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

时间:2019-05-12 22:0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

第一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 天津市塘沽区第十一中学 殷观婷

邮编 300450 电话(022)81938926(022)25892263 邮箱yinguanting@eyou.com 内容摘要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给人以知、解人以惑,更重要的是师人以德、授人以道。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本文将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 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读文悟道 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 生活实践

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是作者思想的载体。古人写文章即讲究“文以载道”,要求“文道统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更是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见,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使之渗透于教学的过程中,起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虽然不可否认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语文教学在青少年的培养与教育方面的确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然而,也出现了许多令人不满的现象,尤其是当前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如:理想的异化,思想的退化;不能吃苦耐劳,不能经历风雨;不懂得感激父母感激生活,情感荒漠化;缺乏信念支撑,精神软化;沉湎于电子游戏与网络,课外生活低俗化;性格脆弱,心理贫瘠化„„这一现状令人担忧。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所指出的:“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古人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给人以知、解人以惑,更重要的是师人以德、授人以道。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一方面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另一方面,要结合课文的思想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文道统一”,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品德育教育

《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刘勰《文心雕龙》中也说:“夫缀文者,情动而发。”并指出“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自古至今,一篇篇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作家的笔墨中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有着非凡的感人力量,因此,阅读时应让学生“口咏其言,心悟其文”。不过这些内容不是像画家和演员那样直接用形象表现出来的,而是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这里有心游万仞、情寄大鹏,翱翔九天,处浊世而不改,清洁自守的庄子;有与楚地山河血肉同一,内心充盈着强烈的激愤和忧郁披发行吟于泽畔的屈原;有发自肺腑地喊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颠沛流离、忧患一生的杜甫;有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一腔正气谱写动人壮歌的文天祥;有在异族统治、故国陆沉的艰难时世中深沉地表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有举家食粥、困顿拮据仍倾尽心力,为天下情才兼擅的女儿们泣血放歌的曹雪芹,还有那菊花丛中醉卧的陶渊明,那空山新雨后静立的王维,那山光水色中流连的李太白,那赤鼻矶上、滔滔江畔慷慨吟啸的苏东坡„„所有文化星空中闪烁耀眼的星辰都在这里汇聚,他们散发着醉人的芳香,洋溢着永恒的魅力,是人类骄傲的资本。

因此,我们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接受品德教育,必须在“有机渗透”上下功夫,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从引导学生“读文”入手,进而达到“悟道”的目的,决不能在知识讲完以后,来一段“课后语”。例如:我们在阅读、讲解《岳阳楼记》时,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对洞庭湖的美丽景色的出色描写,同时要让学生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理解范仲淹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怀;在讲解鲁迅的小说《故乡》时,不仅要分析闰土的形象,更要学生理解:“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一句的深刻含义,鼓励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于进取的精神。

二、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教师如能在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的过程中,适当地点拨、渗透德育教育,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会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学会引导,鼓励学生“事事留心,处处在意,做生活的有心人”。方法一:深入挖掘,学会“小题大做”。

郁达夫曾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一粒沙”“半瓣花”确实小得不能再小了,但这“小”中却能“见世界”“说人情”;朱自清的《背影》取材并非“高大”却令人潸然;鲁迅通过《一件小事》进行自我剖析与反省„„这些足以提示我们的学生:面对大千世界不能采取浮光掠影的态度,要学会“小题大做”,要从身边琐事中去体味市井百态,去关注社会,去感悟人生。例如:由刚建成的海河外滩公园遭人为破坏,供人观赏的雨花石被拿光联想到提高公德意识,倡导良好社会风尚;从秋风又吹,空塑料袋在空漫舞想到

白色污染,进而联想到保护环境;从制假造假泛滥现象意识到法制的健全与社会机制的完善等等。

应当指出的是,小题大做是一种提炼生活的能力,要找到物与意的契合点,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出合乎情理的感悟,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

方法二:名言、谚语、成语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可以拿到课堂上让学生品评、理解、感悟,并让其举生活实例加以印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

例如:“生活、苦难、孤独、遗弃、贫困,这些都是战场,都有它们的英雄。”(法·雨果)这一名言,使学生联想到了张海迪的自强不息,下岗工人的再创业,进而悟出:人生是由患难与欢乐组成的,要做生活的主宰者。

练习中,师生情、父子爱、同窗谊、朋友道、市井画均可入文。

方法三:教师提供某些具体物象,让学生展开类比联想,联想人生,感悟生活。

感悟是人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本质的顿悟与认识。以“手表”为例,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可以触发学生的不同感悟:由手表的指针总是在同一个圈子里旋转可以悟出:人生不能象手表一样永远的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因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由时针、分针、秒针的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又可悟出:现在的社会、将来的生活需要与他人密切合作,共创辉煌。

三、要把语文课上的德育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这里说要把语文课上的德育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有两个途径:

首先是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例如针对有些中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节,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并且教育学生在阅读文艺作品时不能片面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其次是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德育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初中生是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的行为富有模仿性,故课外活动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 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高中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无论是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已发展到接近成人水平,独立判断能力增强。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来组织语文课外活动,例如举办文艺作品欣赏会、评析会、朗诵会、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以及建立兴趣小组、文学社团等,这些听、说、读、写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写日记是课外写作活动的一种形式。有位特级教师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绝大多数学生写日记时都说真话,说心理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课外写作活动还有编写板报、墙报等。这些写作活动也是进行语文德育的重要阵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教育环境的改善也是进行德育的重要一环。也许这一点与本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的主题有背离之处,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学生接触到的不仅使校园环境,还有家庭、社会环境,改善教育环境除了加强校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外,社会家庭教育氛围的营造也十分重要,在这方面,教师和家长就应该以身作则,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如果教师和家长都具有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就会对学生的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这样学校、社会、家庭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没有语文,德育像是没有绿叶的光杆;没有德育,语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语文因其表达的艺术性丰满了德育,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含金量”,也因为表达的艺术性,语文坚持了自身的品格,养成独立的学科性质,而不是德育的附庸。正视语文和德育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该是有利于我们语文教育事业的。

第二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招远市魁星路小学

李新蕊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任何社会都是如此。如何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深挖教材,科学使用

小学语文课文含有许多育人的素材,有的渗透着先人的高贵品质,有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还有科普的、渗透生态环境和环境卫生的等。其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品德因素,要看老师如何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适时、适地、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等,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材不论是选修课本还是必修课本,其中有许多作品都文质兼美,既有着非常优美的文学语言、精巧的作品构思,又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体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同时,要本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原则,抓住每一个德育渗透的契机,熏陶学生,感染学生,做到育人无声。

三、在情境创设中渗透德育

质疑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爱发问”的好奇阶段,有很强的可塑性,要使学生对文章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有趣、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课文预定的情景,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寻求正确的答案的同时,又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四、以丰富的活动促进学生

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德育渗透的途径也是丰富多彩的。在过去的五年多的教学中,我还尝试以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来促进德育教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利用假期时间开展读书活动,给学生开适量的书目,《徐志摩诗歌集》《论语》《史记故事》《家》《巴黎圣母院》《瓦尔登湖》等等作品,每个假期选择一两本让孩子们回去看,并写心得体会,在开学的时候专门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大家积极踊跃、畅所欲言,或谈对作品中人物的看法,或对某一细节深入挖掘,气氛热烈、浓厚,在交流的过程中开阔了孩子们的视界,拓展了孩子们的思维,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促进了孩子们心智的提高,完善了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把人比作一部汽车智力和能力如同发动机,而个人品德如同刹车和方向盘,没有良好的发动机就不是好汽车,没有良好的方向盘和刹车,发动机越好越可怕。”因此,每一位教师均应担负起“既教书又育人”的重任。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还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的方法是灵活多变的,要做到“活水”长流,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具有独到的眼光、睿智的思想、丰富的心灵、全新的理念,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美好、和谐的氛围中,让他们去尽情领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画廊里一幅幅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美丽图画,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悄然滋养学生心灵的土壤。

第三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072650 河北省定兴县北田乡内章中学 卢金喜 *** e-mail: ljxzyyx@163.com 摘要:教育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只是仅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特别是处于新世纪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更是任重而道远。“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学科渗透,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意识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生命意识教育、谦虚上进教育以及责任感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关键词:语文 德育 渗透 教育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德育教育更摆在优先的战略地位。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让学生了解到主人公小弗郎士面对国家的沦陷,把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表现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针对学生普遍重外文轻国文的现象讨论,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给学生以启示,教育学生爱国并非空洞遥远,而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这就是爱国的行动。又如在教授《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先让学生充分体会志愿军战士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感动氛围的基础上,再启发引导学生:那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这种精神呢?以及该如何去做才是爱国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保已经成为与人类休戚相关的热门话题。实践表明,搞好环境保护既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而学校教育首当其中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一文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想要战胜沙漠必须付出巨大代价。其次,启发学生,土地沙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我们人类人为造成的,那我们人类就得自食其果。再联系实际,谈谈近两来西北地区发生的“沙尘暴”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然后再启发学生为了我们人类以后不再遭受土地沙化之苦,我们该如何做呢?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 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共识。那么,我们的唯一家园-----地球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集体主义精神教育

现代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父母的精心照顾、培养教育使他们有聪慧能干等优点,但同时也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尤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特别严重。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要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呢?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先让他们整体感知内容:一群斑羚被逼上伤心崖,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心甘情愿的选择死亡,让年轻斑羚获得新生。借此,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与之相比较,谈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的的确确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和集体主义精神。

四、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育人教育的作用之大由此可见。而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仅有一次,是来之不易的。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有浪费生命的现象,在授《热爱生命》一文时,我教育学生不要因为生之本质在于死就任意把生命浪费掉。而是应该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认为世上无爱心从而把自己的爱心收藏起来的这种现象。教育学生只有尊重生命,才会爱惜自己,进而爱惜他人。在学习《白蝴蝶之恋》时,让学生了解到作者先是尊重生命,然后才会去爱怜白蝴蝶,这是发自灵魂的爱。但是我们的一些中学生由于缺乏对生命的认识,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当作儿戏,吸毒、泡网吧、轻生、群殴致伤致死等这些不光彩的事不乏发生。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敬畏生命》一文时,我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经过豪华的、奢侈的投资之后才得到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热爱我们这来之不易的生命。作为世纪之交的中学生,应该试着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那么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处处有爱心。法国著名美学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我要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爱心,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罢了。

五、语文教学中渗透谦虚上进教育

韩愈强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阅读好文章,就是和大师对话,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会阅历有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这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蕴含在文中的深层含义,如庄子的《秋水》《两小儿辩日》都要求教师要适时准确地加以引导,并拓展开去,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境;人活到老学到老;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唯有如此,方能不断进步,受益无穷。

六、语文教学中渗透责任感教育

一个人富有强烈的责任感是有所作为,事业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如果学生缺乏责任感,就难以担负起时代、国家赋予的重任,而起重要作用的正是学校的教育。但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出现了话不由衷、不负责任的言行,作为语 文教师,应把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里。如在学习莫怀戚的《散步》时,先引导学生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表现了作者肩上肩负的承上启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我们需不需要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呢?要求学生结合自己谈感受,使学生的责任认知与现实状况有机联系起来,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感,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总之,教育贵在以人为本,语文学科是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愿能在新形势的大语文背景下谱写崭新的一页。

参考资料:《新课标语文教学优秀教案》(7——9年级人教版)

《教育心理学》(邵瑞珍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版)

第四篇: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教书育人是教育的主旋律。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文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比其他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作用。可是近年来,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把目光集中在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上,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也有许多人错误的理解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思品教师的是,与自己所教学科无关。这也是教育陷入误区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责任。我们应该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将德育融入教学活动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下面我谈一下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语文学科蕴涵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可让学生了解到主人公小弗郎士面对国家的沦陷,把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表现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针对学生普遍重外文轻国文的现象讨论,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其实给学生以启示,教育学生爱国并非空洞遥远,它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这就是爱国的行动。又如在教授《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先让学生充分体会志愿军战士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感动氛围的基础上,再启发引导学生:那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这种精神呢?该如何去做才是爱国呢?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再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沁园春雪》以及《藤野先生》等。后者向我们展示了鲁迅先生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但在日本期间的见闻,使他深感凡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也只能做给别人示众的材料,从而使他毅然弃医从文。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如何传达给学生,是需要教师认真下一番功夫的。教师和学生的沟通要借助于感情。一种经验要成功地向别人传达,也必须借助于感情。所以,初中语文课中的思想内容多数呈现为经验形态,决定了语文教师进行思想教育时必须注重相应的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保已经成为与人类休戚相关的热门话题。实践表明,搞好环境保护既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而学校教育首当其冲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一文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想要战胜沙漠必须付出巨大代价。其次,启发学生,土地沙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我们人类人为造成的,那我们人类就得自食其果。再联系实际,谈谈近几年来西北地区发生的“沙尘暴”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然后再启发学生为了我们人类以后不再遭受土地沙化之苦,应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来共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语文教学中渗透集体主义精神教育现代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父母的精心照顾、培养教育使他们有聪慧能干等优点,但同时也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尤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特别严重。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呢?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先让他们整体感知内容:一群斑羚被逼上伤心崖,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心甘隋愿地选择死亡,让年轻的斑羚获得新生。学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又让同学们讨论“如何看待父爱母爱”,同学们在列举了父爱母爱的种种事实后感慨:谁言寸草心,难报三春晖!有位同学这样说道:“世间最纯洁的便是母爱,她的宽容涵盖了我们一切的幼稚和无知,她的宽容更无法掩饰我们内心的自私,如果要学会爱别人,就先从热爱自己的父母开始吧。”还有一位同学说:“我们不能再做父母羽翼下的小鸟,我们要自立自强,在天空中展翅高飞。”借此,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与之相比较,谈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的的确确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和集体主义精神。

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由此可见育人教育的作用是如何之大。而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仅有一次,是来之不易的。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有浪费生命的现象,在讲授《热爱生命》一文时,我教育学生不要因为生之本质在于死就任意把生命浪费掉。而是应该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认为世上无爱心从而把自己的爱心收藏起来的这种现象,教育学生只有尊重生命,才会爱惜自己,进而爱惜他人。在学习《白蝴蝶之恋》时,让学生了解到作者先是尊重生命,然后才会去爱冷白蝴蝶,这是发自灵魂的爱。但是我们的一些中学生由于缺乏对生命的认识,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当做儿戏,吸毒、泡网吧、轻生、群殴致伤致死等这些不光彩的事不乏发生。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敬畏生命》一文时,我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经过豪华的、奢侈的投资之后才得到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热爱我们这来之不易的生命。作为世纪之交的中学生,应该试着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那么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处处有爱心。法国着名美学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我要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爱心,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罢了。

语文教学中渗透谦虚上进教育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读好文章,就是和大师对话!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会阅历有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蕴涵在文中的深层含义。例如庄子的《秋水》《两小儿辩日》都要求教师要适时准确地加以引导,并拓展开去,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境;人活到老学到老;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唯有如此,方能不断进步,受益无穷。

六、语文教学中渗透责任感教育一个人富有强烈的责任感是有所作为、事业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如果学生缺乏责任感,就难以担负起时代、国家赋予的重任,而起重要作用的正是学校的教育。但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出现了话不由衷、不负责任的言行,作为语文教师,应把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里。如在学习莫怀戚的《散步》时,先引导学生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一表现了作者肩上肩负的承上启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我们需不需要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呢?要求学生结合自己谈感受,使学生的责任认知与现实状况有机联系起来,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而且能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语文活动课和语文主题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教育贵在以人为本,语文学科是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从而为新形势下的大语文谱写出崭新的一页。

第五篇: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

内容提要: 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教师应结合专业特点,把德育教育渗透于课堂中,努力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制定各学科德育渗透计划,开创学校德育教育新局面。关键词: 德育现状 渗透点 渗透方法 渗透度

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在古代教育中,礼(德育)是“六艺”之首。在当代,“以德治国”是我国的大政方针之一。学校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道德教育的先行者,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各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对塑造学生美好人格,培养优秀人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国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我们要树立“实实在在,时时刻刻”不走形式、不作秀的德育教育理念。

一、认真研究德育现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通过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大量研究发现,当代少年儿童身上具有很多优良品质,如:乐于接受新事物;法 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较强的公民意识;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环保意识;相信事实;做事认真;兴趣爱好广泛等。但在重智轻德的人才观、文化产品审美错位,互联网繁杂信息充斥生活的每个角落等因素的影响下,部分未成年人的道德状况令人担忧:功利思想明显,价值取向扭曲;缺少公德意识,生活行为失范;缺乏进取精神,贪图享乐;沉迷于网络,生活虚幻„„

二、分析教材,找准渗透点,把握渗透时机

认真钻研教材,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知识的分析中。千万不能脱离教材,随意发挥,如果不能将德育内容和教材很好地联系在一起,就会给人牵强附会的感觉,就会让学生觉得有强加的意味。我们的学生不但聪明,而且“反侦察能力”特别强,这样很可能会牵动他们的“逆反神经”,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很可能还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要充分驾驭教材,探寻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最佳契合点,即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渗透点”,做到“润物细无声”。

德育的特点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所以在找到合适的渗透点后,还要注意渗透的方法、形式和时机等,才能创造最佳的渗透范围,达到最佳的渗透效果。虽然我们时刻都要保持德育教育理念,但并不是每门学科每节课都必须有德育教育的内容。没有突破口,联系德育现状比较困难,不具备渗透时机的就不要牵强,只要与学生一起上好课,学好知识即可。我是一名电工专业的老师,在几年的教学生涯里,我觉得电工专业中的德育内容隐形的多,显性的少,因此就需 要我们在教学中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结合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形成一系列德育渗透要点,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其思想品德,团队合作意识,良好道德习惯等的培养。现代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从事一项职业所必需的从业能力,它应该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专业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和相应的知识,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方法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价工作结果的方式等。社会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职业道德,在小组中合作、交流、协商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学生学会”做人”比让他们学会“做事”更为重要,所以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我们就要适时地把德育培养目标渗透于学科教学中,例如在《电工基本技能与训练》的授课中,通过章节内容的整合、实训技能的强化,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式学习,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特别是社会能力的培养,在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分工协作能力、团队意识、责任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使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要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比如在照明线路安装中:让学生自由结合,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能力;让他们相 互配合,体验了分工协作的高效性,在布线阶段,让他们知道节约的重要性,在最后的试验阶段,则可以着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所以德育内容要及时捕捉,及时融入教学中,以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融入教学,掌握“渗透度”

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卓有成效地落实道德教育,如何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界乃至全社会一项重大的课题。

“一切事物都是特定质和量的统一,都有自己的度。一旦超过这个度,事物就会发生质变”,事与愿违也就不难理解了。从我个人亲身体验来看,在教学中有效地灌输德育教育的关键是要把握好渗透度,俗话说:“世界上最难掌控的是人心,最难拿捏的是分寸”。要想把事情做得完美,就必须要在最难掌控的事物之上,做好最恰当的拿捏。所以在教学中,要恰当地处理专业知识和道德教育的关系,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给人自然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千万不能为了加强德育教育喧宾夺主,这样就会显得矫揉造作而使学生厌恶。安全用电是电工专业中比较容易融入德育的一门课程,例如:在触电原因的讲述中,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他们讲述在生活中遇到的或了解的触电事故,并总结触电的原因,从而联系生活实际建立安全用电的意识并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同时可以让学生建立严格遵守制度杜绝事故发生的理念。但不能每次课都面面俱到,一定要因材施教,寓情于教,有机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情操陶冶与一体,真正寓德于教中。

四、及时总结,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我觉得教师绝对不是一桶水这么简单,而应该是一条有源头的溪流。我认为,教师只有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思想,才能跟上时代前进和知识发展的步伐,才能胜任复杂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否定自己,才能不断进步,拥有的知识才能像“泉水”般沽沽涌出,而不只是可怜的“一桶水”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已经进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家庭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出现,使网络遍及了人类现实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一定要成为学习型的教师,我们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只有掌握好计算机技能,熟悉了网络,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资源,才能有效地管理学校、班级的网络设备,才能有条件去了解学生的网络意识和心理。才能随时随地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动态。

我们和学生交流的话题不仅仅是这个电路图怎么画,这个线路怎么连接,电路中出现了什么故障,我们还可以谈论最新的游戏,谈论谁的空间里感人的日志,谁的微博更新了什么新内容,要让学生看到我们不仅有严谨的作风、得体的穿着、文雅的举止,更有渊博的学识,以及和他们沟通的能力,时刻彰显为人师表的力量。让他们想要和我们沟通,学会倾听,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未来的学习目标。有了学习目标,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就有了人生前行的方向。所以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及时总结成功经验,经常浏 览德育教育网站,借鉴最新教育理念,坚持不懈地把德育的精髓贯彻教学始终。

有位优秀的教育家说过:“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伟业的肩负者,是华夏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承者。所以就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地发展。

下载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德育教育 一、实施依据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属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范畴,自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外在的附加任务”。......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五篇范文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者:李霞 张林康来源:董场镇学校点击数: 2139 更新时间:2012年05月09日 摘要: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塑造学生完......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刘 晓 民 山阳县高坝店镇中心学校 726402 内容摘要: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一是充分挖掘新课程资源......

    浅谈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内容摘要: 语文学科是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它比其他学科更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作用,本文作者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

    利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利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南县三仙湖镇下柴市中学王艳平 提要: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除了专门的思品、政治学科和学校的德育活动专题教育外,学校在日......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教育家叶圣陶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 一、渗透爱国主义教......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全文5篇]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摘要】“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个口号的提出,让我们意识到德育工作的普遍性,在语文教学中要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所......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讨 程河镇小 杨华菊 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新课改下的重要教育目标,德育教育工作在小学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