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尤其是小组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的感悟

时间:2019-05-12 22:2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改尤其是小组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的感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改尤其是小组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的感悟》。

第一篇:新课改尤其是小组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的感悟

枯木逢新春 老树发新芽

成都市石室白马中学

易礼华(***)

“5.12”后,本人有幸参加了2008—2010成都市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学习研修活动,刚开始去的时候抱着“混 玩 完成任务”的想法去的,因为原来也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培训啊学习之类的活动,总感觉有点“假 虚”东西在里面,不过这次真的得感谢成都市青羊区培训中心举办的这次学习活动,通过专家讲座,跟班听课,分组座谈,心得体会,上汇报课,按照“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模式,使学员都得到了一次全新的蜕变,归纳起来,我有以下感受:1.通过本次活动,使我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学科知识得到了提高;2通过本次活动结识的同事交流、研讨,对于彭州教育现状和成都周边县市相比有了清醒的认识,感到作为“彭州市骨干教师”肩上的重担;3充分认识到作为教师为什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4.对怎样成长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有了具体的方法指导。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和本次培训心得总结如下: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积极探索适合的课改之路

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最大的感触是及时。及时于自己思想觉悟的感悟,及时于自己教学理念的充足和提升。本人从事教育工作以来,一直战斗在边远山区的学校,到现在已有十九年了,所教班级成绩在同校内一直名列前茅,教学风格严谨中不失幽默诙谐,启迪思维于顺畅无形中,教人做人于身心力行中,情感交流于师生的日常生活中,我深信这样的一句话,“不是你教得要怎样的好,而是学生要怎样学得好”,无形中跟我们现在的教学理念相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还有一句话:“只要这个学生喜欢这个老师,那就会喜欢你教的这们科目”,一直以来,我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个比较优秀的老师。直到2009年我有幸调到了地震后福建援建彭州的由成都石室中学领办的成都石室白马中学,再到参加成都市青羊区培训中心组织的成都市骨干教师培训活动,我的教学观念又一次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具体有以下几点:

1、为什么我们要进行课改: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的迅猛,生活条件的大力提升,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身子女,学生的个性愈加突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2.怎样进行课改:从青羊实验中学的1---2----1模式,树德中学的学案教学,再到石室西区的“小步子、快节奏”,“小组合作交流”,结合学案的综合教学模式,让我们学员都感受到了新型教学模式下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老师和学生的思维碰撞和激变,让我们感到课改势在必行,不论哪种模式,其根本的目的都是让学生动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个人观点学案加小组合作交流比较好,让学生在课前看书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也能从学生完成的学案中看出学生的差异性,课堂以及课后的辅导做到有的放矢,课堂上小组合作交流后的发言教师才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好处是让学生有话语权,有幸福的感觉,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能形成团队的合作精神;3.实践证明:回到学校后,我就在我教的七年级七班的数学教学中开展了学案+小组合作交流的模式,(我还有八年级一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在我们同年级的班级中刚好有个我的家门易春林老师,年轻、有激情,课件也可以算是我们初中部制作得最好的了,任七年级九班的班主任,(只有一个班的教学任务)是典型的传统教学模式,从早到晚都把他的学生守着,没他的晚自习他也在,半期过后其他的班级成绩跟他班级相比最大有30分的差异,刘凤林校长在大会上也说过这件事,说这样的事情在他们石室中学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家长将孩子交给我们学校,才半期下来成绩就有这么大的差异,当然我班的成绩和他有10分的距离,到了期末考试,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我班的数学成绩就和他的班级几乎就没有差异了,可以看出的是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差异了,很多的老师受我的影响也采取了这样的教学模式,有教英语的肖娟老师,还有不是

徒弟胜似徒弟的陈余武老师(现在已调到成都去了),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课改的必要和带给学生的变化,当然课改也存在一定的实际问题,比如我的班级只有数学这一门学科在搞,小组合作交流需要调动学生的座位,跟学生的课间休息带来了麻烦,当然就有点影响其他的科目的课堂教学了,还有就是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上没有给我们老师提供辅导学生的空间,总之,实践让我认为在我们学校开展课改的最佳模式:学案+小组合作交流+每天的课外辅导。

二、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通过培训学习,尤其是和其他的兄弟学校的同仁比较,我看到了我和他们的差距,我常对我老婆说我好像四十岁才醒悟似的,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深刻认识到当代教师,第一,要具有丰富系统的数学理论知识。第二,要树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数学理念。第三,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由教学中主角转向平等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彼此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第四,要做课程改革中的积极合作者。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合作,教师与教师间合作,教师与家长合作,教师与其他社会成员合作。第五,要做学习型的教师,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新鲜事物层出无穷,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永不停息,尤其应该研究90后学生的心里状态。第六,要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成为“科研型”教师,教师即“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特别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必是教师,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成长的必要,争取每一学期看一本跟教学有关的书籍,教学中有了感悟和想法应该及时记录下来,每年发表一篇论文。

三、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的作用,让我们学校的课改真正变成现实

本人现在担任学校初中部的数学组组长,为了让课改的工作能够在校内开展,在我所教的班级中都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模式上课;利用上公开课的机会展示课改的魅力,影响并且带动其他教师;利用校本教研的机会灌输课改的理念,方法并作一定的要求,让他们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如何让新理念走进课堂,如何让新理念渗透于教学,从而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是每位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知识建构, 教师不仅应该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也应该更加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对学生的分毫进步,教师都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评价,使课堂教学更具人性化。当然,最关键的是要和领导加强交流,让他们认识到课改的必要性和课改的魅力,那就事倍功半了。总之,通过培训使我认识到,彭州和成都周边兄弟学校相比,课改这个方面有较大的距离,作为彭州骨干教师,只有肩负起神圣的使命,不断反思教学实践,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第二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我们学校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一年有余,我也在课堂上坚持运用。记得最初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不透,课堂上“回答不出来不要紧,可以小组讨论一下。”于是小组同学都把头凑在一块,叽叽喳喳地,至于有没有结果,至于每个同学是否会预习,是否会讨论,自己也不太清楚,显然是 “形式上围桌坐,效果上难突破”。后来通过不断学习、听课,我才知道了课堂上应先让学生独学,接着对学,然后再群学,独学是基础,对学是常态,群学是升华。

独学就是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独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和自我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独学是指基于学生自身的独立学习。是借助自己的所学知识、已有经验、体验和现有学习资源,进行感知、选择、处理信息等的知识建构,并从中获取所得和发现未知问题。独学是对学群学的基础。

对学就是一对一的交流学习,就是结对子学习,就是互相帮助的学习。对学即“兵教兵”,将自己的思路、困惑与其他学生进行思维的交流、碰撞,以期达到初步完善思路、解决困惑和发现新问题的目的。

群学就是群体学习,小组学习。我在教学时是以四个成员组成一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的。群学就是将对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到组内、组间,直到班级里去寻求解决。

独学是对学和群学的先决条件。独学中产生的疑问首先通过对学来解决。依然无法解决的问题就交给小组内部或小组间进行更广范围的群学。

一、我的收获: 记得去年刚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我首先在班级中按座位给学生分了4人一小组,让他们自己给小组起了组名,制作了小组名片,小组合作试验开始了,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期,学生不会合作。我经历过“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失败。经过同事的点拨,我才知道对于一年级的小孩子来说,4人一组的他们还不会合作,因此导致课堂上人人都在说,人人都没听。后来改为2人一组,情况就变了,要求一人说,另一人听,并进行监督评价或一人操作,另一人观察、评判,然后换位进行。这样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家都说没人听的现象。例如,讲“6的组成与分解”时,每人只发给3根小棒,并启发学生:我们需要6根小棒,可每人只有3根怎么办呢?这就促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合作才能成功,使每个学生都知道学习过程是需要合作的。

一个多月过去了,两人合作有了一定的基础,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协调、配合了,我再次过渡到4人组,这次我根据前一个多月的观察把学生按优、中、差进行分组,每个小组都配备一个发言大胆、善于思考,让他们去带动本组中下等水平的学生。使不同的学生经历不同的合作学习过程,优生自主探究合作,进一步提高交往、协调、创新的能力,中下等水平学生接受老师的启发引导,师生共同参与合作,同样享受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新理念。„„这样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本学期,由于刚开始的几周学生上课秩序还不太好,对各方面还不太适应,因此,只在教学中进行听、说、写等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的是独学,没有进行对学、群学。到了十月份,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于是我在课堂上逐步开始运用对学方式进行教学。孩子们也在对学过程中逐步学会了倾听别人的发言,纠正、补充别人的发言,同时还有部分学生学会了对别人的答案进行质疑。这些都令我非常高兴,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惊喜等着我。

二、我的困惑:

1、独学时学生还没有认真阅读课本,就匆匆忙忙地完成书上的练习,以完成练习作为目的。

2、在对学时,同桌互抄答案,没有真正地做到互教;还有部分学生不愿意“互教”。

3、群学时个别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出现事不关己的“溜号”现象。

总之,无论是哪一个环节,教师都要发挥“查”的作用,通过巡查准确把握火候,控制好流程。同时,要充分利用好学生,利用好学习小组。努力做到“三学”各有各的目的、内容和组织形式,无论哪个流程,全体学生应该是人人都参与、时时在状态、步步有实效。

第三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一、教师遵循的六项基本策略

1、先学后讲

2、三讲三不讲

3、强化小组建设

4、强化学习习惯的培养

5、及时反馈矫正

6、加强学生活动案的编写

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阶段

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学习什么。

2、指导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明确用哪些方法学习。

3、提出自主学习的要求。告诉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习的目标及检测学习效果的形式。

教师设计学生学习活动案,学生参照学习活动案认真读书,完成有关内容。学生根据学习活动案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形成初步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教师要明确,没有学生自主学习,就没有合作学习,更没有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确保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阶段

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合作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学习小组也可根据学生学习活动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组内交流展示。注重学社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培养,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有效的探究能力。

第三环节:展示反馈阶段

每个小组把自己组的研究意见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交流过程中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第四环节:拓展提升阶段

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的收获,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在充分参与学生的研讨、展示、评价过程中,对暴露出的问题要进行适时的指导。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从思路、过程、规律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第五环节:归纳总结阶段

这一环节,是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要突出“弱势群体”,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进一步检查学生掌握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采用教师提前设计的课内题目进行,既是对本节课一次系统总结,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后的一个把握,以便及时补充反馈。第六环节:小组评价阶段

每次小组活动后都要及时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另一方面,对小组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小组合作的评价是将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评价。教师在过程评价中,不仅要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经常开展小组评价,使小组合作成为真正意义的情感合作和认识合作。采用评比记分的机制强化评价的监督、激励、导向作用。

第四篇:新课改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1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实施误区与组织策略

(西华初中 王平)

(本文在2011年甘肃省中学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中荣获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颁发的三等奖)

初中数学新课程走进我们校园,走进师生生活已有一段时间了,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下,教师、学生以及课堂教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的这一目标被人们简略地称之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自主、探究与合作”。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

一、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现状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满腔热情的引入小组合作学习,但是人们更多地将合作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窄化成了对课堂教学行为改变的追求:变教师讲授为小组讨论,变个别提问为小组汇报,变课堂桌椅的“秧田式”排列为“圆桌会议式”摆放„„我们教师热衷于一些操作层面的内容,如合作学习小组人数的多寡、分组有哪些原则、班级人数较多怎么办等。导致许多时候合作学习徒有形式,而没有实效。下面是我校数学课堂中的几个典型现象: [现象1] 学生虽然团团坐,6——8个人在一起,但小组里往往成为优等生、组长的“一言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其余小组成员。

后果:整个小组没有全员参与,容易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不自觉地成了陪衬,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失去了合作的意义。[现象2] 教师在设置的合作学习环节中,没有把合作任务、要求布置清楚,加上学生合作技能欠缺,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行其道,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争执、吵闹,加上班额过大,教师难以全面顾及。

后果:课堂秩序混乱,教师难以驾驭,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合作讨论完全失去了意义,教师对教学方式本身产生怀疑,进而排斥,又返回老路。[现象3] 学生虽然进行了合作交流,但由于教师没有正确理解合作的要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也有一些确有合作必要的问题,但问题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而不引导学生先自行探究,深入思考。

后果: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有人听课更甚),学生没有真正深入探究、参与讨论,不利于勤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教学目标难以达成,费时多,成效微,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现象4] 一般情况下,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讨论时间成正比。难一点,有价值的问题应多给点时间,反之则少给点时间,这样既保证讨论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但在课堂实践中往往不是做得很好,多数情况是讨论时间给得不够,刚一开锣,就草草收场,教师急于归纳总结。之所以这样做,还是因为教师观念陈旧,怕耽误教学时间,完成不了自己设计好的教学计划。

后果:合作学习只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插花点缀,学生没有足够的合作交流时间,对问题的探究浅尝辄止,这样不单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还会浇灭他们创造性学习的热情,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有效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综观以上几种现象,我们教师只注意了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分组围聚在一起学习,却忽略了合作学习的实质——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那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有价值、有成效的活动呢?我认为教师应采取以下一些组织策略:

(一)认真学习课改的新理念,不断实践、总结、反思 从以上几种现象,不难看出有很多是因为我们教师新、旧理念“打架”造成的,我们跳不出过去的教学的圈子,怕搞合作学习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我们的学生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的意识与精神对我们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但我认为,新课程是新观念和新实践的结合,这个过程需要磨合,开始出现一些不适应是正常的,但是想要尽快进入状态,就要在理念与实践结合的前提下,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从中汲取好的做法发扬光大。

(二)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个性特点、男女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小组4~6人为宜。这样既能保证优势互补,又便于开展公平竞争。

教师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合理分工,也可以由合作小组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保证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实施。

在进行合理分工的同时,还要选好组长,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老师的小助手,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我们可以采取个人自荐、组内表决的方法选组长,并对小组长宣布职责及相关要求,组织形式多样的小组长培训活动。在参与全班和小组合作交流中,小组成员轮流发言,消除优等生、组长的权威,体现地位平等与机会平等,培养学生的平等参与意识。另外,考虑到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同一形式使用时间过长,次数过多后,就会失去新鲜感,降低学习兴趣,所以合作小组应该至少每学期调整一次,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

(三)精心设计、有效讨论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教师在集体备课和自行备课时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要了解学生特点、吃透教材,对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正确的判断。要对合作内容、自主学习、环境氛围、交流反馈、评价激励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时,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讨论,为了避免讨论成为学优生、组长的个人表演,可以丰富讨论的形式。如: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也可以每人独立思考,由小组长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意见,大家再发表见解,更可以互相提问,再共同讨论。这样的讨论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

(四)善于把握合作时机,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合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最佳时机,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1、在重点、难点处。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平方差公式》一节中,经历平方差的推导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如何归纳出公式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四道计算题:

(1)(1+2X)(1-2X)(2)(2a+3)(2a-3)(3)(100+1)(100-1)(4)(X-6)(X+6)

教师先让学生求出答案,再启发:大家自己找一找,这4个题存在什么规律?经过几分钟后,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引导,然后各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推导出平方差公式。这里,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时机成熟后再合作探究,然后组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

2、在迷惑、混沌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维处于混沌、迷惑状态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有助于澄清概念,加深理解。

例如: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一节中,教师提出问题:(ad+bd)÷d应该怎么做?用学过的知识能否解决,怎样转化?引导学生思索,随之展开讨论,然后各组拿出讨论结果,再组间交流、辩论„„学生在激烈的语言交流中“学他”和“自检”,经历由模糊到清晰,螺旋渐进,分化整合的过程,最终形成准确、清晰的建构。

3、在深化、拓展处。深化、拓展处是再创造的生长点之一,往往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此时进行合作,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形成独特的认识。

例如:在《平方差公式》一节中,在学生发现了平方差公式后,教师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平方差公式自编应用题,看哪组编得又快又多又好。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学生积极主动,编出了不少有特点的题目,但思维角度基本相同,于是便提醒学生从多角度来编题,这样就使学生在发散性思维过程中,不仅关注流畅性,还关注变通性,更关注独创性。

(五)倡导、鼓励竞争与挑战,激发小组合作动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组员都要有奋斗目标,挑战对象,组与组之间要相互挑战,互相监督、互相竞争,利用是否完成目标,是否挑战成功,争座位,争全级排名的方式来激发各小组成员的斗志和竞争意识,激发各小组的团结协作意识与精神。

(六)科学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评价小组的整体情况,当然也必然会有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不仅仅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应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不仅仅评价发言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应关注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发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应关注他们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教师通过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符合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学习形式,它对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发挥积极作用。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

第五篇:合作交流----新课改教学的灵魂

合作交流----新课改教学的灵魂

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多思维,多实践,多表达,能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供一些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不断地自由参与,自主学习,让课堂呈现出活泼的情景,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提供合作条件,培养合作意识

在校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保护意识过强,使得许多孩子没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同交流,缺乏合作的经验。他们喜欢按自己的意愿活动,缺乏集体观念。这些因素不利于合作能力的形成,因而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的环境和氛围。

把班级的桌椅排成若干堆,让学生团团围坐,便于小组合作活动的进行。要不断让学生接触合作学习,逐步树立合作意识。例如,课改一年级新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数一数”,教学时教师引导同桌的学生互相数一数,你数给我听,我数给你听,看谁数得好,并随之对学生说:“哪对同桌愿意在数完后向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数的”。老师要奖励数的最完整、最棒的同桌一颗合作星。于是,孩子们数得非常认真,你数木马、我数蝴蝶;你帮我检查、我帮你改错,在互帮互助中,学生第一次体会到合作的乐趣。以后的每节课,教师都设计一到几次学生合作学习的环节。日子久了,在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形成合作的意识。

二、教给合作方法, 激发交流愿望

课堂上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但学生还是自己做自己的,一点看不到合作的迹象。这是由于教师没有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合作学习的环节流于形式,失去了它的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目的是什么,一定要讲得细一些。此外,还应通过适当的示范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合作学习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一定要给学生一些尝试合作的时间,教师仔细观察,及时反馈,及时总结,引导学生吸取经验再进行尝试。不要怕这样做耽误时间,只要掌握了合作的方法,以后再合作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在合作学习中,我们主要采用同桌合作,四人小组合作,自愿结合合作三种方式。

1.同桌合作。

(1)同桌合作学习,体验学习过程。

一年级刚入学的小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同桌合作一起学习,有了倾诉对象,学生往往都愿意说一说。强烈的表现欲使他们的思维相对活跃,而且可以相互启发,学习效果比较好。如《比一比》一课, 在让学生观察图中画了什么时, 学生只是看一看而已。教师让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 思维就活跃起来。在相互说一说的过程中,学生体验了观察、描述的过程, 同桌两人还能相互启发, 观察起来比较细致、完整,能把图中客厅里有哪些物品以及有哪些人物, 他们在干什么说清楚。在此基础上, 再来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 学生便能相对流畅地进行思考和表达。

(2)同桌合作学习, 互相检查提高。

同桌学生除交流汇报学习成果之外,让他们相互检查学习情况也是一个好办法。学生在相互检查的过程中,所学知识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巩固。

如教学实践活动课《丰收的果园》时,让学生数一数果园中苹果一共有几筐,梨一共有几筐。在你数给我听、我数给你昕的同桌交流中,学生不仅可以互相检验自己和同桌是否数对,更重要的是可以互相得到启发,除了一筐一筐地数,还可以用加法计算:3+3+3=9,2+2+2+2=8。实践表明,同桌的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学习过程,而且有利于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2.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交流符合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能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要。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教给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在宽松的氛围中汲取经验、取长补短。

3.自愿结合合作。自愿结合也就是学生自由结合成临时学习小组。在这样的小组里,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更大,由于学生大都选择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交流,所以这种合作方式也最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三、选择最佳时机,组织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学生很好的一种学习形式,但并非多多益善。选择何时让学生互动,展开交流合作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呢?我们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1.不能独立解决或完成时,开展合作交流。

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学生不能独立解答的问题,这时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能促使他们感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而产生个体学习的动力。例如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认图形时,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还要研究不同的拼法。对于一般学生来讲,这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一起动手,合作交流,就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2.在教学重难点处,组织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中如何很好突破重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也是扫除学生学习障碍的关键。往往在教学重点、难点地方,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不仅能攻克教学重点和难点,更能有效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问题解决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时,组织合作交流。教学中往往会遇到某些问题涉及诸多因素,而个体思考却很难考虑周全,这时组织恰当的合作交流,使思维发生碰撞,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往往使教学事半功倍。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不仅拓宽了思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培养了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合作交流,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实践,乐于交流合作,课堂就会呈现出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学生的学习就会不断取得成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也可得到进步和发展。

下载新课改尤其是小组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的感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改尤其是小组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的感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组合作方法交流

    八(10)班主题班会:小组合作方法交流 班主任:杨志军 副班主:闫兴春 班会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真实地体验成功和失败,感受群体合作活动带来的乐趣,同时明白成功来自于大家的协调和有......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我们班是这学期开校初才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各方面我也是借鉴和初步摸索,没什么经验可谈,今天我也就我们班建立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向大家......

    合作达标教学模式感悟

    “合作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感悟 前不久,来到莱州双语学校观摩学习,莱州双语学校的“合作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已初具特色,通过听取汇报、课堂观摩,我感受......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大刀阔斧新课改 全力实践新模式 ——我校“小组合作学习”新模式带来翻天覆地新变化 今天,漫步在县第一初级中学的校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群青春奔放、个性张扬的学生和一......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打造学习共同体,四步建组: 第一步,科学分组,构建自主管理组织 第二步,培养习惯,营造和谐文化氛围 第三步,建章立规,构筑激励评价体系 第四步,跟踪运行,......

    小组合作模式(五篇材料)

    推进小组合作模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根据信心教育目标和校本教研实际,紧扣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我校全面推进小组合作模式,深化课堂教学......

    新课改小组合作学习有感专题

    新课改小组合作学习之感想 学习山西太古“24字教学模式”有感 实验小学:杨小科 本学期一开始,我就按照教育组的要求开始按照山西太古“24字教学模式”开始上课了,结合上学期的......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南平剑津中学教研室整理小组合作学习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