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唯一的听众》说课稿
土城小学高段语文“课内比教学”
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1课
《唯一的听众》说课稿
点军区土城小学 戈玉华
一、说教材
《唯一的听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该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体会“我”对德高望众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二是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不懂的、有价值的问题与同学讨论,三是体会课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根据这一目的,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基础知识积累】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提出不懂的、有价值的问题与同学讨论;体会课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
【情感与思想】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拓展与延伸】结合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践,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对自己默默关怀和鼓励的人,并仿照课文写法试着写一写。
【重、难点及突破】本文重点仔细阅读文章,边读边思,体会“我”学琴的心路历程,并且补白想象。难点是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关键是抓住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并合理发挥想象,尝试去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二、说学情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间真情”,在学习本单元的前三篇课文时,学生已经对“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竺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加上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读自悟的能力,初步养成了小组合作探究的习惯,因此对学生来说理解这篇文应该不是十分困难的。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师教法,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便于学生的理解。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
学生学法,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但是,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要保证学生读书的旱伞是,引导学生能围绕课文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
2、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3、要开展有效讨论。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为什么称她为“唯一”的听众?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2、再读全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
3、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以点带面,品味全文
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
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课件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1)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再读课文,并画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沮丧──充满了神圣感──沮丧──羞愧、兴奋)
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理。如,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环境描写,侧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②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变化? 划出描写老教授的语言的词句,读一读。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a.谈谈体会:从老人的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在消除“我”的心理障碍。
(2)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①出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什么? ②找出描写老妇人语言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感谢、称赞)③在老人耐心热情的鼓励下,“我”的技术在不断提高。再读课文,说说老妇人的称赞和鼓励使“我”发生了什么变化?(信心倍增,行动、心理均发生变化)
(3)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这次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的?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引导体会“手指悄悄打着节奏”等隐含的信息。(琴艺长进)
②出示“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说老人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行,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引读:“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那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双眼睛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齐读文章最后两句。引读最后一段:“后来,拉小提琴成了……”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三组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我的琴技这样突飞猛进除了我自己的努力,离不开自称耳聋的老人的鼓励,这位老人真的是一个聋子吗?她为什么这样说?(发现我缺乏自信心,不想给我更多的压力,好让我逐步增强信心)那你觉得这位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在你们的身边有这样一直默默鼓励你,支持你的人吗?
六、作业
仿照课文写法,写一写生活中一直默默鼓励你的人。附:板书设计
11、唯一的听众 沮丧:没有观众
受到老人鼓励
自信:成百上千观众
五、说预期效果
我所执教的是第二课时,该课时目标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通过教师的恰当引导以及学生的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学习,应该可以充分感受到课文所赞扬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体会到作者对德高望重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的。
第二篇:唯一的听众说课稿
《唯一的听众》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唯一的听众》,我将从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课件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课件2)
《唯一的听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好心灵,表达了“我”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教授的语言变化。教学中我将围绕老妇人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引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老教授的美德。
2、学情分析:(课件3)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初读课文后了解大意,教师应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知,将阅读空间与时间,表达的权利充分放手给学生。所以本课我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读”去感受、去联想、去认知,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
3、说教学目标:(课件4)
根据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新课标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通过自读自悟、创设情境、朗读、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潜心会文的能力和朗读能力。
同时把目标(1)中的第二项作为本课的重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课件5)
本课我将重点抓住老人的语言、三次平静的眼神,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引生入境、换位思考、情境想象等方法,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感悟人物的美好心灵。
三、说教学过程:(课件6)今天我所说的是第二课时。
一、播放乐曲,引生入境:(课件7)播放小提琴曲《月光曲》,教师导入:
多么美妙的小提琴曲啊!可是要演奏出这样美妙的音乐却绝非易事。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小提琴爱好者,刚开始,他被父亲和妹妹认为是音乐白痴,(板书:音乐白痴),他拉出的小夜曲就像是在锯床腿,可后来呢?他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演奏家。(板书:小提琴演奏家)那么这成功的背后是谁创造了奇迹呢?(老教授)是的,这都得益于他的这位——唯一的听众。(板书课题)
这样设计,不仅让学生对小提琴曲有了初步的感受,还回顾了本课的内容。
二、走近老人,感悟内心。
1、我首先以问题过渡:唯一的听众究竟是怎样的一位老人?为什么年轻人把她视为自己唯一的听众?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入课文。这时出示自学要求:(课件8)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边读边找,用——线画出老人的语言描写,用﹏﹏画出老人的神态描写。联系上下文,细细品味,也可以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学生自学之后全班交流老人的语言。(课件9)
课件依次出示老人的语言,每次都引导学生想象:这句话是老人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如果你就是这位老人,你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这样设计重点是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去品读,创设情境,换位思考,使学生真正地融入文本,受到心灵的启迪,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老人对年轻人的鼓励与关爱。(板书:鼓励关爱)
4、作为一个自称耳聋的音乐教授,她鼓励、帮助我的另一种形式就是平静的眼神。学生找出描写眼神的三处语句后课件出示:(课件10)
老人的眼神是平静的,可她的内心却是极其的不平静。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进行想象并填空。课件出示:
当我拉出像锯床腿一样的琴声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
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
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人物的神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揣摩人物内心,来感受老人的美好品质。
三、创设情境,指导说话:
分角色朗读9、10段,当妹妹惊讶地告诉“我”真相时,我会怎样想呢?此时创设情境,出示画面(文中的插图)(课件11):在一片茂密的树林中,老人已早早地等待着“我”,我一如既往地来到树林,此刻,“我”有着千言万语想要对老人说,让学生针对文中的省略号想象补白。
说话这个环节的设计,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年轻人对老人的感激敬佩之情。
四、总结全文,感情升华:
此刻,你明白了吗?到底是什么使我发生了奇迹般的转变呢? 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总结,又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老人是那么懂得去尊重、引导、鼓励这位青年人。真是一位教育艺术家。
五、拓展延伸、传递关爱:(课件12)
让我们伴着这优美的旋律来同读这首小诗,也把这份关爱,这份温暖传递下去!(大屏幕出示一首诗):
给你一支蜡烛,点亮一段人生。给你一句鼓励,灌溉一片心田。
如春天的甘露,如寒冬的暖风,如夏日的清泉,如黑夜的明灯…… 给迷茫的心灵,指明前进的方向,给无助的人生,系上希望的风铃……
在这里我再一次插播小提琴曲,并共读一首小诗,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感受鼓励与关爱的力量。
目的是让学生
第三篇:唯一的听众说课稿
《唯一的听众》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唯一的听众》。课文记叙了被父亲和妹妹称为音乐白痴的“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关爱和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二、学习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和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抒发美好的情感的。又依据这篇文章在叙述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和神态的变化。我制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划出并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3.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教授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前两个目标在第一课时完成,第二个目标既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也是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
三、说教法、学法
道德课堂中提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进入小学阶段最后一学年的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识字能力,识字方面已经不需要老师做太多指导,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也是六年级学生急需要培养的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引导感悟,自主探究。运用感性手段引导学生体会老人对我的关爱和鼓励,比如:用感情朗读还原当时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验与想象,在情境中感悟。本课分两课时完成。下面我接着用课件来展示我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解题,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
四、通过指名读,适时纠正,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五、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老教授语言的句子,用曲线画出老教授神态的句子。(为第二课时引导学生感悟老人的美德做准备。)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是:复习导入——感情朗读,深化理解——拓展延伸 感情升华——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板书:唯一的听众
唯一的听众是谁? 她做了什么事?
过渡:老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让一位音乐爱好者从沮丧中找回自信并取得成功,成为了一名小提琴演奏家。
(课题在一篇文章中就像人的眼睛,它或者点明中心,或者制造悬念,或以点带面。在这里是对上一节课学习内容的回顾又是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做铺垫。)
二、研读课文,感受老人的鼓励和尊重
(一)老人对我说
1、“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2、“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3、“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4、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1)自读课文3—8自然段,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指名朗读,读出鼓励的理解。(3)重点指导第2句和第4句的理解。(4)师引读,学生跟读。
道德课堂中指出大胆地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书中理解体会。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范读、自读、引读等形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熟悉文字从而深化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过渡:老人诗意般的语言感动着我,那平静的眼神正望着我,瞧,她在这儿坐着呢?
(二)老人望着我
1、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2、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每一句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望着我?(指名发言齐读)(2)谈感受(指导理解。如:
1、树林中葱郁的树丛,偶尔掠过眼前的飞鸟,为什么没有引起她的注意,而她的注意力都在小伙子身上,为什么?
2、她会说话的眼睛仿佛在说…… 心里想……)
(3)指导朗读
(这样的问题设计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化难为易,突破了难点。)
过渡:就这样,我一天天的进步着,没有人知道是为什么?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紧接着妹妹又惊叫起来,这是为什么?
(三)补写:……
(1)谈原因,再读出感受。
(2)补写:……(我仿佛看到了小伙子说:“……”表情、动作等。)
(3)课堂小练笔。
(此环节的补白,既会让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又为升华情感做铺垫)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1)“我”的感激
曾经练琴如锯床腿,而今观众来台下围。如今观众千千万而为什么我会不由自主的想----那清晨里我(学生接读)唯一的听众?
(2)学生发言。
除了感激,还会想起。(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老教授和一位怎样的小提琴手? 我想对老教授说 _____,还想对小提琴手说 __________,我更想对自己说_________。
(这些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我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四、总结全文
老人用鼓励的话语和关爱的眼神,让我找回自信并取得成功,我感激老人。让我们记住给予别人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帮助,也包括精神上的支持。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更重要。因此,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总结性的语言能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感觉,同时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从中受到启发。)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小练笔。
第四篇:《唯一的听众》说课稿
《唯一的听众》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而语文素养的核心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引领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揣摩文章表达方式,通过说话、朗读、想象、写话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自主地参与阅读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二、【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唯一的听众》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我”是一位小提琴爱好者,拉琴十分刺耳感到沮丧,躲到树林中练习遇到了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在她的鼓励下,我重拾信心。后来我知道了这位老妇人不是聋子,而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善意的谎言帮助一个自卑的我成才,赞扬了老教授对年轻一代的呵护。
文章在叙述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教学中,我将围绕老妇人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来引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老教授的美德。
2、教学目标:预习课中已扫清字词障碍,针对第二课时,我制定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教授言行的含义,及“我”的心理变化,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等感受人物的品质。(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交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让学生懂得在得到别人鼓励和关爱的同时,也学会鼓励和关爱身边有需要的人。
3、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4、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感受老人的良苦用心。在交流理解中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容、学会忍耐、学会感恩,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三、【说学情】
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学习语文的方法,一方面学生知道写人的文章应该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描写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课文的情感。另一方面,学生的能力还不是很强,知道该抓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描写,但是如何抓?学生还不是很有方法。基于学生的现状,我在设计时,为学生搭建了各种理解的桥梁,如:换角色的体会、感悟、朗读等。我会引领学生由浅入深,通过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语句质疑理解、适时想象说话,语言训练等来揣摩老人语言背后的美好心灵,体悟文章内涵。
四、【说教法】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便于学生的理解。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重点抓住三次对话、三次平静的眼神,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展开思考,从而感受到老教授的良苦用心。
4、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文本。
五、【说学法】
1、课前预习,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六、【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游戏导入,激趣入境
(二)精读课文,解疑合究
(三)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四)拓展延伸,教师寄语
(五)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一、游戏导入
1、先来考考大家,你能根据我的提示猜猜这是哪位人物吗?听仔细哦。
悬崖峭壁 攀山越岭 京张铁路 全线竣工
(詹天佑)善解人意 不计较个人得失 摆书摊 善意的谎言(残疾青年)
素未谋面
耐心回答
小精灵
问讯处
(苏珊)
善良淳朴
乐于助人
勤劳能干
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桑娜和渔夫)
你很会听,是位不错的听众。相信这节课,你们也会认真地听、细心地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唯一的听众》。板书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温故知新,不但对已经学过的内容做一回顾还能让学生不由自主的走进课堂,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开启思维,使学生尽快进入教学所需状态。
2、上节课我们已经扫除了文字障碍,整体感知了课文。回顾一下课文内容,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能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概括出来吗?PPT2-3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中的我原先是个音乐白痴,但后来成了小提琴手,是什么创造了这个奇迹?现在我们接着学习课文。板书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内容,训练学生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为这节课的内容做好铺垫。
二、精读课文,解疑合究
1、回顾描写人物的方法。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沮丧──充满了神圣感──沮丧──羞愧、兴奋)PPT4 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这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PPT5 这句话写出了早晨树林的安静,以及“我”为能找到这样安静的练琴
环境的兴奋心情。沙沙的足音在“我”听来,竟成了一曲悠悠的小令,形象地说明“我”重新找回了自信。
【设计意图】浏览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应予掌握的一种读书方法。让学生快速浏览,意在使学生快速熟悉大意,以便从整体着眼,从重点段、句切入。抓住“我”心理变化这条线索。
2、我的心理和行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切都缘自于谁(老妇人)的影响,那么,老人主要是用什么来影响“我”的呢?(语言、神态)板书
3、读4-7段,画出描写老妇人的语言的句子PPT6 ●句子一: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你了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听到了“我”糟糕的琴技,老妇人的语言里充满了尊重和理解。她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鼓足勇气。这种善意的欺骗是一种真诚的鼓励。)
● 句子二:“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主动做听众,这是对我练习琴技的一种无言的督促。)
●句子三: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这是对我练琴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让我产生了从未有的感觉,那种感觉是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份执着,一股力量。)读句子、以老妇人的口吻读(和蔼的语气、关切、鼓励的心情)、师生接读
谈谈体会:从老人的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在消除“我”的心理障碍。
【设计意图】缩小学习文本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通过划找描写老人语言的语句,深入地感受这唯一的听众的用心良苦。这几个环节通过阅读、感悟、审美、育情融为一体,使阅读教学显得真实、扎实、有效。
过渡:老人的语言是真诚的,作为一个自称耳聋的人,她鼓励、帮助我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平静、深沉、明澈的眼神。也就是神态描写。
4、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一个关键词。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在文中总共出现了几次?请找出来。PPT7 出示句子:PPT8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当我拉出像锯床腿的声音时,她的平静,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毫无顾忌的大胆练习.)小练笔训练:
在这之前老人一定看到了什么?此时,老人的内心可能在想什么?请你用第一人称,把老人看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如果再加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那就更真切了。
(一天清晨,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看见一个小伙子------用心拉------但十分沮丧---我要想办法鼓励他,让他找回信心。)【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练笔,旨在为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机会,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内化文本,超越文本,重塑文本。●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练琴.她的平静,鼓励我不断努力.)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当我渐感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的平静,体现了对我更高的要求,告诉我不要满足,继续提高.)为什么老人的眼神总是平静地望着我,而且像“深深”的潭水呢?
(是呀,老人的鼓励、关爱,都蕴涵在她的眼神里,所以看上去像深深的潭水,说明作者读懂了老人的眼神。让我们把这些深刻的含义朗读出来。注意句后的省略号,读得慢一些、深长一些。)
【设计意图】感知语言的精彩,感知语言的含义和语言背后的深意,感受语言的魅力,都是通过“读”来进行的。这里,学生读出了语感,读出了真诚。多种形式的读,及时的评价,使语文教学的丰富性尽在书声琅琅之中。〕
5、揭示真相
师:老人真的是聋子吗?你们是从哪一段知道的?请分角色读第九第十自然段。
师:老人并不聋,而她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个聋子呢?就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展开讨论。
师:是啊,老人为了鼓励“我”却说了慌,说自己是聋子,这是什么的谎言?生:善意的谎言
师:老人这种美德让人敬佩,让人感动。
老人关切的话语、慈祥的眼神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齐读文章最后最后一段:“后来,拉小提琴成了„„” 【设计意图】
交流时重点抓住老人善意的谎言,以及家人与老人态度对比描写,让学生深入人物内心世界,调动表达欲望,畅所欲言。通过细细地读,深情地读,感受老人的高尚品质。
5、为什么称她为“唯一”的听众呢?PPT9-10(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我”唯独想起的是这位自称“耳聋”的老人,表明老人在“我”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设计意图】学贵有有疑,循疑而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带着疑问,在读书过程中自悟、自解、自得,从而提高阅读的水平。〕
三、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我”,从老妇人这里,找到了自信,并由此获得了成功,能熟练地拉出许多曲子,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这都要感谢这位慈祥的老妇人,感谢老妇人的热情鼓励,感谢老妇人的真诚关爱。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是世界上最具感染力的催化剂,它能使人振奋,它能激人
奋进,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这也是我们同学要学习的一种精神:懂得鼓励,懂得帮助,懂得关爱。板书
【设计意图】水到渠成,升华主旨,培养学生关爱的品质。
四、检测反馈、拓展延伸
1、我想对老教授说(你真是高明的教育家),我还想对小提琴手说(你真幸运,遇到了伯乐),我更想对自己说(我要努力,做事相信自己,努力做到最好)。PPT11 【设计意图】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实现了语文教学从理解语言到运用语言的一次飞跃。
2、人世间最动听的话语是关爱的语言,最感人的故事是真情故事,最伟大的力量是爱的力量。老师这儿还有一个课外故事,和大家分享。《心灵有耳》,思考:短文中的老人与《唯一的听众》中的老人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PPT12-14 【设计意图】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阅读量,学会比较阅读。
五、教师寄语PPT15-16 课文学完了,老师有一句话送给大家:做一个倾听者!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和微笑!愿感恩和付出同时在我们身上体现!齐读“心存感激”
六、布置作业:(任选一个)PPT17
1、用“我”的口吻给老教授写一封感谢信
2.同学们,在你生活中,是否也有一些像老夫人一样,一直默默地鼓励和支持着你的人?(老师、同学、爸爸妈妈等)以“感恩”为主题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课有终,但学无尽。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去发现人间的真情,理解爱的真谛,实现“爱”的内化与迁移。选择性的作业,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练习起来更有兴趣。〕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是针对本节课的重点来设计的,简单明了,重点突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唯一的听众 老妇人 鼓励 关爱
音乐白痴——————————小提琴手
语言 神态
第五篇:唯一的听众 说课稿
《唯一的听众》说课稿
《唯一的听众》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文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本文选编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老妇人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体会“我”的敬佩感激之情。二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三是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本单元的重点是感受真情的美好,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的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抒发情感,所以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确定为“了解我成功的原因,体会老妇人美好的心灵。”
因为本单元已经学完了两篇课文,学生对描写方法比较熟悉了,本次没有重点设计此类内容。但学生情感体验不足,所以重点放在体会老妇人的美好心灵上。学生基础差,不爱发言,所以在教学时设计听写环节,教师时时鼓励学生发言。
运用多媒体投影学习目标、重点句段,直观形象。体会“我”由白痴到成功的变化,启发学生提问、感悟。通过读语言描写的句子,开展自主学习,揣摩人物心理等都是本节课中重点运用的方法。
本节课按以下三个环节完成教学任务:一是复习导入,主要检测学生对字词和课文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因为学生基础差,所以当堂听写词语,夯实基础。二是研读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品读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此环节教师要适时引导点拨,鼓励学生畅说欲言。三是积累语言,学生不爱积累,肚子里墨水少,所以安排学生抄写印象深的句子。
通过预习和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我”成功的原因,本节课通过品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能感受老妇人美好的心灵,只是在朗读感悟感情方面可能欠缺。因为学生不爱发言,教师要极力避免牵得过紧,问得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