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闫秀娟 德惠市实验小学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奠定学生知识体系基础,进而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特别是对待信息技术这样的新兴学科,教学方法绝不能因循守旧,应积极探索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
兴趣
自学
主体性
榜样作用
学习小组
2010年6月,中国自主研制的超级计算机“星云”,计算速度在全球超级计算机中排名第二位,在欣喜之余,我们也看到世界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竞争激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小学生接触计算机的第一课,起着指导方向,激发兴趣,为计算机教育启蒙人才的作用。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其知识技术日新月异。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课程的教学要求。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课题,作为一名小学计算机教师,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合理,高效的进行课堂教学,并且有一些心得体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分享。
1.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推动学生自主的学习。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但是同时也有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半途而废的特点。对信息技术学科来讲尤为突出。许多小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第一次接触到计算机,对计算机充满着好奇,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但是真正开始学习的时候,有些人就会被计算机的抽象理论吓住,失去了探索的兴趣。这时,教师要做的,就不仅仅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要保持这种学习热情。
针对上述现象,我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大段的讲述单调、枯燥、抽象的理论,以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产生畏难情绪。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协调理论学习与动手操作之间的关系,做到学以致用,用实践来推动理论的学习。例如在学习“绘图软件”时,教师讲解完理论知识,可展示自己制作,或者学生自己绘制惟妙惟肖的图画,加以点评,活跃气氛;在学习word软件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小报;通过经典作品的展示,评比,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2.引导学生自学探究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技术进步速度,知识更替水平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这么多内容。只有拥有自学能力,懂得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计算机知识。所以说,让学生掌握知识重要,教会学生发现知识的方法更重要。
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探究,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首先是教师课上引导:在讲授课程之前,应让学生对照教材说出自己的理解,谈一谈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必要的时候可以组织小组讨论。
其次是课后的开放式作业:教师可以留一些探索性的,没有固定答案的作业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思考,作业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探索的过程和思考中收获。
最后是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帮助:在引导学生自学探究过程中,教师既提供了帮助的时机,又没能让学生面对问题时束手无策,挫伤积极性;又要起到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效果。既要“授人以鱼”,既要“授人以渔”,既要教给学生理论知识,又要交给学生发现知识的方法,两者不可偏废。
3.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应该是老师。因为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理解为最终目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正所谓“教学相长”,只有教师与学生互动良好,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理解程度。
在一些地方,部分教师对课堂效率还存在着一些误解,以为课堂上老师授课用时长,就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所以存在着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其实这样既不利于课堂效率,又不利于教师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特别是对信息技术这种充满大量抽象理论知识的学科。学生的不理解,必然会导致兴趣下降,注意力涣散,这样反而不利于计算机的学习。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时时保持与学生的互动。时时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课堂互动的形式不一定非拘泥于课堂提问,有时一个眼神的交流,学生是迷惑,是理解,教师都可以有所掌握。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应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积极听取学生的建议,比如学生什么地方什么地方没有听懂,课堂教学有哪些地方应该改善,对平时作业有哪些好的建议等等。
4.注意在学生中树立榜样的力量
小学生的荣誉感很强,模仿能力也很强,在学生中树立一些榜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教师逐个回答,势必占用大量的时间,还可能会有一些学生因为胆怯等原因不敢发问。对此,我采用学生辅导学生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对那些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并且有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同学,树立他们为榜样,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点评展示他们的作品,同时任命他们为小辅导员,去帮助其他的同学。这样一来,既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又锻炼了小辅导员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小辅导员们获得大量反馈信息;并且可以利用同学间的亲密无间的关系,为那些不愿提问的同学更好的答疑解惑。
5.建立学生学习小组
小学生由于心理年龄还比较小,所以思考问题难免片面,学习毅力也时有松懈,建立学习小组则会极大程度的改善这一点。
首先,在学习小组中,学生们可以自由的分享学习经验,共同探讨学习问题。例如,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一个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发挥集体的智慧,去完善自己的课题,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评比。
其次,在学习小组中,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督促学习,避免个人的惰性,以集体学习动力区敦促学习。例如,在练习打字的时候,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无味,但是让几个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练习,然后小组间举行打字比赛,以小组情况则会完全不同,学生在集体荣誉的驱动下,学习动力,学习效果,都会极大的提高。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方法总结出来,信息技术教学将会在良性的轨道上阔步前进。
第二篇:用信息技术优化英语听力教学的几点思考
用信息技术优化英语听力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特别是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要使学生能够熟练地用英语进行表达和日常的沟通与交流,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而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听力训练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给我们的英语课堂带来了新的希望,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工作,这种教学手段比起其他手段而言,信息量更大、交互性更强、趣味性更明显。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优化高中英语课堂听力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
听力教学
信息技术
优化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5.099
英语是高中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了英语作为国际化语言的重要性,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主要话题。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计算机技术也开始广泛应用于日常教学中,它可以将一些枯燥、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有声有色、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听力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辅助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下面,我将具体谈一谈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几点思考。
一、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教师利用多媒体将一些语言、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进行合理的整合,并通过大屏幕或者投影仪等设备展示出来,再加上一些适当的声音的穿插配合,使使用者和计算机达到人机交互操作,完成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我们也可以把这一教学过程叫做计算机辅助教学。
二、在英语听力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理论依据
第一,现代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来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内在消化知识的过程是不能由别人来替代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并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新的信息进行重新的认识和组织,转换为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因此,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将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的过程。
第二,建构主义理论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发挥自己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帮助者,而不是机械单纯的知识的灌输者和提供者,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角,是把知识进行加工的主体。
第三,建构主义还提出,学生的学习要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通过和他人之间的合作、交流,借助其他同学的帮助和启发来获得新知识的建构,所以,良好的学习环境应该包括适当的情境、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和意义的建构。
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非常好的学习资源,实现新旧知识的良好过渡,同时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情境,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交流以及对新知识的建构。
三、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优势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往往侧重教师的教,而新课程理念明确指出学生才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主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当中来,形成了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开放式的教学新模式,提高了英语教学效果。
(一)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听力语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理论提出学生的学习应该来源于经验的积累,这种经验的积累需要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亲自实践来获得,只有经过反复的练习和体验才能得到知识的真谛。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特别是英语听力教学。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听力训练语境。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之间形成优势互补,更容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主观感受,刺激学生的思维发展。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图形、影像等多种形式的组合调动学生的眼睛、耳朵等多个感官的使用,经过综合的学习和分析最终获得知识。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提高了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保持了学习的激情,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扩大听力教学的课堂容量,提高效率
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依靠教师的讲授和学生之间的练习来进行。而运用多媒体技术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学习材料,如一些经典的英文原声电影;在一些网站上下载最新的适合高中生的英语素材或者运用计算机的录音功能自己制作一些听力训练题目等。这些新颖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材料实现了文字、声音、图片和影像的全面结合,使学生受到全方位的感官刺激,增强了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改变了传统英语听力训练机械、单
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喜爱。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多媒体技术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声音和图像同时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发听觉和视觉的兴奋度,而且教师准备的听力训练资料都是语音纯正、形象生动、有趣逼真的,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学生在脑子里会产生深刻的印象,更加容易理解这些学习材料,也更利于学生加深记忆,从而提高听力水平。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这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来辅助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是非常有效的,它极大地丰富了英语听力教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印象,在高中听力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些有效资源,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静云.刍议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信息技术,2012(9).[2]王玉平.对英语听力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讨[J].克拉玛依学刊,2010(5).[3]黄娜.基于语块理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之我见[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4(2).[4]李国芬.浅谈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恰当运用[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1(9).
第三篇:论文 关于小学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思考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关于小学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思考
姓 名:刘方方 单 位:新安县紫苑小学 电 话:*** 邮 箱:360449728@qq.com
关于小学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思考
姓名:刘方方 单位:新安县紫苑小学 电话:***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如何达到素质教育的尊重性、差异性提出了要求。由于各个学生的先天因素、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分层教学被适时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目前来看,各种形式的分层教学,成为解决这种差异、落实因材施教的最有效的方法。本文就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谈谈个人对分组与分层教学的理解及实践体会,希望更好地增进教师对分层教学的理解。
关键词: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实践活动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体发展,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与个性发展。新课标考虑到有诸多因素所造成学生的差异,强调从解决问题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面对新课标,如何开展好信息技术教学是作为一线教师必须正视的问题。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由于地区不同、家庭条件等各方面的因素,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基础、操作能力、接受水平、生活体验的差异等各个方面。之前统一的教学目标和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往往是基础好的学生等基础差的学生来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这就使得前者因为太简单而失去兴趣,后者又因为太难而丧失信心,如此恶性循环必然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直面学生的客观差异,因材施教。实践表明,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认识和使用计算机的热情和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能动脑、动口、动手去进行学习,体会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二、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理论的理论基础为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B.S.Bloom)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与此相关的是掌握学习的目标,“要求教师对应各级教学目标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措施”;“ 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来进行”。每进行一个教学内容,均有明确的可操作性的目标。它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辅导、同伴帮助、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充分使用教学评价,保证教学始终以评定作为衡量的标准。较好的解决了统一教学与学生个别差异性的矛盾。它重视反馈矫正策略,赋予教学评价新的意义。掌握学习理论调和了传统教学理论与现代教学理论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根据这一理论的设想和要求逐步发展起来的分层教学思想很好的将传统教学理论与现代教学理论统一起来,在保证学校教学效益的基础上克服了班级授课制的某些固有的不足,为学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主张将集体讲授或谈话与个别化教学和小组教学结合起来,在集体教学的框架里进行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这既顾及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性,避免不分对象一刀切的弊端,可把因材施教提升到可操作水平,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是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实施个别化的有效模式。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著名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发挥其主动性,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孔子培养的七十二贤人,是集中授课因材施教的成就,所体现的思想正是分层教学这一教学理念。
三、分层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意义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不同个性,为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而采取的教学模式。它重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很好的将传统教学理论与现代教学理论统一起来,弥补了班级授课制固有的缺陷,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分层教学理论的指导思想在于:
1、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素质教育的三种特性:基础性、全体性、发展性。
2、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原则,解决学生个性发展差异的矛盾。
3、重视小学生在由幼儿园到少年时期过渡阶段心理、生理、情感、意志、品格的不稳定性和知识、智力、能力与行为的差异性。
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引入分层教学思想,意义更深远。其原因在于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除了有常规的差异外,还存在一些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差异,主要表现在:
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异。由于家庭、社会背景不同,有的学生已是计算机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小专家”了,有的已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有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一切要从零开始。
2、学生兴趣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是“电脑迷”,有的学生对电脑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讨厌信息技术课。
3、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求知欲强烈,乐于并且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
四、分层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方法
1、教学对象的分层
分层教学理论的一个基本要求和目的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平时对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考查,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评价,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动态、发展的观点客观地认定每个学生的层次,并相应地将学生分成若干不同层次的组。教师通过交谈、观察课堂表现、测验等手段进行摸底,了解学生的智力、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划分A、B、C、D四个层次。A层的学生为优等生,他们有一定的电脑知识,对电脑很感兴趣,学习自觉、理解接受能力强,潜力较大,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B层学生为中等生,电脑基础较好,理解接受能力较好,但在学习上只求过得去,欠缺强烈的进取心。C层学生为中下生,理解接受能力一般或稍弱,但在学习上很努力,电脑水平与B层学生相差不远。D层学生为后进生,电脑基础差,理解接受能力也较差,他们在学习上也往往不努力。层次的划分是动态的,实行升降级制,学习期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层次调整,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的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
A层:在知识目标上,使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有较大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标上,着重提高学生在理论方面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方面的实践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超过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B、C层:在知识目标上,使学生能够比较透彻地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有一定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标上,重点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兼顾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要重点培养B层学生的上进心和C层学生的自信心。
D层:降低学生的起点和要求,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树立自信。在着前提下,要求学生掌握好所学的知识,理解教材内容,掌握实践上机操作。
3、教学方法的分层 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A层:采取“导学”的方法,大部分情况下有老师指定学习内容,指导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自己主动地构建电脑知识结构;进行个别化指导,鼓励“冒尖”,使优生更优秀,而且在他们的积极带动下,努力争取集体优化;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学生互相之间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展开竞争;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寓教于乐,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利用现在的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课件,在为学生创造一个逼真的人机交流环境的同时,鼓励引导学生扩大知识面、加强、加深对基础知识的了解。
B层:采取“帮学“的办法,在上课时多提问,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听好课,思想不开小差,积极参与A学生的活动,让他们订一个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等级指标,促使他们认真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引导好他们的学习热情,激起他们强烈的上进心。
C层:采取“教学”办法,介入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帮助他们查漏补缺,进行知识的系统和归纳;进行个别化辅导,尤其教给他们学习电脑的有效方法,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练习时多些鼓励和表扬。
D层:采取“诱学“方法,引入“激励教学机制”,加大感情投入,循循善诱,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于他们在课堂上积极的表现和进步都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让他们做一些浅易的练习操作,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重新树立起学好电脑的信心,唤起他们学习电脑的热情。
4、教学评价的分层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分层教学的一个必要步骤。由于学生因个性差异而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学习,那么评价他们的标准也应不同,对差等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学习积极向上;对优秀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谨慎、谦虚、不断优越自我。这样,不仅能使每个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而且能大幅度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建议
1、灵活应用分层教学与分组教学
分层教学是分组教学的细化,分组教学是分层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分层教学应该建立在长远目标之上,在具体一节课中分组教学要适合一些。当然这些问题并非靠对理论的学习就能得出标准答案的,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够灵活的应用
2、分层教学切勿搞形式主义
在优质课的评比中或者有的教师心血来潮在教学中针对学生进行了临时的分层教学。可以说,这样的分层形同分组练习。事实上,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应当对已经实施水平分层的学生进行目标、内容、方法等分层操作跟进。即对学生根据基础能力水平分层后,再针对不同水平设计其不同目标、内容和方法。否则,缺少了后一环节的分层就隐入形而上学的形式。
3、注重学生心理教育
分层教学有可能导致学生曲解或误解教师的某些行为。教师在分层教学的同时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及行为表现,避免学生产生不良感应,作到隐性分层和评价上的合情合理、适时而发。
4、最终目标不分层
教师在分层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往往降低了对部分学生的要求。这是在实际教学中最容易出现的情况。分层教学主要是避免“一刀切”、“ 齐步走”的传统教学方式,允许学生顺次达到教学目标。在分层教学中统一目标是始终存在的,而且统一目标的完全实现正是分层教学区别于统一教学的实质所在。统一目标的实现过程是有弹性的,它允许学生在学习材料、学习方法、达标期限上有所选择,也鼓励学生在统一目标之上争取实现程度上的差别,但体现基本要求的统一目标是决无弹性可言的,要求学生人人都必须达到。
六、结论
分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潜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引入分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从教育的角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分成教学具有相当客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而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地利用这种方法,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元保.分层教学全面优化[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8 [2]刘苏梅.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2009.12 [3]李宝芬.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J].时代教育,2008.11
第四篇:2012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教学论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付红涛
我们三华学生的特点是什么?手机党?小说控?还是“特困生”?其实做什么事情都是出于兴趣、爱好。学生基础差了点,上课听不懂,他们才会有这样的表现,而在我的信息技术课上,他们希望能在信息技术课上玩玩游戏、听听音乐、看看动画片等;不喜欢在信息技术课上听老师照本宣科的学习枯燥、单调、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结合实际问题,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眼里的老师是一个能帮他解决实际问题的“百度”。我的第一节课上,学生问我能不能教他们QQ刷钻,或者能不能教他们如何迅速提高QQ的等级,我问他们知道QQ的原理是什么吗?你要想得到这些,你至少要知道它的原理是什么,才能下手啊。看着学生期待的眼神就知道他们已经进入了最佳的听课状态,我跟他们解释QQ其实就是一个大型的数据库,我们的每一次操作都是向数据库里写入或者修改数据,我们每次的登陆也好,退出也好,在线的时间也好,都有一个文件纪录下来了,你在线的时间长对应的等级自然就累加的多,于是你的等级就高了。第一节的内容就是让学生知道数据库和数据库的应用就顺利的引入进来了,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的原理,在给学生讲解中让学生知道了。为了加强学生理解和印象,我开始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我们现在就在使用的数据库应用有哪些吗?手机、餐卡、银行卡都是一样的原理。往往贴近生活的案例就是最好的教育资源,我们不能抹杀学生的兴趣,只能因势利导,让学生对于我们老师,对于我们学科的兴趣更高。
二、赋予更多的权利,拓展更大的空间。六年的教学探索让我发现,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技术操作水平不同,在上机课中,有的学生能够很快完成老师传授的知识、技术,有的学生则接受的稍慢,那么,在实际上课中,那群很快接受老师知识的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很快完成老师的任务,他们感觉无所事事,或者发呆,或者游戏。如何让学生成为主角,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地去学习,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采用的方法是设立组长制定,在每一个班级设定数量不等的小组长,这些操作能力出众的学生在班级充当着“小老师”的角色,指导那些基础稍差的学生,一方面打发了他们无聊的时间,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自主的意识,要求各个小组长一定做到“只准动嘴,不准动手”,指导学生,并不是替他们完成任务。一节课就这样轻松的讲下来了,在课堂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由,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创造更多更好的交流环境,学生可以问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问,大家也能相互讨论,共同来解决问题。放而不乱,其实可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欲望,我做的只是给他们更多的权利,更广阔的空间。
三、精心组织教学,开展班级竞赛。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适当的运用各种竞赛活动,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电脑操作水平。通过展示学生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过程与最终成果),对于被展示者来说是一种鼓励,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树立了一个追赶的目标,是一种鞭策。“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育的终极理想,信息技术教学更是如此,面对海量的信息技术知识,我们能做的不可能是穷尽其所有,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与意识,这样才能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
四、多用表扬夸奖,树立学生信心
在课堂上,教师不应吝啬表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进步,促进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潜能,树立自尊和自信,以积极健康的自我观念推动认知活动的改善。比如:在学习幻灯片制作后,把学生制作的一些较好的幻灯片连接到教师机上,让全班的同学都来欣赏,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内在潜力,也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
五、益智游戏,因势利导。
学生都喜欢玩电脑游戏,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游戏,教师不应该盲目采取拒绝的态度,利用好游戏这个武器,关键时有选择地玩,把握住一个“度”。玩游戏本身就要求自己对游戏软件的解压、安装及计算机的合理配置进行探索,尤其是一些益智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总之,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爱学;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要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主动性,使学生能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使学生好学,促进他们的有效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本站推荐)
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方法探究
信息技术 付红涛
摘要: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的效率,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对基础好的学生而言能够有所提高,对基础差的学生而言能有所进步,最终都能够学有所得,为此,在教学四年的过程中我一直都在寻找一种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借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关键字: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分层教学、方法探究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初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既定的教学模式,许多信息科技教师仍扮演着操作培训员的角色,采用教师讲授、示范操作,学生记忆和模仿练习的教学方式,它忽视了受教育者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长此下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受到压抑,学习兴趣将逐渐淡化。因此,如何为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信息化人才,创造性人才方面能够发挥其积极有效的作用,就必须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回顾四年来信息技术教学的历程,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我认为把握好以下几点可以有效的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一、吃透教材结合实际,合理组织教学资源
想要教好知识,先要吃透教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根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我们要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分析大纲,通过钻研教学大纲,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并且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倾向和认知特点,因材施教,合理调整教学顺序。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不赞成学生拿着信息技术书死记硬背,这本来就是一个理解的过程,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有办法教好学生的。为此我广泛阅读有关信息技术的报刊杂志、浏览网上信息,补充最新的专业知识,结合实际情况找出哪些是我们教学过程中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哪些素材和资源。同时我们应考虑到现在整个社会信息产业的现状,支持并引导学生关注信息产业的发展,适时地介绍一些国际、国内信息技术的最新动态,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信息意识,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恰当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情况是老师教学前必须熟悉的,也就是说备课不是先备课本,而是先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从而合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和组织学生上机实践操作。信息技术课程既具有很高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组织教学形式时,要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校硬件设施情况分配教师教学时间和学生练习时间,把教师教学和让学生进行分组自主讨论学习、学生巩固练习相结合。同时,我们要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和校园网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1、调动学生积极性——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任务驱动的好处就在于通过任务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自主解决一个问题。老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比如说在学习“数据库的建立”课程中,布置的任务是书本上基本的任务,但是建立的方法有多种,老师介绍各种方法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方法建立数据库,通过老师的巡查、指导得出那种方法效率更高,分析各种不同方法的优劣。表扬完成较好的学生,鼓励完成较差的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关注全体学生——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即教师要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并且能够对不同类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把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及个别教学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效果上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比如说在Excel中,书本上的六个任务都是基础的任务,学生只需要根据书本上的图示就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对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这些显然不是问题,他们希望能够有些挑战性的任务,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适当的补充一些难度稍大的操作,作为另外的任务布置给学有余力的学生。
3、结合生活实际——案例教学法
目前我们课本还是四年前的教材,虽然略有删改,但是部分内容已经不是学生能懂得的案列。而且学校机房具备多媒体电子教室功能,要充分利用其展示功能,讲练结合,如在学习基本操作时,仅靠教师讲,学生很难理解,而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中的广播教学,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就听得很明白、看得很清楚,更容易掌握。结合生活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实例作品进行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实践中做得较好的作品(word文档,图片等等),让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得到感悟,引起共鸣。同时,教师可构建信息技术教育网站和设立QQ群,将教案、课件和操作难点录成视频文件共享,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来浏览网页和选取下载内容,使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相结合。
4、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境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动学习积极性是一个难题,在信息技术教于此,教师可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计算机来学习新知识。也可以运用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原理具体化,比如在进行E-R图的教学中,我把实体之间的三种联系中的(1:1)比如成网游中的单挑, 把(1:n)比如成网游中的围攻,把(n:m)比如成网游中的群殴,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对E-R学习的兴趣;而在介绍应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也不忘记介软件的功能,特别是生成文件的后缀名,演示软件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习到文件的属性,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培养良好品质——启发引导教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教师必须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活动,学习过程中自然会遇到各种各样困难和挫折。意志坚强的学生,有决心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取得学习上的成功;反之,意志薄弱的学生,则一遇到困难就放弃努力,久而久之,自尊心受挫,信心不足,学习成绩就受到影响,以致完全丧失学习积极性。比如,在OFFICE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需要集中注意力,如果操作错了一个地方,有时会影响到操作的执行,甚至前功尽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真操作,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对于操作过程或者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纵然学生有错误,我也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样通过启发引导、严格要求,让学生对知识点理解更加深刻,也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磨练,从而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
6、关注全体学生,寓情感于教学
新课程强调情感教学不仅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情感不再是课堂的附属物,而是成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扮演着“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只有教师赋予学生真诚的关心和爱护,建立真挚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成为学生巨大的学习动力而使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以上就是我四年来对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探究,选择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无论选择或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作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还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性,借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