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群文阅读课型尝试
群文阅读课型尝试
语文“主题学习”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活力,改变了以往对文章支离破碎的讲解,更多的是以主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关注到学生的独特感悟和理解,更目中有“人”了。与此同时,“主题学习”也给语文老师带来新的挑战,如何整合课程,如何设计主问题,如何利用好丛书等,都是语文老师需要面临的课题。为了更好的利用丛书,让它起到对课内的延伸和拓展的作用,我在教学中尝试群文阅读课型的完善。
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师生围绕一个主问题进行阅读,最终达成拓展体验的目的。它打破了一篇文章一篇文章顺次阅读的习惯,它是一种阅读理念的更新。群文阅读课一般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精心选择,文章重组。群文一定是可以整合出共性的文章,因此要认真阅读《丛书》,精心挑选文章,可以从相同主题进行整合,如第一单元学习后,从人物精神角度设计《赤子之心》群文阅读课,选取《丛书1》中《天地苍茫一根骨》《流放出生命的精彩》《沉船》《文天祥千秋祭》四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也可以从相同写法进行重组,如《紫藤萝瀑布》《一颗小桃树》学习后,针对托物言志的写法设计《托物言志寄深情》的群文阅读课,选取《丛书4》《丛书5》中的文章《枫叶礼赞》《灯》《好一朵木槿花》《风滚草的坚持》四篇文章进行整合。
其次,课内外结合,调配时间。通常我们采取课下阅读和课堂展
示相结合的方式,每天有计划布置篇目阅读,学生围绕教师给出的主问题进行自主批注阅读,然后课堂以展示交流为主。
第三,主问题引领,化繁为简。群文阅读中,因为文章篇目较多,因此要摒弃琐碎的问题,不要面面俱到,而是寻求文章的共性,找到一个切入点来设计主问题。如《赤子之心》中设计了“文章中的_______打动了我,请大家和我看_______,我从中读到了一位______的_______”; 《托物言志寄深情》中我们设计了“我从文章_______读出了一个______的(物),从文中______读出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道理)”。用主问题引领,学生对主题理解更深刻,思考的的角度也更广泛,更能凸显学生的独特思考和体验。
第四,教师引领,提升思考深度。新课程理念强调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但课堂上教师的引领提升至关重要,它是对学生思想的引领,更是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因此群文阅读中教师除了生成性的点拨外,还要有充足的预设环节,用以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避免学生课堂只是输出,没有收获和提升。如《赤子之心》中安排颁奖词的环节,让学生从阅读文中选择最敬重的一个人,为他写一段颁奖词;《托物言志寄深情》中让学生选择一种植物,描写它的外形特点,赞颂它的内在精神,从而更深刻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群文阅读课由于篇目的限制,不可能展现课堂教学的完整环节,也不可能对文章进行全面的分析,但它所展现的是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是学生思想的外显,更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第二篇:阅读课型的新尝试:群文阅读
阅读课型的新尝试:群文阅读
--2012年语文教育论著评析之四
魏小娜
【评议文章】蒋军晶《语文课上更重要的事——关于单篇到“群文”的新思考》,原栽《人民教育》,2012年第12期
【内容提要】与传统阅读课堂中的“单篇精读教学”课型不同,“群文阅读”在一节课堂中读多篇文章。这与语文教学中流行的“主题教学”“单元整组教学”等方式相比较,最大的不同在于群文阅读的“结构化”。这种阅读教学从“单篇”到“群文”的意义在于:让师生回归到“阅读”的本原:对真实阅读情状的模拟:改变阅读教学的痼疾。最终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单篇精读教学”是我国最为典型的阅读课型,即课堂教学围绕一篇选文进行精讲细读、反复琢磨、细细咀嚼,展开全方位的解读,充分开掘选文的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全息性的语文教学价值。长期以来,无论是常规课还是公开课,这种课型都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阅读课型。面对这种情况,不少研究者也都指出:„讲读课文’其实不是语文教育唯一的课程形态,更不是语文教育最普遍的课程形态。”①
那么阅读课还可以怎么上?蒋军晶的《语文课上更重要的事——关于单篇到“群文”的新思考》(以下简称《蒋文》)无疑是一次有价值的探索。
一、“群文阅读”的认识和实践基础
“群文阅读”的探索深受20世纪初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教育观点的启发,认为在学校里往往只发展记忆力:读课文,讲述、背诵,我们的“课文教学”以识记为主,缺少理解、质疑和发现。这不仅是教学操作的问题,也是由于单篇文章教学的自身局限引起的,群文阅读的尝试就是要努力去弥补这一不足——它是鼓励“发现至上”的探索性教学。同时,这一探索也基于国外的一些阅读课堂教学实践,如日本的中小学阅读教学。在8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学生要读十几篇文章。
“群文阅读”的探索还源自研究者对日常教学的反思,《蒋文》指出:“2010年10月到11月期间,我反复给孩子们上教材里的一篇神话《开天辟地》,改变提问,调整环节,变换策略,教学方案换了好几个,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不错:生字认识了,词语理解了,故事会讲了,盘古的精神也了解了„„总而言之,教材规定的教学目标,都达成了。可是我总是觉得不过瘾,总觉得留有遗憾:神话固有的神奇与隐秘,孩子们似乎并没有真正感受到,他们对神话的好奇感并非发自内心。我一时感觉挺失败的。”——相信不少教师都有这种同感:基于单篇文章精读教学的失落和遗憾。于是研究者“大刀阔斧地改变了上法-50分钟内,我让孩子们一共读了7篇创世神话。课上完了,有的字虽然还不会读,有的词也可能还不理解,情节也还不太熟悉。但是,我教得很兴奋,学生学得也愉快,在轻松而又充满挑战的课堂氛围里,孩子们有了许多惊人的“发现”。
二、“群文阅读”的关键:阅读文章的“结构化”组合《蒋文》认为“群文阅读”对课堂结构没有太多苛求,它要求简化课堂环节,把大块时间用于学生的自读自悟。这与单篇精读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也与语文教学中流行的“主题教学”“单元整组教学”等方式也不同。关键在于群文阅读的“结构化”的文章组合方式。
首先,结构化意味着文章组合的“线索”更加丰富。现行教材和“主题教学”中,组文的线索偏重人文,例如,对自然的关爱、对弱小的同情、对未来的希冀、对黑暗的恐惧„„在群文阅读中,文章组合的线索更加多角度、多面向。例如把老舍文章放在一起,以“作者”为线索;把神话放在一起,是以“体裁”为线索:把友情类文章放在一起,是以“人文主题”为线索:把“反复结构”的故事放在一起,是以“表达形式”为线索:把一组同一主张的文章放在一起,是以“观点”为线索„„我们发现“线索”的丰富性远远超出了想象.它考验着编选者的视野、眼光、智慧和对阅读教学的理解。
其次,结构化“群文”之间的逻辑性更强。在教材里,在许多读本中,经常能看到以“友情”为线索的阅读单元,其中每一篇文章都是讲“友情”的。在群文阅读看来,这组文章没做到完全的“结构化”,因为这些文章关联性并不强,内部的逻辑性不明显。那么,怎样才是真正的“结构化”呢?研究者编选的“友情诗”群文是《我喜欢你》《阿贵只有九岁》《打过架那天的夕阳》《等待》和《赠汪伦》。《赠汪伦》是描写生离场面,《阿贵只有九岁》记叙的是死别情景,而《打过架那天的夕阳》倾诉了与朋友发生矛盾时的烦恼,《等待》则表达的是和朋友的情意相通。也就是说,这5首诗不仅是在讲“友情”,而且从不同侧面讲述友情,这样的逻辑可以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什么是朋友”,从而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对“友情”的理解,这就是所谓的“结构化”。结构化的群文传达给孩子一种明确的信息:不能只背零碎知识,而是要看到事物之间的关联。只要学会整合,那些看似散乱无序的信息便可以提升为系统化的知识。群文阅读的“结构化”就是要帮助身处“碎片化”时代中的孩子如何去学习、面对阅读的挑战。
第三,结构化能够发挥阅读策略指导的优势。“群文阅读”可以依凭“多文本”的优势.教孩子们一些实用的阅读策略。例如,把一组不同角度介绍南极洲的文章放在一起,学生自然会“统整”了,通过“统整”建构起相对完整的南极洲印象:把以“狼”为主要角色的寓言、童话、纪实动物故事放在一起,学生自然会“比较”了,通过比较了解不同体裁文章对狼的刻画;把一组《西游记》的读后感放在一起,学生自然学会了“连结”,在连结中思考故事对自己的启发:我们把一组新闻论战文章放在一起,学生自然学会“辨析”,在一个“多元共生、众声喧哗”的信息社会中,能作出自我分析、决断是多么重要,它让你成为信息的主人,而非奴隶。
第四,结构化的“群文”更容易引发学生的自由探究。群文阅读追求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经历较高水平的探究性阅读,体验发现的乐趣。有人要问了,难道单篇文章的教学中就没有“发现”吗?当然有,不过单篇阅读教学中.发现往往是借助教师的“讲”和“问”,由教师层层递进的环节设置诱导出来。这样的“发现”,现实的模拟性不够强。而群文阅读,通过文章的结构化组合以引发困惑.启动思考,最终导出发现。例如.在“愚公移山”群文阅读中.把两个版本的“愚公移山”放在了一起,一个是传统版《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它的寓意是做事要坚持不懈,坚持到底就会胜利。另一个版本是美国的绘本《明罗移山》,同样是讲一对老夫妻要移山,但解决方式却截然相反,他们是通过搬家移掉了挡在面前的高山。两种相反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形成了强烈的认知冲突.这种冲突又促发了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我们还发现“独特的排列可以启动思考,引发探究”。
三、“群文阅读”的价值和意义
“群文阅读”对阅读教学而言,意义不可小觑:
意义一:让师生回归到“阅读”的本原好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大江大河,浩浩荡荡、两岸开阔、涛声千里,而目前教学中的技术化倾向让很多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缺失:阅读教学需要的不是阅读视野,不是阅读力,而是让“课”像“课”的技术。这样的“技术主义者”对于读书的欲望不大、动力不足。课堂上,如果要让学生读“一群”文章,就意味着教师要去读更多的文章,因为只有“精神丰盈”的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朝向“丰盈”的精神。
意义二:对真实阅读情状的模拟。
如今的阅读时代,我们每天要面对海量信息,面对的多是“非连续性阅读”。“非连续性阅读”挑战着我们的阅读能力。最新的PIRLS国际阅读测试题尝试了让孩子在单位时间内阅读2-3篇文章(有的文章很长)并作答。“群文阅读”是对现实阅读状况的回应和模拟。
意义三:努力改变阅读教学的痼痰。
从“一篇”到“一群”的更大价值是努力改变以往阅读教学中的许多痼疾。它意味着“教”的改变。单位时间内,教师“讲”的时间多了,学生阅读的时间就相对少了。“群文阅读”让学生自己去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当然,“群文阅读”也不是没有任何短处.比如相对于“单篇精读教学”课型而言,在朗读、讲述、背诵能力的培养各方面可能要显得势弱一些。但是,也许正是对这种能力的“下移”才换来了学生理解、质疑和发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阅读课型的多元化将显得更为必要.因为不同的阅读能力确实需要不同的课型来集中力量培养。
注释:
①吴忠豪:《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讨论》,《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12期。
【作者通联:西南大学文学院]
第三篇:为什么尝试群文阅读
为什么尝试群文阅读?(蒋军晶)
——以下内容为蒋老师在执教《创世神话》后现场说课的文字记录
做为一线教师,为什么尝试群文阅读?单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的阅读,包括主题书群的阅读,是为了致力于学生有语文生活。
化繁为简来讲,一节课里学好多文章,先不管怎样组合,读好多篇文章本身就有价值。改变一些不良的教学习惯。比方说——说的太多。今天,我有点人来疯,说的太多;有的地方玩幽默,对不起。但是,总体而言,一节课要读这么多篇文章,客观上决定了我不能说太多。而我们的单篇阅读,就是从头说到尾。有时候很奇怪,我们学的文章不是阅读的主题,而变成了师生对话,对话成为了主体。你不觉得很奇怪吗?这是其一。
其二,问题问的太多,尽管今天我的问题也有三四个,但相对而言,一节课也不算多了。有时候,我的群文阅读就一两个问题,但我们平时的课堂问题太多,环节太多,所以学生的精力和智慧就不停的消耗在问题的转换和环节切换之中,太细碎。这些都是群文阅读要强势改变的。
第三,就是王林博士提到的似是而非的语文知识太多。我在厦门参加语文教学评比,我内心说实话,比较失望。所有的文体都是起因、经过、结果;所有的问题都是识字、识字、识字;所有的课文都是段落大意、主要内容、感情朗读;所有的文体都是一个上法。所以当时在上了《盘古开天地》的时候,我上的很不过瘾,很烦,太没意思了。上完以后我发现,几个字是认识了,中心思想是背出来了,但是对神话一点兴趣都没有,一点探索的欲望都没有,一点再去读的感觉都没有。但是,今天这一堂课,我觉得,我给五年级的也上过,他们往往走出这堂课,他想看一看这个神话到底讲了什么事情?这么奇怪,这么好玩,这么有趣,这就是我们要强势改变的一些东西。
好,这是化繁为简思考的第一点,更进一步第二点。文章有五、六篇了,关键就是怎么选择,怎么把它组合。一定要有可比性,一定要有丰富性。我觉得群文阅读最大的策略就是比较,它要比较起来。
神话有那么多,千篇百篇,我为什么选择这几篇?为什么先读两篇,再读三篇都是有讲究的。让他去比较,在比较当中让他去质疑、去探究、去交流、去讨论、去发现,我觉得群文阅读就是要和单篇阅读有一定的区分,发现至上。
我很相信苏联的一位教学学家所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发展到现在,还是以识记和背诵为主。而除此之外的探索欲望特别强的孩子在班级里得不到满足。真的,我尝试过。同一个班级,一个女老师教,哎呦,女老师都是这个教法,美在哪里?找一找,读的再美一点,再美一点,在音乐伴奏下,再美美的读一读,男孩子都懒得理她。然后,我去上,原来不举手的都举手了。因为,我的课堂是有思考的含量的,这是一点。另外,当老师你处于这样的课堂里,实际上对你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上课之前很紧张。因为,这个舞台太异化了,把学生紧张成什么样子。这是我人生中受到的最好的待遇,在重庆大会堂里上课。但是,在这样的课堂,你让他们交流起来,讨论起来,真的愿意把心里话真诚的说出来。对你老师也是一个挑战,你不能讲假话、空话、套话。厦门的比赛都是这样的,课前聊天聊的蛮好的,想死你们了,结果,上课,同学们,请你迅速找开课文,把课文要读的通顺、流利、说话腔调都不一样了,表演化的痕迹太重。曹文轩评点时这样说,北师大的吴教授也这样说:“我们要真诚,更坦率,更要让学生感受到安全感。”让学生说话75%的因素取决于他有没有安全感。课堂上老师的很多姿态都让学生没有安全感。我们应该,多说来听听,说错没关系。少用,你说、你说,结果只会是乱说、瞎说。
各位老师,我对我们是一个挑战,当我们改变之后就像王博士所说的,真的学生是会有收获的。因为很多领域的发现,都是那些特别有创造性、善于质疑的人发现的。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需要这样的人。
后记:
对于群文,我是知之甚少,不甚明了。五月份是商丘小语的网络教研的活动主题就是“群文阅读”,为此,慢慢对群文有了些许了解。不过,让我有所触动的还是听了蒋军晶老师执教的《创世神话》后的现场说课。蒋老师提到了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说的太多;问题太多、太琐碎;教师不真诚。处处点到了阅读教学的软肋。我们语文老师无论去不去做群文阅读,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诚如蒋老师所说,群文阅读可以强势改变当前阅读教学的困境,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生活。不过,只要我们着眼现实,进行反思,也未尝不可以进步。兼收并蓄,有借鉴,才有提高。
第四篇:群文阅读探讨课教案
群文阅读探讨课教案
教学时间:2014年3月27日(星期四)第二节
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
执教老师:唐xx
教学内容:童话群文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了解这篇童话中小女孩几次划着火柴所产生的幻象,以及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2、通过群文阅读《逃家小兔》、《兔子的名片》来认识这些童话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学会简单地分析童话,并激发学生读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通过群文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逃家小兔》、《兔子的名片》来认识这些童话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学会简单地分析童话,并激发学生读童话的兴趣。
教学准备:导学案、童话阅读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知识链接:小熊住山洞
2、谈话激趣
二、导入新课,新授
学生读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1、认真默读童话。
2、合作探究:
(1)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谁?
(2)小女孩几次划着了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填表。
(3)小女孩每划一次火柴,就产生一种。在童话中这种情节重复了次。
(4)童话的结果是怎样的?
(5)童话表现了一个什么主题?
3、交流汇报。
三、分组群文阅读,探究:
A组:《小兔的名片》
B组:《逃家小兔》
1、分组阅读(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童话)。
2、小组谈论各组的问题。
四、各组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展示阅读成果。
五、再讨论:
1、通过各组的汇报情况,你发现了三篇童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你又发现了什么不同的特点?
3、汇报。
六、总结。
第五篇:群文阅读的基本课型
群文阅读的基本课型
现在,小学群文阅读已走进课堂,已成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模式。
所谓 群文阅读教学,就是指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它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呢?这里有几种基本课型值得尝试。
(一)基于单元整组教学的群文阅读课,让教材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组单元的形式,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都选编了四篇课文,为开展群文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组主题是“人间真情”,课文有《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用心灵去倾听》。我们可以先指导学生精读最有特色的课文《穷人》,感受穷人的真是内心,体会俄国沙皇统治下穷人的“宁愿自己之苦受累,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习得抓住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动作描写体会人物情感的阅读策略,再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学其他三篇课文;也可以先分课教学,再利用“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的提示在“本组课文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读一读课文中这样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好在哪里”,上好单元总结课,把单篇课文教学时获得的散乱的知识系统化,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基于略读课文拓展的群文阅读课,让略读课文教学简略而丰厚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选编了一篇略读课文,到了五、六年级每个单元选编了两篇略读课文,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再三强调略读课文“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大意”“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为了更好地体现略读课文的编写意图,我们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教略读课文。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略读课文《刷子李》,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读课文,再泛读《俗人奇事》一书中的《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等多篇文章,在大量阅读中充分感受冯骥才笔下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以一篇带多篇,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基于综合性学习的群文阅读课,让阅读材料成为探究学习资源
为了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2011年版课标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级开始,每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并提供了多篇“阅读材料”。如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选编了《诗经·采薇(节选)》《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太阳的话》《白桦》等“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与课文不一样,不能一篇一篇地教。我们可以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多首诗歌的比较阅读中发现诗歌描写内容、古诗与现代诗表达方式、不同诗人表达风格等方面的异同,充分感受诗歌魅力,为学生接下去开展确定主题、搜集诗歌、整理诗歌、编小诗集等实践活动打开思路。
(四)基于课外阅读教学的群文阅读课,让课外阅读的指导更有成效
随着儿童阅读的推广,书店里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非常丰富。读什么,怎样读,是摆在学生、家长、教师面前的两大问题。围绕某一主题选择一些相关的文章,开展群文阅读是一种课外阅读的好方法。课外书中还有一些书是由多篇小文章组成的,如 《俗世奇人》、《中外神话故事》、《县教科室的群文阅读新语文读本》等,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单元主题配套的《同步阅读》等,我们也可以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我们还可以开展群书阅读的指导。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外书屋”,提示学生课外阅读我国着名作家沈石溪的《狼王梦》《第七条猎狗》、加拿大作家西顿的《小战马》《红脖子》、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海狼》等作品,就可以在学生自主选择书籍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讨论,深入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丰富的情感。
语文教学改革形式迅速,方法多样,策略多种,如何教学,还有待同行们的因材施教,但一个宗旨,那就是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真正的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