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师幼互动

时间:2019-05-12 22:4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师幼互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师幼互动》。

第一篇: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师幼互动

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师幼互动

集体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与回应的策略;教师的提问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 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教师如何有效地设计教学中的提问,是开发幼儿智力、;一考虑班级幼儿年龄的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在活动前往往要备课,在备课中也会提一些与教学;提问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虽然是同一年龄段的幼儿,;二提问要有启发性,能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启发式的问题能开启幼儿的心

集体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与回应的策略

教师的提问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互动活动。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理解同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息息相关。因此,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与质量。教师提问的策略,看似简单的环节,其实却暗含着深厚的指导和教学作用。

教师如何有效地设计教学中的提问,是开发幼儿智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在过去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传统的封闭式提问丢失主体性,缺乏开放性,缺少思考价值;提问笼统空泛,问题问得不明确;牵涉面太广,幼儿不知从何答起,也不容易回答好;问题难度太大,忽视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超过了幼儿的理解水平和知识基础;同时,很少有幼儿主动发起提问,幼儿的质疑精神相当缺乏等。那么教师该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呢?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经验。

一 考虑班级幼儿年龄的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

教师在活动前往往要备课,在备课中也会提一些与教学活动相关的问题,备课不仅是备内容、备问题,更是备幼儿。在问题的准备时要把问题和幼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幼儿年龄特点是什么?幼儿已有经验有哪些?哪些问题对幼儿有新的挑战?哪些问题又能贴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这次活动中又能提升幼儿的哪些经验?教师要对这些问题有充分的考虑。

提问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虽然是同一年龄段的幼儿,但每个幼儿都是不同的。教师要了解每个幼儿的不同经验、不同水平、不同个性,正确估计幼儿的能力,有针对性的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对班级中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我们经常让他们回答有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让他们重新组合所获得的信息来寻求答案;对中等能力的幼儿,基础性和综合性的疑问起到了巩固教学效果,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对于能力相对弱的幼儿,教师则可以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便能回答的问题,来帮助这些幼儿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二 提问要有启发性,能激发幼儿积极思维

启发式的问题能开启幼儿的心智,使幼儿乐而好学,并能引导幼儿的思维步步深入。教师若将所学问题置于一种情境中,如美术活动“越长越大的毛毛虫”,画面上有的毛毛虫的身体连接起来,而有的身体没有连接好,教师便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哪一条毛毛虫,为什么?”“谁能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这样就

能改变幼儿消极被动地听故事的状态,激发幼儿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向幼儿提一些“大”而“深”的问题,逐步引导幼儿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如将“小蝌蚪分别问了哪些动物”“他们是怎样说的”“小蝌蚪为什么没有找到妈妈”等问题综合成“小蝌蚪为什么问了那么多动物都没有找到妈妈呢?”,其问题答案隐含着对事物的局部与整体之间关系的理解。教师的“为什么”“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等问题都是启发性问题的落实。三 提问要讲究语言艺术

在集体教学活动时,幼儿常根据教师的提问来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因此,教师的提问语言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的提问语言必须具有科学性、准确性,以免造成幼儿理解错误或理解困难。其次,由于教师的教学语言受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时间的制约,所以教师要以最简洁的语言传递最多的知识信息量,必须做到语言简练流畅、通俗易懂,特别是口头提问句子不宜太长,否则会使幼儿记忆和理解困难,很难找到问题的核心。再次,教师提问的态度要诚恳,语言要亲切,谈话氛围要轻松和谐。在语调和语速的控制上能抑扬顿挫、疏密相间,正确处理提问和回答的关系,使幼儿能非常自然地听清问题,并能从容不迫地思考和回答问题。四 提问要具有开放性,使幼儿积极思维、充分想象

开放性的问题与传统的问题有着很大区别,传统的提问往往是一个问题一种答案,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注重的是对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多设计一些有思维指向的开放性问题,如“如果-----,那么------”“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做”“你喜欢谁,为什么”“谁的方法好,假如是你会怎么办”“关于这个问题你还有其他看法吗”“你最喜欢这本书的哪一页”“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等等。在针对“这幅画讲了些什么”这个问题时,幼儿可以从人物动作、表情、语言、心理及背景等角度进行观察和讲述。由于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幼儿不但要理解故事,而且要将理解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有利于幼儿积极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 提问要由浅入深、简洁明了,使幼儿系统地掌握知识

教学是一种有效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幼儿了解信息和掌握知识的活动。从学习活动整体上看,教师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科学地设计具有一定梯度的问题,不仅要设计好单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精心设计问题的序列。问题序列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递进式问句系列,即初问浅显,幼儿正确回答后,再逐步加深,从一般化问题逐步走向抽象化问题,最终达到预计的提问目的,这是幼儿园目前经常采用的问题形式;另一种是渐退式问句系列,即开始提出一个较抽象、较一般的问题,以引起悬念和产生整体印象,当幼儿不能正确回答时,在逐步具体化,直到幼儿做出正确回答。六 提问要形式多样化

提问的形式即提问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叙述性提问。即指示幼儿细致地观察并描述事物,如“妈妈的眼睛长得什么样?”

2,比较性提问。即启发幼儿比较事物的异同,如“三角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3,分类性提问。即启发幼儿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如“说说哪些植物是蔬菜?哪些植物是水果?”

4,假设性提问。即启发幼儿想象的提问,如“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人们怎么办?”

5,选择性提问。即对几种结论进行取舍的提问,如“你认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谁的本领大?”

6,反诘提问。即对幼儿在观察、感知过程中初步得出的判断进行反问,如“你怎么知道这个长、那个短?”

教师适当地采用多种类型的提问,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更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就好比进餐时选择多种食物能让营养更均衡;绘画时选用多种颜色能使图画更美丽。提问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一种交流形式,是最常见最直接的一种教育方式。因此,让幼儿带着问题积极思考,充分表达,是我们贯彻现代化教育思想,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回应”一般出现在教师提问题后与幼儿的互动过程中,是教师对幼儿的回答或随机反应的反馈。有效的回应是集体教学活动中实现优质师幼互动的关键。“能在教育现场关注来自幼儿的信息和生成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做出适时、适

宜、适度的回应,发挥推动幼儿发展的作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有效的回应同有效的提问一样,是反映教师教育的能力与艺术的一个方面。

那么教师怎样的回应才是有效的呢?我们可以从回应所起的作用来看:有效的回应能够对幼儿的表达发挥提升作用、拓展作用,将内在感知外显化的作用以及缓解难题的作用。发挥提升作用

1,当幼儿的表达内容可以统整时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如果幼儿能够清楚地、合乎逻辑地回答教师的问题,此时,教师只需认真倾听。而当幼儿的表达可以用同种形象、感受、意境等进行串联,形成新的、规范的表达方式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地进行归纳小结,以统整幼儿的经验,提升幼儿的表达层次。例:

师:小朋友都过过生日吗?过生日的时候会干些什么事呢? 幼:过生日要吃生日蛋糕。幼:过生日要唱生日歌、吹蜡烛。幼:过生日的时候还要许愿。

师:对!过生日的时候,我们会唱生日歌、许愿、吹蜡烛、吃生日蛋糕,真快乐!幼:过生日的时候还会请客吃饭。

幼:过生日的时候,我们会请好朋友一起来吃生日蛋糕。师:是啊,过生日的时候我们会请朋友一起来庆祝,真热闹!2,当幼儿的表达内容丰富但限于某一具体场景时

如果幼儿的表达内容丰富但限于某一具体场景时,教师一般可以用概括的方式,用规范语言帮助幼儿提炼所表达的内容,带给幼儿新的感受,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语言文字智能的发展。例: 师:你们都喜欢自己的妈妈吗?为什么?

幼:我喜欢妈妈,妈妈每天早上都帮我洗脸刷牙,所以我喜欢我妈妈。师:哦!喜欢妈妈是因为妈妈每天都在照顾你。幼:我喜欢妈妈,每天我睡觉的时候妈妈都来陪我。师:是呀,妈妈时刻都陪伴着你。幼:我喜欢妈妈,妈妈会给我买生日礼物,为我庆祝生日,让我开心。师:对的,妈妈总是把你的生日记在心里。发挥拓展作用

1,当幼儿的表达趋同时

在群体中,幼儿的言行容易受同伴的影响,这是幼儿年龄特征所决定的,但有的教师一味地会以“要跟别人不一样”“还有谁和他不一样”加以引导,常常令幼儿不知所措。当幼儿的表达趋同时,教师要善于分析其根本原因,帮助幼儿分析哪里“一样”,应该怎么“不一样”,有的放矢地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与表达,拓展表达内容。例:

师:请你们听一听雨声,再仔细想一想雨会落在哪里,会干些什么? 幼:下雨了,雨落在大树上,把大树洗得干干净净;雨落在地上,把小草洗得干干净净。

师:你觉得雨有清洁作用,能使大地变干净。幼:雨能把车子上的灰尘洗掉,能把房顶冲洗干净。

师:你和她的意见一致,都认为雨有清洁作用。除了认为雨有清洁作用,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幼:下雨了,雨落到果园里,能给果园浇水,让果子快点成熟。

师:雨能清新空气;有清洁作用;还能浇灌植物,让花卉果实长得又快又好。2,当幼儿的表达具有借鉴意义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具体的信息清晰地指导幼儿“好”指的是什么,该如何做到“好”,让幼儿互相学习,找到仿效的方法,使个体经验变成集体分享的成果,推动幼儿的整体发展。例: 师:小朋友,请你来说一说你喜欢吃的水果。幼:我喜欢吃西瓜。幼:我喜欢吃菠萝。幼:我喜欢吃红红的苹果。

师:讲的真好,不仅说出了水果名称,还说出了它的颜色。幼:我喜欢吃黄黄的梨子。幼:我喜欢吃弯弯的香蕉。

师:太棒了,你把水果的形状也说清楚了。幼:我喜欢 酸酸的葡萄······ 师:真好,你说出了水果的味道,原来你喜欢吃酸酸的东西。发挥将内在感知外显化的作用 1,当幼儿的表达涉及内心感受时

第二篇:区域活动中提高师幼互动质量的研究

区域活动中提高师幼互动质量的研究

一、现状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同时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然而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师幼互动流于形式,停留于表面,不够深入。如:教师很少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来调整和更换活动区角;材料提供不容易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不能满足不同水平幼儿成功的愿望;教师不能及时变换自己的角色地位,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这样,很难调动幼儿探索、创造的积极性。

基于上述,我园以“区域活动中师幼有效互动策略的研究”为课题,进行深入的实践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幼儿的主体地位在师幼互动中进一步发挥;使教师与幼儿在双向建构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提高师幼互动交往的质量和水平,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二、专题研究的内容

1、创设精神环境,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创设安全、愉快、宽松、自由的师幼互动环境,充分发挥幼儿在区域环境创设中的主体地位。

·合理创设活动区域,从时间、区域划分合理、科学。

2、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适宜的区域材料

·有计划、有目的地合理投放区域活动材料。

·区域材料的投放中体现师幼互动。

3、提高教师活动指导的有效性。

·学会有目的观察、倾听和判断,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给予适时指导。

·研究介入的时机和方式,建构积极有效师幼互动。

三、专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幼儿教育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我们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要:“尊

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有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要实现这些教育要求,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幼儿学习活动中师幼互动关系,使幼儿的学习更具价值,使幼儿的发展更有意义。

2.幼儿发展观:

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与幼儿一日生活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越来越适合孩子的发展需求。

3.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儿童观:

视幼儿为独立的人,创设一个平等民主、温馨宽松的环境和教育氛围,在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努力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尊重幼儿的意见和发表权、参与权,让幼儿园成为幼儿主动积极地的活动乐园,让幼儿拥有现实的快乐生活。

四、专题研究的目标

1、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提高教师与幼儿师幼互动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探寻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一些好的方式、方法,研究教师指导策略在区域中运用的最佳时机和运用的最好方式。

3、通过课题的研究,积累多种指导策略如何进行交互运用,促使教师不断地深入解决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幼儿原有的经验。

4、通过区域活动中环境的创设、游戏材料的投放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培养幼儿主体性及多种能力。

五、专题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

(1)现场观察:即在教师教育行为发生的现场进行观察。有目的的观察。到区域活动实地,运用事先设计好的观察记录表格对教师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记录。发现问题;课题研究过程中,在幼儿活动的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最真实、最典型、最一般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了解幼儿行为现状,为课题的实施提供依据。

随机观察。利用日常检查、常态活动对教师行为进行观察,及时记录有研究价值的教师行为,并对其中的适宜行为和不适宜行为的发

生背景、具体表现等进行记录。

(2)录像观察:根据研究的目的,将典型的活动或较为突出的问题拍摄下来,通过看录像对教师组织幼儿活动的情形,特别是师幼互动活动中的教师行为进行观察分析。

2、个案分析法:通过教师的“观察记录、教育笔记、典型事例记录、家园成长册等文字材料,发现、捕捉教师观念与行为问题,通过自身案例的分析以及用案例分享老师的观点的活动,分析教师策略的有效性,以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获得适宜的相关指导策略。

3、行动研究法: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教师观念与行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对自身行为进行调控,对教师行为再次进行观察分析,再提出改进措施。研究中格局时间发展中缠身的新问题、新需要、不断修正调整研究方案。使教师学会并会运用《纲要》的教育理念指导实践,真正物化为自身的教育技能。

·在教育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采取适宜的策略

·在教育实践中学会反思,及时改进策略

·在同伴互助中,搭起教师间信息流通的桥梁

六、专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阶段):

(一)学习研究阶段

·加强教师关于师幼互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培训,增强教师关于本课题研究的专业知识储备。

·明确各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教师要通过观察了解幼儿、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特点、学习特点,从而较准确地把握幼儿活动的动态和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灵活地投放或变换材料,并提供适时适度的指导。

A、各年龄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设计区域活动中的记录表格,内容涉及与课程整合、环境创设、规则制定、材料投放(时间、形式)、幼儿在游戏中的种种表现、交往,管理能力等。

B、利用表格的形式,反思在区域师幼互动的方式和方法,观察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的行为,教师再加以分析,评价,找出适宜的指导策略,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以教育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为主要手段,进行课题研究

1、深入实践找出各班区域活动中与“纲要”精神不符的地方或不适宜的指导策略,自主进行多次尝试与改进,使其采取适宜性行为指导幼儿活动。

2、重温区域活动的教师适宜指导策略,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做什么?要求老师们要关注幼儿游戏、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情、动作,倾听幼儿的言语,了解幼儿游戏的内容、方式,发现幼儿的需求。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孩子。

3、教师要灵活运用平行参与、合作参与、指导性参与、要以实现其区域活动目标点拨幼儿的活动。可介入一些指导性的语言、暗示性的动作帮助幼儿在活动中的深入。

4、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掌握幼儿的行为表现,适时、适度、适宜地加以引导。即把握好介入时机并避免教师过多或不及的引导。

5、提供丰富多样的玩具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分析材料与幼儿互动情况,对材料的投放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分期分批、适时更新,由易到难,有的放矢地投放材料,不断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

6、在区域活动中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权,幼儿有选择玩具、场地、玩伴等等的自由,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一)收集整理材料,梳理与总结研究内容,撰写结题报告。

1、以行为对比法将课题实施前后幼儿的行为变化和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进行对比,验证实验前后差异性显著程度,并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汇编《案例集》《论文集》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好的做法、经验、案例进行总结,提高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

3、以个案、课题总结、成果课件展示等形式收获积累经验。

区域活动中提高师幼互动质量的研究

红桥二十幼

赵慧雯

第三篇: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质量的提高是幼托机构过程性教育质量的重要部分,也是衡量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表明,师幼互动的特点直接影响儿童的认知与社会性能力的发展。如,教师与儿童之间积极的情感关系会促进儿童的自律以及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教师对儿童的热情、敏感及有回应的互动有助于儿童形成安全的和积极的自我意识;与教师有高质量互动关系的儿童的社会性推理能力好于其他儿童,这些儿童在交往中表现出更多积极的利他行为,侵犯性行为也更少。

《纲要》在师幼互动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师幼互动质量的提高是当前幼教改革的一个重点,越来越多的幼教实践工作者开始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计划的研究中,不少实验点选择了这方面的研究课题,从多种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从本次经验交流会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这些实验点在理解《纲要》精神以及师幼互动实践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转变,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他们的经验与体会。

一、师幼互动的研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有的实验园认识到,师幼互动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转变视角,走进孩子;确立以儿童为主体的儿童观;确立合作探究,共同建构的教育观;确立以人为本的课程观(上海**区实验幼儿园、上海儿童世界基金会**幼儿园)。他们还认识到师幼互动的研究是一段成长的历程,是一段重新认识孩子、重新认识教育、重新定位教师的过程(**市机关第一幼儿园)。

二、观察与了解儿童是开展有效师幼互动的前提

几乎所有参加交流的实验园都把对儿童的解读看作是提高师幼互动质量的首要条件。如有的园认为,观察和了解儿童是开展有效师幼互动的前提。教师只有走近孩子、走进童心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孩子。他们提出了教师在与儿童互动过程中的八个一点:多一点自主时间;多一点选择的权利;多一点能自己找到答案的问题;多一点自己能解决的困难;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想像和创造;多一点感受成功的激励和快乐的氛围(**直属机关第三幼儿园)。

1.从哪些方面去了解儿童

教师可通过多方面观察,客观、全面地了解儿童,如儿童的需要(包括共同需要与个别需要)、兴趣;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儿童的发展水平;儿童的潜在能力倾向;儿童的个别差异;儿童的学习风格;儿童的建构过程与建构结果。

2.如何了解儿童

教师可通过丰富的活动和环境来创造机会和条件,充分展现幼儿的个体差异;有意识地通过开放的问题了解幼儿原有经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北京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运用各种手段记录儿童的成长,如运用平面图、表格、摄像等手段(上海**区实验幼儿园、上海儿童世界基金会**幼儿园)。

三、在与儿童的互动中促进儿童的发展

1.创设平等的师幼互动环境

尊重儿童,在平等的师幼关系中支持儿童的发展;教师的多元角色定位,如,教师成为环境的创设者,互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儿童发展的支持者与促进者,幼儿游戏的合作者(**市机关第一幼儿园)。

2.转变观念,改变教育行为。

尊重每一位儿童;目标的多维度、多层次,挖掘一个活动中蕴涵的多种教育价值;活动内容、材料的多样性,儿童即使在同一个主题中也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由单一的互动变为多种互动(北京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

3.如何回应儿童

教师在倾听、欣赏中回应孩子,在支持、对话中回应孩子,在交流、分享中回应孩子(上海**区实验幼儿园、上海儿童世界基金会**幼儿园);教师耐心倾听幼儿的声音,把握幼儿的认知冲突与需要,促进幼儿兴趣的持续性发展(**直属机关第三幼儿园);教师在动态的互动中不断地对儿童的需要进行价值判断,与幼儿进行立体多元的互动(**市机关第一幼儿园);教师不仅要捕捉儿童的需要,也要引发儿童的学习需要。在孩子的发展节奏与教育节奏之间寻找平衡(黑龙江**市尚志幼儿园)。

4.教师的支持策略

追随幼儿,教师同行的支持策略,体现在教师回应幼儿生成活动的各种适宜的角色行为中(上海**区南西幼儿园);从情感态度、经验、环境、材料方面支持幼儿的互动,支持的方式有语言(有声语言)、神态表情(无声语言)、动作、等待(**市机关第一幼儿园)。

5.师幼互动四步曲

有的幼儿园提出了师幼互动四步曲:①了解――观察幼儿需要,做好互动准备;②取舍――寻求幼儿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平衡,判断互动价值;③推动――借助有效策略,推动互动进程,如支持幼儿实践自己的想法,耐心等待,通过提出关键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儿童归纳和提升经验;④反思――通过分析不断调整互动策略(浙江省省级机关北山幼儿园)。

6.个性化的互动

根据幼儿个体不同的经验、发展水平、个性特点、学习风格,动态地创设各类活动(上海**区**实验幼儿园)。

会上,大家对许多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解决办法,并提出了需要研究的问题,如儿童的需求、兴趣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平衡,个别儿童的需求、兴趣与全体儿童的需求、兴趣之间的关系,教师发起互动的时机,儿童在师幼互动中的主动性,在集体教学形式中如何进行个性化互动,在各种不同的学习活动中如何与儿童互动,等等。

专题二教育环境创设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纲要》对教育环境创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近来世界各国都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专家指出,全社会树立节约的观念必须从孩子做起,从学校教育抓起。学前教育不仅担负着从小培养孩子节约的理念与习惯的重任,增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课程内容,而且学前教育机构的运行也应本着如何在保持低成本的情况下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理念。遵照这种精神,本次经验交流会特设低成本、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环境创设专场,希望首先从环境创设的角度大力弘扬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循环经济的理念。

一、对教育环境创设重要性的认识

教育环境的创设过程即儿童的学习过程,也是教师引导、促进儿童发展的过程。创设适宜于幼儿学习、活动的环境,创造利于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的机会与条件,让环境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福建**市幼儿园);挖掘利用有限的物质资源,优化提升可贵的人力资源,使环境的价值真正体现在儿童的发展中(上海**区实验幼儿园);环境是隐性教师,要让环境说话(黑龙江**市南岗区第二幼儿园)。

二、物质环境的创设

1.如何创设好的物质环境

营造开放的学习空间,便于幼儿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自主选择活动方式和内容;软化环境,创设温馨的物质空间;环境布置情景化,营造主题气氛;将教育目标物化于区域材料、班级墙饰与主题情景中;搭建幼儿交流的平台(福建**市幼儿园)。

2.充分利用当地的低成本资源

不少幼儿园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进行了探索,如海**口市机关幼儿园利用热带海洋资源与热带植物资源,变废为宝;贵州利用木料、河沙、石头、轮胎等材料,自制户外活动器具,如沙地、滑梯、浪船、攀登架、篮球架、石磨等;浙江**利用竹资源制作各种玩具与活动器具,研究竹材料在不同情况下使用的特点和教育价值(一种材料在多个活动区中的运用,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儿童中的运用,各种材料的组合运用等)。利用废旧材料的传统在幼儿园教育中由来已久,海**口市机关幼儿园、上海**区实验幼儿园等充分挖掘废旧材料的新功能、新玩法,赋予废旧材料多元价值,运用材料的添加、删减与组合来体现材料的新价值。

3.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

贵州充分利用丰富的地方资源,挖掘教育价值,如蜡染、龙灯、芦笙舞、竹竿舞等;江西**利用本土资源,凭借客家文化和红土地文化来营造有利于幼儿成长的适宜环境,他们通过多种渠道让孩子了解与感受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发展历史。

4.充分利用当地人力资源创建环境

贵州充分调动当地的各种人力资源,如乡长、镇长、乡镇教育办公室成员、小学男教师等。其他幼儿园也注意利用社区,包括利用家长资源创建环境。

5.充分挖掘现有空间和人力资源的潜力

好几所幼儿园就如何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空间问题进行了交流。如上海**区实验幼儿园、**市南岗区第二幼儿园等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条件开辟了公共区域,既提高了空间资源的利用率,又推进了儿童跨年龄、跨班级的交往,有效、合理地运用了空间与人力资源的教育潜力,促进了儿童的发展。

三、心理环境的创设

1.建立平等的关系

平等对话,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

2.扩大交流的机会

增加不同年龄、班级儿童的交流机会,教师、儿童共同创设友谊互联网,创设心情倾诉区给孩子释放心情留一个空间,创设热点话题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解决问题(黑龙江**市南岗区第二幼儿园,黑龙江省政府机关第二幼儿园);创设公共区域,促进同龄班一混龄班一全园互动(上海**区实验幼儿园);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如信息展示台等(福建**市幼儿园)。

3.建立有序的环境

发挥环境这一隐性教师的作用,暗示、提醒和指引儿童遵守规则,将教师的语言指令转化为环境和活动材料的行为暗示;让儿童在环境中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学会自主管理;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布置具有评价功能的墙面(黑龙江**市南岗区第二幼儿园,黑龙江省政府机关第二幼儿园);提升原有环境的教育效益,利用环境与材料给儿童提供各种规则性提示,如人数、时间、操作方法,培养儿童自我管理的能力、习惯与积极性;利用儿童的差异资源,促进儿童间的信息传递与情感交流(上海**区实验幼儿园)。

四、师幼共同创设环境

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改变了过去完全由教师创设幼儿园环境的做法,而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如有的幼儿园采取留一块空白的方法,让儿童自己来创建喜欢的环境(黑龙江**市南岗区第二幼儿园,黑龙江省政府机关第二幼儿园);教师与儿童共同创设反映当地文化特色的环境,如搭建土围屋、红军烈士纪念塔、长征第一渡,布置红色展览厅等(江西**市教育局、**区教育局);鼓励儿童与家长成为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者(辽宁**市**幼儿园)。

关于低成本、高质量的教育环境的创设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如幼儿园硬件建设的高消费和功能活动室的必要性,废旧材料的运用与节约型社会及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之间的联系,环境设置与材料的运用如何促进儿童的思考和探究愿望,农村地区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使用,等等。

第四篇:教学中的师幼互动

教学中的师幼互动

教师是一种古老而永恒的职业。从教师职业的起源看,教师是原始文化科学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构成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地位问题在教育史上存在着长期的争论。主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赫乐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另一种是以卢梭和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论”。这两种观点各执一端,都没有真正回答学生在教育 过程中的地位。当代教育家们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客观科学地分析总结出“双主说”,即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在这样一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来探讨一下幼儿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大家都知道,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制约着教育效果的好坏。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这就对我们幼儿教师提出了要求。

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学龄前儿童。幼儿园教育是他们从家庭教育转向学校教育的开始。他们面对的教育者,我们幼儿教师与他们在水化水平年龄经历,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样的交往就存在一种无形的屏障。幼儿教师必须调节自己,才能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保证。首先,教师要树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只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教师才能平等地对待幼儿,尊重信任幼儿,保护他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公正民主地处理与学生的关系问题,使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第二,教师要提高自我修养。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的个性对幼儿的影响很大。“身教胜过言教”足以说明了这一点。第三,教师要善于与幼儿沟通,应具有与幼儿交往的策略和技巧。因为幼儿只是年龄小,并非空洞的个体,他们具有一定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甚至有的幼儿还比较调皮,常惹人生气。他们期待着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师生相互作下产生的,而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师生在交往中的相互影响、控制和激励的互动过程。教学是幼儿一日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大部分教育目标都是通过它来实现的。既然如此,如何在教学中建立最佳的互动模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尊师爱生,配合密切。

幼儿的心灵是极其洁净,脆弱的,需要成人的小心呵护。当他们离开温馨的家走进幼儿园这个大集体后,对周围的一切变得更敏感了。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会给他带来不同的感受,他们期待着教师给予母亲一样的爱。让我们适当忽略他们的一点小错误吧,原谅他们的无知和自我表现,他们是出于一种善意的动机,让我们的爱去引导他们!当他举起手想回答问题却又一言不发时,请不要简单地说:“想好了,再举手!”请降低问题的难度,使 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当他回答跑题,滔滔不绝地谈自己想法时,请不要生硬地告诉他:“你根本没听清楚老师提的问题”。请耐心地让幼儿把话完,适当引导他把问题听清楚,告诉他:“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你愿意听听别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吗?”你对他的这一点爱会赢得他对你的尊重和爱戴,会为你们每一个教学活动的密切配合赢得基础。

第二,民主平等,联系巩固。

在教学中,切忌教师以一个权威者的姿态出现在幼儿面前,把幼儿视为教育的对象和被塑造的对象,处于被动地位。必要时,和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与幼儿一起探索。如科学小实验,自然现象的观察等。不要和孩子区分范围,坐在幼儿中间,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发现,观察他们的言语表情所流露的思想感情,适时诱发引导,给予帮助。这一切并不意味着削弱教师的权威,相反,有助于教师创造性和主导作的发挥。

第三、教学相长,关系透明。、在教学中,应以人为本,正确对待幼儿,不应以年龄、知识、经验来拉开教学和幼儿的距离,幼儿天真无邪的童心、童真,不反让我们身心愉快,而且会有终身受益的启迪,不要把他们看成“小不点”。

第三,采取正向的互动方式。

即在教学中,多用赞美、鼓励、解释取代责骂、归咎。因为赞美与鼓励可增进幼儿的信心与自我认同。例如:当幼儿无法完成某项活动而沮丧时,教师可以加以肯定,鼓励与支持,“我相信你很聪明,昨天你不是做得很好吗?让我们一起来努力!”这样的互动方式传达的信息是“你是很能干的”让幼儿记得他的能干,而不补沮丧情绪所淹没,有时教师必须稍微忽略幼儿的“无能”或“坏的表现”,将焦点聚集在其长处,并有意夸赞,使幼儿感受自己也有好的一面,提升其自尊。而在另一方面,教师示范正向的互动方式,可以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对幼儿之情绪,社会交往技巧必有所裨益。

第四,尽量安排师生互动的情境与活动。

如现在常进行的活动区活动,就是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的环境。幼儿在自己与教师共同创设的活动区活动,分享自己与教师的劳动成果,同时,教师也可以了解各活动区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另外,设计增进师生互动的团体活动。如“猜猜我是谁”、“盲人带路”游戏等等,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增进了与教师的情感交流,教师也在活动参与中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形式生动活泼,易于幼儿接受。

利用自制玩具让孩子学会“玩”

“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兴趣往往也是在玩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学中创造,丰富的玩具材料是玩的基础,但仅靠购买是远远不够的,更多地是需要我们老师多思考、实践,为孩子们“量身订做”的自制玩具。

自制玩具具有适合幼儿年龄阶段、兴趣点、发展需要的特点,它材料丰富可操作性强,而且节省资源、财力,是幼儿园不可缺少的物质力量,活动区活动的开展更是需要各类自制玩具的参与,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应注意以下几个特征:

(一)适应性

自制玩具一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二要适合 幼儿的个性特点,小班玩具结构简单,色彩鲜艳,富有感官刺激,中班的自制玩具在小班的基础上突出了操作性,大班突出探索性和实验材料的丰富性。同时也随各个活动区的特点而变化,要充分考虑每个孩子的动机需要、兴趣爱好、学习方式和能力水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令他着迷的玩具。

(二)丰富性

要让孩子在玩中充分调动看、听、讲、思等各种感观,玩具的丰富性必不可少,各活动区的材料提供要从多层次、多维面、多感官的知识信息和操作材料,做到人手一份,不因材料缺乏影响活动的质量。

(三)以往我们制做的玩具只注重操作性,而少强调挑战性,这是不适合创造教育的。各种玩具的提供要对幼儿发展的现实状况略有超越,不要尾随幼儿的发展,而是要引导幼儿新的发展,在与玩具的相互作中的收获提高。例如用橡皮筋做的框框弹力网,孩子们用各种材料的物体往上掷发现了弹力的威力,了解了弹性的许多物理性质,在玩中又改进成弹力球拍,使孩子们在玩中改进、创新,有了新的提高,经历了新的探索过程。

(四)各活动区需投放各类自制玩具,就要强调各种信息材料的平衡,激发各种技能发展的因素要平衡,提供的知识能力获得的机会要平衡,在大班初期我将玩教具制做的重点放在棋类玩具上,孩子们本身对棋类活动的兴趣就高,加上老师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孩子们在赛棋技巧上提高得相当的快,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角色区和语言区由于材料没有及时更新和丰富而无人问津,造成了活动的严重失衡,我们应注重各方面玩具的平衡 投放,让孩子获得百科知识,使其平衡发展。

(五)系统性

以往我制做玩具总是大动作制做很多,再一股脑投放下去,放手让孩子玩,觉得孩子有多多玩具玩就好了。在实践过程中出了损坏严重,收放混乱的情况,孩子们玩时不能有始有终,坚持性特别差。其实制做和投放的系统性尤为重要,材料类型,投放水平层次,数量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应按孩子的兴趣点,顺应发展的要求,制做水平层次不同的同种玩具同时期投放,或根据某类型孩子的某些不足有针对性地制作,一般的投放原则以大水平角度来说分三类,一类为复习,巩固以前知识,一类为现阶段辅助实现中心主题的,一类为下阶段活动做辅垫打基础的玩具,这三部分前后更注重纵向联系,前面的内容是后面基础,后面的内容是前面的深化和发展。

(六)动态性

自制玩具以幼儿发展需求为基点,以幼儿园课程 为参考,随季节、节日、教学任务、幼儿兴趣爱好、需求和能力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为保持动态性。第一,玩具的制作应有不同的能力水平,定期投放,第二,打破教师全包的传统,动员家长和每个孩子一同参与、共同制做,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和发展技能、能力的机会。

(七)效用性

自制玩具主要利用废旧材料,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产出,老师要善于收集生活中可制做自制玩具的废旧材料,如可乐瓶、易拉罐,月饼、饼干盒、铁丝、废书报、面料、小石头、瓶盖……等等。发动家

长这个幼儿园最大的后备力量。我们班制作了废布粘球、酸奶瓶降落伞、飞碟等孩子们喜欢的自制玩具。同时,要考虑不要做了不求使用现象,积极改进,力求一物多用,每样玩具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实用价值。

充足的玩具为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让孩子们玩好的重要前提,怎样才能更好地玩,玩出水平来呢?我用三个字来概括:学、竞、思。

(一)学

老师有秩序、有目的地投入多种玩具,孩子们刚一接触都希望是很新奇的,老师要及时抓住孩子这时强烈的学习欲望,让孩子学会玩、学习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全班集体的形式介绍某种玩具的玩法、规则,适用于语言类、角色类游戏玩具。如看图进述,故事盒等,一种是在活动中教会个别孩子玩,让会的孩子带动别的孩子,适用于体育类玩具,如赶小猪、粘粘球等,每三种方法是让孩子们在不会玩的情况下自己去探索其中的玩法、规则,这种方法能让孩子于动脑筋想出更多玩法,如弹跳床、数学接龙卡等,但这些方法不宜一次性过多使用,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近。

(二)竞

玩具玩久了,孩子们往往会觉得枯燥,例如数学接龙,他会了就不想再玩了,我就组织多种形式的小竞赛来调整玩的方式,在大班效果相当地明显,让每个孩子拿一套接龙卡、在规定时间内,看谁接得又多又快。又如:玩夹豆,将黄豆、花生、绿豆用筷子夹着分类,一个人玩久了没意思,组织几个孩子比赛,看谁夹得又快又多。有了竞争性的参与,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大大的提高,玩得不亦乐乎。对于小朋友不喜欢的玩具。如:看图讲故事、我们进行故事大王评选,让孩子用图画成故事盒来讲故事,既提高了能力,又推动了冷门玩具向热门玩具的以展,玩得也更开心了。

(三)思

一次,我做了一个弹跳床,让朋友用各种材料的物品来测试弹力 的大小,刚开始小朋友们挺感兴趣的,可不多久就对单调地往上投东西的活动感到乏味,小朋友提议说:“老师,这样玩没意思,能不能改改”一看小朋友来了创新的意图,我马上放手让孩子们思考实践,一下子“羽毛球拍”“看谁弹得远”“蹦蹦乐”等各式各样的新玩法在孩子们的思考下应运而生,自制玩具比购买的玩具有更大的变更性,也为孩子们改进玩法创造了机会。勤于思考,不仅要让孩子学会玩,更要让他们动脑筋想怎样玩得更好玩,老师要是一个有力的引导者,孩子们的探索过程也是一个学过程。

在制作的玩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某些环节的脱节,我们老师应注意:

1、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统一,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孩子对这个玩具感兴趣并能玩起来就行了,例如大班体育玩具掷红心,有的小朋友根本不关注红心,锻炼方位判断能力的目标。这样目标就没有达到了,我们要把知识和趣味性相结合,在孩子在玩中学,在学到知识时获得乐趣。

2、主角与配角有机统一,老师不是旁观者,应贯穿始终,及时为幼儿提供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方法,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行为规范和个性培养的有机统一。老师在幼儿玩的过程中将孩子的兴趣引向健康的方向,启发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正确的从姿,良好的耐心,谦让的精神,把孩子朴实、无意识的行为升华到一种自觉的、向上积极的行为。让幼儿在游戏中反复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培养个性向健康方向发展。

居里夫人曾说过“教育者将引导孩子将生活变为幻想,再把幻想变成现实。”玩具,是孩子的工具,是孩子发展的食粮我们努力把握好扑克制玩具这条路子,让孩子玩出水平,玩出创新!

第五篇:教师培养模式与高师教育的互动和发展

摘要:从“以吏为师”到封闭式师范 教育,再到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我国教师培养模式的更替不仅反映了教师 社会 角色的变化,更隐含了高师教育功能与价值取向的变迁。在建制后的 发展 过程中,教师培养模式与高师教育之间的互动从没停止过。在新的教师社会角色正在取代传统教师社会角色的背景下,高师教育势必要满足新教师培养模式的需求,需要以市场的思维代替计划的思维,重新定位自己的功能。关键词:高师教育;教师角色;教师培养模式

教师培养模式的变化会直接 影响 高师教育改革与发展,如何在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师素质,一直是高师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国家实施开放性的教师培养模式之后,高等师范院校在与综合性大学竞争中如何重新形成自己的特色,重新让社会认可自己的独特价值,彰显不同于综合性大学的特性,是师范院校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从我国教师培养模式的变迁与高师教育之间互动的角度,分析 二者在现阶段的关系及前景。

一、历史 考察:制度化过程中的均衡与变迁

在历史上,我国的师范教育和教师培养模式经历了一个从非制度化到制度化,从本土的松散培养到域外制度引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范教育的变革始终与社会对教师要求的变化紧密相关。

在近代的西方教育制度引入之前的漫长历史中,我国虽然没有专门的培养师资的机构,但是教师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官师合一”的西周时期。[1]“西周时期实行政教合一,官师一体,官师化择优聘请。”[2]教师的专门化与教师培养机构的缺失并没有造成严重的社会 问题,相反教育系统呈现出长久的松散而自足均衡状态。至清末,非制度化的教师培养体系由于 政治 经济 体制整体受到了资本主义的冲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没有作好准备之前,被迫进行全面的引进。教师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均衡状态被打破,这种均衡的破坏以专门的教师培养机构的设立和相应的专门化的教师培养模式的形成为标志,也是国家在教师培养方面由松散转向制度化的国家干预的开始。国家干预教师培养以“1897年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院的创设和以《 科学 教育学讲义》为教材的教育学课的开讲为开端”,[3]“1902年8月颁布的《壬寅学制》中得以行政上的确定,并且在课程表上有了《教育学》的科目。”[4]此后,中国近代高师教育正式建制化,在课程设置上也在教育学之后,出现心 理学、教育制度、教育政令机关、实验心理学、学校卫生、儿童 研究、教育演习等多种学科。这种课程设置与专门机构的出现,与取消科举制后“以吏为师”教师培养体系的分崩离析是紧密联系的,它确立了新的教师群体形象,也标志着在形式上建立起了新的教师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间的互动和均衡。

分析清末时期中国高师的建制和初具雏形的近代教师培养模式与“以吏为师”模式的更替,不计其效果如何,从 现代 化进程的角度来看,后发外生型的中国正处于自给自足教师培养体系破碎与制度化培养体系引进的阶段,旧的均衡已经被打破,高师教育机构的诞生就是以打破旧教师培养体系的均衡状态和创立新的均衡为其使命的。

在民国建立以后,这种非均衡状态仍然持续,新的均衡使命也不能完成。由于社会对教师要求的标准模糊以及政治**与经济的颓废,整个高师教育反而更显得复杂与无序,基本上只在行政层面进行立法与修补,而在实践的层面上仍然是一种自给自足的模式在维持中国的教师培养。比如,高师教育“整个课程设置基本上沿袭了清末的仿照日本的做法,但是由于抵制日货等运动的影响与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期间对德国大学制度的推崇,在整个高师教育上以北京高等师范为典型,基本上以德国为范例。”[5]此后,又是 学习美国。但是这些改革与变动都没有能够从中国当时的教育实际情况出发,也没能很好地研究中国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在加强了高师体制与课程设置复杂性的时候,并未能对改进教师培养模式有实质性的效果,非均衡状态持续着。

建国之后,全面借鉴苏联,在政治经济制度得到统一的前提下,高师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之间得到了强制性的制度化均衡。1951年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师范教育会议,会议确定了在巩固的基础上发展各级师范学校,正规师范教育与大量短期训练相结合的方针。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师范院校独立设置,原设于各综合大学中的教育系或教育学院归并于师范学院。在很短的时间内全国大部分省市已经建立起完整的三级师范教育体系,形成了以高师教育与中师教育相结合的封闭式的教师培养模式,高师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在国家行政力量的统一安排下实现了形式上的均衡。

但是,这种均衡只是形式上的,在改革开放之后,教育体制铁板一块的状态开始松动,这种形式上的一致与现实需要的多样化产生了矛盾。尤其在20世纪末,随着中等师范体制的消失而出现的空缺和由此引起的对高师教育质量的担忧以及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新的不均衡状态出现了。更为重要的是,这次不均衡状态的再现是高师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的内发式改革,完全不同于清末被动的均衡状态的破灭。

二、现状中的均衡诉求:价值标准的更替与新需要的呈现

随着中等师范教育机构的升格与综合性大学培养教师政策的出台,师范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化已经在客观上打破了原有的封闭的师范教育体系,并且国家的各种政策都在顺应这种发展趋势,鼓励综合性高校和非师范类高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一个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逐步形成。维持高师教育的原有价值标准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高师教育活动面对新的教师培养模式,需要寻找新的价值标准以实现与教师培养模式互动的均衡。但是,这种均衡的诉求需要考虑新的教师需求的冲击,并能以市场竞争的思维来把握自身的内在价值。

一方面,教师培养体制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在根本上对高师教育与教师培养的相对均衡式的互动造成了冲击。1996年12月全国第五次师范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到2000年,全国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5%和80%。从199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来看,“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5.9%,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5.5%”。[6]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已于2000年6月23日由教育部发布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资格制度也已经全面展开。可见教师培养模式的转变是不可避免的。而随着中等师范的升级与专有分配领域特权的丧失,宏观上高师教育的大环境已经完全改变,它不再处于一个封闭的、与其他类型高校完全不同的小生态圈中,而是进入更大的社会生态圈中。这种复杂的环境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前单一的均质环境,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的动力来源也完全不同。在完全不同于计划体制的新体制中,如何面对压力重新树立起合理的内在价值标准以适应新教师培养模式的需求是高师教育所有改革的基点。

另一方面,新体制中的新的市场需要也进一步说明了高师教育与教师培养之间的非均衡,而均衡的实现要从市场的思维出发。随着环境的改变,社会对高师毕业生的需要也下降了。原来只能由师范院校提供的人力资源现在可以有多种选择。这种变化不仅是一种体制上的改变与人才培养方式的宽松,而且显示出了教师培养市场的一种本质性的变化。它说明“我国基础教育中教师匮乏的情况基本上得到了解决,教师的培养将由注重数量阶段转入注重质量阶段,一方面是加强高一级院校对基础教育中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另一方面逐渐达到完全由高等院校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但完全由现存的独立师范院校来培养,首先在数量上就满足不了,同时,原有封闭的教师培养方式的种种弊端又难以保证其靠自身的力量来提高质量”。[7]从新的视角来看待高师与社会需求的关系,不能把培养教师认为是一种无偿的活动,而应将它从计划体制转移到市场经济领域,以交换的眼光来看待供求关系。“很明显,尽管教师教育领域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商品交换领域,但也存在着人才的供求关系:高等师范院校或其他院校是教师教育的供给者,而政府、幼儿园、中小学校以及愿意从事教师教育的人们是教师教育的需求者。这种供求关系的调节和展开,在计划经济 时代 是靠政府的行政指令或行政计划安排的,而在市场经济时代,不能再简单地靠政府维持,应主要靠利益来驱动。”[8]显然,教师培养与供给的市场已经不再是专属的,而且市场对教师的需求标准也开始变化,高师教育必须及时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和质量标准,以市场竞争的思维代替计划安排的思维。

下载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师幼互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师幼互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师幼互动的几点体会

    师幼互动的几点体会 导读:教师与儿童之间积极的情感关系会促进儿童的自律以及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教师对儿童的热情、敏感及有回应的互动有助于儿童形成一种安全和积极的自我......

    浅谈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有效的师幼互动

    (空一行)目 录 (空两行,以下小四宋体,行距20磅) 一、师幼互动概述„„„„„„„„„„„„„„„„„„„„„„„„„„„„„„1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

    浅谈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浅谈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式,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师幼互动在......

    音乐教学中师幼间的情感互动

    音乐教学中师幼间的情感互动 摘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是通过充满情感的艺术形象在感情上打动幼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所以音乐教育首先是情感的教育,是师幼情感互动的过程。可......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策略

    作业二: 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后您肯定有很多收获,请结合自身的教学案例,推荐两至三种有效的师幼互动方法。 答: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是指在幼儿园的一日......

    学前教育活动之师幼互动初探

    学前教育活动之师幼互动初探 师幼互动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日常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同时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 《幼儿园教育指导......

    师幼互动观察与分析

    师幼互动观察与分析 师幼关系的有效性是指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能够了解幼儿兴趣,需求,了解幼儿的原有水平,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分析幼儿可能遇到的问题,了解幼儿的真正困惑,找到幼儿发......

    总结:浅谈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

    总结:浅谈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 总结:浅谈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 “区域活动”是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幼儿能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来进行活动,因而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