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改形成合力,学校师生共同发展

时间:2019-05-12 22:0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研课改形成合力,学校师生共同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研课改形成合力,学校师生共同发展》。

第一篇:科研课改形成合力,学校师生共同发展

科研课改形成合力,学校师生共同发展

——海淀区育鸿学校课程改革总结材料

我校是海淀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学生1000多名,2002年8月我们参加国家新课程改革,2003年我校被评推荐为海淀区新课程改革基地校、北京市新课程改革样本校,2005年被评为2003——2005海淀区教科研先进单位。回顾我校新课改推进的历程,我们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而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科研课改形成合力,学校师生共同发展”。没有课改意识的科研就缺乏其时代性、先进性;而没有科研意识的课改则缺乏科学性、深刻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学校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策略是:以课题研究为框架,以课堂教学为媒介,以问题探究为线索,以互动探讨、自我反思为形式,立足在课改中进行课题研究,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一、“科研课改形成合力”这一行动策略产生的背景。

2001年初,我校参加了海淀区“十五”规划“自主学习”的群体课题研究。我们通过师生问卷调查,通过听课,观察课堂教学状况,了解问题所在,从而确立我校的“自主学习”研究的子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研究内容确定为四个方面:重点学科教学模式;自主课堂教学原则;自主课堂教学结构;自主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历时一年半,2002年8月进入“自主学习”研究中期总结阶段,我们有了一定成果,语文、英语学科阅读教学模式初步建立,自主课堂8项原则正在试行。就在这时新课程改革在海淀区各校兴起,我校怎么进行?行政领导班子、主管科室教科室及教研组讨论决定将课题研究纳入课改,借助“自主学习”课题研究的中期成果和刚刚兴起的教科研氛围,努力转变广大教师落后的教学观念,从变革教学方式入手,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束缚学生发展的坚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

二、在课改中进行科研历经的三个阶段。

1、学习研究、确定方向。

理论及学习的价值在于给人以精神与气质上的熏陶、思维和智慧的启迪、思想与理念的升华,有人风趣地说,理论是反思的“CT”,有了理论的指导,“病变”就一清二楚了。因此我们首先进行的是专业理论引领的教师学习。一是全面灌输式学习。我们印制有关新课程理念的经典性解读的讲义、购置了大量专业性书籍,集体学习、个人自学相结合,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写感想,组内、校内交流。我们还请北京教育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的专家多次到校讲座。一系列的学习确实打开了老师们的眼界,促使我们重新认识教育,认识了教师,认识学生,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就是促进学生全面、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二是问题牵引式学习。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适应新课程的变革并不是看几本书,听几次专家报告所能解决的,老师们更需要的是在问题研究中进行专题学习,于是我们由老师最困惑的问题入手,如自主学习的方式问题,体验式教学如何进行?怎样用教材教?老师是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角色如何定位?等等,我们查阅大量资料,多方获取信息,建立文件综述,请专家讲座时也有了明确的主题,课堂教学改革有了明确的方向,而不是刚开始时的混沌一片,不知如何下手。三是行动研究性学习。前期的学习都属于纸上谈兵似的学习,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变量太多,具体情境中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在课堂难度大,问题多,成效差,我们便开始了行动研究性的学习,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研究新理念如何转化为教学行为,建立实与活的优质课堂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超级链接似的学习,课堂出现哪方面的问题就学习相关什么样的理论,学习的效果比较明显,渐渐的老师们的教学行为在变,大课题下集中研究的问题凸现,课题研究更富有方向性、针对性,促使课改向纵深处迁移。

2、具体实践,“‘做’而论道”。

怎么理解这个“‘做’而论道”?即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谈论新课标、理解理念、落实新课标,让一线教师要成为新课程改革论坛与实践的主角。老师们的思考或许稚嫩,见解或许粗糙,但老师是长期耕耘在教育土地上的人,他们哪怕是一点点思考,其价值也在一点点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改变学生校园生活的质量,改变千千万万个孩子及其家庭的命运。怎么实践?这就是我们在校本教研中重要的行动策略以课题研究为框架,以课堂教学为媒介,以问题探究为线索,以互动探讨、自我反思为形式,立足在课改中进行课题研究,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我们利用 01到03 年来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这个区级自主学习课题研究的中期成果和结题工作,及我校04年确定的课题“课堂学科活动设计与学习效果的研究”与北京教育学院与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所共同研究“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创建优质课堂”这一专题来推进我校的课改,扎扎实实研究课堂教学,推门常态课、研究专题课、评优示范课、教学设计陈述课等,形式多样,但主题明确,研究深入,是掘井引泉,而不是浅水开渠。

新课改初期,我们利用专家、教学骨干进行专业引领。2003-2004学年,我们在北京教育学院老师指导下,选派三位骨干教师组织三次大型校本教研活动。我们核心议题是“新课程理念转化为优质教学实践的过程研究” 我们的校本教研议程是: 老师与学生共同探究一节课;听课老师以教研组为单位讨论说课;做课老师课后反思 ;听课老师自由发言;专家点评。在2004年5月13日的活动中,我们在教育学院老师和我校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基础上又邀请了教育学院院长李方、教委主任孙鹏、教育科学院所长张茜博士、中教科长纪世铭、进修学校主任吴琼、教研员褚群生和兄弟学校的校长老师们参加,最后,张博士、李院长和孙主任分别讲话,在充分肯定了我校教师和我校工作的同时对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设性和指导性意见,有力推进了我校的课改。

近一年,我们充分立足本校人力资源,更大范围,更多参与,更深研究,深化课改。2004-2005学年,我们在自主学习课题结题工作中也认真了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那就是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效果甚微的虚假活动,学生并没有做到自主学、主动学、创新学、愉快学,我们高扬着新课程理念的旗号,行为却与新课程理念有较大偏差。于是,在自主课题结题之后我们又参与了北京市新课程改革“样本校建设”项目的专题——“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创设优质课堂”,我们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确立了“学科活动设计与学习效果的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吸收了以前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研究更加规范,更富有实效。从去年开始,我们的干部与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课题核心组的建立,前期的学习,设施方案的推进,文件综述的建立,子课题反复的推敲修改。这次课题研究对深化推进我校的课改工作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提出我们的理念——生命在于活动,活动孕育创新,创新催生知能,知能构建素质。我们的思路——开发教材;创设情境;设计活动;渗透三标。我们的口号——让知识流动起来,让智慧迸发出来,让师生愉快起来。围绕课题我们进行了三次全校规模的校本教研。

04年11月,我们进行了“课堂学科活动设计重要性体验”的校本教研,活动以游戏体验、互动参与的方式进行,会后统计反馈调查表,数据表明全体教师很喜欢这一方式,参与面广,触动极大,体验深刻,大家形成共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不改不行。

05年2月在我校第13届教科研年会上,我们从我校“育鸿杯”评优课决赛评出一、二、三等奖的课例中,又有目的地选取了与新课程理念密切有关的6个典型环节,以展示和难题求助的方式让骨干教师在全校进行了一次跨学科、跨学段、跨年级的校本教研活动“做以论道”——“我受益的课堂环节”的展示与评议。老师将问题集中,选取耐人寻味的环节展示出来,经验让所有老师分享,疑惑激发所有老师思考、商议。内容涉及到过程与方法如何呈现,如何运用教材,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何使学习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等具体技术层面与理念高度相结合的问题。在谈到如何运用教材,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时,大家认为立足文本,寻找兴趣点,生生互动;寻找扩展点,联系生活;寻找发散点,拓宽思路;寻找疑惑点,善于探究;寻找延伸点,触类旁通等等。六位骨干老师与全体教师互动,你争我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激发思维,创生智慧,气氛热烈,老师们说这次互助似的校本教研很有实效,不是表演给人看,不是统一口径,而是一次互助提升的校本教研。

05年6月,我们又从全校25节课题研究课中选取6节典型的课例,这次上台展示的6位老师不是区骨干、带头人,她们只是普通教师里的普通一员,但我们想,普通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会更大,“并不出色的你能行,我也能行!”它将促使更多的普通教师投入其中。这六位普通教师走上新课改教学论坛,展示成果、提出问题、全体互动,汇聚众人的智慧,聚焦课堂教学,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营造了敞亮心灵、建构知识、分享经验、激发思考、自由探索的教科研氛围。活动中问题很真实,它来自于一线课堂,来自于老师自己的思考;互动很真诚,大家彼此敞开心扉,甚至在私下里两个人间学术上的争执也搬到了台面上,使更多的老师进入思考„„彼此真诚,大家怀揣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迫切愿望,坦率交流,感情真挚,假话、套话、空话等奉承之语消失殆尽,话题由教育理念到技术层面,再到教育理念,充分表达着“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创建优质课堂”的种种想法、做法,实效性较强。总之,在课题牵引下的校本教研活动大力推动了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3、校园文化,酿造氛围。学校的环境建设、物质建设、乃至于绿化、美化,固然在学校文化建设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学习与研究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一所具有文化底蕴的学校,应该是一个方便学习的场所,一处激励探究的园地,一所精神修炼的净土,教师构建着校园文化,教师又为校园文化所熏陶。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首先是从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开始的。教育家朱永信曾说“一个不读大量书籍的老师,是不可能创设优质教育的。”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边工作边读书的人很大程度是选择对他工作、对他发展有益的书,我们由教科室牵头,购置了大量一线老师缺乏,而又必须充电的理论层次、实践层次的书籍,给每位教师配发了新课程改革的图书目录,有系统、有针对性地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读含有人文底蕴的书籍,读代表性的科技普及书籍,开阔视野,厚实我们教学研究的功底。我们将专著阅读与经验性文章阅读相结合,将组织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校长在开学初赠送每一位老师一本教育理论书籍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老师们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个人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确定学习的主题,结合自己教学中的感悟谈体会(演示文稿形式),活学活用,将它与新课程理念,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与自己的课题研究紧密结合,课堂教学设计,论文、课例、个案的撰写经常运用到这本书中的观点,老师们越读越觉得这本书蕴含的教育价值,如根据“学科活动设计与学习效果的研究”的课题,老师们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找到许多经典论述与案例,照着做,感觉确实效果好。其次利用校园网,开展信息交流活动。教改中的课题研究到底怎么进行?宏观与微观层面的问题很多,不是几次活动与培训就能解决的。于是教科室找到很多有关课题研究的资料,建立文件综述,将教师急需的前沿性理论、经典课例、案例、教育故事、著名教育家名言荟萃50多万字及制作的精美课件放在网上,老师需要哪方面资料,随时就取,特别方便。各教研组也将本组相关的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资料以及阅读的好文章建立相应的共享文件夹。这样的互助性学习既减轻老师的负担,也促使教师经常接触新的理念与做法,心甘情愿地拿出自己的资料,在共享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将校本教研放在了日常工作与学习中,促进了我校课程改革与教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科研课改形成合力”的成功经验。

1、科学管理,领导亲自参与,真刀实枪投入一线课改。领导重视,思路清晰,措施得力。在学校五年规划中,我们将教科研、课改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纳入办学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建立教科室,专人负责教科研与课改工作。每学年度,教科室广泛针求各教研组意见,拿出经过行政班子讨论决定的教科研工作计划,组织课题核心组——教研组——备课组积极有效地开展课改中的课题研究活动,每年要围绕一个主题召开隆重的教科研年会,到现在为止,已召开十三届。每位教学领导都深入到相应的教研组工作中,教学校长、教科研主任亲自上课,与老师一道进行课改,有自己研究课题,带头引路,专题讲座、课题培训、论文写作、活动展示,在日常推门课、研究课、评优课活动中从科研的角度和老师们共同商讨,研究课改中的焦点问题,或口头交流或书面意见给予老师教科研工作的指导。对教研组的教科研工作每月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调查、检查,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调整相关工作,学期结束要求教研组进行教研工作总结,教科室对全校教科研工作全面总结,考评奖励,并进行大会展示与汇报。

2、专题学习,实践反思实践,解决理念、技术的结合。围绕课改中的焦点,围绕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围绕我校 “学科活动设计与学习效果的研究” 的课题,如体验性学习活动如何设计;如何发挥学习活动中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强化学习效果;如何有效利用、开发教材,设计学习活动;小组学习活动设计形式怎么达到“实与活”的效果;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如何面向每一个学生;学习活动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组织相关理论、课例、个案的讨论学习,这些专题性学习针对性强,促使老师们提高理论水平,生发新的想法,设计更有效的学生活动。我们通过课题引路,专家引领、骨干带头,立足课堂教学,学习——实践——反思——研究,改进了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

3、全员参与,丰富活动形式,激发全体教师参与热情。推门课、研究课、评优课等各类课堂教学形式的展示,游戏体验式、问题互动式、经验介绍式、专题研讨式等不同方式的活动开展,教科室、课题组、教研组、备课组不同层次的校本教研将所有任课教师席卷其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满足各类教师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激发全体教师参与热情,保持他们终身学习的恒心,促进教师人人发展,个个提高。

4、固化成果,有效呈现推广,提高课堂教学常态质量。我们极其重视科研信息交流,重视科研成果的固化。老师们通过课后反思,论文、个案、课例写作、课题研究报告等形式固化自己的教学一得。教科室有切实可行的推广成果的措施。一是每个月各教研组组织一次信息交流发布会,由一线教师和教学干部根据自己的学习,收集整理最佳最新信息介绍给全体老师。二是利用每年的教科研年会,让成绩突出的教科研先进个人和先进教研组介绍研究成果。三是通过“鸿雁之声”的育鸿校报、编印论文集及时推广教师的研究成果。四是观摩研究成果实际利用的课堂教学,评比成果利用的相关教育教学案例。这些办法充分提升了我们研究的价值,使课改中的教育科研更贴近老师、贴近实践,改善行为、转变理念,使我校的课改真正落到了实处,教科研成为充满生命力的鲜花,而不是中看不中用的塑料花。

5、发挥特色,中小和谐衔接,促进九年一贯整体优化。教科所的老师在一次会上感慨地说:“现在新课程改革的课,中小学要互补一下就好了。小学的课再有些理性,中学的课再有些感性。”我们通过听课也感受到小学、中学教学方法需要研究交流、取长补短。我们发挥了我校九年一贯的优势,实现中小学教学的优势互补,我们组织相应的过渡年级老师彼此听课,进行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活动。在去年北京教育学院“新课程理念转化为优质教学实践的过程研究”中,我校作为试点校,就以初一语文研究课为切入点,探究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兼顾小学语文教学“声情并茂,以读为本”的特点,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路清晰、写法渗透”的初中语文教学特点。今年我校第13届教科研年会上,自主学习课题结题鉴定会上,我们以六年级数学研究课为切入点,组织中小学各教研组听课、评课,专家点评,老师们一致反映中学老师要到小学听听课,学几招学习活动设计的巧妙形式,小学老师到中学听听课,体会思维训练的层次性、逻辑性,表述准确的特点。在研究中,我们觉得小学的学科活动再富有理性,知识含量、思维含量再适度大一些,知识与能力目标需要进一步强化;中学的学科活动再富有些感性,加强体验,回归生活,过程与方法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强化。相同的理念,共同的课题,不同的思路,各有侧重的方法,现在中小学教学正在实现着优势互补,小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有提升,在三月份的羊坊店中心学区“新新杯”研究课展示中,我校因为学校规模小,参赛选手最少,但7名小学老师参赛,4名获本学科竞赛成绩第一名,中心学区领导夸我们的课有深度,有宽度;而中学的课堂比以前有了生机,老师们积极投入学科活动设计与学习效果的课题研究,一心想上出学生欢迎的、有质量的课,我们老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在研究中有机的结合,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四、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不断研究,持续发展。

在2002——2005近三年的课程改革中,我校成绩硕果累累,我校区骨干由0到目前产生10位老师,区学科带头人两位。区、市、全国级获奖论文、获奖的优秀课比例大幅度提高,占全校总人数的86%。育鸿学校被评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先进单位,我校英语组被评为海淀区课改先进教研组,我校有6位教师被评为区级课程改革先进个人,所有这些荣誉都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结果,也必将记入我校课改史册。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目前学校课改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

1、关于“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创设优质课堂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2、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还比较少。只是在体育学科有突破,在其它学科也力求创新。

3、老师们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有经验,也有困惑,有些问题的提出我们也觉得无能为力,如教材的选用问题,希望上级领导一方面加强教学研讨交流,另一方面多组织一些公开课研讨课,让老师多观摩,广泛参与,这样的活动是极其必要的,又是非常务实的。

我们努力方向是:一富有智慧的研究,增强研究的实效,使课改真正成为教师自身的需要;二加强课程改革资源的交流、开发、利用;三将各种教学研究与教学活动有效整合,减轻老师负担,为老师发展课改架桥铺路。

北京市育鸿学校

第二篇:课改科研汇报材料

通榆县明德小学

参加白城市课改科研优秀学校评选汇报材料

2012年10月,县教科所经过初评,确定我校参加白城市课改科研优秀学校的评选。刘校长非常重视,第一时间召开班子会议,研究部署参评事宜。

我们以十一五课改科研的经验为基础,以十二五课改科研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为载体,全面整理过程资料,精心提炼可行性经验展示课改科研工作的鲜明特色。

一、立足校本,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十二五”期间,我校立足校本,聚焦课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期间,学校发展的脚步加快了,教学研究与管理的水平提高了,教师更加理性成熟,学生更加阳光上进,走出了一条“校本培训模式化、校本教研高效化、课程建设优质化”的发展之路。

1、成立读书研究会,进行“隐性专业引领”。

2012年我校成立了三个“名师教育思想研究”读书会,有组织的开展读书活动,进行“隐性专业引领”。自此,我们实施了用学习引领教师步入新课改的最前沿,用学习引领教师走进研究,学会研究的浩大的读书工程,一年过去了,我们每个人都系统地学习了《让学生都爱听你讲》、《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课堂优质提问法》三本书籍,每个人都坚持长年研读一种教育教学期刊,每个人都积累了2—3本读书学习笔记,10余篇心得体会文章,涌现出了一大批学习标兵。在实践中,我们都能以“读书报告会”“读书论坛”“专题沙龙”等形式结合课改过程学习、结合热点话题学习,结合具体案例学习,结合遇到的问题学习,坚持与同事相互交流学习。我们在教师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我们读名家的书,谈名家的事,看名家的课,立志走名家的路。教育改革家魏书生、霍懋征,知名教师李吉林、华应龙、窦桂梅、支玉恒、潘晓明等都将成了引领我们成长的导师。我们从名师名家那里汲取精神的营养,生发成长的渴望,燃烧起创造的激情,感受追求的快乐。

2、开展优化教学模式的尝试研究

2012年10月,县教育局召开了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阶段总结大会。我校以此次会议为契机,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坚持从实际出发和积极稳妥、分步实施、典型引路、逐步推开的原则,确定了10名各个学科骨干教师先期开展优化教学模式的尝试研究。为了突出课改的核心地位,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抓好落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召开专题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筹划,扎实推进。

目前,由于校长和分管领导分头靠前指导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在努力构建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切实转变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有所突破,其中,罗惠玲的《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六步阅读教学法》,程飞的《小学高年级习作导、说、写、评四步教学模式》,张娜的《小学高年英语五步 教学模式》,陈绍一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学校举办的“提升常态课质量打造高效课堂”教研竞赛和’每人一节好课”展示中,受到大家广泛好评,经过学校专家教师团队论证,已初步具备推广价值。另外,陈绍

一、罗惠玲两位老师在白城市教学能手和吉林省教学精英选拔赛中展示了他们的成果。

二、立足校本,开展扎实有效的科研活动

十二五初期,我们赋予教师课题选择的自主权,鼓励他们以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从中筛选发现自己感兴趣、乐于去研究的课题,经学校科研领导小组把关,确定哪些适合教师个案研究,那些适合上升到教研组和学校层面开展研究。确立了20项县级课题,6项市级课题,6项省级课题,2项国家级子课题。

我们认为,校本科研要有主导课题来拉动。由于主导课题参与人员多,覆盖面大,因此,既要寻求 “高起点”,又要实现“低重心”。

2011年10月,教育局重新印发了《中小学教学常规》。我们在反思常规教学工作的同时,把《关注并提升常态课质量》做为校本科研的一个主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体性、草根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研究。

深入一线调查后,我们感到:新课程理念在实践过程中被形式化、表面化,“课堂热闹”的背后,教学的本义、学科的特质被忽视,这使得学生的能力难以提高的同时,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却弱化了。究其原因,一是备课脱离学情,二是教学模式僵化,三是课堂组织乏术。

经过充分论证,我们启动了常态课改进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思想是关注全体、关注常态、关注实作、关注质量;其主要措施是以“学科课堂教学改进意见”引导行为改进和效率提高,并用“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教师自(互)评表” 和“学生评教表”推进常态课改进计划的实施。

在整体推进常态课质量提升的研究中,我们一方面采用走班听课、跟踪听课、抽签听课、互相听课,以及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座谈、交流、研讨等途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我们每学期都利用不同时段组织学科教师连续一周听常规教学标兵邵秀艳、田丽荣等老师的常态课,课后集体品评,并与自己的课进行比较研究,写出改进措施。这种形式的听评课,意在学习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的课堂组织艺术和面向全体、关注学困生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由于我们关注并研究常态课的质量提升,既发展了教师,又惠及了学生,不折不扣地实施着新课改最本质的价值追求,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集中精力开展好主导课题研究的同时,我们特别重视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小课题研究。比如,《人文化作业评改研究》、《我与名师同成长》、《探问理答研究》等,其中《公寓精细化管理的实践研究》可谓全员参与,经历了两个实验周期,其研究成果,刘校长在去年2月21日的全县中小学校长会议上做了介绍。

几年来,我校的校本科研工作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突破,探索总结出了一批在县、市、省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多次承办县市现场会,先后被评为吉林省“十一五”校本科研先进单位、吉林省中小学校本科研基地、吉林省继续教育工程先进集体、吉林省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优秀实验校、吉林省优秀家长学校示范校、全国学习型学校、全国最佳明德小学、全国教育管理改革品牌学校、全国中小学文明礼仪示范基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恳请各位领导专家多提宝贵意见,使我们的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三篇:学校课改工作总结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校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教师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学成果显著。现将一学期以来我校在课程改革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简单的回顾。

一、制度健全,层层落实

我校高度重视课改工作,成立了校长——教研室——教研组组成的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负责全校课改实验工作的领导、规划、协调和推进。并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家长广泛宣传,形成各级领导重视、社会各界关注、广大家长积极拥护、教师热情探索的良好课改氛围。在《课程改革创建实验方案》的基础上,先后制订了《新教师培训计划》、《优秀教研组评比细则》、《教研组长工作制度》、《教师业绩量化考核制度》、《师徒结对制度》 《常规工作检查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保障了课改有效推进。

二、加强学习,不断提高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因此,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也是课改工作成功的关键。而落实这一前提的基础是不断学习,在教师头脑中建立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组织辅导学习《课程标准》,加深了老师对《课程标准》的认识和理解。我校还抓住有利的时机,不断地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县、省级的有关培训,通过校内和校外的培训学习,提高和造就了我校一批教学骨干教师,扎实稳步地开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三、积极进行教学研究

我校教师根据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特点,主要抓好两项工作:一是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为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做好铺垫;二是切实落实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路。把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教师间加强合作,发挥各自长处,共同探究,互相交流作为课改的主要内容。大家集体研究教材,设计教学。这一年,我们像往年一样根据教师入职的时间、校本特色、学科特点等分层次进行各种教学活动:校长等校级领导亲自上教学示范课;每学期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上一节公开课,起示范引领作用;各教研组每学期举行新老教师师徒汇报课;各课题选优推派课题特色汇报课;校级行政随堂课关注教学实施情况;新调入的教师上亮相课,发现解人才;承办教研观摩课、专题研讨课、赛课等教研活动,校领导、教研、教务部门一年听课上百节,而且做到每课必评,点面结合。

四、围绕课改展开校本培训

充分利用我校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师资资源,开展“结对子 ”的培训活动,让教师在岗位上练兵。每周安排2个学时为教师业务学习时间。我们先后组织教师学习了语文和数学两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具体做法是:组织讲座,由已参加过培训的省级骨干教师担任主讲教师,重点是解读新的《课程标准》。组织讨论,对照《课标》,结合教学实践,教师们可以提出各种问题,相互讨论,共同寻求一个满意的答案。组织辅导,由教研室安排学习内容,提供给教师们学习。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讨论,使广大教师更新了教育思想,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为推进课改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更新观念,增加知识,提高技能。远程教育资源,能迅速帮助教师更好地领会新课标, 依托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教师可以从远程教育中快速地获取许多优质的教育资源。我校广大老师对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有了足够的认识,充分认识到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价值所在,对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充满信心并热情投入。远程教育资源为我们学校的教学教研拓展了空间,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多元化的学习应用平台,为切实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光盘播放让教师观看课堂实录、优秀课例、专家点评,从光盘播放中了解新课标精神、学习先进的课改经验。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进步、在进步中总结,为全面应用远程教育资源做好开路先锋。活动中,我们有时先上课、听课,再组织观看光碟,把自己教师的课与名师的课进行对比分析,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极大地提高了校本教研的质量,对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的探索,提高了我校的科研水平。

五、课改成果显著

1.全校进行“读写诵三线并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课改 “读·写·诵”中的 “读”指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加大课外阅读量,让学生在读中益智,读中怡情,读中明理,读中励志,读中导行;“写”指的是写一手好字和一篇好文章。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特别是观察日记,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到我手写我心,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诵”则指的是读经诵典,诵读古今中外经典名篇,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强化民族基础素质。

2.建高效学习小组,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课改主要目标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根本,淡化老师的课堂艺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主要操作方式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学习;.按照2—7—1的模式分配时间;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数学高效课堂的“精讲多练”,也为数学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即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让其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效果。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保证。在教学环节我们应承认学生的差异,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们更应该承认学生基础的差别,因材施教地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应有的发展,为数学高效课堂提供最好的保证。实验后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质的飞跃,学习兴趣异常浓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六、今后工作的打算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宣传、学习的力度,提高全体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总结已取得的成绩,改进目前存在的问题。

1.按照新课程要求设置课程及课时计划。

2.在课改年级、学科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新教材试教,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研讨活动。

3.课程改革工作小组组织课程改革现场听课、调研、分析、诊断问题,课程改革情况进行交流。

4.总结前段工作,形成初步的成果和经验。5.收集和积累课程改革的各种资料和案例。

6.定期举办课程改革研讨会,每学期组织一次课程改革总结交流会,编印阶段性研究成果资料

第四篇:学校课改工作总结

仓房镇中心学校课改工作总结

我镇的新课程改革工作在县教体局的领导下,在县教研室指导下,得以顺利开展和扎实推进,师生精神面貌大变样,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社会的好评。现将近年来我镇在课程改革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简单的回顾。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因此,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也是课改工作成功的关键。而落实这一前提的基础是不断学习,在教师头脑中建立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组织全镇各小学各学科教师参加县研训学校组织的新课标培训。我镇还抓住有利的时机,不断地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县、市、省级的有关培训。

二、积极进行教学研究。

进行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我校教师根据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特点,主要抓好两项工作:一是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为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做好铺垫;二是切实落实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路。把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教师间加强合作,发挥各自长处,共同探究,互相交流作为课改的主要内容。大家集体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教研室安排骨干教师上全镇教学公开课,及时展开讨论交流。授课老师进行自我评价,展示教学设计意图,反思成败得失;科任教师互评,各抒己见,发表看法,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围绕课改展开校本培训

(一)是建立课改监督机制。我们成立了仓房镇“导学互动”课改领导小组:李江海校长任组长,副校长凌天珍、吕忠成为副组长,中心校其它成员为成员。中心校实施了包校领导监督机制,成员的年终综合评定与分包学校和学科的课改落实情况挂钩。要求包校领导与教师一起参与教研活动和听评课活动。要不定时检查 导纲是否撰写,是否按新模式授课,督查结果以书面材料的形式交课改领导小组,对不按要求做通报。明确提出教师必须使用新模式授课,允许课讲的不成功,但不允许不课改。课改领导小组依据教案和课堂教学对每位教师的课改落实情况进行星级评定。

(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更新观念,增加知识,提高技能。首先,远程教育资源,能迅速拓展农村小学教育的时空界限,迅速地了解到前沿的教育信息,理解和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帮助教师更好地领会新课标, 依托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教师可以从远程教育中快速地获取许多优质的教育资源。随着培训活动的开展和不断深入,教师逐渐地认识到: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能学到许多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时,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能促进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快地转变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同样也使教师尽快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校制定了远程教育资源管理和使用的各种制度,将远程教育工作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其次,注重培训,提高了教师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能力。有了优质的资源,不等于就有了高质量的教学,关键还在于能够把优质的资源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中。要想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是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基础。在技能要求上,学校对中青年教师进行了初步的培训,部分教师掌握了接收的基本知识、技能,同时具备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基本能力。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培训和实践,我校广大老师对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有了足够的认识,充分认识到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价值所在,对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充满信心并热情投入。再次,强化应用,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远程教育资源为我们学校的教学教研拓展了空间,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多元化的学习应用平台,为切实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光盘播放让教师观看课堂实录、优秀课例、专家点评,从光盘播放中了解新课标精神、学习先进的课改经验。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进步、在进步中总结,为全面应用远程教育资源做好开路先锋。活动中,我们有时先上课、听课,再组织观看光碟,把自己教师的课与名师的课进行对比分析,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极大地提高了校本教研的质量,对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的探索,提高了我校的科研水平。

(三)、给教师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增强了备课的实效性。在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校科研水平。

给镇中、镇小配备了10台电脑及相关标准化设施。改变了过去教师信息闭塞的遗憾,为实施现代化教学,推进现代化教育提供了保证。教师们纷纷利用课余时间到“电子备课室”查找资料,制作课件,浏览最新信息,为课堂教学做充分的准备。为了让“电子备课室”更充分发挥教育教学方面的作用,学校特制定了“黄流镇中心学校教师电子备课室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明确了教师使用要求。同时,学校还专门配备了技术管理人员,一方面可以对老师进行电脑教学方面的指导,另一方面定期对电脑进行维护。

四、加强课程改革的保障

按照推进教育现代化和课程改革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不断配齐配足必要的教育装备设施。学校增拨一定的资金,用于课程改革期间开展教师培训、科研和有关活动所需要的专项经费。同时,以李江海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对新课程实施进行统筹规划、指挥协调,学校教研室负责实施。将课程改革工作情况列为对学校各项工作质量教育的重要指标,并在每个组织一次课程改革先进个人的评比。

五、存在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优生发展与扶持学困生很难兼顾。

2、鼓励肯定、保护自信与客观求是、坚持科学难于界定。

3、教师的配套教学资料不完善。教师要用大量时间收集资料,制作教具、完成教学任务与开展课型研究的冲突。

4、学校现在的设备不能满足现代教学技术的需要。大多数教师掌握信息化技术的能力不强,有的课型仍然不自觉地出现新教材老方法的教学方法等等。

六、今后工作的打算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宣传、学习的力度,提高全体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总结已取得的成绩,改进目前存在的问题。1.按照新课程要求设置课程及课时计划。

2.在课改年级、学科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新教材试教,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研讨活动。

3.课程改革工作小组组织课程改革现场听课、调研、分析、诊断问题,课程改革情况进行交流。

4.总结前段工作,形成初步的成果和经验。

5.提出具有个性特色的课程改革研究项目,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课题。

6.收集和积累课程改革的各种资料和案例。

7.定期举办课程改革研讨会,每学期组织一次课程改革总结交流会,编印阶段性研究成果资料。

仓房镇中心学校

2018年1月10日

第五篇:学校课改工作计划

学校课改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课改工作要以 “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增强发展意识,加强教学研究,发扬全校教师团队合作探究的精神,群策群力,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学校特色建设,努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二、工作重点:

1、让教师和学生人人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个个得到尽可能多的关爱。

2、认真学习和领会新的课程标准,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改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建立校本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增强教师教育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

4、改革评价制度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优化课改管理。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变革。它对于从根本上确立广大教师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从根本上改进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确保基础教育有重大突破,使面广量大的有个性、有创造力的、身心和谐发展的、能肩负起现代化建设重任的一批批人才茁壮成长。

1、本学期,学校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与课程改革相匹配的内部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参与各种校本培训的热情,努力营造课改良好氛围,不断推进我镇课改的发展。

2、继续实施和完善已形成的以下几项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即听课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学校领导随堂听课制度、检查制度、严格考试考核制度等。

(二)、抓实校本培训,提升教学理念。

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不仅需要一支观念新、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更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自觉实践与热情参与。因此,本学期,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抓实校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发动和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实践中,为学校教育改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课改培训活动,并认真做好本校培训活动。

2、教育改革,理念先行。要取得成功,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是最重要的。本学期,理论学习是本学期我校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将在组织教师学习课改先进理论、教育思想上加大力度,拓宽学习渠道、加强学习指导、促进学习交流、收获学习心得。

(四)、尝试评价改革,促进师生成长。

1、评价目标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入手。因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而非智力因素占80%,因此必须重视对学生在学习时所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2、评价主体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家长、同学、老师四者同时参与评价,对老师的评价,可以用自评、他人评、学生评、学校评四者相结合,至于比重如何,将在本学期作进一步的探讨。

3、评价方法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重在真实、鼓励。可以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基础知识、解题能力等方面可以给予量化,而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实际操作、说话、朗读等方面则可以给予定性评价,即可以用言语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并重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九月份至十月份:

1、学校领导部署本学期课改工作,确定工作重点;

2、制订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计划;

3、组织有关老师参加音、体、美、科学、品德与生活等学科培训;

4、召开课改教师会议; 十一至十二月份:

3、课改专题重点:数学学科;

4、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研讨; 元月份:

1、学校形成各学科评价体系;

4、总结本学期课改工作,写好工作总结。

碧云小学

2012年9月9日

下载科研课改形成合力,学校师生共同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研课改形成合力,学校师生共同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课改工作计划(★)

    2016——2017学年 老店镇第二初中课改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课改工作要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紧紧围绕上级的工作要求,增强发展意识,加强教学研究,发扬......

    学校课改心得

    点燃心中那盏信任的灯 —攀枝花市第二十五中小课改心得体会张莹 【内容摘要】:本文就是从新分老师的角度的出发,谈一谈在执教的半年中,对于课改的体会和心得。特别是在课改中......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15篇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1 本年度,学校随着全县整体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也使新课程走进了我们的校园,更走进了我们师生的生活。在县、片区、校三级管理下,......

    学校课改总结

    学校课改总结总结课改经验 推进课程改革——县三中课改总结新课改实施以来,我校以课改为契机,找准切入点,本着“人人搞教研,个个有项目,骨干搞科研,领导作表率”的工作要求,努力在......

    学校课改培训资料

    业务学习资料 按新课程的要求,怎样上好一堂课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学的各种因素各方面的条件都集中在课堂教学的短短的四十分钟之中得到体现。其中包括:教育方针......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1 今年是我校实施新课程的第三个年头。在这一年里,我校在已积累一定新课程实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进一步积极落实市......

    学校课改总结

    问渠哪得清如许 亲临华泰中学参观的同事或家长,常常被学生课堂上精彩的展示所感动,他们争问抢答,生龙活虎,阳光自信,落落大方,一举手、一投足,充分诠释着作为学习主人的快乐和追求......

    学校课改方案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课改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