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科学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科学运用
镇安县永乐镇结子初级中学 李瑜芝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大力推进,课堂、教材、教师、学生、教法、学法等教学元素的地位和作用也随之改变,如师生角色的定位、教学情境的预设、课堂氛围的营造、教法学法的设计等。总体呈现出了以下特点:教材变“宽”了,学生变“活”了,课堂变“乱”了,教师变“闲”了,试题变“难”了。教师传统的纯粹的“说教式”、“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了。
可见,如何建立新的课堂观念,适应时代的要求,改革课堂教学,是当前广大教师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反思,认为《思想品德》课理论性强,适合运用案例教学法;若能运用到位,对提高教学质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教学案例和案例问题(或情境),让学生参与思考、分析、讨论、解决案例问题(或情境),通过探究案例来学习、掌握课本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参与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式
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情景的互动历程,影响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是教师、学生和案例。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好案例教学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精选案例
案例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精心选择适合的案例,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它决定案例教学的效果。首先,案例必须紧扣教材内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其次,案例必须取材于生活中,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第三,案例内容必须有明确的主题、人物和情节,蕴含一定的人生哲理、道德理念、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意义。另外,案例描述要尽量简洁生动、通俗易懂,具有适度的复杂性、多元观点的包容性和一定的探究性。即案例的选择和设计要做到:“例”“理”“德”相结合,寓“理”于“例”之中,寓“德”于“例”之中。
如在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时,我设计了如下案例:
李强,16岁,父母离异,平时没人管,吃住往父母两头跑,上八年级时,上课纪律差,经常被老师批评,有几次作业未交,被老师赶出教室,于是他经常旷课,父亲看他不想学习,就不要他上学了,让他管水果摊。于是他有时管摊子,大多数时间沉迷电子游戏,游戏厅老板和他成了老相识,还允许他欠帐。不久,他结识了社会上一些游手好闲的“朋友”,多次在一所小学附近抢劫小学生的钱物,殴打小学生,被公安机关拘留,有两名记者为抢新闻,当即作了采访报道,不仅将小刚的照片登于报首,还将他的姓名、年龄、学校、住址披露得清清楚楚。
通过这一案例教学,把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和自我保护串联在一起,让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轻松的掌握知识。
2、展示案例
教师把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灵活的方式适时地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探讨课本理论知识,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开启思路之门。
案例的展示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让学生直接阅读或朗读教材、教师印发的案例;教师或学生形象生动地口述表达,它适用于情节比较简单的案例;利用多媒体动画手段呈现案例,模拟再现实际情景;将案例编成剧本,学生分角色表演;通过辨论会、小品、模拟法庭、记者采访等形式展现;利用课堂突发事件临时创造案例等,真正让学生在“动中学”,在“活中学”。但不管使用何种展示方式,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或情境当中,为后面的分析探究活动做好充分准备。在展示案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要做好展示案例前的准备工作,要吃透教材和案例,设计好案例的展示方式,确定案例的焦点或主题,以便上课时能详尽描述给学生。
(2)课前教师要根据案例和教材内容,设置能体现教学重、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探索课本理论知识,尝试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案例问题;或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去感悟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设置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由案例到教材内容,难度适中,有针对性,寓“理”于“问题”、寓“理”于“情境”之中。
3、案例的探究分析
学生运用教材中刚学的或学过的理论知识、概念或其他课外知识对案例展开讨论。组织案例讨论可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一般4-6人一组,小组讨论时学生相互发表各自的见解,设有小组发言人、记录员,记录发言要点、探究思路及存在的疑难点,作好小组发言的准备并积极发言。其他小组提出补充意见或反对意见,也可从其他方面另行探究分析。然后学生或教师对案例讨论作总结,针对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焦点问题在全班讨论或辩论,教师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迪,从中得到启发教育或产生新的知识,达到以“例”
明“理”,以“理”释“例”,以“例”明“德”,以“理”导“行”的目的,在实行智育的同时实施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讨论案例时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
(1)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教师可参与学生的讨论,这样可以加强师生的交流。教师要深入学生随时掌握学生讨论的情况,如发现讨论偏离案例、教材或由于案例的复杂性导致讨论中断时,要加以引导、启发,以免学生讨论案例时走弯路,甚至步入误区,难以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掌握主要的理论知识。
(2)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就不同观点展开争论、辩论,学生的“奇思妙想”、“异想天开”使得教学案例及教学内容不断延伸、扩展、迁移、升华,从而获得更多的新知识,也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强化。(3)要不断提升驾驭课堂能力。讨论案例时有可能出现“冷场”或“哄场”、冷眼旁观与积极参与在课堂并存的现象,甚至对有争议的问题发生争吵等,教师要有良好的掌控课堂的能力,适时控制课堂。
(4)要及时做好纠错补偏工作。案例可能使学生形成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或有时案例展现出来的信息可能暗含消极的影响,这样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教师要用正确的言论思想适时教育引导学生,以免学生误入歧途。
如学习“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联系和区别”时,我设计了如下案例: 初二学生张小明,父母非常溺爱,结识了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经常出入营业性歌舞厅、网吧。由于父母给的零花钱不够,开始了小偷小摸,被学校警告处分。毕业后,恶性不改,又染上毒瘾,为了筹足足够的钱,先后抢劫、盗窃人民币3万多元,在一次严打中被抓,依法判处有期徒刑8年。
通过这一案例,让学生对什么是一般违法、什么是犯罪,它们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法律制裁等知识进一步深入,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所隐含的理论问题——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联系和区别,以及拓展延伸出张小鹏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等思考。
4、总结点评
教师总结点评是案例教学法的归宿。教师要及时总结评价学生讨论案例的优缺点,分析案例问题的疑难点,有针对性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针对性地点拨,教师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探究解决案例问题,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教会学生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案例或实际问题。教师在总结点评中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对理
论知识的运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热点、时政焦点及自身实际问题,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延伸、应用,内化为自己的具体行动。
三、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运用中的作用
1.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在以教师讲授理论为主的课堂中,尽管学生有时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这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理性思维的认识和收获,是一种孤立的易遗忘的抽象认识。而案例教学法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相对深刻。
2.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由于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创造了条件。
3.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社会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亲自体验感受,从而缩短理论和实践间的距离。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品德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真实的案例,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兴
四、对案例教学法的思考与建议
虽然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案例运用得越多越好,这样会把品德课上成“故事会”课,学生会迷失方向,只顾听案例而忽视了案例所反映的道理。教学中所引的案例应有的放矢,能与所授知识点紧密结合,而不能只停留在事例的简单堆砌上,我认为选用案例还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正面性。选用案例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有些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并不是不能用,而应慎用、少用。
注重时效性。引用的案例不应是陈年旧事,而应紧跟形势,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兴趣,有新鲜感。如讲我国的科技发展时,可举神舟七号飞向太空的事,而不能老是列举袁隆平研发杂交水稻的事,只有运用这种新鲜的时政新闻,切中学生的关注点,才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完成学习任务。
注重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举案例应形象、生动,生活化、通俗化,适合学生的口味,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注意精确性。引用的案例应尽量真实具体,不宜胡编乱造,不能自圆其说。注重本地性。引用的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与己有关,而不是遥不可及、关系不大。
总之,在当前形势下,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案例教学法只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要优化课堂教学,并不是简单地以一种教法替代另一种教法,而应是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它必须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进一步认识了解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其优势,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有其现实意义。
第二篇: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思想品德课,运用案例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实践情景,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通过师生双方对案例的分析、探讨、不断提炼或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词:案例 思想品德教学 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思想品德课,运用案例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实践情景,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通过师生双方对案例的分析、探讨、不断提炼或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的运用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即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现实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案例教学法把真实而典型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体现了新课改的的要求,在品德课教学中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1、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在以教师讲授理论为主的课堂中,尽管学生有时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这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理性思维的认识和收获,是一种孤立的易遗忘的抽象认识。而案例教学法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相对深刻。
2、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由于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创造了条件。例如在讲到环境保护知识时,我首先口述新闻联播中播放的入秋以来,北京受到沙尘暴袭击的案例,然后提出四个问题:第一,这个案例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什么问题?第二,北京遭受沙尘暴袭击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你认为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第四,而对这个问题,作为青少年学生应做些什么?让学生围绕这四个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和评价,结果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正确的看法和大胆构想,达到了培养能力的目的。
3、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社会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亲自体验感受,从而缩短理论和实践间的距离。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品德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真实的案例,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兴趣。
二、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案例运用得越多越好,这样会把品德课上成“故事会”课,学生会迷失方向,只顾听案例而忽视了案例所反映的道理。教学中所引的案例应有的放矢,能与所授知识点紧密结合,而不能只停留在事例的简单堆砌上,我认为选用案例还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正面性。选用案例应以正面 教育 为主,反面教育为辅。有些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并不是不能用,而应慎应、少用。
注重时效性。引用的案例不应是陈年旧事,而应紧跟形势,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兴趣,有新鲜感。如讲我国的科技 发展 时,可举神舟七号飞向太空的事,而不能老是列举袁隆平研发杂交水稻的事,只有运用这种新鲜的时政新闻,切中学生的关注点,才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完成学习任务。
注重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举案例应形象、生动,生活化、通俗化,适合学生的口味,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注意精确性。引用的案例应尽量真实具体,不宜胡编乱造,不能自圆其说。
注重本地性。引用的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与己有关,而不是遥不可及、关系不大。
三、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步骤与方法
1、精选案例 案例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收集的与课本理论知识有着密切联系的典型人物、事件或热点的时政问题,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2、展示案例 教师把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的方式适时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案例的热情,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或情境)去探讨课本理论知识,为学生学习课本理论知识打开思路的大门
3、学习理论 学生带着初探案例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书本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寻找解决案例问题的理论依据。教师可把书本的理论知识问题化提纲化罗列给学生,让学生自学解决简单的知识点,记录好个人学习的疑难点,然后让学生同桌或前后桌之间进行互学探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合作,把疑难理论知识反馈给教师。教师深入学生随时掌握学生自学互学的信息,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并面向全班学生精讲讨论存在的疑难点及重点的理论知识,为学生解决案例问题(或情境)扫清理论知识的障碍。
4、讨论案例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学生运用教材中刚学的或是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概念或是其他课外的知识对案例展开讨论。组织案例讨论可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一般4-6人一组,小组讨论时学生相互发表各自的见解,设有小组发言人,记录发言要点、解题思路及小组讨论中存在的疑难点,作好小组发言的准备并积极发言。其他小组提出补充意见或是反对意见,也可从其他方面另行分析。然后学生或教师对案例讨论作 总结,针对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焦点问题在全班讨论或辩论,教师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迪,从中得到启发 教育 或产生新的知识,达到以“例”明“理”,以“理”释“例”,以“例”明“德”,以“理”导“行”的目的,在实行智育的同时实施德育,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
5、总结点评 教师总结点评是案例教学法的归宿。教师要及时总结评价学生讨论案例的优缺点,分析案例问题的疑难点,有针对性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针对性地点拨,教师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探究解决案例问题,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教会学生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案例或实际问题。教师在总结点评中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热点、时政焦点及自身实际问题,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延伸、应用,内化为自己的具
体行动。
总之,品德课中只要案例选用得恰当,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使一堂死水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呆板地接受教条为主动地探索理论,这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我们应在品德课教学中大力推广。
第三篇: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
反思: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
郑延鹏
在新课程改革中,丰富多彩的案例是初中思想品德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何运用好这些案例,使思想品德课生动起来,成为学生思想的一部分、生活的一部分、成长的一部分至关重要。作为教师掌握并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是时代的要求。
初中思想品德课本中已经有许多优秀的案例,教师可以充分的加以利用,在此基础上,可以精选一些有地区特色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一般来讲,思想品德课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流程分为紧密相连的四个环节:
教师可以将事先印制好的案例分发给学生,或运用投影仪、多媒体呈现案例;也可以当堂叙述案例,或让学生自己表演案例,进行课堂模拟,教师再提出问题和教学要求。例如,在讲到保护环境知识时,首先介绍近几年我国北方多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例子,然后向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第一,这个案例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什么问题?第二,北方多次沙尘暴袭击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你认为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第四,面对这个问题,青少年学生应做些什么?这一设疑导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的积极性,也为后继教学埋下了伏笔。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独立阅读案例,浏览教材,深入思考案例;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得出自己的解决方法。3.集体交流,讨论案例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双方或多方的探讨。此时,教师也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第一,提出讨论的基本要求。例如,学生要勇于发言,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冷静听取和思考别人的意见。第二,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不同观点,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辩证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第三,组织和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讨论。教师应有民主意识,以平等的身份组织和参与讨论,特别要启发引导不爱发言或极少发言的学生,开拓其思维,消除其自卑感,使其产生积极参与意识,确保案例分析和交流有效进行。第四,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这是对前一个阶段案例教学的概括和提升,一般由教师来完成,可以对政治案例分析讨论情况做出评价,指明其中的关键性问题,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也可以指出学生在分析、讨论政治案例中的成绩和不足,进行弥补性、提高性讲解;还可以启发学生在教师指引下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受到更多的锻炼;或者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促使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思考。另外,教师还应结合教材内容和案例材料,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方法论教育。
总之,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发展;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可以更清楚、更深刻地把握、理解这些概念、原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习的动力;通过讨论可以使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培养交流和合作的意识,强化竞争意识;案例教学法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篇:运用案例教学法
运用案例教学法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多次下发文件,对如何抓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明确要求.多年来,我校党委和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门成立了由校领导牵头,宣传部,教务处等机关部门领导参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问题.2002年,我校承担了教育部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研究”,并成立了专项研究课题组,提出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的设想.2003年春,根据校党委的决定,首次在2000级本科生的《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目前,我院正在把案例教学的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全面推进.前不久,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的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中央的指示更增强了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信心和决心.下面,将我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情况向大家作一汇报.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原因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自1998年新的方案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是令人忧虑的.特别是伴随着国内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迁,在信息与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状态上都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这些都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教学中我们看到,许多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有些学生逃课,有些的学生则是迫于考勤,点名等纪律约束不得不到课,但到课不听课.可以说,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门数不少,学时不少,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也不少,但如何能够“入耳”,“入脑”,真正起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确实是一个值得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曾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调查问卷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怎样对待课堂上老师的讲课统计结果显示,选择“从始至终听课”和“基本上听课,有时溜号”这两个选项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的26;选择“有兴趣就听,觉得没意思就不听”的占60;还有15左右的学生选择“根本不听课”.可见大多数学生是想听课,但能否听得下去则取决于任课教师讲的是否有吸引力.那么,如何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吸引力,能够坐得住,听得进呢我们认为,除了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等方面要进行改革外,最重要的是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进而达到“入耳”,“入脑”的目的.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目标要求.为了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与功能,2003年3月,我校确定了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为试点的案例教学改革方案.为了使案例教学工作能如期进行,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不仅提供经费,用于购买各种案例教学用书,为案例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而且针对在收集整理案例过程中教师工作量大等特点,明确规定,案例教学课时按照1:1.5计算工作量.这些政策决定较好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为案例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基本做法
据研究,案例教学最早出现于19世纪后半期西方国家的医学,法学的教学实践之中,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和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工商管理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1980年前后,案例教学法引入到我国,在经济,管理类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谓案例教学,就是运用典型事例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向学生提供纪录实际发生的情况或事例,即案例,组织学生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和剖析,并提出各自的见解,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案例教学法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和宗旨.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可行性,还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记住马克思主义现成的结论与原理,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生是否真正接受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要通过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行动表现出来.通过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训练,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真正成为指导他们研究现实,解决问题的指南.案例教学的基本过程是:
1,编写案例.案例的价值在于提供真实而典型的素材,供学生分析研究,总结普
遍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在编写案例前,首先进行集体讨论,再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去广泛搜集和查阅已有的文献资料并编写案例.同时,在案例编写过程中要力争做到:选材得当,描述真实,语言生动.一个完整的案例要在正文的后面提出几个问题,以供学生讨论之用.2,组织讨论.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包括分
发案例材料,学生个人阅读分析案例,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每个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和教师小结等多个环节.3,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这一阶段,主要是要求学生进行认真的总结,一方面,完善本小组对案例分析的观点和方案;另一方面,对本小组在案例阅读,讨论,课堂发言等方面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做出归纳.4,教师总结.在课堂讨论结束,各小组撰写完案例分析报告
之后,任课教师要就本次案例分析情况做出小结和点评.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遵循的基本原则
案例教学的实质是开放,互动,强调师生,特别是学生的高度参与.教师的重要职责是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主要遵循了以下四条原则:
1,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优秀的案例通常是一个矛盾的,复杂的问题情境.在具体的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这种纸上的问题情境转化为课堂中的问题情境,以生动的实例形式向学生提供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模拟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如果教师在案例讨论中能够设置高度仿真的问题情境,那么,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洞察力与想象力.2,坚持学生主体的原则.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教师由传授者变为组织引导者,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注意角色的转变.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分析案例,多方查询资料,积极参加讨论,撰写分析报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精心选择案例,设计教学过程,创造融洽气氛,适时参与讨论.3,激励参与的原则.高度的参与性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特征.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才能确保案例教学的成功.由于特殊的国情和历史传统等原因,一些学生一时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多是大班上课,因此,出现了少数同学的“搭车”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案例教学进行前做必要的说明和动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并制定适当的分组和考核办法.4,拓展学习空间的原则.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特别强调通过学生自己分析案例,查阅资料,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参加小组讨论等环节,自己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案例教学与传统模式的案例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差异,但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了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后,其所获得的收益仍是多方面的,如独立思考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他人合作精神等,而这些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所无法比拟的.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1,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调动了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到课率和听课率大幅度提高.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之所以不尽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把经过精心准备的案例交给学生,把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具体生动的事例,并组织他们开展讨论.由于每一个案例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新奇的事物对青年学生有特殊的吸引力,从而可以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讨的热情.通过引入案例教学法,学生的到课率一般都在95以上,听课率也大为改善.如,在讲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节时,我们编印了2004年4月12日《人民日报》《今天,我们还需要节约吗》这篇文章作为案例发给大家,案例的第一段话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原以为你无限宽广,不在乎失去一片荫凉,原以为你有无穷宝藏,不在乎掠走一点安详,原以为你无比坚强,谁知你的泪在流淌,原以为你母爱无疆,谁知你渐渐失去力量.曾几何时,我们还在为地大物博而沾沾自喜,然而,现存资源的匮乏与穷绝,未来发展的需求与压力,让我们必须静心聆听自然的警示……”接下来就是近2000字的一系列关于我国与发达国家各种资源现状的比较,数据详实,分析透辟.学期末,学生在写学习《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总结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谈到了这次案例教学,许多学生说,“原来一直认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国家领导人的事,案例教学使我们感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2,为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了结合点,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切合青年学生的特点,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引入案例教学能很好地使教学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出发,把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拿到课堂上来,并让学生亲自参加讨论和分析.这不仅符合青年学生的思维特点,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同时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了契合点,使学生学会自觉地运用所学得的理论去认识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如,在讲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节时,我们为学生印发了“中国彩电业的发展历程”的典型案例,从对中国彩电业的无序发展,价格大战的案例讨论中,学生不仅看到了市场背后那只无形的手,更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实践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接触社会现实的自觉性,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从2004年上半学期对学生的无记名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许多学生一改过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冷漠态度,纷纷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增加更多的案例分析,最好是在期末考试时也考案例分析,那才能看出真本事”,甚至有的学生写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本学期学得最舒服的一门课”,建议“增加一些课时,因为它对我们以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好处.”这样的反响和建议在以往的同类课程中是很少见的.3,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提高全面素质的有效方法.由于这种教学法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或模拟的具体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凭借案例素材所提供的信息和自身的认知能力,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理论,以当事人的身份去分析研究,寻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这种方式的学习中,学生没有了任何依靠,只能靠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如,在讲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一节时,我们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了我国的“三农”问题,使学生自然得出了农民是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这样的结论.可见,案例教学法为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五,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传统教学模式与案例教学模式的关系.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为主,是“灌输”型的,形式比较呆板,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但可以在较少的时间里向学生传授系统,准确的知识.案例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一种师生互动型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较活泼,生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合搞案例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目前,我们正在尝试将案例教学与专题讲授相结合的新模式,以期兼顾和协调多方面教学的要求.2,一般案例教学模式与特殊案例教学模式的关系.在西方国家的医学,法学以及后来的工商管理课程中使用的案例教学法,我们称之为一般案例教学模式;在今天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使用的案例教学法,由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课堂组织等都与上述案例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差异,故我们称之为特殊案例教学模式.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般案例教学模式套用特殊的案例教学模式.如,一般案例教学模式的结论和答案往往是不确定的,多元的;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的结论和答案却必须是确定的,唯一的;再比如,一般案例教学模式上课人数多在10---15人左右,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上都是大班上课,多的达200人左右,这些都决定了我们案例教学的特殊性,二者不能一概而论,简单套用.3,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定位关系.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体现得不是很明显,教师的角色主要是信息的传递者,学生则处于信息的接受者的位置,师生间的互动主要表现为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或是师生间的问答来实现.而案例教学学生所传递的信息可能要多于教师,教师从以讲为主转变为以听为主,但这并不能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案例教学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如,案例的选择,合理的分组,适时的引导,恰当的点评等,都要求教师既要当好导演,又要当好演员,不能从以往的“一言堂”变为“不言堂”.4,教材与案例的关系.案例教学不是不要教材,恰恰相反,而是必须遵循教材,因为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基本依据,案例是为教材中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服务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案例教学,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更好地激发学生自觉地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因此,教材与案例的关系是相辅相承,互为依托的,只有编写出了好的案例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只有以教材为蓝本,才能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案例教学还仅仅是开始.我们将在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动案例教学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使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第五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本教学案例属于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一框《诚信是金》中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主要讲述的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为人处事,与人交往都要讲究诚信,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八年级的学生对诚实、诚信已有了自己的一定认识和看法,但是由于知识和阅历有限,对这一认识又很模糊、主观。期待着能有恰当而及时的引导。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活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回想、体验、思考周围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使学生不仅可以正确评价别人,也可以客观地评价自己,对照自己,检查自己,使自己从思想到行动都有所感悟,从而纠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和行为。
在教学设计方面,我首先采用了故事情景来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阅读,熟悉知识点。第三步创设与教学主题内容十分贴切的生活情境,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过程高度重视学生内心体验和情感变化,抓住时机,对学生的模糊认识加以点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用思考问题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最后选取感动中国“信义兄弟”的真实事例,激发学生思考、感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强化他们崇尚诚实守信,努力做一位诚信之人的决心。
【案例描述】
(一)导入新课
第一步、多媒体显示: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让学生阅读故事并思考;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应该怎样做?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第二步、读书指导
让学生分组进行阅读,分析教材内容,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为讨论问题做好理论准备。
第三步、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教师导行。首先:让学生表演小品:当我在路上捡到…… 小品表演片段
(一):
甲和乙是一对好朋友,一天,两人在上学的路上捡到一个皮包,发现里面有护照、支票簿、人民币、外币若干。两人不假思索地按照护照上的联络方式和失主取得联系,将皮包完璧归赵,并婉言谢绝了失主给他们的奖金。
小品表演片断
(二): 又一天,两人刚准备出校门,发现地上有一支笔,甲将笔捡起来对乙说:“这是谁的笔?还挺漂亮的。”乙回答道“管它是谁的,我们捡到了,这就是我们的了。”甲点点头,很自然地将笔装进书包。
师:同学们观看了这两段小品,对甲乙二人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让学生分组讨论(略)
经过短暂的思考并讨论后,学生们形成了这样的结论:
(1)、小品片断
(一)中甲乙二人的行为是正确的,是拾金不昧,是诚实做人的行为。
(2)、小品片断
(二)中甲乙二人的行为是不对的,因为甲乙二人对小事没有认真对待,是不诚信行为。
正当同学们沉浸于这一情景中,我也正准备归纳总结时,一位学生忽然提问:“老师,我和大家想法不一样,我认为甲乙二人捡到数额巨大的钱款都能归还失主,他们在片断二中不过捡到一支笔,不归还失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他的一番话,犹如平静地水面上掷下了一大石块,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有同学说,该生是故意捣乱,有的同学说该生的想法平常就有些偏激,与众不同,也有的同学好像瞬间恍然大悟,禁不住发表高见:“是啊,我怎么没往这儿想,不过一支笔,值几个钱呀,如果在生活中我捡到一张纸、一块橡皮等物,都要亲自找到失主归还,那该多麻烦!”也有的同学立刻回应:“你真笨,不用亲自等失主,可以交给老师。”
“对,还可以写个认领失物启事嘛。”又一位同学讲。也有的同学看着老师,或许急切地期盼答案,有的可能在想,做诚信之人该不该从小事做起呢……随后教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寂静。
我对这突如其来的见解,虽然扰乱了课堂纪律,并没有责备他,而是瞬间作出反应:“刚才这位同学大胆地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疑虑,我们应给与鼓励,老师允许大家在课堂上有和老师不一样的看法。”
(掌声)
我又接着说:“同学们,刚才这位同学的疑问,实际上正是老师设置这个活动要和大家探究的主题:你赞成‘小节无害论’吗?”
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又争论开始了,他们各抒己见。
生:老师,我不赞成‘小节无害论’,诚实做人应从小事做起,如果不拘小节,会给对方造成伤害。
师:你的见解非常好,能说明一下理由吗?
生:有一次校运会,我的好朋友答应借给我穿球鞋,结果等到运动会开始了,他却告诉我忘记带了,当时我很生气,从此再也不愿意相信他了。
师:你列举的事例非常好。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我们一定要守诚信,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如果失信于人,既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同时也会让别人对你产生信任危机。那么同学们谁能列举一个发生在你身边守诚信的真实事例呢?
生:有一次,妈妈去商店购物,回家发现付钱后的东西少了一件,全家人认为该店一定不会认账。没想到第二天,售货员竟然亲自登门把东西送过来,并连声说对不起。当时,全家人为她的诚信之举赞口不绝。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两位同学列举的事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为人处事,与人交往中的小事上都要讲究诚信。“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生: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可能经常遇到大事,需要我们做出诚信之举,做小事也要守诚信。
生:噢,老师,我明白了,我们所做大事,小事都要面对,在对人方面实质没有大事小事之分……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表白着自己瞬间感悟的道理,脸上流露出惊喜,我对学生们的见解正确的给与肯定,对于见解存在的问题的给予纠正。学生反思着各自在生活中忽视过不注重诚信的小节,一齐感悟、体验,好像在告诉我下次一定注意,真正做一位守诚信的人。我见时机成熟,立即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诚信做人。
最后,多媒体显示
2010感动中国孙东林、孙水林兄弟二人20年坚守承诺,被人们赞为“信义兄弟”的典型事迹。
让学生们齐读颁奖词:
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人。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同学们读着,有的眼里闪烁出晶莹的泪花,有的沉浸在这一瞬间,我进一步引导学生:
师:同学们,孙水林、孙东林兄弟二人之所以能被人们赞为信义兄弟,是因为他们20年坚守承诺,春节前发放工钱,信守了对民工的承诺,诚信做人就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小事之中,我们做大事的同时也要拘小节,把做事和做人有机统一起来,相信同学们会成为一位守诚信的人。
【案例的反思】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首先设置活动,让学生表演小品,把学生设置在教学主题十分贴近的真实情境中,引发学生思考‘小节无害论’对吗?然而在讲授过程中,一位同学的大胆质疑,提出了同学们心中想说而又不敢说的疑问,制造了一次老师意料当中的课堂“冲突”。表面上看,这次冲突时多余的,然而这正是老师备课活动中要探究的主题,于是我抓住了这一机遇,尊重学生的智慧,鼓励学生质疑,认真倾听学生内心的疑惑,营造了民主课堂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说过:“人生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教师只有发自内心了解学生,时刻用欣赏的眼光注视学生,学生会感受到不可比拟的爱的享受,对教师就会信赖,对他任教的这门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创设问题情境方面,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之中,特别是学生亲自经历的生活原型中,让他们体验、感悟。在师生互动中,我对学生行为上“放手”,鼓励他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对话,引导学生体验、回想、思考周围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使学生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有所感悟。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们百家争鸣、各抒已见,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真实的典型事例,创设了声情并茂的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激情,通过齐读获奖感言进行情感熏陶,使学生置身其中,引发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此时教师加以点拨,强化了他们要做诚信之人的决心。
总之,本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明理、导行。而且在讲课中巧妙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