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

时间:2019-05-12 22:05: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

第一篇: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

反思: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

郑延鹏

在新课程改革中,丰富多彩的案例是初中思想品德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何运用好这些案例,使思想品德课生动起来,成为学生思想的一部分、生活的一部分、成长的一部分至关重要。作为教师掌握并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是时代的要求。

初中思想品德课本中已经有许多优秀的案例,教师可以充分的加以利用,在此基础上,可以精选一些有地区特色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一般来讲,思想品德课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流程分为紧密相连的四个环节:

教师可以将事先印制好的案例分发给学生,或运用投影仪、多媒体呈现案例;也可以当堂叙述案例,或让学生自己表演案例,进行课堂模拟,教师再提出问题和教学要求。例如,在讲到保护环境知识时,首先介绍近几年我国北方多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例子,然后向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第一,这个案例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什么问题?第二,北方多次沙尘暴袭击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你认为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第四,面对这个问题,青少年学生应做些什么?这一设疑导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的积极性,也为后继教学埋下了伏笔。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独立阅读案例,浏览教材,深入思考案例;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得出自己的解决方法。3.集体交流,讨论案例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双方或多方的探讨。此时,教师也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第一,提出讨论的基本要求。例如,学生要勇于发言,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冷静听取和思考别人的意见。第二,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不同观点,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辩证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第三,组织和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讨论。教师应有民主意识,以平等的身份组织和参与讨论,特别要启发引导不爱发言或极少发言的学生,开拓其思维,消除其自卑感,使其产生积极参与意识,确保案例分析和交流有效进行。第四,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这是对前一个阶段案例教学的概括和提升,一般由教师来完成,可以对政治案例分析讨论情况做出评价,指明其中的关键性问题,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也可以指出学生在分析、讨论政治案例中的成绩和不足,进行弥补性、提高性讲解;还可以启发学生在教师指引下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受到更多的锻炼;或者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促使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思考。另外,教师还应结合教材内容和案例材料,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方法论教育。

总之,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发展;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可以更清楚、更深刻地把握、理解这些概念、原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习的动力;通过讨论可以使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培养交流和合作的意识,强化竞争意识;案例教学法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篇: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随之,它也如春风化雨般,悄悄地潜入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来,并越来越多地彰显出它的优越性来。它的进入,使本来乏味的思想品德课实现了视,听,思,辨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够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思品课的整合,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

信息技术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上的运用,学生在不自觉中,在心情愉悦的环境下,使课本知识得到记忆巩固,同时又活跃了学生思维,这样就将过去那种把知识记忆留待课后的旧模式得到了根本性转变,从而把学生从背诵记忆中解放出来,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从事其他活动,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

二、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品德课既向学生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能力,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在教学课件中,那如诗如画的教学情景,能激起学生无限的思想情感,唤起学生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在学习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运用祖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成就的课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们更加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总之,信息技术教学能有效地让学生情感得到熏陶,意志品质得到锻炼,道德情操得到陶冶,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思想觉悟。

三、活现榜样形象,强化正面教育

正面教育是《课程标准》的原则。用榜样人物来正面教育学生,是坚持正面引导,以真情感染学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和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让学生在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范例中,理解某种道德规范,并以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在思想品德教材中容纳了许多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他们便是学习的榜样。可身处多元时代的学生们并不完全相信,他们总爱追着我问:老师,真有这个人吗?(是不是为了教育我们编出来的人物)他还活着吗?他长什么样?”可见,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榜样,而教材的介绍远达不到他们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则能直观展示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以达到教育要求。例如,我在教《直面挫折》一课时,发现大家对挫折及如何面对挫折这一材料并不很熟悉。我就号召同学们去收集资料,增加对材料的了解。自己则找到展现一些人物在挫折面前的事例的视频,让同学们观看。孩子们被一些人物所深深震撼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当孩子们亲眼看到活生生的例子,他们信服了,也乐于向榜样学习。可见,现代信息技术活现了榜样形象,强化了正面教育的效能。

四、信息技术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信息技术课件最大优点就是能化抽象为形象具体,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将抽象理论化为具体的事实,将老师难以用语言表述的原理、观点条理化、形象化,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在学习正确认识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课件,画面一: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一群人在开荒,随着拓荒者越聚越多,草原面积越来越小,一阵狂风刮来,顿时间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大风过后,只留下一片沙丘,人们被沙丘埋住,只有头露在外面。画面二引用了山东电视台曾播过的一则公益广告,森林被滥伐后,小鸟只好将窝筑在电线杆上。画面三:人的住房周围烟囱林立,臭水横流,人在家中无法出门,不敢开窗,只留下阵阵唉叹声。这一组动态画面,使学生真正意识到环境污染与我们很近,环保问题与我们息息相关。同时引导学生献计献策,为保护环境、保护资源提出整改措施和合理化建议,培养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紧跟时代,情景交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思想品德学科本身内容新,时代性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局限于教材,那么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多媒体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教学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如教学七年级《认识我们的学校》一课时,老师将近若干年来学校的各种活动图片、视频、以及历年来的优秀学生、教师、及反映学校变化的照片制作成微电影形式放映,使学生耳目一新,充分调动起了他们了解自己的母校的兴趣,及时地将学校的美好形象根植于新生的思想之中,培养了他们热爱这一集体的美好情感。再如在讲九年级《思想品德》“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时,我从电视、电影和录象中剪辑了“三峡截流”、“98抗洪抢险”、“祖国卫士王伟”的画面,再附上声情并茂的讲解,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全国各族青年代表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我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逐步实现,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是人们社会责任感最集中、最重要的体现

六、扩充知识要素,拓宽学生视野

思想品德课中有很多的事例,在传统教学中都要靠教师口头叙述,或者运用录象和幻灯来叙述。口述虽清楚、生动,但耗费时间较多。录象和幻灯只能对部分事例有用,而且选用事例时,只能选用其中的某些片段,同时,录象不具备剪辑功能,操作不方便;幻灯只能播放一些静止的,不带声音的文字或图片,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而多媒体力劳动课件既可储存和播放文字、图片、声音、影片等信息。还具备动画和自动播放的功能。如在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时,从电影、电视、录象中,剪下有关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生物物种加剧灭绝等音像片断,把它们连在一起播放,所需时间不到传统时间的二分之一,使学生在同样的45分钟内,能形象生动、轻松愉快地接受更多的知识。

七、加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时间和教学效率是两个相关的问题,教师要在一定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要在一定的时间里学习,理解,内化更多的知识是很困难的,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节省课堂时间,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其强大的图文处理功能,要使花很多时间才能写出来的文字,图片等在一眨眼的时间就会展现出来,而且还能将相关内容分层显示,再加之动画点缀,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分层掌握、系统接收。

八、调动多种感官,激发学生主体学习作用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即光听讲没有实感。由于学生处世甚浅,其思想品德的可塑性、模仿性较强,所以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把无声的文字情境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具体情境,化虚为实,为学生学习提供极好的机会。

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种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知识,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强得多,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满堂灌”的状况,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探究造成挫折的因素时,选择录像《印尼的海啸》、图片岳飞和《满江红》、舞蹈《千手观音》片段,这3个实例分别暗示造成挫折的3种主要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通过多媒体播放,学生如身临其境,多种感官并用,在生动的欣赏中学习、思考。学生在此时借助计算机可以自己探究问题,其主体地位体现得更加充分。

九、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人文科学,其特点是逻辑性和理论性强、内容抽象,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讲解枯涩,学生理解吃力,效果差,学生不感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它的声、形、色来创建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再加上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精心设计、创设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意境,引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心理和迫切求知的动机。据调查,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注意率高达95.7%,而传统教学,学生注意率仅为35.6%。例如,在九年级《思想品德》中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教学中,我利用计算机剪辑了三峡工程、神州六号及青藏铁路等的有关片段,引起学生的共鸣。又利用CAI课件扫描了教材中第37页的插图,播放《走进新时代》歌曲,用时不到5分钟,深化了这节课的主题,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兴趣,收到了良好效果。

十、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状态下主动进行学习。在教学中,应积极地把图片、音乐、动画结合起来,让学生能有学的兴趣,比如在教学“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这一内容时,教师播放了野生动物在野外自由自在生活的画面,唤醒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当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后,播放动物给大自然带来的无限生机和增添的无限乐趣的影像,以及动物给人类带来的益处的片段,使学生从心里认同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从而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引导建立于人类的朋友的感情。如在学习《哲学生活》一课矛盾对立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的哲学原理时,首先,我给学生引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幅漫画:一个人在一只卧着的母鸡旁睡觉,母鸡身上写有失败二字,画面上的人面带微笑,他正在做着美梦—这只母鸡下了很多蛋,鸡蛋上都写有成功二字。然后,提出问题:我们经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幅画能说明这一道理吗?学生就你争我辩地讨论起来。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重要原因是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奋努力,从而取得成功。像图片这样坐等失败向成功转化的行为是可笑的、还是有害的。这样不仅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激发,这功劳,仅仅缘于直观形象的一幅画电脑动画。

还有,在学习正确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几组画面,第一组画面:随着悠扬的钟声和婴儿的啼哭声,宣告我国13亿人口的到来,大街上人头攒动,以地球为背景的图片上到处都是拥挤攒动的人头。第二组画面运用中国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国土面积和人口的对比,并在边上配有一段文字说明:中国人口是其他三国人口总数的三倍,而土地仅是其他三国土地之和的四分之一。第三组画面运用了一组国民生产总值及主要产品总量与人均产值在世界上所占名次对比表,说明我国许多产品总量在世界上居前几位,而人均占有量却在后几位;第四组画面运用了中国人口分布图,配以生动的解说,很容易使同学们得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的特点。在其它几组画面中,用图画和图表的形式说明人口与生态、能源、人口素质、环境的关系,在一个个画面的推进中配以适当音乐和解说,这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我国人口形势、特点、和人口问题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懂得了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原因。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技术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将随着它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而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三篇: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科学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科学运用

镇安县永乐镇结子初级中学 李瑜芝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大力推进,课堂、教材、教师、学生、教法、学法等教学元素的地位和作用也随之改变,如师生角色的定位、教学情境的预设、课堂氛围的营造、教法学法的设计等。总体呈现出了以下特点:教材变“宽”了,学生变“活”了,课堂变“乱”了,教师变“闲”了,试题变“难”了。教师传统的纯粹的“说教式”、“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了。

可见,如何建立新的课堂观念,适应时代的要求,改革课堂教学,是当前广大教师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反思,认为《思想品德》课理论性强,适合运用案例教学法;若能运用到位,对提高教学质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教学案例和案例问题(或情境),让学生参与思考、分析、讨论、解决案例问题(或情境),通过探究案例来学习、掌握课本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参与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式

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情景的互动历程,影响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是教师、学生和案例。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好案例教学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精选案例

案例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精心选择适合的案例,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它决定案例教学的效果。首先,案例必须紧扣教材内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其次,案例必须取材于生活中,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第三,案例内容必须有明确的主题、人物和情节,蕴含一定的人生哲理、道德理念、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意义。另外,案例描述要尽量简洁生动、通俗易懂,具有适度的复杂性、多元观点的包容性和一定的探究性。即案例的选择和设计要做到:“例”“理”“德”相结合,寓“理”于“例”之中,寓“德”于“例”之中。

如在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时,我设计了如下案例:

李强,16岁,父母离异,平时没人管,吃住往父母两头跑,上八年级时,上课纪律差,经常被老师批评,有几次作业未交,被老师赶出教室,于是他经常旷课,父亲看他不想学习,就不要他上学了,让他管水果摊。于是他有时管摊子,大多数时间沉迷电子游戏,游戏厅老板和他成了老相识,还允许他欠帐。不久,他结识了社会上一些游手好闲的“朋友”,多次在一所小学附近抢劫小学生的钱物,殴打小学生,被公安机关拘留,有两名记者为抢新闻,当即作了采访报道,不仅将小刚的照片登于报首,还将他的姓名、年龄、学校、住址披露得清清楚楚。

通过这一案例教学,把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和自我保护串联在一起,让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轻松的掌握知识。

2、展示案例

教师把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灵活的方式适时地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探讨课本理论知识,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开启思路之门。

案例的展示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让学生直接阅读或朗读教材、教师印发的案例;教师或学生形象生动地口述表达,它适用于情节比较简单的案例;利用多媒体动画手段呈现案例,模拟再现实际情景;将案例编成剧本,学生分角色表演;通过辨论会、小品、模拟法庭、记者采访等形式展现;利用课堂突发事件临时创造案例等,真正让学生在“动中学”,在“活中学”。但不管使用何种展示方式,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或情境当中,为后面的分析探究活动做好充分准备。在展示案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要做好展示案例前的准备工作,要吃透教材和案例,设计好案例的展示方式,确定案例的焦点或主题,以便上课时能详尽描述给学生。

(2)课前教师要根据案例和教材内容,设置能体现教学重、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探索课本理论知识,尝试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案例问题;或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去感悟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设置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由案例到教材内容,难度适中,有针对性,寓“理”于“问题”、寓“理”于“情境”之中。

3、案例的探究分析

学生运用教材中刚学的或学过的理论知识、概念或其他课外知识对案例展开讨论。组织案例讨论可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一般4-6人一组,小组讨论时学生相互发表各自的见解,设有小组发言人、记录员,记录发言要点、探究思路及存在的疑难点,作好小组发言的准备并积极发言。其他小组提出补充意见或反对意见,也可从其他方面另行探究分析。然后学生或教师对案例讨论作总结,针对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焦点问题在全班讨论或辩论,教师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迪,从中得到启发教育或产生新的知识,达到以“例”

明“理”,以“理”释“例”,以“例”明“德”,以“理”导“行”的目的,在实行智育的同时实施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讨论案例时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

(1)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教师可参与学生的讨论,这样可以加强师生的交流。教师要深入学生随时掌握学生讨论的情况,如发现讨论偏离案例、教材或由于案例的复杂性导致讨论中断时,要加以引导、启发,以免学生讨论案例时走弯路,甚至步入误区,难以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掌握主要的理论知识。

(2)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就不同观点展开争论、辩论,学生的“奇思妙想”、“异想天开”使得教学案例及教学内容不断延伸、扩展、迁移、升华,从而获得更多的新知识,也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强化。(3)要不断提升驾驭课堂能力。讨论案例时有可能出现“冷场”或“哄场”、冷眼旁观与积极参与在课堂并存的现象,甚至对有争议的问题发生争吵等,教师要有良好的掌控课堂的能力,适时控制课堂。

(4)要及时做好纠错补偏工作。案例可能使学生形成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或有时案例展现出来的信息可能暗含消极的影响,这样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教师要用正确的言论思想适时教育引导学生,以免学生误入歧途。

如学习“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联系和区别”时,我设计了如下案例: 初二学生张小明,父母非常溺爱,结识了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经常出入营业性歌舞厅、网吧。由于父母给的零花钱不够,开始了小偷小摸,被学校警告处分。毕业后,恶性不改,又染上毒瘾,为了筹足足够的钱,先后抢劫、盗窃人民币3万多元,在一次严打中被抓,依法判处有期徒刑8年。

通过这一案例,让学生对什么是一般违法、什么是犯罪,它们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法律制裁等知识进一步深入,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所隐含的理论问题——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联系和区别,以及拓展延伸出张小鹏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等思考。

4、总结点评

教师总结点评是案例教学法的归宿。教师要及时总结评价学生讨论案例的优缺点,分析案例问题的疑难点,有针对性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针对性地点拨,教师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探究解决案例问题,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教会学生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案例或实际问题。教师在总结点评中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对理

论知识的运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热点、时政焦点及自身实际问题,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延伸、应用,内化为自己的具体行动。

三、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运用中的作用

1.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在以教师讲授理论为主的课堂中,尽管学生有时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这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理性思维的认识和收获,是一种孤立的易遗忘的抽象认识。而案例教学法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相对深刻。

2.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由于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创造了条件。

3.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社会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亲自体验感受,从而缩短理论和实践间的距离。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品德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真实的案例,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兴

四、对案例教学法的思考与建议

虽然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案例运用得越多越好,这样会把品德课上成“故事会”课,学生会迷失方向,只顾听案例而忽视了案例所反映的道理。教学中所引的案例应有的放矢,能与所授知识点紧密结合,而不能只停留在事例的简单堆砌上,我认为选用案例还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正面性。选用案例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有些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并不是不能用,而应慎用、少用。

注重时效性。引用的案例不应是陈年旧事,而应紧跟形势,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兴趣,有新鲜感。如讲我国的科技发展时,可举神舟七号飞向太空的事,而不能老是列举袁隆平研发杂交水稻的事,只有运用这种新鲜的时政新闻,切中学生的关注点,才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完成学习任务。

注重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举案例应形象、生动,生活化、通俗化,适合学生的口味,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注意精确性。引用的案例应尽量真实具体,不宜胡编乱造,不能自圆其说。注重本地性。引用的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与己有关,而不是遥不可及、关系不大。

总之,在当前形势下,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案例教学法只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要优化课堂教学,并不是简单地以一种教法替代另一种教法,而应是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它必须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进一步认识了解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其优势,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有其现实意义。

第四篇:浅谈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天保口岸学校 廖开富 【摘要】:随着农村中学校园标准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我校的所有教室都配备了班班通或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也走进了思品课堂。不可否认在思品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不但能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同样遇到了一些实际的问题,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本文,笔者将从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多媒体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的优势;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四个方面来反思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实效和问题。

【关键词】: 多媒体 思想品德、必要性、优势、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村中学校园标准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我校的所有教室都配备了班班通或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也走进了思品课堂。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1、是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显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这种意义上说,实现多媒体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课改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

2、是思想品德课自身的要求。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内容比较抽象,在教学上普遍存在着“满堂灌”、“一言堂”等现象。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上学生成了被灌输的“容器”,他们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侵蚀,因此对思想品德课越来越缺乏应有的兴趣和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就是把多媒体教育技术整合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去,突破“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的传统模式,拓宽教与学的思路,激发学生在思维上和学习上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提高育人实效。

3、是多媒体自身特点决定的。

社会生活为思想品德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让思想品德课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逐步走向生活化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种方向。那么,如何激活这些素材,发挥它的教育功能呢?多媒体教育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它以其丰富的色、声、图、文以及动感、技巧,生动、直观、及时、准确地传递着大量的社会生活信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生活实践,从而提

高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

二、多媒体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的确,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最好的老师”,是创造非智力因素的源泉。“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一语道出成功教育的突破口。“学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燃的火”。作为手握导火线的教师能否点燃这把火,关键是能否找到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广大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得天独厚的优势,捕捉“兴奋点”,渗入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充实和丰富课堂。巧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够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会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的特点,将多媒体运用到导课环节中,先声夺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授人民版八年级上册第八课《做合格的消费者》中消费者的权益时,我播放了赵丽蓉的小品《打工奇遇》,通过观看小品中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类似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形象生动,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接纳。在讲授《做诚信的人》时,虽然《狼来了》这个小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但我使用flash动画播放这个经典故事,生动的画面,温馨的记忆

还是马上唤醒了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唤起学生共鸣。《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对于初中生的认知来说,更容易接纳感性的东西,法律知识相对理性,不太容易被学生接纳吸收;因此要讲好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就更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用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东西去感化学生,使单调、枯燥的法律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比老师单纯的说教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自觉去践行法律的要求。

比如我在讲授家庭关系中,父母与子女的权利和义务时,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的权利,成年子女有赡养父母的权利,初中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也要履行孝敬父母的义务,这既是传统美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要求,是子女应尽的义务。由于现在的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从小被父母长辈宠坏了,很多孩子都有唯我独尊的想法,体会不到父母对自己的抚养之恩,总觉得父母对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应该的,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自己对父母的义务,等到父母老了再说吧!针对这种情况,在讲授这一部分时,我给学生们播放了由谭晶、杨坤演唱的公益宣传片《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段MV真实反映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无私奉献,父母也会日渐苍老,在MV的最后有这么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播放到这里时,我看到很多学生哭了,长时间不说话,我感到很欣慰,我知道他们的内心一定很感动,我只是告诉孩子们,今天回到家对父母说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帮助父母洗一次碗、扫一次地、在父母生日的时候送上自己温馨的祝福。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同时也很轻松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3、巧用多媒体,展示幽默艺术,实现思品课堂快乐教学。海菌兹·雷曼麦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们所接受。”所以教师采用诙谐的故事、幽默的语言和精彩的漫画可以让课堂富有生机,让整个课堂充满快乐。

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爱在屋檐下》这一课,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生活图片回顾自己童年的生活场景,再次体验家庭的温馨,从而实现感情目标,这些但靠教师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传统课堂上难以完成的目标。如教学《坚强的意志》时,在理解“坚韧性”时我出示“挖水”的漫画,一个人在沙地挖水,连挖三口井都没有挖出水,最后失望而归的画面时,学生发出再挖一锄就见水了的感叹,为挖水人不能坚持而惋惜。这幅漫画说明做事情要有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否则会前功尽弃。利用这幅漫画引申讲解,使学生轻

易地理解了坚韧性的含义。

4、利用多媒体课件,有效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思想品德课中的一些道理、观点,往往比较抽象,很多法律条文和规定与学生的联系不是很密切,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我在讲授法律内容时,一般都是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典型的案例,通过讲解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比如我在讲授《财产属于谁》时,由于涉及确认财产所有权的归属,以及停止侵害、返还财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多种维权方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我就给学生们播放了一个《退伍安置费应当归谁》的真实案例,在这个案例中就涉及了这几种维权方式,通过真实的案例,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并掌握了,课堂效率当然也就提高了。

比如在讲《欢快的青春节拍》一课,单纯的说教很难实现让学生体验青春魅力的教学目标,而选用校园歌曲《同桌的你》、《青春无悔》,青少年影片《十六岁的花季》、《十七岁不哭》等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很容易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5、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都需要对问题解决的过程、结果及所采取的方式、方法、策略等进行检查训练、反思概括,从而检测课堂授课效果,巩固学习目标。课堂检测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练习一些习题,在我们学校现有的条件下,每节课都给学生印资料不太现实,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通过多媒体或电子白板给学生展示一些习题,我一般会通过多媒体课件以醒目的方式提醒学生探究结果是否正确。对于学生共性的问题,我会通过课件展示的方式,集中进行讲解,强化学

生的记忆,巩固教学内容。

三、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客观地说,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效率。但是,不容回避的是,在课件的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倾向,影响了教师基本教学素质的提高,降低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声誉,弱化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不正确运用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重复教材内容。在课件的内容上,有的把教材的内容大量复制在课件上。有的是教材上的文字内容,有的是教材上设置的情景,有的是教材上的漫画,没有新意,没有创造。本来通过引导学生看书可以解决的问题,却把它搬到课件上,淡化了教材的作用,把课件当作无粉尘的黑板,贬低了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特有魅力。

第二:使用过于频繁。有的课件内容繁多,既有文字又有漫画,还有影像资料,在课堂上频繁出现,一节课变成了课件的演示课,学生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由于课件内容多,转瞬即逝,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目标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使多媒体课件在学生心目中失去了新鲜感,课件使用泛化。

第三:代替板书。利用课件代替板书,是使用课件者比较普遍的现象,黑板上整节课不写一个字,长期以往,教师的板书基本功得不到提高。

第四:取舍不当、时间分配不合理。

传播媒介的发达使得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时,可供选择的资料很多,不知该如何取舍。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就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同一类型的材料很多,并且都很不错,哪个都舍不得删掉,于是就把所有的我认为有用的材料都展示给学生,结果就造成课件过多,重复冗余,时间还不够用。

第五:顾此失彼。有的课件由于内容太多,讲课老师频繁操作,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制作和演示课件上,忽略了对教材内容的挖掘、补充、提升,颠倒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一节课下来,热热闹闹,但学生如过眼烟雾云,收获不大。

最后,多媒体课堂教学还存在教师操作不熟练问题。笔者发现在平时教学中,不少教师不运用多媒体,只是在公开课或观摩课时才用,往往由于不熟练,操作不规范而错误百出,不但没有发挥出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有的作用,而且适得其反,对课堂教学造成干扰。更有甚者,上课时由于操作不熟练,不得不由其他教师帮助自己完成多媒体教学的操作。

鉴于上述种种情况,为了保证新课改健康顺利实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课件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我们认为:多媒体课件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多媒体的应用应以适用为主,避免过分花哨。

实施多媒体教学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使用多媒体为教学注入了活力,一方面可以通过直观的形式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解决重要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强学生听课的兴趣和主动性,即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授课的“深入浅出”提高教学的效率,使得教师在感到惊喜之余,往往舍不得割爱,将它们统统都用到教学中去。其实有时用得不当或过度,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绝对不能只求表面的热闹,而忽视课堂本身的任务和重点,应有目的、有计划、恰如其分地用好。

2、多媒体运用材料应避免多而不精,要具备典型性

其实不仅是多媒体运用材料,在平时的每堂课上,凡是要举例的,例子不在多,而最好都是能够一堂课围绕一个典型的例子展开分析,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一个问题或一个现象进行较全面和深入的分析、理解,能从认识问题到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切实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是从多个例子中听新鲜,光有兴趣而不培养能力。

3、多媒体运用不能完全代替板书

现实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开了粉笔和黑板,一堂课下来黑板上干干净净。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有时会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却往往无法加到多媒体中去而生出许多遗憾。

4.教师要努力提高利用互联网筛选知识的能力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其实现代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要制作一课比较成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必须深入理解教材和教学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以及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综合编排有关材料,甚至画面的制作,录像的剪辑,音乐的选择等,都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师通过自制课件,在教学实践中增长了才干,提高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总而言之,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多媒体教学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也应注意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和教师相比,多媒体教学仍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即使多媒体完成了许多人力所不及的任务,也不能代替教师的全部工作,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因此,教师应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善于将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相互补充,并加以完善,必将大大优化政治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课教学》(主编:程光泉,北京师范大学主办2008年6、9期)

2、《新课程的教学观》(主编:周小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3、《现代教育技术[M]》傅钢善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74-1

4、《对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几点粗浅看法[J]》汤美娟职业教育 5、2007/2《宁夏教育科研》第90期《运用多媒体技术

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作者 孟艳玲 6、05/2010《新课标教育研究》光大出版社《例谈多媒体在思品课教学中运用的体会》作者 散晓琴

第五篇:思想品德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学会拒绝》

[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部分“能够分清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学法用法”部分“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部分“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着力从学生成长、发展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和需要出发,打破传统的学科框架体系,由面向成人世界的规范设计转而面向学生的品德与生活实际。学生品德培养教学要寻找适合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为基础,师生互动为纽带的学习方式。把教与学的过程,当作生活中的一个主动交往过程,使学生在主动交往过程中获得学习的快乐。在过去的教学中,知识主要是以一方灌输另一方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甚至连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是如此。这种教与学的过程不仅不符合当前教学的需要,也违背了人自身的发展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品德》教学应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促进其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突显思想品德课程特殊的育人功能。

[案例描述]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八课“学会拒绝”主要内容分为身边的诱惑和学会拒绝不良诱惑,全课以培养道德意志品质、发展学生抵御不良诱惑为主题。教材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使学生了解身边存在着种种诱惑,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学生体验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鼓起勇气和信心,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本案例教学以主动体验──合作学习──课后实践为主线,使学生在体验中主动学习,学会合作交流,在与同学的合作中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意志、价值观。

准备活动 主题:了解诱惑,发现问题。(培养探究动机)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利用午休时间同学生们闲谈。由日常生活、家庭作业谈到中学生在生活中面临的许多诱惑。“在生活中哪些诱惑影响你的学习?”“你有为抵制不了诱惑苦恼过吗?”这一话题同学们十分感兴趣,一下子都围拢来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为了抵制诱惑,你们有没有去了解和学习一些成功人士的做法呢?”,同学们静了下来,从他们的眼神里我发现很少有同学去这样做。于是我就布置了课前预习任务:

置身于五彩缤纷的社会环境中,你是否发现身边有许多东西和事情诱惑着自己。想一想,面对如此多的诱惑,有哪些抵制诱惑的方法?

在图中写上自己所受到的诱惑,并完成空格。

我最能成功抵制的是()诱惑,我是这样抵制的: 我觉得较能抵制的是()诱惑,其抵制方法是:

()诱惑是我觉得最难抵制的,抵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我最崇拜的人物是: 他是这样抵制诱惑的:

环节点析: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同时使教师了解学生现状,有序可循、有的放矢,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样也把新课程教材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特点进一步挖掘,使之更贴近现实生活。在新课程背景下指导学生在教材学习上进行“超前学习”,避免课堂教学中学生知识的“滞后性”和反应的“迟缓性”。由于任务贴近学生成长的实际,学生能认真去回顾、观察、思考自己,寻找成功人士抵制诱惑的方法,又使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求知,符合新课程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的根本要求。

教学活动 主题:解析诱惑,学会拒绝。(进行探究交流)

第二天,我把同学们交上来的调查表进行了归类。他们面对着的诱惑真是形形色色,我把它们按普遍性的多少进行了分类: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爱吃零食、上课讲话、抄袭作业„„。开始上课后,我把全班学生按照面对的诱惑不同分成几个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还根据每个小组面对诱惑不同的特点,给每个小组设置了不同的情景及问题,深入交流讨论,讨论结果大家分享。

如:“上课讲话”这一组设计的情景问题是,课堂上,老师在前面讲课,甲和乙俩同桌交头接耳,做小动作。老师和同学暗示他们,请停止。可过了一会儿,他们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并且说:“我们知道上课讲话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我们不是有意的,可我们就是管不住自己,我们该怎么办?”小组讨论:(1)甲和乙同学为什么管不住自己?(2)怎样才能让他们管得住自己?;“抄袭作业”这一组设计的是,有一道数学题怎么也做不出来,眼看同学们都出去玩了,教室里只剩下他一人了,他有些着急,同桌的作业本就放在桌子上。如果面对以上诱惑,你会怎么办?你又如何说服对方?“看电视”小组设计的是,晚上有精彩的动画片和球赛直播,播映时间到了但家庭作业还没做完。你是如何选择的?是不是愿意放弃观看球赛?„„

讨论过程中学生们踊跃发言,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宫文强:我以前最经不起网络游戏的诱惑,经常玩游戏,眼睛也近视了。后来在爸爸的帮助下才戒掉网瘾,我和爸爸约定只有星期

六、星期天才能上网,而且上网时间限制,时间一到闹铃就响,提醒自己时间到了。时间一长,就会养成一个好习惯。

李露刚:拒绝不良诱惑的最好办法就是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有些同学家庭作业一做完就无所事事,就长时间上网、看电视等。我每次作业做完后,就帮妈妈做一些家务。不迷恋上网、看电视。

张晓艳:如果你一坐到书桌前就想吃东西,因而耽误了做功课。你可以试着把零食放到远离书桌的地方,书桌上只放与学习有关的东西,自己就能专心做功课。

王超:假如你练习弹钢琴半小时累了,想玩了,你可以对自己说,再练五分钟怎么样?练了五分钟后,你再对自己讲,再练五分钟怎么样?这样一次次的“自我激励”,就会使自己坚持的时间延长。

„„ 许多同学还把自己了解的有关名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如:居里夫人的故事等。接着我趁热打铁,播放了一段央视热播的《中华少年勤学故事》动画片,并设计了问题: 在元朝有位大学士叫许衡,他小时候遇上了战乱,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奔走他乡。一天,他们顶着烈日来到一处荒凉的山村,小伙伴们一个个口干舌燥,都急着寻水解渴。这时,有一位伙伴发现在一间空屋子后面有一颗大的梨树,上面结满了一个个大黄梨。众人一拥而上,边摘边吃。唯独许衡视而不见,他用坚决的口吻对同伴们说:“不是自己的东西,怎么可以随便去吃呢?”但伙伴嘲笑他说:“这梨没主人,不吃白不吃。”许衡回答到:“梨无主,难道自己的心中也没有主吗?” 看后思考:

(1)许衡心中的“主”是:

(2)许衡能面对梨的诱惑和同伴的嘲笑,坚持不摘不吃,说明:(3)许衡是怎样一个人:

环节点析: “情景”的设计应该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啊,这种情况也时常发生在我身上”,不会给学生以泛泛而谈的感觉。通过讨论形式让学生自我陈述,合作分析,有利于帮助学生反复观察、感知,使学生领会,感悟内涵,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情景”设计需与分组相结合,根据小组的特点、学生的特点进行情景设计,体现新课标对合作学习的要求。最后“许衡”的例子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许衡心中的“主”其实就是在外界的干扰和诱惑面前,具备的自我控制能力。即自律行为和自律能力。这一结论很好地反映了教材内容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使学生认识到自我努力和自我控制的重要性。实践活动 主题:战胜自我,帮助他人。(发展探究实践)

这节课结束时我布置了以下三个任务要求同学自主选择其一加以完成。

1、模拟小记者,利用课余时间对同学、家长或其他社会成员进行采访,采访的主题是:你生活中面临哪些诱惑,你是如何对待的?

2、课后去查找拒绝生活中诱惑的事例、方法,可利用多种途径,询问他人、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等,也可以是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一篇小论文与大家分享、交流。

3、结合自己的实际,拟写一份“抗拒诱惑计划”,并按计划实施,一段时间后检查实施情况。要家长、老师作为监督人,同学之间亦可相互监督。抗拒诱惑计划 不良诱惑 诱惑后果 抗拒诱惑措施 时间 无进步之处 需改进之处 已完成之处

计划执行人 计划监督人

环节点析:知识与能力的转化是通过实践完成的,当你尝试去做了以后,你就会发现自己与以前的不同。课外实践活动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与深化,只有投身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到生存的本领、生活的经验。这样做也体现了新课标在实践中学习的要求。我把学生实践成果收集起来,复印了若干份,再发给其他同学,保证互相学习、资源共享。不久,这种实践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不少家长向我反映,孩子回到家的第一件事不再是打开电视机而是翻开作业本,星期天也不再沉迷于电脑游戏而是帮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案例感悟] 本案例主要从课前、课中、课后对学生品德形成加以论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正魅力在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在于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在教学实施中我们要树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观。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在主动体验中丰富感知、强化情感。

过去以被动为主导的学习方式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动的学习方式强调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教学中不去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样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而是觉得枯燥乏味,因此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无从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陷于消极接受的境地。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教师要努力去发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努力去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以积极、鼓励的姿态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体验。要求学生无需担心集体的压力和他人的眼光,不拘泥于惯例与常规,创造性地去体验、思考。在主动体验过程中教师要理解学生所表达的感受,包括满意的、快乐的、或是对教师和其他课堂内的事情不满意和不快乐的。对学生要使用“答的好”、“对”、“不错”、“这样好”、“试试看”、“说下去”这些使课堂气氛缓和或产生欢乐的语言。要采纳来自学生的意见、建议,把学生的思想整理后再重复出来。使学生真正做到乐于主动、敢于主动、学会主动、享受主动,使主动学习成为学生的自发行为。

教师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应关注学生思维训练、能力发展、情感体验,不能只重所谓的“结果”。设计大忌单一化、模式化,要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一切顺着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思路进行,学生统一回答标准答案的课堂并不是好课堂,也不是教学的最优选择。活动设计,一方面是宏扬主题,另一方面也有引出不同意见的意图,进而了解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这样才能体现新课程、新要求,激发个体的自主精神与首创精神。

2、在合作学习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小组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互相间实现信息与资源交流,不断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小组合作过程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A在活动过程中,要发挥独立思考的作用。如果只为合作而合作,完全忽略个人的作用,这样的合作是没有意义的。教师应先让学生个别学习、个别思考,在此基础上在开展合作学习。独立思考是交流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

B要鼓励独立思考,更要倡导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信息传递中相互影响,在合作活动中相互启发。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是有利于倾听各种意见,使学生在交流中成长。C合作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班级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不同的智慧、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在发挥个别积极学生作用的同时,也不能淡化小组中其他同学的作用。要鼓励学生通过参与探究,来发展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与勇气。

D要明确学生的义务与职责。要求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对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培养学生对他人、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心。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作一个暂时性的小结。对各种信息进行提炼、归纳、总结,寻找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的经验,或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或与他人分享,最终形成能力。

3、在实践中发展能力、健康成长。

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教学环境中,教材已不限于固定的文字形式,而是融入生活、联系现实的一种课内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整个教学活动不能被“神圣化”。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赏识者,不是教育教学的垄断者和包办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课外实践活动能有效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人翁作用,对课内教学与教材做必要有益的补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怎样写教学案例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1.什么是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

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是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摆椅子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也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

2.教学案例的特征:案例是一种写作的形式,那么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论文等形式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特点呢?

(1)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

二、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可行性分析

1.案例素材比较丰富 教学案例来自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贴近教师工作,与教师有天然的联系。教师有大量的实际问题,需要通过研究,妥善解决,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了大量的教学研究,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其中不乏典型事例,会给教师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成为撰写教学案例的素材。教师有事实可说,有道理可讲。教学实践涉及的领域宽,发生的事例多,是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2.案例写作比较简单 一般情况下,撰写教学案例要写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写案例事实,二写案例分析。撰写教学案例,是“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教师对事实比较熟悉。叙述的事实比较具体,比较单一。通常情况下,教师写这样的记叙文不会感到困难。撰写案例分析当然需要进行论述。但是,这里的论述是就事论理,是针对具体问题发表有针对性的意见,不涉及很多的人和事,不需要高度的抽象概括,难度不大。

3.案例写作基础较好 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基础理论,一定的写作基础知识,一定的教学教研经验,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总之,教师具备写作教学案例的基础。只要教师认真研究,都有可能写出有价值的教学案例。只要认真地运用教学理论深入分析教学案例,都有可能提出独到的见解。撰写教学案例与撰写教学论文相比,写成的可能性,写好的可能性,获奖的可能性,发表的可能性,都要大得多。

三、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必要性分析

1.促进教师教学反思 撰写教学案例,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真切的回顾,“照镜子”,“过电影”,把自己的教学一览无余地再现,用新的观点进行严格的审视,客观的评价,反复的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是非曲直、正确错误,都能由模糊变得清晰。能使教师把某些教学问题认识得比较深刻,解决得比较恰当。利于教师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看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就是重新认识教学事实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总结的过程,提高的过程。

2.推动教学理论学习通常情况下,撰写教学案例,需要运用教学理论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要把案例分析透彻,需要有足够的教学理论支撑。教师往往感到教学理论修养不够,分析教学案例力不从心。这就促使教师带着教学案例的实际问题,深入地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教师这时的学习,是为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学习,有着明确的目的和强烈的愿望,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百闻不如一见,教师通过撰写活生生的教学案例学到的教学理论。就不再是抽象的、空洞的、干巴巴的教条;而是非常有用的思想和方法,利于教师内化教学理论知识,提高教学理论水平,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总结教改经验 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案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学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

案例还是教师梳理记录自己教学生涯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学校和课堂里,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事情或思考并不适合写成论文,也不想记成流水帐,那么撰写案例不失为一种选择。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学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4.促进教师交流研讨 案例是教学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案例十分适于用来进行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有效载体。教学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对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与撰写论文相比,案例更适合一般教师的需要。案例的内容贴近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自由,易于传播交流,更为广大教师喜闻乐见。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教改实际情况,确定一定阶段内的讨论主题,围绕某个主题或专题收集材料、撰写案例、交流研讨,同时结合有关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5.形成教学研究成果 撰写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资料,固然是教学研究;撰写教学案例,也是进行教学研究。写成的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资料,都是教学研究成果。相对而言,教学案例是较小的、单一的教学研究成果,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是较大的教学研究成果。关于某个专题研究的教学案例,不仅本身是教学研究成果,而且还是撰写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的很好的素材。这类素材经过加工,具有典型性,采用这样的素材写成的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紧密联系实际,内容丰富,有血有肉,生动形象,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6.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1)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紧密结合。教师撰写自己的教学案例时,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的描述和分析,加深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又可以通过教学理论的指导,使教学行为科学合理。要写好教学案例,需要把教学案例涉及的问题披露出来,深入分析研究,取得清晰的认识,较好地解决某个问题。教学案例尽管是个别现象,但具有典型性,代表了某种倾向。经常撰写教学案例,就能够敏锐地发现带倾向性的问题,找出解决同类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学案例还能体现教学规律。典型教学案例深层次的认识积累多了,就能够通过个别看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真切地感悟教学的规律,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思维方式,高效的工作方法,良好的工作习惯,使之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从而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2)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撰写教学案例,撰写教学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三个方面,密不可分。撰写教学案例是撰写教学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材料的基础,撰写教学论文是撰写教学案例的提高,撰写课题研究材料则是撰写教学案例的升华。三个方面结合,能够促使教师做到教学行动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教学经验与教学科学紧密结合。这三个方面,撰写教学案例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基础打得牢,教学研究才有可能达到较高水平,因此,撰写教学案例在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充分重视。有了撰写教学案例的基础,就为撰写教学论文,开展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就能使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7.提高教师一般能力

(1)提高观察能力 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就要找出很有典型意义的事例。教学事例天天都有,层出不穷,但要从日常纷繁的教学事例中发现典型,并不容易,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撰写教学案例,讲述的教学故事要体现典型、具体、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就必须将有关教学事实形成逼真的表象,也需要进行认真的观察。因此,撰写教学案例,能够促使教师注意观察教学现象,发现教学问题,持之以恒,就会养成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的能力。

(2)提高思维能力 运用教学理论的观点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能力。每个案例都有核心部分和枝节部分,教师要排除枝节部分的干扰,重点把握案例的核心部分,找出核心部分与教学理论的密切联系,就需要运用教学理论的观点,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提炼出教学案例的主题,解决好教学案例反映的具体问题,探索出解决一般问题的途径,养成凡事用脑筋好好想一想的良好习惯,掌握运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工作的规律,提高教师的思维能力。

(3)提高创新能力 教师写出的教学案例,可能是某项教学研究中的细化了的材料。从教学案例的线索引申开去,思考教学案例反映的教学现象,就有可能产生一些深刻的认识,独到的见解,再来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使之带上条理性和科学性,就有可能发现某些教学规律,特别是解决某些教学问题的规律,从而产生某些创新。创新多了,就会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 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 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学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五、撰写教学案例的方法及关键点 1.撰写教学案例的方法

(1)选择一个有冲突的教学事件。一节课下来,觉得要写的事件很多,那么哪一个事件才该选择?哪一个对于自我发现更有潜力?案例的性质怎样,是关于教学策略、学生行为还是教学政策方面?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增进理解,还是为了职业发展?尽管没有一个选择是非遵循不可的规则,但下面一些建议对写好一个案例却仍是有益的:事件对你有情感力量吗(心灵是否受到震撼)?事件呈现的是一个你不能确定怎样解决的进退两难的境地,还是你成功地解决了一个他人可能进退两难的问题?事件需要你做出困难的选择吗?事件使得你必须以一种感觉不熟悉的方式亦或是仍在思考的方式回答吗?事件暗示一个与道德或道义上相关的问题吗?如果有冲突的事件满足以上各条,那么你的选择在自我学习、内省和深层次理解方面就可能更加富有成效。

(2)对事件背景进行描述。在描述事件的背景时要考虑:这种情况以前出现过吗?第一次引起你注意是什么时候?这以后发生了什么?接连发生的事件是怎样开始的?事件发生的上下文(即情境)是什么?开始的场景中你的反应是什么?你的反应怎样使事情的发展变得更加顺利或怎样使之恶化?影响那个事件的心理的、社会的因素是什么?物质环境因素是什么?教学因素是什么? 历史因素是什么?在写案例时,你要为即将发生的事件设置场景,做好铺垫。要注意把重要事件放在它所发生的上下文中,必须考虑事件是在上下文中才得以理解的。

(3)确定事件中的“演员”。每个故事都是因为有了一群活生生的人物、有贡献的角色才得以充实。在案例写作时要考虑:谁是主要演员和次要演员?出场的演员是谁?幕后演员是谁?每个人都扮演了什么角色?相互之间关系怎样?与你的关系呢?坚持考虑每个角色个人的情感、动机、目的、期望,不要忘记把自己放于演员表之中;不要忘记通过情感、动机、目的、个人价值这面多棱镜来审视你的角色;也要审视你可能要做的假定:假设源于何处?它怎样影响你的行动?(4)检查你行动的结果。教师所做的每个行动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你的回应引起的一些反应是什么?对学生的影响是什么?对班级气氛的影响是什么?对其他演员的影响是什么?你所采取或未采取的行为对自己的结果是什么?你的行为以何种方式提高或降低你对自己的重视?

(5)假设你再次遇到该事件。你怎样以不同观点看待事件?看待演员?如果再做一次,你的行为不同之处是什么?现在允许你重新考虑,你要选择一个不同的回答吗?

2.写好案例的关键

写好个教学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1)选择复杂的情境 所谓复杂的情境,是指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

所谓复杂,也是相对的。你认为复杂,他认为不复杂;以前觉得复杂,现在觉得不复杂。因此教学情境的选择,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

(2)揭示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

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计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3)具有独到的思考 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因为,选择复杂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种结构要素也好,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炼去领悟和掌握。

六、好的教学案例的标准

(1)一个好的案例必须包含一个典型的问题或问题情境—— 没有问题或问题情境不能算案例,问题或问题情境缺乏典型性也不能算案例。

(2)一个好的案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中心论题上—— 要突出一个主题,如果是多个主题的话,叙述就会显得杂乱无章,难以把握住事件发生的主线。同时,还要注意不要过分地渲染自己的个人情绪或情感,以免使案例的重心发生偏移。

(3)一个好的案例描述的是现实生活场景——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应该以关注今天所面临的疑难问题为着眼点,至少应该是近5年发生的事情,展示的整个事实材料应该与整个时代及教学背景相照应,这样的案例读者更愿意接触。一个好的案例可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对案例所涉及的人产生移情作用。

(4)一个好的案例应该讲述一个故事—— 案例必须要有完整而生动的情节。要能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等按照一定的结构展示出来,同时,对事件的叙述和评点也是其中必要的组成部分,最好包含有一些戏剧性的冲突。对于课堂教学案例来说,应该有学生围绕某一个讨论的中心问题表达他们不同见解的波澜起伏的过程性教学冲突。

(5)一个好的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翔实——案例不应该是对事物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该是对事物所具有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案例提供的各种信息应该是准确的、纪实性的,包括与案例相关的背景材料特别是第一手资料,也应作具体的陈述,因为背景材料中往往交待了问题发生的场景,隐含着问题形成的某些重要的原因。但要注意的是,背景材料的叙述不应该影响到对主要问题实质的把握。

(6)一个好的案例应该包括从案例所反映的对象那里引述的材料——案例写作必须持一种客观的态度,因此可引述一些口头的或书面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材料,如对话、笔记、信函等,以增强案例的真实感和可读性。重要的事实性材料应注明资料来源。

(7)一个好的案例必须理清问题的性质——案例所说的问题是何种性质?是教学策略问题,还是学生行为问题,或是师生关系问题?如此等等。这是案例分析的关键,不要让纷至沓来的信息干扰了自己对问题性质的基本判断。

(8)一个好的案例需要针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案例不能只是提出问题,它必须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具体措施,并包含着解决问题的详细过程,这应该是案例写作的重点。如果一个问题可以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话,那么最为适宜的方案,就应该是与特定的背景材料相关最密切的那一个。如果有包治百病、普遍适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案例这种形式就不必要存在了。

(9)一个好的案例需要有对已经做出的解决问题的决策的评价——评价是为了给新的决策提供参考点。可在案例的开头或结尾写下案例作者对自己解决问题策略的评论,以点明案例的基本论点及其价值。

(10)一个好的案例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及其内心世界——案例要揭示出案例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等。换句话说,要围绕一定的问题,展示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自身发展的心路历程。

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学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也非常适合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第一线教师来写作。要写好案例,首先要有实践的基础和经验的积累,其次要有一定的写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一篇好的案例,可以胜过许多泛泛而谈。说到底,好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做”出来的。

下载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学会拒绝》之一(2007-12-06 09:05:51)转载标签:我记录我的校园学习公社思想品德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学会拒绝》 之一[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本课依据的课......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以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政治课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提供出......

    浅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运用

    浅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运用 宋道英 随着教育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为教学活动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象具体、生动活泼......

    体验性学习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体验性学习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山东省无棣县梁郑王学校 王连进 251914 新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独立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以及积极向......

    体验性学习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体验性学习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体验性学习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独立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以及积极向上的......

    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中的运用(精选多篇)

    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中的运用“情境”是中国古代文化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这是有情之境,和谐之境。这一概念用于课堂教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其教育目的是以情感的激发与......

    体验性学习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体验性学习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独立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面对火热的现实生活。体验......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电子白板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电子白板 作为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电子白板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电子白板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去,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