们还开展了科研秘书考核、培训,有效提高了科研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进一步推动了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工作。

(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水平明显提高,整体科研实力显著加强,在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人才队伍、学术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1.队伍实力明显增强,涌现了一批优秀人才和学术新人。目前,我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共计1557人,其中,教授334人(含博士生导师174人),副教授431人。高级职务教师占49%,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60%,50岁以上的教师占8%,35—50岁的教师占38%,35岁以下的教师占54%。我校现有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召集人)1人、首席专家1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3人;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委员2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8人;“四个一批”专家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人;吉林省首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一层次人选1人、第二层次人选5人。

2.机构建设成效显著,重点研究基地形成了明显的优势和特色。目前,我校共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即东北亚研究中心、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数量经济研究中心、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5个,即东北亚研究与东北振兴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中国边疆史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经济分析与预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法律与经济全球化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社会发展理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还有实体研究机构9个,即东北亚研究院、古籍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中国文化研究所、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心、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政治学理论研究中心、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南方研究院;有非实体研究机构16个。“十五”期间,实体研究机构和非实体研究机构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15项,由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论文1193篇,出版学术著作190部,提交咨询报告65份,取得了显著成绩。

“十五”期间,学校特别加强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这些重点研究基地都已形成各自的优势和特色,成为高水平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效率信息交流、高满意度咨询服务的重要示范基地。东北亚研究中心在国际问题的基本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方面有重要突破,为党和国家制定有关外交政策做出了重要贡 献,为地方政府参与国际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紧跟国际学科发展的方向和前沿,通过学科重组,积极开展文理交叉研究,在古DNA、古人种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填补空白的重要成果;数量经济研究中心以为国家各级经济决策服务为宗旨组织科研活动和培养研究队伍,他们研究开发的宏观经济预测预警系统为国家和各级有关部门提供了高质量服务,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理论法学研究中心适应法学知识创新与法学教育创新的时代要求,一直把推进法学理论教育创新、培养高层次法学理论人才作为中心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课程开发与建设、教材研究与编写、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被教育部评为优秀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重点围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咨询服务,向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吉林省委等部门提交了多份咨询报告,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重视;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围绕带有方向性和前瞻性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由学术带头人引领和组织基地整个学术团队,有计划地开展科研与学术活动,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吉林大学哲学学科特色的标志性成果。

3.科研项目和经费持续增长,在承担重大项目方面体现了较强的实力。

“十五”期间,我校文科教师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31项,获资助经费4038.1万元。其中,共获得纵向项目613项,获资助经费2801.7万元,与“九五”相比项目数量增长了1.6倍,获资助经费增长了2.2倍。在所获得的纵向项目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6项,获资 助经费833.5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项目13项,获资助经费175万元;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23项,获资助经费895万元;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202项,获资助经费83.9万元;吉林省软科学项目49项,获资助经费157万元。尤其是在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中,我校共有7位教授参与其中,张文显教授作为首席专家(召集人)主持了法学教材研究与编写项目(该项目同时被确认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陈秉公教授作为首席专家参与主持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任务。孙正聿教授、王胜今教授和崔卓兰教授相继作为首席专家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宋冬林教授和周光辉教授相继作为首席专家获得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五年来,我校教师共承担横向科研课题118项,获资助经费1236.4万元,与“九五”相比项目数量增长了1.9倍,获资助经费增长了4.2倍。其中,许正良教授积极开展与一汽集团的合作研究,争取项目经费累计达130余万元;徐传谌教授与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进行“制度经济学与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研究”获得资助经费85万元;沈颂东教授与中国网通公司合作进行“中国网通集团电信业务成本理论及测算研究”获得资助经费42万元;考古学科扩大对外合作,争取到一批三峡建设等重大工程中的考古发掘项目,获得资助经费330万元。在拓展国际合作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欧洲研究中心通过竞标,获得了欧盟委员会“中国-欧盟欧洲研究中心项目”,获资助经费约合人民币382万元。

4.科研成果数量明显增长,质量不断提高,产生了一批学术精品。“十五”期间,共出版学术著作746部,发表学术论文7215篇,其中,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论文3355篇,《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论文8篇,《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论文40篇,一级学科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99篇;提交咨询报告149份;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88项,数量较“九五”期间明显增长。其中,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1项;获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获司法部首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2项;获第十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三等奖1项;获吉林省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1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37项;获吉林省第六次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5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28项。

此外,我校“十五”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在2006年的各级评奖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中,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奖中,孙正聿教授的专著《思想中的时代—当代哲学的理论自觉》、周光辉教授的论文《互联网对国家的冲击与国家的回应》、李守奎教授的专著《楚文字编》等3项成果获得二等奖。王胜今教授的专著《中国人口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张福贵教授的论文《意识的强化与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的再发展》、霍存福教授的专著《权力场—中国政治的智慧》、宋冬林教授的专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研究》、贺来教授的专著《辩证法的生存论基础—马克思辩证法的当代阐释》、吕长江教授的论文《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股利分配及管理股权比例相比作用机制研究》等6项成果获得三等奖。在第二届全国法学教 材与科研成果奖评奖中,张文显教授的著作《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理论、方法和前沿》获得一等奖,彭诚信教授的专著《主体性与私权制度研究——以财产、契约的历史考察为基础》获得二等奖,邓正来教授的专著《规则〃秩序〃无知——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获得三等奖,崔卓兰教授的著作《行政规章研究》、黄文艺教授的论文《全球化与法理学的变革和更新》、赵新华教授的著作《票据法问题研究》等3项成果获得优秀成果奖。

近年来,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牢固树立创新意识,积极落实精品战略,取得一批具有创新性并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例如,王惠岩教授2001年出版了专著《当代政治学基本理论》,该书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当代发展做了创新性研究,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政权基本理论的再认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国家与民族、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等当前国际国内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政治学基本问题,还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未来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方向等问题做了全面系统的理论阐述。该书获得了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高清海教授2004年出版了三卷本《高清海哲学文存〃续编》,收集了高清海先生晚年全部重要的著述,体现了他晚年最具个性和创造性的哲学探索,被国内同行誉为近年来中国哲学研究最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之一,在国内哲学界产生了重大反响。高先生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学术论文《中华民族需要自己的哲学理论》,提出了中国哲学未来发展中具有方向性的根本问题。张文显教授的《法哲学范畴研究》是我国法学界第一部系统研究法哲学范畴体系的学术专 著,对我国新时期法学理论的科学研究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孙正聿教授的专著《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被哲学界同行认定为代表了目前国内辩证法研究的最高学术水平和最新理论成果。王胜今教授的《伪满时期中国东北地区移民研究—兼论日本帝国主义实施的移民侵略》一书是国内外学术界就伪满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实施移民侵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不仅在国内学术界受到了高度评价,而且先后在日本、韩国、美国出版并引起了很大反响。宋冬林教授主持完成的关于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和国企“打包改制”的政策性建议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我校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和新疆考古研究院合作发掘的罗布泊小河墓地被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魏存成教授在我国申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遗产过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得到中国联合国教科文全委会和国家文物局先后三次通报表彰。

5.国内外学术交流深入开展,学术活动十分活跃,学术氛围日益浓厚。

“十五”期间,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推动了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交流的发展。“十五”期间共成功举办人文社会科学名家讲座270场,《光明日报》以“名家讲座成为吉林大学品牌”为题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举办高层次学术会议50余次,其中举办国际学术会议18次,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37次;教师出席国内外学术会议达1871次;创办了哲学社会科学青年论坛,进行了多次跨学科研究讨论。近几年,我们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先后3次组织文科教师代表团赴欧洲、香港、台湾高校访问,大大促进了我校与国外、境外高校的交 流与合作,拓展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视野,活跃了学术氛围。

6.科学研究广泛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对现实问题的研究能力显著增强。

在高度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学校大力提倡加强现实问题研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国家、省市决策咨询智力支撑体系,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出谋划策,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党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以来,我校积极组织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多渠道、多角度、多层面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共承担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各级各类项目近200项,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近300篇,提交被采纳的咨询报告30余份。

7.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教学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我校的优良传统。“十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教学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优秀的科研人才坚守在教学第一线,成为宝贵的师资资源。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教师的科研水平与教学水平是相互促进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大多是基本理论扎实、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教师的科研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水平,通过科学研究培养起来的一大批优秀科研人才同时也是坚守在教学第一线的宝贵师资资源。例如,目前吉林大学文科有三位国家级教学名师:孙正聿、姚建宗、孙利天,其中孙正聿和孙利天都是国内著名的哲学家,姚建宗是国内著名的青年法学家。著名法学家张文显教授多年来始终坚持在法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学生授课。第二,高水平科学研究促进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革。以高水平科学研究为支撑和依托,获得了一批高层次教学成果奖和精品课程奖,如张文显教授等完成的《中国法学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工程》、孙正聿教授完成的《“哲学通论”课程和教材的建设与推广》分别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张文显教授等完成的《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和《法学理论教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孙正聿教授等完成的《国家精品课程“哲学通论”在非哲学专业中的普及与推广》、王立新教授等完成的《田野考古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张文显教授的《法理学》、孙正聿教授的《哲学通论》、赵宾福教授的《田野考古学》等3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同时,高水平的学术著作转化为教材,获得了一批高层次教材项目和优秀教材奖。如王惠岩教授的《政治学原理》、池元吉教授的《世界经济概论》、张文显教授的《法理学(第二版)》、王家福教授的《国际战略学》、朱泓教授的《体质人类学》等教材被列为国家级规划教材;王惠岩教授的《政治学原理》、张文显教授的《法理学》、孙正聿教授的《哲学导论》、张维达教授的《政治经济学》等教材获得国家优秀教材奖。

第三,教师吸收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研究,促进了大学生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近年来,教师在科研项目研究中越来越多地吸收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生、博士生参加研究工作,学生已经成为重要的科研辅助力量。学生在参加科研的过程中,深化并扩展了专业理论知识,学会了科研方法,培养了创新能力。

第四,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学校举办的人文社会科学名家 讲座和各院系举办的系列学术报告,如文学院举办的“在文学的激情中飞扬,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思”系列学术报告、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外法学名家讲座、博士论坛和邓正来教授主持的小南湖读书小组等等,这些高层次、高品味的学术活动,不但使大学生丰富了专业理论知识,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文化素质。

(三)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几点体会

1.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必须有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十五”期间,党中央大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江泽民同志2001年8月7日在北戴河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四个同样重要”,2002年4月2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强调对哲学社会科学要“五个高度重视”,2002年7月16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强调哲学社会科学有“两个不可替代的作用”。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专门下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文件,并采取了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等一系列重要举措,这些都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强大动力和根本保障。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所有这些都对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和动力。

2.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必须有学校的高度重视和政治保障。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适时出台有关政策和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有 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并严格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开设名家讲座以来,一直实行主管副校长和党委副书记把关的“双审批”制度,受到教育部的表扬;一些重要的科研成果评奖和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的召开,都把是否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作为重要的评定条件和审批标准。重视和支持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是我校一贯的传统,同时坚持教学科研并重、文理并重、协调发展是我校历任领导始终的办学理念。合校之后,学校及时制定了一系列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如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后,我校及时召开了“十六大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研讨会”;教育部“繁荣计划”出台后,我校及时出台了“行动计划”,并在全国高校率先设立了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岗位,受到教育部高度重视和肯定。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起到了实质性的促进作用。

3.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必须有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科研队伍。

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和关键。通过遴选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进行教师职务聘任改革、完善科研骨干遴选办法等措施,确立了一批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和较高学术声望的领军人物,扶植了一批功底扎实、具有旺盛活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为科研队伍的中坚力量,并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崭露头角的学术新秀,打造了一支结构比较合理、基础比较扎实、初步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科研队伍,有力地支撑和保障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4.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必须有优良的学风和良好的学术道德。

我校由老一代专家学者开创的“坚持学术民主与自由、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潜心钻研、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优良学术风气,虽经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也依然得以保持和发扬,这是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广大教师潜心钻研做学问,不断提升学科水平和产出学术精品的重要保障。

5.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必须有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抓手。2003年2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我校适时制定了“行动计划”,提出了发展繁荣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总体发展目标,制定了10项计划、32项措施,从体制、机制、经费、政策、工作抓手等方面为推动科研工作提供了保障和推动力。该计划一出台就受到教育部高度重视,2003年8月8日,教育部以简报的形式将该计划报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各同志,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领导同志;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和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送发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省级政府和部署各高校。学校全面落实“行动计划”,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起到了全局性、实质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6.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必须改革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2004年以来,我校实施了全校性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改革,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教师共有73人被低聘、未聘、缓聘或解聘,其中原为高级职务的教师达56人,同时有22人被破格聘任高级职务。在对博士 生导师的重新评聘中,有8位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落聘,并停止招收博士生。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在教师中引起了强烈震动,扭转了评上教授就一劳永逸,学术上吃老本的现象,使大家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激发了工作热情。学校还按照重实绩、重贡献,对在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给予重奖的思路,不断优化津贴分配制度,充分发挥了津贴分配的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和导向功能,调动了广大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激励效果还将进一步显现出来。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十五”期间,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在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研究领域上形成了明显的优势和特色,但与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要求相比,与同类高校相比,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和不足:

在学科优势方面,目前我校共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而北京大学有29个、中国人民大学有25个、复旦大学有13个、武汉大学有10个、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各有7个。从武书连主持的“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2005年发布的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排名来看,虽然我校部分学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如法学理论排名第一(连续五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数量经济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排名第二,政治学理论、技术经济及管理排名第三,世界经济排名第四,此外,我校东北亚综合研究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科排名比较靠后,学科优势不够明显。

在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方面,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论文数量来看,虽然我校从2001年的510篇逐年增长到2005年的876篇,但五年间被收录的论文总数只有3355篇,其中,外语学科、体育学科、艺术学科、教育学科只有76篇。这一方面表明合校以后,我校文科教师数量大幅度增长,但科研成果总量偏低,除略低于中山大学3870篇外,均不及其它六校的一半;另一方面也表明各单位科研产出非常不平衡,上述几个学科的教师总数占全校文科教师总数的40%多,但被CSSCI收录论文总数只占我校被收录论文总数的2%。从2003年的第三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结果来看,我校共有14项成果获奖,除与南京大学持平外,低于北京大学的30项、中国人民大学的23项、武汉大学的25项、复旦大学的22项、中山大学的17项、浙江大学的15项,这表明我校获高层次成果奖的数量也不够理想。

在重大项目竞争力方面,虽然我校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共计6项,但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30项、北京大学获得18项、武汉大学获得15项、南京大学获得9项、复旦大学获得8项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我校比较有竞争力的一些专家获得了重大项目而不能再参加竞争之后,重大项目的持续竞争力明显减弱。

在中青年拔尖人才方面,从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数量来看,我校目前有8人,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各有24人、复旦大学有12人、武汉大学有11人。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来看,我校为10人,数量不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的一半,除与浙江大学持平外,较其它三所高校也有明显差 距。可见,虽然我校科研队伍中拥有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拔尖人才,但相比之下数量还偏少。此外,合校后在引进一些优秀人才的同时,也有少数中青年优秀人才调出。

在科研经费方面,我校纵向项目数量虽有明显增长,但由于省市项目经费资助力度小,致使纵向项目经费总额增长不明显。同时,由于受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原因的影响,从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获得的横向项目和横向经费比较少,而其他高校是我校的几倍,有的甚至达到十倍。因此,“十五”期间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经费虽然较“九五”期间有显著增长,但经费总额也只有4038.1万元,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的社科科研经费均突破了1亿元。另外,项目经费高度集中在少数教师手中,78位教师承担了单个项目获资助经费在10万元以上的项目共120项,经费总额2828万元,占“十五”期间经费总额的70%,其中,24位教师承担两项及以上的项目,共计67项,经费总额1935万元,占“十五”期间经费总额的48%。多数教师科研经费不多,这也说明教师队伍科研竞争力两极分化比较明显。

上述这些问题和不足确实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要通过认真制定和实施“十一五”科研规划加以解决,以推动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十一五”期间,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

“十一五”是我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时期,也是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时期,这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提 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数量显著增长和质量大幅提升。

(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总体目标是:总体科研实力和水平要保持在全国高校前列,力争有较多学科的科研实力和水平在全国同类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十一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发展目标有以下几点:

1.在保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学理论、数量经济学、东北亚区域经济与政治研究、边疆考古学、国有经济研究、政治学理论、技术经济与管理等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研究领域的现有水平和地位的基础上,继续抓好这些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针对关键课题进行攻关,力争使学科实力居国内领先地位。

2.发挥吉林大学多学科优势,要着力发展新兴、交叉学科,有计划地进行文文交叉、文理交叉,力争在法律政治学、实验经济学、法律社会学、生物考古学、卫生经济学、医学法学、医学哲学等领域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科研群体,产出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3.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作为主攻研究方向,积极提倡和鼓励教师参与各级政府和企事业的科学决策,为实际工作部门提供咨询服务,为政府部门的决策 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水平的服务,使一批研究机构真正成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思想库。

4.有重点、有目的地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在发挥地区优势,扩大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与欧美等国家、地区的学术交流,努力提高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学者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对话能力,扩大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

5.以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改革和校内津贴分配制度改革为契机,以提升科研质量为导向,狠抓科研产出。力争实现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论文数量在现有基础上每年增长20%,到“十一五”末翻一番的目标。

(三)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 为实现“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目标,要继续贯彻中央和教育部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文件精神,继续落实“行动计划”,通过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有成效的管理措施,解决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进一步繁荣发展,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做出新的贡献。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1.强化创新精神,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大力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

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的精神,出台《吉林大学关于进一步提高哲学社科学研究质量的实施意见》,通过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强化广大教师的学术创新精神和学术道德意识,努力克服浮躁心理和短期行为,大力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2.全面加强科研队伍建设,保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继续遴选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和实行人才引进政策措施,面向国内外招聘大师级学者,吸引高层次的优秀人才,培养一批有重要学术影响和学术地位的领军人物;要有意识、有重点地扶植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发现和重点培养一批年轻的学术带头人和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学术新人,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3.加强重点研究基地、“985”创新基地和“211”工程建设,更好地发挥基地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十一五”期间,在继续加强重点研究基地、“985”创新基地和“211”工程建设过程中,将重点抓好发展理念的转变和发展目标的提升,从重条件建设转向重内涵建设,在保持数量显著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提升,通过建立更加合理的评估制度和数量质量并重、以学术贡献为主的评价体系引导各基地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和学科建设发挥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4.重点资助少量长期项目,力争取得一批突破性的、有重大影响的、高显示度的科研成果。

在改进项目管理方面,一定要跳出“项目怪圈”,即为了有项目而报项目,为了结项目而去作项目,而结了项目再去报项目……,这种做法不易产生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在“十一五”期间,要本着少而精、高水平的原则,继续重视和加强基础理论研究、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把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作为主攻方向,在已有阶段性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确定不超过10项的重大基础研究课题,在学校的支持下通过5年或更长时间的努力,力争在理论创新或方法创新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取得一批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5.继续拓展国际学术交流

我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十一五”期间,要通过积极支持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为教师出国留学、进修、合作研究、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创造条件,积极争取有关国际组织及学术机构的委托及合作项目,积极邀请国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开展合作研究等措施,促进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鉴于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设施现状,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条件,从而进一步改善哲学社会科学的科研条件。

同志们,我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把握机遇、坚定信心、努力工作,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肇庆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肇庆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去年以来,中央和省相继对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出部署,中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发?2004?3号),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决定》(粤发?2004?23号)。中央《意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总结了我们党领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历史经验,全面阐述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意义、指导方针、发展目标、战略任务和政策措施。这是我们党在理论建设上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是新世纪新阶段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件。省委、省政府的《决定》贯彻中央《意见》精神,立足广东实际,对全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全面部署。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党员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务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面落实,切实把文件精神变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巨大力量。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学xxx省文件精神,研究我市贯彻落实的措施,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动繁荣活力、文明法治、和谐安康肇庆加快建设。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揭示人、社会、自然界相互关系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先导作用,并且与自然科学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肇庆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迫切需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其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对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正是哲学的一个根本命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互为促进,相得益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不断提高全民哲学社会科学的素养,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当前,我们是在肇庆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薄弱的基础上,按照三个“最适宜”和繁荣活力、文明法治、和谐安康的要求,力促跨越发展,需要我们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系列重大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真正落到实处,使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一种理性的自觉。同时,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也是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进步,把大力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其次,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迫切需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哲学社会科学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可以说,没有党在哲学社会科学战线的长期奋斗,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没有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要确保党长期执政,要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党的思想建设,党的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社会管理的法制化,都有赖于

哲学社会科学提供理论保障和智力支持。在改革发展稳定、“三个文明”建设、肇庆跨越发展等方面,哲学社会科学都发挥着重要的咨询和参谋作用。掌握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有助于各级领导干部提高理论水平,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同时,我们所面临的工作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在充分调查研究,掌握规律,科学地判断形势,运用理性思维,发扬民主精神,全面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科学决策;只有身体力行,认真学习和掌握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才能全面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第三,建设繁荣活力、文明法治、和谐安康肇庆,迫切需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主要是通过科学思维和精神力量作用于社会,借助各种中介环节,如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劳动积极性等,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不立竿见影,但润物无声,影响深远。在建设现代化新肇庆的伟大实践中,哲学社会科学虽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却能依靠精神的力量在促进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如通过凝聚人心、统一思想、动员和鼓劲等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非常有利的条件和环境,从而推动发展。这种精神力量一旦形成,就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持续的推动力。多年来,我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和宣传,结合肇庆实际开展了一批有分析有建议的专题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比,与实现肇庆跨越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战略地位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队伍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研究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成果的转化率还不够高,为地方党委和政府提供较有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还不够多。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繁荣活力、文明法治、和谐安康肇庆的要求,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二、突出重点,大力推动我市哲学社会科学上新水平

哲学社会科学以精神力量反作用于生产力,其落脚点在于推动生产的发展。中央《意见》明确指出:“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应主要围绕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开展应用对策研究,有条件的可开展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基础理论研究。”我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日俱增,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按照中央《意见》和省委《决定》的部署,紧密结合我市实际,以加强应用对策研究为重点,围绕省委“高举旗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建设,有所作为”的总要求,围绕实现市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围绕工业强市、文化名市和科教兴市的部署,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加快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步伐,为建设繁荣活力、文明法治、和谐安康肇庆,实现肇庆跨越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要立足实际,准确把握研究领域。近两年,我市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夯实发展基础和增强发展后劲而展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哲学社会科学也要紧紧围绕这两方面工作开展研究,为推动肇庆发展做出贡献。

要重点加强应用对策研究。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地方哲学社会科学机构的职责所在。要把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开展应用对策研究的主攻方向。一方面要开展当前问题的应用对策研究。发展就是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肇庆要实现跨越发展,就必须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当前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体制改革与创新问题、培育主导产业的问题、“三农”问题、发展壮大民营经济问题、加快发展县域经济问题、旅游业的发展壮大问题、发展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构建和谐安康肇庆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等。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围绕这些问题积极开展应用对策研究,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另一方面要开展前瞻性的应用对策研究。如肇庆在珠三角、泛珠三角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前景,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城市定位、发展与竞争力研究,“十一五”规划研究等。这些都是涉及全市发展基础和发展后劲的重大课题,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去探索和回答,这既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

要营造开展应用对策研究的良好氛围。各级党委、政府有关决策研究部门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加强与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合作。市社科联、市经济技术顾问团等研究机构要以应用对策研究为重点,围绕重大现实问题,开展中长期战略性、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各高校、党校、社科联等要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加强应用对策研究,积极为肇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加强政务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公布有关资料,并为专家学者开展决策咨询研究提供便利条件。

要适当加强基础理论研究。重点探索我市在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方面的经验教训。我市地跨珠三角和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和水平各异,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必须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推动肇庆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实践出真知,真知需要不断地总结归纳,才能持续地指导实践。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创出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既体现了肇庆特色,又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在总结经验教训,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探索发展规律这方面,我们还没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这是我们长期存在的薄弱环节,也是当前和今后应该加强的工作。要加强文化名市、科教兴市、工业强市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要加强端砚文化、龙母文化、包公文化、岭南文化等具有肇庆特色的学科研究。

(二)要构筑平台,着力拓宽研究渠道。大力繁荣发展我市哲学社会科学,构筑起有利于社科发展的平台十分重要。一要加强联系,拓宽渠道。要加强党政领导特别是决策部门与社科界专家学者的联系,加强企业管理层与社科界的联系,使广大社科专家及时掌握情况。要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适时通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征求社科界人士意见,明确社科研究方向。市社科联和所属学会要在广泛与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加强联系、掌握信息基础上,通过联合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等形式,拓宽为政府、为社会服务的渠道。二要畅通信息,强化交流。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加紧建立社会科学人才信息库和社会科学发展动态信息库,尤其要及时汇集省内、全国各地及世界社会科学研究动态信息,拓宽我市社科研究人才视野。要加强与国家、省有关社科研究机构及各有关重点大学、各省社科机构的联系沟通,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举办学术研讨,邀请外省乃至国家级专家来肇作报告和互相交流。三要健全制度,提高成果转化率。要在加强社科研究成果的转化利用上下功夫。要建立社科成果转化申报制度,通过评审及时发现并将好的社科成果推荐给有关部门或单位。要建立社科成果评奖制度,每两年由市委、市政府对优秀社科成果进行表彰奖励。要建立杰出社会科学人才特殊奖励制度,对有特殊贡献的社科优秀人才予以重奖。

(三)要整合资源,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需要。目前,我市社科界人才主要集中于高等院校、中等学校、成人教育中担任社会科学公共课的教师队伍,市、县(区)党校系统中的教师队伍,市社科联各学会、研究会的会员,机关、事业、企业单位中的宣传教育人员、政策研究人员和顾问人员等。但单兵作战、重复研究等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领域的研究力量薄弱、力量配置不尽合理,整体研究能力有待提高。一要加紧整合现有人才

资源。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立足实际,整合我市现有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人才的聚集效应和团队作用,形成实力强大的社科研究团队。一方面要按学科划分组成学会,形成以学科划分为基础的具有广泛性的社会科学人才团队。另一方面要抓紧组建肇庆市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把具有高级职称或有较高造诣的专家集中到这个中心,组建一个“精兵团队”。要抓紧组建我市“社科人才专家库”。二要注重培养引进人才。要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潜力,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积极构建人才培养、引进、选拔、激励和任用的良性机制,努力培养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和扎实功底的学科带头人、中青年专家学者,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理论功底扎实、学术造诣深厚、勇于探索创新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队伍。要在整合本市社科人才的同时,积极争取肇庆籍的国内外知名社科专家,并通过他们聘请一批社科专家,共同为肇庆发展献计出力。三要合理配置科研资源。建立起科学的分配、激励、监督和评估机制,加强社科研究部门的联系和合作,协作沟通,联合攻关,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资源的效能。要健全激励机制,创造良好氛围,完善培养和使用制度,充分发挥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要加强队伍思想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市社科联要加强对现有各学会、协会、研究会工作的指导,积极筹组新的学会,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和学术品德。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努力从人民群众宽广领域中丰富的实践提炼研究题材,汲取思想养分,提出真知灼见,创造学术精品。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的思想道德和学风建设,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学术道德修养,力求做人、做事、做学问一致,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自觉维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在深入参与肇庆新一轮发展大潮中有所作为。

三、加强领导,努力开创肇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新局面

要切实加强领导。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一项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不仅是哲学社会科学部门的事,也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上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文件精神,努力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改进领导方式,提高领导水平,为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的原则,切实加强各社科单位的领导班子建设。要经常向哲学社会科学界提出一些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注意把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运用于各项决策中。要把哲学社会科学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文化名市和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目标。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履行职责,卓有成效地做好引导、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共同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

要切实加大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投入,保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有比较稳定的经费来源和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必要的科学研究条件和工作条件。要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大省的若干配套经济政策的通知》(粤府办?2003?98号)中的有关政策,切实加大投入。要拓宽经费投入渠道,鼓励社会各界捐赠,鼓励科研机构和哲学社会科学者合法开展有偿咨询服务。要加大我市优势学科的建设力度,设立资助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的专项经费,逐年增加社会科学普及、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和学会活动的经费。各县(市)区也要视财力情况增加对社会科学的投入。

要切实加强宣传普及工作。掌握必备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于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十分重要。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把宣传普及作为推进文化名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总体工作目标和发展规划。要充

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作用,通过开办专栏等形式,大力宣传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宣传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扩大优秀成果的社会影响力,推动优秀成果更多更及时地应用于实际。社科联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负责统筹规划,培训社科普及专门人才,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普及活动,不断提高全民哲学社会科学素质。

同志们,时代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我们的事业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参与和创造。在推进肇庆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哲学社会科学任重道远,大有可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对哲学社会科学寄予厚望。希望全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努力繁荣发展我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为建设繁荣活力、文明法治、和谐安康肇庆作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龙新民在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龙新民

2001年1月4日

同志们:

在新世纪刚刚到来之际,我们在此召开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工作会议。首先,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向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社科工作者拜年,并通过你们向全市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各级领导和社科工作者,致以新世纪的问候。

刚刚过去的“九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也是认真贯彻中央一系列批示精神,首都各方面工作取得巨大成绩的五年,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取得一系列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贡献和辛劳。“九五”期间,首都哲学社会科学出了一大批对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指导作用的优秀成果,其中有许多在全国获了奖。这些成果,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对北京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实践证明,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理论队伍的素质是好的,责任感和战斗力是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是高的。

北京市最大的优势是有中央机关单位的支持。党校、高校、社科研究机构、各级党政研究部门“四方面军”中,重要的是来自中央各单位、各部门社科工作者的参与、支持,其中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对北京工作有指导作用的成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中央党校、高校、科研单位等部门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刚刚到来的“十五”时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十五”计划是走向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描绘了美好的发展前景,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北京“新三步走”的奋斗目标:第一步为新世纪前十年,主要是打好基础;第二步为第二个十年,主要是巩固提高;第三步为后三十年,主要是争创一流,最终实现现代化,建成一流的国际大都市。实现“新三步走”战略目标,今后五年到十年最重要,开好头、起好步最关键。市委提出今年的工作主要是八个方面,庆林同志形象地说,重点工作是一高一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下大力气解决危旧房改造和低收入居民生活问题。实现这些目标,意义重大而深远,任务光荣而艰巨,需要全市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以强烈的使命感、高度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去为实现目标而奋斗。实施“十五”计划、完成今年任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有重要的历史责任。因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是各项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过去的经验和教训需要科学理论的总结,现实的改革和建设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引,未来的前景和趋势需要科学理论做出预测。因此,我们的社科理论工作者责任重大,必须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断开拓进取,推动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将北京市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推向一个新水平。

此次大会下发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工作纲要》(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工作原则,体现了北京市委

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对加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实践性、导向性和首都特色,是指导社科规划工作和研究工作的重要文件。王新华同志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委托对《纲要》的主要内容做了详细的说明,以便于大家对《纲要》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实践是基础,规划是关键,多出成果是根本。希望大家积极投身首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紧紧抓住研究制订修改《纲要》这个关键,最终多出优秀成果。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精力对《纲要》进行认真深入的讨论,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多提宝贵意见,使之进一步充实、完善,从而更好地发挥对今后五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指导作用。

此次会议还下发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指南》(征求意见稿)。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要坚持动态管理,要紧密结合实际的发展变化而进行适时调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无论是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还是应用理论研究成果,都应是高质量、高水平的,要充分反映首都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和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要努力出一批在全国叫得响、出一些在国际有影响的成果。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又要鼓励社科理论工作者急党和政府之所急,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敢于研究社会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通过自己的艰苦劳动,为党和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释疑。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即将启动,这是北京市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在新的世纪,我们要加快首都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先进文化是首都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凝聚和激励首都人民的重要力量。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是首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应不断开辟思想解放与理论创新的新境界,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把握时代脉搏,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拓展新视野,探索新思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科学理论与北京市的实际结合起来,把开拓创新的精神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在北京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上有所突破,有所前进。

第四篇:在中央党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暨期刊工作会议上的致辞

在中央党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暨期刊工作会议上的致辞

尊敬的李君如副校长、各位来宾、同志们:今天,中央党校在古城(市名)召开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暨期刊工作会议。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共(省名)省委和省委党校,向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衷心感谢中央党校的领导对(省名)省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各兄弟

省、区、市的同志远道而来,给我们带来珍贵的友谊和宝宝贵的经验!

我们(省名)省位于祖国西北部,与西藏、新疆、甘肃、四川接壤,幅员面积72万平方公里,人口533万人,除汉族外,还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53个少数民族。全省辖6州、1地、1市、49个县(市、区、行委),占全省总面积98的区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省自然条件特殊,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省名)资源富集,生态环境独特。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25种,其中54种矿产储量位居全国前10位,特别是水能资源、盐湖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有色金属资源储量可观,分布集中。具有高原特色的农牧业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开517878秘书网www.xiexiebang.com)发前景广阔。(省名)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生态地位十分重要。(省名)自然风光雄奇壮美,民族风情别具一格,是青藏高原重要的旅游和避署胜地。

(省名)是一片正在开发的热土。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兄弟省区市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省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面貌和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深刻变化,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新的进展。进入新世纪,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全省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00年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年均保持了11.4的增长速度,全省投资规模明显扩大,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特色优势产业框架初步形成,经济结构在调整中逐步优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正在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这四年,是建国后我省发展历517878秘书网www.xiexiebang.com)程中最好的时期之一,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快的时期,是各族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体制和机制创新力度最大的时期。当前,全省各族人民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努力促进(省名)加快发展,为建设经济繁荣、人民富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山川秀美的社会主义新(省名),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近年来,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围绕(省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兄弟省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央党校在(省名)召开这次会议,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517878秘书网www.xiexiebang.com)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全国党校系统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宣传,乃至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我省来说更是一种鞭策。我们由衷地感谢中央党校在(省名)召开这次会议,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希望中央党校的领导和与会的各位代表多向我们传授宝贵经验,多做指导。同时,我们热忱地欢迎大家在(省名)走一走、看一看,对我们的开发建设多提宝贵意见。参加会议的(省名)同志要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在当好东道主,做好会议各项服务工作的同时,虚心学习,加强交流,认真汲取各省、区、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努力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为促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在青期间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中央党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暨期刊工作会议上的致辞

在中央党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暨期刊工作会议上的致辞尊敬的李君如副校长、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中央党校在古城(市名)召开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暨期刊工作会议。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共(省名)省委和省委党校,向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衷心感谢中央党校的领导对(省名)省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各兄弟省、区、市的同志远道而来,给我们带来珍贵的友谊和宝宝贵的经验!

我们(省名)省位于祖国西北部,与西藏、新疆、甘肃、四川接壤,幅员面积72万平方公里,人口533万人,除汉族外,还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53个少数民族。全省辖6州、1地、1市、49个县(市、区、行委),占全省总面积98%的区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省自然条件特殊,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省名)资源富集,生态环境独特。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25种,其中54种矿产储量位居全国前10位,特别是水能资源、盐湖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有色金属资源储量可观,分布集中。具有高原特色的农牧业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开发前景广阔。(省名)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生态地位十分重要。(省名)自然风光雄奇壮美,民族风情别具一格,是青藏高原重要的旅游和避署胜地。

(省名)是一片正在开发的热土。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兄弟省区市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省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面貌和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深刻变化,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新的进展。进入新世纪,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全省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00年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年均保持了11.4%的增长速度,全省投资规模明显扩大,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特色优势产业框架初步形成,经济结构在调整中逐步优化,体制

改革稳步推进,正在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这四年,是建国后我省发展历程中最好的时期之一,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快的时期,是各族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体制和机制创新力度最大的时期。当前,全省各族人民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努力促进(省名)加快发展,为建设经济繁荣、人民富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山川秀美的社会主义新(省名),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近年来,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围绕(省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兄弟省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央党校在(省名)召开这次会议,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全国党校系统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宣传,乃至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我省来说更是一种鞭策。我们由衷地感谢中央党校在(省名)召开这次会议,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希望中央党校的领导和与会的各位代表多向我们传授宝贵经验,多做指导。同时,我们热忱地欢迎大家在(省名)走一走、看一看,对我们的开发建设多提宝贵意见。参加会议的(省名)同志要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在当好东道主,做好会议各项服务工作的同时,虚心学习,加强交流,认真汲取各省、区、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努力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为促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在青期间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谢谢大家!

下载副校长王胜今在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会议上所作的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副校长王胜今在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会议上所作的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