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仁爱英语教学法
五指教学法
任满红老师是仁爱版教材的主编之一,她既研究教育的理论又一直在一线教学,所以她能将高深的教育理论和实战的教学天衣无缝的结合在一起。下面是她在这本教材中提倡的五指教学法-----RPCPP。
(五指教学法RPCPP)说明:
每课根据话题找出重点中心活动部分a,其余是过渡部分。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能够大容量地输出语言。Step 1(The first finger)Review复习
七年级开始:a.限定时间、角色; b.全体起立,排练;
c.两组为单位互相表演、观看; d.展示两组; e.鼓励与纠正。
过渡: 推出关键生词。Step 2(The second finger)Presentation 推出
七年级开始: a.给出问题并放录音; b.回答问题;
c.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让全体学生一起分类整合出重点句型; d.让学生找出关键词,使思路连贯。Step 3(The third finger)Consolidation 巩固
七年级开始: a.放录音,跟读,铅笔标重读与语调; b.擦去所标语调,让学生逐句选读后听核对语音语调; c.人机对话,即学生和录音机对话; d.为光盘配音/和磁带齐读。Step 4(The fourth finger)Practice 练习
a.限定时间、角色;强调抛开课本,最多只允许看关键词; b.全体起立,排练; c.两组互相表演、观看;
d.展示几组,相近两组不允许重复; e.鼓励与纠正。
过渡:提供文化差异、文化背景、书上铺垫活动部分等。Step 5(The fifth finger)
Project 活动产品a.必须用上新学的主要内容; b.相近两组不可相同,要有创造性。例:1.做海报 2.贴墙上 3.分组排练 4.展示
5.评价、鼓励
6.纠正、强化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与对策
摘 要:本文探讨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过程中存在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在学生学习环境的改变,学习心理的变化,学习英语的个体差异等衔接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衔接问题 中小学 教学方法 问题与对策
一、引言
长期以来,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阵,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在教学内容和评价等方面出现重复、脱节等问题,导致教学资源、学生学习时间和精力的严重浪费,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如何解决好中小学外语教学衔接问题是防止两极分化,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大面积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衔接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与教师相关的问题
(1)教学目标和内容缺乏一致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考虑到中小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其设定的课程目标层层推进、丝丝入扣。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的内容。但实际上,大多数初一学生未能掌握好最基本的语音规则和拼读规律,元音、辅音字母和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不会。在词汇方面远远没有达到《标准》中二级所要求掌握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语法方面没有“数”的概念,不知道动词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主要人称代词经常混淆。在功能和话题方面,仅局限于简单的问候、告别、感谢等交际功能的表达形式。在语言技能方面,他们往往习惯于接受性学习、单纯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不能通过内部语言系统对大量的信息输入进行理解和吸收。同时听写能力较差,很多学生单词会读不会写,并且书写不规范。到了初中,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了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教学要求从听说为主,逐步向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阶段过渡和转移。一方面,学生觉得中学英语难学吃力,产生厌倦和畏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另一方面,中小学教材的不一致,出现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重复和脱节现象。其次,中小学教师之间缺乏交流的平台,中小学相对独立,处于分隔状态。小学和中学教师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中学英语教师不了解小学英语教师的具体工作,小学英语教师也不知道中学英语教师的需要。如果一名中学教师不知道自己的学生在小学学了什么、学得怎样、如何学的,衔接教学又从何谈起?
(2)教学方法缺乏过渡 在小学,英语教师基本上是采用直观法组织教学活动,他们比较重视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和新颖性,注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程度和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而到了初中之后,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教师更注重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因而教法相对单
一、呆板,课堂气氛也略显沉闷。学生除了感知材料外,还必须理解语言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另外,教师对学生期望值太高,经常在语言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缺乏足够的台阶和桥梁环节。例如,通常在1~2次语言输入之后,就让学生进行课文复述,讨论或角色扮演,但往往由于教师没有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加工,新旧知识还不能被学生内化并整合成新的能力,学生很难运用所学的新知识和话题进行有效的表达。一旦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吻合,英语的教与学就会相脱离。教学方法的差异,使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适应不了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
2.与学生相关的问题(1)学习环境的改变
新课程强调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四要素的整合,提倡教师、学生、课程资源之间的对话。小学生进入中学后,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他们对校园环境、师生环境等都感到陌生。例如,大部分初一学生对新教师的教学不适应,包括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板书、讲课时的语音、语调以及表达方式等。小学英语教材基本上是图文并茂,讲究直观性;而中学英语课文比较复杂,学生对此感到既好奇,又陌生不理解,以至于影响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效果。环境变化的差异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产生障碍。(2)学习心理的变化
当小学生刚接触英语时,他们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习英语积极主动,课堂上大胆积极发言,同时有较强的自信心。但是进入中学后,大部分学生由于对英语由陌生变为熟悉,不再有好奇心和新鲜感,甚至原来有兴趣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兴趣不仅没有得到巩固和加强,反而有所下降。原来对英语兴趣不高的学生随着英语难度的增大,明显表现出信心不足,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厌倦和畏惧,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持续发展的动力。
(3)学生英语水平的个体差异
刚进入初一的学生,英语水平不像小学生刚学英语时那样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环境、家庭和个人等因素造成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使教师难以把握教学难易度。例如,我们目前使用的湘教版仁爱教材,是零起点。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而言枯燥无味,其学习兴趣必然受到挫伤。如果跨越字母从语句开始教学,对于零起点的学生而言实在困难重重。第二,学习行为也各自不同:过度依赖老师,没有养成上课记笔记,下课及时复习习惯,书写不规范,作业粗心马虎,拼写错误多,语法概念模糊,用汉语方式代替英语等。
三,衔接的对策
《标准》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九级别,并以“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充分反映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英语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各级别之间的有机衔接。中小学教师要紧紧围绕本阶段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实现中小学英语的无缝对接。
1.教学内容的衔接,构筑中-小衔接交流研讨平台,促进中小学协同发展。
中学英语教师要通读小学英语教材,熟悉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可喜的是,近来我们与对口小学开展互动,请专家到校给我们中学和小学英语老师开讲座,相互听课。2010年春开始,我们有六位老师到对口小学给六年级学生上课,每周一节课。我们选用适合于小学不同版本的小学—初中衔接材。“导学—自悟”小学—初中衔接强化培训读本。“强化培训读本“共二十讲,在教学程序上分为二个阶段。第一讲至第五讲为第一阶段,主要学习26个字母的读音和书写,初步认识48个音素,为第二阶段做好前期准备,同时掌握5组微型对话。采用“字母和音标相结合”语音教学模式。第六讲至第二十讲为第二阶段,注重拼读能力和口语对话训练,要求学生掌握600个课标要求的单词和课标要求的交际功能项目的对话内容。主要采用“结构——情景——主题”口语教学模式和“音、形、义三位一体”词汇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的衔接,找准小-初衔接结合点,实现平稳有效衔接。初一学生和小学生一样,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认真把握好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利用各种直观教具营造生动的语言交流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英语,体验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二要开展各种英语课外活动,例如竞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竞赛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三要控制好教学进度,与小学教材相比,初中教材的学习内容大为增加,升入初中的学生,刚开始时可能不太适应,如果教师按部就班的教学,势必会造成问题的堆积,学生会感到英语越来越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多次输入,分层输入以及难点的分解,采取先慢后快、先少后多的教学策略。
3.注重师生情感的衔接
小--初衔接不仅应体现课标二级与三级之间的巩固和过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而且应体现学习心理的衔接。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应该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将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基础,没有积极的情感,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就会削弱。教师应更多关注学生能做些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认真上好一堂导言课:在导言课中,教师可作自我介绍,包括教师的兴趣、爱好、特长、教学策略与方法等。其目的是让学生尽量多地了解老师,排除师生情感沟通道路上的障碍;教师更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方法、建议等。还要创造宽松友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外,要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任何一点成功,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是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可以深信,正确处理这个问题终将推动和促进英语教学,终将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综合能力。最后,教学衔接阶段的评价与测试要求不宜过高,评价与测试要有利于学生产生成就感,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诊断、激励和强化作用。
4.小--初衔接的教材与教法
编写符合课标要求,适合于小学不同版本的小学——初中衔接材。如“导学—自悟”小学-初中衔接强化培训读本。“强化培训读本”以课标二级要求为主,同时融入部分课标三级要求的内容,以语音教学为主线,辅以交际功能训练,突出培养以拼读为基础的自学单词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有效解决小学英语教学中遗留的问题,夯实基础,提高技能,有效帮助学生排除学习英语主要障碍。“强化培训读本”按“导学——自悟”教学”模式编排,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和策略,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获得主动探究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达到学习内容和目标上顺利衔接,还可达到学习情感及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衔接。在“导学——自悟”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方面,每班不受学生人数限制,培养学生在正常大班教学条件下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按竖排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以4个小组作为班级基本学习互助体,开展“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小组计分竞赛”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实行量化评价。为学生提供均等自主学习和表现自我机会,把形成性评价有机融入教学过程。
第二篇:仁爱英语八年级
Unit 3 Topic 2
Section A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处理 1)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核心教学项目是谈论个人兴趣爱好,共三个话题,整个教学内容主要以Hobbies为中心,围绕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如兴趣爱好,音乐等而展开的。我说课的内容为第三单元的第二话题,主要介绍了音乐的分类,如classical music,pop music和folk music 并介绍了一些乐器,乐队,歌手等的情况,让学生会使用英语谈一谈每个人自己的爱好,包括以前的和现在的业余生活,与学生喜欢的非常接近,能较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一话题中,语法be going to 的用法贯穿始终,为下一话题学习过去进行时做好铺垫。本课是Topic2的第一课,主要学习一些乐器名称和谈论音乐会,及学习英语海报的制作。作为话题的第一课,首先是为后面的内容提供话题和语境,同时具有为后面的学习扫清语言和文化障碍的作用。因此,本课侧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所学功能用语谈论音乐方面话题的能力及了解各种乐器,用懂得的材料进行语言交际训练,为进一步谈论音乐及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打基础。2)教材处理
本课课型为听说课。Section A分为五个小部份。重点活动是1a,2a和2c部分。本课时的重点是通过谈论音乐会来复习be going to 的结构并着重学习感叹句,同时学习部分乐器名称。课改提倡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我将部份内容做了调整。首先,1a部分是本课的重点一般将来时和感叹句呈现的部分,因此我先播放《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通过谈论歌手Celion Dion的音乐会来呈现重点,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智能及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其次,1b部分是“同一首歌走进大别山”的海报,我把它设计成“同一首歌走进福安”让学生对此充满新鲜感,更易于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让学生真正体会在用中学,在学中用(Learning by using, learning for using)。
最后,2a ,2b主要谈论乐器及个人对乐器的喜好,所以我将他们整合为同一部分。既节省了单独处理的时间,又可以使课程衔接更加自然流畅。
2、教学目标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话题的任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 学习和掌握词汇concert pity lend singer violin drum pay
理解词汇:hip hop musical instrument artist folk 短语:at the concert give the concert go to the concert lend„to
play the piano
b: 句型:How exciting!
It sounds great!Wonderful!
What a pity!Who is going to sing at the concert? Where is she going to give the concert? c.语法: 复习be going to 句型的一般将来时
掌握what/how引导的感叹句的构成方式
(2)能力目标:能使用一般将来时来表达将要发生的事情;能听懂并领会说话者对事物表达的情感;能够正确使用适当的形容词评论事物,学会使用感叹句来表达说话情感;能制作简单的图表和海报等形式传达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善于抓住英语表达的机会。
(3)德育目标:学会通过谈论音乐方面的兴趣爱好来打破交际中的僵局;了解他人的喜好,增进情谊;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未来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3、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复习一般将来时,学习感叹句。这些语言是本单元及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为感叹句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语法之一,本课时是对该语法教学的第一课,因此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语言输入,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难点:①感叹句的两种方式,学生常常将what和 how混淆。
②
lend „ to 把„„借给
.borrow „ from 向„„借(入)二.学情分析
1.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本课以多媒体课件展示,并配以丰富的图片及色彩,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根据教育心理学,如果学生对于一件事物有极大的兴趣,他们就会排除主观和客观的种种消极因素,尽量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去。
2.初二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能力,正逐渐向读、写过渡,同时,学生们对英语学习还有着较浓厚的兴趣。经过一年的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实践,有了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本课侧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所学功能用语谈论音乐和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我主要选择了五指教学法(Review、Presentation、Consolidation、Practice、Project)作为基本的上课脉络,同时使用交际教学法及任务型教学法,通过交际来完成任务。因为五指教学法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而通过交际完成学习任务,符合课改要求,让孩子体验所学知识会让他们学得更多更好。
在具体教学中以直观教学及活动教学为主。利用图片、多媒体、录音等直观教具和电化手段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理解和思维的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使他们不停的动脑子将零散的语言组织到一起,并积极表达出来,达到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四、学法及学法指导
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策略,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依据课改的精神,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用生动的课件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2、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我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氛围,把课堂变成有声有色的舞台,让学生在乐中学。如步骤一的谈论个人兴趣爱好;步骤三的表演对话等。
3、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连贯的听说读写,如步骤二的听录音回答问题;步骤三的编写与1a类似对话并表演对话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4、学习策略的指导
本节课将在课堂活动中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的学习小组,如步骤五的动手制作海报,让他们围绕着课堂任务分工合作,在活动中相互探讨、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发展他们的能力。创建开放式,探究式的课堂,有意识渗透学习策略的训练。如我让学生观察课件画面,回答问题,让学生学会使用认知策略;让学生表演对话,实现交际策略;引导学生交际,主动练习和实践,是调控策略的体现;充分利用多媒体,录音等是资源策略的体现。
五、教学程序:
主要流程:谈天说地,切入主题→寓乐于学,激趣呈现→回归课本,夯实基础→旧知新用,情景再现→活学活用,综合探究
本节课采用五指教学模式:复习、呈现、巩固、练习、综合探究活动贯穿教学过程。
Step 1 Review(时间:8分钟).检查上次作业,请2~3名学生口头表述my hobby,其他学生认真听,如有错误,指出并改正。
2.再请一个学生将上次调查结果向全班学生做汇报。设计意图:回顾如何表达自己及他人的兴趣爱好,达到交际目的,并巩固used to do sth 的句型。
3.教师放一首歌曲My Heart Will Go On让学生听,然后设计一个语言情景,并由此导入新课1a.设计意图:欣赏歌曲,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打好基础。
Step 2 Presentation(时间:10分钟)
1.通过step1对音乐会的渗透,设置听力任务,呈现屏幕上的问题。(1)What is Sally going to do this Sunday evening?(2)Who is going to sing at the concert?(3)Where is she going to give the concert?(4)What time is it going to start?(5)Is Jack going to the concert ? Why?(学生听完录音,抢答问题。如有困难,可再听一遍。学生回答后呈现答案,为下一步学生不看书表演对话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任务性听力训练,然后进行抢答。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了教育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思想素质、情感素质和英语语言素质。
2.让学生看1a对话,划出感叹句。然后叫几个学生读出感叹句,并翻译成汉语。(教师将感叹句写在黑板上。)3.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根据提示使用what/how 引导的感叹句来表达个人情感。设计意图:采用图片形式进行语法讲解既达到练习及巩固新语言项目的目的,又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3 Consolidation(时间:10分钟)
1.教师放录音1a,让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2.将学生分成两大组,分成男女生,朗读对话。3.让学生准备三分钟表演对话。学生不能看书,但可以根据屏幕上的问题和回答及感叹句,不局限于原对话。(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分别从学生朗读的流利程度、语音、语调等方面进行评价。)
4.通过呈现明星图片,创设情景,让学生为“同一首歌走进福安”大型演唱会制作一张海报。
5.根据海报,编一个与1a类似的对话。(请2~3组同学到讲台前表演)设计意图:通过跟读,朗读,表演等形式,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全方位,多角
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小组间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练习使用所学语言。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勇敢表达,逐渐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获得成就感。
Step 4 Practice(时间:12分钟)
1.通过呈现图片,认识乐器,学2a部分与乐器有关的单词及短语。
(教师在这个活动中,有意识地加上感叹句,巩固本话题的目标语言。)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的展示乐器图片,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记住所学新单词,提高教学效果。2.听录音,完成2a。
3.创设情景,导入2c。阅读2c中的短文,选择正确答案。(学生读完短文,核对答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Step 5 Project(时间:5分钟)
假设你是本校文娱部成员,元旦即将到来,班里要办一个文艺晚会,欢迎全体师生来观看。请你设计一个海报(四人一小组),并附上节目单。设计意图:我设计了制作海报这一目的明确的教学任务,并把完成任务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需要用语言来交际完成任务,从而本课需复习、巩固、掌握的有关“打算做某事、感叹句”等交际用语就自然地融入其中。这样就符合了《课标》中 “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Homework:(1)完成step 5 中海报的制作。(2)复习本课的内容。
(3)上网查询有关音乐的资料,做好Section B的预习,以便下节课谈论。
六、板书设计:
Topic 2 It sounds great!Section A 1.lend „ to „
Can you lend your book to me?
borrow „ from „
May I borrow your book?
2.play +the +乐器(play the piano/guitar/violin/drums)3.感叹句的结构:
What +(a, an)+形容词+可数名词(单数)+主语+谓语
What a pity!What +形容词+可数名词(复数)+主语+谓语
What beautiful stamps!What +形容词+不可数名词+主语+谓语
What bad weather!How +形容词或副词+主语+谓语
How exciting!七.课后反思:
1.在新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思想的指导下,我比较成功、顺利地实施了本课的教学。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感叹句的两种方式,并通过谈论音乐会比较自如运用了be going to 句型来描述将要发生的事情,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2.备课时,我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调整,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比如,通过呈现学生喜爱的明星照片导入“同一首歌走进福安”演唱会,极大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3.通过任务型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本课中,我设计了制作海报这一目的明确的教学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此外任务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内,因此我还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完成制订海报的任务,将任务教学延伸到课堂以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4.充分运用和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使本课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如对乐器的展现,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使语言教学变得趣味化。5.但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并积极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调动了大部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而另有一些学生却习惯于当听众,被动地接受别人的观点,很少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也就是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个别学生合作不主动,而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学习困难生。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到每个合作小组成员的合理编排,又要注意到自己教学内容的设计、话题的趣味性以及如何把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的调动起来。
其次,本节课我利用了五指教学法,倡导通过交际完成任务,但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还对学生这头放手得不够“松”,还没达到真正去体现了放手,由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如果能够给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操练,课堂效果会好一些。
第三篇:英语教学法
英语教学法
一、判断题(共 27 道试题,共 54 分。)V
1.在外语学习中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他们探究和学习、获取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动因。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2.提倡研究性学习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3.日常记录指的是记录学生学习过程或反应的非正式笔记,一般通过直接观察记录下来。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4.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5.一位老师给学生辅导答疑,一讲再讲,学生说懂了。但过了不久,教师发现他还没懂。这位老师未加以询问,就急着再讲了一遍。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6.元认知策略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控管理的策略。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7.外语教学问题单纯是教学方法的问题,只要找到理想的方法,外语教学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A.错误
B.正确
8.英语教学的目的只是学好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这个工具。
A.错误
B.正确
9.合作学习过程中并不排斥竞争
。A.错误
B.正确
10.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 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
A.错误
B.正确
11.学习策略是学生理解、学习新材料和运用语言时的思维和行为。
A.错误
B.正确
12.语法从描写的对象看,可以分为教学语法、参考语法以及语言学语法。
A.错误
B.正确
13.一次测试的信度系数约为0.75,说明这次测试的信度是不可取的。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4.及时复习巩固英语词汇是防止或减少遗忘的好方法。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5.外语教学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让学生了解语言知识,二是语言性练习。
A.错误
B.正确
16.对学生应该积极引导,提高学习兴趣。
A.错误
B.正确
17.英语教学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
A.错误
B.正确
18.交际策略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策略。
A.错误
B.正确
19.语篇阅读是信息型阅读,它不是阅读单词和单句,而是对语篇整体的把握。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分析主要信息,归纳主题大意。
A.错误
B.正确
20.英语教学只是和外语测试关系密切,而与应用语言学、语用学和心理语言学没有多大关系。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21.外语教学法的各种流派的方法体系都有各自相对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只要采取一种流派的方法就是外语教学的最佳方法。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22.根据阅读的技巧,阅读有 跳读、掠读 和细读 之分。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23.元认知知识指的是个体对于认知活动进行调节的能力。
A.错误
B.正确
24.“场独立型” 的学生在学习上独立性较强,喜欢与人交往,是感性的学生。
A.错误
B.正确
25.既然提倡“自主学习”,就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老师就没有必要参与学生的活动。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26.口语教学 要兼顾流利性和准确性。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27.情感具有 激智功能、动力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和移情 功能。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tell you what you should use in order to produce accurate utterances
.A.The descriptive grammar
B.The prescriptive grammar
C.The traditional grammar
满分:2分
2.对于不读书、上课不听课乃至离家出走的学生,你的看法和对策是:
A.这类学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已经“定型”,只要不出大事,能维持到毕业就行了
B.老师费尽心机做工作,好不到几天又故态复萌,这些学生最好回家或转走
C.这些学生因为学习差,染上了不良习惯,父母不爱,同学不喜欢,老师要多爱他们,理解他们的难处,坚持关心、帮助他们
D.联系家长对他们每天的生活言行严加管束
满分:2分
3.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focused on writing ?
A.Labeling pictures according to their contents.B.Sequencing the pictures according to the story.C.Matching the pictures with the headings.D.Commenting on the pictures.满分:2分
4.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uld we examine if we want to assess the students'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
A.Performance in a discussion.B.Posters.C.Learning diaries.D.Performance in an interview.5.Which of the following activity is most demanding?
A.list what you can buy at a supermarket
B.list what you can buy at a supermarket in five minutes
C.list at least 15 things in you can buy at a supermarket in five minutes
6.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help train speaking ?
A.Listen and follow instructions.B.Simon says.C.Pairs finding.D.Match captions with pictures.7.What should a required lesson plan look like?
A.a copy of explanation of words and structures
B.a timetable for activities
C.transcribed procedure of classroom instruction
8.We need to create education standards that prepare our next generation who will be()with an even more competitive market.A.tackled
B.encountered
C.dealt
D.confronted
9.Which of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can be used at the practice stage of vocabulary instruction ?
A.Completion exercises.B.Reading to discover the meaning of words.C.Cross-word puzzles.D.Teacher explaining the usage of words.满分:2分
10.When should the teacher issue the instruction?
A.as soon as class begins
B.when students’ attention is directed to the teacher
C.when class is silent
满分:2分
11.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communication game ?
A.Bingo.B.Word chain.C.Rearranging and describing.D.Cross-word puzzle.满分:2分
12.Which of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can best motivate junior learners?
A.games
B.recitation
C.role-play of dialogues
满分:2分
13.The purpose of the outline is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have a clear organization of ideas and a structure that can guide them().A.in the actual writing
B.in free writing
C.in controlled writing
满分:2分
14.It is easier for students to remember new words if they are designed in()and if they are and again and again in()situations and contexts.A.context, same
B.context, different
C.concept, difficult
满分:2分
15.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of a text and sentence sequencing, we could use()for students to rearrange the sentences in the right order.A.cohesive devices
B.a coherent text
C.scrambled sentences
满分:2分
16.What type of intelligence is cooperative learning best suited for ?
A.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B.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C.Logical intelligence.D.Linguistic intelligence.满分:2分
17.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longs to learning outcomes ?
A.Role-plays
B.Sequencing pictures
C.Surveys
D.Worksheets.满分:2分
18.What“s the teacher doing by saying” Who wants to have a try?“ ?
A.Controlling discipline.B.Giving prompt.C.Evaluating students” work.D.Directing students~ attention to the lesson.满分:2分
三、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V
1.在中学各科教学中,历史、地理有时要记住外国的 国名、地名,理化、生物课有时要解释外国术语,汉语知识尤其与英语教学相关。从英语教学角度说,可以采取的措施
A.不管,让学生获各科教使自己去解决
B.在英语教学中加入一些别科需用的内容
C.相关教师联合讨论,进行“科际联系”
D.利用课外时间开设学习英语专有名词、术语、英汉对比等讲座,让学生选听满分:2分
2.课堂教学中全班学生突然十分安静,学习活动(听说读写)也不活跃。这时你认为是哪些情况的反映:
A.学生疲倦了,需要来点儿唱歌之类的活动振奋一下
B.学生都遇到困难,需要改变教学内容或活动方法
C.学生缺乏活动的语言材料,需要帮助解决
D.学生全都学得很好,需要加快速度
满分:2分
3.以下属于合作法的组织策略有 :
A.积极的互赖策略
B.编组策略
C.社交技能策略
D.责任制策略
E.调整焦虑策略
满分:2分
4.教会学生学习是新世纪各科教学的共同要求,英语教师必须向学生介绍学习方法。你认为应当怎样介绍 :
A.教一种语言项目/材料,同时介绍学习该项目的方法
B.随着教学的进展介绍英语学习的特殊方法,如记词方法,听音方法
C.介绍同班优生的学习方法
D.介绍教师最欣赏的学习方法并要求学生采用
满分:2分
5.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掌握教学活动动态的发展情况,以采取恰当的对应措施而提高教学成效。掌握教学动态主要通过多方面的观察 :
A.观察学生的活动
B.观察面部表情和情绪
C.观察教学过程是否顺畅
D.观察学生是否认真地记录教师讲解
满分:2分
第四篇:英语教学法
英语教学法
1、交际法:是根据意念项目和交际功能发展学生交际能力的系统教法。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言语进行交流,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考虑到进行相互交流的人们的作用和地位,考虑到所涉及的题目和情景,从而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语言。
2、游戏教学法:用游戏形式复习单词、句型,练习新语言点,使学生寓学于乐,在活泼、轻忪、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获得英语知识与技能。游戏要求简短易行,有趣味,而且要与本课教学内容紧密相关。
3、情景教学法:情景是教师创设或模拟的生活场景,应具有真实、生动、实用的特点,便于学生将所学语言材料进行综合、创造性地进行表达交流。这种练习方法,有接近生活的交际功能,而且能变单调、机械的句型操练为活泼、生动的交际性练习。
4、动作教学法:在低年级英语教学中,用具体形象的手势、动作来辅助英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5、活动教学法:就是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来设计、布置情境,提供材料,让学生积极参与自由操作、观察思考。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认识事物、发现问题,得出答案,发掘学生潜能。
6、三位一体教学法:是根据字母、音素、音标三者的内在联系业务和交叉关系将三者融为一体进行教学的方法。
7、自然法:这种方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对已学知识的熟练程度来参加活动。
8、全身反应法: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通过全身各个部位的不同动作达到记忆的目的。
9、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参加Pair work和group work活动,给学生练习语言并互相学习的条件和机会。
10、功能意念法:这种方法是教师集中提供给学生在某次会话时或某种情境中可能运用的有关语言,让他们感知其功能,在交际中运用。以上材料仅供参考,不过我还是建议你感觉一下英语ing的英语教学方式,看一看他的教学模式,对你应该很有帮助的。
11、母语教学法/直接教授法——Direct Method:顾名思义,就是直接用英语教学,而不以本身的母语为媒介的一种方法。那么既然有直接教授法,那肯定就有间接教授法,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可以看出他们直接的区别,给一个美国孩子和一个中国孩子看苹果的图片,美国孩子能脱口而出apple,而中国孩子呢?他脱口而出的是苹果,而不是apple, 是因为他先要在脑子里把图片转化成语言,再把母语转换成英语,用时明显要长于美国孩子,这就是直接教授法或者成为母语教授法最直接的区别。而美华少儿英语所使用的母语教学法,就是让孩子在完全浸入式纯英语的环境中,使用全英语进行对话和交流,从而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纯正的语感和发音,让学生象掌握母语一样掌握英语的综合能力,让孩子成为英语的主人。
12、全身肢体反应法——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肢体动作来教学的一种方法。它强调培养儿童听、观察和理解并即时通过肢体动作做出反应的能力。全身肢体反应法有一个最直接的优点是:孩子可以一边学习一边运动,有利于开发孩子的运动智能。TPR一般用于教授动作,运动,动物等容易模仿的内容。例:stand up/sit down.13、交际式语言教授法/交流式——CLT(Communicatio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它的核心内容是“用语言去学”(using language to learn)和“学会用语言”(learning to use language),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足够的交际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在多数情况下处于某种”交流”,”讨论”的场景中,其优点是:第一,它更易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第二,它给了学生更多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机会。第三,它更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第四,它更能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14、情境建构教学法——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他的途径有:1)生活展现情境;2)实物演示情境;3)图画再现情境;4)音乐渲染情境:5)表演体会情境;6)语言描述情境。
15、自然拼音法——Phonics:就是根据语言发音的自然规则归纳而成的一种学习方法;它与传统英语学习法相比,效率至少提高三倍,它只须学习103个基础发音,从语音入手,让学习者对英语建立直觉音感,直接学习字母及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方法和长期不懈地学习和练习,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考能力,就能让所有学习者见词能读、听音能写。它避开了让孩子学习音标的烦恼,自然拼音学习法不仅不排斥“音标”,相反的还是学习“音标”的最佳前奏曲,更是英语入门的利器。
16、视听法——Audio-lingual Method :来源于直接法和听说法,利用视听结合手段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法,强调在一定情境中听觉感知(录音)与视觉(图片影视)感知相结合。视听法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1)语言和情景紧密结合。(2)重视口语教学,认为口语是教学的基础。(3)重视句型教学,强调通过情景操练句型,使学生掌握在一定场合常用的成套生活用语。(4)日常生活情景对话是教学的中心。(5)排除母语和文字作为中介,直接用外语进行释义和练习。其主要优点:(1)调动了多种感官的功能,有利于培养语感;(2)直接建立外语和客观事物的直接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第五篇:英语教学法
期末作业考核
《英语教学法》
满分100分
I.Fill in the blanks.(每题1分,共29分)
_(1)in the English language.The importance of being a good _(2)for students to imitate, to follow and to learn from either consciously or subconsciously.Second, a good command of English endows a teacher(3).From this emerges the third point.A teacher can attract students immediately
with his or her good English.When admiration is established, students tend to believe in the teacher, __(4)with the teacher, and behave well in class activities.The last point is that good English empowers the __(5)class well, try new methods and adapt his or her teaching at any time.2.a.Writing is the result of _(6)to manage the composing which is generating selecting appropriate language, making a draft, reading and(12)
b.To organize and connect information, there are two criteria: __(13)and ___(14).To be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improving writing.c.writing is a process of ___(18)and ___(19)._(25).e.is the core of writing.Reading for ideas is a gradual job.Large amount of reading _(29)and organizes ideas.II.Explain the following terms。(每题5分,共35分)
1.Teacher as a language analyst
2.Error analysis
3.Grammar: form and function
4.Syllable, Open syllable and Closed syllable
5.Writing genre
6.Curriculum and syllabus
7.Kinds of tests and testing
III.Open questions.(每题9分 共36分)
1.Choose some vocabulary items from the textbook you are teaching or going to teach and design three activities for presentation and three for practice.2.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grammar presentation?
3.What are the four approaches to promoting reflection?
4.What are the methods and techniques used in action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