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理念的几点思考(5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22:0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教学理念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教育教学理念的几点思考

教育教学理念的几点思考

——参加小学教学观摩研讨课的心得体会

第十一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于2014年3月22-23日在厦门市第六中学召开。我看了名师的课,听了专家、名师的讲座后,对教育教学的理念有了新的几点想法。

一、“四基”必须落实到课堂。

1.“引导+强化”的教学理念不符合课改精神。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知识,再通过一定的练习形成技能。这就是“引导+强化”。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了、记住了,有一定的技能,当然,考试就不是很大问题。但是,学生没有获得数学基本思想,没有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继续深究,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生产中。如,一位成绩一般都在95分以上的学生陈熟(化名),小学毕业后,不会计算家里一块长方形菜地的面积。

2.以学生为主体,把“四基”落实到课堂。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如江苏省特级教师张冬梅老师在教识记内容“毫米”时,不是引导学生学习毫米,而是给每位学生做一把纸尺(只标注厘米刻度),让学生用这把尺量比一厘米小的塑料尺厚度、练习本厚度。不能量怎办?学生讨论后形成共识把小尺一厘米刻度区域分一分。老师没有引导学生分,结果学生有的等分成2份,有的等分成3份、5份。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事物是可以创造的,知识也可以创造的。使学生体会到了用数学思考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获得基本活动经验。

3.基本技能在不断修正过程中形成,在看得着摸得到的体验活动中得以训练掌握。如张冬梅老师认为“表象的建立是一个精致的过程,是一个反复而不断修正的过程。”她让学生捏电话卡的厚度不是走过场。而是让学生捏住卡片感受——抽出卡片观察——再把卡片塞进去检验——再抽出卡片观察。学生在看得着摸得到的体验活动中得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慢慢地感知一毫米的大小。她认为表象的建立仅仅停留在1毫米还是不行的。告诉学生“眼睛就是一把尺了”。先估计数学练习本厚多少毫米再测量,先提取表象再修正表象。学生在反复体验几毫米的实际长度中,使表象更加鲜明而准确。

二、以学生为主体,少教多学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在此次观摩课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李芳芳老师执教的《买票中的学问》一课中,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首先用列举法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结果选择买票方案。接着,增加1人(原来5人可买团体票)让学生继续探究,老师始终没有给学生什么探究方法。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惊喜一幕出现了:一学生A、B两个方案同时选用。最优的方案让与会老师感到惊讶!

三、串连知识,过渡自然

电视连续剧之所以让观众废寝忘食,是因为剧情一环紧扣一环。在一个情节即将淡定时,另一个相关情节又凸起,使观众“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在此次观摩课中,几乎每节都有这样的特点,观课老师预料不到下一个环节出现的内容,学生总是在意外中获得新知。自然而亲切,师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刘延革老师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练习课”过程中,用正方体的变化贯穿一节课。已知正方体的棱长和72分米,求表面积和体积开始,让学生议论得出要先求一条棱长是多少;当学生求表面积和体积后,底面不变,让正方体长高成长方体,继续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各种各样的求法使学生感觉不到是重复旧课。接着,又以油漆表面引深探究。讨论要漆哪些面?为什么?练习课不是重复练习的而是自然地串连知识,深化拓展知识层面。

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徐斌老师教完“倍的认识”后,安排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环节。让学生闭上眼睛感觉一下,老师拍手有几下(3下连着),然后,让学生拍手。要求学生拍的是老师的3倍。学生必须3下连着拍,拍3次。之后,由某生拍,其他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拍。这个有趣的活动,既可减轻学生的疲劳又可深化“几倍量与一倍量的关系”,比单纯的强化练习更能加深印象。

五、亲和教学,课堂和谐

“孩子们”,亲切的称呼让学生心里暖呼呼的。“这位漂亮的小姑娘真聪明”、“那位小帅哥棒极了”,总能在课堂不时听到这样那样的赞赏声音。“做对的,朝老师笑一个”、“有对的孩子坐端正”,改变了“做对了,请举手”的做法,不使做错的学生感到尴尬,老师真是用心良苦。

2014.3.28

第二篇:教育教学理念集锦

教育教学理念集锦

教育是人的教育。一个不明白世界是人的世界的人,不配当教师;一个不把学生当作人来培养的人,更不配当教师。

*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IQ(智商)占15%,EQ(情商)占85%。我们说一个人成功与否,不是IQ与EQ比例多少的问题,而是IQ与EQ的先后问题。EQ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我们的教育成了模具,不管你多角多棱,都被熔化,铸成一种模型;我们的教师成国“园丁”,为了整齐划一,不管你多绿、多嫩,都叫你在“咔嚓”中铁剪下平静丧生。“教师像蜡烛”作为一种教育精神,值得提倡;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却不值得称道。教师应该是火柴、打火机,主要职能不是自己燃烧,而是占燃学生的希望之火、智慧之火,激发学生激情。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学生明白:我就是太阳,我就是上帝,我就是爱迪生,我就是总统;我一思考,就会灿烂。

*学贵疑,尽信书不如无书。学生恰恰相反,信书本,信老师,信“标准答案”,连错误的都信了,惟独不信自己。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喊出了: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我们的学生却少有这种气量。自我意识是人的存在本质。教育要使学生敢于思想,善于思想,塑造民族的脊梁。

*教师有两种:一种是用自己的教法去筛选适合教法的学生,于是筛出了一些不合格的学生。差生就是这样被筛出来的。另一种教师是用自己的学生去筛选适合学生的教法,于是筛出了一些不合格的教法,从而改进教法,因材施教,让学生成才。

*怎样快速转化差生?把“差”改为“优”,这是世界上最先进、最高效的方法。把学生当天才教,你会教出天才;把学生当庸才教,你会教出庸才。

*在有的教师那里,他的职责似乎就是挑毛病,找岔。他就在对学生刁难、折腾中生活,还把这种刁难、折腾视为克已尽职守、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以致在忙忙碌碌中错中错,麻木不仁。

*一个人必须感觉成功,才能成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教育不是管束人,而是发展人;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进生活;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学会创造;不是记住别人的思考,而是产生自己的思考。体验才是真正的学习、深刻的学习,是学习的核心,是开发悟性的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特征。

第三篇:最新教育教学理念集锦

1、努力向上,积极创新,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责任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自己的各项工作能力。

2、管理力度不够,业务学习还有待于提高。平时工作中习惯用老办法解决创新问题,创新的思维不灵活,创新的办法不多,想问题,干工作创造性不强。

3、工作有时心浮气躁,急于求成。由于自己年轻,对事物内在规律把握的还不好,处理问题有时考虑的还不够周到,急于求成。戒忌戒躁,不断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

三是有时工作不够细心,办事不够谨慎;四是工作方法有时还需改进,工作预见性、主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1、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高。表现在一是缺乏全面系统地学习;二是被动地去学习。

2、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一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二是对同志关心不够。

3、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群众有关的来信来访批办的多,直接落实的少,解释得多,办理得少;二是没有主动为排污单位提供排污技术上的指导。

最新教育教学理念集锦

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3.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5.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6.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7.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8.衡量教学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9.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眩耀。

10.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11.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12.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

13.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14.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15.“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

16.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所做的一切要向他们负责。

17.爱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创新是教育的希望。

18.和学生共同成长,是新世纪赋予教育和教育者的新的要求。19.“蹲下”一词是多么贴切的词语,只有“蹲下”才能和孩子的视线保持同一水平,才能看到孩子看到的一切,才能从孩子的位置出发去理解世界。

20.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积极地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中“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使新课程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21.和学生交朋友,才能听到他们的心里话。

22.给学生一片蓝天,他们会让它繁星点点;给学生一片绿地,他们会让它春色满园。

23.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2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我们应用“问题”来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

25.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26.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付出的才是真爱。27.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影响孩子终身的大事。

28.赏识就在我们身边,赏识就在我们一言一行中,所以我们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去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信中快乐成长。29.相信人人都有才,才会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人人能成才,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好途径。

30.创新是人的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教育既有可能为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成为发展的动力,也有可能阻碍,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摧残天资优异而具创造力的年轻人,比鼓励他们开花结果要容易得多。

31.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无穷的财富。

32.正确判断每个学生智力才能的不同特征及其发展潜质,这是教育智慧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33.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惟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

34.人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潜能,绝不是课堂上讲解出来的。教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围绕某类主题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回答或解决现实问题,这样的教育和训练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35.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

36.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这是教师从教的基本功。去当一天学生,体验一下学习生活,再来反思:教与学是否和谐。37.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38.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爱的滋润,知识的浇灌,让每一个孩子在知识的碧海中和谐.自主.幸福地成长。

39.创造性是对常规性的突破,教师的教学也应当不断突破旧的教学范式,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师都应该拥有选择.探索.和创新的权利。不要让教师对教学的独特理解和独特追求成为规范化的牺牲品。

40.教师应当具有的人才观是: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生生能成才的人才观;终身学习的人才观。

41.教师应当具有的教育观是:素质教育的教育观;系统工程的教育观;正确方向与科学方法的教育观。

42.教师应当具有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学生是各有个性的学生观;学生都是处在发展中的学生观

43.要时刻牢记:每个学生天生都是世间的奇迹,坚信每个人都是可造就的。44.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

45.工作的计划性使你一天生活过得充实,而且会使你一生有所作为。46.你希望学生认认真真地学习,首先你自己就要认认真真地研究.扎扎实实地工作。

47.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远离,被惰性所消磨。

48.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多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49.要尽量多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也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完善教育评价,可能使学生身体的.智力的.思想的力量得到广泛地发挥。50.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

51.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长处,揣测他们的能力,了解他们的程度,考验他们的天资,巩固和鼓励其优点的一切趋向,并帮助他们发展,同时使他们自己相信其长处。

52.用我们的爱心和诚心去赞美每一个孩子吧!我坚信:忧郁.自卑将不复存在,每个孩子的眼中都是一片晴空。

53.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54.宽容不是姑息.放纵,而是在严格要求下对犯错误的学生的理解.尊重,给予充分反思的时间,改过自新的机会,使他们最终改正错误。55.健全的人格是二十一世纪的护照,充分发展的个性是民族的宝贵财富。

56.不要一味地赞美雄鹰,因为这样就会伤害更多的小鸟。57.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长大了成为普通的人居多,因此,教师要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是小草,就让他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他成为栋梁之才。

58.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应当体会儿童生命的最大丰富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59.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60.成长需要激励。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或鼓励,学生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

61.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62.成绩主要说明学习起点的新状况,而不是提供终结性的结论。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学校。63.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

我们课堂为什么死气沉沉、不够活跃,关键是我们教师不敢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师创新意识不强。因此,我们应鼓励教师们多“标新立异”、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在“新”和“异”上做文章。只要有利于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现实和未来的需要,就应当受到赏识和鼓励。那么,如何创新呢?

一、创新要在继承传统下开拓新路子

数学教师要创新必有个前提,即在继承前人传统基础上创出教学的新路子,创新并不是时时搞出新花样。要在教学中“创新”,首先要了解教育史,了解教育史上有哪些可以继承的优良传统,有哪些失败的教训;其次,要了解中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并进行比较分析,看看哪些可以为我所用,对数学教师来说就要了解中外母语教育的经验和教训,避免将一些历史上证明是失败的东西作为新事物来推广;第三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照搬照套别人的先进理论,因为,即使别人能用的新模式,新经验也不一定适用你的实际。

二、创新需要有反思意识

数学教师要创新还需要具有反思意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他的名著《德国教师指南》里说:“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也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反思就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提倡教育反思,将反思上升到一种教育理论的高度,是近年来国际国内教育的一种趋势。

何谓“反思”?简单地说,反思就是对你已经做过的事进行思考,看看哪些有效率哪些是无效的,哪些是高效的哪些是低效的,在此基础上寻求改进。反思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例如数学教师对自己几年来的学习、工作,科研作一个总的反思:从理论上加以思考,实践上加以检验,写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这是长期的。一个学期或学年结束,回顾总结一下,或一个月总结一下自己教学的情况,这是短期的。本来这个工作,我们过去也一直做的,每学期结束总要写小结、总结。但是“教育反思”与学年总结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是:①教育反思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而不是一种例行公事;②教育反思无处无不在,时时须反思;③反思要以理论为指导,以理论检验自己的工作,而不仅仅是经验总结;④反思还须提出未来的设想,这里“自觉”是关键。

为什么要反思?简单地说是要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实用到教师身上;教而不思也会罔,我们认为教师是一种专业,教学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创造性劳动就不是机械重复,“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固然不行,即使扎扎实实埋头苦干也不符合要求。我们经常看到不少中小学教师辛辛苦苦勤勤恳恳一年忙到头,结果教学效果反不好,自己累了不算,使学生也疲于奔命以至厌学。这就需要反思。需要寻找其中原因:“为什么别人比我省力效果反而好?”教学是一种艺术,有人问罗丹什么是雕塑艺术时,罗丹回答说:“砍掉多余的部分。”那么教学也是要“砍掉多余的部分”,师生都要减少无效劳动。但是“砍掉”什么,如何。“砍”,就需要反思,需要研究,需要理论和实践检验。情况似乎正是这样的情境:数学教师辛辛苦苦地讲解课文或分析试题,课堂里却有不少学生在做数学或外语作业,教师苦口婆心地开导学生,学生却犹如东风入牛耳,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反思;为什么学生不愿听,是我们哪个教学环节出了毛病?还是学生另有原因?假如教师缺乏反思意识,就会借助于批评甚至讥讽、训斥的惩罚手段,以至把师生关系搞僵。反之,教师可以通过反思,寻找上课中出现这样那样问题的根源,就可以获得经验或教训,下一次就不会重蹈覆辙。

怎样反思?加拿大学者范梅南认为:反思有四个不同层次:①常识性反思,指普通生活中的常识性反思和行动,这是靠我们的理性进行的,是一种习惯性,常规化的直觉的反思。②经验性的反思,将我们的实际体验,以偶然和有限的方式进行反思,用语言描述教学事件,讲述故事,形成经验性的判断,实践性的原则。③理论性的反思,以一种更加系统和更加持续的方式对自己和他人的经历进行反思。“以便对我们的日常行动形成理论性的理解和批判性的观点。”这个层次需要引入理论思考。④对自己反思的方式、理论化形成进行反思,以期对知识的性质、知识在行动中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将知识运用于对我们实际行动的积极理解等方面达到一个更加自我反思的领悟。

只有通过反思,我们才能获得教学中的“自由”,只有了在遵循教学规律前提下进行教学的“自由”,我们才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教师要创新必须有一点牺牲精神,敢于尝试,不要患得患失,教师要有周密的合乎逻辑的思考和设计,对一些不可预测因素要有充分的估计等等。

三、创新要以科研为基础

时代在进步,教师不但要成为一名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学习者,一名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一名社会工作者,心理医生,人际关系艺术家等等,还要成为一名专家学者式的人物。因此,教师除了需要有平等意识,对话态度,反思意识、创新意识以外,还要有进行科学研究,将经验上升为理论的精神。

中学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学科研?这个道理是很容易理解的。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实际工作的需要,一个教师,如果只是埋头一辈子教书,即使十分努力十分勤奋十分敬业,也仍是一个教书匠。一个好的教师,必须一面脚踏实地地教书育人,一面不断地学习进修搞科研。好的教师必须是有科研意识的,他比别人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想得深些,学得多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不致误导学生。现在提倡研究性学习,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首先自己要成为榜样。因此,教师搞科研是一件天经地义之事,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学活动本身就带有科研性质,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自觉行为。把教学与科研割裂开来是不对的。割裂的结果是:行为,类教学为了出成绩(学生考分)。于是学习成了一种机械劳动,由别人管理、控制和严密监督的似车间梳水线上操作的工人;科研为了装饰,为了评职称,为了学校出政绩,创名校。最后,两者互不搭界,教师教书效率不高,科研成为空科研,甚至假科研。

当然,数学的科研要尽可能有理论指导,又要针对教学实际。我以为当年胡适之先生提倡的“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值得我们数学教师吸取。如果实际问题不解决,只是完成一个个“课题”,写成一篇篇“论文”,那么,这样的科研实际意义并不大。在当今这个日益发展的社会里,“语社会无关的象牙塔里的学问无权得到社会的承认”,一位美国教育家这样说。同样,不能解决数学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也无法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

总之,我们为数学教学中的“创新“需要扎扎实地工作,决不是喊喊口号;换些花样就搞成的。怀特海认为教育“不存在一条灿烂的概括铺成的空中捷径”,要让学生由树木见到森林,需要我们教师一分钟一分钟、一小时一小时、一天一天地努力工作。唯如此,才有创新可谈。

第四篇:高中数学教学理念思考6篇

高中数学教学理念思考6篇

第一篇

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培养了自己的兴趣,才会调动自己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乐于接受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学习中有成就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地接受。而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原本枯燥的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再不断学习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首先,教师要善于和学生的交流,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教”服务于“学”;其次,由于数学科目的系统性很强,知识有很强的关联性,一个知识点没理解可能会影响后期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前后对比的形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巩固。教师也可以以故事的形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习。

二、培养学生灵活的数学思维模式,消除思维定势

高中数学的学习,不仅是学习书本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思维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固定思维框架的缺点,消除思维定势,学会寻找规律,用非常规的方法解答,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解题效率。数学中的推论是关键,学生要突破自己的思维障碍。比如,教师可以用自己设计的诊断性题目让学生暴露自己固定的思维框架,或者以讨论的形式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认识到思维定势的缺点和局限性。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用多种方法解题,培养创造性思维。

三、高中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数学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只有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成绩才会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数学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如今的数学教学已发展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与老师的沟通中学习数学。在新型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好奇心是激发他们求知欲的前提,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敢于对老师的教学提出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都有自己的理解,只有不断思考才会有所提升。

四、因材施教,注重把握关键环节

数学教学实际就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思维拓展,这也是数学教学的“脉络”。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是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的分化,分化程度低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由于数学知识点关联性很强,学生在初中时形成的数学思维能力必然会对高中阶段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不能单纯照本宣科,要全面讲解每一知识的结构要点,正确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比较,认识其局限性,将所学知识进行外延,打破狭隘思维定势,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五、注重数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发散学生思维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学习是将现实问题用数学的方式进行解答的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因为投入很大努力和精力,学习成绩却没有提高而丧失对数学学习的信心,甚至发展为厌学。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有目的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和了解数学的实践性。数学教学也应同语文等其他课程一样,开展学生的课外活动,所有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正确运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课外活动。数学教学实际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一个人的思维活动决定他的思维品质。高中数学教学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单纯解决数学问题的课程,学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才是目的,学生要学会灵活地进行分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消除思维定势,寻求新的解题途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只有对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找到最简便的解题形式。总之,高中数学离不开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高中数学教学非常重要,要想让学生在社会中脱颖而出,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姚佳 工作单位:宁城高级中学

第二篇

1融合新大纲的思想精髓,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我国,通过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为高中数学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不仅拥有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而且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素养和探究创新的能力,这对进一步开展数学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当前,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不仅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成为全社会教育观念转变的重点。由此可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高中数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也应该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教育教学担当着传道授业的重要使命,只有做到顺应时代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存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高中阶段的教学大纲突出了能力培养为本的教育新理念。所以,在高中数学新课改大纲的要求之下,在实际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在调整教学方式和转变教学方法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的数学教学的要求,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探求课本以外的知识。其次,要引导学生将数学放到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切合数学的最初来源,数学知识的本质就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高于生活。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通过观察、分析、探求,已达到对数学的再学习,再理解、再创造。值得一提的是,现代高中数学教学中增设的实习作业和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教学模式,这种内容的扩展不仅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辟了新的途径。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众所周知,发散思维是对源于同一个材料的问题探求不同答案的辩证思维过程,具有很大的变通性和创造性。但是从小受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学生思维定势的现象是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特别是在数学学习方面尤为明显。所以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发散思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最基本的就是很多数学问题直接要求学生必须用多种方法作答,这就是所谓的一题多解。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解答问题,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不论是运用知识的内在联系巧妙作答的巩固基础知识的一题多解的问题,还是善于总结、掌握规律、运用问题的共性来解决问题的多题一解的问题,都与学生发散思维密切相关。所以,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知识的总结归纳,充分拓展数学的想象空间,打破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善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监督学生掌握好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为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其次,创设各种积极的数学学习情境和想象情境,善于运用多媒体等新技术增加学生数学学习的素材,诱发学生的灵感,哪怕是学生一点新奇的想法,教师都要积极地进行肯定。最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数形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等学习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最终以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3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纵观数学教学工作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贯穿整个数学教学活动始终的有大致两条主线,最基础最核心的一个就是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素养和最起码的数学常识;另一个就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出发点,也是基于新时期课改下教学工作的新变化。但是长期以来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人们更多时候侧重的是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注重的是学生演绎推理能力、论证假设的作用,将过多的教学重心放在了基本数学知识的教授上,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往往被人们忽视。由此可见,在高中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重新为学生建立起思维能力培养渠道:一是教师可以将数学课本中反应的数字和图形的关系从具体的材料中概括出来,引导学生运用抽象直觉来简化问题,进而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二是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建立恰当的价值观念,训练学生选择探究最佳解法的求知欲,培养学生选择判断能力。诸如此类数学思维能力比如数学探索能力、严密的推理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的今天是必须摆上高中数学教学日程的。

4结语

在新时期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值得人们思考的关于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才能不断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水平,提供给学生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更好的教育。走在新时期高中数学教学的路上,仍然有很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探究,有很多阻碍数学教学发展的绊脚石需要大胆的摒弃。同时,也要注意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工作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要用开放的视野看待新时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尊重高中数学在高中课程设置中的学科地位,切合好高中时期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稳步推进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创新发展。

作者:张凤侠 工作单位:鱼台县第一中学

第三篇

一、目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师宁愿无限重复,也不愿积极探讨教学技巧。虽然新课改的精神触动了多数的高中数学教学主动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年长的顽固教师,始终不愿改变自己一直以来的教学理念,他们认为自己沿用了数十年的教学经验已经培育了一届又一届优秀的高中学生,桃李满天下的教学成果充分证明自己总结的教学理念具有现实意义。即使一个人的观念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彻底颠覆,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理念的丰硕教学成果,但是新课改精神也是为了促进我国教育迈上新的台阶,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还是应该积极配合创新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不断重复的授课方式,积极探讨新的有效教学技巧。

二、高中数学教学具体方法

1.让现代科学技术走进高中数学课堂。高效的课堂一直是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也是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主要要求。高效的课堂不仅可以让教师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会让学生达到轻松愉快的学习体会。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少高中数学已经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以便更直观、更有趣地向学生呈现教师的教学内容。因此,现代科学技术走进高中数学课堂对提高课堂效率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如立体几何的教学,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师只能在黑板上给大家呈现出立体几何的某一个侧面,然后让大家根据平面几何凭空想象立体的模样,而采用多媒体的技术完全可以在高中数学课堂给学生呈现具体的立体形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维空间。从这个简单的教学案例,我们不难看出现代科学技术走进高中数学课堂,会让很多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易懂,甚至让很多教学技巧从无到有。

2.让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走进高中数学课堂主要是指教师营造一种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氛围,从而让学生拥有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形成一种良好的解题习惯。如高中教材里数列知识的学习,虽然说数列在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但是多数高中数学教师对数列的教学内容只停留在表面,很少教师真正引领学生感受数列知识的博大精深、总结数列之间的内在规律,导致学生在解决数列问题时很难注意到解题的灵活性,常常犯一些低级错误。同时,创设符合教学的情境,可以给学生一种更真切的学习体验,因为在一种轻松真实的氛围下,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到教师的讲课内容上,从而在课堂上对教师传授的知识更容易理解,在课后对教师讲解的原理更容易消化吸收。

3.让积极创新的思维模式走进高中数学学习过程。数学教学的目的并是不简单地教会学生一些数学原理和计算方法,而是为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所以让积极创新的思维模式走进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利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习惯是达到数学教学最终目的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往往会培养出一个优秀的习惯,当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已经形成了科学的思维,那么头脑里自然会产生某种主动、有效的解决方法,由此可见教师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是培养学生优秀的解题习惯的关键一步。

三、让师生和谐的关系走进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而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是教师了解学生心理和个性的基础,也是教师开启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的基本保证。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效果不仅表现在学生成绩的提高上,还表现在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沟通。譬如教师可以运用在课堂上设问和提问的方式来与学生沟通,设问的沟通方式还可以用来开启新的课堂,这样不但可以在设问中复习上一节课内容,同时还可以巧妙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种顺理成章地将两节课内容衔接的设问方式,将给学生形成整体的概念,启发学生主动建立知识体系。除此之外课上适当地提问也是一种很有效果的方式,因为不定时的提问不仅可以引导大家对讲课内容的思考,还会时不时地提醒学生要集中注意力。

四、结语 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要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教师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在自主探究式的课堂氛围下跟学生有效沟通,从而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下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创新的思维模式,最终让学生在愉快的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数学思想方法。

作者:彭建涛 工作单位:河北枣强中学

第四篇

1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概述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高中数学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一定要灵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其次,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要结合新课程理念进行。应该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关注他们学习数学过程中思想的变化,发挥高中数学的科学性和综合性。同时教学设计也要重视学习过程,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实践去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接着,数学教学设计要具有创新性。教师应该按照新课改的理念,对不同的数学课程进行设计,打破传统数学教学的模式,通过导入新课、自我测评、课外活动、阅读探究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最后,教学设计应具备可操作性。教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要对各种情况充分考虑,对学生教材和课程标准仔细研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让教学过程具备系统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2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2.1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

2.1.1教学设计理念的优化

在新课改要求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理念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首先,教学设计具备系统性。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应该以全面科学处理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成效和教学活动等的关系为出发点,争取做到全方面的优化。其次,教学设计具备针对性和双向性。应该以教依据学、学受于教为原则,对学生个人水平、教学设备等客观因素充分考虑,重视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关注每位学生,注重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通过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原理、概念的记忆和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避免心理疲劳,引发他们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最后,教学设计具备反馈性。即教学设计中重视对数学教学效果评价的设计,按照数学教学信息反馈的信息来对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案的有效性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分析,然后获取反馈数据,使得教学方案不断完善和优化。如果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应该对设计中各个操作环节、组成要素等进行研究,对原方案的可靠性和合理性进行检查,并及时完善教学方案,确保数学教学过程的高效性和顺畅性。

2.1.2教学设计写作方法的优化

新课改理念下,应该对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写作方法进行优化:首先要进行课程分析,对数学课程的关键、意义、难点和重点进行总结,分析其教育价值、理论价值、能力价值和应用价值,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其次要进行学情分析。对学生学习本节数学内容的学习心态、学习基础、教学中如何适应他们的思维、年龄特征等进行简析,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要充分考虑,重视个体差异和需求,如此才能真正面向学生,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接着是设计理念的确定。通过哪些措施的采取、课程资源的运用、教学情境的创设等,使得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思考能力。然后是学习目标的确立。通过行为动词来体现学习目标,使得学习过程的设计具有针对性,在活动后也方便进行教学成果的检验。最后是教学过程的优化。对于教学思路、出现的问题和教学片断要及时记录且点评,使得教师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能充分展示。另外,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在数学教学后可以总结教训和经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及时捕捉可以引起反思的现象和事件,在理性的加工和检查中,形成系统化的认识,从而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2.2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优化

新课改理念要求对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首先,教学目的要明确,突出重点,适当进行练习。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水平充分了解,对每章所学的数学内容以及彼此之间的练习熟悉掌握,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明确的教学目的,以教学目的为中心,在教学中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学生理解知识的情况及时检查,从而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否完成。教学目的的明确同时包括要求的合理性,不合理的要求会破坏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结构,太高的要求会使得教师深讲、多讲和快讲,导致学生记不住、听不懂,不能理解教学内容,在学习过后还要补课,事半功倍。同样,要求过低也会使得教学进度太慢,学生的思维和老师讲课的进步不能很好的衔接和配合,使得学生感觉学习内容没有意思,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培养和发展会受到影响。另外,在安排教学内容时,突出重点是非常重要的。通常,一节课应该一个重点,也就是一个方向,重点太多会导致课堂教学内容太乱。对重要的数学问题,应该花费大量时间,从不同侧面和角度来向学生传授,指导他们从多方面去认识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2.3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

在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中,巴班斯坦说过,现代数学教学的特色是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有目的的进行每个数学课堂主要课题教学方法的选择,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应该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数学教学中的关键和难点,教师应该讲解;可以通过启发探讨法来解决中等难度的数学问题;对简单一些的数学内容,可以先组织学生在自学,然后在课堂中讨论;对于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查,可以通过测验和提问的方法进行。总而言之,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效率。

2.4高中数学学习过程的优化

高中数学教学是一种双向的活动,在包括教师教学的过程的同时,还包括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过程应该做到教和学的协调统一,缺少学生的自我组织学习,数学教学过程是无法实现最优化的。学生学习过程的最优化和教学最优化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数学教学过程的优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向学生提出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完成这些教学任务的最优方法和途径,那么学生会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努力,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会有很大提高,教学效率随之会不断提升。

3结语

在新课程理念要求下,高中数学教学的优化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过程等多方面的优化。本文首先对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最后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几方面全面的探讨了高中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

作者:闭志贤 工作单位:广西那坡县那坡中学

第五篇

1关于理论层面

理论是指导行动的指南,理念是关键.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个过程、也是个结果,更是一种方式,需要我们的不断实践,更需要我们用正确的理论进行指导.笔者认为,主要应该在这样几个方面加以引领:

一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数学学科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1].这为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学科的有机融合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和正确的依据.

二是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就是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能动性、构建性和社会性是建构主义的三要素.[2]具体到数学学科,数学建构观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1)学习数学是主体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过程,学生的数学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练习等被动的吸收过程,而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建构的学习过程;(2)这个建构过程依赖于认知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因此必须具有个体的特殊性.同时,数学知识的建构主要是一个“同化”和“顺应”的过程;(3)主体的建构活动必然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从而它是一个社会建构.这里的外部环境是相对于认知主体而言的,包括学习的内容和条件、认识的手段和方法等,更包括教师的活动,它们是与主体共存的一个动态的系统.著名教育技术专家何克抗教授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属性[3],在这样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生动、丰富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亲自去体验,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自然顺利,为学生实现主动的“意义建构”创造良好条件.

三是数学知识逻辑性强,易量化,易数字化,这为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由于认知结构、生活经验、思维水平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一定的直观形象来掌握事物的规律和特征,这就为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提供了充分条件.这从理论层面上为信息技术介入数学学科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关于操作层面

实践是根本,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为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提供了大量的有益素材,下面分而述之.

第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起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作用.比如,在讲授《数学》(必修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使用制作好的课件:圆不动,直线由相离—相切—相交靠近圆,让学生边看动画,边思考怎样判断两者位置关系?若告诉圆和直线的方程,又怎样判断呢?学生的思维就会跟着教师呈现的画面自然展开.经过这样的“着色”教学,学生开始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探求新知识的渴望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轻松而愉快.

第二,创设问题情境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数学情境是含有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情境,它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一般可以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或图象语言表示.而多媒体技术正是创设数学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这样就能在上课的初始阶段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笔者曾听过立体几何部分的“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一课,教师在Authorware平台上嵌入了《几何画板》中制作的文本、图形和动画.根据引入课题的需要和问题情境的创设,从复习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定义和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着手,提出问题:“已知直线a平行平面α,怎样在平面α内找到一条直线b,使得直线b∥a?”这一问题提出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回答这个问题没有把握或不知从何处着手.这时,教师展示了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的动画:经过直线a作平面β,使β∩α=b,随着平面β的移动,直线b的位置发生改变,但a,b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平行)不变.通过观察动画过程,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并且容易回答上述提出的问题.由此引入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学生对定理的条件和结论理解深刻并能牢固记忆而且过渡自然.

第三,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对于一些动态的数学知识,教师不得不借助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将动态画面说“动”,而这样抽象的知识学生仍只能“感受”,学习起来平淡无味.如果在展示问题时,适度运用多媒体,让“固定的”几何图形运动起来,提供丰富的感知信息,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例如,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的教学中,让学生探究参数A,ω,φ的值对函数图象有何影响.学生在计算机上使用教师制作的课件,自己设定参数的值,观察体会函数图象的变化,从中进行归纳、总结,并写出实验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设定参数值,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不受具体目标的约束,思维可以任意驰骋.通过不同的参数值设计方案,对参数A和ω,不仅得出了由正弦曲线所作的伸缩变换,而且得到了由正弦曲线所作的对称变换.既实现了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同时满足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第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体味和感悟数学的应用.同时,在学习材料的选择上也应该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比如,讲《数学》(必修3)第二章“统计”时,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收集某方面的数据,绘制统计表和统计图,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而且能体会到数学来自社会生产与生活实际的道理.不仅让数学教材真正“活”起来,让学生从走进教材到走出教材,而且我们的教师也实现了从“教教材”向“用教材”的有效转变,使得数学教学的过程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实践表明,信息技术介入高中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建立数学知识的联系,从而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更容易激活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用实验手段和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数学教学的整合思想.

3关于反思层面

《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的格言强调了反思在道德修养中的作用,该格言同样适用于数学学科.事实上,数学自身的研究和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反思推动了数学的进步.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践,使教师“教”的行为发生了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实践证明,只有经过反思,才能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通过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得到提炼和升华.

反思之一:在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信息技术承担了多重角色,既是学习者获取信息、协作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学习者学习的工具、探索的工具,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探索和实践能力都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运用多媒体既可以创设数学教学的“真”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以起到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更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思维能力.从前面的案例可见,“在多媒体手段的支持下,把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变成一间功能齐全的‘数学实验室’.其流程为:从实例出发—在计算机上做实验—发现规律—提出猜想—进行证明和论证.这是一个以问题为载体,以计算机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的数学教学模式.它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能体现数学发明、发现中具体与抽象的辩证关系,能充分展示‘真实的数学’.在数学实验室里,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理解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它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过程,从感觉到理解,从意会到表述,从说明到证明,一切均可在眼前发生,数学的抽象变得易于理解,数学的严谨变得合情合理.数学实验缩短了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数学变得可爱而亲近了.同时,数学实验中也将更多的动手、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了学生.”[4]多媒体技术为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搭建了有效的平台,不仅能充分地为学生提供独立地获得问题解决的情境,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过程,对知识的认知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解决,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之二:把多媒体技术介入到数学学科之中,不仅使教师的指导能力得到提升,也使学生在大量的信息累积下思维活动运转更灵活,从而学会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使课堂变得更加民主、和谐、愉快,促进了学生在数学学科领域的探究.但是,如果过分依赖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会带来因为强调教学容量大的“电子黑板”,因为追求漂亮美观的“花里胡哨”,以及情境创设的“泛化、滥化”等问题.比如,用了多媒体而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的问题就非常突出.像讲授椭圆的定义,完全可以用木条加钉子的操作方法处理,方便实用,而有的教师却不厌其烦地做成动画,既费时又费力,投入大、收效小.此外,由于教师的上课和学生的学习因为局限在电脑的周围而减少了师生的情感交流这一点,与课标理念“教学的本质是交流”更是相悖的.

反思之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数学教师首先必须解决好“形式为内容服务”的问题.数学教学需要信息技术的介入,更需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一些学生基本的数学活动,如基本运算、直观想象、画表作图、逻辑推理、数学证明等,只要是学生自己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就应该让其自身来完成,而不是用信息技术来代替.我们认为,高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当以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为目标而得到广泛合理的使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做到“四有”,即:有人,上课时心中有学生,尊重学生;有动,在设计中体现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有度,能控制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总量,保持数学学科的特点,能在教学内容中找到最佳整合点,在教学过程中找到最佳切入点,在学习过程中找到最佳需求点;有变,能善于把握课堂中出现的思维迸发点,及时捕捉学生回答问题中有价值的素材,生成课堂亮点.信息技术介入高中数学教学,使“教、学、做”合一这一现代教学的理念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作者:殷堰工 工作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第六篇

一、教学以基础为主,学新带旧,新旧知识相结合,二者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针对文科学生基础差的实际情况,我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首先,我把高中数学所用到的但高中课本中没有编排且在初中也未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利用自习时间给学生补充旧知识,如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法,立方和、立方差公式;解方程中的二元二次方程组,高次方程;解不等式中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高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以上这些知识是高中数学计算中最基本的解题工具。其次,针对文科生做题量少并且知难而退,碰到难题就跳过,甚至放弃的现象进行纠正。“万丈高楼平地起”,抓好高一数学很重要。在课堂上,要注重把握课堂节奏,在必要的时候放慢教学速度,大胆放手,多给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理解和消化,把基础的东西都弄懂。在日常的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学新带旧,新旧知识相结合”。这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不仅可以从基础题的训练中逐步建立和增强对于数学学习的信心,同时在不断地尝试中,学生可以切身地体会“差错”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能够做到“感谢差错,善待差错”。“感谢差错”是指不要因为一做题就错而感到灰心,“善待差错”是指要从做错的题中寻找和分析错误原因,找出关键问题,逐个击破,重新站起来,通过归纳错题类型,总结经验,最终掌握解题方法。只有学生把高

一、高二的基础知识打扎实,记牢固,为高三复习奠定基础,才会在高三时有大幅度的提升空间。因为只有夯实了根基,才能走得正,走得稳,走得远。

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教师应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尽可能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对于学生的饮食、住宿等状况也予以适当的关注,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了,不论对课堂的管理还是对整个班风的建设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鼓励学生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再加之师生间良好的配合,坚持不懈地努力,教师用心教,学生努力学,我坚信总有一天会成功的,学生的数学成绩一定可以脱颖而出。

三、重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渗透传递,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列宁有句名言:“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文科生与理科生不同,文科生学习数学惯用死记硬背公式,死搬硬套公式去做题,这样的学习习惯不仅大大地减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对于数学思维的培养也有着极大的阻碍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这些习惯必须予以改正。在高中的教学中,常用数学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元法等;常用逻辑方法有: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观察与分析、概括与抽象、分析与综合、特殊与一般、类比、归纳和演绎等;常用的数学思想有: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渗透和传递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让学生在这其中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掌握了相应的数学方法,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数学学习自然事半功倍。除此之外,对学生在做题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怒斥或讽刺学生。数学家陈景润说:“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教师要善于鼓舞学生,重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渗透和传递,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注重滚动练习

课堂练习是消化、巩固、深化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对一些全面的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学生常常要反复练习,较长时间才能领会。练习则是完成这个过程的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练”可以深化认识,可以激发兴趣,“练”可以提高能力。随着知识的累积,学习数学知识的途径不再是以听教师讲解为主,而是需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练习,在解题过程中掌握方法。所以涵盖所学知识点的课堂练习,教师要非常重视,精心准备。对于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往往会出现“回潮”现象。有些错误学生犯一次,经过教师的提醒、讲解、强调,能够得以理解,但当再出现同类型的题目时,学生仍然会出现同样的错误。这时,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经常会犯错误的一类题目,进行练习,加强滚动练习。除此之外,练习题的编排和选择除重基础外,还要抓住高考的考题类型,考题方向,只有重基础,抓考点,多总结,学生才能从根本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

五、充分利用好晚自习时间,反思学习情况

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于自我感悟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能力。让学生准备一个清错本,把做过的错题或错误的想法一一改在清错本上,让学生自己认真总结,改正错误。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把教师讲过的好的解题方法,典型的类型题进行分类总结,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加强薄弱环节的练习,切记“平均适应力量,再炒一次冷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通常是以知识点切片的方式进行讲解的,这样,学生在头脑中难以形成连贯的知识网络,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进行复习和反思,学生把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看得远,驾驭全局”,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数学成绩肯定提高。这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文科数学教学方法的一点感想,希望能与大家共勉,共同为数学教学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岑铁在 常瑞芳 工作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师范大学集宁附属中学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七中学

第五篇:“幼儿园未来教育理念”的思考

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提出了新时期对人的素质要求。《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奠基意味着与未来发展的关系,近几十年来的脑科学、生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都揭示了一个共同的事实,那就是早期经验与未来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切告诉我们,幼儿教育的功能。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奠基工程,具有潜在效应和长远效应,为此,幼儿阶段就要奠定一个适应幼儿未来发展的良好基础。

一、诠释“幼儿园未来教育”

1、对“未来”的理解

(1)从社会形态的发展看,未来社会必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基本原则,最终实现共产主义;(2)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看,未来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它最突出的表现是“知识爆炸”,即知识量的激增,信息传递迅速;(3)从人个体的发展看,社会变化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很大的变化,为此,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高标准、高质量。

2、对“未来教育”的理解

未来教育是指今天的教育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教育形态。

3、对“幼儿园未来教育”的理解

幼儿园未来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为依据,邓小平“三个面向”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培养未来人雏形为目的,促进幼儿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为根本,发展幼儿个性为特色的一种现代教育。

二、思考“幼儿园未来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对教育现象的看法和观念,它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主观性体现在它是人们的看法和观念,由于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个人经验的不同,对教育的看法和观念就会不同。客观性体现在教育理念是反映客观现实的,是社会历史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对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的规律在不断揭示,对教育的价值取向就会有新的认识。

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明确的教育理念是教育的灵魂之所在。我们提出“幼儿园未来教育理念”,应该渗透未来社会的价值观,渗透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的出发点就是回答“是否符合未来社会的要求?”。作为“走向生活的通行证”,基础教育的主要使命是满足人的基本学习的需要,培养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因此我们认为,幼儿园未来

教育理念应体现“四性”,即幼儿园教育的基础性、可持续性、开放性和个性。

1、基础性:幼儿教育的基础性是指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它渗透着终身教育的理念。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满足幼儿的基本学习需要,培养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素质为自己的使命。这要求我们注重教育内容的启蒙性、基础性和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促进幼儿基本素质的发展。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是幼儿教育中鲜明的价值取向,即取向于培养让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

2、可持续性:幼儿教育的可持续性是指在幼儿时期所获得的知识、能力和经验能够得到持续、稳定地发展,受益终身。它渗透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表现为“以幼儿的发展为本”,即指教育要尊重幼儿的人格权利、身心规律、学习特点、兴趣需要,使幼儿在这样的教育中奠定和建立可持续性发展的素质。何种类型的早期经验影响决定着以后的发展,是知识技能提前获得的外显事实,还是一种内隐着的潜质?幼儿园教育应该改变对教育急功近利的期望,遵循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着眼于幼儿发展的长远目标,应特别注重那些对幼儿一生产生影响的品质,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如:不断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创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人际交往和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积极主动的态度、有效与环境互动的能力等,为其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开放性:幼儿园未来教育是开放的教育。未来社会是一个多方面开放程度很高的社会,需要每一个公民都具有开放的思想、开放的观念去迎接挑战和竞争,因此在未来教育研究里应体现开放的意识,实施开放性课程的研究。

4、个性: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发展水平了、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都有自身的特点,教育不仅要尊重这种差异,同时也要促进不同水平和不同特点的发展。个性化发展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发展,一是幼儿个体纵向地发展,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二是有别于他人的、独特能力的发展。

三、实践“幼儿园未来教育理念”

如何将先进的幼儿园未来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制定研究目标

1、树立幼儿园未来教育的理念,初步建构未来教育理念下的实践操作模式,包括教育目标、内容、进程、评价,体现基础性、可持续性、开放性和个性,形成幼儿园未来教育的特色。

2、建构未来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教育质量观和发展观,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注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孩子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二)确立研究原则:

1、动态性原则: 未来社会的不断变革,需要我们不断地适应。实施未来教育,就应选择以未来为导向的动态的学习内容,取代传统课程中指向过去的静态的学习内容,适时地更新、扩充,让幼儿不断地获得新知识和新信息。

2、开放性原则: 开放的中国需要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交往性人才。实施未来教育,就应承担这个重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开放意识,实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过程、教育资源、课程评价的全方位开放。

3、发展性原则;实施未来教育,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始终把幼儿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了解他们的现有发展水平,发展的可能性,即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了解他们身心发展的现时需要和潜在的需要,了解他们的普遍兴趣和特殊爱好,尊重并理解他们。

4、共性与个性兼顾的原则

实施未来教育,必须从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水平及个别差异出发,把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反映到内容体系之中,使幼儿在体、智、德、美等方面主动地和谐地发展。既要提供一般的教育,又要考虑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要为幼儿潜在的个性特长和早期的智力开发创造条件和奠定基础,在培养共性的基础上发展个性,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各显其能。

(三)实施研究内容:

1、树立未来教育的理念。

研究幼儿园未来教育理念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使其具有共性和个性的特征,共性表现为该理念符合现代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主张,符合时代的特点、发展的特点;个性则表现为该理念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特色的认识。

2、研究未来教育理念下的实践操作模式。

研究未来教育理念下的实践操作模式,包括目标、内容、进程、评价,形成个性突出的未来教育特色。

(1)进行课题的层级分类

建立课题研究的层级分类,明确总课题与下级子课题之间的关系,下级子课题能反映总课题的理念和要求,突出研究的全面性、丰富性。保证课题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实施。(2)培养目标和研究重点

探索幼儿阶段的哪些品质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素质,这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身心健康能适应,思维活跃善表达,实践探索好想象,竞争合作会交往,审美表现爱创造。

研究重点:以个性化发展为研究重点,研究途径一是个性化的学习,二是个性化的活动。

教育特色:树未来教育理念,抓基本素质奠基,促持续发展超前,展个性自主开放。(3)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

未来教育理念下的课程内容应充分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新知识观,体现基础性、可持续性、开放性和个性化发展。按照五大领域分类,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为入小学打好基础,可增加前书写、前阅读教育、双语教育、科学教育、开放性教育、交往合作教育、创造教育、挫折教育、劳动教育等内容的含量。由静态的稳定划一的教育内容转向动态的开放灵活的教育内容,由教师预定的教育内容转为幼儿生成的教育内容。注重在五大领域中培养发展孩子的能力:科学领域中的思维能力、社会领域中的交往能力、健康领域中的自我保护能力、语言领域中的表达能力、艺术领域中的创造能力,形成未来教育特色。(4)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

从教法和学法两个维度进行研究。教法上重点研究幼儿园未来教育活动模式及方法,形成课程设计的范式和变式,趋向“弹性教育”,探索最佳的教育方法和指导策略。学法上重点研究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适时调整教育计划,让幼儿参与课程发展。同时探索师幼互动的途径与方法。

(5)研究可信的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由单向的教师评价转向教师、幼儿、家长的多向评价;由整齐划一的评价标准转向个性化、发展性的评价标准;由重终结性评价转向重过程评价,发挥评价的功能。探索未来教育理念下教育评价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四)完善研究措施

1、加强教育法规和专业理论的学习,树立新的教育观念,通过开展教育讲座、专题研讨、教育反思等方式,运用参与式培训的方法,帮助大家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的理论水平。

2、通过现场研讨、个案示范、个案点评等实践操作,帮助教师获得感性认识,转变不适宜的教育行为,并由此上升为理性的经验,实现观念到行为的转化,提高教育实践的操作水平。

3、加强管理的可行性、科学性,树立管理即服务的思想,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调动全园教职工参与科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重视收集文献资料和过程研究资料。现代教育的超前规律告诉我们,教育改革与发展不能只满足于眼前社会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应着眼于未来,超前规划教育的发展,有预见性地从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以及教育环境、条件创设等全方面地进行改革,建立一种着眼于新世纪的、系统化的新的幼教模式,以便更好地发挥教育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幼儿园未来教育理念的研究与实践,任重而道远

下载教育教学理念的几点思考(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教学理念的几点思考(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教学理念5篇

    教育教学理念、课堂实践等方面的收获。 这次学习在教育教学理念、课堂实践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 改进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先进经验,我利用各种渠道,收集资料,现场考察,虚心请教......

    最新教育教学理念集锦5篇

    最新教育教学理念集锦 我们把人忘了。我们说,21世纪是数学化的世纪,是竞争全球化的世纪,却忘了21世纪首先是人的世纪;我们教学生学语文、数学,却忘了首先教他们学会做人。 教育是......

    最新教育教学理念39条

    最新教育教学理念39条(转载) 最新教育教学理念39条 实践证明,新课程最大的难点是观念的更新。那么,作为今天的教师,该更新哪些观念呢? 教 育 1、知识教育靠“灌输”,人文教育靠......

    最新教育教学理念演讲稿

    我的教育教学理念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21世纪是一个继往开来、竞争激烈、优胜劣汰、蓬勃发展的新世纪。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绝不仅仅是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和......

    教育教学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促进教师主动发展——我的办学理念及实践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发展理想,是指引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旗帜,也是一所学校的校魂和优良校风形成的基石。形成切实可行的办学思想,......

    新教育教学理念集锦

    最新教育教学理念集锦 40.教师应当具有的人才观是: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生生能成才的人才观;终身学习的人才观。 41.教师应当具有的教育观是:素质教育的教育观;系统工程的教育观;正......

    最新教育教学理念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说:“教师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

    教育教学理念集锦5篇范文

    教育教学理念集锦 我们把人忘了。我们说,21世纪是数学化的世纪,是竞争全球化的世纪,却忘了21世纪首先是人的世纪;我们教学生学语文、数学,却忘了首先教他们学会做人。 教育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