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和谐课堂,优化中学化学教学(最终版)
构建和谐课堂,优化中学化学教学 重庆市涪陵九中 秦明华 黄图强
和谐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各组成要素之间是一种积极、融洽、协调、愉快的关系。为了构建和谐课堂,就要优化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和谐有效的教学方法,创设有助于学生新学习方式的条件,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和谐统一。在教学中,怎样使教与学达到最完美的和谐状态呢?
一、联系现实,教学内容“化学生活化”与“生活化学化”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教学要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化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化学的趣味和作用,增进对化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化学的信心。”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择学生乐于接触、有价值的化学题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学有价值的化学,都觉得学了化学有价值。
1.在生活中学化学。和谐的课堂要善于把化学书本回归生活,使它贴近学生的生活,开拓出可供他们思索、探讨和发展的空间。如:引导学生从厨房中食盐、酱油、老抽、味精等认识化学;通过观察颜色、气味、状态等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让孩子在生活场景中理解化学,应用化学,使“化学生活化”与“生活化学化”结合起来。追求“书本化学”和“日常化学”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
2.在情境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化学”。创设有效的化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谐的课堂要努力挖掘化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化学更具有现实性,与属于学生的世界联系得更紧密。
3.在应用中学化学。在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学习化学的价值和意义。如:食物为什么会腐烂后就不能吃,它是跟空气中的什 么物质在反应”;废物利用道理;让学生收集饮料瓶、金属的目的等,启发其探究蕴涵的化学道理等,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二、注重探究,学习方式不是我(教师)说你(学生)听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形成和发展优良个性品质。要让学生“愉快”,教师必须首先“愉快”,一个“愉快教师”的感染力能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善于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提供学生探索与交流的时空,让学生经过观察、实验、猜想、归纳、分析和整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获得知识的快乐。
1.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师生民主、平等、融洽、自主的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如:讲到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制作了一个小课件,内容是意大利的屠狗洞,让学生观察后叙述得到的信息。有的学生说:“我看到狗先倒下,人后倒下”,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人为了救狗才会倒下,如果人不救狗,人就没事”。我告诉同学们,这个事件与二氧化碳有关,请同学们猜想二氧化碳有那些性质。同学们争的面红耳赤的。我笑着说那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二氧化碳吧。从这个带有悬念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的语言,体态和激情等多方面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综合的调控。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自主参与的动力。
2.提供自主的学习目标。教师要善于调整与学生的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努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创设自主探索空间。在教学中力求留给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做到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示范实验,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投入到自主探索、自主创造的实践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主参与意识。4.趣味是调节课堂气氛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明确的学习目的;二是浓厚的学习兴趣。由于社会的变迁,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些中学生的学习毅力也变得越来越脆弱,学习兴趣就成了他们搞好学习的关键。利用青少年强烈的好胜心理,让他们参与问题讨论,认真钻研去获取知识,通过努力去解决问题,当他们求得知识后,这种胜利者心理就得到了满足,因而增添了学习兴趣,强化了学习动力。初中阶段的各类化学实验,对学生都极具诱惑力,尤其是我校将修好一个设备较好的新实验室,我们充分利用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极有价值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技能训练同时还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将书本中的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探究的欲望,培养他们自我发现问题、解决的力能力。如:在《空气组成》一课中,为了解决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一问题,我给了学生红磷、蜡烛、铁三种物质,在他们自学的基础上,我引导他们设计实验装置并进行三个实验。学生自己看到了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铁在空气中不燃烧,蜡烛能燃烧,但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只有红磷燃烧才能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本身又给学生增加了继续探究的乐趣和动力。他们不免又要问“为什么只有红磷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且测定的结果为什么会少于五分之一呢?”这些问题中有的不属于这节课的内容,可以给学生留一些悬念,由此调动学生的胃口,对后面的学习又增添了新的乐趣。
三、引导体验,教学过程演示实验看门路、学生探究实验中分析、操作和现象
传统的化学实验主要是依据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两部分内容,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安排实验教学的内容、进度。实验进行时,给学生安排了有限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演示进行模仿性操作,实验教学的目的主要是验证并记住实验结果或结论。也就是说实验开始前结果就已经有了,且只能是这个结果。而对实验过程的探索不够重视,实验前学生已知操作步骤,不需要自己动手设计操作方案,也不需要对实验步骤进行优化等。加之近年来,教师出于安全考虑,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禁止性规定太多,束缚了学生思维和手脚,导致教师的指导过于表面化,教学过程中仅重视基本操作和装置的安装,而对学生素质教育所提倡的科学思想、品质、态度、方法等方面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体现不够。
新教材的实验教学内容淡化了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的区别,增添了“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家庭实验”等栏目,并要求各个学校开发校本化学实验,在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给予教师比较大的空间。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新要求,即不断学习、时时研究、善于总结,不断提高自己对科学探究的认识,提高科学探究的教学能力,有效实现新课程目标;要求学生不仅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研究化学,还要认识和体会化学实验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
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素养,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验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同时还要拓宽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视野。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要求化学教师以改革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观念,在注重结果的同时,更要重视过程的培养,克服传统教学中的缺陷。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作了几点尝试,第一,调整内容,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例如,在教学“氧气的性质”这一节过程中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同时安排了一些趣味实验,从效果来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例如介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故意收集了以瓶较多的氧气和一瓶较少的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是否一定复燃,这时我留给学生一个问题:“为什么两瓶都是氧气!一瓶复燃,一瓶无明显现象”要求课后思考,可通过讨论、查资料、做实验来完成。学生兴趣很高,几天后利用课堂上一部分时间学生进行了汇报,教师小结。从效果来看,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氧气浓度的探究原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生可持续发展有一定 的帮助。第三,优化课型,选用优化的实验方案。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按照同一模式授课,而应该站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高度上,钻研教材,优化实验教学方案。适宜在理论课后进行的实验就安排在理论课后进行实验,适宜在理论课前进行的实验就一定安排在理论课前进行实验,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第四,确保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程改革虽然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参与度,但如果缺乏教师的主导作用,仍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在切实钻研教材和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适时、适当地参与到实验教学过程之中,善于发现学生操作错误的共性和个性,对共性的能以点带面地进行整体指导,是个性的分别纠正,教师要能及时地作出各种决断。第五,还要大力鼓励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积极开发化学趣味实验;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又能够在实验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化学实验探索的研究性学习等。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磨练学生的实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发展个性,学习评价情感、和谐化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化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上,学生应是自由、充实、快乐、幸福的。教师要乐于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的学习气氛,用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生活化、自主化、探究化、情感化”已成为教师的追求。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优化,和谐的化学课堂必将成为师生全面、持续、共同发展的崭新课堂。在教学中就是要不断地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 享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真正构建和谐课堂。
第二篇:优化课堂教学 构建和谐课堂
优化课堂教学
构建和谐课堂
武汉市吴家山三小
柏修平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科学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即要求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更不是书本的奴隶,教师的“应声虫”,而是要体现出“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而教师就不再是课堂的“主角”,其主要任务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当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也就决定了教师这个既是“主体”又是“客体”的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在科学课堂教学中,长期固定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存在这种心理现象比比皆是,学科学简直一点味道都没有。那如何促使学生重建学科学的兴趣呢?这可要看教师的本领了——即如何运用教学艺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巧于点拨。从而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情景交融的科学教学在课堂上能愉快地完成。鉴于此,我认为:优化课堂教学,构建和谐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其学习的主体精神。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小学科学是一门实用而多彩的试验学科,其特点是以学生的观察为里,动手实验为表,含蓄地、直觉地、多角度地加以理解阐述问题的。因此,科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简单片面地用所谓具有“科学性”的定量定性的“手术刀”搞一些繁琐的理解剖析,玩一点文字游戏,以此去开启科学教学的“迷宫”,就等于泯灭了科学学科的感性特质,漠视了科学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内在优势,掐断了儿童情感的幼芽,扼杀了学生的主体人格,葬送了素质教育的前途。
综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虽然多数教师观念有所更新,认识有所提高,方法有所转变,但仍有不少老师“穿新鞋走老路”。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学生,如果真正尝到了试验之乐趣,就能让课堂迸发出灵感和朝气。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用自己智慧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每一个学生“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让他们充分说出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要取得这一理想效果,就必须创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构建开放式的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最主要的条件是促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激发其想像力和创造力。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那么,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呢?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营造和谐课堂:
1.把鼓励带进课堂。
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教师热切的鼓励。因此,对于学生的任何回答,都要细心处理。正确的回答给予积极肯定,不完整的甚至错误的答案,都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直至得出正确结论,即使一时答不出来,也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并鼓励学生善思多问。时间久了,学生就有信心上好语科学,爱上科学课,想上科学课。多年的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在声声鼓励中,课堂教学是高效的。
2.把民主带进课堂。
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在课堂上,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民主于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才能使课堂激情四溢,才能使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绽放。
3.把竞争带进课堂。
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我经常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课堂上创设问题抢答、正反方辩论,课前可允许学生带好试验器材,教师再运用适当的激励语言,“看谁表达得最清楚”,“谁的语言最优美、声音最宏亮”,“哪个小组合作的既快又好”,最大限度的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展示学生的个性。实践证明,把竞争带进课堂,会使课堂更加和谐。而一堂和谐生动的课,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享受。关键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每节课都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重点,精心设置,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气氛。哪怕一幅画,一个小故事„„只要有的放矢,创设情境,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了。反思。
⑴反思课前备课。备课是教学工作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教师在备课是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心理特点,从而设计出符合学生思维习惯和认知规律的“教学设计”,进行相应的教学。课后还要对该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教案进行再设计,为进一步改进教学作好准,李老师的备课准备充分。⑵反思教学过程。教学过程通常包括 “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教学程序”,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是单调的、呆板的,它排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本课题研究的着眼点是把教学过程看成一个开放的、鲜活的人的成长过程,注重开启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具体研究方向:如何进行新课的导入、如何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如何实现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向互动、如何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目标和实际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是教学的起始和归宿,是教学的方向和指标。但是实际在教学时很难达到预设的标准,对其中的原因加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提升教学水平,李老师的像火车那样驱动小车的试验达到了预期目标和实际教学效果。
⑶反思学生的学习困难及需求。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生活阅历和学习方式,一节课下来每个学生不会试验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并敢于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哪些学生会了、哪些还有问题,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第三篇:中学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中学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摘 要:构建高效课堂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高中生的特点,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特征,借助于教育角色转换、自主学习能力要培养、注重课前预习、教师点拨要准确、提升学习动力,达到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目的。
关键字:化学教学 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现就如何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教育角色要转换
课堂要高效,首先是教师传统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自己教育角色的转换,在传统化学课堂中,教师总是事无巨细,如:逐一地讲物
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方程式如何书写,唯恐学生不会
一、总是在强调夯实基础,讲究精雕细刻,浪费了大量时间,完全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课堂变成“填鸭式”,久而久之,学生完全丧失了独立思考
能力,变成考试做题机器。
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信任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放手让
学生自己学习、思考、质疑、合作、讨论、提高,最后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
“高效课堂”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教师变导师、教室变学室、灌输变探究。只有老师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参与教学,师生共同成长,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解放激情才会点燃,潜能才能得到开发,学习才会变成一种真正的乐趣。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培养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探究和自主学习,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主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如对“氯气与水反应”教学中采取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析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模式:
师:用矿泉水瓶收集一瓶氯气,观察瓶内气体颜色?
生:黄绿色
师: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观察现象?
生:矿泉水瓶变瘪了
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生:氯气溶于水或者与水发生了反应
师:观察得到的氯水的颜色?
生:浅黄绿色
师: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氯气溶于水
师:矿泉水瓶变瘪了是小是仅因为氯气溶于水?取出少量氯水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滴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生: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氯水中有酸性物质产生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兴趣被大大激发,充满求知欲,思维处于一种主动的探索状态,这样教师就成功地为学生营造了探究氛围。此外,通过对问题分解,引导学生思维对原有知识回顾向新知识的理解,这比教师从嘴里自接说出答案来的要深刻,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三、课前预习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开放课堂,最关键的环节是学生的课前预习,因为学生只有预习后才知道上课时自己应该注意什么?可以说预习是否充分,决定了课堂是否高效。要搞好预习,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编制高质量的预习学案:学案的思路决定了课堂的思路,学案的质量决定了课堂的效率。每位教师都要精心编制每份学案。
2.指导学生搞好预习:要给学生布置明确而具体的预习任务,指导具体的预习方法,确定预习要达到的目标。
四、教师的点拨要准确到位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的讲被限制在很有限的时问内,这就要求我们明确讲什么,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十分清楚学生的需求,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讲什么。那么,我们通过哪些途径获取学生“需要什么”?
1.认真批阅学生的预习学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从中发现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备课。
2.小组在讨论的时候,老师要深入学生中,留意他们的举动,聆听他们的发言,发现他们的学习困难。
3.讨论完毕,每个小组都要把没有解决的问题填入“课堂疑难反馈卡”,这样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会更有效,课堂效率会更高。
五、学生学习动力要提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老师在教学中往往面临的不是教学生什么的问题,而是教了什么学生也不学的问题,怎么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1.凸显化学学科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比如在讲氯的时候,涉及的生活应用有漂白粉、洁厕灵等等,使学生不再感觉知识的枯燥,而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
2.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学生的动力可能来源于老师的一次表扬,也可能是一次好的成绩,可是这些全不是系统的推动
力,要有一套完整的学生评价机制,会对学生时时评价,产生持久动力。
在实行课程改革、规范办学、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尤为重要,这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值得我们不断探索。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高效的课堂教学永远是我们的目标,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也是推进化学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胡杰;《“形”“神”兼备打造高效课堂―"EEPO有效教育”初探》
2008年第2期
2.谢峰;《“五言”背景下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化学教与学2010年第2期
3.王敏勤;《高校课堂的四个要件》J人民教育2010年第6期
4.金佩芬;《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希望月报2007年9月
第四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第十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李刚 电话:*** 开县汉丰第四中心小学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 学段:小学 学科:数学
摘要: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和谐高效课堂一直以来是教者的追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各尽所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全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兴趣化、民主化、个性化,让素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滋润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优化 和谐 兴趣 高效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舞台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造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更高效”是每位教者的追求。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理应是教师思考、探索的主要课题。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民主、和谐的氛围,有利于解放学生思想。只有和孩子们建立起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没有思想包袱,轻松上阵。从而敢想、敢问、敢说、敢做,乐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勇于大胆创新。这样不仅有效的学到了知识,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使整个课堂充满生机、激情澎湃,使师生共同融入轻松愉悦的教学活动中。
(一)把爱献给每一位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就有炽热的情感在交流。由此可见教师得用爱心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喜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保持高昂的情绪;挖掘教学中的美育因素,陶冶学生美的情操;营造爱的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智能、情感和谐提高。其实学生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很在乎。教师的每一个提问、每一个例子都应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是爱的召唤。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幽默,一
声问候,一次抚慰,都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与关怀。从而增进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优等生和中等生,更要关心学困生,他们是班级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心灵是脆弱的,也极易受到伤害。所以我们更应给予特别的爱,从他们身上找到闪光点并以此为亮点,帮他们走出自卑心里,迈向自信,树立必胜的信念。有了坚定的信念他们会从心灵迸发出不可估量的能量,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从而激励他们去唤醒沉睡的潜能,并发挥无穷的才干和活力,教学效果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就能使全班开出幸福的鲜花,这就是“爱”的结晶。
(二)倾听学生的发言
对于学生的发言,应及时抓出值得肯定的地方,给予鼓励性评价。如:你太聪明了;你的想法跟老师一样;你回答得非常完美等等,也可以向他竖起大拇指;高兴地跟他握握手;为他鼓鼓掌;或是为他或他们小组加分等。让他们有成就感。让他们由怕说到想说到敢说。对回答中的错误更应注意,不能不闻不问,可以加以引导帮助,和他友好的握握手,或摸摸他的头微笑着说声“没关系”。也可以进行鼓励性评价如“你虽然错了,但你的错误使我们大家以后都不会再出现这样的错误,你帮助了大家,所以你的错是值得的”。对于发言中的“杂音”,也要洗耳恭听。因为“杂音”反映了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别出心裁,也可以暴露学生的问题,而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杂音”更是课堂教学的生长点,是一堂好课的亮点,而且“杂音”更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体现。只有认真对待学生的发言,教师才能倾听到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思维动向,才能“对症下药”,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三)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绝不能喜优厌差。培优补差不是课后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点。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针对学习过程中思维懒惰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在教学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问题密度。当然问题也要因人而异,专抽他应该能回答的问题,让他找回自信;针对不爱动手的孩子,让他们多上台板演,帮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针对抄袭作业的孩子,课堂作业实行堂堂清,同时教师给予指导帮助。对学生的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这样组间你追我 2
敢,增强竞争意识。组内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共同进步。总之要想方设法地让全体学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融入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荣誉感、集体主义精神和竞争意识。这样才能使全体学生高效学习,为实现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心由“教”转向“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培养学生有一辈子的自学能力。”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将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更重要的是创设探究学习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培养他们自主探索研究的能力,增强技能,让他们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教学活动中收获成功,感受学习的乐趣。
(一)巧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诱发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好奇心转变成强烈的求知欲,只要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性学习。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如果让学生身临其境,就会引发学生的喜怒哀乐,就会与情景中的人物交流,以主人翁的态度主动学习,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心智得以激活,情感得以熏陶,人格得以修炼。让学生理解、体验,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本身,还要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方面,选准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起点入手,使学生感受既要源于教材,又要跳出教材,更要拓展教材。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利用图片、文字、表格、数据、声音、动画等多重手段刺激学生的感官,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知数学,学数学和用数学。并切实感受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包含有数学知识。此外它还能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加大教学密度,使教学更富直观性、趣味性、创造性和实践性。
(三)教学要采用恰当的表情和肢体语言
表情和肢体语言不单能使学生有趣,而且能使他们对教师的意图心领神会,3
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意的点头,一个微笑,竖起一根大拇指,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把学生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从而激活他的思想,发挥他的创造潜能。
(四)教学也需要语言来渲染
马克思说:“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不同的语言,教学效果就会有天壤之别。作为学生最爱听饱含激情的语言。因此教师运用激情的语言,带着情感体验,进入角色的表演,并对成功点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这样既能够吸引学生,打动学生,又能感染学生,启迪学生,让学生入情入境,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波澜,使他们“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沉浸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
三.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大多数学生都是在学习中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前行教学中更需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量力而行,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绝不能用一把直尺来衡量学生。学习中让他们各尽所能,使他们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让他们各有所长。从而培养出各种各样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各行各业的和谐发展。不是有古人说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吗?
课堂教学既需要科学性,也需要艺术性。教师不再是演讲者,而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强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技能,帮助学生发展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各种思维感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整个课堂生机盎然,激情澎湃,从而营造出和谐而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喻平.数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吴正宪.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徐碧美.追求卓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第五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讲授”,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因此,要构建高效课堂,首要任务是要改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
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构建农村初中语文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校语文教师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名校经验,大胆创新、不断完善,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并结合学校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成功地创建了“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四步导学”课堂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这种“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课堂展示为平台,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辅助,以师友互助为补充,以追求高效课堂为目的,其核心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四步导学”模式具体是指“四步八环节”,所谓“四步”是指每一堂课应该包括“预习交流―探究释疑―巩固提升―总结归纳”四个步骤,八环节则是指教学过程要体现以下八个方面:
1、预习交流、明确目标;
2、预习质疑、提取问题;
3、围绕问题、自主研学;
4、合作探究、互助释疑;
5、当堂练习、自测互评;
6、拓展延伸、互助提高;
7、自主总结、分享收获;
8、评定优秀、共享快乐。“四步”要达成的目的分别是通过学生自主预习,明确目标,提取问题;通过组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互助释疑;通过精心设计拓展练习,促进学生能力整体提升;通过师生、生生多向交流,促进学生自评自结,整合知识体系,掌握学习方法。经过近两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这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呈现出四大优势:一是师生有激情,课堂气氛活;二是课堂形式新,容易吸引学生;三是学生参与多,学习积极性高涨;四是教学效果好,学生解决问题的效度高。在这样的课堂上,不管是创新的小组合作形式,还是师生相互激励的方式;不管是学生大胆的回答和展示,还是教师有效的鼓励和点拨,都展现出了师生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学习氛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
二、“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撑
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学模式的改革,在于创新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索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促使师生、生生多维互动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关注全人教育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把课本研读权还给了学生,把自主学习的时间权还给了学生,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还给了学生,把质疑的权利还给了学生,把学习的体验权还给了学生。“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围绕“八大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以自主探究为主,教以科学创新为先”的教学理念,解决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两个基本问题: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我们应该怎样教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三、教学中教师如何灵活运用“四步导学”这一教学模式
“四步导学”这一教学模式在理论上讲适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但由于学科的差别很大,每个班的学情也不一样,所以不同的学科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变通才行。同一学科在教师熟悉课改基本操作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课堂操作也应该采取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方式。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特点,只有这样,课堂才能充满生命力和激情。因为“四步导学”教学模式要涵盖不同的年级和学科,所以它只是一个基本的框架和原则,其中“八大环节”的每个环节实际上都包含着一个教学理念,而教师在具体的运用中要灵活掌握而不是机械照搬。教学需要模式,但不能被模式捆住手脚,因为教学模式不能代替教学内容,它只是实现教学内容的手段。
就拿初中语文课堂而言,首先,在“预习交流”环节中,让学生以导学案为载体,用质疑的思想去自主学习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预习中提出的较有价值的问题,与导学案预设的问题以及课堂上生成的问题一起组成问题链。接着,“探究释疑”过程中,学生通过围绕问题“细读课文,赏析语言”的自主研学、合作探究、互助释疑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环节中教师要转变角色,搭建师生交流的平台,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第三、“巩固提升”阶段,通过“当堂练习,拓展延伸”的自测互评,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达到互助提高的促学作用。第四、“总结评价”部分,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分享收获,提高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走出困境的有效策略,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是落实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
(徐元邦 甘肃省永登县柳树乡初级中学 7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