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常规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
为了更好地实施《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规范教学教研工作,提高教研教学效益,特制订本常规。
一、课前准备
第1条 教师应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是所任教学段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在全面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弄清本册教材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全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包括本册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所教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学习水平,各单元教学时间的安排和教学进度,主要教学措施和准备开展研究的教研课题,以及准备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
第2条 教师应通过各种形式(课前检测、作业批改、个别交谈、辅导、家访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除了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外,还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兴趣要求、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深入了解,分析学业不良的原因。
第3条 每单元教学前,应系统钻研本单元教材,包括主题图、例题、习题、活动安排,做到“四个明确”(明确本单元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本单元知识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三不随意”(不随意拔高教学要求,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不随意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第4条 提倡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定时间、定人员、定中心发言人),“四个统一”(统一本单元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统一双基训练内容及要求)。可以先集体讨论,然后同一教研组的成员分单元、分课时备课,再提供给本组成员参考使用,资源共享。
第5条 每位教师要认真写好分课时教案。教案应根据不同课型(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和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一般应超周备课。
第6条 教学目标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整合“三维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的积极情感。
第7条 按照教学目标,灵活处理教材,确定重点、难点和关键。对于重点内容和关键部分,应放在突出的地位,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切实掌握;对于难点,可以采用适当分散、预作准备等办法加以解决;对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要舍得花时间,把基础夯实。
第8条 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内外练习。教师应认真分析教材安排的习题,明确各习题的作用,挖掘各习题的内涵。练习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点、关键,注意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练习的层次性、开放性和趣味性。
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课外作业。
第9条 要充分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具、学具、电教设备等。
二、课堂教学
第10条 上课铃响教师应及时进入教室,组织教学,认真实施教学计划,避免教学的随意性。教师中途不得随便离开教室,或中断讲课与其他人员谈话。第11条 上课时教师要精神饱满,教态自然、亲切,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坚持用普通话讲课,语言清楚,表达严谨;板书整洁,字迹端正,布局合理,重点突出。
第12条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第13条 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和时间。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第14条 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要简单明了,有思考价值,有适当梯度;提问面要宽,注意因人而异;学生回答有困难时,要耐心启发;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不放过学生回答中的错误和含糊之处。
第15条 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耐心启发,鼓励他们多问、多答。及时评价学生通过努力之后取得的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
第16条 每节课都应按时上下课,要合理分配好课堂教学时间。一般应在前15—20分钟完成主要教学任务,并保证有10分钟左右的练习,课堂作业在课内完成,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第17条 根据教学内容及现有条件,充分有效地运用教具和投影、计算机等电教手段,增强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活动。
第18条 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节教学。教学中应通过课堂观察、课堂提问、操作练习等途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调节教学过程。学生课堂作业时,应注意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第19条 中、高年级可适当布置课外作业,但目的要明确,针对性要强,并按有关规定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
三、课后教学活动
第20条 每节课后应认真分析教学得失,提倡课后及时修改教案,调整教学方法,以备后用。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练习中的典型错例,要及时做好记录。
第21条 要及时检查和批改学生作业,及时讲评学生作业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对错误较多学生的作业尽量做到面批面改。批改作业要用规范统一的符号,并注明批阅时间。
第22条 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与学生作业、考试等反馈的信息,经常地、及时地、有目的地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要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缺漏,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第23条 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四、评价与测试 第24条 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严格控制考试次数。考试应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命题,既考双基,又考能力,试题覆盖面要大,题型要多样,难度要适中。
第25条 考试前要做好复习工作,指导学生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考试后应及时讲评,做好试卷分析。
第26条 重视平时成绩考查。既要重视书面考查,又要重视口试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
第27条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五、教学研究
第28条 每个教研组教学研究要制度化经常化;每位教师都要经常反思自身教学,不停留于现状,超越自我,积极探究更有效的教学方略。积极开展叙事研究,提升自身的执教能力。
第29条 教研组每学期定一个或两个教学研究的重点(或课题)。坚持相互听课、评课,取长补短。每学期每位教师校内听课不少于10节。每次教研组活动要有详细记录。期末,由教研组长写出教研总结。
第30条 积极开展师本教研,每位教师每周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教学反思;每月写一个典型案例;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每学期开一节教学展示课;每学期出一份试卷;每学年研究解决一个教学实际问题,写一篇教学研究论文(或课题报告)。
2012-08-20 3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常规
埭头中心小学数学科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试行稿2013.9)
为了扎实推进课程改革,规范教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福建省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印发莆田市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莆教[2012]初幼18号)以及莆秀教进„2013‟23号《秀屿区2013—2014学小学教研工作计划》精神,特充实完善《埭头中心小学数学科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一、课前准备(23分)
(一)学科教学计划的编制(3分)
新学期开学前,教师要编制学期学科教学计划。学期学科教学计划项目一般有:
1、班级学生概况分析;
2、学期教学总体要求;
3、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主要措施。(可写在《教师工作手册》上)。
(二)备课(20分)
1、教师要在深入领会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备课。教师要全面掌握、正确理解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基础出发,科学制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作业和考试”等各个环节,制定细化的要求和措施,增强备课的可操作性。
2、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按教学进度提前一周备好课,做好教学预案,不能临教临备,更不能教后补备;上课时应携带教案进课堂,严禁无教案(学案)上课。
3、教案编写内容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具准备、教学流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教后反思)等。
4、编写教案时,教师要结合自己对教材文本的理解以及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提供的电子版教案进行适当合理的修订、补充,形成“二次教案”,修订的内容要通过下划线体现(每课时修改的比例不少于20%)。按课题撰写学情分析,按课时撰写教后反思(教学后记)。电子版教案要及时打印,带入课堂,每单元的第一课时要写明学校、姓名、任教班级、学科、授课时间。
二、作业批改(40分)
1.作业簿、课本、《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批改时,教师要严格遵循“先批改后讲评再补阅”的原则,能体现批改过程的要适当保留,要适切使用评语。
2、《课本》:一年级课本要全批;其它年级“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两个知识领域的学习内容可直接在课本上批改,并算为作业次数。
3、《作业簿》:一年级根据需要适量补充作业;二至四年级每周作业次数不少于3次;
五、六年级每周作业次数不少于4次。每次作业要有一定的质与量。
4、《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按课时全批。
三、测试评价。(12分)
1、试卷:每单元、期中、期末各一次书面测试。试卷要全批,及时分析订正再补阅。每次考试的成绩要造册,批改后要有简要的典型错例记录和纠错补缺措施。试卷要附上质量分析(基本情况;各部分知识掌握情况;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今后教学建议等)。(10分)
2、学具制作:每学期制作一次,作品要收齐全,评出等级并造册。(2分)
四、教研教改(20分)
1、听课:每学期校长听课20节以上,副校长、教导听课25节以上,教师听课15节以上。听课记录簿要有目录和页码,记录内容要详细(包括学校、班级、日期、执教者、课题、过程性评议及总评等)。(6分)
2、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每个月撰写1篇。反思要注意针对性与实效性,要用中心小学提供的教案簿书写,要有目录和页码。(4分)
3、教学设计:每学期撰写一份有创意的教学设计,要用中心小学提供的教案簿书写,要有目录和页码。(2分)
4、教学课件:每学期制作一节实用的教学课件,可由学校专人收集。(2分)
5、编制试卷:每学期编制一份合乎学情与课标的试卷,可用A4纸打印。(2分)
6、公开课:每学期上一节有质量的校级(或以上)公开课,教师人数多的学校可采用集体备课或专题讲座的形式,其做法与开展情况应在学校的教研计划与教研记录上体现。(2分)
7、教学论文:每学年撰写一篇较有见地的教学经验总结或论文,可用A4纸打印。(2分)
五、家校联系。(5分)
1、家访:每学期至少召开家长会1次,做好记录。(2分)
2、培优辅差:要有计划(含名单)、实施方案、过程性材料。其辅导材料至少每生每单元1次,可按月收集,材料要有学生原始的痕迹。(3分)
【说明】:
检查时,作业簿、《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试卷要按学生的座号顺序整理,数量必须与学生数一致,外观力求整洁。
埭头中心小学
2013.9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常规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常规(征求意见稿)
一、制订小学数学教学常规的总旨
为了更好地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贯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
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有一套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常规来规范和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这对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常规既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必要制度,又是引导教师努力学习新课程新理念,自觉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的重要措施.常规旨在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努力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常规的主要内容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常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批改与辅导、教学评价及教学研究。1.教学准备
教学前,教师为上好课需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这是教学的基础性工作,是教师做好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准备过程是教学组织者(教师)、学习的主体(学生)及学习的中介(教材及教学资源)三个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整合形成基本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是主体,教师通过学习课程标准,学习教材,了解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逐步形成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了解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各学段目标;知道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及各学段的分布状况。
(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通读全册教材,把握本册教材与前、后教材的联系,明确教材编写意图,掌握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编制学期教学计划。确定本学期数学教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加强对例题和习题的研究,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能创造性使用教材。
(3)全面了解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体。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是教学极为重要的准备工作。一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基础知识,二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方法和习惯。尊重学生的差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在于: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给学生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佐藤学)(4)重视课堂教学设计。在明确单元教学要求,把握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制订明确而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选择适当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层次和环节,要设计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练习要有针对性、层次性,综合应用要有适度的开放性;板书规范清晰,布局合理,具有启发性,有助于理解知识脉络,提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规律的概括。
重视练习题的设计。教学设计撰写要求:目标明确、流程清晰、意图明显、预设充分、行文严谨、回顾全面。
市教研室刘老师在《情境串教学法》书中,介绍了十三种课型,每一种课型都从背景分析、教学基本流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5)课前作好充分准备。对于必需的教具、学具及课件(媒体)要及时做好制作等预备工作,教具、学具的准备要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在考虑教学价值的同时注意它的有效性。
2.课堂教学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场所,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和反思,自主建构对数学的理解,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1)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准时进入课堂,不空堂、不拖堂。
(2)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用普通话讲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生 动、准确。板书工整、有计划。
(3)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兼顾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关注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建立良好的学习共同体,以爱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善于倾听、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准确表达、善于阅读、专心致志(听讲、写作业)。
(4)遵循数学学科特点和发展规律,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数学理解、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5)有效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问要有思考价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活动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理好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6)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合理,结构科学。必须留有学生独立思考和基本练习的时间。认真组织好课堂的练习与反馈,及时调节,练习要有梯度、层次,适应绝大部分学生,对学困生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
(7)动手实践、小组讨论等环节的安排要有明确的数学教学目的,注重实效。3.批改与辅导
作业批改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批改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了解教 学质量和改进教学的重要渠道。辅导是针对班级授课制下,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
(1)数学作业形式要多样。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可安排口头作业,书面作业,综合实践性作业等。作业的量要适度,既要重视基础性,又要联系生活,具有应用性,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2)作业的批改须及时、认真,以利于反馈,帮助学生学习反思。批改既要严格,更要正面鼓励引导,关注情感感染,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态度和习惯。
(3)对学生作业中有创见的解答或典型错误,要做好摘录,作为教学资源备用。对错误原因要适时作出综合分析,提出应对的措施和办法。
(4)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订正要及时。基础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可采取面批辅导、学生互助等多种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对于普遍存在的共性错误,可组织全班学生展开讨论、或讲解的方式进行分析和纠正。
(5)辅导要贯彻因材施教,因人制宜的原则。辅导要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既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又要关注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既要关注个性化的学习,又要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6)辅导学生应耐心、鼓励质疑问难,对学生的提问要循循善诱,不随意斥责,杜绝讥讽、挖苦学生。以正面诱导和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和自信性。
4.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 的教学。
(1)教学评价应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积极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成长记录和综合表现等多种方式,考试评价的内容要全面。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评价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出发,注意适度性和科学性。
(2)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3)加强命题内容与方式的研究,以数学课程和教材的要求编制试题。根据评价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恰当安排单元检测和期末考试。采取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4)认真做好单元检测,期末考试的组织、批改、成绩记载,以及试卷分析等各项工作.及时对检测的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反思与反馈,使学生了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使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5)建立学生、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评价体系,让学生、教师能多渠道获取信息,以利于反思、调整,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5.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学校发展的需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独立学习与反思,同伴研讨与互助,专业学习与引领。
(1)教师发展最有效的途径是结合教学实践展开的教育教学研究即结合教学实践对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进行系统的反思。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主动参与校本教研,努力提升专业素养。(数学素养课题)关于子课题
﹡教材编写对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研究 ﹡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教材使用中对丰富小学生数学素养评价方法的研究
﹡作业、习题、课外实践的设计与讲评对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研究 ﹡教师数学素养对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研究 分专题逐个击破,层层推进
(2)听课、说课等教学研讨活动,应前有准备,后有反思,活动中踊跃参与讨论、交流.研究持之以恒,不断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式。
教研活动提前了解课题,会议内容等;工作3年内的新教师,参加区级教研活动要写小结,其他教师参加市级以上教研活动要写学习体会。并于三天内上交教研员。不在篇幅长短,重在真情实感。
(3)结合教学实践,学习教育理论,与同行探讨,向专家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常规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
一、备课
1、认真学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学习课程计划和《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认真学习教材。对照《数学课程标准》,通读全册教材,掌握教材的体系结构和编排特点,明确各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及其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弄清各部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分析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掌握学生基本情况。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了解学生对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方法等,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
4、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学校的教学条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2)多种教学策略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给学生留足自主探究和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讲求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积极创造条件,采用模型、投影、录像和计算机软件、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活知识。(4)设计的问题有探索性、有指向性,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展开学生的思维过程。
5、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内外练习。对教材上各个层面的习题老师都应先做一遍,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把它们适当安排在课内或课外。练习的安排应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应保证有足够的基础练习题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之用。适当布置一些操作性、实践性作业。练习应有层次,对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都应提供不同的练习题。
6、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内容包括:本册教材的总体认识(内容、编排特点,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要求、班级情况分析、改革教学的设想、教学进度和重点研究课题。
7、制订课时计划。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教案内容包括:课题和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案要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体现教师在教学上的特色和风格。
8、坚持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立人。集思广益,提高业务水平。
二、上课
1、课前应熟悉每课时设计,准备好教具,提前到课堂,准时上、下课。
2、每课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课堂中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3、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要逻辑地展示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做到结构合理,层次清楚,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注意展示数学的思维过程,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要科学安排教学时间,教学容量要适度。
4、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
5、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6、注意信息反馈,及时调节教学。通过提问、课堂操作、书面练习、讨论等多种途径获取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地控制或调整教学过程,使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全面落实。
7、上课时仪表端庄,精神饱满,教态亲切和蔼,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用普通话讲课,语言清楚,表达严谨,有吸引力。板书工整、布局合理,不写错字和不规范的字。
三、作业
1、教师对全册课本练习内容的安排、层次、形式、特点有一个通盘的了解,做到胸中有数。每节课练习的内容,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具有基础性、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2、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教学要求除安排书面练习外,还应注意安排一些活动性、实践性的练习,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作业规定的格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做到字体端正、书写整洁、认真细致,仔细检查。
4、及时收、发作业,认真全面地检查。对书写整洁、认真、正确率高、方法创新的学生的作业,要表彰鼓励。
5、注意收集和分析作业中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材料,作好记录,认真分析原因,及时讲评反馈。对错误较多的学生要加强辅导、督促检查,采取关心、爱护、鼓励等多种正面教育的形式,找出原因,认真地改进、提高该部分学生练习的质量。
四、学习活动
1、“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学生进行一种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教师应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及教材内容认真安排活动内容,积极开展1~2年级以“实践活动”为主题、4~5年级以“综合运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活动。
2、组织学生参加学习活动,教师应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小制作、小调查、小游戏、小观察、小实验、小课题研究、小研究报告、数学日记等,可以以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师应对“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活动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评价以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与态度、能力与效果为主要方面,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以自我评价为主,进行开放式、全面性评价。
五、教学评估
1、重视平时成绩的考查和评定。在平时教学中,要有计划地通过对学生的日常观察(课内听讲、解题)、口头提问(课内回答问题或板演)、作业检查、综合练习、实验操作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和能力及个性品质发展的情况,及时诊断和改进教学。
2、学期末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好复习与考试。要及时批阅试卷,做好试卷的分析与评讲,并写出书面材料。
六、教学研究
1、每节课后,对感触较深的体会写出简要的教学后记。
2、每学期末要进行书面的教学工作总结。总结工作时,要对照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实事求是地分析教学中取得的成绩;对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3、积极参与听课、上研究课、评课、说课等教研活动,用相应的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改实践,每学期每位教师应积极撰写教学心得、教学论文或教改总结。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常规
宁波市小学数学教学常规
(试行稿)
教师备课的常规 :
备课是一切教学常规活动的起始阶段,它主要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设计教学方案两项内容。为了进一步规范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到备课为教学服务,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服务,促使学校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特制定本细则。
一、学期教学计划
认真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理念,通览全册教材,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1、任教班级学生情况分析。分析本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情况和特点。
2、教材内容分析。把握本册教材与前、后教材的联系,理清本册知识脉络;在明确各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
3、教学具体措施。教师要依据学科教学、学生的学习现状、存在的实际问题,写清具体、明确、易行的措施,体现一定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4、教学进度表。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要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及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和时间安排。
二、设计教学方案
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根据新课程理念,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关于教材处理
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在充分理解、深刻把握教材内涵的基础上,可以灵活地处理教材——可以对教材进行取舍、调整顺序或重组;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适当选择学习材料。
2、关于教学目标设置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参考教参,自己设置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定位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这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备课时就要考虑三维目标的整合,实践时方能做到三位一体。
3、关于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选择
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灵活、合理选择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要特别注重如何学习,以学定教,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4、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
课堂中,必须让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合作探究,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彻底改变传统僵化的单一的结构形式。好的教学过程设计应是一种框架,一种指向,一种强烈的优化意识,应该是大气、粗放、机动、可变的,以便尽情地张扬教学个性,并为表现教学机智留足空间,能够有效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撰写时,关于流程设计方面可以简略,但对有些学习内容的引用和学习方式的选择则要详细备案。
①导入环节。导入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巧妙的“导”,让学生全身心的“入”,要通过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②问题设计。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和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即发散性、开放性)。
③获取过程。教学设计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应着重突出师生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空间的安排以及对重难点的处理,要重点体现教法和学法。
④练习设计。围绕教学的关键点精心设计,要有趣味性、针对性、层次性、开放性和应用性,做到有利于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⑤布置作业。精选习题,难度适当,份量适中,关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5、关于教后反思的撰写
用新课程理念、新教学方式来备课、教学,必定会让我们产生许多困惑、迷惘与问题,可能有成功的体验,也许会有更多的失败的教训,应该及时将这些体会与认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记录下来,形成教后反思,这是最有价值的第一手教学研究资料。
要通过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②问题设计。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和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即发散性、开放性)。
③获取过程。教学设计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应着重突出师生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空间的安排以及对重难点的处理,要重点体现教法和学法。
④练习设计。围绕教学的关键点精心设计,要有趣味性、针对性、层次性、开放性和应用性,做到有利于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⑤布置作业。精选习题,难度适当,份量适中,关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5、关于教后反思的撰写
用新课程理念、新教学方式来备课、教学,必定会让我们产生许多困惑、迷惘与问题,可能有成功的体验,也许会有更多的失败的教训,应该及时将这些体会与认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记录下来,形成教后反思,这是最有价值的第一手教学研究资料。
教师上课的常规:
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场所,教师必须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准时进入课堂,不空堂、不拖堂。在上课过程中,就努力做到以下要求:
(一)教学目标
1、关注“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关注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
2.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整体把握教材,合理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活动。
(三)教学过程
3、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生动、准确。板书工整、布局合理、重点突出。
4、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和时间。面向全体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关注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建立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5、有效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动手实践、小组讨论等环节的安排要有明确的数学教学目的,注重实效。提问要简洁明了,有思考价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
6、注重学生数学习惯的培养。从“听、说、想、练”等方面入手,培养学会倾听,会用数学语言完整表达数学思维,善于从多角度独立思考,规范书写等良好习惯。
7、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合理,结构科学。要留有学生独立思考和基本练习的时间。认真组织好课堂的练习与反馈,及时调节,练习要有梯度、层次,适应绝大部分学生,对学困生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
8.处理好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充分发挥师生双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节奏和教学设计。提倡教后反思,及时总结提高。
作业常规:
一、作业布置
1、作业布置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量与质相结合,注意多样性和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倡导分层布置作业。从作业本、课本练习精选或自行设计作业习题,要体现“适量,灵活,针对性强”的原则,除书面作业外,还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实践性作业。
2、注重减负提质,严格控制作业时间。1-2年级数学作业一般要求课内完成,3-4年级课外作业时间以20分钟内为宜,5-6年级课外作业以30分钟内为宜,午间不布置书面作业。
3、作业要统一格式,统一用笔,字迹工整,行款整齐,无乱涂乱画,教育学生爱护作业本,基本无卷角。
一、二年级统一用铅笔,三年级开始用钢笔或圆珠笔。
二、作业批改
1、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准确、细致,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
2、作业质量宜采用等级评价,激励为主,根据学生情况适当有针对性地写上激励性评语。
3、提倡教师收集整理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建立学生错题册,学生作业中典型性、普遍性问题要注意分析,做好记录,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与提高。
三、作业辅导与讲评
1、辅导要耐心,讲评要及时。针对学生水平,因材施教,辅导、讲评形式多样,尤其注重对后20%学生的个别辅导。
2、辅导要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前、课中、课后。指导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教学评价:
1、质量测评的试题编制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对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生活经验的考查。关注对学生学习六大核心问题的考查,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命题要科学,难易适度,题量适当,注重层次性、开放性。要紧扣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进行命题,防止随意性。
2、数学测评的内容应全面。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出发,注意难度适中、内容科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测评形式应灵活多样。根据不同需要,灵活采用闭卷或开卷、统一或分层、规定或自选、口试或笔试等测评方式。创新方式,重视对学生口算、估算、动手操作、实践应用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综合考查。
4、认真细致做好命题、监考、阅卷等工作。及时对检测的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反思与反馈。使学生了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使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不允许根据测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
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
200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