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国特级教师席争光老师的两节数学课

时间:2019-05-12 22:3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今天全国特级教师席争光老师的两节数学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今天全国特级教师席争光老师的两节数学课》。

第一篇:今天全国特级教师席争光老师的两节数学课

体会

3月28日和3月29日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我学到了很多,获得了启发,受益匪浅。现在联系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印象比较深刻的课堂,讲座,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第一堂课是牛献礼老师的,牛老师讲授的是三、四年级的课,牛老师的课源于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如《认识面积》一节课中既要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又要区分“面积”和“周长”这一对容易混淆的概念。二是源于对学情的分析。从调研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用“大小”来描述“面积”;学生在学习“周长”时对封闭图形已经有所认识,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判别哪些图形有“大小”。

然后,周卫东老师、柏继明老师、席争光老师的课和他们的讲座。席老师以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为明线,以丰富的学习活动为载体,全面的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课堂。而想要实现这样的课堂就要心放空,情自淌,教无痕,学自成。而课堂中的这三重境界,我们普通教师能做到第一重已经很好了,这引起了我的反思,就我自己而言,我急需进步,而这三重境界,就是我一步一步前进的方向。席老师非常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适当作些变形处理,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如在《奇妙的转化》一课上,席老师举了许多转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充分展现了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说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了自己上学时上过的数学课,一节课上几乎全是数学概念、数学术语、计算公式、计算理论等知识,除了做应用题看到一点生活气息外,多数情况根本与生活脱离,让我感到就是为了学数学而数学。听了席老师的课,我真正感受到了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太需要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眼睛了!席老师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造就相互交流的环境和氛围,以合作小组、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讨论、提问、补充、订正等形式开展数学探讨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发表自己对数学问题的看法的空间。在教学每一个内容时,都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再把自己探索的看法、结果在小组中或在班级上发表、讨论,最后达成共识。

其他老师的授课和讲座也让我学到了不少,每一位老师都有各自的特点,他们的语言幽默,和蔼,他们的教学功底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让我望尘莫及。他们每一位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都做出了积极地评价,给与学生积极的鼓励使得课堂都充满了活力。

这次听课学习,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争取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课堂教学的第三重境界:知识技能无痕迹,润泽生命是常态,彰显人性是最美,教育大道在其中。

第二篇:全国特级教师丁榕老师讲座.doc0000

全国特级教师丁榕老师讲座-----

班主任的幸福人生

----心得体会

(姜新)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在于唤醒、在于鼓励。„„”-----篇首语

在2013年11月16日这一天,我有幸听了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丁榕老师关于“做一名幸福、快乐、有成就的班主任”的讲座,我才真正地了解做为一名班主任,我真正欠缺的是什么。

丁老师已经69岁了,但是站在台上讲教育历程的时候,她带着幸福的笑,看起来一点都不老,甚至更年轻了。看着她侃侃而谈,谈她这些年教育经历的点点滴滴,我感受到了她做为一名班主任的辛苦和无以能比的幸福。可以说她将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可她说她这一生活得值,她所收获的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那就是桃李满天下。

她从人性的角度探寻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从人本的角度激发学生自觉能动性,助人自助,促人自悟;从人格的角度教育学生,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她时时处处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着想,受到了学生尊敬和爱戴。无怪乎,她桃李满天下,培养出那么多的优秀人才。她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尊重个性差异的教育教学行为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一、更新观念----以人为本。

丁老师说,做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因为“方法源于观念,观念决定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性的角度了解人。教师应该研究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生理、情商的发展程度,并针对此阶段的孩子特点计划相应的教育工作。变“被动”为“主动”。随着科学、经济的发展,教育面临着不同的新的问题,比如学生沉迷网络,单身家庭,学生早恋等成了班主任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跟上时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与道德品行,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二、改进方法----按需施教。

学生个性千差万别,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该按需施教。丁榕老师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三条法宝是:合理的需要给予满足;过分的需要给予引导;错误的需要给予纠正。我们要学会聆听,要教会孩子自己管理自己,说话要给孩子留有余地,要使孩子自己从内心中真正在认识到错误,从而自己从内而外地控制自己。变“要他做”到“他要做”。如果班主任的教育管理中只有冰霜冷雪,狂风暴雨,那么我们那些像小草、鲜花、树木一样的学生,就只有枯萎.三、积累经验-----重在发展。

人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性格,性格决定一生,但性格是后天无法改变的,所以做为教师站点要高,看的要远,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虽然无法改变性格,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格来培养不同的人才。这里心理暗示和心理强化十分重要。从人才的角度教育人,重在责任。我们必须

要变“一时一事”为“一生一世”。解决任何一件事的时候都不要伤害孩子,因为“一句话可以挽救一个孩子,同时也可能毁掉一个孩子。”

第四、探索规律----改变模式。

我们所接触的 90后的小学生,对社会、科技的发展适应极快,如果我们还以老的教育模式,老的教育方法,老的育人观去培养新世纪的学生那有多可笑,所以我们应该以更快的适应速度来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那就是-----爱心+智慧、奉献+魅丽、经验+创造、阅历+激情、专业+专家。在这次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也让我对“班主任”这三个字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与感悟。就像她说的:“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接受改变不了的,改变能够改变的。”丁老师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老师们。丁老师将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的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送给我们,鼓励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认真学习、不断积累、积极探索,在工作中不断地收获幸福。

最后,在深深的震撼、感慨、激动和思索中用丁榕老师的话作为结尾:她说:“用心才能快乐,不求回报就能得到幸福,成就在快乐和幸福中获得。”

第三篇:李振西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李振西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著名班主任,被誉为“当代陶行知”、“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目前国内各类大型教育论坛人气最旺的名师之一,在全国各地举办的李镇西报告会大都座无虚席,一票难求。一千多篇论文,二十本论著,数百场报告,使其成为全国数以万计中小学班主任心仪的名师,作为我国班主任实践和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善于将理性的思考、真实的教育情感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融入一个个发人深省、可读性极强的故事之中,其独树一帜的班主任管理报告精彩实用,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其著作《做最好的班主任》已成为全国广大中小学班主任最喜爱的经典读本。

今次我通过了网络视频观看了李老师的报告会,可谓获益良多。从视频上看到李镇西老师--黑黑的肤色、矮小的个子、瘦弱的身躯、微秃的脑袋(有点聪明绝顶的意思),一个貌不惊人的四十多岁中年男教师。从他那双大眼睛,可以感受到思想的灵光。他娓娓道来,话语中充满了幽默和睿智。他的故事吸引着我,他的理论引领着我,他的教育资源整理触动着我,但他的经典话语更是感召着我。这使得我在故事中思考教育艺术,让我感受到了李老师学生们的幸福和幸运,也享受到了个人的教育快乐和幸福。

他告诉我们获得教育智慧需要学习教育理论知识,但仅仅学习理论知识未必就能增长智慧。获得教育智慧还应当直接实践。他的教育智慧来自他的教学与班主任的教育实践,学习理论不能代替在实践中感受、体验、领悟。他认为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富于实践性、理论性与开拓性的科学事业。他愿意永远做一个班主任。多年来他从自己的班主任实践中学习,也从他人的教育实践中学习,这样他对班主任工作更加娴熟,也更加理性化、艺术化,教育智慧也得到更好的发挥。李镇西老师教导我们怎样“做最好的班主任”。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追逐自己设定的目标,快乐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班主任和班主任专业化,是班主任自我发展的目标,也是班主任自我持续努力的过程。这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某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实现了,又有新的目标在前面。而做最好的班主任、班主任专业化,都是永远的追求。永远的班主任需要永远地学习。如他自己拿到博士学位以后,仍然继续当班主任,仍然孜孜不倦地学习,坚持每天写随笔。社会不断前进,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不断发展,永远的班主任,需要永远地学习。这让我钦佩,我们当老师的总说自己忙,没有时间去学习,去看书,那李老师身兼百职的同时还能挤出时间来学习与写随笔,说明了时间是挤出来的,只要你乐意做,什么都可以完成。

李老师还告诉我们,要善于感受来自学生的爱,要善于感动这样才会幸福。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真不幸福,辛苦的教他们,他们却不懂得感恩。然而现在,我时常告诉自己,感动无处不在,需要自己用心发现!那天我忙了一天的课,感到又累又口喝,但由于在看学生,没法去拿水,但我有时间时打开以为空的水杯时,已是满满的一杯水,我想肯定是学生帮我盛满的。当时,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重重的包围着我。其实学生很单纯,他们能做的也就这些。但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要我们成年人怀着儿童的情感去感受他们对我们的爱,有了感动我们就很容易幸福。

在报告会中他还提到他在武侯实验中学搞了一个特别的“五个一工程”,即:每天上好一堂课、找一个学生谈心、思考一个教育问题、写一篇教育随笔、读书不少于一万字。这所学校原来八成学生来自失地农民和外来工家庭,教师队伍很年轻,待遇并不高,但承担着比城里教师更为艰巨的重任。经过一年的学习,每个老师平均读书10本以上,共写下教育随笔3000多篇,精神面貌变了,教育智慧也丰富了。每天中午,老师和孩子们都会读20分钟的课外书,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在每个班的家长会后,老师都会向家长发送《做最好的家长》一书,鼓励家长成为孩子的榜样和孩子的知心朋友,并发起父母和子女“共读共写”的活动,推动家长和孩子一起交流,并结合自己的家庭教育情况写读后感。在此我想起了我校在周校长与俞校长的指导下也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来促进师生的读书热情与丰富师生的知识水平,并要求师生多读书,读好书。看来我们正朝着正确的大方向走着呢!

他还给我们谈到他自己的德育实践,特别提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和尊重,应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然而后进生的转化有五点原则要铭记于心:1.相信学生,2.建立感情,3.允许反复,4.降低要求,5.鼓励为主,表扬无穷。回想起转化后进生的过程,我觉得自己并没有比别人付出更多,只是我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好了“三面镜子”:

一、显微镜:放大后进学生的优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关键是看教师能不能用敏锐的眼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学生尤其是后进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可以适当地夸大,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抑或只有“芝麻小”的亮点,但教师也可以将之说成是“西瓜大”,并毫不吝惜地加以鼓励,以激发其上进心,让后进学生看到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一文不值,至少还有自己的“强项”,并努力经营自己的优势,不断增强自信,在自信的基础上越战越勇,取得更大成功。

二、平面镜:平等地对待后进学生。后进学生和优秀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只是他们或许暂时成绩差一点、活泼好动一点。作为教师,理应一视同仁,要用平面镜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优秀学生也不可能样样出色,后进学生也不可能一无是处;相反,有的后进学生在动手能力上可能要比优秀学生更胜一筹。

三、望远镜:发展地看待后进学生。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变,总是在动态中发展变化的。优秀学生不可能永远优秀,后进学生也不可能始终落后。教师在看待学生时,要摒弃形而上学的观点,要用发展的眼光,充分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相信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后进学生也能“开窍”,向良性方向转化和发展。

合上笔记,我的心中又多了几分力量。我想此次真是不枉此“看”,“满载而归”了!感谢李老师的精彩讲座,感谢这免费“精神大餐”,当然还要感谢自己的专心听讲。但愿,我们都能像李镇西老师一样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做一个幸福的教育者。

第四篇:关于全国小学特级教师小学英语专家——刘莹老师的报道

爱的坚持 美的绽放

2009/12/21/11:51 来源:现代教育报

——访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特级教师刘莹

□宋辞

有一种职业叫做教师,雕刻人类的灵魂;有一种精神叫做勤奋,奠定成功的基石。忆往昔悠悠岁月长,看今朝百花齐开放。回望刘莹老师走过的路,不仅仅是敬业,不仅仅是勤奋,更是一种永不止步的进取和坚持不懈的毅力,不断超越,迎难而上,留下的,有峥嵘的痕迹,更有硕果累累的成就和永恒不变的信仰……

——题记

刘莹,北京市石油学院附属小学英语教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学士,中教高级职称,特级教师,中共党员。除了校内工作以外,刘莹老师还兼任一系列的社会职务:北京市海淀区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东升中心学区英语教研组组长,北京市教育学会会员,《英语辅导报》特约通讯员。2001年被评为北京市特级教师,被海淀区教委聘为新教材编写课题组成员,2001年以来参加了教育部中小学英语教材的审查工作,2008年被聘为北京市小学英语学科指导教师。

刘莹老师在近三十年的小学英语教学中,致力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课堂教学教法改革的研究,所教学生基础扎实,成绩优秀,参加市、区竞赛年年获奖,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她辅导青年教师参加基本功、电教说课和优质课竞赛等曾获区、学区一等奖,培养了最年轻的海淀区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她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曾获全国、市、区级一、二、三等奖,她的《兴趣是打开英语学习大门的金钥匙》一文曾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她笔耕不辍,发表专著《英语初学引路》、《小学英语教师备课手册》,并参与《小学英语课型示例》一书的编写工作。

和刘莹老师的交流如沐春风,她带给笔者的,不是一位已经退休教师的悠闲自得,而是一种来自生命内部的活力和激情,那种精神已经浸润在血液里,而时间,也永远停驻在青春岁月不曾离去……

天道酬勤终不负

初见刘老师,感受不到她的年龄,似乎时间越久,她的精神就会越矍铄,周身上下散发着启人奋进的激情和活力。谈起所经历的一切,刘莹老师淡然地笑,“我只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四十年前,刘莹初中毕业下乡到内蒙插队,当在大队办学校的喜讯传到草原时,由于放羊认真负责,从没有丢过一只小羊羔,而且蒙语说得比较好,被全大队的牧民选为大队小学的老师,从此开始了她与教育的不解之缘。“那时不仅要教知识,还要照顾孩子生活,帮孩子洗脚洗头。”刘莹回忆往昔,微笑着说。但从那开始,刘莹老师深深爱上了学生,爱上了教育,爱上了教师这个伟大的职业。

上个世纪70年代,刘莹来到华东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教四年级语文时,学生希望她在班上组织英语课外小组。由于不会英语,她开始自学。32岁时她被推荐到油田师专读英语大专班,她从最基本的英语单词、语法学起,就这样拼了两年,从A、B、C开始入门的她,竟然每门功课都考了七十多分,她的英语水平不断充实和提高,最终成就了今天的自己。说到这段经历,刘老师感慨地说:“我学习起来比那些年轻学生有力量,现在年轻老师总是说苦、累,其实谁都有苦的一段。”

三十多年来,刘莹老师更是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探究儿童心理学,为求进步,她成为了一个“考试专业户”,不断充电,不断完善,坚持不懈。

她的大脑,也好像成了一台可以随时“切换频道”的电视机。“第一眼看到刘莹老师的桌子,就让我一辈子忘不了。”张鲁静老师回忆道。刘莹的书桌上有几堆书,在同一时间段里,可以分别干不同的事情。她似乎有一种用不完的能量,“这缘于我对时间的„吝啬‟和对效率的把握。”刘老师很务实地说着。

天道酬勤终不负,就这样,刘老师从一个不懂英语的“门外汉”变成了英语特级教师和专家,勤奋前进的精神融入了她的血液,成为滋养她生命的营养。正是这种对自己精益求精的要求,造就了她的成功与无数的荣誉。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英语成为了一种很重要的交流工具,英语学习也成为了学校的重头戏。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没有那么坚定的信念,更加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传统的抄单词、默句子、一遍遍做练习,会让孩子们感到厌倦。刘莹老师明白,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是关键。

小学生是活泼好动的,他们有自己的行为特点。关于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刘莹老师说:“引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何时使用、如何使用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是有许多道理和窍门的。”她认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贯彻一系列的教育思想,如因材施教、把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行为的训练;为提高学生们的英语口语能力,倡导为孩子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们张口说话,在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学中,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实践中锻炼语言能力。一直以来,她在英语课堂上坚持值日生报告制度,每天在正式上课前让学生用英语向大家汇报自己的所见所闻,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并通过老师的鼓励来进一步激发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来对待学习。

多年以来,刘老师在英语教学中认真备课,尽量设计与学生互动的教学环节,采取了内容重复而形式多变的方法来巩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给课文配曲,教唱英语歌,用小品表演练习对话,以游戏比赛导入新的内容等等,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她做了很多尝试。比如留“兴趣作业”,让学生设计图文并茂的手抄报、编写连环画故事,还可以自己编撰试卷、单元练习。这些作业使学生们觉得不是在做作业,而是在创作“作品”。

此外,刘老师创造性地提出“六步兴趣教学法”,对于同学们学习英语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所谓“六步”,即课前激发兴趣、新课学习激发兴趣、实践运用激发兴趣、作业激发兴趣、复习激发兴趣和课外活动激发兴趣等。

在教学中,除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刘莹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关键。在她看来,创造力并非高深莫测之“物”,它不是科学家、学者的专利。创造力人人皆有,处处看得见、用得着。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刘莹老师说:“创新能力决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以及综合素质的体现,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创新活动中成为主体。”年复一年,她孜孜以求地打磨着将学生引入英语学习大门的钥匙。因为她知道,这把钥匙,将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

教育是爱的艺术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教育,是雕刻灵魂的艺术。刘莹老师认为:教育不等于学知识,教育原本是浑然天成的。理想的教育应该以体现学生的成长为本,以思维、想象、创造力为本,以情感、态度和兴趣为本,以个性发展为目标。教育要因人而异,把用一个标准衡量学生转变为多元化、多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科学合理地发挥评价的调节、诊断和激励作用。教师的作用是启发,而不是灌输和包办。

“以极大的热情关爱每一个学生,激发他们大胆、主动参与,给他们充裕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少说„NO‟,鼓励学生自信。”刘莹在教学实践中格外关注因各种原因而导致学习困难的学生,使他们找回自信,挺胸做人,在人生的茫茫大海上扬帆远航。

1996年,毕业班里来了一位曾因胃病休学的学生。家长对刘老师说,孩子的身体不好,就不要写作业了。刘老师说:毕竟身体还是最重要的。看孩子吧,他觉得身体还行,能够写作业就写;感觉不舒服,可以先不写,以后觉得能写了再说。之后,刘老师没有对孩子存在什么看法,更没有歧视,而是更多地在班上关心他。由于孩子没有压力,也没有心理负担,觉得英语课上得很有趣、好玩,竟然每一次都主动完成了作业。1997年3月8日,刘老师收到了这个学生的妈妈寄的贺卡。孩子的妈妈在贺卡上写道:刘老师:您好!首先祝您节日快乐!我的儿子本来对英语几乎失去信心了,可是在您的关心教育下,他的英语成绩有了非常突出的进步。现在(已上了初一)还得过一次全班第三名!他能成为您的学生,真是幸运!我衷心感谢您对他所做的一切!您是我们遇到的老师中最优秀的!因为您真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希望您珍惜身体,祝您永远年轻!

刘老师关爱每一个学生,学生也惦记着她。生日前夕,她收到了大洋彼岸学生的贺卡。这是已毕业的六(四)班的邹蜜!因为她的生日和刘老师在同一天。

在贺

中邹

写蜜

:!Hello!DearMs.Liu:Hereisyour(smart)studentMi(Hi!)Areyousurprised?Haha!Youareright!It‟sme!(Iguessyouarehappy.BecauseyouseemycardandfromtheU.S.A)YouaremyEnglishteacherandyoushowmemanythings.NowI‟mgoingtotheEnglishcountry.Ireallythankyou.“MerryChristmasandDecember18(wearethesameBirthday)!”

多少这样的学生,刘莹老师都记得他们;多少有困难的学生得到了刘老师的帮助,成长了、进步了。刘老师为他们欣喜。

孩子是纯真的,他们的心灵敏感而脆弱,作为教师,就要用最真诚的爱去对待他们,提着轻柔的脚步,走进他们的世界,唤醒那一颗颗由于各种原因而暂时封闭的心。只有尊重可以赢得尊重,只有爱可以换来爱,只有读懂孩子,才能真正施教。

刘老师深深明白这一点,她用几十年的实践证明着这一点,在孩子眼中,她是良师,更是慈母,她在用自己的人格说话,用自己的心灵激发着孩子们性格中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践行着真正的教育艺术。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无论是将近而立之年初学英语之勤,还是整个教育生涯永不止步之勤,一个“勤”字,贯穿着刘莹老师的一生。

有了勤,便有了深厚的学养;有了勤,便有了游刃有余的自信。刘老师的勤,源于热爱,正是由于对教育对孩子真挚的爱,使得乏味的学习不再枯燥,日复一日的钻研变得有趣,她在源源不断的充实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在与孩子的互动沟通中获得灵感,在成就别人的同时成就了自己。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刘老师退休了,但她的教育生涯却没有停止,她每天的工作仍旧繁忙,时间表上依旧满满的,“我没感觉自己退休了,只是不在学校工作而已。”刘老师微笑说道。对于这样的一位教师,我们能说什么?是崇敬,是尊重,还是羡慕?她将自己的全部献给了天下最光辉的事业,用自己全部的热情和执着浇灌着自己教育花园里的棵棵幼苗,她的身上,永远有着执教之初的激情与动力,有着旁人无法企及的力量和信仰,为神圣的事业无私地奉献着,她的永不服输的精神,她的卓越的智慧,她对于教育事业无限的热爱,诠释了一个最平凡又最伟大的称呼——人民教师!

第五篇:聆听全国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作文课有感

聆听专家授课,吸取教学精华

本周五的教研活动,学校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在多媒体教师,一起听取了全国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的作文课,活动过程中,老师们认真聆听了张老师的“快乐习作”指导课,被张老师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深深吸引,被学生们在课堂上快乐的表现所感染,通过本节课,老师们受益匪浅,为我校习作指导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老师们会在不断地探索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习作指导水平,本次教研活动受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感受作文指导课的快乐

——听张化万老师作文课有感

周丽娟

聆听了全国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的作文课,我被他营造的亲切愉悦的课堂气氛所感染。“玩玩说说,让学生乐于作文”。在张化万老师的习作教学中,总能感觉孩子们玩得那么开心,说得那么精彩,写得那么出色。

在进行《我发现„„》的作文教学时,张老师首先让学生发现“器材”,观察、思维、表达环环相扣,自然流畅。

开门见山,直奔“发现”,引导观察。观察是认识事物、收集材料的重要途径,“发现”教学是提醒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开启生活中的习作资源。

留心感觉,引向思维,激发习作动机。留心发现后的感觉,从认知走情感,“情动”而“辞发”,从而有了表达的欲望。

适时习作,真情表达。有了有趣、新奇的感觉,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习作有了真实的需要。同时,习作给予真情表达的时空。“真情”,抓住了习作之魂。从习作交流中,足见学生的情真意切,足见张老师教学之高效。

交流分享,平等对话,修改提高。课堂是“对话”的舞台,师生对话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活动,教师既要引领、完善,又要宽容、民主,以期畅所欲言。交流分享,是师生的共同诉求。“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是一种开心的心态,是一种与人共享的美德。平等对话,是展开交流的重要基础,是提升交流的重要策略,张老师的对话教学,是一种艺术。

张老师让学生们回归到生活之中,放开他们的手脚,放开他们的思绪。在张老师的作文课上,孩子们忘却了对作文的“恐惧”,取而代之的是兴高采烈地玩,无拘无束的倾吐。

这样的作文课,没有刻意的写作知识指导,但有所为而作,有感而发,语言是自然地流淌,其间却透露出多少教学艺术!

有感快乐作文课堂

——听张化万老师作文课有感

董馥光

今天学校教研活动,我们和全体语文老师一起听了全国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的作文录像课 ,又一次被他营造的亲切愉悦的课堂气氛所感染.”玩玩说说,让学生乐于作文”------在张化万老师的习作教学中,总能感觉孩子们玩得那么开心,说得那么精彩,写得那么出色。

张老师的”玩玩说说写写”课,经常可以看到他在课堂上挤出时间来让学生尽情地”玩”,引导学生”玩”出感受,鼓励学生”玩”出名堂.张老师说”玩是孩子的天性,只有让他们真玩,玩得开心,才会有新奇感,有兴趣,有激情,这样他们在写话和习作的时候才不会害怕和恐惧.”玩,让学生们回归到了生活之中,放开了他们的手脚,放开了他们的思绪,真情实感便宣泄而出.在张老师的作文课上,孩子们确实忘却了对作文的”恐惧”,取而代之的是兴高采烈地玩,无拘无束的倾吐.在张老师的”玩玩说说写写”课上,还经常可以听到老师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不同的文章”.让学生自主拟题,尝试写作,交流评议,给学生提供了”开放政策”.使学生们敢于”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写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学生们品尝着成功的欢乐,抒发着独特的情感,创造着个性化的作品.这样的作文课,没有刻意的写作知识指导,但有所为而作,有感而发,语言是自然地流淌,能不文从句顺吗?情感驱动,关注过程,扎实习作,其间透露出多少教学艺术!张老师的课让我真正领略到什么叫不经意中透出自己的设想,达到教学无痕的境界.

下载今天全国特级教师席争光老师的两节数学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今天全国特级教师席争光老师的两节数学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