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
衡阳县金溪中学
刘海青
【摘要】当前我国的初中教育内容中,数学是非常基础,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同时它也是能够直接体现出一所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关键性学科。很多教师由于还受到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的制约和影响,让我国部分地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迟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数学教师必须要积极的转变观念,确保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同时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课堂教学 新课标 有效性 数学教学 【正文】
一、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性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具备和运用先进的教学观念、科学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并且将它们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保证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得到稳步的提高,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不断提高。在目前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之下,在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行评价时,我们已经不仅仅注重学生的数学成绩,而是从不同的方面去客观的分析,例如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等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来评价一堂数学课的有效性。数学作为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初中数学与其他科目之间的联系更是紧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教学目标的改变,这与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更加贴近。因此,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
二、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首先是教师对于新课标、新教材、新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模式的认识与把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有有效性的教学理念,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主动实践新课标的要求。所以,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仔细的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了解教学中的难点,全面的掌握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其次是师生互动的质量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师生互动是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因素;另外,师生互动也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具有学习兴趣,就能够全心的投入到学习中,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反之如果学生认为数学课堂枯燥无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动力,那么教师即使采取任何手段都无法吸引学生的目光,降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后是教师与学生认知上的平衡。认知上的平衡一般指的是通过一些师生互动活动,帮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问题,达成学习目标,然后在学习目标的理解和认识上能够与教师处于相同的认知层次。另外,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教师对于课堂的整体控制能力、是否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讲解内容是否具有逻辑性和启发性、教学语言手势以及眼神等等方面。
三、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确保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提升的前提条件,如果学生不喜欢数学教师这个“人”,那么他也肯定不会喜欢数学这一门“课”,更谈不上在课堂上积极学习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将自己放在“导师”的角度去命令学生学习,而应该认识到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教师仅仅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只有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之后,才能够保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和教师积极的互动;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之后,才能够让初中数学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活跃,才能够真正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枯燥的教学模式,学生才敢于放开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和回答问题,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自身要积极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和学生相互了解,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把自己当成学生的大朋友,只有这样,小学生才不会对老师存在惧怕感,而教师也才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心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采取更合理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
(二)合理的设置课堂问题情境
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身理心理的发育期,他们的年龄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性格。为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的创造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具有深刻性,教师应该掌握好各种例题的难度,过难或过于简单的问题都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相反还会对学生造成恐惧感;另外教师还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共同思考,尽量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有所收获。例如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事先准备一些简单的例题,在上课时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一小组选出2名代表让他们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谁做出的例题多并且正确率高,对于胜出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促进学生回答问题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通过这一活动教师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准确把握教材内容进行授课
由于很多数学教师习惯了使用旧教材进行授课,因此有部分教师往往会在课堂教学中自行的加入旧教材中的内容,或者根据旧教材的内容对新教材进行一定的整编。教师应该充分的认识到,新教材在编排上打破了传统的教材编写体系,删去了旧教材中旧、难、偏的内容,是根据初中生的认知和心理进行科学编排的,而不是只追求保证数学理论知识体系的严密和完整,新教材从例题到课后的习题都很大程度的降低了学习难度,但是却增加了教材内容的探索性和实践性,学生能够更好的培养数学思维。因此,教师应该仔细的研究新教材内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利用新教材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总之,新课程之后的新教材给予了教师很大的创造性教学空间,新教材并不是仅仅单纯的改变了一些教学内容和编排格式,而是在内容中融合了全新的教学观念,教师必须要准确的把握教材进行授课,做到吃透教材,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结语
总之,有效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同时也是一种价值追求,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并不是一两天时间就能够做到的,而是需要反复的实践总结。任何一堂数学课,即使是经过精心备案的示范课,也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和不足,但是我们正是在这样的反复总结中解决问题、寻找策略,让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一次次的提高。作为一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把教改的重心放在教学观念的转变上去,科学合理的实施教学手段,这样才能让中学数学课堂质量真正的得以提升。【参考文献】
1、陈志诚;谈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体会[J];化学教学;1980年03期
2、陈启秀;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J];安徽教育;1980年03期
3、蒋琦亚 ,周伯炎;试论中学教师的基本功[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03期
第二篇:浅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提高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体会
大邑县新场镇学校
韩强军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数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与综合素质成为数学教师的普遍共识和追求。而要在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就必然需要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主要从教学环境,师生关系,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反思等几方面谈谈一些体会。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性,体会
一直以来,对于什么是有效课堂,中外教育家比较共性的认知是:1.提供有数学价值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2.课堂组织应该内在连贯一致,并具有足够的灵活性;3.建立几积极的学习环境;4.促进概念理解并发展数学思维及问题解决能力。于文森教授更谈到,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我自己认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以较少的时间,精力的投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我的体会是要从下列几方面入手。
—、创造合理有趣的教学环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目的明确,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为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并形成数学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数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抓住其核心和相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注意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知识的“原型”问题,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此外,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应该坚持有趣有效。要把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的发展。比如,在讲了乘方以后,我就让学生猜想把一张报纸对折100次,它的高度有多高?学生的情绪一下就高涨起来,纷纷实践与分析。其三,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以后,我抓住时机让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矩形以及任意四边形四边中点的连线所构成的四边形分别会是怎样的四边形?并且说明理由。这就及时扩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过程: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称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愫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应该说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只是与孩子们共同参与学习、进步、成长中的首席代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师生沟通的有效性,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及时转变教师的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展示的舞台。例如,今年2012届2班毕业的学生陈赓,由于多次转学以及基础等因素,数学成绩比较差,学习积极性较低,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放弃他,而是经常鼓励他,哪怕只有一点小小的进步。同时,我还经常抽他做一些基础性的题目,让他也能感受成功的喜悦。慢慢地,他对于数学学习也产生了兴趣,经过一年的师生共同努力,今年中考他的数学成绩提高了30多分,跨入了及格的行列。领通知书的那天,他激动地对我说,韩老师,真的感谢你对我的帮助和鼓励。看着这个纯真的孩子,我感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多么宝贵啊!
三、精当的教学准备。
1、精研教材,摸透学情。
首先,要深入进行 教材分析。教师只有深刻理解了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新课标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理解教材,要研究教材中每个活动内容及活动的内涵,研究教材中每个探究性活动之间的结构及前后联系,才能勾勒出一条清晰的符合科学研究规律的,基于科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活动线索。
其次,要 认真做好学情分析。学生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原有的基础,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倾向和认知规律,了解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数学、学生与课堂的关系,充分了解学生是保证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好的教学设计,对研讨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点等都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好的构思和创意都有很强的针对性,都需要对学生有真切的了解,如果不仔细研究学生,甚至脱离学生实际,教师课讲得再好,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的。
2、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
实践证明只有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发展认知需要的教学目标才能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精心策划教学设计。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体现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并且自主建构
四、合理适当的教学方法。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教师要勇于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作用要从“教”提高到“导”,“导”就是引导,即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死板的“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即不要一成不变地把讲授法放到首位,要采取各种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教学方法。
(1)数学教师应以学习者的角色去体验数学学习,从学习者的立场来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进而引发学生 “学会向数学知识提问”、“学会向数学问题解决提问”,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
(2)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转变观念。认真落实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4)根据 “学生之间的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法”,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提高。并注重练习、作业以及考试的及时评讲和纠错。
五、及时认真的教学反思。
教育家波斯纳指出:经验加反思等于成长。叶澜教授更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何等重要!当然,只有及时有效的课堂教学反思才能对提高教学有效性有益处。首先,要反思数学教学内容,其次要反思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最后,还要反思教学过程。总之,对于数学教学的目的,目标,教学方法等等都要认真总结,扬长避短。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利的教学环境,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同时课前要精心准备,课中要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后要及时有效作出反思,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己去发现并掌握知识。也才能提高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顾泠沅等,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上海:教育出版社。(2)叶澜,教育概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熊军会
新课标的实施,课程改革的推进为数学课堂注入了勃勃生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目前,我们的教学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工作是低效或是无效的。学生学到的不是数学,而只是解题技巧。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我根据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认为:必须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数学机智教学。
一、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达得预设的学习结果并学会学习,同时使教师自身素质得到积极发展。具体表现在:在认知上,促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在能力上,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上,促使学生从不喜欢数学到喜欢数学,从不热爱到热爱。通过有效的课堂学习使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方法。而对教师来说,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感受到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与价值,同时享受课堂当中生成的许多精彩的瞬间,让教师不断追求永无止境的数学教学。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了解学生
新课程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要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教师就必须不断地优化组织学生学习的形式,使之最大程度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程度、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期望值、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等。
三、以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标准也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生活实际的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问题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是构成学习动力的前提,无疑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积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并由此产生求知欲望与热情,对课堂学风和理解内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结合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学习的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精力集中,课堂效果必然得到提高。
四、优化课堂结构以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预习、复习、探究、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是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
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对基础差的学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时给予鼓励的评价,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教材中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和B组题的作用,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学习才能。在教学中采取“低起点,多层次”的教学方法,即适当放低教学起点,适当增加教学层次,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真正把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整个课堂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要注意课堂容量大小,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突破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安排学生分析讨论,讲一些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都不一样,因此,仅靠教师的整体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通过摸索我发现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即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各小组内的同学之间互相合作、交流,各小组之间互相竞争。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例如我在讲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一课时时,按照上述方法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让每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观察、分析、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且要求每组的小组长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位组员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到讲台上当小老师讲课,汇报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最后,我还会对小老师们的讲课和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让他们真正成了数学课堂的“主人翁”。
五、增强数学教学机智以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的优化率
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由理解到掌握,进而能灵活运用,变为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才智,以求得最佳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机智。数学教学机智主要有启发联想、构思多解、运用反例、及时调节、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复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思维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新的活力。
渗透教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数学教学机智的重要发挥,中学数学的许多内容,都包含着某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例如:解方程中的降次与消元思想,换元的方法,三角代换中的参数思想与参数方法等。课堂教学在传授内容的同时,努力挖掘并向同学渗透教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同学思维的科学性与深刻性。
六、注重情感培养,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内驱力
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而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要想提高教学效果,首要的任务是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时,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可见,建立一个新颖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首先要尊重、宽容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原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其次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在课堂评价中可以采用“很好”、“很棒”、“不错”、“会动脑筋”、“真精彩”、“很遗憾 ”等真诚的言语鼓励评价,也可以采用温馨的体态暗示评价,当学生回答问题较精彩时,竖起大拇指或鼓鼓掌对他进行肯定。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精心设计教案,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使初中教学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
第四篇: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 议 初 中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小结 双流中学王廷均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目前我校的学生为当地农民子女,生源素质不高,个体差异悬殊,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这样一个群体,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在数学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针对我校学生年龄低,学习自觉性较差,要想普遍的提高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难做到的,课堂自然就成为了他们用来学习掌握知识的主要场所。因此,在备课时尽可能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学的基本要求,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重点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低起点:由于多数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比较低,教学中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低起点”引入法:以课本教材中的较容易接受的知识引入作为起点,如 “解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圆”等内容,按教材中的引入法为起点;以所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如在“圆”的教学中,将教材中的点和圆、直线和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运用多媒体技术,用图形的运动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从而降低了起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这一知识;以所教新内容的特殊基本原型作为教学的起点。如在“中位线定理”、“相似三角形”等内容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量一量,从中对有关的几何定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再引入新课;从学生已学过所掌握、所了解的知识、例子作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异同点的类比进行教学。如“解分式方程”可以与“解无理方程”进行类比,“相似形”可通过“全等形”进行类比引入教学。低起点,易掌握,由此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多归纳: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给予学生多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如:在“分式方程”的教学中,归纳出解法:①去分母法②换元法;对于换元法给予归纳出两种常见的题型:A、平方型;B、倒数型。只有不断的总结,归纳,学生才能比较牢固的掌握知识。
3、勤练习:由于多数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在课堂上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因此单调不变的教学模式易引起这些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教学中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双流中学教师:王廷均
第五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课题的提出
(1)素质教育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正不断向前推进,但由于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不少课堂教学仍以传统的“师问生答,师讲生练”的模式为主,学习过程表现为“接受——理解——巩固——解题”,无止境的题海战。长此以往,必将摧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窒息学生的思维和智力,从而掩盖了数学教学的真正价值。
这种现状是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极不适应的,同时更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主体性、创造性人才的要求。要切实改变学生被动发展的处境,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就需要改革当前的课堂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正是在时代的呼唤下、在对传统教育的反思中,在对自己工作感受中,着眼于现实与未来两个维度的理性思考的产物。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变革,“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出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看到被提问的学生总是某些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往往绝大多数是优秀学生。优等生能正确理解,我们教师就当作全班同学都理解了;优等生提出问题,我们教师就当作是全班同学的问题来解决。这种习惯非常普遍,也正是因为这种小范围的师生互动,促使中下生越来越多。如果学困生在每一节课中都得不到关注,长久下去缺漏的知识越积越多,问题也就越来越难以解决。为此,提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试图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的教师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理念
新课程的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2)建构主义的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是人的心灵在与外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从内部生成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这种建构过程是双向的:一方面,通过使用先前的知识,学习者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以超越所给的信息;另一方面,被利用的先前知识不是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提取,而是本身也要根据具体实例的变异性而受到重新建构。由于要进行这种双向建构,学习者必须积极参与学习,必须时刻保持认知的灵活性。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由于事物存在复杂多样性,学习情境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及个人的先前经验存在独特性,每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是不同的。
(3)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和目前的教育状况
初中这个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最快,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形成,人生观,价值观逐步确立,认识、情感、意志、行为逐步养成,人格逐步完善。这一系列的心理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教师的帮助与指导。
(4)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心理学主张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意发展策略。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学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完整的发展中的人,以人为本应该是教学的基本理念,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必须做到“目中有人(学生)”。
互动教育理论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
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将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产生教学共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要突破的难点、所要解决的问题
1、研究内容
(1)、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等激发兴趣方法的调查研究。
(2)、从环节、内容和年级等不同层面,深入研究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和原则(研究重点)。
2、研究目标:实现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四个转变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以课题研究为契机,促使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彻底抛弃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法,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教材观的转变—由以本为本转变为以生为本;教学观的转变—由机械教给转变为自由习得;学生观的转变—由偏面单一转变为和谐发展
(2)、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学法指导的实践中,我们要相信所有的学生,从能创新,人人想创新,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把问的权利留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尽可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做到“变教学为导学。”
(3)、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着眼点就
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获得。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问题,形成一种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4)、学习效果的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研究从“还”字做起的。为使教学时间的分配有重大的转变,让学生的参与时间增加到一节课二分之一乃至更多,优化时间结构不是降低内容本身的重要性,而是对学生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要引进“小组学习”形式,最大限度地扩大参与面,充分发挥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教师特征与教学的有效性。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前斯蒂文思、卡特尔等的研究主要在于鉴别可能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教师特征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如教师的特点、性别、年龄、知识水平及接受专业训练的程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技巧及对学生的影响等。
2.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的有效性。
(1)、关注学生的学习:加涅,还有布鲁纳、奥苏贝尔等人的研究把注意力从教师的身上移向学生以及学生的学习上。布鲁纳提出,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他认为这种学习方法要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去探索未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和研究方法
1、主要研究措施
(1)、加强学习,丰富理论素养。
开展读书活动。一方面,课题组研究教师要学习“课程标准”和一些“教学情境”、“有效教学”、“建构主义”方面的书籍;广读一批教学期刊,研读一本教学专著,撰写一定的读书心得。另一方面,上网搜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从中获得部分理论性较强的文章。
另外,课题组还定期组织研究教师相聚“理论交流”,在交流、切磋中不断提升参与者的理论水平。
(2)、突出活动,推动研究深入。举行四次课题研讨活动。每次活动都围绕研究重点设置一个研讨的主题,安排3~4节课题研究课及 “课题研究体会交流”。让每次研究主题在理念与实践的碰撞中,在个体与群体的交融中得到澄清和深化。“专题交流”贯穿研究过程的始终。一方面,针对教材中教学情境的分析、调整、补充和整合等问题的集中研究,放在四次课题研讨活动中进行,每次的“课题交流”,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对此展开交流和探讨。另一方面,针对教学环节层面的研究,在对内容层面研究的基础上专设时间专题研讨,提炼出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方法和原则。
2、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针对实验班级现有的课堂教学有效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2)、行动研究法。立足于课堂的研究才是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因此以课堂、课例的实践研究才是研究的主要方法。
(3)、个案分析法。记录教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与课堂教学个案,进行研究分析。
(4)、经验总结法。通过不断的反思、总结,得到从实践中得到的有意义的经验,并加以应用、推广。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组成员均具有较强的业务技术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各有所长、有利于组成合理的研究团体;其中余存根校长承担过市课题的研究,从而确保课题始终
能朝着科学、前瞻的方向前进,提高了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
物质基础坚实。学校文献资料丰富,信息技术设施能完全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