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时间:2019-05-12 22:5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一篇: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学习方法报社

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

教学目标

1.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3.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重点难点

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难点: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投影片,回忆前面研究过的全等三角形.

已知△ABC≌△A′B′C′,找出其中相等的边与角.

AA'BCB'C'

图中相等的边是:AB=A′B′、BC=B′C′、AC=A′C′.

相等的角是:∠A=∠A′、∠B=∠B′、∠C=∠C′.

展示课作前准备的三角形纸片,提出问题:你能画一个三角形与它全等吗?怎样画?

(可以先量出三角形纸片的各边长和各个角的度数,再作出一个三角形使它的边、角分别和已知的三角形纸片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这样作出的三角形一定与已知的三角形纸片全等)

这是利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来作图.那么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否尽可能少呢?现在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Ⅱ.导入新课

1.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画出的两个三角 学习方法报社

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形一定全等吗?

2.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分别按下列条件做一做.

①三角形一内角为30°,一条边为3 cm.

②三角形两内角分别为30°和50°.

③三角形两条边分别为4 cm、6 cm.

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归纳,最后以组为单位出示结果作补充交流.

结果展示:

1.只给定一条边时:

只给定一个角时:

2.给出的两个条件可能是:一边一内角、两内角、两边.

①303cm303cm303cm

②30503050

③4cm6cm4cm6cm

可以发现按这些条件画出的三角形都不能保证一定全等.

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吗?

归纳:有四种可能.即:三内角、三条边、两边一内角、两内角一边.

学习方法报社

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在刚才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已经发现三内角不能保证三角形全等.下面我们就来逐一探索其余的三种情况.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6 cm、8 cm、10 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全等吗?

1.作图方法:

先画一线段AB,使得AB=6 cm,再分别以A、B为圆心,8 cm、10 cm为半径画弧,•两弧交点记作C,连接线段AC、BC,就可以得到三角形ABC,使得它们的边长分别为AB=6 cm,AC=8 cm,BC=10 cm.

2.以小组为单位,把剪下的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都能够重合.•这说明这些三角形都是全等的.

3.特殊的三角形有这样的规律,要是任意画一个△ABC,根据前面作法,同样可以作出一个△A′B′C′,使AB=A′B′、AC=A′C′、BC=B′C′.将△A′B′C′剪下,发现两三角形重合.这反映了一个规律: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用上面的规律可以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所以“SSS”是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一个依据.请看例题.

例 如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

求证:△ABD≌△ACD.

A

分析:要证△ABD≌△ACD,可以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

证明:因为D是BC的中点,所以BD=DC.ABAC

在△ABD和△ACD中,BDCD

ADAD(公共边)BDC

所以△ABD≌△ACD(SSS).

生活实践的有关知识:用三根木条钉成三角形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 学习方法报社

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不变的,•而用四根木条钉成的框架,它的形状是可以改变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所以日常生活中常利用三角形做支架.就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例如屋顶的人字梁、大桥钢架、索道支架等.

Ⅲ.随堂练习

如图,已知AC=FE、BC=DE,点A、D、B、F在一条直线上,AD=FB.要用“边边边”证明△ABC≌△FDE,除了已知中的AC=FE,BC=DE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

ADBEFC

2.课本练习.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探索得到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发现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一个规律SSS.并利用它可以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

Ⅴ.作业

Ⅵ.活动与探索

如图,一个六边形钢架ABCDEF由6条钢管连接而成,为使这一钢架稳固,请你用三条钢管连接使它不能活动,你能找出几种方法?

AFEDBC

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结果:(1)可从这六个顶点中的任意一个作对角线,•把这个六边形划分成四个三角形.如图(1)为其中的一种.(2)也可以把这个六边形划分成四个三角形.如图(2).

第二篇:《全等三角形判定》说课稿

《全等三角形判定》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一节新授课。

本节是初中几何第一册第三章“三角形”第二部分的重要内容。三角形是最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证明全等三角形是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的重要手段,本节作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之一,因此成为重中之重。

根据教学大纲,从这一章开始,学生要逐步学会几何证明,本节的教学为了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基本能力,引导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ASA公理及推论,并且学会应用ASA,AA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能力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自己总结出公理和推论,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问题的演绎推理和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索的学习精神,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ASA,AAS判定方法的应用和推理过程的书写。

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是对图形本身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学习这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以及三边关系及内角和定理,但是这都局限于一个图形自身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在上一节学生已经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一)SAS公理,这节课则继续学习判定的第二种方法。因此判定公理及推论是此节课的重点。

学生现在处于几何推理论证的初步阶段,从这章开始,学生应该逐步学会几何证明,因此在两个三角形全等证明的推理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落实推理表达。通过推理证明的书写,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

难点:引导学生找出解题的途径。

因为以前学生学习几何都是一些简单的图形,从这章开始出现了几个图形的变换或叠加,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找全等条件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探索,自己体验找出全等条件的过程。

二、教学方法

采取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师生互动和学生互相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因为新课的教学理论性较强,教师的讲解与引导分析很重要,但不能直接将知识传输给学生,教师只能作为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在教学过程各个环节让学生多参与,激发学习的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

三、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情景导入————探索新知————合作讨论——————总结归纳

情景导入:

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新课引入的环节设置了一个情景:老师三角形教具不小心被弄坏,然后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办法帮助老师把教具还原。(课件)

通过学生的方案,引导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归纳出全等三角形判定公理二的文字内容。

探索新知

(1)

1、通过课件的演示,把两个三角形经过第一次简单的变换,这部分主要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挖掘出图形隐藏条件——对顶角相等。二是落实学生推理过程的格式。这样可以使学生体验分析和推理的过程,增强了学生学习几何的自信心。

2、通过课件演示,使图形做第二次变换成为教科书的例一。在这个例题中,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条件,挖掘隐含条件。这道题,学生容易通过上一题的顺应思维而想到直接证明这两条线段相等,通过初步推理发现条件不足,这条途径不成立。让学生在经历分析题目的过程中,感受证明的必要性。

3、在稍做停顿之后,图形继续变换。这道题目中需要用到两个相等的角加上公共角仍为相等的角的结论。

4、图形再次变换,这时通过上个例题,学生已经多掌握了一种挖掘隐含条件的方法,这次把线段相等的条件换成一条线段的中点。

这几个图形的变换的给出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探索,激发对图形的观察能力使学生通过动态的几何,更能理解图形的本质。

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强调突出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2)

给出一个练习,通过这个练习,使学生利用以前学习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自己归纳出ASA公理的推论AAS,然后给出例二。

合作讨论

给学生合作讨论的时间,主题是,在刚才变换的图形中选择一个,每个小组自己编出一个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题目,要求用AAS这个判定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并挑出一组,口述给大家然后别的同学都做,这样促使学生经历题目形成的过程,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也通过资源共享实现生生互动。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这个阶段的学生容易自我发展,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学习成为在实践中的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常有个性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同时,这俄国教学环节关注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特征,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中,获得合理的个人经验的内化。

归纳总结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总结出现有的判定两个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布置作业,书面以及一道思考题,为了达到巩固,强化所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并为下节习题课做好铺垫。

第三篇:全等三角形判定课件

全等三角形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全等三角形判定课件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全等三角形判定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2、能力目标:

(1)通过全等三角形角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

(2)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式

教学过程:

1、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概念的引入

(1)动画(几何画板)显示:

问题: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美妙的关系吗?

一般学生都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

(2)学生自己动手

画一个三角形:边长为4cm,5cm,7cm.然后剪下来,同桌的两位同学配合,把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重合。

(3)获取概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角以及有关数学符号。

2、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发现:

(1)电脑动画显示:

问题:对应边、对应角有何关系?

由学生观察动画发现,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相等、三组对应角相等。

3、找对应边、对应角以及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1)投影显示题目:

D、AD∥BC,且AD=BC

分析:由于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故面积、周长相等。至于D,因为AD和BC是对应边,因此AD=BC。C符合题意。

说明: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知道中两个全等三角形中,对应顶点定在对应的位置上,易错点是容易找错对应角。

分析:对应边和对应角只能从两个三角形中找,所以需将从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来

说明:根据位置元素来找:有相等元素,其即为对应元素:

然后依据已知的对应元素找:(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说明:利用“运动法”来找

翻折法:找到中心线经此翻折后能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易发现其对应元素

旋转法:两个三角形绕某一定点旋转一定角度能够重合时,易于找到对应元素

平移法:将两个三角形沿某一直线推移能重合时也可找到对应元素

求证:AE∥CF

分析:证明直线平行通常用角关系(同位角、内错角等),为此想到三角形全等后的性质――对应角相等

∴AE∥CF

说明:解此题的关键是找准对应角,可以用平移法。

分析:AB不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但它通过对应边转化为AB=CD,而使AB+CD=AD-BC

可利用已知的AD与BC求得。

说明: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到对应边相等。

(2)题目的解决

这些题目给出以后,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其它学生补充完善,并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重点指导,师生共同总结:找对应边、对应角通常的几种方法:

投影显示: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

4、课堂独立练习,巩固提高

此练习,主要加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同时,找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是以后学好几何的关键。

5、小结:

(1)如何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基本方法)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性质的应用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6、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P55#2、3、4

b.上交作业(中考题)

思考题: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2)证明 :AF∥DE

第四篇:全等三角形判定 课堂实录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题外话:先给大家谈一个教师节前一天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真实的事情。从中学到教管会,对于我这样一个路痴老师来说,竟然在镇上转到半个多小时。高德地图竟然把我带到了一个无路可走的地方。最后我询问了若干人之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笑)这是什么原因呢?(对了。不认识路)所以说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路径很重要。数学也是如此。从已知的领域到未知的领域,研究路径很重要,相信本节课之后你一定有更深的感悟。

言归正传:

问题一:同学们能否在纸上快速的画出一个三角形呢?画完的请举手。(请你到黑板上画△ABC)

追问1:大家以闪电的速度画好了三角形,你能说出话三角形的依据吗?

(评价语:数学是讲究道理的学科,他行走的每一步都要有理有据。)

追问2:你知道三角形有哪些元素吗?

问题二:所有的同学还能快速的画出与上面的△ABC一模一样的三角形吗?

追问1:“一模一样”是从数学上怎么理解?

(预设:完全重合或者形状大小相同。)也就是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上一节已经研究过。

追问2:根据定义,你能说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吗?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问题三:如果要画出与△ABC全等的三角形,你认为需要哪些条件呢?

教师引导:

1.我们在前面学习过,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以及他的逆命题,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都是成立的。那么我们能否大胆类比:既然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那么他的逆命题,三条边分别相等,三个角也分别相等的三角形,是否一定能满足全等?

2.有一些条件是相关的。比如,两个三角形的两组角分别相等,那么第三组角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一定会相等。他给我们的启发就是能否用较少的条件。去判断三角形全等吗?少是多少呢?大家都喜欢用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那我们就从最简单的“1”开始研究起。

追问1:你觉得一个条件可以是怎样的条件?(边,角)此时全等吗?

追问2:研究完了“1”,再研究几?(“2”),那两个条件,有你认为有哪些情况?(两边,两角,一边一角)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家先画一画,再做判断。(生1画两边,生2画两角,生3画一边一角的情况)其他同学在下面画。

追问3:接下来,不用我说,大家应该研究几个条件的呢?(3个)三个条件又分为哪几类研究呢?(三边,三角,两边一角,两角一边)

一口吃不了胖子,我们先从“三边”开始研究。

追问4:课前已经画出了3㎝,4㎝,5㎝的线段。以它们为边画△ABC,尝试着画一画,会画吗?或者有困难吗?有困难的话小组交流。(之后教师集体引导,作出一条边后,三角形的两个顶点就确定了,关键就是如何确定第三个顶点)

追问5:此时相信大家一定能迅速的画出刚才的三角形。并裁剪下来,大家的彼此叠放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追问6:请用一句话表述你的发现。

(判定: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追问7:用三根木条制成一个三角形木架,它还会变形吗?为什么?(预设:学生会说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师追问:不会变形,就是稳定,为什么具有稳定性?)SSS

过渡语:这是SSS的一个应用,我们再来看看更多的应用。

学以致用

例1

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钢架中,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1)△ABD≌△ACD.(2)你还能发现什么结论?

变式1:将△ADC翻折后,如图所示,AB=CD,AC=BD.求证:(1)△ABD≌△DCA(2)∠ADB=∠DAC,AC∥BD吗?

(3)

你还发现了什么结论?(AB∥CD等)

(4)

檫掉AD,平行还成立吗?(强调辅助线是一条神奇而重要的线)

变式2:已知,AB=CF,BD=CE,AE=DF,求证:AB∥CF

变式3:与变式2中的条件不变,你又能得到那些结论?

(开放设计)

小结梳理:学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感悟或疑惑?请你谈一谈。

我们练习了这么多题,图形不断变化,好多结论都是你们自己发现的,而且你们好像越做越轻松,越做越快。大家考虑过原因吗?能否对解决的问题做一个总结?

(备注:△ABD为白色不动,△ADC换为红色,分别通过翻折、再平移、获得变式1、2、3的图形)(备用)

(方法归纳:

1.学习任何一个几何图形,我们都有研究的方向与路径,一般按照定义、性质、判定、应用的程序进行的。同时在探究一个问题时,也要讲究条理性,层次清晰。

2.借助于翻折、平移、旋转由静到动,形成了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但再仔细想一想,千变万化背后是有其本质的。多个题目最后都是通过SSS证明全等,进而获得角相等,线段平行或垂直或是平分角。这就是多题归一,用的是通法,是解题的更高境界,也是数学中变与不变的本质,更是数学的魅力所在。)

作业:1.将例1中的图形△ABD依旧保持不动,另一个三角形进行(翻折、平移、旋转的)图形变换,形成新的图形,设计出新的问题,并证明或解答。(在一张纸上做,并上交)

2、其它题目3-5题。多做不限。

板书设计:

第五篇:全等三角形判定教学反思

全等三角形判定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想让学生明白三个问题:一是了解研究任何一个几何对象的路径;二是经历探究SSS基本事实的全过程;三是SSS基本事实的巩固应用。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认为,数学研究是有路径与研究程序的,怎样从已知走向未知,路径很重要,没有明确的路径,处于迷路状态的教学,学生是不清楚的、混沌的、迷茫的,教学是费时费事的,效果是事倍功半的,打了折扣的。老师只有清楚研究路径,才能教会学生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才可能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研究什么,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很清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之后的必经之路,而本节SSS的研究,又为后续其它几个判定的研究提供了经验与策略。

对于探究SSS判定,应该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全过程,让学生从一个条件到两个条件、三个条件,逐步有序探究,自己经历画图(正或反例图形)、观察、判断的全过程,在此探究的过程中,动用自己的体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交流)和心感(直觉的认知与实践结果的契合度是否一致?对大脑固有观念和心里的执念产生碰撞与交流),多方位的感知,对不同条件下得到的不同结论的判断更明晰,更准确。只有亲身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真正从学生的每一个个体去感知为什么是用3个条件可以判定全等,而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为什么不行,6个条件又为什么不必要。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等着老师灌输,而是主动探究、主动认知,对获得的结论更是认可的。只有这样的学习,效果才是事半功倍的。

探究之后,SSS判定的应用环节的练习设计,紧抓课本例题,在例题上大做文章。先是在例题结论上拓展,AD平分∠BAC吗?AD⊥BC吗?进而对例题图形与结论再进行变式1,△ABD保持不变,将△ADC翻折后,如图所示,根据条件,证明的结论除全等外,再判断线段是否平行。如果去掉AD,结论还成立吗?而变式2与变式3在翻折的基础上进一步平移,得到两种不同的图形,改变一条边的条件,变直接条件为间接条件,逐步提高难度的情况下,继续提出问题:上述结论还成立吗?并开放问题结论,由学生自主获取还有哪些结论?在作业环节,进一步要求学生,运用翻折、平移、旋转来改变例题的图形,设计新的问题,并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以例题为“根”,逐步变式是“开枝散叶”,到作业完成是“枝繁叶茂”。课堂变式完成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解题方法与学法进行指导、点拨与小结。明白老师设计的目的是:将△ABD的静与△ACD的动相结合,借助于翻折、平移、旋转的图形变换,达到静动结合,从而形成千变万化的题目,而这些千变万化的题目背后的本质却是一个,那就是运用“SSS”判定,证明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角等,最后由角的问题转化线段的问题(线段或平行或垂直或平分角)。要明确告知学生,“多题归一”的妙处,要有“解一题而通一片”的解题境界追求。在“SSS”判定的应用环节,通过丰富多彩的题目一方面牢牢巩固了判定,而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做完这组题目之后的小结,对学法和思维的指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存在的问题:时间不够用,拖堂。

原因分析:1、学生动手能力差,几乎没有任何经验,老师没训练过,探究时间长,不会探究,耽误时间。

2、师生首次配合,磨合不够,适应需要时间,课堂节奏注意调整。

解决方法:1、在探究一个条件时,学生画图后老师也给出一个图形让学生观察,由于老师给出图形的特殊性,学生可以由这个图发现同时满足一个条件与两个条件中的很多反例,从而来节约时间。如图所示。

2、让学生观察手中的一幅三角板,作为反例,节约时间。

3、老师提前进行示范,做好引路,节约时间。

4、课前进行尺规作图的复习,以便顺利解决本节作图问题,节约时间。

下载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课件

    【教学目标】1.探索三角形全等“边角边”的条件.2.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教学重、难点】1.应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

    全等三角形判定2课件范文

    导语:课件(courseware)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以下是小编整理全等三角形判定2课件的资......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 6篇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 1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第二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精选5篇)

    复习回顾上节课内容: 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重合的边叫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对应角 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活动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引入两个探究: 探......

    全等三角形判定[共5篇]

    《全等三角形判定》教学反思 丁红梅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这一课,要求学生会通过观察几何图形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并能通过正确的分类动手探索出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具体说:(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4课时) 教学任务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4种判定方法; 2)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 3)通过证明三角形的全等,利用......

    三角形全等判定(sss)说课稿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第十一章第二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的的确......

    19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19.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探索由两个全等三角形构造新的全等三角形的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探索由两个全等三角形构造新的全等三角形的......