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环节”合作学习模式下实践教学
“五环节”合作学习模式下实践教学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能找出各种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通过一些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和初步建模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渗透分类思想,增强应用意识与创新能力;使学生感受现实世界的美与数学的关系,通过运用数学知识可以创造美,从而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究、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锻炼意志与品质,通过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展示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归纳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应用概念。
【教学难点】
探究、归纳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对称轴的存在性、特殊位置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剪刀飞机、正方形、圆和不等边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模型。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展示图形,欣赏对称美――设疑
教师活动:
首先展示三幅“喜”字图案:
师:这三幅“喜”字图案,美不美?美在哪里呢?
然后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欣赏生活中一些对称事物图片。
师:看了这些事物的图片,你有什么发现?
从而引入本节课主题;探究对称的实质。
学生活动:
学生依据个人爱好选择喜欢的图案说明。
生:它们都是对称的。
设计意图:
其中有两幅是对称的,一幅是不对称的,并说一说为什么,其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对称美和不对称美。从生活实际导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热情,揭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离不开生活的本质。
二、独立学习
操作实践,探究对称的实质――建模
教师活动:
请每位同学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飞机、正方形、圆、不等边三角形四个平面图形模型。
(1)动手检验飞机、正方形、圆、三角形,哪些是对称的?
(2)请你根据操作过程描述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并写出你的结论: _。
(本小组讨论后的结论是: _)。
数学上把这些称为对称图形:飞机、正方形、圆等叫轴对称图形,你能给轴对称图形下个定义吗?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_。
学生活动:
教学经验告诉我:学生的这些结论往往是用生活语言描述的,譬如:图形左右相等,图形两边一样等。
设计意图:
这些图形中,有对称的,也有不对称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对称的本质――即“折痕”(对称轴)是否存在。
深化概念,讨论对称的要点――质疑
教师活动:
动手操作1:你手中的这个平行四边形(非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模型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请说明理由。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①_。
动手操作2:请找出飞机、正方形、圆这几个图形的对称轴,飞机、正方形、圆的对称轴的条数分别是多少?飞机 _条,正方形_条,圆_条。
判断:折痕就是它们的对称轴
(_)。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②_ ;③_。
学生活动:
关于判断这个非特殊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可能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让学生操作演示,充分发表意见,展开辩论,最后发现无论沿哪一条直线折叠,都不能使它两部分完全重合,从而形成一致观点,它不是轴对称图形。从而得到启示①:轴对称图形沿某直线折叠后,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启示②: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启示③:对称轴的条数可不止一条。
设计意图:
通过这些活动,力求使学生在探究中悟理,在交流中激情,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有利于突破难点。学生在相互讨论中能够取长补短,合作交流,增强集体荣誉感。
巩固概念,列举对称的事物――应用
教师活动:
出示以下两个练习:
练习1:(1)找出下图中的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2)请大家按对称轴的条数对以上图形分类。
(3)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吗?
练习2:请列举生活中有哪些事物的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活动:
学生不难得出按图形有一条对称轴,两条对称轴……进行分类的方法。接着我鼓励学生继续思考: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吗?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可以将图形按有对称轴和没有对称轴分为两类,也可以按对称轴有有限条、无限条和没有将图形分为三类的。
学生从服装、建筑、国旗、会标、汽车标志、中国结等各个方面举例。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中体现了数学的分类思想,强化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使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三、合作交流
教师活动: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充分交流讨论,合作完成,解决以上问题。教师可以适度参与学生讨论,可对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引导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各小组展开讨论、交流,合作完成存在疑惑或较难的题。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优秀生帮教后进生,进一步强化“双基”,使得两个层面的学生都有各自的成就感和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落实“对子”,真正把后进生转化落到实处。
四、展示反馈
教师活动:
(1)收集并用多媒体展示:八个小组的描述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2)第一小组展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第二小组展示:动手操作1和启示①,动手操作2和启示②和启示③。
(3)第三小组展示:练习1.(1)(2)。
(4)各小组竞争展示:(3)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吗?
(5)第四小组展示:①推理游戏。
(6)各小组竞争展示:②摆一摆;③剪一剪。
教师和学生一道分享学生的展示成果,并及时给予点评、适当点拨,教师追问及时到位。
学生活动:
分组展示,各抒己见,分享他人成果,吸取经验,达成共识,扬长避短。
设计意图:
给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能、激发创造力的舞台和空间,在这个舞台上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究知识,这里突破传统的以师生交流为主的诱导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有较多的参与机会,实现了以学生为主的多边交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促进和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五、拓展提高
发挥想象,创造对称美――升华
教师活动:
依次出示以下例题:
(1)推理游戏: 找规律,在横线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图形。
(2)摆一摆:如图所示,下面三个圆(两个小的等圆、一个大圆)如何摆放,使组成的图形分别只有一条对称轴?两条对称轴?无数条对称轴?
(3)剪一剪:①剪双“喜”字;②你能一刀剪出红十字会标志吗?③自己设计,剪出各种轴对称图形。
作业:设计学校的花园广场,要求设计图为轴对称图形。
学生活动:
“推理游戏”中学生有可能出现两种答案: 和 ;“摆一摆”中学生摆出多种方案;“剪一剪”和“作业”中,由设计者本人谈设计思路。
设计意图:
在“推理游戏”中,我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该题曾被美国哈佛大学选为入学考试题,目的是让学生觉得自己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大学试题,增加他们的自信,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摆一摆”中前面题目都是有轴对称图形找到对称轴,然而这道题是先确定对称轴的条数,再组成轴对称图形,目的在于通过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剪一剪”和“作业”中这个课题的条件比较宽松,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自我展示的机会,其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教学反思】
这节课利用“问题串”进行探究启发式教学,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些问题是学生探求新知、生成新知的导航灯,每个问题都能深入挖掘教材的分散点,它们构成了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大厦所必需的脚手架,为学生搭建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思维通道。
本堂课采用湖南省常德市第四中学的“ 五环节”合作学习模式,即:“提出问题―独立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反馈―拓展提高”五个环节教学,这种模式以“问题”为中心,以“合作小组”为平台,以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探究为前提,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打造快乐高效课堂,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应用、拓展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 五环节”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帮助教师理解新课改理念;有利于帮助教师运用新课改理念驾驭课堂;有利于帮助学生适应“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探究为主线”的“三主”新课堂。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第四中学)
第二篇:“‘五环节’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下?初中现代诗歌教学“四读法”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五环节‟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下初中现代诗歌教学“四读法”初探
作者:谭惠琼
来源:《教师·中》2015年第04期
摘 要: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诗歌的教学却一直被“边缘化”,究竟怎样教?教什么?本文从笔者所在学校的“提出问题—独立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反馈—拓展提高”五环节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下,浅谈四读法,试图能使现代诗歌教学更加简单有效。
关键词: 联结学习理论;条件反射;刺激;反应
现代诗歌的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却一直被“边缘化”。怎样进行现代诗歌的有效教学?在湖南省常德市第四中学的“提出问题—独立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反馈—拓展提高”五环节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下,我为现代诗歌阅读教学归纳了“四读法”。
一、借助范读,传递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范读的作用不可小觑。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环节,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往往能让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像涓涓细流一样流入学生心田,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尤其是那些选入课本中的文质兼美的现代诗篇,通过老师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范读,把文字转换成有声语言,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就能把学生吸引到优美的意境中,不仅能使学生初步感知诗歌内容,给学生以悦耳流畅的音韵美和均匀有力的节奏美的享受,而且能传递情感,使学生得到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
在《再别康桥》中,回味天才诗人徐志摩的“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依依别情”; 在《一片槐树叶》中领悟台湾诗人“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 “绵绵乡愁”。教师抑扬顿挫、极富感情的范读能在潜移默化中将这些情感传递,使学生被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所感染。
二、自由诵读,揣摩情感
诵读诗歌是直接感知诗歌最简单的方式。重视诗歌的朗读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诵读感知诗歌的语言之美,另一方面自由诵读有利于学生发现诵读难点,如轻重音、停顿等方面的问题,还可以自主探究作品内涵,揣摩情感,达到“熟读深思子自知”的境界。正因为如此,诵读应该贯穿于现代诗歌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关键词句,更是应该反复诵读。
如余光中的《乡愁》,句式均匀整齐,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在指导学生自由诵读时,在读准字音节奏的基础上,应该提示学生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揣摩每一节诗中 “小小”“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窄”“矮矮”“浅浅” 等叠词的朗读方式,从中体会诗人看似轻描淡写,实则以“小”衬“大”的浓烈的思乡之情。
三、感悟品读,升华情感
如果说诵读诗歌让学生初步感知了现代诗歌的音韵美,让学生“知其然”,那么品读诗歌则是让学生 “知其所以然”。品读诗歌的关键在于品味诗歌的语言,要善于抓住“诗眼”,即关键的词语,了解其丰富的含义,不仅了解字面上的意义,还要了解字里的内在含义,即所谓“言外之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中关键词语的丰富内涵,在“独立学习”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删除”或“增加”词语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感悟。
四、想象美读,入情入境
每一篇诗作都是客观世界在诗人心中的再现,或多或少地打上了诗人自身思想感情的烙印,所以要理解诗人的感情,感悟诗歌的内涵,品味诗情画意,这中间有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想象和联想。在“拓展提高”环节,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
如《一片槐树叶》的结尾部分这样写道:“故园哟,要等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诗歌没有对这个“诗人归来”的场景作具体描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在苍翠的老槐树下,槐花纷飞的朦胧场景,并以一段古琴曲作为背景音乐,有意留下想象的空白,让学生想象、思索、玩味。此时学生想象的翅膀已展开,以诗句内容为依据,大胆想象诗人回到故国站在故国的老槐树下的情景,体会诗人当时的激动心情,入情入境地品味诗意,这时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枝一叶总关情”,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新课标明确提出的“体验”“领悟”“品味”的教学目标其实都与“情”有着密切的关联。在“五环节”教学模式之下,通过“范读—诵读—品读—想读”这四个步骤,在诵读中品味情感,在诵读中升华情感,就能使现代诗歌教学更加简单有效。
参考文献:
[1]肖明钦.初中语文现代诗教学有效性初探.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4(09).[2]郭玉霞.初中现代诗歌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第三篇:五环节教学模式总结
“五环五疑教学教学模式”实施总结
一年级数学组 2016年6月
随着我校“五环五疑教学模式”的深入和逐步推广,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变革的新时期。每位教师也在充分学习和思考的基础上,深入实践“五环五疑教教学模式”,倡导教与学行为转变的创新性和时代性的开放课堂;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充满生命活力的愉悦课堂。
在“五环五疑教教学模式”基本思路的指引下,我校全体教师展开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勇于创新,充分利用我校的多媒体教学系统,逐步形成了我校特有的课堂教学模式。
“五环五疑”教学模式是指:1.导学设疑。2.自学质疑。3.合作排疑。4.展学释疑。5.用学生疑。
一、导学设疑:创设情境——设疑导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实物投影仪,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呈现学习的目标和自学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初读文本教材,解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下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把筛选提炼出来的重点问题当作下阶段学习的切入点。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要以读和写为主。如果这一步处理得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充分调动,新知识和重点、难点也能较好得到解决。
二、自学质疑:认定目标——独立自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上个环节自主学习的结果,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让学生在展示中发现问题,改正错误,调整思维方式,积累做题经验,对做得好的及时肯定和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课堂活起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理念。让他们的好奇心,成功欲得以极大满足,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地探求知识;独立思考加上团队的合作交流,就能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这个环节学生的交流活动主要以说为主。
三、合作排疑:针对难点——互助学习——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教师在学生自学、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反馈交流。交流展示的过程我们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各小组推荐代表或各组按序汇报、板演展示。
(2)利用教室的实物投影仪展示个人或小组探究的结果。
(3)各小组就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开展小型的辩论会。
(4)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老师要针对各组学生都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平等、民主的态度予以指导、点拨,切实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四、展学释疑:目标反馈——展示释疑——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为了构建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地盘”,采取合理、灵活的探究方式非常重要,我们认为在这个环节,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个人自主探究
在这个环节,不能跳过学生个人探究的过程,学生只有对问题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够在和其他同学的交流中有言可发,才能互相碰撞出思维的的火花。
(2)以优势互补的个体组成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亲密协作,互相启迪,碰撞思维,激发想象,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达到资源共享,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3)老师的任务在于“导”。重在学习方法上的导、牵、引。如怎样从课文中找依据,言之有理还要言之有据,而不主观臆断;怎样从表象推究本质等。把解决重点问题和对重点段落的深入阅读紧密结合起来,使解决重点问题的过程成为抓住重点深入阅读的过程。
(4)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突破文本阅读中的难点
五、用学生疑:训练巩固——拓展运用——培养运用创新能力。
此环节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学习研究的问题认识更全面,理解更深刻,巩固学到的知识,运用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形成新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理解迁移知识和应用创新的能力。因而练习设计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学生认知能力的层次特点,要注意总结性、巩固性、层次性、变式性、可测性、开放性。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巡回辅导,适度指导解题方法,使学生能学习掌握解题技巧、运用解题技巧,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发展能力。
评的环节,教师根据学生“自练”中反馈的信息,引导学生自主评价、互相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指导。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情况,感受学习的快乐。让学生自主谈出本节课自己的收获和发展情况,在学生交流评价中又一次促进知识的系统与教师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以便调整后续教学。
总的来说,“五环五疑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整个课堂以活为原则,激活学生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五环五疑教学模式”教学法一定会为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新课程的实施注入新的活力。
第四篇:五环节教学模式总结
“五环节教学法”实践经验总结
芹池中心小学
吕育苗
随着我校“五环节教学法”的深入和逐步推广,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变革的新时期。每位教师也在充分学习和思考的基础上,深入实践“五环节教学法”,倡导教与学行为转变的创新性和时代性的开放课堂;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充满生命活力的愉悦课堂。
在“五环节教学法”基本思路的指引下,我校全体教师展开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勇于创新,充分利用我校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结合县局提出的“读写说”习惯目标的培养,把三者有机融合,逐步形成了我校特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是指1.学案引导,自主学习2.组内交流,合作提高 3.展示互动,评价激励 4.引导探究,拓展延伸5.巩固练习,达标测评。
一.学案引导,自主学习;自学环节指导到位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实物投影仪,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呈现学习的目标和自学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初读文本教材,解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下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把筛选提炼出来的重点问题当作下阶段学习的切入点。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要以读和写为主。如果这一步处理得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充分调动,新知识和重点、难点也能较好得到解决。
如由我校延露老师执教的《比的应用》一课,教师就充分运用白板,将自学要求,学习目标等呈现在白板上,然后让孩子们充分的读、领悟,从而真正达到预期的自学效果!
二.组内交流,合作提高;交流环节高效热烈
针对上个环节自主学习的结果,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让学生在展示中发现问题,改正错误,调整思维方式,积累做题经验,对做得好的及时肯定和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课堂活起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理念。让他们的好奇心,成功欲得以极大满足,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地探求知识;独立思考加上团队的合作交流,就能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这个环节学生的交流活动主要以说为主。
如我校教师吕育苗执教的《分数的再认识》一课,在交流3/4所表示的意义时。孩子们交流讨论非常激烈。我自己一直认为“说”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整合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孩子们
充分运用个人说、对子说、换对子说、换组说全班展示说等方式,说对目标的理解,说对新知的猜测,说自己表示3/4的方法及意义,说生活中的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说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及结论,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与困惑,说自己对新知识的期待„„无论是自主说,还是合作交流时说,还是展示说,还是评价说,都说得大方得体,都说得流利干脆,都说得准确专业。
三.展示互动,评价激励;展示环节精彩纷呈
教师在学生自学、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反馈交流。交流展示的过程我们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各小组推荐代表或各组按序汇报、板演展示。
(2)利用教室的实物投影仪展示个人或小组探究的结果。
(3)各小组就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开展小型的辩论会。
(4)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老师要针对各组学生都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平等、民主的态度予以指导、点拨,切实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四.引导探究,拓展延伸。探究环节灵活有序
为了构建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地盘”,采取合理、灵活的探究方式非常重要,我们认为在这个环节,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个人自主探究
在这个环节,不能跳过学生个人探究的过程,学生只有对问题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够在和其他同学的交流中有言可发,才能互相碰撞出思维的的火花。
(2)以优势互补的个体组成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亲密协作,互相启迪,碰撞思维,激发想象,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达到资源共享,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3)老师的任务在于“导”。重在学习方法上的导、牵、引。如怎样从课文中找依据,言之有理还要言之有据,而不主观臆断;怎样从表象推究本质等。把解决重点问题和对重点段落的深入阅读紧密结合起来,使解决重点问题的过程成为抓住重点深入阅读的过程。
(4)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突破文本阅读中的难点 五.巩固练习,达标测评。练习测评形式多样
此环节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学习研究的问题认识更全面,理解更深刻,巩固学到的知识,运用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形成新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理解迁移知识和应用创新的能力。因而练习设计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学生认知能力的层次特点,要注意总结性、巩固性、层次性、变式性、可测性、开放性。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巡回辅导,适度指导解题方法,使学生能学习掌握解题技巧、运用解题技巧,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发展能力。
评的环节,教师根据学生“自练”中反馈的信息,引导学生自主评价、互相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指导。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情况,感受学习的快乐。让学生自主谈出本节课自己的收获和发展情况,在学生交流评价中又一次促进知识的系统与教师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以便调整后续教学。
如延露老师执教的公开课《乘法分配率》,在达标检测环节就设计了高质量的题目来检测目标达成情况,有梯度,有坡度,有难度,有深度,从各个方面考察了各个层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效果非常棒!
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这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课的结尾,延露老师抛出“请用‘这节课我感触最深的是„„我学会了„„我发现了„„’这样的句式来谈谈自己的收获吧?”及时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及时反思总结。延老师在教学中长期的引导学生积极、正确地反思、探索思维过程,让这种反思成为学生自觉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善于提出疑问、自觉调控思维进程、自我评价解题思路或方法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总的来说,“五环节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整个课堂以活为原则,激活学生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五环节”教学法一定会为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新课程的实施注入新的活力。
第五篇:语文五环节教学模式
曹家湾镇中心小学
语文学科“五步五环节”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它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在欢乐和谐中提高效率,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作为课堂教学中利用率最高的“导学案”则是教师立足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特为学生设计的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是老师们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等文本信息,通过撷取网教资源、远教资源,集体备课,汇集群体智慧设计而成的。“导学案”要立足学生实际,突出引导功能,注重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启发性、层次性和引导性,其中的设计形式要多样,既有学习任务,又有拓展迁移。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我们提炼出了具有曹家湾镇中心小学特色的语文学科“五步五环节”教学模式。
一、“五步”(导学案研发的五个步骤)
个人研发导学案(形成“初案“)--→备课组“集备”(形成共案)--→课前个人“复备”(形成个案)--→课中“续案”(形成“续案”)--→课后“补案”(形成““补案”)
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程序及基本要素:
导学案设计要做到“四个基本统一”,即:统一基本设计程序、统一基本设计要素、统一基本课时容量、统一基本设计格式。
(一)导学案设计基本程序。每周集体备课时间,研究下一周的导学案,组内成员集体研究,分配下周备课任务。基本流程为:个人“初备”(形成“初案”)---备课组“集备”(形成“共案”)----课前个人“复备”(形成“个案”)---课中“续备(形成“续案”)---课后“补备”(形成“补案”)。具体来说,先由主备人“个备”,然后返回学科组“群议”,结合大家的建议再由第一主备人修订,分给任课教师,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再“个备”,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导学案在设计时要求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学生要能够浅入深出,摸着“石头”过河,步步为营,逼近目标。
(二)导学案设计基本要素。高效课堂下的导学案设计要素,受高效课堂课型的一定影响,在共性中寓于个性。课型一般有综合课型、自主课型、展示课型、反馈课型及其他组合课型。通常综合课型导学案要包括学情调查、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预测、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过程、整理学案、达标检测、教与学反思十个要素。对于其他课型,比如复习课、讲评课在设计要素上应当有所侧重。其中学情调查和学习内容分析不出现在学生使用的导学案之中,这些要素在操作时要注意: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学习目标设置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2、知识链接。包括与本节课学习有关的学生所缺乏的关键性学习材料,包括旧知或者拓展性材料,以方便建立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系。也可是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前挂后连,拓展延伸。
3、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导学案设计的主体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主体环节。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导学案的作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在学习过程中导学案设计要符合“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情境化”的特点。通过帮助学生设计问题,以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现高效课堂学生自学(独学、对学、群学)、展示、反馈的基本学习程序,能较好的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到学会、会学、乐学、创造性学习的目的。
4、学法指导。学法指导不是导学案中的一个环节,而是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指点迷津”。有两种常见的形式: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如数学教材的各个章节都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了归纳、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与方法。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5、学习小结,即整理学案。导学案上最后一个问题一定设计为本节知识的体系建构。将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进行整合,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空由学生来填。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6、达标检测。达标检测不仅仅是指测试或做练习,体现评价的方式很多,如自评、生生互评、对子测评、教师抽查等。
7、教与学反思。教师要反思,学生同样也要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
二、“五环节”(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1.激趣导入,呈现目标:
(1)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适宜的导入方式和切入点,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2)借助课件、导学案等形式出示学习目标,并简要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1)指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自主自学,并能熟练掌握。(2)指导学生把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困惑提出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解决,对于组内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在班级内进行交流探究,生成问题。
3.对学群学,合作探究:
在学科长的组织下,学生以对子、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把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困惑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探究,组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余组员认真倾听,及时纠正、补充,直到达成共识,把较有难度的内容合作解决。如果意见不统一,有待在班内展示时共同探究解决。
4.成果展示,点拨引导:
(1)教师针对教学难点,有选择地指导学生通过展讲、展示、展演等形式把自己或本组的学习成果或独到见解交流展示出来,全班范围内相互质疑、补充、评价。
(2)当学生的认知距离教学目标有差距时,教师抓住教学契机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领悟、反思、总结,把确有难度的内容引导学生 弄懂弄通。
5拓展提高,评价小结:
(1)通过导学案出示有关的习题,或指导学生完成课本习题,检测学生学习情况,或适度开展拓展训练,如阅读训练,小练笔训练等,达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活用的应用能力,把学会的内容巩固下来。
(2)组织学生回顾本节课目标要点,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并根据学习情况进行自评、互评和小组评价,评选本节课的优胜小组和明星个人。使学生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高效课堂的三种课型流程
1、问题发现课。“问题发现课”的任务是: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在对子组讨论与小组间合作中,生成小组问题。鉴于以上目的与任务,“问题发现课”的课型流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激情导入,呈现目标(4分钟)第二步:自主学习,问题发现(自主检测,提交问题)(20 分钟)
第三步:对子组讨论,合作探究(提交问题)(5分钟)第四步:组内合作,展示交流(解决问题,整理学案)(7分钟)
第五步:达标检测,学习评价(5分钟)
第六步:问题生成,提交教师(4分钟)(提交新问题)注:要求学生带着学案中的全部问题读文本,并要求通过开放式的阅读文本寻求每一个问题的答案;要争取对学案上的问题通过对学、群学以及学生的课堂展讲得到真正“解决”。(答案完整;有思路方法;有拓展延伸)
2、问题解决课。“问题解决课”的基本流程设置是: 第一步:激趣导入,明确任务(3-5分钟)第二步:自主学习,解疑置疑(5-10分钟)第三步:小组合作,解疑问难(3-5分钟)第四步:全班合作,展示提升(6-10分钟)第五步:问题训练,巩固迁移(5-10分钟)第六步:归纳延伸,拓展提升(2-5分钟)
注:这一课型应注意的首先是课堂任务要明确,任务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任务条,也可以以其它方式投放给学生。其次是组间展示要恰当,学生展示的技能、展示水平、教师恰当的点拨、引领及拓展是实现三维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而在课堂上进行及时有效的针对性训练、综合性、拓展性的训练是实现巩固与迁移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3、问题拓展课。以复习、巩固、拓展、提升为目的的 “问题拓展课”。“问题拓展课”是处于模式的最高层级的课型。“问题拓展课”用于单元、章节复习教学,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提升、拓展,也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成功的愉悦,用于考前复习,则会实现最大限度的个人成绩的提升,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问题拓展课”的基本流程:
第一步,营造创设,感知目标(2-5分)第二步,自主学习,建构网络(8-10分)第三步,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5-10分)第四步,问题训练,巩固迁移(8-10分)第五步,重点展讲,规范指导(3-5分)第六步,归纳提高,体验成功(1-5分)
语文知识内容的条理、内在规律分散在“杂乱”的教材中,较零碎,无系统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将大难点化成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把相关内容有机串联起来,然后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导学精讲一定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课堂上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以上是我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常规范式,具体教学活动中应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课型分类、师生实际等因素灵活应用。
曹家湾镇中心小学 2014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