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析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样例5]

时间:2019-05-12 22:3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浅析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浅析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第一篇:论文《浅析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浅析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1]。而体育教学的目标则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与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与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与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交往能力;提高自我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2]。由此可以看出体育课堂教学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地位。我作为一线体育教师简单谈一下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浅显认识,以期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上好理论课,发展学生体育文化素养

有的教师认为,体育课仅仅就是教会学生各种运动技能、运动方法,理论课可有可无。其实不然,学生接受不到全面、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对体育正确深刻全面的认识,就没有体育参与的动机与愿望。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深刻指出:“要促使其自觉,非动主观不可。”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来说,理论课的有效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体育文化基础。我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教材上的内容外,借助风雨天气室内课的机会,拓展学生体育知识。例如:讲体育名人故事、体育的趣闻轶事、不同体育项目兴起和最初雏形(比如:标枪最早由于打猎)等。通过教授体育理论知识(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指导体育与健康实践等。

二、拓展课程内容资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一)教学武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当前许多家长和学生热衷于学习跆拳道,对于中国的武术只是从电视剧或者电影里有些了解。在武术课上我会明确指出:武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之一,在增强人民体质和防治疾病中起到积极作用。并会列举一些事例,让学生们感受到武术的作用。比如:给学生讲述中国近代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屈辱,再对比现代在国外很多人都在学习中国功夫和太极拳的现状,李小龙用中国武术创造好莱坞功夫影视的奇迹等,可以用来激发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爱国热情,并要求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中华民族的振兴,锻炼身体。

(二)对抗项目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体育学科与其他许多学科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很明显体育课程的主要手段就是身体活动,所以体育课上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尤其以足球、篮球更为突出。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讲授个项目的竞赛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更注重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授前滚翻时,告知学生这不仅仅是一项技巧的基础动作,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方法。并让建议学生在足球、篮球比赛中,突然失去重心时尝试运用。既教会学生自我保护,又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加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三)团队竞技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团队竞技起到了多重作用: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相互合作的意识、创新意识,增强集体凝聚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强烈的团队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小学生具有天生的争胜心理,以团队的形式进行比赛,把每一个学生都变成比赛的主体,每个人的成绩都对最终比赛结果产生影响,确立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比如:立定跳远比赛,素质好的同学,始终位居前列,其他同学难以望其项背,导致素质好的同学难以进一步提高,较差同学有没有信心,从而失去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分队比赛,将同学几乎平均分配,团队之间分出胜负。由此,素质较好的同学主动承担大任,尽可能地为差生创造领先优势,必然竭尽全力;素质较差同学既努力为团队做出贡献,同时有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体会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敢于担当,为集体荣誉而竭尽全力的精神。

(四)个人竞技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敢于争先的精神

个人竞技在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与团队竞技不同,个人竞技重在让学生突破自我,让部分同学在团队中出类拔萃,让学生敢于争先。能够争先的前提是能够战胜自我,顽强拼搏。比如:在耐久跑的教学当中,采取个人竞技的方法,并采取多次比赛的方式,鼓励同学们敢于挑战强者,敢于接受强者挑战,每次比赛自我总结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或教训,通过课下请教老师或同学或者自我训练迎接下一次的挑战。从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永不服输的精神,在期待每一次比赛的同时对体育课产生期待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技巧、韵律与舞蹈教学,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技巧是基本体操类主要内容之一,它是发展学生在支撑、滚动、平衡等动作水平和身体柔韧、协调、平衡、速度等素质和为今后学习体操类运动奠定基础的重要内容,也具有自我保护和实用价值。利用韵律和舞蹈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不难理解,利用技巧的学习如何做到这一点嫩?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奥运会运动员完美的表演,同时向学生介绍体操评分方法,既让学生学习了体操的知识,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体操意识。

三、创新练习形式,让学生乐学善学

体育课学习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跑、跳、投、投掷,球类,又有技巧,还有游戏等,这些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但这种兴趣并不是因为学生意识到体育有多重要而产生的,而是由于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这些活动中蕴涵的乐趣而感兴趣。体育的魅力在于竞争性和游戏性的比赛,通过竞争、比赛,激发学生体育兴趣。我在备课钻研教材时,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娱乐性”也就是教材的魅力所在。由于跑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没有器械、娱乐性较差,相对比较枯燥,于是我在跑的教学中采取比赛的形式唤起学生争胜心理,调动学生积极性。比如:在50米快速跑的教学中:第一堂课我把学生分成四路纵队,横排三个人水平相当进行30米快速跑;第二堂课我采用30米来回折返接力比赛;第三堂课我采用男女混合迎面接力比赛;第四堂课则采用了男女让距对抗接力比赛等。在五年级耐久跑练习中,我采用赋予一定的情节或象征意义分层教学:如同一层次的超前跑,不同层次的让距跑,自我超越跑等。通过竞争性和游戏性比赛,让学生充分体会获胜的滋味,从而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从兴趣变为习惯,进而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四、适当放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共同活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导体,学生是主体,是最积极的教学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一手包办,从头讲到尾。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比如:在水平三——技巧组合动作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已经掌握多个技巧动作,教师说明组合动作编排的原则和方法,让学生分组合作,设计自己组的组合动作。教师可以邀请个组组长与老师一起做评委,评价每个学生的动作。又如:水平一——各种方式的跳,教师可以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跳跃的练习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结语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个基本要点,不是靠一名教师、一个学科、一个学校来完成的。而需要教师能力提升、学科有效整合、评价机制完善等一些列抓手的保障。同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又离不开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科、每一所学校。

参考文献:

[1]摘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摘自《体育课程标准2011》

第二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昆明市晋宁区晋城第四小学 陈永娇

今天从《评价万花筒》微信公众号上看到文章,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国家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尹后庆给读者们解答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疑惑。

日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致力于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六大素养树立学生成长“标杆”。该研究成果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对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一、提出的背景

“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其创新在于,以核心素养为统摄,使得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现;其突破在于,它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自从世纪初新课改以来,课程的“三维目标”已经人尽皆知,但人们往往只在学科教学的文本知识中去寻找它,将它机械地割裂开来,并且存在对它善贴标签的现象。“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贯穿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教学实施以及质量标准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三维目标”可以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以完整体现。因此,“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整合和提升。

二、核心素养的落实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

1.回归学习本质—解决问题

要真正实现这一改变,就需要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进而回归到学习的本质。纵观人类社会,无论是思想发展史、社会进步史,还是科学发现史、技术革新史,无一不是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而对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讲,都是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是,在现代知识的海洋中,我们似乎迷失了自己。所以,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学习的本意。

2.学习方式改变—问题化学习

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

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孩子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在综合地带和边缘地带,进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就是问题化学习方式极具价值之处。

同时,问题化与情景化是紧密联系的,问题往往产生于情景。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那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景缺失。情景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景。如果脱离情景,知识就只剩下符号,知识的应用和知识蕴含的文化精神就无从谈起。

3.教学模式的变革—“活动课程”

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学科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4.课程规划—学科和跨学科课程

落实核心素养,从学校的课程规划角度,要完成两种课程的设计:一是学科课程,二是跨学科课程(即综合性课程)。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开发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间接经验。跨学科课程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它关注的是学生面对真实世界时的真实体验和直接经验,是以社会生活统合和调动已学的书本知识。它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两种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也各有特点,后者是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导的。两种学习交互在一起,才能够实现让教育和学习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全部社会意义。也许可以这样说,所有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需要通过学习者间接经验学习和直接经验学习的交互才能实现。因此,当前学校完善两种课程的设计就极为重要。

第三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范文模版]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陇南市武都区江南小学 ———高毓鸿

一、提出的背景

“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其创新在于,以核心素养为统摄,使得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现;其突破在于,它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自从世纪初新课改以来,课程的“三维目标”已经人尽皆知,但人们往往只在学科教学的文本知识中去寻找它,将它机械地割裂开来,并且存在对它善贴标签的现象。“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贯穿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教学实施以及质量标准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三维目标”可以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以完整体现。因此,在三维目标基础上提出核心素养,这是对三维目标的发展和深化。核心素养更直指教育的真实目的,那就是育人。核心素养具有中国特色,包括了能力、品格。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学下一步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指向。

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是怎样的关系?简单地说,我们的传统是比较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后来觉得“双基”不完整,提出三维目标。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这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用简单的比喻来说,落实“双基”是课程目标1.0版,三维目标是2.0版,核心素养就是3.0版。

二、核心素养的落实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把核心素养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就是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教学中去,真正体现课堂的育人功能。落实核心素养,一方面要遵循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学习,真正实现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另一方面就是要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把学习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人格,让学习者真正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

1、学习的本质是解决问题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真正有效的学习,是基于学生问题的整体性学习,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整体性学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问题解决策略,先见森林后见树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碎片化学习遵循知识的逻辑顺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学生的学习处于支离破碎和零敲碎打的状态,如同走迷宫,效益低下。

从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转向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是核心素养背景下深度学习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必然选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重知轻人的观念,抓住学生的认知障碍点、思维矛盾点、情感体验点和智慧生成点,引导学生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实现问题共振、情感共鸣和智慧共生。“目中有人”是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前提。所以,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学习的本意。

2、问题化学习方式

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孩子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在综合地带和边缘地带,进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就是问题化学习方式极具价值之处。同时,问题化与情景化是紧密联系的,问题往往产生于情景。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那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景缺失。情景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景。如果脱离情景,知识就只剩下符号,知识的应用和知识蕴含的文化精神就无从谈起。

3、教学模式的变革

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学科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4、学科和跨学科课程的整合

落实核心素养,从学校的课程规划角度,要完成两种课程的设计:一是学科课程,二是跨学科课程(即综合性课程)。

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开发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间接经验。跨学科课程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它关注的是学生面对真实世界时的真实体验和直接经验,是以社会生活统合和调动已学的书本知识。它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两种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也各有特点,后者是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导的。两种学习交互在一起,才能够实现让教育和学习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全部社会意义。也许可以这样说,所有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需要通过学习者间接经验学习和直接经验学习的交互才能实现。因此,当前学校完善两种课程的设计就极为重要。

第四篇:体育与健康课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体育与健康课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一 :体育与健康课的本质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目的,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 符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细化。概括地说就是通过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引导学生在感知在感悟中得到发展,着力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求技欲的积极因素,在教学内容呈现与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应发展的核心素养,如在合作教学中自然而然的消除了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与团队意识形成,这就是我们所要发展的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的设计与教学过程,应该体现从专门的技术教学或者说是对学生进行的纯生物的改造上转变为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上来。在教学设计中的总体目标体现需要发展的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所授内容设计与内容相适应的学生所需要发展的核心素养的某一方面,如体育竞赛,既让学生体验拼搏向上,又要让学生懂的友谊第一。学生在竞赛中,每一秒都要争一争的精神体现的正是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二:在发展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下,理论课教学中必要的知识学习必不可少,还应渗透明星、名人、名著。用读体育经典,品味名人事迹,实现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在实践课教学中,首先用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发展形成健康生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兴趣考验的是教师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才能更好的落实自主发展,学会健康生活。其次用自我管理落实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给学生创设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锻炼,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学生可以更多的到阳光下,到大自然中,在课堂中接受阳光沐浴。体验中成熟修养;参与中学会担当;努力中学会学习;品味中获得人文底蕴;感悟中健康成长。

第五篇:浅谈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

浅谈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

【正文】

【摘 要】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新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因此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立足课堂;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还需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只有真正培养好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够为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就必须突破现代语文教学的约束,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需要以现代教学思想作为指导,同时也需要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积极地积累经验,大胆地进行尝试。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到最适合现代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质疑是激活思维的最佳方法。

巴尔扎克对世人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意义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就问个为什么。”无独有偶,陶行之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也提出:“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显而易见,问题是学习的先导,语文课堂上创设环境,激发学生提问的愿望,利用文本资源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难点重点质疑,抓住矛盾处、异常处质疑,抓住文题质疑,抓住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句质疑,提出与课文主要内容相关的质疑,多角度,多方位发问,并引导学生学会多途径解决问题。在教学《迟到》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全文的总起句,“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遣词造句,在品读了描写小海音和父亲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的语句后,引导学生自行讨论解决上节课提出的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打我?”明确是海音激怒了父亲,才会挨打,之后又引导学生练习多角度提问,深入思考父亲是为什么打我,如果不打会有什么后果?进一步体会父亲的内心世界;最后抓住父亲送给我花夹袄和铜板这个细节的描写,引导学生回忆之前的质疑,通过师生对话,生生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形成了对文本的正确理解,感受到一个既疼爱孩子,有严格管教孩子的父亲的形象。从学生的表现看,基本达到高学段“在讨论和交流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在一次次质疑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了发展与提升。

二、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语文教学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诗,语文课要体现“书声琅琅,情意浓浓”。《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我的故乡在北京》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学中我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来使学生自发地感悟课文内容。我抓住文中优美语段,通过让学生个别朗读、默读、自由读、齐读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语言。当学生通过朗读体验到西山、昆明湖、长城的美景后,再让学生通过“读”把对故乡的热爱赞美之情表达出来,这些朗读点的落实促成了学生语感的形成。语言实践和感悟入情水乳交融,读中感悟,感悟又更好地促进学生把书读好。教学中,通过采用范读、学生自读、默读、师生合作读、齐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方式,不需要教师做过多地讲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引领学生学生走进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在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想象是学生把文字变成形象的再创造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再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作品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想象,走进了作者的心灵深处,更深的体会了情感,得到了熏陶,受到了感染;再通过朗读,进一步品味了语言文字的魅力,真正凸现了语文特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在教学《二泉映月》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从“阿炳双目失明,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买艺度日……”这一段描写中去想象阿炳的生活,进而体会他坎坷的命运,体会到阿炳通过琴声表达悲愤之情和人生感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中悟境,读中悟情,使文中的人和物活化,这样的朗读才会“有声有色”,这样的朗读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作者心中流动的情感。

四、厚积薄发,提高学生的运用与创造。

阅读是吸收和积累,作文是内化和运用,只有在阅读中“厚积”,才能在作文中“薄发”,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加强读写结合。北师大教材为读写结合提供了空间,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篇篇好的范例,适时地引导,在一年级学生学完诗歌《我很快乐》后进行写话练习:小朋友想一想,还有谁很快乐?,孩子们说出:“我是小乌龟,我会在水里游,我很快乐.我是小树,我会结果,我很快乐”等等很童真的句子。在学习了《清明上河图》中描写繁华街市的部分,让学生仿写旧街花朝节的热闹场面,在学习了《爷爷的芦笛》一课后,布置学生写一写晚上自己独自一人在家的情景,学生从文中悟得写法,有话可写,往往出现神来之笔。在一次次练笔中,学生学会了运用语言,创造了精妙的语言。

总之,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组织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进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好效果,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追求。

下载论文《浅析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浅析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这份核心素养可是事关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众多事项哦。 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范文大全

    浅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一、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刻不容缓 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科的灵魂,体现了学科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观。化学知识是在社会生活中发展起......

    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怎么样落实

    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怎么样落实 李科科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

    数学核心素养及其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讲座:数学核心素养及其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一、素养与知识,技能,能力有什么关系? 全社会都在讲核心素养,为什么要提核心素养?素养与知识,技能,能力有什么关系?以学驾照为例:理论考试就是......

    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怎么样(五篇范文)

    Fpg 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怎麼樣? “核心素養”到底是什麼? 不同於一般意義の“素養”概念,“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の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の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

    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怎么样详解

    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怎么样? “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学习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后深有感触,下面浅谈几点心得体会:作为一线教师,我对如何评价学生进行了不少的思考,有一些看法提出来与同行讨论。例如:每一......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改革的持续深入,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其教学效果与质量不容忽视,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成为现阶段热议的话题。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