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新课改中的小学数学教学

时间:2019-05-12 22:56: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改中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新课改中的小学数学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改中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新课改中的小学数学教学》。

第一篇:新课改中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新课改中的小学数学教学

新课改中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新课改中的小学数学教学 1.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在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的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角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习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2.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数学而言,学生一旦

“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合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各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比如我在讲“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时出示蜗牛4分钟看爬行7米,蜘蛛3分钟行驶5米。让学生自己提出想知道哪些数学问题,当提出想比较两种动物谁跑的比较快时,自己去找寻答案,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循环小数的问题时,由于好奇心自己依靠课本这位“老师”找到答案。在讲“三角形面积计算”中出示课件让学生帮助农民伯伯计算不同图形的菜地的面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3.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程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如我在讲“圆的周长”时,让学生帮助农民伯伯设计圆形的牛栏。激发学生的兴趣,用不同的方法求得篱笆的总长度。再如:公园的门票每张10元,50张可以购买团体票,每张8元,我们班一共有45人,该如何购票?学生们通过计算、思考得出多种解法,在比较中选择最佳方案。

4.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数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学生结合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过程和对三角形的认识,用自己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拼成自己以前学过的图形,自己总结出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由自己总结出的知识点,可以很好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学。

5.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

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只有学生和老师交流,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构建新的教学体系。例如学习“分数化成小数”,首先让学生把分数一个个去除,若像教材上一样将各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分母里是不是只含有2或5,最后得出判断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这样哪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学生的表情是木然的,像机器人一样,如此没有兴趣学习,效果又能如何呢?可以先让学生猜想;这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是什么原因?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好像无从下手。可以把学生分成各个小组,找到自己辩论的观点,小组之间展开辩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辨,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第二篇:数学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数学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数学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1

近几年的我校课改,我们在摸索中前进,一路走来,更多的是启迪与收获。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此,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我对课改的几点体会与反思。

课程改革后教材变了,教法也变了、究竟变了什么,我觉得很大一部分表现在课堂上、纵观课堂,学生的知识面广了,学得活了,学习兴趣浓了,课堂开放了,老师与学生的亲和力增加了、这令我们老师和学生都欢喜了一段时间,可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呆了,学生傻了,为什么呢?我们困惑、

其实不仅是学生,老师本身对课改后的教学认识也不够、普遍认为教学设计了与现实生活有关的数学情景,课堂热热闹闹,充满了欢声笑语的课堂就是一堂好课、的确我们的情感目标可能达到了,但知识目标却经常达不到、

通过进一步通过对教材的研究,我们知道课改后的新教材是属于“螺旋式上升”的知识构架,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能力。所以“螺旋式上升”的方法非常适合学生。它给我们带来了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气象。使学生对新知识不用一下接受,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理解融会贯通的过程。下面是我对新教材一点体会:

(一)新教材的知识编排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初教新教材时,觉得整个知识体系大变样,心中有些迷茫,不知教材的编排意图是什么。但经过亲身任教几年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新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使知识之间联系更加紧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些,这也正好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例如,函数问题是初中数学的一大难点,学生一直难以理解和掌握,而新教材则是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编排。先是七年级入门以最为基础的一次函数入手,再是八年级设置了反比例函数,最后到九年级学习一次函数,教材将原本集中的难点分散到各学段,由浅入深,各个击破,从而顺利地克服了学生学习函数的困难。

(二)新教材在导课、例题、习题等方面大量引入了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给教师与学生留下了广阔的自主空间和再创造空间。

起初总是觉得以实际问题为情境导课过于麻烦,先要引导学生来分析问题,继而建立数学模型,最后再解决问题,实在是浪费时间,但不知这样对学生受益匪浅。在长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过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渐长,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培养,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教材强调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再感到数学是枯燥乏味的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学为所用,学以致用,从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新教材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这也恰恰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例如,教材在设计《勾股定理》这一节时,首先是以毕达哥拉斯在朋友家做客为背景材料,然后引导学生来观察地板砖中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再从特殊到一般,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分析归纳得出了勾股定理,乃至后面勾股定理的证明,无不体现出新的学习方式。正是因为学生亲身经历了结论的形成与证明过程,所以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劝也就更加深刻了。

除了对教材的认识以外,在课改历程中,仍存在一些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一)如何正确处理“教材”与“课标”

《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简称“课标”)是中小学教材编写与初中毕业考试命题的依据,明确指出了“课标”的地位与作用。而教材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资源而不是唯一资源,教材的教学内容、具体实例也是按课标的要求进行编写的。我们绝大部分教师把教材当成课堂教学的唯一资源,在教学时只是按照教材的教学顺序将知识点面面俱到,而不敢私自将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合理地删除或添加,往往他们对教材的处理力度很小或者几乎没有。当遇到某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偏多偏难或内容偏少偏易时,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导致学生有时吃得太饱,而有时又吃不饱的情况。

所以教师一定要熟悉“课标”,明确“课标”中的具体要求,要将“课标”中的具体要求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反复对照,形成“课标”要求与知识点一一对应。对“课标”中有的而教材中没有的要作适当的补充,对教材中难度较大的要敢于放低难度,对教材中理论性太强而课标中又没作要求的要敢于删掉,对教材中顺序处理不妥的要敢于适当调整顺序,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适当调整章节的教学内容。总之:要依据“课标”来选择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内容,但同时也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如何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形式与实质的问题。

课改推行以来,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提高了,这与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等的变革是密不可分的,但在这些可喜的变化背后,也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有的教师刻意追求课堂形式“活泼”,摆“花架子”,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实质。我们说数学课的实质是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数学课应该强调数学的特点,学生应该学习数学知识、方法,领悟数学思想,学会数学思考。数学学习活动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任何课堂教学形式都应该是为数学学习活动的展开而服务。

(三)如何真正更新教育理念,避免“穿新鞋走老路”。

一种教育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那么教育理念的更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来感悟、领会。正如目前的课改,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如果我们不潜心学习新理念,认真研究新课标,就很难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课堂一讲到底,按部就班,没有一点新意,打着课改的旗帜,实质上却是“换汤不换药”,而教育的病根能否根治,关键还是取决于我们这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待传统教学,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能够认真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大胆探索,锐意进取,与时俱进,我们的教育事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数学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2

做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有幸参加了新课程的教学。新课改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践,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就近两年多教学情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改革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受教育者能否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中取得成功,不仅取决于他们拥有知识、技能的多少和一般智力水平的高低,而且还取决于他们的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基于这一认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标准粗线条地确定为五个方面: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学生投入数学学习的程度;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数学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环境是否形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是否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留有的思维空间是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需要。

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这一项指标主要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敢于发表新想法、新做法的表现情况,评价学生智力潜能是否得到较好的发挥。

数学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学生尊重别人、取长补短,合作学习习惯养成的情况和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特别是学生独立构建新知识的能力。

通过两年多的研究,我逐渐受了新的教学思想,驾驭课堂和管理学生的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对改革很有兴趣,因此保证了实验工作的顺利进展。

二、大胆慎重地改革教材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应该说是一套很不错的教材,但我总感觉它的知识体系不够系统,有些零散,为此,我在反复研究华东师大版数学教材的基础上,同时借鉴原来的教材,并对它们进行有理有序的整合。使它既能体现新课程的标准,又使知识变得系统,从而体现数学的逻辑美以及严密性。如:在九年级第二十一章分式中的“分式的的乘除法”接着是“分式的加减”、“分式的混合运算”、“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再接着才是“负指数和科学记数法”,我觉得应该把“负指数和科学记数法”这一节直接放在“分式的的乘除法”,这样学生学习负指数就觉得比较自然并且容易接受。因此我就这样对教材处理一下,效果果真不错。

三、探索新的课堂组织形式

大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但不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要想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不改变长期延续的大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很难办到的。为此,我积极探索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重点加强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相对削弱大课堂讲解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创新见解。如:在教学课题学习“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时,教师提出问题后,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怎样才能制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怎样才能使制成的无盖长方体的容积尽可能大?先让学生独立地想一想,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①先小组讨论交流上述两个问题,形成小组意见;

②小组合作亲手做一做;③在全班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制作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的方法,又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实际上,在上这一节课时,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想法独特大胆,很有新意。除了我们原先设定的方法外,有一小组在列表统计了各组的数据之后,学生观察发现长方体的容积会随高h(即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的减小而变大时,继续减小高,体积反而变小。有一个学生想到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节目《幸运52》中的猜价格:高了或低了。他们将数据两边夹,与已找到的较大的体积比,最后找出精确到0、1的、能使无盖的长方体的体积最大的h。在这节课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创新见解。

四、逐步推行探索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很重要的问题是观念的转变问题。目前不少教师还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教师把书本内容讲清楚,或一问一答问清楚,学生用心记住,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应付考试,就算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做其实把一种“隐形的”、宝贵的东西,而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统统丢掉了。我通过探索,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中,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一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创造”着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着获取知识的愉悦。同时,在和谐诚恳的交流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我们逐步推开了探索式、讨论式的学习方法。具体从三个方面实施。

1、从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组织数学智力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思考和创新的体验中构建知识,学习方法,增长智慧。这里说的智力活动,就是为学生创设一种动手操作、独立观察、引起思考的实际活动,激起学生自主地钻研和创新,经过群体的交流,完成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使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的课堂上,教师给每个4人小组发了一套特别的画圆工具--一个图钉、一条短线绳、一个铅笔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画圆。由于用这套工具画圆,看似简单,但真正画起来,一个人难以完成。就是合作,在运用图钉、线绳和铅笔头的综合操作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小技巧,稍有不慎,就难以画出一个理想的圆。正是因为在反复克服困难中才好不容易地画出一个圆,它便增加了吸引力,从而深刻体验了画圆时各要素的作用。因此,学生在讨论半径、直径的特点,以及圆心、半径的作用时,学生们有感而发,有话可言,表现出异常的积极。再转入学习用圆规画圆时,才感到发自内心地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不停手地找规律,急切想掌握它。这样的课不管对学生来讲,还是对老师来讲,都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2、真正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思想。这句话作为一个口号来提是比较容易的,但真正落实在课堂上,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首先,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真正从权威的讲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好朋友和引导者。我们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实验、摸索、总结,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起一套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实验班初步形成的教学思路是“问题情景--操作、探讨、交流--总结、应用、拓宽”。经反复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过去上复习课,老师系统整理知识,学生听完后,完成一些相应的习题,总结一下,就算是复习告终了。复习课的`改革多年来一直是一个难点。但在我们的实验班上大改过去的上法,知识的脉络由学生分小组独立整理,练习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设计,交流练习。就拿四边形这一节复习课来说吧。学生用表格、迷宫图、等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整理思路,不管那种形式,都把这一单元的知识联系、解题规律揭示得清清楚楚。在交流过程中,还允许同学们提出问题,进行答辩,关键的环节还能举例说明,再加上巧妙的练习设计,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赞扬,使这节复习课上出了情趣,上出了深度。学生们在学习潜力和学习方法上的出色表现。

3、积极营造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敞开思想参与学习活动。学生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我提倡办好三件事:一是保证学生在探讨问题时,有宽松的气氛,必要时,可以下位,可以重组小组,甚至大声争辩;二是理解学生,允许学生用自然的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意见;三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样就可以大大解放了学生,也大大解放了老师,课堂上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谐的新景象。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就让我们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天空,让他们用“探究”这一支点去“撬起”整个知识王国吧!

数学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新的教学理念使得初中思想品德课走向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上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的新的变化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冲击。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喜欢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思品课的教学中,惟恐哪里没有讲到,哪里还没有讲透,学生则死记硬背,大量做题,师生同时感到疲惫不堪。但真的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么,新课改下思品课教学工作究竟怎样开展呢?就新课改下的思品课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转变观念是前提

传统教育模式下,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管理者、命令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被管理者、服从者,而新课程理论将师生关系定位为“教学相长”、“亦师亦友”的关系,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传统教育模式重知识的学习接受,轻知识的迁移运用,而新课程理论强调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强调各学科之间的整合与沟通,强调知识为生活实践服务。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新课改能否真正成功的先决条件,面对新课改每位教师都必须有一个重新学习、不断反思的过程。

现行的思品教材,内容每年都有所修改,特别是增加了活动课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动脑处理信息、合作探究的能力。教材内容的变化,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教研教改的新路子。

二、课堂教法改革是关键

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毕竟教改最终发生在课堂上。教师要力争使教学过程精致化,在课堂上要做到“低起点、严要求、分层次、多活动、重反馈、勤矫正”,积极开展“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做一做”等活动,开展“以学为主,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新课改下的思品教材作了相应调整,删除了一些“繁、难偏、旧”的内容,增加了一些实用性、趣味性、操作性强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交流,让彼此之间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激发学生对政治科的学习兴趣。

三、贯彻“三个一切”是宗旨

新课程理念的“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的。“三个一切”要求教育工作者既面向全体学生,“一个也不能少”,又必须照顾到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新课程理念把学生摆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要求教师要研究每一位学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及时表现,而不能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而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树立为全体学生服务的意识;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往往对学生的其它事情不太过问,忽视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些做法与“三个一切”的新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如果自己对学生付出大量的情感和关爱,为学生着想,学生是会懂得“投桃报李”的,尤其是后进生,如果能及时给予他们多一点关爱,多一点鼓励,就会大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能力是核心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改的核心和灵魂。新课改下的思品课教学必须紧紧抓住这一中心,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以致用的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这就要求自己在教学中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情境,合适的阶段,开展非指导性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要为学生发展个性留出充分的空间。

总之,课程的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新课改下的思品课教学复杂多变,也是对我们政治教师的一种挑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有知、有情、有意、有行,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身体素质、审美能力等。只有这样,教育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数学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4

20xx年xx月x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新城实验小学举办的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观摩研讨会。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我一共现场观摩了两节数学优质课,两位名师的精彩课堂,令我们耳目一新。他们每一位老师所执教的课堪称优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都很新颖、恰当、合理、平实,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和老师优美幽默的语言,更是给课堂增添了活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老师的设计和引导下,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包括学生讨论、学生展示,教师点评等过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培养了各种能力,从而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并且每位老师在引领学生探究知识的同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下面我来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的体会。

两位老师的课彻底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式,整个课堂以导学案为载体,教师只起了个穿针引线和补充的作用。我们常规的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课堂上教师是主体,不断灌输,学生就像容器,没有积极性,没有主动性。信息以单向传输为主。但这节课则完全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做导演,学生做演员,教师只是起了导师的作用。以前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不相信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探究、讨论能把知识学会。听完这节课,才觉得是自己思想上放不开,对学生不信任,总是觉得不讲不放心,讲完之后学生听不懂又觉得不能理解,甚至很生气。以前的主要任务是备好课,讲好课,看来以后要多备备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通过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各个老师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这次课堂观摩活动,让我再次开阔了眼界,明白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另外,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思考的问题:怎样设计课堂让学生感兴趣?怎样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习?怎样让我们的教学真正实现高效?怎样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教师所要考虑的。希望今后还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名师零距离接触。

数学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5

新一轮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结合自己对化学学科新课程的学习和理解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人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有助于互相交流。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合作与交流者。教师勇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

二、新课改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

以往教学中,通常重结论,轻过程,一切由教师安排好。教师把重点、难点嚼得很细,再喂给学生,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缺少参与;教师几乎把所有的原理、概念等知识都当作定论呈现给学生,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教师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而开放式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使用的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活动性栏目,为我们使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重点、难点上挖得过深,导致一部分学生负担过重,跟不上,通常一个班教师能照顾到2/3的学生就不错了,这样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厌学,造成差生或优生弱科,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材施教。通过师生合作,很多问题在分组讨论中得以解决、使问题深化,不留死角。既解放了老师,又能把大部分同学调动起来,使优生更优,差生不落后,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某些做法,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否定教师的讲解。教和学的方式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些很难理解问题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即使讨论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处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学的外在形式,把课堂教学版式化。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思考、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来说都是第一次,毕竟我们和我们的学生都是接受式教育的产物,要想一下改过来的确很难。因此我们应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参与的机会。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的修养: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坚持自学不懈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和操作技能,学会上网学习,学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认真学习、研究教学大纲和新教材,领会大纲,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容、编写特点,要求及教学方向,有效、合理、创造性的指导新教材的教学,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的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对“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

3、教学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学生观”的转变。做到用孩子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视孩子,多赏识孩子,达到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长官。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的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4)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以上是我在这几天的参观学习中的反思和体会,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的创新,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第三篇:《新课改中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研究》

《新课改中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对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1)一是指具体的教学方法,从属于教学方法论,是教学方法论的一个层面。

(2)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大方面,是教与学两种方法的统一。

(3)教学方法不同于教学方式,但与教学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技术。

通过对小学数学课程教材实施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的现象比较普遍。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教学过程仍然以教师的传授为主,学生参与率不是很高,距离高效课堂教学的要求很大。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进数学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数学课程教材实施的质量,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一)是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基础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屏 弃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弊端,改革创新先进的教学方法,以适合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是我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在教育教学改革已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我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以下弊端。一是重“教”,不重“学”,很多教师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上。教学活动基本上是从教师主观愿望与主观需求出发组织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学习。第二是重“知”不重“思”。教学目标只是让学生把要考的知识记住,重在训练记忆能力而不是思维能力,因此重复强化记忆成了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式,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远远不够,以致出现“高分低能”现象。第三是重“苦学”不重“兴趣”。传统教学把学生当成是知识的“容器”,靠外力把教学内容硬性灌注给学生。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不能生动活泼,主动的和谐发展。为克服以上弊端,我们准备开展数学教学方法研究,以体现掌握知识和发展探究能力的原则。意在达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与思维的创造性。二.理论基础:

本课题的实验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实践环节上讲可为具体教学过程提供一个比较科学完整的结构,其中包括为达到某一教学目标的必备条件及实施的程序和方法,它具有典型性、参照性和系统性,对教师设计和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具有咨询服务功能。从理论意义上讲可以通过不断的实践,对教学理论的发展具有创新建构功能。

1、我们要研究的教学方法,符合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 2 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并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新课程标准》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现有的电教手段及教学用具,引发儿童兴趣。帮助他们形成丰富的表象,进而达到掌握知识、提高思维的目的。这就为“激趣—探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提供了一个纲领性的理论依据。

2、我们要研究的教学方法,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儿童时期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学、好问,喜欢实践是他们的天生的特性,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有独到的敏感性和认识上的积极性,而这正是主动探索问题,获得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引导他们亲自参加探索实践,使他们的多种感官都活动起来,通过感知与主动探索获取知识,这样既能使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有能产生浓厚的继续探究问题的兴趣与继续研究的动力。

3、我们要研究的教学方法,符合儿童的认识特征。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必须通过实践才能逐步提高。即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高认识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在理论与实践联系过程中提高认识能力是最为有效的途径。所以必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4、我们要研究的教学方法,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伟人毛泽东曾说:“认识来源于实践”。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主要把前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知识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组织学生亲自参加课内外的实践活动,通过操作和主动探索,才能有利于把早已定论的间接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直接体验和个体的知识。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学生通过参与式的学习交流,培养探究科学的能力,学会与人交往,形成团队合作精神。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交流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面及交流质量,从而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2、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索式学习重视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 , 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规律方法,培养自主创新的意识。不仅培养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 还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所了解 , 特别是从中体验和学习数学的思考方法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3、研究改进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四.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题研究的是教学方法而不是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则应是: 伴随着新的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呈现了新的特点。我们将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指导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逐步深化对以下几方面的阶段研究。

第一,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为基本特征,力求教与学的最佳结合。把上课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提出并解释他们自己的想法,通过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学会数学的交流和交流地学习数学,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力、语言对思维的表达能力和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第二,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教师将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设计生动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 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感受数学的力量,体会数学的美妙,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第三,注重因材施教,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习方法和解题策略多样化。

第四,着重研究学生,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让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逐步达到会学。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过程中所采取的、基本活动方式和基本思想方法,学法的研究和指导,是保证现代教法实施的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第五,重视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强调师生双方的感情交流,充分利用情感的作用去开启学生认知结构的大门。

第六,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交叉使用和互相配合。重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结合形象的画面来讲解,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验对象:

1、研究思路:

从学校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切实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进数学教学方法。力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使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通过学生的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积极探求如何根据 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2、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总的研究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分挖掘新课改中先进的教学方法,利用好新旧方法的交汇点去解决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病。具体方法大致有: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

3.实验对象:包括一年级一班、三年级一班、五年级一班、五年级三班、六年级一班、六年级二班。

六、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课题研究成果预测: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进数学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数学课程教材实施的质量,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教育论文、课件、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反思和典型课例等多种形式。

五、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本课题自2009年9月算起,研究时间约为两年半左右。于2012年1月结题。

(1)准备阶段:

① 课题的选题、申报:

在经过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择《新课改中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研究》这个课题。于2009年5月上报。

② 制定方案,成立课题组,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学习研究课题方案,明确研究方向,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

6(2)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1年2月)

① 课题组按课题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计划,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按课题组要求学习、积累材料。

② 课题组成员相互协助,每周两次开展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教研中出现的问题及需要,帮助解决。

③ 组织协调课题组实验教师相互听课,并交流研讨。及时把在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中的案例、反思积累。

④ 实验教师每学期上交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定期召开实验交流会,交流研讨课题进展情况,汇报阶段研究成果,收集优秀教学设计、典型案例、研究论文、教学课件、阶段性研究报告等。

⑤ 进行课题中期评估,收集优秀研究成果,进行中期阶段性总结并撰写中期研究报告,参与研究成果评选活动。

⑥ 组织召开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研讨会,推广中期研究成果。(3)总结阶段:(2011年3月--2012年1月)

① 课题组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整理能反映完整的课题实验过程的详实资料。如课题组人员工作分工、课题立项申请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课题实验报告及案例、反思、论文等文本和电子文档。

② 课题组采取自评或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课题进行自评,拟定课题结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的各项工作,并提出结题申请。

③ 总结撰写结题报告、组织开展结题活动,总结推广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1、课题研究小组成员: 组长:魏顺勇 刘广兴

成员:周宝芬 王海燕 李小兴 兰广明 刘广娥 刘福胜 张永梅

2、课题组成员分工: 魏顺勇-立项,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组织研讨与实验。刘广兴-搜索研究信息及动态,编写课题实施方案,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

(1)有效合作交流学习方法实验研究小组:

周宝芬-对组内有效合作交流学习方法进行研究实验,收集教案、反思、案例。

周宝芬、王海燕、张永梅-对组内有效合作交流进行研究实验。(2)有效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实验研究小组:

李小兴-对组内有效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研究实验,收集教案、反思、案例。

李小兴、兰广明 刘广娥 刘福胜-对组内有效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研究实验。

七、保障措施:

首先,我校领导直接领导和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对于课题研究中的合理需求学校都能给予帮助和满足。

第一:课题主要参与者都在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且分布在不同的的年级,是我校青年教师中的骨干力量。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和比较丰富的经验。参与者一直在研究教学改革方面的问题,对课堂教学以及学生也都有相应的研究,能够很好的理解课程的新理念。课题组成员均有较高的写作水平,擅长将研究发现提炼出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年龄结构合理,精力充沛,为课题研究提供保障。此外,课题组成员思想要求进步,积极进去,敬业爱生,不断追求自身的发展,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迫切希望从事教科研工作。这也为课题研究能够高质量的完成提供了主观保障。完成课题的客观保障条件:

第二:学校有教师机房,学生机房,班里有大屏幕,教师可以随时上网查阅资料也可以随时应用多媒体与教学想结合进行教学研究。第三:课题研究方法多样化,适合不同问题的探究和解决。文献法有利于了解此类课题的研究现状、前沿动态和指导课题的基础理论;调查法有利于研究者在课题实施中发现个案的特色,规律性的东西,以便提炼和总结打下基础。这些都为课题研究的进行和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东堤头小学 2009年5月20日

第四篇:新课改高一数学教学总结

我在我省使用新的教科书七年,而我,作为一个前线高中数学老师在新课程发展的洗礼,也对??新课程改革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今天,我和我的同学们在新课程中与高等数学教育这个主题的概念聊天,仅供参考。首先,教学情境设计要有效果德国学者有一个精辟的比喻:把15克盐放在你面前,在任何情况下你很难吞咽;但15克的盐倒入一碗美味的汤,你会享受食物,15盐的盐全部吸收了知识的情况,像一个汤中的盐盐倒入汤,可以吸收;数学知识需要融入到情境中,可以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数学问题的创造应该以浅浅,深入的意义进行,使学生能够富有,并且能够与他们的经验密切联系,情绪情绪数学问题的背景,发展过程和最终目标。为学生提供平台进行探索,引发学生的碰撞思维,突破原有认知结构的融合,实现数学知识,理解和生成知识。例如,集合可以创建军事训练情况,功能单调 性可以创造一个初级函数,二次函数随着增加和增加(或减少)的情况等。概念引入教材创造三个问题的情况是非常有效的,并且引入教材的指数函数创造碳14的情况,学生难以理解,我认为没有效果,可以改变为折纸等情况。第二,有两本书,削弱了信息在我教学时,我非常重视教书和教材,通过对教师的学习,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编辑的想法和意图,与编辑器的对话,以及编辑的思维同步。教师使用本书的教学设计案例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材料和模式,为我们的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下发挥了非常好的参考价值(包括每个班级的划分等)。当我们深入了解教科书的意图编写,深入研究教材,为了对教材进行多角度分析,挖掘材料隐藏内容,使教材转化为材料,使教师教新思想,学生学习创意。一种积分方法在推导等差序列的一般项公式中的应用。高时间紧迫,繁重的任务,信息应该越来越少,现在市场不适合购买,要发挥作用的课程准备组,集体课程准备。学校这个弱点,挑出更多的知识 新课程的螺旋式上升特别关注知识的螺旋,让学生反复接触,不断深化理解和理解,不要一步一步,应该做三年规划。如高中数学的功能,教学安排:初中定义功能,分类,特殊功能的图像和性质的集合,对应于功能的概念,分类和性质(特殊到一般)rarr;特殊函数(指数函数,(特殊函数的本质)rarr;函数的应用(掌握精华:函数教学的本质是利用函数处理的意识问题(如大多数学生遇到的问题:已知,求解值(离散函数的表示)rarr;微分的函数函数,富函数的函数,富函数的函数,周期性之间的关系,对称性,图像变换和分析变化,在高阶中,不考虑抽象函数,只要自变量的函数可以替代多个想法结合螺旋上升的知识每一个提醒的测试,每一个知识都提到了(如2013年安徽科学几何的形而上学的记忆和应用 表面;江西科学考试随机数表选择数等),如果被遗忘将是罪人,死不能负担account.nnFourth,数学课堂教学和交付新课程教学倡导学生的独立探究,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性,并试图同情老师和学生的思维。因此,对问题的探索应该注重教学目标,设定探索的视角和方向,最后通过学生的探索和教师的指导,然后回到教学目标,即控制学生的思维运动。目前的课堂教学有两个方面:一个不到位;第二个不回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探索,不完全否定接受学习,接受学习仍然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探索主要内容,取决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功能奇偶校验示例。教学目标学生体验绘图,归纳,沟通,初始理解奇数功能,偶数功能的意义,将一些特定功能的奇偶校验做出判断,进一步理解数字思维,感觉的组合数学的美,刺激数学的激情,提高数学的质量。教学困难和困难nnKey点:奇函数的意义,偶函数和奇偶判断具体函数nD困难:引入偶函数和奇数和偶函数的定义domainnn3的要求。教学过程nnImport新Lessonnn在本文中,我们研究函数的一般性质和图像函数的二次函数,并引入函数的单调性函数,并研究其应用以找到最大值,然后上述两个函数图像没有其他规律特性什么?同学是否愿意和我讨论?请输入此课。学生敲击图像的关于原点对称性的函数,关于轴对称的图像的二次函数.nnPromote new classnnTeachers和学生绘制函数的图片,并从数量描述图像的功能在轴上的对称性和概括的偶数函数的概念:(学生阅读)nn一般来说,如果在一个函数的领域中有任何一个,则该函数被称为偶函数。nnStudents使图像的功能并类比得到奇函数的概念:(学生阅读)nn一般来说,如果有任何一个字段在定义的函数,那么函数被称为奇函数.nnLet学生交换奇数,偶函数的差异和连接.nnStudents处理教材和交换思想,共识如下:nnImage特征:偶函数关于轴对称的图像;图像的奇函数关于原点对称性。应用示例实例1:确定以下函数的奇偶性:1;2;nn学生做第一和沟通,教师评价。nn学生很快就会得到答案:1.奇函数;偶数功能;3.既不是一个奇函数也不是一个偶函数.nnA女孩说:这个问题很简单,但是学生的发展观察三个结果完美吗?如果不完美的话,结果的结果差异可以找出功能吗?nnA男孩说:奇数和偶数函数。使用和得到,即对称的原点nnExample 2如果函数是一个奇函数,找到value.nnStudents做,老师评价:SonnExercisenn教学实践(学生打牌)nnsummarynn在这一课中,我们主要研究的意义奇偶函数和具体函数的奇偶判断。我们特别注意对称的领域,进一步理解命理学和形式的结合。nnoperationnn教学组6,b组3nn教学反思n突然有学生 对称性域的视觉甚至功能.nnFifth,注意学术指导高中数学具有高度抽象的特点,导致数学难以学习。如果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会更糟,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指导。nnTake notesnnTeach学生记住一个笔记:一个课程重要的事情记录。讲课,通过问题和谈话阅读,并认为more.nn3。课后反思每天反思研究的内容,消化master.nn4。worknn独立完成,解决问题的规范,有错误的标题。

第五篇: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盐边县民族中学

王应富

通过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我有以下几点粗浅体会,在教学中一定要:

一、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学,我先复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得出:(1)想办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2)具体转化方法采用添线来分割多边形,使之成为若干个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1)你们有哪些具体的分割方法(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从一边上任一点出发连不相邻的顶点、从多边形内任一点出发连各顶点等)呢?(2)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可以有多少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应有多少条对角线?(3)根据对角线的条数你能确定是几边形吗?(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他们总结出许多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还因势利导探索多边形对角线的有关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即教师扮演好导演角色,学生扮演好小演员角色。

例如在学习同类项概念时,我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把事先准备好的配组同类项卡片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同学找到自己的同类项朋友后,被“挤”出座位的另一个学生再去找自己的同类项朋友,比一比谁找得既快又准。这种生动的形式和有趣的方法能使学生充分活动,学习兴趣大增,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方法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例如在学习“实践与探索”中的储蓄问题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到本县的几家银行去调查有关不同种类储蓄的利率问题。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先展示自己所到银行收集到的各种 1 各样有关储蓄的信息,然后再按每四人一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编写有关储蓄的应用题,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全班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攻关,最后选派一些小组的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五、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另外,我个人认为“华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在第十五章最后一节“全等图形”中,能否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接到一并编排在这一节。

下载新课改中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新课改中的小学数学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改中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新课改中的小学数学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南沟岔镇中学薛 磊做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有幸参加了新课程的教学。新课改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

    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感想

    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感想 参加新课程改革的这半个学期,略有感想。下面我谈谈让我感触最深的两点: 一、教材的编写具有明显的时代精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为教师的合理利用及......

    浅谈新课改后数学教学Microsoft Word 文档

    浅谈新课改后数学教学 云南普洱镇沅教师进修学校 苏云 摘要: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动手操作实践能力是刻不容缓的事。但在许多初中数学课堂上,课堂冷场,成......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 新课改正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开展,它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像: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

    浅谈中小学英语新课改5篇

    浅谈中小学英语新课改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以学生为主体,更进一步说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关心、......

    新课改数学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我对新课标有了全新的认识。下面就谈谈我对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几点心得体会。 反思当前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引导广大教师准确认识和......

    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编者按】:心得体会就是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读书心得同学习礼记相近;实践体会同经验总结相类。 现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也不断地改革更新,数学教学目......

    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改,践行五步三查 西夏二中数学组 为了进一步提升西华县的教育质量,打造西华县教育品牌,在县委县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在县教育局的精心组织下,西华县教育局与中国教师报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