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案例教学法在新闻学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新闻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新闻学科教学中,对于培养新闻专业学生的新闻敏感力、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对于传统的新闻教学侧重知识传授和教师的主体作用来说,案例教学凸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为了保证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教师必须科学地选取具有当代性、典型性和补充性的案例,在充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引导原则下实施教学互动,使新闻专业学生采、写、编、评、播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职业感知 传媒 当代性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8)12-0032-02
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的教育研究者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坚持,运用经典案例进行教学形成整套的教学经验和模式,遂被世人接受并在用于财经、管理、法学、医学、教育等学科类的专业教学。案例教学法的要义在于教师所提供的案例必须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在体现典型性、真实性和具有分析价值的原则下,通过组织学生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从而达到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的目的。在新闻学尤其是新闻采访、新闻评论、新闻编辑的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对于培养新闻专业学生的新闻敏感力、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切入新闻传播前沿,培养新闻职业感知。
新闻学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于抽象的新闻知识和理论基础的学习启蒙,尽管教学中不乏举例,但依然解决不了学生对于传媒职业理解上的困惑,案例教学法由于其具象性、职业性的特点,在新闻学教学中,案例教学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新闻职业的整体感知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案例教学法可以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进入传媒现实背景,培养学生的策划、运作、采编能力。新闻界常常发出新闻院系学生找不到新闻的感叹,其原因在于新闻教育体制远远滞后于市场发展,教学内容陈旧、过时,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然而新闻传播是当代实践性最强的文化行业,案例教学可以提供典型的新闻采编实践的素材,学生在案例存在的背景中,从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领会新闻策划、运作和采编流程,形成新闻职业的整体观念,为今后的亲身实践打下基础。其次,案例教学法创设的教学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启发式教学,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会尽快进入案例的情景中,进而体验到由旁观者到新闻传媒角色改变的独特心理变化,学生通过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的矛盾因素,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案例教学中,角色转换的效果,会使学生不断地为自己提出问题:“我”在现场如何?“我”如何发现有价值的新闻?“我”如何叙述才能引起观众或者读者的注意。毫无疑问,学生成了案例教学众受益的主角。最后,案例教学法以典型的案例引领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切入新闻传媒的前沿领域,与传媒现实保持同步,真正贯彻学以致用的办学原则和办学效率。当代传媒领域高新技术进步令人目不暇接,以影视为代表的视像传媒在导演了传统媒体向数字媒体的变革中,观念、趣味的变化更是五彩纷呈,案例教学能够高效便捷地拾取当前的传媒实例在开放性的思维空间中展开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从而保持教学与实践的最大同步性。
二、案例教学在教学互动中传授新闻理论、培养采编技能
课堂教学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强调教学与实际的紧密联系性,注重学以致用,教学的目的体现为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而不是简单、机械地背诵概念和原理。新闻学的教学可以利用的教学实例极多,无论是传统平面媒体,还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电子传媒,媒体运作
中出现的大量的最新的新闻报道案例都会提供教学中分析、借鉴的标本,教学中结合传媒实践的实例,能使教学的理论色彩与新闻实践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真正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学透、学扎实。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大批的动手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媒体行业更需要知识丰富、善于思维、反应敏捷、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传播人才。案例教学对于人才的知识、能力的培养体现为教学过程对于二者的辩证统一。具体表现为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就传媒行业来说,学生新闻敏感判断力、分析鉴别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通过案例阐述、案例点评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通过案例讨论和反思,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通过案例获得知识和能力。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是:教学活动中教学主体必须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充分发挥启发、引导作用,学生积极质疑和敢于质疑主动参与活动的教学原则。师生双方针对问题和疑惑展开教学互动,启发引导原则的有效性,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得到训练,同时养成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结合案例循循善诱,通过生动、有效的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在对案例所暴露的细节、手法、效果等一系列因素的比较、分析、概括中理解有关理论知识。
三、新闻学科案例教学对案例和教师的具体要求
新闻学科教学案例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讲授内容选择好恰当的案例。
1.新闻教学案例应当具有当代性
当代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特征体现为信息的编码和解码,新闻传播通过编码和解码构成了信息海量,在新闻海量信息里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层出不穷,知识和技术的更新更是日新月异。因此,新闻学教学案例必须选取具有时间接近性的案例,学生在接近或者已经有所感知的背景中能够较为容易地理解教学案例所涉及的知识和问题。问题的解决更有真实性和针对性,教学过程避免虚拟性、僵硬化。
2.新闻教学案例应当具有典型性
所谓典型性,是指案例所涉及的社会深远影响及背后隐含的理念、方法、方式的运用对于整个传播界所产生的宏观影响。以电视新闻为代表,我国的电视媒体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很多节目和栏目的运作正在将受众因素作为最重要的因素纳入到整个节目规划系统中,由此,从节目形态、形式到节目的传播理念以及节目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内涵进行了积极探索,平面媒体亦然。因此,选取类似的典型案例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
3.教学案例应当具有一定的补充性
所谓补充性指的是新闻案例所涉及的视角、背景、调查方法乃至观点存在非唯一性,视角的变化、背景资料的发掘以及调查方法的变化有可能产生新的结论。无论是文字报道,还是图片报道以及影像新闻案例,越是重大的、涉及面广的案例,因报道者的职业素养、政治素养不同,案例就会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和特点来。因此,开辟新的思路、视角,尽可能完善地报道事件,从而使报道更接近事件的本来面目。案例具有一定的补充性,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分析、思维积极性,发挥联想和想象,有助于学生对有关原理的理解和把握。新闻学的传统的教学是在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尽管老师也会举出有关例子,其模式是教师在讲授相关的理论、概念后,举出相关案例加以应证,从而理解理论。这其中例子的选取缺乏典型性、时代性和补充性,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学的理念上是,理论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案例的设计是为了新闻理论的介绍,忽视了新闻实践中的新问题、新观念,从而失去了真正贯彻实际训练学生新闻实际操作的时机。案例在教学系统的重心作用没有充分予以发挥,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而案例教学倡导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角,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主动构建
自身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自主性。其教学理念表现为,案例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学生在讨论中,学习理论,解决案例所涉及的问题,学生在新闻采、写、编、评、播等具体的环节中获得整体的认知与训练。因此,对教师而言,首先要具有一定的新闻采编实践能力。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教育,更是一门职业教育,新闻学案例中涉及诸多新闻实践问题。教科书往往会摒蔽、忽略新闻采访报道现的细节,对于许多未从事过新闻采编工作的教师来说鲜活的案例会变得了无生气,而具有丰富的采编实践的教师对案例的把握则会具体形象得多,同时更能用自己的专业和知识素养去审视案例,提高
案例的使用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同时敏锐地洞察社会现实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加工出适宜教学的案例来。其次,教师还应有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新闻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尽管将教师的讲授放在了次要位置,但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主导作用削弱,相反教师更应做好案头的准备工作,并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如案例导入、初步分析、课堂讨论甚至论点交锋、教师点评、多种结论归纳和完善,案例延伸等。因此,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具有驾驭教学过程的艺术能力,教师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将课堂教学从一个环节向另一环节不断推进。
四、新闻学科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案例教学曾被形象地称之为抛锚式教学,所谓的“锚”就是指与实际情形相关的问题,这个问题一旦被确定、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好比轮船的抛锚行为。案例布置应当采用对当下特定情形和实际活动过程描述的最新案例,让学生改变视角或模拟转换为职业记者身份将自己置身于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就报道的题目、对新闻事件的立场等做出自己的判断和思考。通过最新案例的学习,学生在最可能接近开放性的结论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因此,案例的布置在时间的选择上,可提前于课堂,让学生准备尽可能多的案例资料、背景,为课堂教学有目的的展开奠定基础,所谓“锚”的作用便在于此。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创设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具体事物,在讨论思考中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进而实现从具体到一般的认识。讨论的过程不仅启迪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从当代认知科学的发展来看,参与认知讨论的个体,是一个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主体,通过相互讨论、辩论的过程,个体不仅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认知发展,而且还造就了科学认识从单一的个体认识向科学共同体的发展。案例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讨论,用讨论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教师相当于“导演”,教师在案例讨论中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使学生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学生看问题的方法不同,就会展开讨论,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从而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协同性的学习。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是比学生拥有更系统理论知识的思考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陷入思维困难或分析问题不够全面时引导学生把握现象中的特殊
问题,对不同的见解加以提炼上升到一般理论的层面,并进而指出思考的方向。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具有时代性的案例还是具有经典性的案例,都有可能将特定的理论与具体的新闻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解释现实生活、分析社会现象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真切的知识,即内化了的知识和能力。因而,案例教学的目的主要不是找出正确答案,而是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因此,从案例或案例教学实施过程看,教师重在分析方法的讲解,学生在特定情境和实际活动过程中探寻案例背后所蕴含的各种要素和表现手段的多种可能性,真正使学生形成采、编、传、评、播的综合能力。
第二篇: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典型的案例,通过师生双方对案例的分析探讨,提炼出市场营销理论,进而用理论去指导市场营销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通过模拟情景现场,探寻企业营销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这种具有前瞻性的仿真操作,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一、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案例教学既能巩固学生所学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又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它将企业营销的书面描述即案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人企业营销情景现场,探寻企业成败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案例教学法不是去寻找正确答案的教学,它所重视的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因其倡导多向、发散型的思维方式,不求唯一答案,不求集合效应,因而.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案例教学是互动的教学,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案例教学锻炼学生以“当事人”身份,身临其境地解决问题,并在不圆满的条件下作出自己独立的决策,从而可以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堂辩论、编写发言提纲及撰写案例分析报告逐步提高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二、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选择合适的案例是搞好市场营销学教学的首要环下
开展案例教学,首先教师要根据市场营销学的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精心选择或编写案例。案例本身应以教学改革及教学模式创新为基点,在整体框架上尊重课程体系及课堂教学规律,其内容及授课顺序应与课堂教学同步。案例选择上应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对企业公司组织所作的客观调查,应具针对性和全面性。在案例内容编撰及问题设定下,强调专业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二)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是成功实践案例教学的关键
在案例教学中强调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要求师生之间进行密切沟通与共同探讨,因而教学组织的难度加大,这就要求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正确对待学生的观点〕在案例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做好案例教学准备,认真组织案例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井得出结论,学生则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和教师争论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思索,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第三篇: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2008年-2009学年下学期《财务会计》教学论文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会计专业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很好结合,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我国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一直是以灌输为主,忽视知识地应用。这种“填鸭式”的应试教学方法,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需要很长的一段磨合期,难以适应21世纪对会计人才的需要。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是解决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模拟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判断的案例,并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要的特点是把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对于学生掌握学科理论,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均有较好的作用。
一、会计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始终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身业务能力提高而进行。会计专业的课程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借助于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现搬现用就能得出全部答案的学科,它是一门集理论性、方法性、业务性和操作性于一体的学科。特别是我们现在的中职学校学生,应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以便他们一出校门就能上岗。虽然他们在学校能较好学习和掌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对于如何用会计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如何来处理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各样复杂问题,则往往显得束手无策。但是如果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会计教学则会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会计理论知识,真正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会计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然要求。例如,在《企业财务会计》关于各种结算方式的程序及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的教学中,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则免不了教师逐条讲解,学生却很不耐烦的局面,而实际工作中,学生仍可能不会操作。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法,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分别扮演付款单位、收款单位、付款单位开户行及收款单位开户行,让其模拟整个结算过程。在几轮模拟中,注意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从而熟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程序,这样一来,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各种结算方式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还能在活动过程中发现课本中没有提及的问题,并且通过一种结算方式的模拟操作,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地掌握其他结算方式的具体使用方法。同时,随着普教的扩招,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普遍越来越差,理论学习对于他们吸引力不大,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采取适当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案例教学法便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组织实施
(一)精心设计组织案例
在案例设计组织时应考虑以下基本原则:
1.针对性。案例要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有针对性地筛选、包装,使之典型化。在教学活动中,围绕着课程总体教学目标,会有一系列具体的教学目标,每一具体教学目标的实现,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需要有相应的教学案例配合。案例的内容必须适应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与会计理论相关。寻找和案例相关的文献资料,拟定分析要点和需探讨的问题。必须把基本案情编写描述清楚,不能冗长模糊。可针对不同的案例分别采用叙述、表格等不同的展现方式。
2.实务性。会计课程教学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其应用性、可操作性强。因此,在相应的案例教学中,必须适应这一特点,选取案例的基本内容应以会计实务为蓝本,将实务资料进行必要的概括和整理,以提起学生兴趣,提高其认知能力。会计案例的选择要反映会计职业某一特定情景中真实发生的事件或情况,涉及某一特定单位或组织的经济利益,给学生提供可参与的场景,让学生分析和评估案例所描述的内容,确定应采取的解决措施和办法。选择具有实务性的会计教学案例,可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提供会计职业实际情景特征,让学生感受真实事件,体验会计职业的挑战与机遇,培养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查询、分析、研究、解释相关信息,如何运用职业判断得出科学、合理结论的能力。
3.综合性。案例教学的基本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从对单一知识点的了解转化为问题综合的分析和判断,例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分章节阐述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但《企业财务会计》则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如何引导学生透过各种方法把握这种相互联系的各方法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会计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对反映企业全貌的综合性案例的解剖和分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综合性案例的选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next]
4.难易度。会计案例的选择要做到难易适度,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内容太简单,问题一目了然,就不需要讨论了;如果内容太复杂,难度太大,超越了大部分学生的知识范围和分析能力,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从而产生畏难情绪,不会积极地参与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进而就会使教学工作难以开展下去,因此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笔者认为,从整个专业课程来看,可在专业基础课程(如《基础会计》)中设计较简单的案例,后续课程(如《企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可设计一些难度稍大的案例进行教学;从每一门课程看,前部分内容应从简单的案例着手,到后半学期可稍加难度。
5.不断更新。如果选用内容陈旧缺少时代特色的案例,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及教学效果。如果案例不做更新多年不变,学生也只能分析判断多年以前的会计事项了解多年前的事件和方法技巧,得到多年前的知识。特别是会计知识会随着现实经济环境的变化、有关规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近几年会计规范模式变化也比较大,2007年1月1日施行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也给会计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所以应不断更换补充新的案例,确保案例的时效性。
(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案例教学法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案例教学法并不排斥讲授法,就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而言,会计理论教学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分析问题的基础和框架,而案例教学有利于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解决,二者结合才能相辅相成。因此,笔者认为中职会计教学,既不能采取传统的讲授法从头讲到尾,也不宜将整个课程全部都使用案例教学。
2.教师要精心准备,形式多样。案例教学法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有多种形式,既可以进行典型示范引导,也可以进行逼真模拟训练;既可以进行个人练习,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企业财务会计》有关会计业务核算的教学中,若按传统教学方法,则教师免不了要先介绍所设置的账户,然后再讲分录编制,而在讲授账户设置这一内容时,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因而缺乏学习兴趣。若采用案例教学法,即先将发生的经济业务给学生,要求其核算,学生必然会产生疑问:怎么核算?此时再指导学生学习有关账户知识,学生便会因学习目标的进一步明确而增加学习兴趣。
3.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会计专业其他教学环节的关系。案例教学固然重要,但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环节,也不能与其他教学环节以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环节重复,应该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补充,互相促进,以提高会计专业整体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4.在案例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教师要组织案例讨论过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堂组织和课后总结考核。在课堂上,既不能无所事事任学生自由讨论,也不能严格控制讨论过程,使学生不能或不愿说出自己的观点。要尽力营造一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积极参与讨论,乐于表达自己的判断。
任课教师:关家富 2009年6月17日
第四篇: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中职会计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法的可行性研究
【摘要】在会计教学当中,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会收到不同的效果,而每一个学生在不一样的教学法中所能接收的知识量也不一样,因此,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我们应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本文首先分析现阶段学生所需要培养的能力构成, 进而探讨了教学实践中的几种教学法。【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法,能力
会计教学目的,是要使得学生重视并喜欢这门课,让学生热爱会计这个行业,为其进行职业规划,培养出理论功底扎实,又懂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人才。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性学科,适用面很广,社会对这方面的中等人才需求量极大,中职会计教学是为社会输送此类合格人才的一条重要通道。如何全面提高学生能力水平,是当前每一位会计专业老师都值得深思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对教学法进行充分的研究,并深入剖析产生问题根源,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本文就这方面进行初浅的可行性研究。
一、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所需要培养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会计教学不仅仅限于教会学生如何编制分录、如何登记账簿、如何编制报表,而应该进而让他们接触实际会计工作中的业务处理,并利用这些财务信息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除此之外,还应该教会学生分岗协作,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康的体魄来适应未来的工作。
职业技术教育仅仅是理论或技术教育, 而是一种全面培养人的教育。中职学校所要培养的能力,并不只是“操作技能”,而是适应高速发展、不断改变的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一种整体实力。这种能力在我校被普遍教师认为要做到三点:
1.会做人: 能够与人和谐相处,有社会责任感、群体工作的协调能力、心理承受力、参与意识、自信心、积极性等。
2.技能强: 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刻苦钻研的自学精神, 有创新思维,善于分析,思维活跃。3.身体好: 有良好的体魄,勤于锻炼,能适应强度比较高的工作,能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劳逸结合。
二、在会计教学中的多种教学法并施的可行性研究(一)讲授法
所谓讲授法,即教师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和讲解有关知识的方法,这是一种传统教学法。如今的教学改革,认为讲授法已经“过时”,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两年的教师,讲授法对于我来说,并不属于“传统”。没错,讲授法需要改革,但是它依然是广大教师授课的主要方法之一,我们无法去忽视它的作用,我们应该尽力挖掘它的作用出来。讲授法优点在于:
1、非常直接;
2、信息传递速度快;
3、能体现教师的治学态度和人格魅力。其缺点在于: 长期使用这种方法, 学生主体地位无从体现, 积极性会受到相当程度的挫伤, 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但是,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法,讲授是必须的,因此, 我认为, 就目前而言, 讲授法仍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 它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讲授法不是教学改革的障碍, 相反, 讲授法的改革应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教师应对讲授法扬长避短, 不断发展和创新,使之充满生机和活力。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花大精力下苦功夫, 对每次课内容充分准备, 胸有成竹, 做到讲课精简适当, 环环相扣, 游刃有余;(2)依据中职生知识层次, 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 多举例证, 做到深入浅出, 使学生能够听得懂, 跟得上;(3)把每堂课视为一件作品, 精心设计, 做到每一次课都有创新, 教师能提高, 学生能进步;(4)教师应加强修养, 增加人文知识积淀, 为人师表, 使同学们在下意识中得到人文熏陶, 受到品德教育;(5)讲授法要和讨论法、练习法结合使用, 做到有讲有练, 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改思路。(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 提供一个与职业实际相仿的背景资料, 并结合课本相关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利用一些通俗易懂,接近生活的案例来开导指引学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法。首先, 它能有效锻炼同学们分析与综合思维、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 进而提高学生分析复杂问题、解决困难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再者, 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联系实际, 并且较容易实施。案例教学法有三种类型:(1)综合处理业务。一般安排在学完一个完整内容或结束全部内容后。教师通过收集资料,整理辅导教材,上网查询来动手设计案例;(2)评点热点问题。例如银广夏事件、蓝田公司事件。教师可在网上搜集资料并和同学们一起分析有关会计方面的问题;(3)纠错。让同学们分辨错误, 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实施案例教学法可以结合讲授法、讨论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讲述案例之后向学生提出疑问,分小组进行讨论,而后再分配任务,让学生协作解决,最终再用讲授法进行案例分析及错误纠正。(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采用讨论的形式处理理论学习和实践中的疑难问题, 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既可和讲授法、案例法结合使用, 也可单独开设。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善于倾听、捕捉信息、思维敏捷, 还可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 也可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具体形式有:(1)同桌讨论。一般在讲授后, 针对老师提出的较难问题进行。和讲授法结合使用, 很容易实施;(2)小组讨论。一般包括5-8 人, 讨论的问题难度更大,若要在课上组织, 事先应做好有关准备, 如布置桌椅,分组等;(3)全班性辩论。对某个问题发表意见,同学们可以任意发挥, 甚至可以没有讨论结果,被形象的称为“头脑风暴”, 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采用讨论法应注意的是, 如果在课堂讨论, 教师要能管理好课堂, 维持好秩序,不至于整个课堂乱哄哄,少数学生趁机捣乱。(四)实习法
实习法包括模拟实习和现场实习, 是指在企业财务部门或会计模拟实验室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完成会计工作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有明显的直观性和实践性特征。它不但能验证和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 提高操作技能, 还能培养学生群体工作的协作能力。中职学校应积极开创条件, 建立实习基地或模拟实验室, 主动联系实习单位, 加大实习教学。专业教师应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 深入企业实际, 搜集案例资料, 提高指导实习的能力。实习法可以为案例分析法及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提供资料,而在实习法的实施过程中,也可以结合上述两种教学方法,特别是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把模拟实习的目标进行细分,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缺点:实习法,特别是现场实习,在中职学校的运行的难度较高,实习单位比较难联系,而且对学生也难以进行管理,但是实习法已经在中职学校广泛使用。(五)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新的教学方法,在我校计算机专业应用该教学法也是比较成熟的,其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这种方法使学生从书本的抽象描述中刻画出具体内容, 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 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充满了人性,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
这种教学法的基本环节包括:(1)创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可以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2)确定问题(任务),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可以与课堂模拟实习法相结合;(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与讨论法相结合;(4)效果评价,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可以与讲授法相结合。
三、结论
1.多种教学方法必须综合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只使用一种方法仅仅只能在一个或几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很难单独使用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完成全部教学过程,每个教学法都有其长处,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多个教学方法并施,取长补短,能够兼顾到学生多方面的寻求。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促进学生各项能力全面发展的有效保证。
2.使用何种教学方法,不能妄下断论,要从实际出发, 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意识倾向以及接受能力来组织教学, 因材施教, 灵活机动地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组合,以此制定出一套以某种教学法为主,其他教学法为辅的教学方案。
3.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平台,在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力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法是连通教师与学生思想交流的纽带,多种教学法并施可以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并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出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
4.教学法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上述五种教学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教学法的相互结合对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潜力,广大教师在积累教学经验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一定能产生出更切合实际的教学理念。
第五篇:运用案例教学法
运用案例教学法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多次下发文件,对如何抓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明确要求.多年来,我校党委和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门成立了由校领导牵头,宣传部,教务处等机关部门领导参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问题.2002年,我校承担了教育部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研究”,并成立了专项研究课题组,提出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的设想.2003年春,根据校党委的决定,首次在2000级本科生的《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目前,我院正在把案例教学的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全面推进.前不久,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的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中央的指示更增强了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信心和决心.下面,将我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情况向大家作一汇报.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原因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自1998年新的方案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是令人忧虑的.特别是伴随着国内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迁,在信息与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状态上都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这些都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教学中我们看到,许多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有些学生逃课,有些的学生则是迫于考勤,点名等纪律约束不得不到课,但到课不听课.可以说,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门数不少,学时不少,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也不少,但如何能够“入耳”,“入脑”,真正起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确实是一个值得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曾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调查问卷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怎样对待课堂上老师的讲课统计结果显示,选择“从始至终听课”和“基本上听课,有时溜号”这两个选项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的26;选择“有兴趣就听,觉得没意思就不听”的占60;还有15左右的学生选择“根本不听课”.可见大多数学生是想听课,但能否听得下去则取决于任课教师讲的是否有吸引力.那么,如何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吸引力,能够坐得住,听得进呢我们认为,除了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等方面要进行改革外,最重要的是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进而达到“入耳”,“入脑”的目的.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目标要求.为了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与功能,2003年3月,我校确定了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为试点的案例教学改革方案.为了使案例教学工作能如期进行,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不仅提供经费,用于购买各种案例教学用书,为案例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而且针对在收集整理案例过程中教师工作量大等特点,明确规定,案例教学课时按照1:1.5计算工作量.这些政策决定较好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为案例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基本做法
据研究,案例教学最早出现于19世纪后半期西方国家的医学,法学的教学实践之中,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和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工商管理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1980年前后,案例教学法引入到我国,在经济,管理类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谓案例教学,就是运用典型事例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向学生提供纪录实际发生的情况或事例,即案例,组织学生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和剖析,并提出各自的见解,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案例教学法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和宗旨.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可行性,还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记住马克思主义现成的结论与原理,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生是否真正接受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要通过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行动表现出来.通过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训练,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真正成为指导他们研究现实,解决问题的指南.案例教学的基本过程是:
1,编写案例.案例的价值在于提供真实而典型的素材,供学生分析研究,总结普
遍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在编写案例前,首先进行集体讨论,再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去广泛搜集和查阅已有的文献资料并编写案例.同时,在案例编写过程中要力争做到:选材得当,描述真实,语言生动.一个完整的案例要在正文的后面提出几个问题,以供学生讨论之用.2,组织讨论.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包括分
发案例材料,学生个人阅读分析案例,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每个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和教师小结等多个环节.3,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这一阶段,主要是要求学生进行认真的总结,一方面,完善本小组对案例分析的观点和方案;另一方面,对本小组在案例阅读,讨论,课堂发言等方面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做出归纳.4,教师总结.在课堂讨论结束,各小组撰写完案例分析报告
之后,任课教师要就本次案例分析情况做出小结和点评.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遵循的基本原则
案例教学的实质是开放,互动,强调师生,特别是学生的高度参与.教师的重要职责是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主要遵循了以下四条原则:
1,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优秀的案例通常是一个矛盾的,复杂的问题情境.在具体的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这种纸上的问题情境转化为课堂中的问题情境,以生动的实例形式向学生提供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模拟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如果教师在案例讨论中能够设置高度仿真的问题情境,那么,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洞察力与想象力.2,坚持学生主体的原则.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教师由传授者变为组织引导者,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注意角色的转变.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分析案例,多方查询资料,积极参加讨论,撰写分析报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精心选择案例,设计教学过程,创造融洽气氛,适时参与讨论.3,激励参与的原则.高度的参与性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特征.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才能确保案例教学的成功.由于特殊的国情和历史传统等原因,一些学生一时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多是大班上课,因此,出现了少数同学的“搭车”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案例教学进行前做必要的说明和动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并制定适当的分组和考核办法.4,拓展学习空间的原则.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特别强调通过学生自己分析案例,查阅资料,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参加小组讨论等环节,自己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案例教学与传统模式的案例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差异,但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了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后,其所获得的收益仍是多方面的,如独立思考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他人合作精神等,而这些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所无法比拟的.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1,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调动了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到课率和听课率大幅度提高.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之所以不尽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把经过精心准备的案例交给学生,把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具体生动的事例,并组织他们开展讨论.由于每一个案例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新奇的事物对青年学生有特殊的吸引力,从而可以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讨的热情.通过引入案例教学法,学生的到课率一般都在95以上,听课率也大为改善.如,在讲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节时,我们编印了2004年4月12日《人民日报》《今天,我们还需要节约吗》这篇文章作为案例发给大家,案例的第一段话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原以为你无限宽广,不在乎失去一片荫凉,原以为你有无穷宝藏,不在乎掠走一点安详,原以为你无比坚强,谁知你的泪在流淌,原以为你母爱无疆,谁知你渐渐失去力量.曾几何时,我们还在为地大物博而沾沾自喜,然而,现存资源的匮乏与穷绝,未来发展的需求与压力,让我们必须静心聆听自然的警示……”接下来就是近2000字的一系列关于我国与发达国家各种资源现状的比较,数据详实,分析透辟.学期末,学生在写学习《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总结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谈到了这次案例教学,许多学生说,“原来一直认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国家领导人的事,案例教学使我们感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2,为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了结合点,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切合青年学生的特点,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引入案例教学能很好地使教学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出发,把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拿到课堂上来,并让学生亲自参加讨论和分析.这不仅符合青年学生的思维特点,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同时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了契合点,使学生学会自觉地运用所学得的理论去认识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如,在讲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节时,我们为学生印发了“中国彩电业的发展历程”的典型案例,从对中国彩电业的无序发展,价格大战的案例讨论中,学生不仅看到了市场背后那只无形的手,更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实践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接触社会现实的自觉性,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从2004年上半学期对学生的无记名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许多学生一改过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冷漠态度,纷纷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增加更多的案例分析,最好是在期末考试时也考案例分析,那才能看出真本事”,甚至有的学生写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本学期学得最舒服的一门课”,建议“增加一些课时,因为它对我们以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好处.”这样的反响和建议在以往的同类课程中是很少见的.3,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提高全面素质的有效方法.由于这种教学法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或模拟的具体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凭借案例素材所提供的信息和自身的认知能力,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理论,以当事人的身份去分析研究,寻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这种方式的学习中,学生没有了任何依靠,只能靠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如,在讲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一节时,我们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了我国的“三农”问题,使学生自然得出了农民是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这样的结论.可见,案例教学法为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五,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传统教学模式与案例教学模式的关系.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为主,是“灌输”型的,形式比较呆板,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但可以在较少的时间里向学生传授系统,准确的知识.案例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一种师生互动型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较活泼,生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合搞案例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目前,我们正在尝试将案例教学与专题讲授相结合的新模式,以期兼顾和协调多方面教学的要求.2,一般案例教学模式与特殊案例教学模式的关系.在西方国家的医学,法学以及后来的工商管理课程中使用的案例教学法,我们称之为一般案例教学模式;在今天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使用的案例教学法,由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课堂组织等都与上述案例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差异,故我们称之为特殊案例教学模式.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般案例教学模式套用特殊的案例教学模式.如,一般案例教学模式的结论和答案往往是不确定的,多元的;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的结论和答案却必须是确定的,唯一的;再比如,一般案例教学模式上课人数多在10---15人左右,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上都是大班上课,多的达200人左右,这些都决定了我们案例教学的特殊性,二者不能一概而论,简单套用.3,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定位关系.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体现得不是很明显,教师的角色主要是信息的传递者,学生则处于信息的接受者的位置,师生间的互动主要表现为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或是师生间的问答来实现.而案例教学学生所传递的信息可能要多于教师,教师从以讲为主转变为以听为主,但这并不能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案例教学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如,案例的选择,合理的分组,适时的引导,恰当的点评等,都要求教师既要当好导演,又要当好演员,不能从以往的“一言堂”变为“不言堂”.4,教材与案例的关系.案例教学不是不要教材,恰恰相反,而是必须遵循教材,因为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基本依据,案例是为教材中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服务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案例教学,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更好地激发学生自觉地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因此,教材与案例的关系是相辅相承,互为依托的,只有编写出了好的案例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只有以教材为蓝本,才能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案例教学还仅仅是开始.我们将在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动案例教学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使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