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
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
内容摘要: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主,课堂氛围枯燥无味,学习效率低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已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本文便对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现实意义以及具体策略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 高效课堂 优化 教学设计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发散思维,培养能力的主阵地。然而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占有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课堂感受,往往采用单一化的教学方式,营造出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造成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下面对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出个人看法。
一.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现实意义
语文作为高中的基础性科目,对学生培养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它还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的成绩为主要教学目的,严重忽视学生的课堂感受,教学方式单一而又呆板,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应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优化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培养正确的三观。
二.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
1.利用多媒体技术巧创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多媒体技术作为科技进步的产物,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为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策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巧妙创设情境的教学手段,借此来营造出自由、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打造高效课堂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具体情境与教学内容的衔接性以及适时性,防止出现学生被故事情节吸引而无心学习的情况。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荷花的图片,在制作教学PPT时以悲伤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营造出悲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师设定的感情场景中,诱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从而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加强对文章的整体把控,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结合教学内容多角度提问,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高中生普遍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课堂上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学习中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提问,加强学生对文章理解,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深度发掘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思考力、创新力等全面发展。
3.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教育理念被逐渐提出。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忽视学生的课堂感受,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构建高效课堂也会产生了不利影响。而新形式下的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便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互动完成课堂任务。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不仅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同时对学生思维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等各项基本能力的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化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这首诗时,教师便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来对这首诗进行赏析。首先先将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诗中作者所蕴含的感情。在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将本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展示。当所有小组展示完成后,教师对小组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同时对表现良好的小组进行表扬,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手段,能够充分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同时还能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巩固学生之间的感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构建高效化的高中语文课堂。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加强对学生正确的三观以及健全的人格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化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赣州市兴国平川中学)
第二篇:优化练习设计构建高效课堂
陕西铜川市大同路小学(727000)付亚慧
一堂高效的数学课,讲和练是分不开的。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对新知的教学研究颇深,但因受教材习题的约束及思维的惰性、练习设计认识上的狭隘性影响,投入到练习设计中的精力往往微乎其微,导致练习这一环节不怎么出彩。其实,优化练习设计既是“减负提质”的有效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下面,谈谈自己在探索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做法。
一、设计趣味性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在成功的快感中产生新的兴趣,从而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是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又常常使学生难于理解,甚至望而却步。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时,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新课伊始,我先让学生任意报出一个数字,然后我很快说出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学生想难住老师,报出的数越来越大,我还是能正确快速地作出回答。这时学生面面相觑,纷纷说道“真奇怪,怎么回事”,由此萌发出强烈的探究欲望。
新知的学习是这样,练习亦是如此。又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一课,在练习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每个信封装有一个三角形,你能根据露出的一个角,猜出这个信封装的三角形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形吗?”学生都被这个游戏深深地吸引了,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课堂气氛显得异常活跃。露出一个钝角,猜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露出一个直角,猜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学生都为自己猜测的正确而兴奋不已。于是我顺势出示一个锐角,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喊道“这是锐角三角形”,但马上就有不同的声音反驳“不一定”。我并没有立即揭示答案,而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三角形至少都有两个锐角,露出的角是钝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露出的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而露出的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直角三角形,还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再如,在“质数和合数”这节课教学结束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1)请学号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同学离开教室;(2)请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离开教室;(3)请学号是质数的同学离开教室;(4)请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离开教室;(5)请学号是合数的同学离开教室;(6)你为什么不离开教室?这样既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又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结束一节课的学习。
二、设计操作性练习,启迪学生数学思维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通过动手操作,可以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转变为学生自己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例如,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5根长度分别为3厘米、5厘米、7厘米、6厘米、9厘米的小棒,然后任选3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并记录实验结果。学生汇报交流时出现了两种结果:能围成三角形的有小棒8组,分别是(3、5、7)、(3、5、6)、(3、6、7)、(3、7、9)、(5、6、7)、(5、6、9)、(5、7、9)、(6、7、9);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小棒有2组,即(3、5、9)和(3、6、9)。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有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有的不能摆成三角形,进而发现:不是任意3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三角形的三条边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在操作中引发疑问,便带着问题去探究、去思考,最终得出结论,自主地发现了规律,经历了知识的建构过程。又如:“有一个长2米的圆柱,截成三段后表面积增加了160平方分米,你知道原来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吗?”这种类型的应用题看似简单,可对空间想象能力还较弱的小学生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这时我会安排演示操作,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三、设计开放性练习,发掘学生内在潜力 数学练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挖掘其创新潜能。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开放式的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发展思维和提升能力。
例如,教学“圆环面积”时,在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探究得出圆环的面积等于大圆面积减小圆面积后,我让学生进行以下的变式练习:(1)已知大圆直径和小圆直径,求圆环面积;(2)已知小圆直径和环宽,求环形面积;(3)已知大圆直径和环宽,求环形面积。这些练习都是为了巩固本节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掌握求环形面积的方法而设计的,经过这样的训练,应该说这个教学目标已经达到。课后总结时,学生也会说“环形面积=大圆面积-小圆面积”,知道求环形面积要先找到大圆和小圆的半径,就能求大小圆的面积了。可是这样的思路是否有局限性呢?于是,我设计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如下图所示,已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3平方厘米,你能求出环形的面积吗?”
经过思考,学生找不到大圆和小圆的半径,一个个愁眉苦脸:“难道就求不出环形面积了吗?”我鼓励学生仔细看图,互相讨论,终于有学生摆脱思维定式解决了问题:大正方形的面积=R×R=R2,小正方形的面积=r×r=r2,阴影部分的面积=大正方形面积-小正方形面积=R2-r2=13(平方厘米)。这样求环形面积就很简单了,然后我引导学生及时反思:“通过刚才的解答,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纷纷反思总结道:“求环形的面积不一定非要找大圆和小圆的半径,知道R2-r2的值,这样解决问题更简单。”“有时从整体入手考虑问题也可以。”“按平常的方法解不出来时,要动脑筋想想其他的方法。”„„这样的练习极具挑战性,能有效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四、设计生活性练习,展现数学应用价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说明获取知识非要真切的体验不可。数学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为此,教师要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练习,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例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外练习:(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设计精美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包装盒,开一次展览会,从中鉴赏几何形体及图案美;(2)找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食品盒,测量并计算出它们贴一圈商标纸的面积;(3)找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分别测量并计算出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4)进行社会调查,收集人们生活中常用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容积的数据信息,并记录下来;(5)用一块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板,制作一个高5厘米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请你写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用图表示出来。像这类练习,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收集信息、学以致用等多种能力。总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既要把握好练习的量和度,使学生学而不厌、做而不烦,又要做到练习的程度难易适中,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使数学练习达到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篇: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
第一周学习内容:
在全市“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观摩研讨会
宝鸡市教育局局长 苏永兴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集全市各个县区教育局局长、教研室主任、市教育局正科级以上领导以及局属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不同层面的学校校长,观摩我市“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明晰我市在未来几年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探索新形势下我市教育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全面实现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市教育局对此事非常重视,几次听取汇报进行专题研究。今天与会的都是我市教育系统的决策人物,一起探讨的是学校教育最重要、也最核心的话题:即教师怎样教和学生怎样学的问题。聚集这样一群人物,召开这样高规格的会议,共同探讨课堂教学的话题,是因为课堂教学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太重要了。作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抓课堂教学,就抓住了教育工作的关键。换句话说,这才是我们的主业、本业,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核心。相反,忽视课堂教学,就是舍本求末,甚至本末倒置。今天的会议,一方面充分显示了市教育局新一届领导班子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我们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决心。
一天时间,我们先后观摩了凤翔县横水一中和岐山县北郭初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听取了两位校长和麟游县教研室师生共备、共议、共学、共评的经验介绍,吴局长也给大家简要介绍了教改项目的推进情况,相信每一个人都会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引发一些关于教改问题的思考。我印象深刻的是课堂上学生们张扬的个性、强烈的表现欲望和自主参与的良好表现。这种朝气蓬勃、宽松和谐的氛围和我以往印象中的教师台上讲,学生排排坐,甚至填鸭式,满堂灌的中学课堂截然不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不再是以讲为主,而是以导为主,教师走下神圣的讲台,走进学生中间,组织学生一起学习,学生同样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的课堂是有生命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也是变厌学为乐学、化负担为轻松愉悦的理想课堂。每一个孩子迸发出来的都是“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的共同心声。看他们的课堂表现,一点不会想到这是一群农村孩子,尽管他们表达的话语中还透着浓浓的乡音。
提高质量,素质教育、减轻负担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教育部门面临的难点。今天的观摩,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豁然开朗,非常振奋。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推进素质教育,无异于“戴着链铐跳舞”。县区局长一定要从琐碎纷繁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从没完没了的会议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抓质量、抓教改上,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
我们都注意到一点:这两所学校无论从教学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算不上宝鸡最好的。没有高档的教学楼,高档的教学设施,没有完全实现教育网络化,也没有从全县选拔的优秀师资。北郭初中至今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在多少年前的平房里学习。这样的两所学校究竟有什么魅力,可以吸引全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的眼球?原因只有两个字:“教改”。他们都从改革课堂教学入手,找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出路。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决定教育改革最后能否取得成功的决战场。一个学校要实现内涵发展,最核心的竞争力就在课堂。要想在应试的大环境下实现教育的理想,就必须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尽可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教师“教得有效”,让学生“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发展充分”。我市“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就是本着这样的思考提出并启动的。在项目启动后的一年时间里,市、县教研部门和各实验学校领导克服重重困难,投入大量心力,广大实验教师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完善和优化模式,初步研究出了适应本校和本学科教学实际、具有宝鸡本土特色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可以说,教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们已经摸索出了初具形态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且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今天听课的每一个人都真切地感受到这种教学改革的力度和效果。在此,我代表市教育局对在教改项目推进过程中做出积极贡献,付出辛勤努力的市、县教研部门同志和各实验学校校长、实验教师、以及积极推广有效教学模式的各级教育培训机构表示衷心的感谢!
新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革命,一次颠覆式的革新。要大面积推广,我认为最大的困难有四个:领导的观念、教师的能力、资源的整合和实在的效果。今天,我们让大家感受教改的气息,就是要树立教改的信心,坚定教改的决心,从而在全市营造支持课堂教学改革的大环境,掀起“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教改热潮。围绕教改项目的推进,我今天主要讲以下三点:
一、坚定信心抓教改 宝鸡是2003年进入课改的。八年来,我市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在默默地发生着变化。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增无减,厌学情绪日益严重。教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表面上看是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尝试,其实质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纵深发掘,是激活教师队伍的有效手段,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大举措。更深一层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全面得到培育提升,是我们宝鸡教育实现内涵发展的突破口,是我们继上一世纪我市“目标教学”、本世纪小学“快乐教育”、初中“创新教育”教改项目之后又一重大教改项目,是我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的增长点。在今年的暑期领导干部学习会上,市教育局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围绕“一个目标”,坚持“四化战略”,推进五项改革,实施“教育振兴八大工程”的教育发展整体思路。其中的“五项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教育教学改革。这是推动教育科学发展,贯彻《纲要》精神,满足群众“上好学”需求的必然要求。
客观地讲,尽管这个教改项目启动一年时间了,但各个县区的发展很不均衡。积极探索者有之,等待观望者亦有之,这些都能理解但必须改变的。在教育由规模发展转入内涵发展的今天,改革成为当务之急和必然选择,等待观望就是停滞不前,积极探索才能峰回路转。实践证明:一流的学校,创造变化;二流的学校,顺应变化;三流的学校,被动变化;末流的学校,顽固不化。顽固不化的结果只能是淘汰出局。凡是好学校无一不是改革发展的产物,只有不断改革才能让学校越来越好;不思改革和因循守旧只能让学校越办越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下定一个决心:改!思考一个问题:怎么改!
思想解放的力度决定着我们改革的深度,决定着我们创新的高度,决定着我们学校发展的速度。与北郭初中、横水一中相比,我们没有理由抱怨学校教学条件差,师资水平低,学习基础差,关键是领导班子和老师有没有坚持改革的先进理念,有没有改革的勇气和毅力,能不能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敢不敢以持久的毅力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潮流中,敢不敢面对现实问题而坚持改革。每一个学校的崛起,包括每个学校的成长,都是跟教学改革分不开的,因为他们行动了,所以他们走在了前面。因为他们觉醒了,所以他们成为了名校。事实证明,有挑战就有机遇!唯其矛盾重重,才为有追求、有担当、有智慧的教育人留下了大显身手、展示本色的空间。
二、抓住本质求突破
教育是科学,光有激情、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法。为此,市上采取了分层推进的方式,先在实验校进行试点,取得初步成果后再逐步推开。今年上半年,市教研室组织几位实验校校长还专门到内蒙古赤峰市进行了调研和考查,借鉴他山之石,学习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在韩立福教授有效教学理论指导下的,独具我市特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从表面看,我们是引进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本质上,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学理念,继承、扬弃、创新、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学习本身是一种挑战,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更需要勇气和毅力。作为各实验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一要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站在教改理论的前沿,认真钻研近现代教育科学的研究成果,研究与教改相关的理论书籍,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指导实践。二要扬长避短,为我所用。对于外地教改经验,不能生搬硬套、照搬照抄,而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结合本校实际加以吸收消化,进而形成自己的教改特色。三要先学后教,教学相长。要通过开展以自我反思、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等为内容的校本教研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四要先易后难,逐步推开。要结合本校实际,搞好本校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实验和推广工作,要在确立好实验学科、实验教师、实验年级、实验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同伴互助”、“骨干带动”、“全员参与”等活动形式,以点带面地将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活动在全校开展起来,并尽可能地辐射到周边学校。
国画大师齐白石老人有一句话:像我者死,学我者活。我们学习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黑板一挂,桌子一圈,让学生讨论就行了。如果这样学习,那肯定是搞形式,其结果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且会阻碍、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潜心研究其模式蕴含的教育内涵,领悟其实质,掌握其操作的要点。无论是韩立福教授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还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或是东庐中学的“讲学稿”,这些模式的共同特点就是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自主实践的机会交还给学生;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预习,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布置的作业明显少了,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多了;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过程,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又重视了学生情感的熏陶与价值观的提升。这些都是和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等教学理念相一致的。只有抓住了这些教学模式的精髓和本质,我们才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活学活用。我们要借鉴先进名校的成功经验,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创新出适合自己学校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先人一步,我们才有可能通过3-5年的努力,彻底改变一言堂教学模式,建立以自主学习,问题评价为主要课堂教学形式,但又不拘一格,各具特色的我市教育教学新体系,在实施素质教育上实现新突破。
三、行政推动促深化
要想使教改项目真正取得实效,教育行政的强力干预和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很多课改名校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用行政的手段推动课程改革,才能保证新教学模式的全面推广。在一个学校里,课改的推动力来自于校长。对于一个县区而言,课改的推动力来自于教育局长、教研室主任。如果没有县区教育局的支持,没有行政力量的推动,教学改革是难以深入和持久的。
下一步,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保证教改项目的顺利推进:
1、加大力度,强力推进。市教育局将继续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扩大实验工作的试点面,鉴于这个项目还在试验阶段,目前我们只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验和推广,高中阶段不做统一要求。市教研室在全市重点抓好40所市级试点校,各县区教研室最少要抓10个县级试点学校,做好工作指导,推动工作开展。
2、纳入考核,以奖代补。市教育局将把教改项目推进情况纳入县区工作考核,作为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市、县两级课改项目校达标验收奖励机制,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试点校以经费支持。县上也要想办法加大对试点校的经费支持力度。市、县教研室要定期对教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对在教改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学校和教师进行表彰奖励,激励和鞭策更多的学校和教师投身课堂教学改革。
3、鼓励创新,不断完善。“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毕竟是一项新事物,有一个逐步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各县区和实验校要认真总结经验,在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在实践过程中,既要不断探索完善,又提倡百花齐放,因材施教,积极探索,探新路,创一流,创造出具有宝鸡本土特色的新的教学模式。
4、加强指导,各方跟进。要逐步建立行政推动,政策引导,分工合作、以校为主的推进机制。宣传、教研、师训、督导必须各司其职,落实责任。市、县教育局要把这项改革作为今后几年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抓手,局长要亲自抓,下课堂,研究问题,形成全员抓质量的格局。市、县教研室要把教改项目的实施作为重要工作,认真做好教改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具体指导,特别要做好实验班的跟踪监测,用数据说话;宝鸡教育学院和小教中心负责对实验推广老师进行培训;市县督导室要定期对教改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宝鸡教育网、《教育新干线》电视栏目和《宝鸡教育》杂志要开辟专栏,加大对教改项目的宣传力度。有关方面要积极采取措施,合力促进教改项目的稳步推进。
同志们,有位哲人说过,选对的事情去做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愿意做事的人,才会主动去做;用心做事的人,才能把事情做对;真心做事的人,才能把事情做好。我们的信条是,不干则已,要干就大干,要干就干好,要干就干成。既然我们已经认准了这件事,就要采取各种措施,集中各种资源,大力推动实施。我相信,只要大家都能积极行动起来,用科学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投身教学改革,宝鸡就一定可以培育出更多的名校、名师,宝鸡的教育也才会越办越好!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九日
第二周学习内容: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韩立福教授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相对来说是先进的,科学的。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是和新课程提出的理念相一致的。
1、主要内容:
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将“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前阶段教学行动策略。在这一阶段,教师要采用结构化备课行动策略。具体为“全、单、定”。“全”即全景式评价表。对学生提前预习的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组长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单”即结构化教学设计。必须遵循“一案三单”的原则。“一案”即《学习方案设计》。内容包括,课型、教材分析、学生分析、理念与思路、教学要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问题、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同时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要备出程序要素、时间分配、创设情境、教师行为以及期望的学生行为。“三单”即《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问题导读评价单主要为了落实学生预习掌握情况。问题生成评价单是学生在学习中生成的疑难问题及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目标提出的问题。问题训练评价单是对课堂教学效果落实的检测评价。“定”即定内容、定标准、定时间、定目标、定期望。总之,教师备课要做到“先学后导三段涵,课前两周师生备,问题生成目标清,生、程、境、自、计五元,学生唱戏师生搭”。
学生要采用结构化预习行动策略。具体做到“读、导、作、问”。“读”即走进文本,保证阅读篇数。采用“六字诀”阅读,即“读、划、写、记、练、思”,查着工具读,划着重点读,写着感想读,记着内容读,练着习题读,思着问题读。最后用《阅读评价章》进行评价。“导”即完成问题导读评价。“作”即完成课后作业。“问”即完成问题评价。第二阶段:课中教学阶段行动策略。要求教师用智慧教学策略的方式进行有效教学。具体做到:①组织小组合作学习;②组织展示学习;③智慧性指导教学。
要求学生在课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行动策略。具体方法为:①新型小组合作学习;②学生展示型学习。将生成问题进行合作探讨,并填写《问题生成—评价单》,由学生进行展示。展示后,教师下发《问题训练—评价单》,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落实情况。
第三阶段:课后拓展教学阶段行动策略。要求进行回归评价型的指导策略,具体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组织单元回归复习;②契约评价;③学生作业评价;④抓学生成绩评价;⑤根据课标要求布置拓展学习任务。
学生在有效教学视野下采用回归型评价学习策略,具体做到四点:①学习周反思日记;②知识模块归纳;③按“3715”的记忆方法进行回归复习评价章;④创建学科文件夹。
2、收获和体会:
①“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将知识梳理成问题,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
②学得了有效教学的新课型,新课程基本课型分为5种: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问题拓展课、综合解决课。
③明白了“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课堂学习流程为:一是问题呈现,指导学法;二是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三是展示交流,规范指导;四是问题训练,提升能力;五是总结概括,情感升华。
④要采用“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树立五种意识,构建五大理念。五种意识为角色意识、问题意识、服务意识、对话意识、发展意识。五大理念为备课生活化、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训练课堂化、过程体验化。
⑤“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以生为本,先学后导,全面发展”,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教。
⑥通过学习,我们觉得“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理念先进,适合新课程课堂教学。
⑦“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了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服务者。
⑧“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模式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发挥得淋漓尽致,融洽了课堂中师生的关系,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意见和建议:
1、从我校教师教学实际现状看,要实行“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学智慧和能力,加强课堂实践,逐步在课堂教学当中渗透“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理念。
2、从我校学生学习情况看,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还不牢固,有计划的进行学习,能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强。要开展“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课堂教学,必须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后,逐步向“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过渡。
3、“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必须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要进行合作学习,必须培养学生敢说话、会说话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概括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能力,要会听话、能听话,听话时要善于积极思考,抓住要点进行分析、判断、归纳、概括、总结,同时要学会尊重同伴的习惯。
4、由“先学后教”向“先学后导”过渡,逐步达到“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
5、“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关键是“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也就是将知识梳理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每节课后,教师可将下节课学习中学生能通过自学解决的问题先提出来,让学生预习。课堂上主要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以便于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使教学不断向“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课堂模式发展。
6、任何先进的理念、思想及模式都应和本地实际相结合,使其“本土化”。在这期间,使教师、学生在教学行动中改造自我,不断适应,使其产生和我县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四、具体措施:
1、全县中、小学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理论,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在学习理论、领会精神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2、各中小学要结合本校实际,结合学生学情,认真分析现状,挖掘本校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上已取得的经验,选准切入点,在课堂上大胆实践“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也可创造其变式,理解一点,实践一点,使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让所学理论服务于教学。
3、各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有效教学行动策略方案,方案制订要切合实际,要利于操作,便于评估。
4、各教研组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做到成熟一点、总结一点、推广一点,让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开花结果,让教师的实践成果得到弘扬,激发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下学期中,学校将对各教研组有效教学开展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评估。
5.定不定期的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对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共性问题集体研究,个性问题互学研究,力争课课有进展,堂堂有提高,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向着“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模式发展。
第四篇: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
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
利通区第十一小学参与式教学显实效
利通区第十一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在校学生1615人,教职工83人。为了加快学校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派教师外出学习,请专家到校讲座、引领。从理念上、方法上探索课程改革中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2009年学校结合自身实际,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进行实验。先在二年级和四年级两个学段各确定一个班级进行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共有4位教师参与,学校教务处和教研室密切关注,及时发现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2010年实验扩大到三年级和五年级(已升级)整个年级,当年教学质量凸显。大家一致觉得参与式教学方法比较适合农村学生,因为它的核心是小组合作互助学习。
其基本步骤为:第一步,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时收集到的信息,提出学生要合作探究解决的问题;第二步,分组。分组有利于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第三步,讨论、探究、验证,得出小组结果。首先,小组内部讨沦交流自己在合作学习时的结论并尝试得出需要验证的小组结果;然后,动手动脑尝试小组结果,探究最佳答案。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巡视,给予必要的质疑与点拨,此时教师的身份应是多元的,既可以是引导者,又可以是探究者,更应该是合作者;第四步,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答案。此时,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启发、引导学生补充、争辩;第五步,教师小结;第六步,学生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互助练习,掌握学习内容。
2011年在全校铺开,到2011年底,学校整体质量在教研室抽测中提升12.6个百分点,原来学校在倒数第五.六名,现已处于中间偏上水平。2012年学校将进一步拓展这个模式的外延;即:师生都参与学习,不仅限于课内参与,还要提倡课外参与。特别是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时以小组为单位预习、复习和自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教会学生学习,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实现素质教育的三维目标。
第五篇:优化教学环节_构建高效课堂
优化教学环节 构建高效课堂
秦都区明德小学
史战省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高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通过一些学习,我对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重视课前的备课
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心,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 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致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其实,我们教师更需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要提高 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课堂中善于倾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有了教师的倾听,才有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才有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三、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方面是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1)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师水平大大提高。(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即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
另一方面是反思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