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情感教学心理学中的“融情原理”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情感教学心理学中的“融情原理”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出自: 教育探索与实践
2012年04期
李利荣
情感是体验,又是反应,是冲动,又是行为。它是有机体的一种复合状态,是以特殊方式来表现的心理东西。“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不是作为劳动力出现在机器面前,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血有肉的,有思想感情,性格各异,年龄不同的学生。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既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可以说是知情交融。
体育教学从注重学生的情感效应入手,是实现新课程的途径之一。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映。情感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和调节、强化认知活动,提高活动效率,而且具有形成学生个性及行为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潜在功能。
情感教学心理学中的“融情原理”的基本涵义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设条件使师生人际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交融。主要的是从操作层面上讲明了融情原理在教学中的操作技巧,确实是解决师生关系问题的良方。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从二方面进行着手:培养师爱;理论指导实践,提升施爱的艺术。
一、培养师爱
“融情原理”运用于体育教学中要突出师爱的培养。没有师爱,无法施爱。
1.施爱要在学生急需时
师生情感交融的关键是设法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施爱的时机不恰当,不能满足学生的某些需要,一般是无法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的。所以了解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如学生在学动作遇到挫折时、在比赛中比不过人家时等等。
2.施爱于细微之处
细微之处见真情,是人人皆知的常识。因为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爱到深切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关心对方的任何一种可能的需要,并及时地给以真心的帮助,就像母爱。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融情原理”时要注重情感的诱发,教师的移情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之一,移情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结起来,在教育情境中形成暂时的统一体,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营造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情原理”贯穿于体育课堂教学中时,应教育学生学会感谢。当学生在老师的悉心关怀和教导下获得知识和进步时,就要教他们学会感谢老师;当学生得到同学的帮助时,就要教他们学会感谢同学;当学生感到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时,就要教他们学会感谢所有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人;还要教他们学会感谢集体、感谢社会。只有学会感谢他人,他才能学着关心他人,能做到关心他人,才能形成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的集体。
二、理论指导实践,提升施爱的艺术
在一堂体育课的组织与教学中,运用好“融情原理”要做到:
1.适度唤醒学生的情绪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的自我意识成分和态度品德成分中都不可缺少地包含着情感成分。通过激活情感,启迪学生智慧,教给学生道理,培养学生品质,来达到教学目的。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它说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活学习兴趣首先必须是诱发情感。情感的产生依赖于情绪的唤醒水平,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唤醒学生的情绪,使其心理状态和动力系统处于激发状态,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中等程度的唤醒水平最佳。
采用以下措施使学生的情绪处于适度的唤醒状态:
(1)利用教学环境,如场地的设计、器材的布置、练习的路线;也可利用录相、幻灯片、体育明星传记等,引发学生进入某种情境,调动学习兴趣,强化其情感体验。
如在一节“过障碍”的课中,我将学生置于特定的情景中,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要求学生自已布景场地,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能力与自主性尊重,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中,使学生获得自尊;练习过程由易到难,以避免学生产生望而生畏的情绪,学生的意志品质也得到了锻炼与培养,自信心也随之提高,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师生情感交融始终很好地体现着。(见下)
教学内容:过障碍
教学步骤: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布置一条“勇敢者之路”(规定场地和器材包
括四种不同类型的障碍物和一条等长的跑道),障碍顺序自定,四种障碍分别是走过体操凳、钻过跨栏架、跳过跳箱盖和滚过体操垫。
组织学生进行第一次练习:各小组每个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有把握通
过的障碍物做做尝试性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第二次练习:选择二个障碍物做尝试性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第三次练习:选择三个障碍(留下一个通过最困难的)
做尝试性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第四次练习:过四个障碍物。
活动要求:场地必须由学生自己布置,当某一学生完成练习后,其他学
生应给予鼓励。
(2)设置目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练习目标,以激发运动学习动机,产生积极的情感取向
如在一节耐久跑教学课中,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步骤:
提高学生对长跑运动能够培养顽强拼搏精神和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勇气的认识,使学生逐步意识到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常常都会遇到各种困难与障碍,都需要勇敢地克服与战胜。
在提高了学生对长跑重要性的认识后,帮助学生找出俱怕长跑的主
客观原因,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鼓励学生依据学习目标,设计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如要求某同学首先确定本学期能够在6:30内跑完1500M这一学习目标,然后设计每个月进步的目标。
根据学习目标检查和评价学生的努力程度。
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品质,要从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困难情景开始,鼓励学生敢以面对困难,使每一位学生在正确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小困难”,学生随着耐力水平的提高,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从而使得师生情感交融得到充分体现。
(3)激发学生对运动项目本身的好奇心。从技、战术结构、练习手段
到提高运动水平都会引起学生的探索精神、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如拓展生存项目练习、“三门球”、“轮滑”等新型项目的教学。
2.丰富情感教学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融并不拘泥与言谈举止之中。如队列队形及体操动作的造型美,师生双方交流过程中流露出的语言、仪表、动作、教态的行为美,动作协调、节奏明快、韵律流畅的运动美等,都容易激发学生对美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讲解时,教师的语调、语气变化,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教师的一个充满信任和期盼的目光,一句和蔼关切的话语都会在学生的心中掀起感情的波澜,这种感情的“共振”使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学生也会增强克服困难,战胜阻力的信心、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在组织教学时,多开展合作性和竞赛性的练习。心理学研究表明:有竞争者或异性在场,会提高活动效率。因此,小组成员的
组成部分要运动技能强、弱搭配,也可以根据需要男、女生搭配,这样有利于课堂形成增力性情绪。开展个人或组间的竞赛性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还能增加活动乐趣。学生在通力合作、协同奋进的活动中,加深情感的交流,增进友谊和亲和力,有利于课堂积极情绪的传播。教师用优美的示范动作、用幽默夸张的动作模仿学生的错误动作或者让个别学生做示范等,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学、乐学的情感体验。当学生练习一个动作,多次努力仍不成功的情况下,如果教师默不关心或急躁训斥,都会把学生的情感温度降到冰点。克服阻力完成动作的信心或许遗失殆尽,教学效果之糟可想而知了。而当一名学生完成动作又好又快,满怀希望得到教师的赞许时,却遭到冷遇,心里该是多失望啊,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遭到破坏。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具体时间、地点、条件和学生特点,灵活的确定运用,才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三、“融情原理”运用在学法指导中可以表现为:
1.情感补偿法
对那些受过挫的学生,更多地关心与爱护,鼓励他们提高勇气,同时创造课堂相互关心与帮助的氛围,使他们增强克服挫折、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2.降低难度法
包括技术难度和器械难度。即降低动作的幅度和标准,如用像皮筋代替横竿或栏架等。适宜的教学难度会使学生获得愉快感和成就感,在练习中就会乐此不疲,这种情绪又在学生间相互感染,产生共振,形成积极探索、互帮互学、勤学、乐学的情绪气氛。
3.化解突发事件
在教学中,可能会发生意外伤害事件,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学生忧心忡忡,产生焦虑、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教师应该镇静、自信、理智地分析发生事件的成因。加强技术要素,强调集中注意力,提高技能的熟练程度,解除学生的顾虑,使情绪恢复常态。
4.情感评价法
教师从情感的角度对教学评价优化处理,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当学生屡遭失败时,为鼓励学生增强信心,教师可给予“中性”的指导语,如“可以”、“还行“等,不论指导动作的正确与否,而是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水平。如在上一节技巧课时,对个别积极性不高或不敢做的同学集中起来,从增强信心入手,采用“小步子”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每练一个动作都有成功的体验,在练习过程中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有个身体比较胖的学生完成得不太稳定,我出来让他做示范,这位同学吃惊地看着我,我微笑地朝他点点头,他的脸上立刻出现了笑容,并较好地完成了动作。
5.表象与目标练习法
在组织枯燥的耐久跑时,可以改变跑的形式,如足球场地的对角变速跑、各种距离的变速跑、越野跑、越野变速跑等。在跑前展示给学生有关胜利者的图片,要求学生在跑步中,想象这些美好的画面。如“到终点,大家为我欢庆的场面”,“我站在领奖台的场面”等。
6.“旁白”增力法
在组织游戏时,教师的“旁白”对学生的情绪也会产生影响。根据学生参与游戏过程的情绪反应,适时的给予鼓励、制止、加以幽默的语言或动作,都可以使课堂增加情绪色彩。
总之,体育教师根据课的内容进程巧妙、艺术地组织和调整练习手段,可以有效地创设各种课堂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学习运动知识与技能,享受体育的乐趣,完成新课标提出的任务。
第二篇:浅析体育教学中情感的运用
体育学科:
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中的情感运用
岳阳市汨罗市第四中学 郑红伟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感染力,是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由于体育工作的特殊性,体育教师是否具有健康丰富的情感,对于学生学习与训练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和体力,转变学生思想、塑造学生心灵都具有重要意义。我认为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
一、以情传情
感染性是情感的特点之一,要调动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堂学习,最简单的办法是教师教学要有情感的投入,每个动作、每次的讲解,教师要认真,充满情感地去完成,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乐于接受而易于接受,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会影响到别人的情绪,使他人发生同样的与之相关联的情感。同样,学生积极好学的氛围也会传染给教师,使教师感到学生积极主动上进的情绪。在课堂上这种现象特别明显,如果教师无精打采,信心不足,寡言少语,学生也会变得懒散,积极性不高,老师信心百倍,学生才会热情高涨。
二、以动传情
情感的发生不是无缘无故的,它是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成熟的、发展的,因此,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情节的生动性,让学生的运动环境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更有意义,这是老师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空口说教,只能一时,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受到各种美好的情感体验,一句及时的纠正话语,一句关心的询问,一句恰到好处的鼓励,都是学生不断实践,刻苦努力的动力,能更好的掌握技术、技能,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以境传情
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人的相应的情感,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具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学生在集体情感的熏陶下,就会逐渐和团体情感融为一体。例如,在准备活动中,组织学生喜爱的同基本内容有关联的游戏活动,即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又唤起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情感,又如,练习过程中老师对完成能力较差学生的及时帮助,完成情况的反馈和鼓励,既增强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又达到了教学目的。
在体育课教学中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激发学生情感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尽快进入状态,进入高效率的境界,老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
四、以理传情
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懂得相关的道理是培养和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道理理解得越深刻,情感会越深厚。体育教育是一个理性的活动教学。情感的产生和表现,在体育教学中很容易体现出来。根据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及学生的特点合理运用,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技术问题,要及时纠正,给与正确的示范、讲解,让学生从中感到教师在教的过程中的耐心、周到,对学生出现的其它错误要耐心说服教育,不要采取粗暴的行动和苛薄的语言对待学生,用真情和道理去感化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幽默传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富有幽默感,诙谐风趣的语言使人感到亲切,有助于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紧张感,当教师处理某一学生不当行为时,察觉到该生有对立情绪时,此时说句幽默话,往往能扭转这种局面,使本来比较紧张的情绪变得比较轻松,使窘迫尴尬的场面消失,这样有助于说服学生。但要注意不可用低级庸俗的语言引逗学生发笑,幽默不仅表现在文学语言方面,同样也体现在非文学语言(即术语)上。在渲染气氛,调动积极性方面,有时往往能取得文字语言无法比拟的功效。比如在竞走教学中,适当的插些同手同脚走(比谁走的快)低重心的“鸭子步”或模仿机器人走路等。会给学生增添一些乐趣。从当前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来看。必须要完成多种观念的转变,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从枯燥体育向快乐体育的转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六、营造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的教学环境
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情绪低落往往导致伤害事故频频发生。如在排球的教学训练中,有的学生或因未掌握动作要领,或因身体素质,技术基础差,或因近日有不顺心的事,情绪低落,精神不集中。练习起来很可能动作不准确,或完成不了动作。这时教师如果能耐心指出学生动作完成不好的原因,适时地做正误动作的对比示范,并加以引导和鼓励,他很可能就会集中精神,仔细揣摩动作要领,鼓起勇气和信心去完成所学动作;反之,如果教师粗暴指责或讥笑、讽刺、挖苦学生,这就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这样更容易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情感是打动人心灵的秘诀,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建设,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的体育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情传情、以动传情、以境传情、以理传情,合理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营造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师生的情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产生凝聚力,以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第三篇:情感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情感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摘 要:体育教学怎样在情感教学中完成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当如何去调动学生的情感和用自己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这种师生的双边活动,把学生的过程情感在体育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呢?文章就寻找教育的契机,有效地融化师生间的隔膜,增进师生间的理解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关键词:情感教学法;体育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58-01
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一种双边活动,但它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相互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情感交流多与其他学科,这就意味着“强筋骨”练习的同时,还要重视师生间心灵的感受,情感的体验。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有价值的“人际关系”,即老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在这种“人际关系”中,情感作为一种内动力,在老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中占着重要的地位。
一、了解情感特征,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学专家特金在谈情感教育时说:“任何途径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要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染上情感的色彩,要引起学生的感受。因为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固然也能使他们学到知识和技巧,但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不可能使他们始终如一的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我们教学的对象是13-15岁的青少年,他们的情感特征是:情感丰富、兴趣广泛、爱玩好动、易冲动、不善于自制和自控、行为不易预测。根据这些特征,我们就要在教学中就这些特征来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而在教学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活动是相伴相生,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认知便有情感;没有无情感的认识过程。那么,老师在教学中怎样就其情感特征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把他们的情感充分调动起来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把自己的情感感受运用到体育教学中,知道学生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才能使学生练习起来有兴趣,始终在兴奋的状态下,不知不觉的高质量完成体育学习。尽量减少单调枯燥的练习,使练习具有游戏性、趣味性、竞争性和新鲜感,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跑步的练习中,我们可以采用比赛,接力,游戏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要激发学生参加锻炼的兴趣。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只有当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因素发生作用,学生才会产生一种积极参加学习活动的内动力,而这内动力正是学生情感体现,所以我们更应当让学生把这种内动力发挥出来,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好完成在校的学习任务和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目的。根据学生情感特征,充分利用教材、教法及组织形式的新颖性和情趣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参与意识。例如:如何充分利用教材、教法及组织形式把他们丰富的情感调动起来,达到教学目标。
二、真诚情感关怀,互信促成教学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指出:“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倾注“母亲”般的爱去关怀他们,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全国优秀体育教师裴顺安平时关心和热爱每个学生,从不鄙视那些生理上有缺陷和体育差的学生,经常鼓励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用科学的手段训练他们。他所培养的学生赵学恩获得残疾人奥运会跳高冠军,并保持世界纪录。只有象裴老师那样关心和爱护学生,以“理”、“情”动之,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缩短了彼此的距离,师生之间感情融洽了才会有共同的语言,形成了和谐的学习环境,才能在团结友爱的气氛中密切合作,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关爱全体学生,以情助教与学
“感人心者,莫过乎情”。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爱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体验、去完成教学目标。比如,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经常和学生谈心,体贴和关爱学生。同时,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直观情感的优势,比如合理运用形体语言,起着“润物无声”的效果。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的运用可以使师生在无声的交流中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它是建立情感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表达感情,又可以增强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面部表情表达着教师的情感和意图,中学生最会跟眼色行事,教师只有情绪饱满,和蔼可亲,教学中多些微笑,多些表扬,表现出教师爱的真情,才会给学生一种自然、明朗的感觉,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形成。例如,在什么情况下,用手势、什么情况下用眼神、什么情况下用表情。
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给学生提供著名运动员的个人简介,通过简介了解一些著名运动员的成长史。结合课本,讲一些体育知识,关于体育方面的人和事,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用这些知识来丰富学生感官,联想自己生活中积累的表象,从而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感和强大的学习动力,在良好的情境中来完成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从单纯的机械模仿,到初步掌握动作技术。因此,生动而形象的场景,会使学生感受情感的陶冶,感知和理解过程,会给学生以思维训练,技术的学习,意志的锻炼,舒展而大方的造型,给人以美的享受。有目的的去创设和美化教学的这种情境,怎能不使体育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对在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投入,注重优化学生非智力因素结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创新,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良好的情境等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挥内在的潜力,使老师和学生的人际关系得到很好的调节。合理的运用情感教学能使本来枯燥乏味的课堂充满情趣,使体育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教学效果。
第四篇: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运用
多媒体在聋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张应华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正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就暴露无遗,特别是在聋校体育教学中尤其突出,教师面对的是不能说也听不见的学生,他们只能靠直观感觉。因此,多媒体课件在体育教学中的互补作用更显重要。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既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具体动作的认识和形象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动作的技术要领。
关键词:体育教学 多媒体 学习兴趣。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的原因,有三个不利因素影响体育教学效果。
一、教师的喜好和特长影响教材的选择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而一个新的运动技能的形成,必须通过教师用精练的言语讲解和标准的动作示范,学生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过程,而且“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否则很难把示范动作做的很规范,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一个失败的示范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因此每个体育教师在具体安排教材时,总是把自己喜欢的、善长的内容安排的较多。时间一长,势必影响学生全面发展。这种现象在传统体育
教学模式中是普遍存在的。
二、教师的年龄影响教材的选择
人们常说:“体育不养老”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完成动作的能力一定会下降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就会回避那些难以示范,技术性强的动作,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随着目前经济条件的改善,物质生活的提高,有许多中青年体育教师虽然年纪不大,但已是大腹便便,行动上有一定的障碍,这样实际上也妨碍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造成教材选择上的单一化、简单化。以上现象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是无法克服的。
三、动作技术示范难影响教学进程
大家都知道,在体育教材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教师放慢速度又影响动作的完整性及效果。这时教师只能反复示范,重复讲解,最终的结果是影响了教学进程,而且,过多的讲解和示范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这也是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难题。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随着课堂教学手段的巨大变革,多媒体的出现,多媒体课件已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新的教学手段,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将起到积极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灵活运用、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可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主要因素是学习动机和兴趣,这是学生智利发展的重要动力。运用多媒体,通过声、形、动作等因素的交替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控制,激发学生去探索,去创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有密度、有强度、有情感,使学生自始至终在情境交融,兴趣盎然中动情明理。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录像演示跳远的慢动作,从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学生观看以后,他们觉得跳远的动作好像是在空中飞跃,课堂激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全面领会了跳远的全过程。
二、提供直观感受
多媒体教学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通过画面、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向学生们介绍前滚翻的技术动作时,如果用传统的示范、讲解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因为在上课时,老师将完整的动作示范出来以后再进行讲解、分析,所讲的一切都较为抽象,不易让学生理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很难完全掌握。然而,如果在上课时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屏幕展示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
垫—抱小腿团身成蹲撑的文字解释出示在相应动作的旁边,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练习起来便会更有劲,更主动,对动作要领便能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也就更快。这点也符合了青少年对直观、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更具有强烈认同感的这一心理特征。又如:多媒体教学对指出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也有很大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以运用画面演示各种错误动作,学生通过认真观看画面,动脑思考。然后,通过教师仔细分析、讲解产生错误动作的根源后再进行改正。另外,还可以将一些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录像剪辑到教学软件中,在上课过程中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对滚翻动作在运动中的应用有个初步认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样对以后在室外继续练习前滚翻动作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准确合理的处理教材,安排教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重要一点,便是如何将教材重点、难点突破,以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动作的目的。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动作的重点难点都要由教师反复示范,着重指出,一堂体育课中要重复多次。遇到复杂、迅速的运用,不利于学生观察和仔细了解每一动作细节。运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授课,就会避免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学时教师的运用讲解示范,直接播放给学生看,学会的同学可以进行练习,不会的同学可使用控制按钮重复播放动作的讲解示范。并且,教学 的重点难点的体现也十分明显,用特定的声音、图标显示,提醒学生注意。同时运用得体可行的教法显示,形象地解决重点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地掌握动作,提高教学实效。
四、电教媒体,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应当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特别聋校学生的自身特点,通过电教手段将现代的动作技术引进体育课,以其绚丽多彩的画面、动作展现给聋生,自始至终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行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我在讲解蹲踞式起跑时,用录像演示:“各就位”、“预备”、“鸣枪”的全过程,它可以引导学生加深起跑,全面领会动作要领。另外利用多媒体画出运动员在100米比赛的四个环节。首先让学生对图中所示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并指出运动员在跑的过程中受力部位与易犯的错误和动作的配合顺序,使学生头脑中建立了初步的动作概念,再采用一些有效的练习方法。本节课在教法上与以前明显不同,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体育骨干在学生中的地位,从观察到教师结合图片阐述,到学生的实践体会,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化难为易、化动为静,强化学生的理解力
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阶段。运用计算机把所教学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变动为静,变快为慢,有利于学生理解比较复杂的、抽象的知识。例如:在教学一套完整的单杠联合动作时,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在课件的制作时,我们可以先采用从体操大赛
中截取下来的一段单杠动作让学生欣赏,感受来自体操的美,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及信心。接着运用动画效果,把本套单杠的联合动作演示一遍,并穿插上重点、难点,最后,我们把素质好,有一定特长的教师的整套动作拍下来,做进课件,然后演示给学生看,并运用暂停,慢放等手段加强学生的记忆。这样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弥补了教师的自身缺点或条件的限制,从而为教学的全面打下了扎实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缩短了教学过程,学生也乐于接受。尤其是在示范快速、复杂、腾空等动作时效果更显著。更重要的是多媒体课件能够把老师做不好或帮不清的动作环节表达清楚。如:在教学“鱼跃前滚翻”的时候,学生很难把握“跃”的感觉。同时,滚翻时容易塌身,而教师在示范时也只能一气呵成,一放慢,动作就容易失误,所以,如果运用多媒体制作就简单多了。
这样一来,教师就不用“扬长避短”了,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就会从全面发展学生各项素质的角度出发,而不受自身因素的影响。同时制作课件的过程也加深了教师对各项技术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讲解技术要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解决传统教学中解决不了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创新教育论纲》
2、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3、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设想 体育学刊
4、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模式及发展趋势《中国电化教育》
5、《中国学校体育》,2005年2期
第五篇:在写作教学中适当运用心理学
在写作教学中适当运用心理学
《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
我是一个语文教师,一直以来认为语文教育是最接近学生心灵的学科,所以,也就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也因此关注语文教学科学的心理科学。最近阅读了《学科教育心理学》中语文学科心理学,觉得很有收获,如果说自己以前也似乎曾经遵循过一些教学规律的话,除了道听途说之外,更多的是自己不自觉地以心度心、以意揣意,不曾专门从心理学角度、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更有效教学。
心理学研究指出,一个专家型的教师至少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1)所教学科的知识,(2)学科课程材料和结构的知识,(3)一般教学论的知识,(4)教本门学科所需要的特殊概念和特殊方式的知识,(5)本学科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的知识,(6)学生的性格特征、文化背景及学习环境的知识,(7)学生学习本门学科的特殊规律的知识。现在读了这部书之后,感觉自己的理论知识还差得很远,充分感受到在每个学科教学领域中如何引进教育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并且能用它指导学科教学实践,实在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重要的工作。也觉得从学习中大有收获,下面结合课本内容和自己在写作方面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心得体会。
一、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让学生们不怕写作,甚至爱上写作。
这需要老师首先热爱写作,一个不爱读书,不爱写作,兴趣不再舞文弄墨之上的老师,不可能教出好学生。有了自己的创作体验,甚至是创作快感,老师才能把这种快乐传达给学生,跟学生一起享受写作的乐趣,也不会生硬地写评语,单纯地把写作课当成教学任务来完成。吴立岗教授说:“小学生的情感和情绪,既是他们作文的内驱力,也往往是他们作文的中心思想所在。”因此,老师要多方面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悟力。在指导作文时,让学生大量地观察生活、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人们,是指发现其中闪光的恭喜,一方面感染、洁净学生们的心灵,一方面在观察中思考感悟生长自己的人生经验,其实写作就是体验的抒发,是感悟的流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例如,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核心特点,注意观察细节,如任务的动作、神态表情的变化等。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外,更重要的是要将观察的内容与自己的体验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力。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体察自己内在的活跃的语言,要去体察内心丰富的念头。学生真的感受到内心有那么多的话,真的发现内心藏着另一个世界,才会义无反顾的去关注内心。
二、作文教学要培养出有情感,懂情感的孩子,让孩子们带上感情去写作。
首先,《语文教学心理学》中指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能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一定的情感,能激发起一定的意志行动。”因此,让情感进入作文教学是我们教学中不懈追求的极高的教与学的境界。老师们除了善于借助激情的语言、优美的动作、可亲的举止,即以教师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之外,还通过幻灯、录像、光盘等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来诱导学生,调动起学生内心相应的感情。在情感互动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活动,引起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情感和认识,让情感变成持久的学习动力,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主动需求,实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三、把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让学生有迁移能力,进而可以提升写作的质量。叶圣陶说过:“教阅读教得好,更不必有什么专门的写作指导。”这说明作文教学可以渗透到阅读教学中,读与写实际上是不分家的。
我们可以借助阅读理解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各方面思维能力,进而在与写作挂钩的时候,把这些思维能力进行迁移。比如说,三年级第四单元,让学生学习课文中写小动物的方法去写小动物。如小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让人觉得有意思的地方等,通过一件事说出动物的特点,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掌握了写小动物的方法,再把重点句融入到作文中。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写出了较好的作文。当然,我们可以借助一篇文章中挖掘主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立意深刻的思维能力;借助阅读教学中对对比、比较等手法的理解,培养学生创作过程中拓宽思维的方法和技巧等等。阅读的作品很多时候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老师完全可以放手发动学生去观察、去思考,从而让学生不满足于自己浅显的表达,提升他们的创作标准。
实践证明,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老师利用语文教学心理,掌握基础的知识和理论,基本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孩子们的心理需求,按照孩子们发展的自然规律去指导学生写作,就可以激发他们更多的热情,调动他们全部的情感投入文学创作,一定能够培养出有文学敏感和表达素养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