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分享阅读教学中的困惑

时间:2019-05-12 22:3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在分享阅读教学中的困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在分享阅读教学中的困惑》。

第一篇:教师在分享阅读教学中的困惑

教师在分享阅读教学中的困惑

教师方面:

1、当读本中的图画内容与文字不符时,应该怎样将其引入到文字上? 建议:分享阅读的读本从图文对应关系来划分,有三种:图=文(《这是什么?》《尾巴》科学类读本,小班);图﹥文(《巨人》《聪明的小鸡》故事类读本);图﹤文(儿歌《中秋节》《我喜欢》、诗歌《春居》《渔歌子》、散文《悄悄话》《好朋友》);

当读本属于图=文这一类,图文可以在同一阶段结合阅读,先阅读图画再呈现文字(单页面逐一进行);

当读本属于图﹥文这一类,视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阅读能力发展水平来组织。比如小班,先由老师用大书引导孩子进行连贯的图画阅读,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和思维去感知理解故事,再进入到文字的阅读,让幼儿感知和对比自己的表达与书面文字表达的异同;

当读本属于图﹤文这一类,图文可以在同一阶段结合阅读。要注意的是,先可在导入环节做好经验铺垫,比如说组织相关内容的谈话,以唤起幼儿原有生活经验,起到激起幼儿兴趣以及营造话语氛围的作用,然后再感受和欣赏读本上的画面和语言。画面是帮助幼儿感受直观具象的意境,其中文辞的朗读是重点。教师须注意朗读的艺术,比如说语音、语调、语气、节奏、轻重音,还有态势语言,即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的辅助。以上是关于图文教学的时间和方式问题。

2、如何让拓展活动开展得更加有效,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3、挖掘一个读本的教育价值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2、3合并)建议:首先要看咱们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学前期幼儿应得到什么样的发展才适合,才有益于孩子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分享阅读的教育理念是关注幼儿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让孩子像喜欢玩具一样喜欢图书,让孩子像喜欢游戏一样喜欢阅读。

一个读本的教育价值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情感目标、技能目标和知识目标。

分享阅读读本的题材和体裁具有多样性,有自然科学类的《植物的叶子》、健康类的《我们爱运动》;社会情感《好朋友》《快乐》、社会生活《特大新闻》《土土的鞋子》;文学鉴赏类,比如诗歌《春居》、寓言《后羿射日》、民俗《春节》、故事《聪明的小鸡》。

在拓展环节可以根据读本题材的类属,进行组织:比如《植物的叶子》,可以采集叶子进行各种图案的拼贴;《我们爱运动》可以和参观、健康课结合起来;《好朋友》可以是讲述好朋友之间的故事;《聪明的小鸡》可以表演。拓展活动辩证地结合生活与艺术,要符合孩子特点年龄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要具有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注意活动幼儿的参与度。

4、读本内容的主线如何确定?幼儿思维广,教师应怎样去结合读本内容与幼儿的思维进行综合教育呢?

建议:读本内容的主线视读本的题材和体裁而定,故事类的有:时间线索《巨人和小怪兽》、空间线索(移步换景)《我喜欢跳》、情节发展线索《聪明的小鸡》、角色情感变化线索《小蛇要走了》等等;其他类型的线索,有数量关系的线索《礼物》、部位方向线索《苍蝇、苍蝇,快走开》、知识层面的线索《植物的叶子》等等。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幼儿早期阅读预备能力包括:反思能力、质疑能力、预期能力、假设能力。

提问的设计:事情是这样的吗?为什么会这样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如果它不是这样,事情又会怎么样? ——开放性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针对性提问:爸爸在做什么动作?

——发散性提问:你还看到了什么?还有其他想法吗? ——预测性提问: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还会去干什么? ——质疑性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呀?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情境式提问: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样?

——假设性提问:假如情况是那样的话,结果会怎么样呢? 可采用的组织形式:读本梳理小结、复述、续编、仿编、创编。

5、怎么样有效的帮助幼儿在认识读本过程中做到不重复,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主动学习汉字?

建议:一个读本,在第一阶段一般会有两次大书阅读(侧重于图画阅读),在第二阶段会有两到三次的阅读(侧重于书面语言文字的阅读)。无论是阅读图画还是阅读文字,都要有新的目标和要求,可以是横向的伸展,也可以纵向的提高,这样就能让幼儿的积极性继续得到保持。

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速度,尤其是低年龄班的孩子。指读要注意一一对应,帮助孩子从语流中感受到音节意识。一般来说,现代汉语的一个音节对应一个汉字,做到字音和字形的结合。到了中大班,可以结合具体读本丰富幼儿的词汇学习和语言的组合规律。

6、对于中班幼儿,有些字基本上不认识,那大书上的字在请幼儿阅读的时候要不要遮?

建议:视本班幼儿具体情况而定,如果老师觉得文字的呈现对幼儿最初的图画阅读没有干扰,可以不遮。

指导阅读方面:

1、大班幼儿阅读小书时,如何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时间?

建议:视大班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来组织小书的阅读形式,可以放在大书之前阅读,也可以在大书之后阅读。

如果在第一阶段先阅读小书,可以先提问,让幼儿带着问题阅读,教师再进行检测。也可以让幼儿先看小书,要求幼儿自主提问,再一起来讨论解决。

如果在第二阶段阅读小书,依读本题材类型而定。比如说故事类读本可以进行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注意,老师需要引导幼儿寻找反思点。比如说《巨人》、《巨人和小怪兽》、《聪明的小鸡》。

诗歌类型的读本,多种朗读形式的体验。句型的仿编、句子的扩充,同伴之间的交流分享。

2、如何调动个别差异幼儿的阅读兴趣? 建议:①提问的梯度要照顾到全面。

②教师的回应,比如说教育评价要跟上、具体。帮助幼儿获得成就感,建立信心。

③阅读氛围的营造,依具体的读本创设阅读情境。教师的要注意锤炼自己的语言,除了精炼、还有生动形象,比如说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恰当的态势语言的辅助。

3、对于托班幼儿,怎样快速地引导的孩子学会指读? 建议:最初时,教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一方面是大书的文字指读要规范,当幼儿小书阅读时,老师也要做好示范,比如说怎么持书,如何那个手指指读。教师要一一巡视,及时做好纠正指导。建议先求准求稳,根基做好了,熟能生巧,速度就上来了。

4、孩子在述说读本内容的时候,是否一定要按文字的顺序来? 建议:既然是述说而不是朗读,幼儿就不需完全一字一句按读本上的文字来表达。述说是对阅读能力强孩子其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和挑战。

5、是否在中班就可以教孩子用滑读的方法来阅读读本,如何做到一一对应?

建议:如果中班幼儿的音节感知意识较强就可以有滑读了。滑读的节奏和速度相对点指稍快些,幼儿能从视觉和听觉上建立字音和字形的一一对应。

6、小班幼儿如果对有些读本不感兴趣,不进行跟读,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引导?

建议:阅读的兴趣,来源于阅读的乐趣,来源于对阅读的愉快体验和成就感的体验。

教师作为一名成熟和流畅的阅读者,首先是自己要从具体读本的阅读中体验或收获到快乐,才能把这份快乐传递到您孩子的心灵。当然,至于具体的诠释方式,由老师个人决定。建议老师,要从整体上来营造和创设具体读本的阅读情境和趣味,要有小系统的意识。

7、如何培养幼儿较好的点读方法?建议同3TH

8、幼儿在创编时如何能考虑的更加全面?

建议:不知困惑是否可以理解为“幼儿在创编时,老师如何引导才能更加全面”。通过阅读读本故事,幼儿习得读本讲述故事的言语风格和思维方式。故事的创编一般会考虑到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形象、故事内容的思想性、语言的组织、态势语的辅助。(口头的创编)

幼儿通过绘画进行创编,引导幼儿通过图画的细节和线索安排来表达故事的起承转合。适合在大班孩子的创编活动中进行。我们在制定教育要求和教育评价时,要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的现有水平和发展能力,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和能够达到的最近发展区。创编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从自己的创造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让幼儿对这种语言表达方式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而不是一种负担,防止幼儿畏难情绪的产生。

第二篇:日常教学中教师的困惑

日常教学中教师的困惑

困惑1: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虽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很多教师看来,已经成为新课程课堂的标志了,似乎无此便不能称之为新课程,并广泛应用于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可是为什么要要采用合作学习?大班额下如何有效组织进行合作学习?常态教学中是不是都需要采用合作学习?我们在喧闹中进行合作,至于为什么要合作?怎样合作?合作学习如何安置?我们没有想明白。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往往喜欢按照“优差”的原则给学生分组,其结果是有的学生由于思维敏捷,言语流利,因此乐于表达,而有的学生反应较慢,表达跟不上节奏,羞于开口,久而久之,只听不言,最后连听的兴趣都没有了,这样,就达不到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如何改变这种现象?。

困惑2:变味的夸奖?“你真棒”“嗨、嗨、嗨,你真棒!”这种程式化的教学评价是不少教师很喜欢用的。我们常常看到,不管是什么原因在什么场景下,学生撞对了教师心中的标准答案,学生都会得到如此程式化的肯定。我们还来不及或者没有意识到,日常非规范化评价如何适应不同年龄段孩子发展的需求?我们也没有想到这种泛化的评价最终演绎为廉价的夸奖,早已失去了它本身的价值。表扬的泛滥能否对学生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的回答真的无懈可击?

困惑3:华彩的课堂?华彩的课堂就如一曲独幕剧,似乎每一个小节,都经过教师的精心打磨。到最后就是舞台走秀,学生的思维被教师所替代、被教师的言语所捆绑,谢幕似乎是完美的休止符,其实学生就是一个被操纵的木偶。我们呼唤有生命力的课堂,我们迫切希望师生共同呼吸。近年来在课堂上,尤其是在公开课、观摩课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一种时尚。教师一声令下,学生马上4—6人围在一起,教室里嗡嗡之声不绝于耳,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当教师让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时,总有个别学生“代表”了全组,成了专门的发言人,其他学生只是陪客、旁观者。尤其是在大班容量情况下,教师想全面了解每一组的合作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这样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无法取得实效。这种情况怎样避免?

困惑4:热烈的讨论?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上都安排过“讨论”这一教学环节。我也经常这样做,可随着一次次课堂实践的效果,我对这种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操作上有很多的困惑。

首先,我总是感觉每次安排的讨论环节,看似课堂上很热闹、气氛很活跃,可实际上,基本上都是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唱主角,一些成绩一般或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的学生一般都扮演听众或旁观者的角色。我不知道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是讨论的问题难度偏大,还是讨论的问题缺乏吸引力,无法调动起大部分学生的参与性。究竟应该怎么设计讨论的问题,一直困惑着我。在问题的探究性和兼顾学生的参与性上我始终无法找准平衡点,因此在效果上就大打折扣。

其次,我还对讨论的时间和过程的掌控上有困惑。一节课中频繁地出现讨论场景是肯定没有太大实效的,一般来说,应该是在解决教学重难点时,组织学生对相关的问题展开讨论比较合适。但时间上总是控制不好,时间短了,学生交流的不充分,深层次的问题挖掘不够,时间过长,又受到整节课时间的制约。另外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我总觉得自己无法驾驭得住。我只能参与个别小组的活动之中,了解他们的活动情况,而对于其他学生的情况,只能通过反馈了解到结果。对于他们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无法全盘掌握,也就谈不上及时的引导、点拨了。我也曾试过各个小组都过问,但结果我觉得也不太理想,受时间的限制我只是蜻蜓点水似的问问情况,无法把握具体的问题。因此,我总觉得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我的角色定位无法实现,充其量只扮演了组织者这一角色。

我也曾带着这些困惑去查阅一些教育刊物上其他同行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具体做法,也留心身边一些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些做法,虽有所帮助,但也有一些无法在课堂上具体操作,也许是我的领悟能力和教学水平有限,我开始冷静反思:合作学习有形式而无实质的原因,就是教师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思考与设计。也就出现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及价值都要追求一种形式化的小组讨论。加之讨论时间又没保证,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就在教师的要求下结束了。教师作为仲裁者,只是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框架里赶,这是典型的应付式、被动式讨论。而在学生方面,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结果往往是组长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胆怯与有困难的学生就成了陪衬和听众,他们的意见往往被忽视。这也充分说明我们追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的同时,我们没有把握好实施的“度”。我们有时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标签式”教育,这种教育是空洞的、无力的;有时把传统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让 “好不好”、“行不行”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应答性问题充斥课堂。把整体性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从而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还有的时候将探究“泛化”与“神化”。把无需探究的内容拿来探究,从而导致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我们用科学家的探究性质和水平来看待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从而导致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不屑一顾,过分关注和挑剔探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而不是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科学基本素养”的提高上。同时,教学即评价,但课堂教学中程式化的评价有时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削弱了评价的激励功能。我们不能对九年级的学生还是采用小学一二年级小红花张贴在学生额头,将奖章印在学生课本上的方式来激励学生成长,我们更需要做的是用巧、妙、抛的评价方式、适合孩子心理发展的需求,来引导学生,伴随课程成长。我们要开始追求一种有思考价值的课堂教学,课堂不求完美,只求真实而有价值,讲究从学生的思维水平出发设计问题,让学生在认知的冲突中自己寻求发现,引导学生体会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课堂是学生的生命阵地,不是教师的表演场所;老师的教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发现、去经历、去创造。而只有当教师的教学方式有意识地、有效地的转变,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才不会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内核虚化与流于表层。也才可能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思考困惑产生的局限性问题

教学任务难完成。由于经济条件限制,目前农村小学电脑还没有普及,网络更少之又少,学校图书馆虽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图书,但这些书大多为陈旧的资料,真正能供师生借阅的书籍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搜集许多资料的科普活动和综合学习、研究学习活动的预期教学效果就谈不上了。作为学生,真正学习的资料是少之更少。条件好的只有几本习题集或者作文选。再加上很多学校老教师太多,新思想学不会,旧思想改不了,很难真正完成教学任务,只能教教简单的知识罢啦。

管理体制难跟上。实施新课程必须健全与之相适应管理机制,但如何健全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正是农村小学所面临的一个困惑的问题,许多学校仍以抓学校常规管理,应用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形成新课程教学,旧模式的管理的局面,条条框框过多。如业务学习、政治学习、教学研究、作业教案、专题探讨、心得体会以及阅读、作文、美术、写字、自然、思品、实践活动、班队会等均要有教案。项项老师都要问津,件件都要求教师有书面文字,加之上面谈到的教案书写,教师一天到晚都要埋头在苛刻的书面文字抄写上,机械地重复着形式上任务的完成。否则工作态度有待于考虑,领导的批评、惩罚也会因此接踵而来。试想这样当教师精神上怎能不疲惫不堪?教学科研只能咀嚼他人的吃过的饭。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新课程实施,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又从何而谈。

二、对策:

上课前的三个把握为:

1、把握好教材

通过对教材的认真钻研,理解编者的意图,弄清单元章节的构成及其地位,掌握训练的基本要求,从而能够脉络清晰地分出重点、难点,从教学目的出发,以重点为突破口,设计出恰当的问题。这样使好的问题既有利于揭示数学本质,又有利于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

2、把握好学生

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乃至班风班貌等有一个细致的了解,熟悉各方面的情况,这样设计的问题才能有的放矢,结合实际,学生才能适应,乐于接受。目的就是让好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把握好课型

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课型,不同要求,不同的训练重点来设计问题,而不是千篇一律,从而达到因材施教。新授课上,教师要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设计问题,促使学生思索,探究新知识。练习课教师提的问题要有恰当的角度、幅度和坡度,复习课教师提的问题要有挈领而顿、百毛皆顺的功能,问题应从大处入手,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便于形成知识网络。

授课中要注意三个把握:

1、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间距离”

一节好的数学课不是一讲到底,也不是一问到底,精讲巧问,处理好提问的节奏,安排好提问的时间距离,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和问题进行零距离接触,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深更透。例如:教学《圆面积的计算》这一课时,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半圆分成若干个相等的小扇形,然后剪开,重新拼合,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后,老师只需设计两个问题即可:(1)请大家认真观察,拼成的近似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圆形有哪些联系?问题提出后留给学生比较宽松的思维空间,通过思考学生要说的很多,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抓住两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中等生只是在语言条理上差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也能说出一二来。这样便有利于学生理解,发现形变面积不变,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圆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原来圆的半径。(2)完成上述的发现后,老师可以再提出第二个问题:“根据上面的发现我们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那么,圆的面积又该如何计算?”由于学生明确了两个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全可以对头脑中储存的信息加工、整理,进而独自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把握好课堂提问的“空间距离”

课堂上要处理好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在提问时,恰当的近距离可以使学生感到教师亲切的期待。因此教师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或者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更为重要的是处理好学生和问题之间的空间距离,所提的问题范围不能过于空洞,也不能过于狭窄,既不能让学生觉得无从下手,也不能太直太露,让学生无需思索就可回答,使提问失去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心中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情况,在他们的知识最近发展区提问,对浅问题、直问题从较隐蔽的角度提问,拉开问题与学生的距离,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对大问题难问题则需要大题小问,难题浅问,通过问题分解来缩短学生与问题的空间距离。

3、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心理距离”

首先,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老师提问不要给学生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语气可以平缓一些,态度和蔼一点,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再回答,如果学生回答有误,不要责备,更不能讽刺挖苦,允许学生出错,如果学生暂时回答不上来,教师要多加鼓励,让他别着急,想一想再回答。只有学生保持轻松的心理状态,敢想敢说敢做,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回答。

其次,教师要控制好学生和问题之间的心理距离,好的问题既有挑战性,又是大多数学生经过思维努力后能够解决的。这样的给学生“似曾相识又陌生”的感觉,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内驱力。由于学生在知识基础方面具有差异性,因此同一个问题与不同的学生之间心理距离是不同的,老师提问也不能“一刀切”,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可让优秀生来回答,对于难度一般的题目可以让中等生来回答,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后进生来回答,让人人学有所得,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每个人都能得到发展。如:在教《圆的面积》一课时,可按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设计不同的问题:(1)阅读课本,你能按课本图示把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吗?他们之间有何关系?(后进生做答)(2)阅读课本,你能根据操作实践,说出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吗?(中等生回答)(3)你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吗?(优等生回答)这样的问题,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水平,使他们能够各有所获。

再次,好的问题不但具有开放性,还要兼顾差异性。开放性,即目标是聚合的,思维是发散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差异性,即能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个性化的解答,让每一个学生都进行深入的思考

第三篇:教学中的困惑

教学中的困惑

李红

随着课改的进行,课堂气氛活跃了,孩子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呈现出“万紫千红春满园”的景象。但是,我也留意到这样的现象,上课学生争抢发言,彼此听不到对方的声音。孩子们随意地甚至歪歪扭扭地坐着,我对于这样的坐感到很担心,其一,对身体发育不利,其二,不利于专心听讲。孩子完成任务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教室里一片“热闹”,没完成的学生也没有心思完成。所以我的教学困惑:新课改后,还要不要课堂纪律?如何做才能既弘扬个性,又使七八岁的孩子遵守合作的必要的纪律,而不影响别人?波西米亚有一句谚语说:“学校没有纪律犹如磨盘没有水”,夸美纽斯说:“纪律的目标就是要使他们跟随别人,走向正确的方向,而且实际上自行地走向那个方向。”必要的纪律,既保证了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保证了大家在一起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应该遵守哪些课堂纪律?实践中的经验告诉我,课堂上,学生必须要专心倾听别人的发言;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话;参与活动时,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自己学习时,不能做影响别人的活动等等,也就是,做独处时的小主人,合作时的小伙伴。

那么,应该怎样让学生遵守纪律?夸美纽斯说:“功课学习如果组织的合适,学习本身就有充分的吸引力,就可以利用它们固有的快感吸引一切人。假如情形不是这样,错处不在学生身上,而在教师身上。一个音乐家不会用他的拳头或用一根棍棒去击他的七弦琴,他也不会因为琴声不谐便把它摔到墙上;而是根据科学的原则去工作,为它调弦,把它整理好。”所以,教师科学的组织方法,积极的鼓励制度,对于维护良好纪律是必不可少。魏书生老师对于学生都能做到“多次提醒”,何况是我们这些老师。在我班,我和同学们提出了“一分钟思考”时间,一分钟后谁知道了就先告诉同位,然后小组回答,选出组内最精彩的发言交流。孩子们发言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起来。小组讨论唇枪舌剑,讨论时没有谁是谁非,只有个性和不同的见解。所以大家一样,想多少就说多少,知道多少就发表多少“高见”,真是“童言无忌”“初生牛犊不怕虎”。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的方法到位,不盲目地去娇宠学生,就能在课堂上做到既遵守纪律又活而不乱。

第四篇:数学教学在新课改中的困惑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中的困惑

随着我县新一轮“五步三查”课改模式的启航,我校课改工作已进入全面实验阶段。上了近一年的新课改实验课,课堂上睡觉的孩子少了,大大方方走上讲台的孩子多了,可以说感触颇多,困惑也不少。今天主要谈谈我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单说分组学习方式。根据教育局意见,我们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进行了合理分组,课桌也按6-8人一组安排,也给学生讲明了分组学习的意义以及分小组学习的具体操作方法。看起来一切似乎都已准备就绪,只等开展课堂教学了。

可一上课,才发现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首先,心理准备并不充分。就老师而言,新课堂教学要求老师必须少讲、精讲,主要是引导学生从事学习活动,起初老师们由于习惯了传统的讲授、讲解模式,担心学生思考问题思路出差错走弯路,对知识理解不透,害怕学生回答的数学语言不严谨,生怕学生讨论得出的答案其他学生不信服,唯恐课堂教学的知识不连贯不系统,因而教师习惯不断对问题进行重复,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总爱去重复说一遍。就学生而言,习惯了单打独干,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会(或不好意思)主动去问别人,合作意识一时难以建立,不知道该怎样与人商量问题。

其次,课堂纪律管理难。刚开始分组,大家都对面而坐,觉得很新鲜、很亲切,坐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时间长了,也给他们说废话提供了方便,不少同学是背着老师坐的,造成任课老师很难辨别是哪个学生在说废话。学生习惯了正面对着听老师讲(勉强能集中注意力),不习惯这样背对着听讲,觉得没劲,注意力也难于集中,于是大多数时间就自己讲自己的;对那些本来平时就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更是提供了“商量课外工作”的平台,因此,整个课堂总是闹闹嚷嚷的或者喑喑嗡嗡的,一节课老师要招呼若干次都难以安静下来。

第三,教学任务难以完成。以前在数学学科上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在老师的“精心”安排下总不能完成,反而要用2到3课时才能完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所有问题都要学生亲自动手,共同探究,形成共识,然后展示,这样本身就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2.由于学生探讨活动的方式方法存在的问题也浪费了不少时间,最要命的是,学生在展示时,语言不精练,不准确,特别是数学概念的讲解,由于学生自己的理解有限,再加上语言的不严谨,导致讲解不清楚,这种情况下,往往老师还要重新再讲,但有的学生偏偏记住了学生的错误的讲解却记不住正确的,3.以前由老师三两分钟就可以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题型学生要讲要花费2到3倍的时间,导致课堂热闹,但容量不大,不能实现真正的高效,4.学生展示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导致做题时间不够,好多题型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也不能很好的进行拔高,所以我们出现了考试时并不是预期的那样,差生的成绩不但没上去,好学生的成绩反而有些下降的现象。

5.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难以定位。分小组学习,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课堂上的大多数问题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合作讨论完成,学生合作探究的活动就贯穿了整个课堂,这时问题出来了:学生就不管你啥问题,无论深浅、难易、多少,凡问题都“打伙”商量,没有了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有的干脆就直接问其他同学答案,自己懒得动脑筋。哪些问题该合作探讨,哪些问题该独立思考,学生一时难以分辨,就导致整堂课都“热闹”非凡。6.自从有了小组量化评比细则后,刚开始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是高了,主动寻找问题答案的热情也高了,可过了一段时间后,学生的积极性就大打折扣,一部分学生就认为的得不得分都无所谓,又出现了让学生讨论,大家的激情就很高涨,不讨论个个都像小绵羊。

7.该期末了,所有课程都进入了期末复习阶段,期末复习试卷需要老师讲解答案和方法,甚至还要板书,分组坐的方式不利于学听老师讲,因为背对着老师的学生听讲始终不能完全专心;还有,相当多的知识需要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自查漏补缺,要么默看,要么独自演算,要么读出声来背诵,分组而坐则更容易相互干扰,静不下心来复习,明显影响复习效率。部分教师就提出:复习阶段是否可以把学生课桌还原到分组前的形式,让所有学生都面对讲台和教师上课,以更有利于教学。可作为管理者的领导和专家,我们该何去何从?

面对以上困惑,我校也想了些办法,校长经常组织教师加强新课改内容的学习,先从思想观念上让所有教师彻底转变过来,敢放手让学生去做,坚决做到学生能做的老师不包办代替,老师能做的领导不插手。当然,有些东西还需要时间去适应,比如学生听课、讨论问题的习惯,教师上课尽量少说或不说无用的话等等;有的习惯需要慢慢去培养,比如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方法、独自思考的习惯等;有的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强化,比如课前预习、课堂纪律的调控等等;还有的需要教师创新方式方法,比如如何利用现有课时量完成教学任务等。

还有些,更需要教育同行相互商榷,不断完善方式方法,以期尽可能地达到新课改的预期目标。

逍遥镇初级中学:数学组 2014.12

第五篇:在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几点困惑

在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几点困惑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改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这几年的综合实践教学中我成长了许多,是学生教会了我如何教学,是书本教会了我如何教学,但这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运做起来是无章可寻的,只能是在摸索中实践。工作起来就困难重重,因此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在这里我就谈谈我在工作中的几点困惑。

困惑之一:综合实践课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大胆地尝试,充分地交流,却发现在一节课里拓展学生的思维与教学任务完成存在着矛盾,目前还很难解决这个问题。课堂上有一些学生思维敏捷,抢着发言,可是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的参与面,不可以经常提问这些学生,这些学生几次没被提问到就不举手了,怎么办?

困惑之二:安全问题影响课程实施。在当前安全第一的情况下,要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很难做到的,除了开学典礼能带学生近距离出去走走外,其余时间只好在校园里活动了。因此,安全问题束缚教师手脚,影响了课程实施。

困惑之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问题。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很难正确完整的评价学生参加活动课的情况,因学生缺少一定的约束,所以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完整的完成每项课程内容。对过程评价,也是一个难点,特别是那些毅力较弱的学生更是虎头蛇尾。

以上是综合实践课上经常出现的问题,它们的出现影响到了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效果。希望我的困惑能得到领导、老师的帮助和指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任重道远!我会继续努力克服困难,上出一堂堂出色的,让自己和学生都有所收获的综合实践活动.

下载教师在分享阅读教学中的困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在分享阅读教学中的困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在历史教学中的困惑

    我在历史教学中的困惑近几年我一直承担九年级历史的教学任务。由于教材换来换去,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教学模式也随之有很大的变动。不知是学生的素质差?还是我的方法,手段不对路......

    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方水中心学校龚小琼 浮生若梦,红尘易老!一转眼,我在语文教学岗位上已工作了十二年。时间越长,困惑也就越多,简单整理一下,把最困扰我的几点罗列如下,偏激不当......

    紫云教师教学中疑难与困惑

    紫云教师教学中疑难与困惑 1. 怎样真正的改变一位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些学生做了思想工作,当时见效,但是一段时间后旧病复发,还要些学生根本没有把学习当回事,我该怎样去改变他们? 2......

    我在跨越式教学中几点困惑(优秀范文5篇)

    我在跨越式教学中几点困惑 从上学期接手四年级网络班开始,我了解了网络下跨越式教学的模式。从好奇到尝试,再到适应,我经历了太多的磨练,有了一点小小的进步,同时也还有几点困惑......

    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困惑和探索★

    浅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困惑和探索 龙口市徐福中学 杨奎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最让我头疼的就是作文课。好多学生一提写作文,顿时疾首蹙额,执笔无言,一写作文,就在下面翻作文书,东......

    在拼音识字教学的困惑中成长

    在拼音识字教学的困惑中成长 ——教育新课改体会识字教学 九年前我第一次教一年级时是探索着前进,向老教师学习、不断听评课,给自己充电。而今,我再次成为一年级语文教师,收获很......

    教师远程培训《教学中的困惑》例文

    执教以来,让人困惑的问题不少,最让我迷茫、也是最让我深思的,就是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直以来,总感觉我的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归纳起来主要有这么几点:学习主动性不高,......

    分层教学中的困惑

    为了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为了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我校育开始了一轮新的变革——分层教学。在两年的实践和探索中,学校领导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