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古代诗词教学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22:1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古代诗词教学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古代诗词教学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古代诗词教学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古代诗词教学人教版新课标 凭着一份做教师的责任,我从2019年8月所带的一年级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古诗文诵读教改实验,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走出了“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一般的寂寞尴尬境地,呈现出一派“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繁荣景象。本文是这项教改实验的记录和报告。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娃”声一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开学第一天,教室里就传来这朗朗的诵读声。这是我搞的一项特殊活动,就是学生在介绍自己姓名的时候,还要背诵上学以前学过的古诗。于是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加上老师夸张的表扬,他们的高兴劲儿就甭提了。在孩子们尝到成功甜头的兴奋中,我宣布今后每天晨读20分钟时间,老师要和大家一齐诵读古诗。

就这样,我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选取从上古至而今的诗、词、曲,古今格言警句、成语寓言,让孩子们朗读背诵。至今,学生们已升入六年级,还有几个月就要毕业了,这1800多个日日夜夜,他们天天读,周周读,月月读,年年读。从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到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到毛泽东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孩子们畅游在中华古诗词的海洋里,吟唱着,诵读着。每天那习惯成自然的诵读成了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传统的每节课前的“课前一歌”已被学生自觉地换成“课前一诵”了。

童年阶段是最好的记忆时期。“童子以记诵为能,少壮以学识为本,老成以德业为重”。每日的诵读既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记忆能力,更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名篇。我坚信,每天20分钟,坚持六年,孩子们定能终身受益。

但有时背多了,时间一长,张冠李戴,顺序颠倒,这首那首背混了的事常有发生。对此,我采用“对号入座”的方法,即作者、朝代及内容的连线练习;采取“定位联想”的办法,即读每首诗文时,一边背一边记每个字、每个词、甚至每句话在诗文中的位置;采取手势语练背法,即伸母指表示老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伸出食指,表示每句读一遍,伸出两个手指表示每两句连起来读两遍,伸出三个手指表示男女生轮读,伸出四个手指意思就是试背。就这样,采取朗读、大声读、小声读,直到读出味来,读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再让学生领背、齐背、对背。一首诗至少读10遍,背10遍。《学习的革命》中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最伟大的方法”。我认为天天诵读古典诗文就是语文教育的最伟大的方法。四声的抑扬顿挫,联绵词的回环响亮,叠音词的声情并茂,对偶句的节奏和谐,如此等等,正是汉语独特的魅力所在。孩子们的诵读犹如动听优美的音乐融入人耳,愉悦于心。

也许有人认为在学生们还不具备对精品文章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大量阅读,杨振宁说,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亲教我背诵了几十首唐宋诗词。许多诗句不全懂,但是小孩子很容易就学会了背诵。70多年来,人生旅途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后,才逐步体会到“高处不胜寒”和“鸿飞那复计东西”等名句的真义,对诗句感悟更深了。

余秋雨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他本人10岁左右背诵诗文,直到40多岁较深刻地回味这些诗文的含义时,真是感受无限,他把这些感受写出来告诉读者,居然立即引起了海内外华人的热烈反应。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难想象巴金、臧克家、鲁迅、朱自清、郭沫若、钱钟书……等人如果没有昔日足够的背诵积累会取得如此光辉的文学业绩。而且这种背诵积累不只用来培养文学家,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血脉文明素养和精神

我的学生们年龄还小,但目前已背诵了300首古诗词曲;200条古人、今人格言警句;200个成语典故(积累了800多条成语);100个寓言故事。此外,全班都读了《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哈姆雷特》等世界名著,读了秦文君、余秋雨、曹文轩、黄蓓佳等许多当代作家的作品。识字方面远远超过了《大纲》规定的任务。

随着慢慢的“酝酿”与渐渐的“反刍”,逐渐的量变一定会出现质的飞跃!我坚信,那些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生命参与和证明了的古典精品,会同空气一样毫无痕迹地从学生的口中渗入血液,留存于生命之中。而且融会凝聚在诗中的智慧、风骨、操守、意境,并将成为他们建立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谈小学语文教学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谈小学语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

(一)超越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往的语文学习,大多数教师只守着一本教材教学。然而,我发现,语文学习更重要的在于高品位的阅读和积累。于是我有意识地扩展阅读内容,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看做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积极审视和批判教材,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准确地自选教材。

在教学中,我和学生大胆地对现行教材进行增删取舍。努力让教材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并在此基础上扩大篇章的积累量。六年中,在积累内容的纵深递进中,学生积累了1000多条成语,100多个寓言故事,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平均每个学生的识字量在3000字左右……更重要的是,我将读书的视野从课文引发开去,从文学的视野走向人文的视野,走向文化的视野,把读书作为学生重要的语文学习过程。从“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到美国教育部推荐给学生必读的书目等。学生不但积累了大量语文知识,而且在书籍的人文熏陶中建构精神世界,形成健全人格

再比如,六年里用自己编辑的《诗词300首》,我带领学生背诵了300多首古今诗词。从《诗经》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毛泽东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从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到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孩子们积累着诗的语言,感受着诗的情怀,从而抓住了学生记忆的黄金时代,摒弃了“课内背教条,课外背广告”的现象。张一帆同学在一次期末考试中“马失前蹄”,一向得意的他沮丧极了,在我开导他的第二天,他送我三首词《西江月》《生查子》和自己独创的词牌──《独笑傲》。他在这首词中写道:

泪眼已朦胧,成绩难留心中。风光还是旧时同,恰似,一场春梦。往事不堪回首,回首必见伤痛。荣辱成败瞬念空,仍笑,明朝春风。试想,对一个小学生来说,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创造!强化语文的诗教,时时拨动学生诗的琴弦,可以说,融会在书籍中的智慧、风骨、人生态度以及表达样式等都成为学生建立人生终极关怀的永恒资源。在教学程序的安排上,“钻入教材”是基础,“跳出教材”是拓展与深化,前者重认同与理解,后者重“反刍”与应用。从教材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认识路线,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不但应在量上扩展延伸,还应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人民教育》在2019年第二期发表了我的《敢向教材发难的孩子们》一文。文中讲了对《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等课文进行延伸课文内容、续编故事情节的创造;讲了《荷花》《小站》等课文如何修改教材内容的情景;讲了《一夜的工作》《为人民服务》等课文向作家领袖提意见的鲜活事例。

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我们自豪,自豪的是中华民族文化资源的丰厚,可我们却痛惜地看到一代又一代人人文素养越来越单薄。我,一个从事“人之初”教育的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进阅读的广阔天空,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中华民族将来怎么拥有高贵的、文明的、创造的现代人呢?“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说的真是太好了。那么,这个阶梯的第一个平台首先应由我,由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来搭建。

(二)超越课堂

“以社会当课堂而不是以课堂当社会”。我告诉学生,也提醒自己,学好语言不仅在课堂,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它有着广阔的天地,与生命的成长共始终。

因此,我的语文课将语文引向自然,引进社会,引进生活,引进时代,着眼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拓展学生的生活领域,扩大学生的视野。六年中,我请学者教授专家来作讲座、答疑;带领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劳动;参加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活动,如体育表演,口头作文大赛,课本剧表演等。我还经常和学生逛书店,看展览,看焦点访谈,进行热点采访及社会调查活动。班级组成记者团,采访同学、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阶层的人。当然,还要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表达出来。于是我每学期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编辑杂志,迄今已编有《萌芽文集》《创造文集》《诗画文集》《发现父母》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亲近大自然,触及社会热点、焦点时所表达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体认。

超越课堂,不仅要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还要触及他们的心灵。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开展了家长和孩子的心灵对话活动。一封封故事真实、感情真挚的家长来信,从《莘莘学子话艰辛》到《书的故事》,从《不堪回首的文革》到《孩子,我正在看着你们呢》……他们讲述着自己的求学经历,少年生活,工作压力,下岗困惑,母子情深,父子隔阂……同学们觉得来信的家长虽然是事业的强者,人生的英雄,但又是活生生的普通人,他们不像电影小说中的人物那么遥远,而恰恰是自己最亲爱的爸爸妈妈。就这样,一封封学生的《望星空》《苦难是人生的老师》《永恒的伴侣》等回信,带着滚烫的泪,含着浓浓的情传到家长的手里。且不说学生怎样情动辞发,妙笔生花,写作水平如何提高,单就精神世界的启迪就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家长看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又回信和孩子们交流自己的读后感。有的提出希望,有的提出建议,有的赞叹不止。梁大为的妈妈读着那些理解、支持、鼓励的信不知哭了多少回。张继扬的爸爸一篇一篇回味着孩子们给他的回信,并利用双休日把亲戚的孩子叫到家里,把回信当做教材教育孩子们……最后在家长强烈要求下,学生自发编辑一本集子──《发现父母》。相信,这份精神礼物将成为他们人生历程中一座不朽的纪念丰碑。

六年级的下半年,我又开展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灵对话。我给75个孩子写了75封心灵对白。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长、优缺点等用六年里发生的小故事进行叙说。从写给赵航平的《想念你优美的声音》到写给黄杉的《努力吧,石头会变成钻石》;从写给宋宇庭的《擦干眼泪你会变得更潇洒》到写给谢瑶的《你拥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学生以自己的爱回报了我的爱──从齐林的《让生命闪光》到宫策远的《点亮一盏心灯》,从孟楠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到《酒逢“知己”千杯少》,一封封纯真、感动、感激,甚至提建议和意见的信都化作了爱的翅膀让我的心伴着幸福的泪飞翔!所有的感觉都沉淀成一句话:“当老师,值!” 由此,在超越课堂的过程中,语言已经不只是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存在方式。学生的生活活动、情感活动、心灵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语文学习中才能感受自然,发现社会,体悟人生。只有这样的语文学习才能为他们身心的健全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精神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超越教师

“师生共同成长而不是拔苗助长”。引导学生超越教师,实际上是教师的一种自我超越,是教师富有时代魅力的精神境界。如何让教师可持续发展,成为学生心目中一本百读不厌的大书呢?如何让学生有能力脱离教师的搀扶学会学习,最终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呢

师道之尊,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绝不是不可超越之。教师不是全部知识、全部真理的化身,那么,我们就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在这样的环境中鼓励学生有超越之胆,敢于超越教师的精神;有超越之识,能够超越的能力;有超越之智,实现超越的成功。语文的学习应该寻找一种和学生谈话的轻松,态度的平等亲切,心灵的坦诚和谐。语文绝对不是只依靠教师就能学好,而是需要自己从鲜活的文字中感悟到独特的情感,从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到高尚的情操,从一个标准答案中体会一次独立的思考。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你的一样多。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语文教学能成为教师和学生终生追求真善美的友人和伙伴,教师和学生在拇指教育一道幸福成长,那才是真正的教育和理想的学习。

首先,努力让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学生的感觉──我这样提醒自己:“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了认识自己,都找到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的感觉,都有了自信和创造的尊严,他们获得的是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

其次,要学生超越教师,就要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利交给学生。就要给孩子一个喜新厌旧的头脑,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的答案。一个从小就不会用自己的脑子去分析思考和辨别批判的人,我们怎么能指望他去开拓、去创造?我们追求语文教育人文底蕴的积淀,我们谱写思想冲破牢笼的教育诗篇。只有这样,我们的眼前才会出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学生上台当老师,敢和你平等对话,敢挑你的毛病,敢提出和你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观点……

记得讲《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想让学生心中永远树立邱少云这位著名战斗英雄的伟大形象。于是抓住课文中的:“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进行了精心设计。首先让学生画出最能表现邱少云精神的词语,在挖掘了“千斤巨石”“一动不动”词语后,我引导学生抓住“半个多小时”思考:“烈火刚刚烧到邱少云身上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当他疼痛难忍的时候是怎么想的?”“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时又是怎么想的?”学生受到感染和启发,有的说邱少云想到了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他的生命;有的说邱少云太伟大了,他一定在心里高喊“共产党万岁!祖国万岁!”有的说为了战斗的胜利他一定会想,这点痛算什么,我才不怕呢。正当我非常激动地准备和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两句话时,有个学生却说话了。他说:“要是我的话,那非疼死我不可,我想火刚开始烧的时候,他坚持住了,真是了不起,不过火烧到一半的时候他有可能就昏过去了,那么他后来什么也没有想。”又有一个学生说:“我不同意老师和同学的意见,我曾被水烫过,疼痛的滋味实在难忍,那么火烧的感觉会更难受。如果说他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没动一下的话,他心里肯定没有想那么多,心里肯定只有一个念头:挺住挺住再挺住!坚持坚持再坚持!就是凭着任何力量无法抗拒的意志,他坚持到了最后。”还有个学生说:“老师,我觉得你让我们猜邱少云心里是怎么想的不好。其实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就会很感动的。本来读的时候想掉泪,可是一分析就没有感情了”。还有的同学奇怪地质疑:“邱少云他们是先遣部队,埋伏在离敌人很近的地方,大火在他身上燃烧了半个多小时,他身上带了子弹和手榴弹,那么这些一点就着的易燃物品被烧了那么长时间,怎么没有爆炸呢?”一个悲壮的画面被拆卸得七零八落,学生的激情没有了,变成了一个个困惑,一个个怀疑。我呆住了,面对英雄,教师会认为他们是神,并把成人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而在学生的眼里却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才不接受你的看法呢。的确,神是遥远飘渺的,而人的情感却是相近相通的。由此看来,靠老师是不够的,只有自己去想,去悟,去创造才是最可靠的。

可见,超越教师的过程,不仅是体验自己学习所获得知识的过程,还是教师和学生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的过程,也是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过程,更是追求真实,探求真知,献身真理的过程。

综上所述,超越教材,超越教师,超越课堂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体能的、知识的、智慧的极限,从而实现自我审美的过程,自我创造的过程。由此可见,为生命奠基的过程,就是自我超越的过程。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谈“死记硬背”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谈“死记硬背”人教版新课标

提起“死记硬背”,人们大多都会持不以为然的否定态度,认为它已不合时代潮流,但一味地放弃“死记硬背”的做法,也正是当今语文教学的一大失误。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黄玉峰老师一针见血的指出:“死记硬背有什么不好,在记忆强盛的青年时代,就是要死死地记一些,硬硬地背一些,这就是语文基础,这就是本钱。现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多的‘架空分析’,是在浪费学生的大好时光,是不符合读书规律的。”我认为“死记硬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为必要。

首先,“死记硬背”是儿童学习规律决定的。我们知道,儿童的识记主要是以机械识记为主的,理解力十分有限。如果过分强调在理解的基础进行识记,那么,儿童在大好的机械识记年龄里,识记的东西就会十分有限。儿童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机械识的潜能就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反过来看,成人的理解力比较强,但如果过去识记的东西很有限,提供给成人理解的内容也会很有限,因此成人的理解力也就得不到充分利用。如果我们不去充分挖掘和开发儿童的机械识记能力,在他们识记能力很强的时候,没有让他们尽可能多的“死记硬背”一些将来对他们有用的东西,过分强调在理解的基础进行识记,那么,人生”排错的程序“不但没有得到弥补,反而将被强。我们还知道,在儿童阶段,机械识记的东西有不容易遗忘、记忆时间长的特点,因此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死记硬背”,机械识记在儿童学习语文中的作用。

我们应该遵循儿童学习的规律,在他机械识记能力十分强的时候,就让他们识记尽可能多的东西,为他们将来有更多的可供理解的内容,提供足够量的知识储备。这就如同牛羊吃草一样,在虎狼未来之前,争抢更多的食物;物竞天择,使牛和羊具备了反刍的生理功能,它们先将草吃进嘴里,但不急于消化,等到闲暇时再进行反刍、消化。我们的语言学习、语言积累就如同牛羊反刍一样,也有一个先机械的识记知识、占有知识,日后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过程。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知识的反刍现象。如果我们是这样看待传统的语文教学,我们就不会轻易地否定“死记硬背”了。知识的反刍必须建立在“死记硬背”和生吞活剥的基础之上,没有一定量的知识和语言素材储备,就无法进行知识的反刍。

其次,“死记硬背”是汉语学习特点决定的。汉语负载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汉语有着它独特的表达方式,汉语表达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和华美的文化风采,如果没有足够的语言积累,历史文化积淀,汉语的表达必将失去它特有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风采。要真正的掌握汉民族的语言,运用好我们的母语,就不得不下苦功夫,花大力气进行语言的积累和祖国历史文化知识的积淀,这种积累和积淀必须在儿童阶段开始,儿童不需要马上理解他识记的语言素材和历史文化典故,但必须首先识记这些东西,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们会慢慢地咀嚼和回味他们在儿时所积累和积淀的东西,理解和消化他们积累的语言素材和历史文化典故,并化作他们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形成独有的语言表达方式,呈现出语言的个性来。这种表达方式既有历史的底蕴,又有文化风采。汉语的学习就是这种,这要求学习者必须在儿时“死记硬背”一语言素材,必须“死记硬背”一些历史文化典故,以备以后顺畅自如,意蕴华美地进行表达。

古今文学建树很高的大家,无不是熟读成诵的高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超人的”背功“促使他们成为名家。巴金12岁能背几部书,《古文观止》能倒背如流,巴金自己也曾很有感触地说:“这二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二十多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茅盾更能抽背《红楼梦》中的任一章节。郭沫若、鲁迅惊人的“背功”今世人惊叹。台湾作家三毛作品中,随时都会有令你叹服引用恰切的古诗文,又何尝不来自于她头脑中熟记的内容呢?由此可见,汉语的学习有它自身的特点,这个特点之一就是“死记硬背”、机械识记。没有满腹经纶的积累,就没有出口成章的表达。

“死记硬背”作为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其重要的地位自不待言,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还“死记硬背”以应有的地位。积极地正面引导学生,教育学生要学习古人的那种苦学精神,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培养良好的读、背习惯。

第四篇:小学语文论文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_人教版新课标范文

小学语文论文-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人教版新课标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课程要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想方设法在语文课上让学生享受到真正的尊重和主人的尊严。通过语文教学消除心灵之间的隔阂、戒备,创生完美的合作心境。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的需要,孕育高尚的人文情感的最佳天地。在语文教学中确信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弹性感悟、独立创造、自由表达的积极心理生态的需要。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生态环境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叩开学生的心扉。使语文课程拥有一个绿色的课堂,一个温情的课堂,努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成为生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关怀小学生的语文生命,关注小学生的语文生活,关心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让儿童的语文生命自由成长。努力建设对话文化,尊重学生的人格,步入他们的情感世界,用关心、真爱去营造语文课程的人文家园。给孩子一个空间,共同创造和谐的语文生活。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语文课程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的路。

一、以“情”为纽带,让课堂洋溢着浓郁的人文色彩。在教学中,凭借情感来渲染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受到情的感悟、理的启迪。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麻雀》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名言、诗歌、歌曲等,激起学生对母爱的无限崇敬之情,为学习课文定下了情感基调。教学伊始,伴着舒缓的钢琴曲,深情地向学生们讲述了“藏羚羊的跪拜”的故事,当藏羚羊为了保护肚子里的孩子给老猎人下跪的时候,学生们的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他们懂得了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都是神圣的。接着适时导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同样讲述了一个母爱的故事,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麻雀母子那至真至纯的爱吧!”情境的创设,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他们很快进入了课文情境,用充满激情的朗读赞美了麻雀伟大的母爱。随后,学生们纷纷朗诵赞颂动物和人类母爱的感人故事、诗歌,情感再一次升华。当响起“烛光里的妈妈”的歌曲时,学生们眼含热泪用一句话表达了自己对妈妈的感恩之情。课堂上洋溢着“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的人文魅力。整节课师生都沐浴在荡气回肠的“人化”情境之中,显现出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

二、活化教学环节,在多样化的学习中渗透人文精神。“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在课堂上,注意活化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挖掘文本的人文精神内涵,点燃学生头脑的火把,放飞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和幸福。

(l)以读为本。《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言为心声”,语言学科培育情感,充分利用文章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全身心地诵读,激活语言,让语言所行发的感情溢出纸面,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鸣。酣畅淋漓的读,能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山沟里的孩子》时,自始至终贯穿以读为本的原则。在导入课文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朗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山沟的孩子起早贪黑地去上学?为什么起早贪黑去上学?从哪些精彩词句看出来?这是让学生注意文章中哪些词句精彩,哪些地方能体现山沟的孩子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接下去紧扣精彩词句,指导学生读课文,读懂意思,读出形象,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来。读的方式也有变化,或教师引读,或学生自读。学生的读,有集体读、分组读,男女分读,个别读,比赛读。尽量扩大学生读的面,这样,课堂上不断地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学生通过对这些主动感人、撼人心腑片段的诵读、揣摩、品味,体验所描绘的情境,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使自己仿佛置身于那偏僻的出风感受着那里的孩子披星戴月、翻山越岭去上学的辛苦历程。对他们为了山区早日脱贫,祖国更加富强而刻苦学习的精神有了认识。学生的心灵被强烈地震撼了。

(2)角色体验。小学生很愿意模仿放事式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课本剧,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在课文的情节空白、浓缩处,拓展想象,在富有创造性的表演过程中培养想象力,增强自信和勇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蜀僧》时,引导学生排演课本剧。启发学生在课文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想象和尚在去南海的路上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内在的人文积淀不断激发,他们不仅牢固地掌握了课文语言,而且领悟出其中的道理。那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人文精神在自由的想象中,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所有的人。(3)即兴练笔。有的课文,要求学生根据一段文字材料,运用想象力,加以引申和补充,使之成为形象丰满的立体图像和绚丽多彩的画面。例如《李时珍》一课,有一段描写李时珍不怕严寒酷暑,翻山越岭采集药材的描述,虽寥寥几笔,但却十分感人。老师可以以《采药》为题,引导学生想象当时采药的环境,李时珍遇到的困难,他又是如何想、说、做的描绘出来,表现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通过续篇,学生的个性再一次得以充分的张扬,字里行间映射出一颗颗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的美好心灵。

三、课外拓展,积极召唤人文精神内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强调的是学生必须与生活,社会相融,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高素质的人。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语言的魅力》一文后,布置学生搜集生活中有勉力的语言,寻找社会这个大课堂中的真善美,进一步感受“语言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的内涵。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哪些不美的行为,用有魅力的语言写提示牌告诉他们。学生们通过社会调查写出了富有魅力的语言:“我在流泪,帮的把眼泪擦干好吗?”(节约用水);“你丢下的不是粮食,而是自己的一颗良心”(爱惜粮食)“我在睡觉,别碰我好吗?(爱护花草)”;“除了你的脚印,什么也别留下”(不乱丢废弃物)等。这些语言,无不体现着人的精神世界。再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雨铃铛》一颗时,让学生仔细倾听雨声,观察雨景,然后让他们打开想象的翅膀形容一下听到的雨声和看到的雨景,有的学生说雨下下来像妈妈用竹筛在筛麦子一样,有的说雨滴从房檐上落下来像钟表在动,他们还给雨起了好听的名字:豆子雨、星星雨、牛毛细雨等。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后,教师又引导学生看课文最后一句:它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来盖新房。它指谁?学生立即反应过来是春雨。再引导学生想一想,把后面的内容变一变:它在招呼谁,干什么?学生一下子又活跃起来了,说了很多。其中几句说得大家直叫好:它在招呼麦苗,快快长大;它在呼喊种子,快快发芽;它在叫着青蛙,快快醒来……。优美的句子一句接一句说了出来。这样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理解课文更到位。孩子是天真的,想象是无拘无束的,教师只要引导到位,挖掘想象的潜力,会对开发学生智力,召唤学生人文精神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语文是生活的反映,并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去发现和体会实践中那些散发着魅力的人文素材,用心感悟那些高尚、高雅的情感,从平常事中体验到不平常的人文精神。从而使他们的性格得到陶冶,形成健全的人格。

四、开放空间,引导学生体验自然的美。语文课程的空间形态应该是开放式的。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也可以在绿草如茵的操场上,可以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可以在繁花似锦的花园里,还可以在热闹非凡的社区一角,甚至是师生温情脉脉的家庭里。课程空间的敞亮将带来“家的感觉”的重要基因——心灵的敞亮。比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春天”篇,第一篇主题课文是《春天的手》。通篇以拟人的手法描写春天里大地新绿、小河解冻、小鸟欢歌、小朋友户外活动多起来的景象,处处表现了春风、春光、春色、春之声的无穷美妙和勃勃生机。一位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学习,使学生形象地感知春天的伟大和意义,从小树立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观念。然后组织学生到校园,到郊外去“找春天”。看一看春天有哪些景象。想一想哪些是书上没有讲到的,你还发现了哪些问题,都—一记在你带的小本子上。接着回到教室,让同学们说一说春天有哪些特点:有的说,春天果树开花了,有红的、粉的、白的;有的说,花丛中有许多小蜜蜂,在辛勤的采蜜;有的说,小燕子跟着妈妈从很远很远的南方飞回来了;还有的说,农民阿姨和叔叔在田里辛勤地劳动呢!再议一议提出的问题。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春天的诗歌、散文、故事、对联等内容,画一画或者写一写你心中的春天。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春天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人在自然中是美的,人的劳动是美的。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开放了语文教学的空间,把课堂引向大自然的空间,既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进生与师、生与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语文课程的内容指向应该是现实化的。强化对语文课程的生活化开发,使我们的语文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他们生命的渴望,生活的需要。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还要遵循生活规则。让语文课程生活和学生的社会生活完全接轨。让学生深切体验到语文课程是一种真正的生活,是逼近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从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巧妙地实施人文精神的教育。

五、活化课堂,组织张弛有序的教学实践活动。语文课堂的活动形式应该是游乐式的。语文课程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有了语文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语文之家的存在。在众多的语文活动中,能给学生创生最佳积极心态的活动是带有游戏色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因此,我们在开发语文课程的时候,要注重设计好游乐型语文活动。至少要使活动充满情趣,能给学生带来欢乐,让学生感觉到语文课程是他们金色童年的欢乐源泉。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应该是宁静式的开放,是张弛有序的有机结合。我们的语文课堂有分有合,有闹有静,热闹非凡,学生的自我就淹没在集体活动的海洋中了。学生就能够独立地思考,从容地读书,静心地写作,自由地表达,凝神地倾听。外国的课堂,学生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有时还和老师“打”成一片,但学习积极性却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师居高临下,学生正襟危坐。规矩是有了,但学习积极性却没了,有人把此戏称为“四鸭”现象——上课“赶鸭”,教学是“填鸭”,考试在“烤鸭”,最后成“板鸭”。起立,何必千篇一律“老师好”;上课,老师可坐学生位,必要时有“指点”,而学生则上讲台当“老师”,不解时才“求援”;答问,举手发言该提倡,走上讲台与老师辩论也可张扬。朗读,不一定非得双手捧书,腾出手来“小表演”,更易入境动情;讨论,放手让学生自由组合,前后左右结对可以,“东北”“西南”联合也行;坐久了,可“送”一二分钟埋头闭眼;动口多了,就动手写一写;动脑多了,就听一听配乐——因为换一种方式就是休息。师生平等到关系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如一个老师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在学生自读自悟,初步感知后,我说:“同学们,现在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自学,喜欢说的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大榕树的美;喜欢画的同学可以画一幅‘百鸟图’;收集了资料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喜欢读的同学则可以尽情地读、美美地读……”实践证明,教师一旦把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与交流,活化课堂,组织张弛有序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露才华的同时,也建立了各自不同的期待心理,获得了成功的乐趣,从而促进智力与个性的发展。语文课程的交往模式应该是对话式的。课程可以带有自由论坛的色彩和味道;可以带有家庭聊天的自由和随意。拆掉了教师心中的三尺讲台,广设倾诉平台和倾听通道,为释放精神与情感提供顺畅多元的通道、积极的心境温度与色度。让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广袤的时空里进行生命的自由言说,从而真正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得语文课程成为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对话、有效交往的乐园。例如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在充分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充当课文中的某个角色,自己设计动作,按照自己的体会,表演课文的人物与情节。比如于永正老师教(小稻秧脱险记)、(狐假虎威)等课文,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就是师生共同表演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如《小母鸡种稻子》、《想飞的乌龟》等情节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时,有效地组织学生表演,令课堂教学增色不少。表演还能解决课文中的许多难点,于永正老师执教《小稻秧历险记》就是如此。“团团围住、气势汹汹、晕头转向、气喘吁吁”等难点,都是运用表演的形式突破的,既生动又有趣,不费一词一句,真可谓事半功倍。表演还能融洽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提倡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今天,表演也是一种融合剂。师生共同表演和谐统一,营造出宽松的学习氛围,无形中增添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些课文,比如《乌鸦喝水》、《曹冲称象》等,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自做道具,对课文内容进行演示说明,实现教、学、做合一。这样的语文课堂,读演结合,张弛有序;动静结合,师生对话,充满了人文精神的渗透,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语文乐趣。

六、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积极培育学生人本化的心理。我们应该提倡语文教学生活化,生活空间语文化。生活是“生”的。学习新知识不该只由抽象的旧知识引人,而应多以学生身边的生活为例,让学生发现新知识产生的规律。生活是“活”的。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即使教师不说一句话,学生也能掌握知识。生活是有“情”的。语文无疑是饱含情感的学科。古今中外,人事物景,无不浸透着作者、编者的情感。有学生对语文呼喊道:“我渴望在唐诗宋词中品味诗人的喜怒哀乐,而不是背公式似的将他们尘封在心底;我渴望在作文本上写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而不是引议联结,硬凑出一篇《开卷有益》;更不想心头树起一个至纯至美的意象,被左一个选择右一个判断切割得支离破碎……”于巴巴的说教,孤零零的分析,只能把语文逼进学生“厌恶学科”的黑名单。语文情感的表达方式应该是生活化的。可以使用家庭式的奖励方式,可以是零食,可以是拥抱,可以是握手。我们还应该崇尚感伤,允许课程的每一个参与者都可以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义愤时可以拍案而起,感动时可以热泪盈眶,欣喜时可以放声大笑,悲怆时可以泣不成声。真实地表达我们的情感,没有任何的遮拦,没有丝毫的掩饰,没有半点的做作。可以把爱和恨写在脸上。语文课程的心理状态应该是人本化的。教师应该把爱作为教育的别名,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你应该温情脉脉,情意绵绵。让慈爱、关切、期望释放到课程空间去,让课堂里弥漫着爱的气息,让爱的阳光洒满课堂,洒满孩子们的心田,让学生能够大声地生活。同时,把诚信植入课程,植入学生的灵魂。有了诚信的语文课程,学生相互间才会有信任感。离开了信任感,家的感觉无从谈起。语文课程的物化环境应该是温情化的。实现教室的革命,拆掉三尺讲台,让教室能够散发家庭的温馨,溢满教师的爱心,诉说物品的贴心。教室里座位的排列可以是圆桌式的,可以有一些学生爱看的书和必备的生活用品。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同桌、找邻居。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亲和性的。语文教学过程的亲和性越强,亲和力越强,学生越容易产生人文精神的心灵震撼的感觉。

综上所述,在教育教学中,爱和善是语文课的别名;融融亲情、真实生活是语文课的别名;原生态的大自然、绿色的自由心灵也是语文课的别名。语文课中人文精神教育,有时在平等交往的课堂上,有时在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中,有时在充满希望的绿色原野上,有时在亲情默默的家庭里。关怀生命,关注生活,关心学生,积极营造发展小学生人文精神健康发展的环境,才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命题。

第五篇: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与特点,其次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教师面对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情况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提出采取

新课标倡导的是学生在开放、自主的环境下进行探究式的学习等富有时代特征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之前“授之与鱼”的教学观念,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把之前单一的、主观的教学模式变为较为灵活的、客观的模式,并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策略,灵活的使用教材,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力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是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改革中最主要的领军者,语文教师应采取何种措施面对此种改革呢。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求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以来,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方式虽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合作、探究性学习等教学方式也逐渐应用到课堂中,但认真观察可知,某些课堂为了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大多带着表演的形式在教学,其本质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课堂的有效性得不到显著的提高。以下通过介绍新课标下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建活跃的教学气氛等教学要求,让我们教师把握好其要求,对自己提出一套具有特色的有效的教学对策有很大的意义。

1.创设教学情景

小学生因为其年龄等特点,认识理解事物的能力较差,但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教师应抓住这些特点,尽量创设教学情景,让小学生在情景教学中掌握知识,以提高学习效率。在创设教学情景中可以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来教学,多媒体能再现生活中真实的情景,让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就会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达到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2.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说明教师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自觉有意识的进行学习。要想达到此目标,教师应依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合理安排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并寻找小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渐渐的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真正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创建活跃的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放松自己,善于思考,多提问,多与其他学生及教师交流,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经研究表明,课堂的有效性越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习惯,良好的思维习惯更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二、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特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了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小学语文课程的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学好语文,为其它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扎实的基础。深入分析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特点,有利于提出新课程下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应采取的措施。以下简要的介绍的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内涵的突出、语文教育的实践性突出、教育唯独扩展的突出三个特点。

1.人文内涵的突出

将新课标下的语文与其它自然科学类得课程进行比较不难看出,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更加突出的是人文内涵,强调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努力吸收我国民族文化的智慧。语文课中有大量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和比较主观的色彩的内容,因此语文课中提倡的是师生平等,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情感与创新的理解。

2.语文教育的实践性突出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已经具备了较为基础的语言心理机制,这有利于小学生熟悉我国民族文化背景,在此有利的条件下,教师也相应的为小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育的实践性的突出,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育唯独扩展的突出

新课程下要求的语文能力是在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高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出发的。课程目标较之前更具备包容性、可操作性、前瞻性,这些目标相应的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同时它的纵向与横向结构体现在知识、过程与阅读、综合性学习等。

三、新课标下语文教学采取的措施

小学语文是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且语文是更好的掌握母语有关知识的基础,所以为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抓好小学语文教学。以下粗略的论述了为提升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应采取的提供丰富的教学形式、营造开放、探究教学氛围等几项措施。

1.提供丰富的教学形式

丰富的教学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表演中获得乐趣。如教师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看图,观看相关视屏,并结合生活实际,通过组织小学生分角色表演等,调动小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

2.营造开放、探究教学氛围

开放教学气氛能让学生主动探究,从而发现自己的潜能,展示自己的才华。如在讲解《雨点》一课时,可以先设问学生,天上飘下的雨点起初都一样,但掉在池塘为何会睡觉,在小溪里就在散步呢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问题。

3.相信学生的能力

每个学生的经历不同,情感也会不同,学生在描述各自的感受时,教师应给予鼓励。如讲解《春天来啦》时,先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聆听山鸟清脆的鸣叫声等后,让学生描述他们的感受。

总而言之,按照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标准来实施教学,通过采用各种对策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只要我们对解决语文教学问题充满希望,困难终会被克服的。

参考文献

【1】许建中,赵晓龙.语文新课程实施策略简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4期

【2】周崇启.对中学语文课程结构改革的认识和思考[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赵乔翔.论中学语文教育改革必须突破的难点[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古代诗词教学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古代诗词教学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作文教学初探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作文教学初探 重庆市涪陵区青羊镇双石小学田洪全 *** 小学语文学科 【摘要】: 改革作文教学,一是老师要改革教学方法,废除陈规陋习,开创活泼新风,尽量......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谈小学语文童话教学_人教版新课标-word文档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谈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人教版新课标 童话是一种从童年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语言叙述童年的生活场景(或模拟儿童生活场景) ,表达童年的特殊感受和体验的一种儿......

    小学语文“先学后教”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先学后教”论文——以“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例学校:**小学姓名:**摘要:“在“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兵”教“兵”的友善,培养了生生之间......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

    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探索 学号 :201502011553 姓名 :公娇 指导教师:苏莉 摘要: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来都是语文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生写作的内功修炼 和平县浰源镇黄田小学 黄秋暖 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敞开自己的心扉,这似乎很简单,但对于很多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集 个性飞扬《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近段时间,从我校几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的以教材为切入点,将课外文学作品欣赏引入课堂的做法,让我深深感受到教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的思想,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改变学习方式 构建道德课堂单位:新密市来集镇裴沟小学 姓名:魏秋凤 邮箱:peigouxiaoxue@126.com 电话:63158985改变学习方式 构建道德课堂 【内容摘要】如何改变过去一味由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