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如何有效的进行体育教学的感想
体育课堂中的有效教学
白雪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更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现代学校教育重视教学质量的重要表现,随之作为学校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也就成为体育教师必须迎接和面对的重要问题。体育教学是依附于身体活动来实现的特殊教学活动。如何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更好的健身和学习效果,对于体育教师来说也是个重要的挑战。体育教学是通过身体运动为主要手段来实现的,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而又不把体育课堂变成训练课,还需要各位体育教师多动脑。
一、什么是有效体育教学的新理念?
有效的体育教学是指教师遵循体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体育价值需求。概况的讲,有效的体育教学是指既有效率又有效果、更有效益的教学活动,有效的体育教学不仅注重教学的质量,更注重社会性,更体现个体的主题价值,这是体育有效教学社会化、人性化的一次飞跃。
二、怎样实现有效的体育教学?
(一)教学内容要充实、优化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选择性。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如教材特点、学生的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式活泼;要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可行性;要利于增强学生体能,对增进健康有较强的时效性;要简单易行;等等。要保证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就必须精选优质的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搭配、重组,使内容更充实,更具吸引力。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有实效性,即所选的教学内容能对学生不同方面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心理素质等都有所发展。另外,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好奇、探索、竞争的潜力。这样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而对一些相对较为枯燥但又必须选择的教学内容,则需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多动脑,争取能够运用游戏、多媒体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体育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无论选择哪种教学方法,教师都应该考虑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如在实心球项目教学中,为让学生对出手角度形成更正确的认识,可以通过视频、挂图等方式让学生明确实心球出手角度选择的原理;在练习中让同伴站在投掷练习者身后,用右手握住练习者的双手,左手抵于练习者背部,让其模拟投掷时的发力动作。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同时学生还可以在互相帮助与合作中共同进步,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拿体育游戏来说,它是体育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体育游戏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很多体育教师都会在课上安排一些游戏来丰富课堂教学,但游戏的运用同样也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安排的。游戏的设计应该与教学内容相衔接,这种衔接可以是运动类型的相似、动作原理的接近或者肌肉用力方式的接近。一个合理游戏的运用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巩固和掌握所学体育知识,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总之,体育教学中的组织教法要注重效益,这种效益不仅仅包括向教师要教学的时间效益,还包括组织效益、质量效益,而最终这些效益的落脚点就是向学生要学习效益。
(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健康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新课程十分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学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要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境,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体育教学是促进心理健康的载体,这项工作只能依附于运动技能发展于身体的练习中进行,我们要认真挖掘教材的心理因素,以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为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
(四)教学目标、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准则
体育学科的特殊性使教师不能像其他学科一样,考一考、测一测就能看到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具体到体育学科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设定还是教学评价标准的选择,都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都是体育教学目标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现在大部分体育教师都已经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写进自己的教学目标中,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打了不少折扣,往往是上完课就了事,很少会去想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利于学生的发展,这样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很难得到提高。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体育教师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这种个体差异性还会表现在性格、身体素质、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再加上以运动为手段使体育课所具有的特殊性,让教师很难用简单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例如,不能简单地因为学生跳高成绩差就将这名学生完全否定,可能这名学生原来根本就不敢跳,相反现在他敢跳了,这就是一种很大的进步。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只顾及学生运动成绩的好坏,显然是有悖于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有效教学理念的,体育教师应该善于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评价是体育课堂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学生练习时教师给予的点头示意、言语评价,还是学生体育成绩的给出,都是评价的表现形式。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解惑释疑、激励表扬等功能,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更具有活力。
总之,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体育教师必须牢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确立有效教学的学生观;体育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体育课程的核心理念,并把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知识有梯度的融入到体育课堂中去:体育课堂必须要有明晰的教学目标,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适宜的课堂教学评价。让每一个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育意识、体育精神都得到有效地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教学的美感,切身感受到体育教学的快乐,这样的体育课堂才是高效的。
第二篇: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高家小学高丽云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四个方面,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影响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若想让一堂课上得成功,首先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应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并通过活动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从学生感兴趣的心理出发,激发学生产生学习需求。教师的导入要新颖、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自觉学习的状态。教师的教学组织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要给学生创设自学机会,让他们自我探讨,再通过教师的适时指导,学会自我发展,建立起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如教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时,我准备了许多小彩旗,告诉同学们,快过“
六、一”了,你们想不想把教室装扮漂亮一些?(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课上让学生装扮教室学生非常感兴趣,把教室布置得非常好。而且这一单元的学习效果也是最好的。就连本班的两名从不交作业的差生,也能完成作业。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尊重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也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教学论认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大支柱,而教学目标占据首要位置,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是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具体到一节课,课堂教学目标是其灵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归宿。因此,要收到最佳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按照教学规律来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机动地准确落实教学目标。教师在一节课中,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三、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教学话语要简洁明了,能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听全面;教学手段要先进适合,能让学生易理解、易接受、易记忆;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适合不同学生发展需要,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学得快。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四、学生应怎样进行学习
第一、在每节课之前,快速预习是一个好学生的普遍做法。第二,上课要认真听讲。凡是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全神贯注,目不斜视,高度集中精力,认真听讲。第三、要认真做好复习。课后一定要复习,而且要循环往复的复习。因为人的大脑在储存新的信息的同时,又要把先前的信息忘掉一部分。只有循环记忆,反复复习,才能把知识学习得扎实、牢固。
总之,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是值得我们老师不懈追求的核心问题。让我们踏着时代的步伐,努力营造出一个个充满快乐、师生气氛和谐、充满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绿色课堂!我坚信: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让我们的课堂有效起来。我们一定会乐在其中,更醉在其中。
2010.5.30
第三篇:如何在小学体育课上进行有效教学
如何在小学体育课上进行有效教学 王秀芝
摘要:将“玩与乐,乐与学”融为一体.使教学体系由过去的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由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扩展为“启智、求知、调心、育体”的综合多样化方法体系,使学生从思想、情感、行为上真正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关键词:精选、整合教学内容 兴趣 有效教学 学中玩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体育新课程教学有没有效益,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这里的进步或发展不仅有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获得这一方面,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小学体育中,教师如何才能更好的实施“有效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精选整合,让教学内容更人性化。
要实施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一定要精选教学内容,体育运动项目如各种球类、田径、体操等仍然应该是我们的首选内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和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时也要进入课堂,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做好“教材化”处理,如何做好“用教材教”,决不能将“运动技术的掌握”丢弃,如果是这样我们势必也就失去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真正价值。
首先,《课程标准》中指出:教材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并从学生兴趣、需要和能力出发„„,因此我们要树立淡化体育课程竞技化,淡化技能教学的意识,不完全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要科学的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运动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基础上,对教材中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扬弃,精选和整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爱好、需要和学校的实际,开发和利用好当地体育课程资源,开设学生喜闻乐见和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切实的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其次,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要具体化、层次化,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的目标要“跳一跳,够的到”,我国传统教学中也有“跳一跳、摘果子”的优秀经验,日本的“8秒钟跑教学”也是成功的案例,学生也只有明确了适合自己的具体的、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才能认定目标,集中注意力,进行有的放矢的、切实有效的学习,才能避免学习陷入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提高兴趣,让课堂更具吸引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孔子也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学生能否通过体育课堂教学的学习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00年的调查也表明,学生在回答“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时,将怕累(54.5%)、没有喜欢的项目(51.3%)和没有习惯(50.0%)列在前三位,由此可见,教学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是决定着“有效教学”的理想能否实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种方法。
1、巧妙设计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是一个由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一定情节的体育手段。特别是在一年级应多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方法。孩子在幼儿园接受的体育教育也恰恰正是这种运动游戏,为了使孩子能很快适应小学的体育教育,在教学各个环节设计各种有效游戏 1
实现教学目的就成为必然。这时游戏的目的应更加明确,有很强的针对性。如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学生不仅会感到枯燥而且不容易做好。因此在站队时,笔者给每个学生编上号,然后通过“找找火车头”“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等游戏,帮助学生很快记住自己在队伍里所处的位置并迅速站好队。由于六、七岁孩子的空间知觉很差,对事物的形状、大小、特别是方位认识模糊,所以笔者通过“请你像我这样做”“吹泡泡”和“无声操”等小游戏,使学生的空间知觉得到较快提高从而完成了教学目标任务。
小学体育教材与幼儿园的体育教材不同,它不单纯是由游戏构成,它还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术性项目。在教学时这些技术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还要让他们兴趣十足。因此游戏要设计的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走步能力,是跑步教材的过渡性教材。在教学中,就不能把这一教材单纯理解为“齐步走”,只片面的强调整齐,而忽略了走步教材的真正目的。成人化、军事化的训练只能使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就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如“模仿人物走、”“蚂蚁搬家”、“两人三足走”“穿大板鞋走”等游戏。又如跑步是孩子喜欢的项目,但教学的组织形式如果毫无变化,孩子也会很快失去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加上一些如“邮递员送信”、“小动物赛跑”、“迎面接力”的游戏。孩子们就在笔者的引导下奔跑着,欢笑着,在不知不觉中通过游戏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
2、有效利用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目的就成为有效教学设计的原则。
我会根据一堂课的基本教材,创设一个连贯的情境,如创设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情境,整节课以田间劳动(劳动模仿操)为主题如“打害虫—捡麦穗,颗粒归仓(游 戏)—庆丰收(放松小舞蹈)”用一条劳动的主线贯穿起来。这样的教育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学生也易于接受。如学习立定跳远,笔者就从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导入课堂。在用语言描述故事情节的同时,与学生共同进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寻找妈妈时遇见的各种小动物,如小猫、大公鸡、小鸭子、大象、小猴子、小兔子、最后找到了青蛙妈妈。于是引出青蛙妈妈教本领,这个本领就是立定跳远。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模仿各种动物、人物形态以及各种事物如小汽车、火车等等,达到身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或由运动状态向相对安静状态过渡的目的。譬如主要教材之前的热身运动,笔者就将四队学生分别模仿开四辆不同的大汽车,然后做搭桥、穿桥游戏,最后四队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这个情境的设计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改变慢跑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障碍接力游戏”时笔者将它改编为“王小二送情报”这一情景主题,将游戏内容故事化.“王小二”克服各种困难,依次跳过小河、爬过山坡、绕过小树林、钻过山洞,最后快速奔跑将情报及时、迅速地送到“目的地”.在练习中,学生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兴致非常高涨,引发出无穷的乐趣.在练习几次之后,还可让学生自己重新设计“各种障碍”的路线,如跳过“小河”、钻过“山洞”、爬过“山坡”、绕过“小树林”,最后快速奔跑将情报送到目的地等.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模仿人物形象的情境时,应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的模仿逐步转化到人物行为的学习上来。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活泼好动,喜欢在一起做游戏,在模仿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例如“红军不怕远征难”游戏就可以通过模仿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过铁索桥,让学生学习解放军叔叔那种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在困难面前顽强、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
3、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小集团”有效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练习和巩固学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合作与协同,促进他们自发、自主地学习。例如在学习前滚翻时,笔者给每组提供一张大垫子,然后让各组同学讨论,交流如何“滚”才能更好,更快地“滚”过去.在教师的主导下,同学们 2
各抒己见.就这样,在这一问一答的轻松环境下,个个过关,教学质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练习50米加速跑时,笔者先提问什么叫加速跑,请各组带着问题先练一练,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在“小集团”教学中,学生除了直接与教师发生联系外,学生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互帮、互练、互学、互相评价,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通过“小集团”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增加了练习密度、提高了动作水平,还可增强他们的义务和责任感,发展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玩与学结合,让课堂充满灵动力。
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教”与“玩”的结合,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玩与学结合,有哪些基本方法呢?我在课堂中是这样做的。
1、集分结合。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
2、课间穿插。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尝试按着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等等。这些都能使枯躁、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命题发挥。就是在教授某种体育运动规范后,由教师统一命题,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
4、内外联系。就是把校内体育教学与校外学生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外的“玩”按照一定的体育规范要求进行,实现校外“玩”为校内“教”服务。
多次实验课表明,灵活运用以上有效教学方法教学,学生们的注意力、情绪和意志等心理指标普遍处于良好状态,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较高,这些有效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满足师生之间的情感需求——“亲其师信其道”,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诱发了体育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将“玩与乐,乐与学”融为一体.使教学体系由过去的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由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扩展为“启智、求知、调心、育体”的综合多样化方法体系,使学生从思想、情感、行为上真正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从而保证体育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第四篇:有效教学感想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一直以为凭良心,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是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在新课改中,才发现这一思想是错误的。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时空内,其效率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就叫做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地理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情感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构建有效的地理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做游戏等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学困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有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
地理是以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提高了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尽心地教是认真地学的前提,认真主动地学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通过课堂实践的磨砺,真正走出课堂教学的种种误区,创造出“真实、开放、有效”的和谐课堂。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使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有所得、有所获,为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注入后劲。
第五篇:如何有效进行初中生物教学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生物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下面是笔者针对生物的教和学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和看法。
一、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适度开拓学生的认知面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认真阅读,深入理解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内容,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组,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既符合课程标准,又切合学生实际的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和单元计划。教师要安排好不同时间的实习实验活动,如参观、访问、种植养殖等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以及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自己亲手操作,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生物实验操作能力。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向三个方面进行拓展。一是向前沿领域拓展,如生命工程,太空育种,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是向社会领域拓展,如让学生调查水资源情况,垃圾处理情况,农业生产现状,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三是向应用领域拓展,如引导学生走访果农、菜农,思考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目的是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师应根据所订计划,按照季节的不同,安排适用的实践活动,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安排学生在家里养蚕,观察如下细节:1.蚕卵孵化时的温度及所需时间。2.小蚕的进食及生长情况,蜕皮次数。3.停止进食及结茧。4.茧内化蛹。5.蚕化成蚕蛾。6.交配。7.产卵。教师要求学生在观察的同时做详细记录,并在课堂上交流。在此过程中,必然有些同学会在饲养环节上出现问题,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步骤如下:1.提出问题。如在饲养过程中,哪个环节出了错,原因是什么?2.做出假设。同学们一定会有不同的假设,教师千万不要强求统一,而是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3.让每个同学按照自己的假设制定出验证假设的计划。4.按计划实施,收集数据,观察结果,得出结论,验证自己的设想。5.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分享过程与结论,教师进行总结。通过这几个步骤进行学习,不仅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探索精神,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多用教具和活用教具
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主要是在课堂45分钟内的教学中,如何直观形象地向学生传递更多的信息是提高效率的重点。生物传统的教具主要是指挂图、标本、模型以及活体等,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挂图用途广泛,但只是呈现平面结构;标本能呈现生物体的真实立体结构,但有时存在不易看清内部结构或细微结构等情况;模型呈现的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不够真实的情况:生物活体则存在获取、保存不易的情况。由于这些教具都有着各自的优点、缺点,所以,单一使用某种教具往往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教师在选择教具时,应尽量选用活体,活体能使学生真实、客观地认识生物体,避免造成认识上的偏差,而且活体比其他教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选用活体教具后,再根据具体情况,结合一些其他教具进行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初二下学期的生物分类,对于藻类、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的区分归类教学中,利用地处农村的优势,让部分学生课前准备各种植物,通过对植物直观地观察,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四、灵活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指引,教师在教学中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作为教学手段之一的多媒体,在运用过程中也要遵循教学目标。因此,多媒体的使用不能随意,不能仅仅为了吸引学生而使用,要时刻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如初中生物学中的《血液循环》一课是生物知识的重点、难点。《血液循环》的教学目标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在循环途径中发生的变化。根据这个目标和媒体的功能,我选择的做法是:1.首先让学生用手摸到自己的心脏,感受心脏的跳动,然后对照心脏模型,讲述其结构。2.观看flash动画,依次展示:①心脏的结构(四个腔及瓣膜);②与心脏四个腔相连通的血管;③体循环、肺循环路线;④在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用红色表示动脉血,蓝色表示静脉血。这样将复杂的血液循环整体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循序渐进,依次显示,学生思路清晰,教学效果很好。3.观看血液循环录像,全面认识血液循环,加深理解。
从以上教学步骤可以看出,课堂教学在目标指导下将各种媒体协调配合、各展所长、互为补充,运用多种手段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从而使学生感知全面,理解深刻,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五、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课堂及时评价,二是课后评价。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以前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课堂中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已经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要能够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叙述清楚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信息的能力,还能使教师把握学生的思维活动脉络和情感的倾向,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通过课后评价,将学生的知识反馈梳理起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也完善了教师的教学策略。
总之,课堂教学包括多方面的因素,教师必须要对每个因素进行认真的设计,并将各个因素有机地整合起来,一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