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
德 育 经 验 交 流 材 料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当前,电脑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随着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日益熟练,从现代化信息媒体中所接收到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但随之又遇上一个问题,就是这些五光十色的外部信息对于学生来说,不一定都是合适的,甚至有些是有害的,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的信息所影响;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学生也会容易产生对计算机的过分依赖,降低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能力。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教育迫在眉睫,这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渠道之一。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如何开展对学生德育的教育呢?下面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正确对待游戏的问题
其实学生对学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是抱有较大兴趣的,可以说,其学习的兴趣不需要教师进行调动。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却发现一个问题,目前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往往不是来源于计算机知识本身,而是来源于对电脑游戏的热衷,上课时,对玩游戏的渴望超过了对知识的渴求。甚至有个别学生“做练习时一条虫,玩游戏时一条龙”,计算机知识学得不怎么样,但谈论起游戏来却眉飞色舞,虽然有益的电脑游戏对训练学生的协调能力,判断能力等有一定的帮助,而且爱玩是人的天性,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把电脑游戏视作计算机应用的全部,沉迷于此则只会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同时市面上的许多游戏并不适合小学生玩,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游戏问题,引发良好的学习动机成了我在制订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们往往被游戏中刺激的效果,精美的画面所吸引,而对其中的思想性和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首先我明确表示自己不反对同学们在学习之余玩一些有益的电脑游戏,放松身心。并在学校的网络中安装了大
量健康的游戏供大家在练习之余娱乐一下。同时利用报纸、新闻和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例子说明目前社会上的许多游戏实际上不是为小学生开发的,其中许多血腥、暴力甚至色情的场面对他们是有害的,长期沉迷不但会对视觉、听觉造成损害,还会对大家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目前小学生还处于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应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帮助小学生学习的工具,而不是作为高级的游戏机。
二、机房管理使用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遵守机房规则,爱护机房设备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遵纪守法、维护公德、文明礼貌、爱护公物等习惯的养成。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榜样,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应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要加强思想教育,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循循善诱、晓之以理,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例如,在介绍Windows关机步骤时,应特别强调,关机要按步骤来,根据不同时期电脑的特点,待显示器黑频时,关闭显示器按钮后,再关闭电源。使他们知道,这样做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及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另外,还要教育学生爱护机房卫生,保持机房的整洁,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结合相关的教学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电脑游戏问题的同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与相关知识联系,渗透德育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每年四年级的汉字输入练习中,我都会使用语文书第七册中一篇关于邓小平同志参观青少年计算机活动并作出著名的“普及计算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谈话的文章作为练习内容,同学们在语文课上已经学习了这篇文章,对这篇文章很有亲切感,但可能对其中的来胧去脉,前因后果不甚了解。所以我在练习前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这篇文章的背景资料,以及文章中的男主人公最后如何在邓爷爷的鼓舞下成长为一名年轻 的国际电脑专家的故事,让同学们在训练指法的同时接受到思想教育,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对发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关怀之情,并鼓励他们向文章的主人公学习,将来努力成为一名有用的人材,另外有关尊重知识产权、使用正版软件、不散播计算机病毒等,也是计算机使用道德的具体表现,也是我在教学活动结合教材所进行的一项重要的德育教育内容。作为学校教育,我们不应该忽视在每一个细节中渗透道德品质和精神文明的教育,因而在计算机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与计算机技术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重要环节。
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资源,培养网络道德
对于现在相当流行的互联网,也有不少学生“触网”了,他们有自己的邮箱和QQ聊天室,甚至主页,也会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和我讨论有关的问题。但是,他们又往往被网络上五光十色但又虚幻不真的东西所吸引。我意识到,如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在网络中“迷航”,其危害性不亚于电脑游戏。针对上网学生多为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在高年级的教学里,我专门准备了一个关于如何善用互联网资源,并学会如何分辨其中有害信息的内容。根据事物的二分性等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我首先充分肯定了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积极意义,并让学生通过预先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讨论、发言,认识互联网的具大作用,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上网,上网可以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然后,我又列举了我所了解的某些同学在一些网络活动中的不良现象,例如通过平时与学生的交流,我发现其中两个学生的现象比较典型:王承义同学上网时沉迷在聊天室里,东扯西聊;田涛同学通常没有什么目的,上网就是瞎逛,喜欢浏览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并到处散播,无聊时甚至在聊天室内恶语攻击别人。我把这些现象提出来让大家思考,这些现象表面上没有直接损害别人的利益,但到底对我们有没有害处呢?我也没有直接说这是对还是错,而是通过他们的讨论,得出初步的结论,让大家认识到,上网是为了搜集有用的资料,掌握新的信息,更好地协助我们学习,但是,对于其中一些糟粕要学会加以分析,让互联网更好地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王承义经常上聊天室,是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他不懂得如何和人相处,经常和人发生摩擦,只好在网上寻找虚幻的友情,因而我告诉他,网络间的友情是虚幻的,同时聊天室里的谈话多数是空虚无聊的呻吟,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不应把时间沉迷于此,反而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多结交朋友,建立真实的友谊。田涛虽然知识面较广博,为人也很聪明,但他不懂得分清网络中的真实与虚假,把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到处传播是不负责任的,而在网上用语言攻击别人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所以我告诉他不仅要学会提取信息,还要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分清精华与糟泊,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而且做任何事情都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因为这是一个虚拟世界就可以肆无忌惮。我们要更好地应用互联网,就要遵守网络的道德,知道为什么而用,既不能把自己关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更不能为所欲为,经过教育,这两位同学认识到自己在使用网络中的偏差,开始学习思考“为何用?怎样用?”的问题了。为了帮助大家正确使用互联网,我还搜集了一些与小学生有关的网址,并介绍他们上一些专开放给中小学生使用,具有一定学习价值的网站,让上网的同学学会如何运用网络工具去实现自主学习。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注意计算机病毒的查杀,以确保持久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同时,要教育学生遵守机房各项规则,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好习惯。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必须要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也会使他们终身授意,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应该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是人类灵
魂的工程师。每位教师就是学生活的德育教材,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要有良好的习惯。从德育角度讲,它能够发挥德育主体与德育潜能,能够促进学生的榜样学习,能够改善道德教育效能,例如:把用户文件建立在所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如果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的良好习惯,所以,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如此看来,教师应该把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正确引导学生遵循社会公德使用计算机,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可通过实例(CIH病毒,爱虫病毒„„„)让学生明白,它会破坏计算机存储的数据,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的崩溃,甚至使Internet瘫痪,所以,不论出示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时候,我们必须深刻理解本学科的教学大纲,把握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教育时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体现本学科德育的作用。培养未来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使他们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
第二篇: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
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
通渭县陇山乡苟家川学校 吕继宏 743318 [摘要] :将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进行整合,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补充,也是信息技术教学本身的重要内容。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德育教育将扮演重要的角色,现代信息技术将不断推动德育教育的发展,为素质教育的推进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培养 网络 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德育就个人方面考虑,是一个人是否能为社会作贡献,对社会影响多大,对他能在这个世界有何作为的关键。正确的、科学的社会意识的必要条件就是良好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不但关系到个人的成长,而且对于整个社会有着更大的主导作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我始终奉行“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教学理念,注重信息技术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要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还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网络道德、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立志成才。下面谈一谈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的具体做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
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做好四件事情:①填好上机登记册;②自己的文件保存到指定的同一个文件夹中;③不能随便删除他人文件;④下课时正确关机并且摆好键盘和凳子,直到显示器黑屏了才可以离开。虽然这些都只是小事,做好了却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我的学生不会乱坐位置,并会把自己的东西自觉地放到以自己年级自己班级自己名字为名的文件夹中,这样既保持了前后节课的连贯性,能快速找到自己的文件,也防止了误删他人文件;上、下午最后一节课的习惯尤为重要,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自觉的正确的关机习惯,在下系统时出现死机,或干脆不关机就扬长而去,那么可想而知,教师就要多化十几分钟处理后事了。所以从一开始我就严格要求,人人必做,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注意小节、尊重他人、做事认真严格的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二、挖掘信息技术中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网络媒体信息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会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需要教师进行筛选和过滤。筛选的工作,需要我们认真备好课,精心组织和准备好教学内容,从大量的信息中选取有教育意义、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让学生体验,从而进行灵上的净化与熏陶。过滤是指将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对学生心灵产生诱惑与毒害的信息过滤掉,以避免学生受到伤害。过滤需要在网关防火墙和学生的客户端安装过滤软件,进行技术屏蔽。
三、在信息课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现在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缺乏与同伴相处的本领,到了上学的年龄,仍然缺少与同学、同伴友好相处的能力。据报道,有学生因迷恋于计算机游戏、网络,缺乏与同伴的交往,在感到孤独时仅仅与计算机交流思想,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注重交往与协作精神的培养,他们长大成为独立的社会人时,会因为缺乏协作精神而难与他人一起学习和工作。因此,我们应注重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安排学生合作学习,来培养和训练他们的为人处事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可以随时探讨学习上的问题,从而有助于他们认同团体合作的优势,而且这样还可以增强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小组合作能增强学生间的交流,消减个别学生的畏难厌学情绪,让他们一起克服困难有利于在群体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
任何能力的发展都与学生的意志品质有密切关系,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的依赖性过强,在操作中一遇到困难就求助于教师和同学。为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教师可采用限制他们求助次数的策略。即要求他们在某些情况下,如复习时,若没有深入思考问题,没有尝试操作,就不得请求别人的帮助。虽然这样要求对学生来说显得有些苛刻,但只要能坚持一段时间,他们独立操作的能力就会明显提高。上机操作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耐心,缺乏坚持性的学生容易在出现错误时放弃努力,以至无法完成操作任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学生证明继续努力的意义,使学生明白其实他们已经离成功不远;也可以发挥榜样作用,让取得成功的学生示范操作、交流心得体会,感染身边的同学;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言语暗示训练,让学生学会在打算放弃尝试时暗示自己继续努力,直到顺利完成操作任务。
在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又一重要途径。然而,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并不能仅靠教材或机房管理规则,也不能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它需要通过多途径、多主体、多层面的信息伦理教育方能实现。教师必须认清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把握德育渗透的隐含性,注重德育渗透的实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目的。
第三篇: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渗透
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渗透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之际,人们往往只看到它带来的快捷方便、资源无限,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中某些不利因素给青少年成长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如何培养未来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意和信息伦理道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1、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好习惯终身受益。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我们必须在计算机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可通过实例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培养学生自觉守法的意识,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要让学生懂得: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的研制和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要加强对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未经软件著作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侵权者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鼓励学生自觉使用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
3、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末来的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日益紧密,竞争与合作同在。所以,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此外,与人协作的精神会产生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比如,在教学内容告一段落后,给学生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而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
4、鼓励学生从小树立做跨世纪人才的志向
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用的操作系统是微软公司的、芯片是美国的、许多软件都是英文版的),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明确责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可以介绍北京金山公司的WPS2000,指出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优秀的文字处理软件,并重点向学生介绍裘伯君、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第四篇:在信息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教育和网络已普及到我县的基层学校,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方便中小学生学习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是十分必要和行之有效的。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渗透 德育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化,我县信息技术教育已深入到基层学校,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已进入了我县中小学生的课堂教学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方便中小学生学习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网络在为学生学习知识,休闲娱乐提供有利平台的同时,也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一些无孔不入的网上“垃圾”也在侵蚀着他们的心灵,在新闻、报纸上就会时常看到一些中小学生因痴迷网络而发生的惨剧,为何原本应该积极乐观的中小学生会成为没有人情的网络问题少年呢?究其原因,本人认为最主要的是德育没有到位。有人说“欲立其业,先树其德”,可见德育对人的一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成为我们每位信息技术老师必须研究的课题,下面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结合课堂教学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习惯
在一些学校机房,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现象:鞋套乱仍、鼠标不能动了、桌(椅)、键盘摆放不整齐、在桌子缝隙中发现一些纸张、零食袋子、口香糖„„教师说“我们把这些不良行为都强调过多少遍了,学生就是改不了”。为什么学生还会出现这些不文明的举动,我认为培养学生的上机习惯很重要。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句经典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大家都知道机房管理工作是件令人头疼的事情,而如果学生的行为习惯很差,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从第一节上机课开始,老师就要求学生做好以下几点:
1、排队来上机并带好四样东西——鞋套、教材、实践指导和笔,其他东西不律不准带入;
2、穿好鞋套后再进机房,坐到指定的位置;
3、自己的文件保存到指定的同一文件夹中;
4、不能随便删除他人文件;
5、爱护机房设备;
6、下课时正确关机并且摆好键盘和凳子,直到显示器黑屏才可以离开。虽然这些都是小事,做好了却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极大的方便。当然改变学生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一开始就严格要求与以身作则并且要持之以恒。一开始也许会有学生做得不好,不是忘记带鞋套,就是误删了别的文件,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能心软,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产生的后果;不带鞋套,会影响机房的卫生;误删他人文件,就是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尊重别人也就是不尊重自己。另外,教师的良好素养,娴熟、规范的演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要求,从小事做起,将德育落到实处,培养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素养
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将德育渗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加强德育的育人意识,在信息技术课的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之中,寻找德育教育的契机。
1、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普遍表现为学习上怕吃苦,自主学习能力低下,在学科教育中,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学科学生喜欢学、求知欲强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习情境,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有意识开展让学生自学、主动探索去获取知识,让他们享受通过自已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提出一些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难题,让学生组成小组一起攻破这些难题,在他们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给予提示,让学生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再结合自学本节的内容,使学生能顺利攻破教师所设立的难题。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前后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及时给予一些鼓励性的赞扬,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了他们顽强的意志。
2、激励学生立志成才。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分析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对 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激励学生立志成才。例如教师可以通过Windows的种类及发展,介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成功之路,向学生讲解知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树立远大志向,要用知识和技能造福于人类。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用的操作系统是微软公司的、芯片是美国的、许多软件都是英文版的),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立志为国争光。向学生介绍求伯君、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增强民族自尊,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3、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无论是放眼竞争激烈的国际社会还是着眼于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竞争可以促进优胜者更上一层楼,激励中游者后来居上,鼓励暂时落后者奋起直追,使每个人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鉴于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开展一些竞赛性活动。比如举行电子板报比赛;举行打字比赛;设计艺术字比赛;情景、主题思想绘图竞赛等等,通过以上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
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当务之急是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现在计算机在家庭中的普及已经相当广泛,如何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帮助他们抵御网络负面影响的防线?这是老师和家长都担心的问题,教师首先和家长沟通,应了解学生为何迷 恋网络以及他们的网络使用动态,做到心中有数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一定能避免乱批评现象。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网站和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健康网站,及早教给他们上网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有效上网,避免在网上到处“逛”。举例给他们说如网上诈骗、网上跟踪骚扰、无聊的“聊天”等方面的事例无时不在发生,在上课时适时的给他们讲一些典型实例既充实了课堂,又起到了警惕的作用。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是很有帮助的,可见网络是我们德育工作的有利工具。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与人共事和团队协作精神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协调人们在活动中的行为,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活动效率。要想获得成功,不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运用联合效应,是不可想象的。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此外,具有与人协作精神会产生的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环境,也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而现在大多数的中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太强,不易与人相处。因此,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与人共事和团队协作精神,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又一使命。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与人共事和集体协作精神。比如,在教学内容告一段落时,让学生自行分组组成一个个小集体,给学生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要求每个小组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可以是收集有关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资料,总结某一软件的使用方法,编排一份班级小报,解决其它 学科的问题等。任务应该有趣味性、难度适宜、有利于信息技术的学习使用。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评比时每个组员同样可以从其中获得荣誉,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种形式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凝聚力,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总之,学科德育要讲究自然而巧妙的引导,要使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完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的基本职责就必须做到努力钻研业务、切实提高自身修养,既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结合课程特点,挖掘德育教育素材,整合教育资源,有机地进行德育教育方面的渗透,才能完成新时代赋予每一个教师的使命,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信息教研》刊物
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陶丰满
第五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 天津市塘沽区第十一中学 殷观婷
邮编 300450 电话(022)81938926(022)25892263 邮箱yinguanting@eyou.com 内容摘要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给人以知、解人以惑,更重要的是师人以德、授人以道。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本文将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 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读文悟道 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 生活实践
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是作者思想的载体。古人写文章即讲究“文以载道”,要求“文道统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更是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见,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使之渗透于教学的过程中,起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虽然不可否认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语文教学在青少年的培养与教育方面的确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然而,也出现了许多令人不满的现象,尤其是当前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如:理想的异化,思想的退化;不能吃苦耐劳,不能经历风雨;不懂得感激父母感激生活,情感荒漠化;缺乏信念支撑,精神软化;沉湎于电子游戏与网络,课外生活低俗化;性格脆弱,心理贫瘠化„„这一现状令人担忧。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所指出的:“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古人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给人以知、解人以惑,更重要的是师人以德、授人以道。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一方面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另一方面,要结合课文的思想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文道统一”,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品德育教育
《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刘勰《文心雕龙》中也说:“夫缀文者,情动而发。”并指出“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自古至今,一篇篇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作家的笔墨中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有着非凡的感人力量,因此,阅读时应让学生“口咏其言,心悟其文”。不过这些内容不是像画家和演员那样直接用形象表现出来的,而是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这里有心游万仞、情寄大鹏,翱翔九天,处浊世而不改,清洁自守的庄子;有与楚地山河血肉同一,内心充盈着强烈的激愤和忧郁披发行吟于泽畔的屈原;有发自肺腑地喊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颠沛流离、忧患一生的杜甫;有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一腔正气谱写动人壮歌的文天祥;有在异族统治、故国陆沉的艰难时世中深沉地表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有举家食粥、困顿拮据仍倾尽心力,为天下情才兼擅的女儿们泣血放歌的曹雪芹,还有那菊花丛中醉卧的陶渊明,那空山新雨后静立的王维,那山光水色中流连的李太白,那赤鼻矶上、滔滔江畔慷慨吟啸的苏东坡„„所有文化星空中闪烁耀眼的星辰都在这里汇聚,他们散发着醉人的芳香,洋溢着永恒的魅力,是人类骄傲的资本。
因此,我们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接受品德教育,必须在“有机渗透”上下功夫,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从引导学生“读文”入手,进而达到“悟道”的目的,决不能在知识讲完以后,来一段“课后语”。例如:我们在阅读、讲解《岳阳楼记》时,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对洞庭湖的美丽景色的出色描写,同时要让学生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理解范仲淹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怀;在讲解鲁迅的小说《故乡》时,不仅要分析闰土的形象,更要学生理解:“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一句的深刻含义,鼓励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于进取的精神。
二、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教师如能在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的过程中,适当地点拨、渗透德育教育,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会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学会引导,鼓励学生“事事留心,处处在意,做生活的有心人”。方法一:深入挖掘,学会“小题大做”。
郁达夫曾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一粒沙”“半瓣花”确实小得不能再小了,但这“小”中却能“见世界”“说人情”;朱自清的《背影》取材并非“高大”却令人潸然;鲁迅通过《一件小事》进行自我剖析与反省„„这些足以提示我们的学生:面对大千世界不能采取浮光掠影的态度,要学会“小题大做”,要从身边琐事中去体味市井百态,去关注社会,去感悟人生。例如:由刚建成的海河外滩公园遭人为破坏,供人观赏的雨花石被拿光联想到提高公德意识,倡导良好社会风尚;从秋风又吹,空塑料袋在空漫舞想到
白色污染,进而联想到保护环境;从制假造假泛滥现象意识到法制的健全与社会机制的完善等等。
应当指出的是,小题大做是一种提炼生活的能力,要找到物与意的契合点,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出合乎情理的感悟,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
方法二:名言、谚语、成语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可以拿到课堂上让学生品评、理解、感悟,并让其举生活实例加以印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
例如:“生活、苦难、孤独、遗弃、贫困,这些都是战场,都有它们的英雄。”(法·雨果)这一名言,使学生联想到了张海迪的自强不息,下岗工人的再创业,进而悟出:人生是由患难与欢乐组成的,要做生活的主宰者。
练习中,师生情、父子爱、同窗谊、朋友道、市井画均可入文。
方法三:教师提供某些具体物象,让学生展开类比联想,联想人生,感悟生活。
感悟是人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本质的顿悟与认识。以“手表”为例,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可以触发学生的不同感悟:由手表的指针总是在同一个圈子里旋转可以悟出:人生不能象手表一样永远的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因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由时针、分针、秒针的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又可悟出:现在的社会、将来的生活需要与他人密切合作,共创辉煌。
三、要把语文课上的德育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这里说要把语文课上的德育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有两个途径:
首先是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例如针对有些中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节,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并且教育学生在阅读文艺作品时不能片面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其次是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德育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初中生是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的行为富有模仿性,故课外活动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 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高中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无论是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已发展到接近成人水平,独立判断能力增强。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来组织语文课外活动,例如举办文艺作品欣赏会、评析会、朗诵会、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以及建立兴趣小组、文学社团等,这些听、说、读、写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写日记是课外写作活动的一种形式。有位特级教师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绝大多数学生写日记时都说真话,说心理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课外写作活动还有编写板报、墙报等。这些写作活动也是进行语文德育的重要阵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教育环境的改善也是进行德育的重要一环。也许这一点与本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的主题有背离之处,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学生接触到的不仅使校园环境,还有家庭、社会环境,改善教育环境除了加强校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外,社会家庭教育氛围的营造也十分重要,在这方面,教师和家长就应该以身作则,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如果教师和家长都具有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就会对学生的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这样学校、社会、家庭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没有语文,德育像是没有绿叶的光杆;没有德育,语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语文因其表达的艺术性丰满了德育,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含金量”,也因为表达的艺术性,语文坚持了自身的品格,养成独立的学科性质,而不是德育的附庸。正视语文和德育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该是有利于我们语文教育事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