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的尝试
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的尝试
学号011
王烽华
普九后适龄学生无需选拔便进入初中,这些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对知识理解的心理反应各异。特别是农村初中生源相对薄弱,学生家庭普遍对教育不够重视,学生很少把课外时间用于学习上,他们知识的获得主要在课堂上。如果课堂上效率不高,那么学生获得的知识就更少了。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怎样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呢?尝试进行分层教学。1 分层教学理论的中外教育理论基础
作为分层教学理论理论基础的掌握学习理论,是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他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每进行一个教学内容,均有明确的可操作性的目标,将多种教学相结合,充分使用教学评价,保证教学始终以评定作为衡量的标准,这样能够解决统一教学与学生个别差异性所存在的矛盾问题。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曾提出了著名的平行教育理论,即:培养集体,并通过集体进行教育。此理论核心在于通过集体的舆论和群体的心理环境来教育学生。协作教育不仅重视群体的同化功能,精心设计的教育教学小组通过交往等活动,将不同个性倾向、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学生有机地组合起来,既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又使每一个受教育者个体的个性品质不受限制地发展。原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要求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要求分层指导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不伤害学生身心发展为基础,做到遵循素质教育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体发展的根本原则,优化教学过程,科学、合理的调控学生的行为。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再一次奠定了分层教学理论,他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既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活动只有立足于从这两种水平并从这两种水平群体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教学的效果。中国古代的教育理论也为后世的分层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理论基础。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也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也就是分层次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科学、合理的理论基础。实验方略与操作规程 2.1对教学对象的分层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力,一般将学生按上、中、下分为学优、学良、学困三类进行分层次教授.但在实施分层教学时也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掌握各类学生层次后应变革座位排列方式,以以进带退的方式,依靠优秀生的带头作用来感染后进生,达到课堂教学的平衡点和教学效果的最高峰。
2.2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分层制定目标的指导思想是使层次不同的学生分别掌握适合他们的基础知识、基础技术,并着重注意开发学生不同层次的潜能和创造力.相比过去“一刀切”的方法,这种施教方式必然会解决掉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2.3优选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每节课都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在把握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教学内容的设置要具有梯度行、弹性。不仅要有利于教师灵活施教,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水平上稳步提高。
2.4改革教法,注重思维的分层训练 孔子曰:不如.“授之于鱼”“授之于渔”..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困生以常规方法求解思路,再由学良生完成解题过程,学优生配合老师思路,寻求最简便解题技巧;这样由老师引领,学优生配合,学困生、学 良生参与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教师灵活施教,最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水平上实现达标。
2.5分层制订考核方案
对学生的考核目标标准不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区别对待。学困生求实,学良生求高,学优生求活。因此在摸底测试时,需把地理题按难易程度分成C、B、A型,对于学困生立足做好A型题,鼓励去做B型 题、C型题,对于B型,C型题只采取加分而不扣分的制度,充分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探究性。对于学良生可选做A型题,致力做好
对于学优生可选做B型题,致力做好C型题,B型题,力争做好C型题。促使他们集中力量进行拓宽加深,提高学习实效。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为了便于在班集体中形成“一帮一”或“二帮一”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分层教学和学生间的合作互助是分不开的.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多设计一些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如在学好一章内容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两节课时间设计一份地理试卷等。分层施教能够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各有所学、各有进步,发挥各自的特长通过合作达到课堂任务的完成与自身素质的提升.分层施教能够使学困生在学习中也能找到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促使学困生向学良生转换.分层施教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模式,是分层教学“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精神思想的体现,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根本。分层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4.1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
分层教学要因材施教就要首先确定“材”的素质和水平。目前,对学生的分层主要的依据是新生摸底,通过测试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来了解学生的自身情况;当然要达到科学、客观,具有参考价值,一次测试显然是无法达成的,还需要以测试结果为依据,立足于学生基本素养的评定和审查。其次,分层教学要考虑学生的“出口”与“进口”“低进高出”的对接问题,虽然是努力方向,但不能成为考核学校及教师的依据。分层要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有了希望。..4.2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
分层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可见,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尤为重要,在分层教学体验之前一定要客观地宣传其有利的一面,同时提醒学生或家长,做好顶住压力 的思想准备。分层应以学生能否取得进步为判断得失的标准。
4.3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分层教学下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5、分组分层教学的考核手段
废除一卷定终身” 的考试方式, 采用.、+ 卷达标考核法。0 卷 内容以课本上需掌握的单词、句型和课后的练习题为主。.卷达标者, 可参加+ 卷考试% + 卷出中等难度和难度较大的试题。对于.卷不达标者, 可以在补救矫正知识缺漏后, 继续接受评价, 直到达标。参加+ 卷达标的学生, 如果对自己取得的成绩不满意, 认为未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可以申请第三次考试, 分数可以修改, 原定层次不变, 这种考核方法, 既考核了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进取性, 明确学习不是为了分数, 而掌握知识是无止境的认识, 同时潜移狱化地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
总之, 分组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 而且是由传统教育“ 转 为紊质教育” 过程中的一项整休改革。实践证明, 实施分组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乐趣, 但还有待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完菩和改进, 真正让数学课堂变得有声有色
第二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改革尝试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改革尝试
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初中生都能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必学内容,并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不能只限于部分“尖子”生。只有占相对多数“中差生”的素质得到大面积提高,教学任务才算完成,义务教育的目的才能达到。几年来,我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了分层改革实验,效果很好,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学生分层次
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新课标所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全班学生依上、中、下按3:4:3的比例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作业、完成老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c层难点,与c层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题,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练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为“学困生”,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或部分习题的学生。按层次自行组成四人小组。
二、教学目标分层次
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初中毕业生都应达到的,学习内容应视学习情况区别对待。对升学有望的A、B层学生要求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对升学希望较小的C层学生则晓之以理,引导其明白:虽然学习和运用所学内容有一定困难,但这些知识对自己今后的前途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要鼓励“学困生”知难而上,多学习。在教学中,我通常采用“重视基本要求、结合升学要求、循序渐进”的方法。同时,在教选学内容时,适当增加些必学内容,以达到巩固已有知识,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分层次
教学过程分层次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的立体化弹性教学方式。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问题留给c层学生,适中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以适当的引导。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以“扶”为辅,做到“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A层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方向发展。
四、教学方法分层次
教学大纲和新课标提出:“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各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针对以上要求,几年来我采取“低起点、分梯度、螺旋上升”的教学方法。即在同一个教学班,同一堂课的教学中因材施教,分层辅导,个别学生面对面辅导。即一堂课用35―40分钟讲完,剩余时间重点检查c层学生作业情况,课后作业错误在1/4以上学生面对面指导,这样既保留了传统合一教法的优点,又在指导思想和做法上明显的实施了分层对待,因材施教。
五、课堂练习分层次
分层练习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是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学到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通过信息的反馈,使各层学生逐层落实目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练习题目。或重组教科书的练习题、习题,或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各层练习题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别发展的原则。即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习题的综合程度、技巧程度分开层次。
六、作业分层
作业能及时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反馈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备课时,要时常设计既面向优等生,又不伤中差等生学习信心的练习题组。对A层学生在布置作业上要偏重概念的深化理解,注重技巧与创新,要求尽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图多用,目的是使优等生得到提高;B层学生要透彻理解概念,掌握一般类型的解题方法和规律;c层学生则重在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会用概念、定理解最基本类型练习题即可,促进其技能的形成。批改时:c层学生要尽可能面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B层学生选择一部分面对面改:A层则可抽查,互查等。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分层教学,可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和非智力因素,可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的决心。而如何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
第三篇: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尝试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尝试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六中学
吉林松原
138000)张玉满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实验对照等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法。结果表明:“分层递进”教学法有效地克服了班级授课制的弊端,使学生从被动强迫性学习走向了自主创造性学习。【关键词】分层递进 数学课堂教学 尝试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上课班级授课制的约束和限制,教师从备课、讲授、作业辅导、考试评定等环节,很少顾及不同学习智能水平学生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上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各自的水平层次上,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提高和发展。为此,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尝试性地把“分层递进”教学法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1、“分层递进”教学法概述 “分层递进”教学法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评定,重新调整层次,优升劣降。“分层递进”教学以承认学生之间的心理和生理差异为前提,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奋斗而晋升层次,它对不同水平或不同需求或不同定位的学生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划分小组层次,合理进行升降。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实践中,教师对学生应该有足够的了解,新生的分层以学生入学成绩为主要依据;其他学生主要应根据学生上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单元、期中考试成绩,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为主要依据。也可以预先设计两套综合测试题,根据测评结果进行分组,甲层次小组是指那些拔尖的优等生,就是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和补充题,解题思路宽且方法灵活;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中等的学生,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但拓展知识欠缺;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学困生,他们学习态度很端正,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死板,需要在老师和学生的点拨和帮助下才能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的习题。为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或中考测验后,要进行层次调整,即能达到自己所在层次目标的前两名学生即可上升到上一个层次组进行学习,测试结果在本组后两名且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降到下一个层次组,优升劣降。(2)制订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和评价分层。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侧重于知识面的饱和度讲解及练习,以教会学生解题的技能,教会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和法则的能力,较重视学生规范的书写和表达,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形成的心理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就有效地避免了这一弊端。教师在精心设计每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时,既要注意教学要求的一致性,同时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3)课外作业练习的分层。教师在讲完一部分知识后,随机布置作业习题,各层次学生所做习题基本一致,但作业内容和要求则不同。设计上应体现甲层次学生拔尖提高,即除了完成书本上的基础题以外,可布置一些综合性、探索性、拓展性的问题,注意侧重培养这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提倡一题多解;乙层次学生的作业体现巩固练习题,即除完成书本基础知识题以外,再做一些有一定综合性和提高性的习题,侧重复习巩固知识,树立信心;丙层次组学生作业题侧重于简单模仿作业,完成书本上的基础习题,反复演练,或将难度较大的课后题拆分成几个小题,使他们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态度。
3、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各层次是动态的变化。教师在分层时应将学习状况相近的学生归为“同一层次”,使得他们的学习水平比较接近。同时,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情况,分层是动态的分层,有进步的学生可以晋升一个层次,学习态度不好且退步的降至下一个层次,激励学生积极上进,逐步解体丙层组学生,从而达到甲乙层次组学生不断扩大的目的。
(2)不公开划分学生的层次分组。初中生的自尊心较强,因此,教师在划分各层次时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分层次实施教学,也只能是教师心里有数,是有目的进行的分层,但不能在公开的场合公布学生层次,因为教师一旦在公开场合公布了学生的层次差别,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失去分层次教学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3)感受成功原则。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法,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内在潜质,培养优等生,转化学困生,很好地处理全体性与个别性的关系,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克服了畏难情绪,培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体提高了他们的素质。4结论
(1)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递进”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了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提高和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和全面性特征。(2)“分层递进”教学法使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它不仅使学困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而且使优等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参考文献
[1]徐纪才.“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7,8 [2]李喜峰.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实践模式[J].新课程学习,2010,1 [3]杜胜龙.初中数学中的分层递进教学法[J].科技教育,2009,7
第四篇:分层教学法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法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望江县高士中学 报告人:方强 4月宜城,春暖花开,繁花似锦。在这美好的季节,我们安庆迎来了安徽省2009省级课题管理会议的召开。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我有机会到现场接受教科研专家的答疑和指导,受益匪浅。同时在容永结校长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们数学组着手了《“分层教学法”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应用》课题申报工作,并已通过省教科院的审批,被批准立项。今天正式开题,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希望各位专家、同仁认真研究讨论,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制定科学、可行的研究方案,让我们的研究工作有计划、高效率地完成。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选题的背景、意义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即教育必须面对全体学生。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而“分层教学法”是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等差异,划分层次,并相应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一种教学法。同时分层教学模式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学生能主动地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潜能规划设计自己的学习,可以从更深层次上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在于:
(1)、有效改变当前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严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2)、努力转变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传统单调模式,摸索一些较合适的新颖模式,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3)、较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力营造学习氛围,促进所有学生发展。
2、理论依据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分层教学法是由两千年前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演绎而来,这一理论在我国的教育学中屡次作为重要原则提出。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原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域转化成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这些都为我们提高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国内外许多学校也在践行这一教学法。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既要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又不能回避学生的升学率问题,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尖锐矛盾。目前在许多学校的各类学科都使用这种方法,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教学效果明显。
本课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将改变农村现今滞后的教育教学,促进农村素质教育的真正普及,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及竞争能力。同时我们将不受学科限制,努力整合,争取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中学其他相关课程。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方法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评价五个方面。
本课题将从这五个环节着手,积极寻求分层教学法在农村数学课堂应用的可行性的具体操作方法,避免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法造成学生资源的流失。针对当前农村教育教学实际,本课题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学生心理状况研究。初
二、初三学生正值青春期,也常被称为青春期的“急风骤雨“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但由于社会阅历浅,心理上还比较稚嫩,因而在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往往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突变,在突然的打击和挫折面前也容易心理失常。随着分层教学的推行,学习竞争的日益明显,来自学生心理问题的挑战必须时刻关注。
2、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分层备课模式研究。
教师在课堂分层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分层备课。教师既要把握好“教材”,又要把握好每一个学生,要对本班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深层次的了解,教师如何应对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情况,采取什么教学手段,如何进行引导,教师在备课中要有精心的准备。在备课时,教师要处处为学生着想,要考虑每个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基础水平,最多可能地提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还要考虑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有兴趣。
3、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教师教学方法研究。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能发挥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一堂课上,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就要分层次。在分层教学中,还要注意层次间的互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学生学习方法研究。
“以人为本,以终身发展为本”是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古人云:“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怎样学习比学习什么更重要。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懂得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提倡把趣味性归还给学习过程,提倡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的学习气氛。我们面对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单一的某种方法是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需要依据层次的不同,摸索出不同的学习方法。
5、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分层辅导方策研究。
课堂上45分钟的讲解终究时间有限,要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就必须要抓好课外的辅导工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辅导。从而让他们都能达到理想的预定目标。
6、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分层评价方式研究。
在评价学生时,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每一个学生,一定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评价。要正确认识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促进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不同层次的训练中形成能力。对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教师更多的鼓励,需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注意层次差别,要用婉转的语气指出,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总的来说对不同层面的学生不能用统一的标准。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1、行动研究法。研究将以课堂教学和数学实践活动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教师实践优势,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研教相长,体现教研为教学服务的思想。
2、教学建模法。在教学中必须不断研究、实验,形成操作性较强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教学模式。
3、文献查阅法。主要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分层教学研究的资料进行收集和研究,使我们所立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方向更明确,方法更科学,以保证课题的研究质量。
4、实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分层教学的途径、方法和原则。通过各种方式全面搜集反映分层教学的事实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和加工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作为“分层教学“的事实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本课题研究历时两年半,分三个步骤: 1.准备阶段(2009年4月——2009年8月)
建立课题组,确定组内成员,进行立项调研,着手立项申请,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2.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2月)
制定研究方案,依据方案全面实施,对各子课题展开研究。依据研究进展情况,及时组织研讨,注重资料积累。
3.总结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8月)分析整理实验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完成课题总结;构思下阶段的研究,推广研究成果。
四、研究成果的体现
本课题研究成果将以科研论文、叙事案例和实验报告等形式体现。
五、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1.课题组成员均热心于本课题的研究,且成员中既有各级各类行政领导,也有一线教师;既有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也有经验丰富的中年人。课题组成员信心百倍,致力于寻找造福于广大一线教师的新的教学方法,为课题的研究成功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2.我校作为一所规模庞大的农村中学,无论软硬件设施完备,有图书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优先供教师使用,便于网上查阅和学习研究,学校全额提供经费,保证课题的顺利研究。学校对于课题研究提供了一切便利条件,购买了大量的新课改方面的书籍、影像资料。这些为完成课题研究提供了保证。
六、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王学红——课题组第一负责人,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工作,及课题研究的领导工作。
方强——课题组第二负责人,负责研究方案及开题报告、研究报告的撰写,以及组织撰写论文等事宜。
胡江节、王坤、李维文——课题实验老师,负责具体实验研究工作,发挥课堂、活动等主渠道作用,进行实验过程的操作,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
韩吉旺、吴周应——负责具体研究过程中的理论指导工作,以及与教科院的联系、协调工作。
第五篇: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摘 要]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而是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本文针对农村中学数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结合具体实际,谈谈对分层教学的认识和实践。
[关 键 字]: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自古以来,便有提倡“因材施教”,它的终极目标和我们现在要说的“分层教学”是一样的。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水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或分得更细,再根据《大纲》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分类指导、分层评价的一种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素质教育是全面性的,普及的教育,而不是英才教育,是一种发展的教育。这样,我们更有必要使来源不同、所处环境不同、接受教育不同的学生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相应的发展。若教师在课堂上施行“齐步起”,“一刀切”;老师讲,学生听的话,就会造成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了”;“吃不饱”的乏味,“吃不了”的生厌,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而分层教学正是“因材施教”,有利于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开发潜能,充分发展。然而,鉴于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原因,不少教师的因材施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初中的数学教学主要在课堂上完成,但我们的课堂只有45分钟,要在这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真正做到分层教学不是简单的事情。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分组是前提条件,教师和学生建立和谐关系又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谈及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评的细节问题。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平台,师生的情感也在互动,最起码应达到一种和谐的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自如地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的意见,享受自己的成功和喜悦。那么,教师就不能有高高在上的姿态,更不能摆出一副“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架势。而是要认同学生的大胆发言,欣赏学生的聪明才智,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千万不能漠视学生的不成熟的见解,更不能随
意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整个课堂教学到处有发言、有争议、有讨论、有发现,学生热情洋溢,情绪高涨,师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和谐同步状态。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子乐观情绪,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对学生进行分组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让学生在分组时觉得自己是优越的或者是差的,而要让他们明白到我能不断地进步,我能向更高一层靠近,我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现有知识水平。具体做法是
1、学生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 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 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 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我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便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进行测验,然后按照学生的测验成绩将各班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我在分组时便是这样对学生讲的,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同时我还用了另一种说法,就是A组为铜牌组,B组为银牌组,C组为金牌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A组也不会有什么自卑。更重要的是这种分组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可以自己要求由A组调到B组,或由B组调到C组,但前提条件是他自己认为自己能胜任该组的学习任务。
2、分层备课
我们都知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分层教学的理念更要求教师在这个环节做好工作。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不同层次的不同要求。在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情况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A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B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C组学生“吃得饱”。例如,初二“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梯级为:(1)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正反例反复理解;(2)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3)定义的拓广,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新教材正文不做要求)。安排作业时,教师亦可分三类作业,每组学生在完成本组的任务后,可自由地做其他组的作业。以此来分别满足A、B、C三个学习小组课外作业的要求。尤其是C组的学生,可以对他们有更高的要求,可开展编题改题,妙题巧解、难题征解,数学竞赛,编写小论文等活动,不断拓展其思
维空间,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3、分层授课
课堂上进行分层授课主要是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新授课而言,分三个阶段,它们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以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阶段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个阶段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组学生听懂吃透。第三个阶段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另外,课堂练习能异于常规教学。各个学习小组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既要明确不同梯级学生回答相应梯级的问题,又要激励低组学生回答高组问题,完成高组的任务。教师还可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求自己获取知识。总的来说,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导致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完成大纲上的要求,优秀生尽可能地拔尖提高。教师在课堂后15分钟的时间里接触更多的应该是后进生。如在学习初中代数第三册第83页函数的第二节内容(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创设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第一层次,对简单的函数表达式,能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如课本第84页的例2(略):即当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是用解析式表示的,则函数中自变量的取范围一般是指使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所有取值(单纯地解决问题)。第二层次,对于有实际意义的函数,自变量的取范围要从实际出发来考虑,例如:底边为a的三角形面积是S与这边上的高h之间的对应关系S1ah中自变量h的取值范围应是大于零的2实数,即h>0.如果没有说明是三角形面积,则应认为是一般的整式,这时h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并要求学会归纳,总结规律,由自己归纳出应该注意的问题或数学思想方法等,找一个代表发言,教师予以鼓励或加以完善(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第三层次,完成在第二层次的基础上,能对复杂的函数表达式,能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如y1x2、y
2、xx1xyx21等(培养创新能力)。x
14、分层练习
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
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5、分层辅导
学生训练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A、B层次学生的辅导。对A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C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C层次的学生帮助A层次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
6、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也是分层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本做法相似于分层练习。它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办法,测验时试卷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卷。必做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较高要求,为加分题。这种设计方法可使A层次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使B、C两层学生不易满足,激发其求知欲。
总而言之,“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拓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为广大同学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更多的机会。分层教学中要鼓励成功,容忍失败,并帮助困难学生;分层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习与身心的变化,教师应及时调整学生层次,让所有同学时时都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之中,要鼓励同一层次学生相互竞争,不断从低层次进入高层次。自从实施了分层教学以来,教学中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某些僵化模式,汲取了国外小班分层授课的优点与成功经验,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和减轻同学过重课业负担的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所以说分层教学是一种值得实践探究,并受到师生欢迎的成功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徐专平孙玲 《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教育研究 [2]张 宇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东方闻道
[3]付裕东 《落实因材施教原则的最佳途径-分层次教学》 中国教育品牌在线 [4]段生军 《分层目标,教学策略》 [5]华国栋 《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浅谈 农村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应 店 街 镇 中 黄
亚
丽 2 0 0 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