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素养
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素养
学科素养是指在学科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它不是各种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注入主体精神的合金,成为一种处理问题的习惯或思维方式。各学科素养的融合,构成了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因此,培养学生形成学科的基本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学科基本素养由四部分组成:
一是学科基础知识。由学科基本符号、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结构组成。学科基本符号包括词语、名称、术语或标记等,也有人统称为事物的名称。学习这一类知识的最重要条件是重复练习与反馈和纠正。如知道“南京是江苏的省会城市”、“我国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下降”等都是属于基本事实。许多事实性知识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许多内在的联系。运用复述策略和精加工策略,特别是利用精加工策略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这一类知识并保持持久的有效方法。学科基本概念是同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关键特征的概括。人们在认识事物时,遵循从现象到本质的规律,把不体现事物本质的表面现象和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区别开来,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的“必然”的属性,概括成为对这一类事物的“一般性”的认识,这时,我们对这一客观事物的认识就达到了“概念”的阶段,也就掌握了这一类事物。学生掌握了学科基本概念,就会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概念学习的重要过程就是对某一具体知识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与类比,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某一类知识的本质属性。掌握学科基本概念,就是指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即给概念下定义作划分。给概念下定义的方式要结合具体学科的特点进行,并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征。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是学生掌握概念的两种重要形式。学科基本概念有着许多的内在联系,学科基本概念的内在联系就构成了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能更有效地利用概念解决学科基本问题。掌握学科基本概念就是要使具体知识的学习达到概括化的水平,掌握学科基本结构就是要使概念的学习达到结构化的水平,学科基本结构在纵向上要不断分化,横向上要综合贯通,组成一个结构网络。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就基本符号、基本事实而言,要努力达到持久化水平,基本概念、基本结构的学习要达到概括化和结构化水平。这样,便于掌握的基础知识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迁移应用。
二是学科基本技能。这里所说的“技能”,从广义的知识观来看,实际是个人习得的一套程序性知识并按这套程序去办事的能力。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本质上由概念和规则构成。如果学习者通过练习,习得了按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则表明他已习得了动作技能。如果学习者通过练习,习得了某种规则或程序完成智慧任务的能力,则他习得了认知技能。认知技能包含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两类。由于知识的概括化程度越高,知识的迁移应用价值就越大,因此,当学生掌握了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内容时,知识就容易转化为技能,当学生掌握了概括化、结构化的操作步骤时,即概括化、结构化程序时,知识就容易升华为智慧。因此在培养学生掌握学科基本技能的过程中,要努力帮助学生掌握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内容,以及概括化、结构化的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程序。可见,我们对学生进行某种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时,要尽量传授给学生呈概括化、结构化概念和规则,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呈概括化、结构化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应当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容结构和方法程序结构纳入到学生原有的命题网络或认知结构中,然后通过设计变式练习,让学生在多种不同的问题情景中进行训练,以促进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转化基本技能,而不是将学生埋入题海之中,埋头苦练。用知识来解释技能,无疑是引导我们正确认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三是学科基本经验。所谓学科基本经验是指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是学生在亲自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体验。如教师为学生创造的思考的过程、探究的过程、抽象的过程、预测的过程、推理的过程、反思的过程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积累学科基本经验创设良好的时空条件,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以此来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四是学科基本品质。学科教学中,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形成学科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必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道德品质,即学科基本品质。学科基本品质的培养必须体现学科的特点,并将基本道德品质要求具体化。结合学科学习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体现学科特点的道德认知,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倾向。
综上,在学科教学中,要努力帮助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积累基本经验、培养基本品质,从而生成基本的学科素养。
学科素养:学科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拥有的知识与思维模式;
教学素养:学科教师对教学过程拥有的体验与思维模式。学科素养通过书本知识与实验经验就可以了,但教学素养则一定要通过实践,尤其是教学实践体验与教学研究,才有可能得到最终的提升,教学知识的与教育理论的学习只能为教学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正因为教学素养的养成需要实践性的体验与感悟,不大容易直接来源于教育学的书籍与知识,所以教师往往靠个人的体验与反思习得。其实此处教师的实践体验与感悟并不局限于教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如果要超越自己当前的教学素养,更应该借助于专业团队的合作与交流来完成。课堂教学的孤立现状使教学素养的提高成为教育素养发展的瓶颈,而缺乏合作与交流的教学将很难形成教师的学科素养。
第二篇:教师学科素养考核
接教育局通知,今年暑期师德学习期间将进行学科素养考核,详见教育局网站乐教政[2012]16号文件。请每位教师高度重视,认真阅读文件,并按文件要求做好考核准备。文件简要内容如下:
1、考核对象:中小学在职全体教师。女教师年满50周岁、男教师年满55周岁可自愿参加。
2、考核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品、历史与社会、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跨科教师可自选参加一个学科的考核。
3、考核内容:考核内容以2011年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培训主题及内容为主,围绕教学内容的文本解读和拓展,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利用教学资源,专业阅读和学科技能以及人文科学知识等,突出学科特点,注重学以致用。具体安排见《2011学年“乐清市中小学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各学段校本培训主题安排表》。
4、考核形式:考核分为测试与考查两项。测试统一采取书面测试的方式进行。
考查采取材料查阅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查内容分三项:一是专业阅读,二是学科技能,三是参加校本培训情况。专业阅读结合校本培训的读书活动,以教师读书体会或心得为主;学科技能考查项目由学校根据市教师进修学校提供的《2012年乐清市中小学教师学科素养提升各学科技能考查项目表》中三项选择一项组织考查。
5、考核时间:全市统一书面测试时间为2012年8月暑期师德培训期间,时间一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第三篇:教师学科素养提升汇报材料
教师学科素养提升汇报材料
从2011年9月以来,我校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化、教育理念科学化、知识结构立体化、教育艺术理想化、心理素质健康化”为目标,按照“为教师创设平台,使其尽显才华;为教师搭建阶梯,使其登高望远;为教师完善机制,使其自我超越”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充分关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终身发展,努力培养意识超前、视野广阔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为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重塑形象,提升德高为范的政治素质
高尚的师德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新课程要求学校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教师的职业道德。一年来,学校围绕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现代化教师队伍这一目标,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积极倡导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的师德理念,努力追求师德的高境界。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是理念先行。为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学校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若干规定》,并通过撰写学习笔记、熟记规范、交流学习心得、开展教师业务能力测试等方式,使教师在理论上明确了如何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如何追求工作的更高境界。
2、是行为落实。实施了“百名教师进千家”暖心教育工程,要求每位教师以爱心为基础,针对在学习、生活上有困难、心理存在问题和有专长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发掘潜力,发展个性,促使他
们朝更高层次发展。
二、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理论素养
为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创新和知识结构重组,开拓教师视野,实现知识增量和存量的整合,学校努力创造以学习为核心的学校价值观,引导教师把做学习人当作人生的最高境界。
(一)实施了“教师读书富脑工程”。确定了“常读政治书,以养志气;勤读业务书,以养才气;多读文艺书,以养雅气”的读书目标。重点开展了以解读课程标准、品读古典名著、研读教育专著为主要内容的教师“三读”活动。通过读书经验交流会、好书推介会、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测试等形式,丰富了教师的知识结构,增强了教育教学的底蕴。
(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我们力图通过学习培训,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促进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育生活的研究者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者。为此我们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培训:
1、集中培训。让教师深刻领悟会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掌握本学科教书育人的新理论,体验、时间新课程思想运用新技术开展网络学习给教师提供最需要的新知识。每次集中培训都要签到,培训出勤率将作为过程考核的重要依据。
2、学习新课标,研读学科教材。通过学习新课标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思想,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
每个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采取上课评课、专题研讨、交流
反思等方式,教师做好笔记。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培养的人的素质,关系着民族的国民素质。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深入实施,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活力,学校管理日趋规范,教师素质显著提升,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学生发展生动活泼,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们深知要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小学教师队伍,还任重道远。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按照上级要求,扎实开展好此项活动,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
教师学科素养提升汇报材料
蛮会中心学校2012、6、24
第四篇:美术学科教师学科专业素养
美术学科教师学科专业素养
我认为美术学科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不单单是美术绘画方面的知识含量,教师专业素养应包含着以下几点:
一是专业理想,包括教育理念和健全的专业情意,它解决的是教师专业服务的方向问题。
二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它是构成教师专业的核心要素,主要解决专业服务的本领问题。
三是教育智慧。具有教育智慧,是未来教师专业教养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教师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即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根据对象实行和面临的情境,及时作出决策及选择,并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
四是美术教师应具有合作能力,这里包含教师间的合作与学生的合作,首先要学会教师间的合作。在美术课的教学活动中,探究、研讨存在于教学的各过程中,在充分合作中才能迸发出新的灵感,获取新的启示、点子与建议是在相互交往中充分和成熟起来的,教学方法是在相互激励中获得完美的,成功的喜悦也正是在相互合作中得到分享的。
五是美术教师应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最主要的应是教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网上搜索、网上交流。
六是美术教师应具备开发课程的能力和科研能力教师不仅是承接课程与学生的中介,而且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美术新课程要美术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离不开教材之外的更为广泛、更为生动的美术课程资源,充实或局部替换现有教材,进而整合出适合本地本校学生实际需要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鲜明地方特色的美术校本课程。通过发挥美术教师开发和利用美术课程资源的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对美术或教育相关的课题进行学习、探索、研究,主动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和改革,不但是美术教师科研能力的体验,也是实现创造成果的途径。
这些要求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教师穷尽一生的心血去追求,需要一个长期、反复学习与提高的过程,因此就需要教师要不断进取,努力奋斗,做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
第五篇:教师学科素养提升实施方案
教师学科素养提升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强化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推动学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学校,根据我校教师队伍实际情况,特制定提升学科素养和强化课堂教学常规的具体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我校教师专业成长总目标是:1.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保证所有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质量,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打造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效益的目标。
2.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在同伴互助中发展自我,在专家引领下完善自我,努力争做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教师。
三、工作思路
开展自主学习、研究、合作、交流、互助等活动,搭建一个平等、和谐、共同学习和共同提高的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四、组织领导
为了切实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与管理,强化责任,明确任务,使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五、活动步骤
教育活动自2013年9月起至2016年8月止,历经三个学年,活动分为“学科素养提升,课堂教学常规强化、教科研水平提高”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13.9——2014.8:学科素养提升.主要通过教师读书活动、教学反思、专项培训等措施,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
2、第二阶段:2014.9——2015.8:课堂教学常规强化年。继续推进学科素养提升活动,同时强化课堂教学常规。主要通过学科教学常规的制定等与之相应的系列措施,确立课堂教学规范,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2015.9——2016.8:教科研水平提高年。深入推进学科专业素养提升活动,同时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主要通过校本研修、网络教研、课题研究、教科研成果评选等措施,强化教师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以研促教,教研合一。
六、具体发展要求
(一)35岁以下教师专业发展与培养要求
年轻教师是学校的新生力量,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有计划地指导培养这部分青年教师,使他们在三年内成长为优秀教师是学校的职责。
1、实施“青蓝工程”,拜师结对子。
(1)跟班备课、听课学习,掌握常规教学基本功;
(2)每学期上1节汇报课,撰写课后反思、教学案例或教学故事
等,通过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2、制定每学年符合个人特点的专业发展计划。
3、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有影响的教育专著或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每月至少阅读一本以上业务报刊,并做好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每学期业务学习笔记不少于10000字
4、积极参与教育科研,至少参加课题一个,并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效。
5、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进行反思,做到一课一个小反思;一学期至少四次大反思,并撰写出相应的论文、案例,并积极参加各类各级评选;每年上交论文和案例至少各一篇。
6、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组织的各类教学活动,每学期至少上公开课1节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二)45周岁以下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45周岁以下的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其专业发展需要继续提升,目标是成为个性鲜明的特色型教师。培养发展的方式方法是:自定发展计划,开展基于实际问题的教学研究,个体创造特色,合作体现优势。
1、制定每学年符合个人特点的专业发展计划。
2、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每月至少阅读一本以上业务报刊,并做好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学习笔记不少于10000字。
3、积极参与研究课题。以问题为课题,解决学科教育实际的问题。
4、每学期交1篇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教学故事(或1篇专题研
究论文),存入个人专业成长记录袋。
5、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组织的各类教学活动,每学期至少上公开课1节,听课不少于15节。个体反思,每月一次。
6、每人带一名徒弟,做好传帮带工作。
(三)45周岁以上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这一年龄段的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帮带徒弟,努力成为专家型教师。
1、每学年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2、看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写出不少于10000字的读书笔记。
3、每年上一节组内公开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个体反思,每月一次。
七、具体措施
(一)构建书香校园,提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将开展主题的读书活动,在教师中大兴读书之风。采取的措施:一是学校拿出一定的资金为教师购买教育书籍或杂志,向教师推荐专业阅读书目,鼓励教师自己购书或网上阅读,组织集体阅读和研究性阅读;二是开辟教师讲坛,交流学习体会;三是每学期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和听课活动,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理论素养的提高;四是举办教师读书比赛,以赛促读,全面提高教师素养。
(二)通过自我反思,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没有反思就没有提高,善于反思是提高工作能力必不可少的一
点。每天都会碰到有价值的事情,那些教学实践的火花正是教师提升自我最有价值的素材。所以,教师要强化课前、课中、课后反思,撰写教学后记、教学案例、教学随笔等。
(三)提倡同伴互助,建立起学习化互助平台
青年教师虽然经验不足,但新知识多,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快,这是中老年教师自愧不如的;同样,中老年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教学艺术、教学机智等又使青年教师望而兴叹。我们将以“自主、互动、开放、整合、创新”为核心,鼓励教师在实践中人人争当“良师”。倡导教师自愿承担、自主结合、动态选择、互教互学,以达到相互借鉴、相互提高的目的,形成真正的“同伴互助”。
(四)实现科研内化,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针对我校教师实际情况,我们确定我校的科研原则是:问题就是研究课题,解决关键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参与研究本身就是成果。将科研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动,引领教师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
(五)搭建成长平台,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
为教师搭台子是加速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实行听课、评课制度,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基,是教师提升教学艺术的试验田,教师要从课堂上苦练基本功,每学期教师每人要完成听课任务,每学期要开展一次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汇报课、评课活动,在课堂上下功夫,作文章。
(六)名师示范辐射,扩大自助式自主培训成果的影响
我们将通过举办各种竞赛,进行教学交流活动,并扩大从中脱颖
而出的教师的影响力,每年教师节学校要表彰名师、教学标兵、师德标兵。以点带面,切切实实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切切实实促进学校发展。
学校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学校的明天必将更美好,为了学校的发展,全体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适应时代的需求,尽职尽责,创新进取,将无私的爱奉献给学生,完成教师神圣的使命——教书育人。
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